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音乐要素_王赫

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音乐要素_王赫

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音乐要素_王赫
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音乐要素_王赫

当代戏剧

戏曲音乐

钢琴传入中国已有百余年历史,在中国优秀钢琴作曲家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中,将西方钢琴技术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不断吸取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创作出大量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情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特别是将西方钢琴技艺与中国戏曲音乐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钢琴艺术。这种中西结合的艺术形式不仅拓展了钢琴在中国的发展空间,为钢琴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艺术平台,也为这件西洋乐器注入了新的艺术生命,使更多的中国听众熟悉和喜爱。本文通过总结作曲家创作的中国戏曲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归纳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音乐三要素,它们分别为:

一、以戏曲音调为创作要素

我国戏曲音乐具有相对独立的、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戏曲音乐是整个戏曲综合艺术中区分不同剧种的明确标志。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吸取了众多戏曲的曲牌音乐,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

昆曲。集南北两曲系统之大成。南曲流丽悠远,婉转缠绵、柔漫悠远;北曲跌宕起伏、宽宏大气、豪放恣意。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原来北曲的特性渐渐被溶化成为

“南曲化”的演唱风格。而南北曲的相辅相成,使音乐尽可能完美地服从戏剧剧情内容的需要。丁善德先生创作的钢琴曲《序曲三首》第三首《降G大调序曲》中的主题,就是来自于昆曲《玉簪记·琴挑》中生旦轮唱的音调。春龙创作的钢琴小品《幸福的童年》同样采用了昆曲音调。

京剧。由“西皮”“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和昆曲曲牌。曲调十分丰富且变化无穷。“西皮”腔节奏紧凑、旋律起伏较大,曲调高亢。给人以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之感;“二黄”腔旋律色彩暗淡、凝重,给人以沉重、悲凉之感。江文也《断章小品十六

首》,其中的第十一首“午后胡琴”是由京剧的“二黄”音调变形而来。张朝教授创作的《变奏曲》是用京剧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混合来体现传统与现代相交织的中大型变奏曲,乐曲中既饱含了对中国传统京剧效果的模拟,又充满现代人对传统的感悟。

豫剧。豫剧唱腔极具口语化,吐字清晰、行腔流畅。豫剧音乐丰富多彩,曲调流畅,节奏鲜明,文场柔和舒畅,武场炽烈劲切,艺术风格豪迈激越。不仅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而且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作曲家王建中根据传统唢呐曲改编的钢琴曲《百鸟朝凤》乐曲中第二段的音乐取材于豫剧。春龙创作的四首儿童钢琴小品《友谊之舞》《儿时的梦》《木兰女子》《丰收儿歌》都是采用豫剧特性音调创作而成。

粤剧。粤剧的基本声腔为“梆簧”,用方言演唱,并吸收、融合了地方的民歌小曲。取各家之长,自成风格;既与传统的戏曲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曲调不仅潇洒典雅、韵味醇浓,而且感情细腻、荡气回肠。陈培勋创作的钢琴曲《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卖杂货》《思春》都成功运用了粤剧音调元素。

秦腔。唱腔宽音大嗓,直起直落。既有浑厚深沉、悲壮高昂、

慷慨激越的风格,同时又兼有缠绵悱恻、细腻柔和、

轻快活泼的特点,凄切委婉、优美动听,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朱晓宇创作的《戏曲组曲》中第二乐章《秦腔风格》小快板,主题采自于典型的秦腔唱腔。春龙创作的《丰收》《豪放的少年》同样采用了秦腔的音调元素。

二、以戏曲结构体式为创作要素

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戏曲中常用的“板腔体”和“曲牌体”。“板腔体”以某一曲调为基础,通过速度、节拍、节奏、宫调、旋律等要素的变化,在旋律、曲体上采用扩充和紧缩的手法,从而逐

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音乐要素

38

当代戏剧戏曲音乐

渐演变出一系列不同的板式。储望华创作的钢琴曲《春江舟影》,黎英海创作的钢琴曲《夕阳箫鼓》都是采用板腔体创作而成的。

钢琴曲《夕阳箫鼓》共分为十个部分,包括引子、主题、八个变奏和尾声。通过各种主题句幅的加花、

扩充、紧缩、繁化、简化等表现手法进行变奏,符合板式节奏规律由“散板到慢板、中板,再到快板,最后又回到散板”

的节奏规律。虽然这首钢琴曲没有完全采用琵琶原曲的段落结构,但改编后不仅结构简洁而且从总体布局和主题旋律的变化发展上依然遵循着板式变化体的结构原则。

曲牌体,又称“曲牌联套体”。即以曲牌作为基本结构单位,由一个或多个具有特点的独立曲牌联缀成套,构成一出戏的音乐。一出戏若用单一曲牌反复演唱,称为

“单套”;若用几个曲牌联接演唱,则称“联套”。这些可统称“套曲”。组成套曲的曲牌可以反复,由于曲牌的句数、句式、旋律、节奏、宫调的不同,可以用来表现不同的剧情和人物性格。曲牌体音乐宜于抒情。江文也创作的《江南风光》和《浔阳月夜》都由琵琶古曲直接改编而来,这两首乐曲都保持了“曲牌体”的结构特征。陈培勋的钢琴曲《卖杂货》也采用了曲牌体的结构。《卖杂货》

采用了广东小调和越剧曲调《梳妆台》,作者巧妙地将二者融合在一起,采用三段式结构。第一段是《卖杂货》的不同变奏,第二段是粤剧小调《梳妆台》为主题抒情如歌的段落,第三段则是第一段音乐略带变化的再现。整首乐曲的情绪活泼、开朗,两首广东小曲的结合较为自然,恰到好处,把具有南国风情的美丽小镇描写的绘声绘色。

三、以戏曲板式、节奏为创作要素

板式,戏曲音乐中的节拍和节奏形式。板式亦板眼形式,即节拍形式。中国古代音乐及民间音乐通常以板、鼓击拍,板用以表示强拍,鼓则用以点击弱拍或次强拍。

一般情况下,板位相当于现代国际通行记谱法的强拍位置,眼位则相当于弱拍位置。一个小节为一板。依板眼形式的不同,分别称为一板三眼(四拍子)、一板一眼(二拍子)、有板无眼(一拍子)、无板无眼(散板)等。陈铭志创作的钢琴曲《序曲与赋格》采用十二音技术创作而成,在节奏上吸取了我国戏曲音乐中的“有板无眼”

、用来减少单纯的节拍化。曹光平创作的钢琴五重奏《赋格音诗》也运用了戏曲急板“有板无眼”的手法。而在钢琴曲《生旦净末丑》中的第三个部分“旦”中。

作曲家借鉴了京剧中摇板的形式。一开始在钢琴高音区几个音的快速交替持续,模仿“紧拉”。而后在钢琴低音部分出现气息悠长的旋律,模仿“慢唱”。让听者感受到“女旦”的阴柔之美。且“紧拉”的调性与“慢唱”调性并不一致,听起来别有一番趣味。王建中《百鸟朝凤》钢琴曲的结尾,最急板,即散体结构,同样采用了我国戏曲中摇板的节奏特点。陈其刚创作的钢琴协奏曲《梁祝》第二部分哭坟场面中,以乐队的闪板、快板与钢琴的散板相结合来表现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向苍天哭诉,音乐急转直下,逐渐引入全曲的高潮

“投坟场景”。节奏。节奏是组成音乐的一大要素,不论在音乐中,还是在戏曲音乐中都占有特殊的位置。节奏是使唱念做打诸般艺术手段多样统一的共同要素。在一出戏里,根据剧情的需要,各种表现手段时而互相衔接,时而互相交叉结合,这使各种节奏因素呈现出复杂而富于戏剧性的组合,形成了全剧节奏的起伏和变化。这种节奏的变化,是由戏曲形体动作的节奏和戏曲音乐的节奏相辅相成地贯串于全剧的。奚其明的《湖南花鼓》,以鲜明的花鼓节奏贯穿全曲,描写了青年人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谭盾的钢琴小品《看戏》的创作来源于湖南花鼓戏

《刘海砍樵》,曲中四次出现锣鼓节奏,在曲中分别担任前奏、间奏、尾奏,也为音乐的连接及烘托气氛起到很好的作用。钢琴曲《刘庄变奏曲》中第八变奏———锣鼓,夹着风趣的小调,表现了乡村在农忙过后唱大戏的情景。音乐具有戏曲曲牌的节奏和锣鼓点的特点,左手模仿戏曲打击乐节奏的特点,右手模仿板胡,体现出豪爽、

风趣的演奏风格。正是由于中国钢琴音乐充分吸收和运用了我国丰富的戏曲音乐元素,才能获得更广泛的发展空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继续挖掘优秀的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为创作出更多符合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的钢琴作品而努力奋斗。■参考书目:

①卞萌.中国钢琴音乐之形成与发展[M]北京:华乐出版社,1996

②蒋菁.中国戏曲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③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④春龙.中国戏曲曲艺风格现代儿童钢琴曲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39

中国音乐剧

浅谈中国音乐剧 姓名徐佳燕 班级环境1402 学号1423040117 上课时间周四晚上 摘要:音乐剧自产生至今,已走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是一种深为世界人民所喜爱的艺术形式,在其登陆中国以来,已在中国的演艺市场上扮演着夺目的角色。本文通过对音乐剧发展历史的回顾,论述音乐剧在中国发展的趋势。我们深信,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交流的日益活跃和频繁,音乐戏剧创作和演出人员的不断成长和丰富,中国音乐剧一定能茁壮成长起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关键词:中国音乐剧音乐剧与国外的差距发展 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同时,西方的音乐剧在百年多的商业表演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市场运作手段,并且创作出一系列老少皆宜的优秀剧目,使这一艺术形式突破年龄、阶层等客观因素的局限,广受观众的喜爱。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包括:《西区故事》、《西贡小姐》、《悲惨世界》、《猫》、《歌剧魅影》、《奥克拉荷马》、《音乐之声》、《Q大道》等等。 当今世界,音乐剧已经成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戏剧样式。它不再是所谓面人不屑一顾的东西,它风靡全球,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音乐剧。 随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变化,音乐剧这种新的艺术样式很快以其视听兼备、雅俗共赏的特质吸引了一批固定的并且正在不断扩大的受众人群。 20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歌舞剧逐渐兴起。中国早期音乐家黎锦晖先生是中国早期音乐剧的启蒙者,他一直在歌舞、戏剧和流行音乐等各种因素中进行着探索与实践,为中国音乐歌舞剧率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早期音乐剧发展历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漫长的等待与积累,中国歌舞剧又逐渐融入了农民文化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元素,其中就以秧歌剧作为代表。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经济发展也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市文化逐渐与中国原创音乐剧相结合,在我们民族的本土上引进欧美音乐剧的成功经验和优良品种,二者嫁接起来已产生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土音乐剧。一些优秀而经典的作品逐渐展现在观众面前,例如《我们现在的年青人》、《芳草心》等。作为音乐剧元老的美国百老汇,其众多经典作品逐渐被中国接纳和吸收,中国音乐剧开始融入了欧美的元素。随着时代发展,原创路线的艰难跋涉使中国音乐剧在曲折中艰难发展着。 歌剧《白毛女》创作演出于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以北后,它的诞生,是了中国歌剧的里程碑。1964年后,取材于长篇小说《红岩》的歌剧《江姐》四次重排,在全国各地广泛上演,享誉国内外,其中《红梅赞》、《绣红旗》、

音乐在中国戏曲中的应用

音乐在戏曲中的运用 人们常说中国戏曲不单只是音乐与戏剧的结合,而同时是一种综合艺术。因为它包含有文学、音乐、表演、美术等各种成分。这每一种成分都有各自的艺术特性,但当它们进入戏曲以后,就又都或直接或间接地与音乐发生了关系。 音乐作为中国戏曲的一个元素也叫戏曲音乐。戏曲音乐是指戏曲里的歌唱与伴奏。音乐在戏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音乐艺术有多种形式:有声乐(独唱、重唱、合唱),器乐(独奏、重奏、管弦乐);还有舞蹈音乐、说唱音乐、电影音乐等等。而戏曲音乐与上述这些音乐形式的区别就在于它和戏剧的结合。这种结合,使得戏曲音乐必须体现着、适应着戏剧的要求,否则它就不成其为戏曲音乐,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这种结合也使戏曲音乐形成了它特有的结构形式、表现方法与艺术技巧,并且和戏曲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段都发生了密切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戏曲音乐也是一种戏剧性的音乐。戏曲音乐,无论是它的声乐或器乐,都是作为戏剧性的表现手段而出现的。戏曲舞台上的独唱与音乐会的独唱有所不同。后者是以独唱演员的身分与观众见面的,而前者则必须以剧中人的身分进行表演。如果戏曲音乐不能紧紧围绕戏剧的情节而展开,就会失去它作为戏剧性音乐的特质,再美好的音乐在戏剧中也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不能引人入胜。 戏曲音乐有它特有的一套戏剧化的结构形式与表现方法。例如,我们在戏曲音乐中常见的板式变化(如:慢板、原板、快板等诸种板式的转换),曲牌变化(各种曲牌互相联结成套),声腔变化(如:西皮转为二黄,北曲转为南曲),调式调性的变化(如:正调转为反调,欢音变为苦音),以及音色的变化(各种行当的不同唱法,各种乐器的配置与组合)等等方法,便都是为了上述戏剧性的要求而运用的。 戏曲音乐还有一种特性,就是与戏剧表演直接相结合。虽然,用音乐来配合舞台表演的并不只限于戏曲、话剧,乃至杂技表演也往往配以音乐。但它们仍然不同于戏曲音乐,因为它们并不直接与表演动作相结合。话剧的音乐只是作为一种渲染气氛的辅助手段而用,杂技表演的音乐则只是作为一种衬托出现,它们的表演动作与音乐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但是,由于戏曲表演的特殊形式,使它成为一种音乐化了的戏剧表演,无论是念白、动作,都需要有一定的节奏感或韵律美。比如念白,戏曲的念白无论是韵白或方言土白,除讲究音调的抑扬与节奏的铿锵外,语气、速度,也都很注意音乐性。表演的身段、台步,又十分注重形体的美。在运动时它是一系列优美的舞姿的组合,静止时则具有雕塑式的造型美。这种特点,对音乐与表演两者都提出了要求,要它们直接结合,融为一体。表演动作必须融化在音乐的节奏与气氛之中,而音乐则必须适应表演动作的要求,为之提供这样的条件,足以使表演动作能藉此得到充分的发挥。 另外,戏曲舞台上如何表现环境的真实,使空旷的舞台具有环境的真实感呢?这就又对音乐提出了要求,要它担负起描写环境、渲染气氛的任务。用音乐

音乐与戏曲

音乐与戏曲 一、音乐 分为声乐和器乐 (一)乐器 1、分类 (1)传统分法(依据:材制) 八音分类:金、石、丝、竹、匏、土、革、木(钟)(磬)(弦)(笛,萧,觱篥)(竽,笙)(埙)(鼓)(敔)(2)现代(逻辑)分类法:(依据:振动和演奏方式) 体鸣乐器:梆子等 膜鸣乐器:军鼓、手鼓等 气鸣乐器:箫、笛、唢呐、埙、小号等 弦鸣乐器: 擦奏弦鸣乐器:小提琴、二胡、马头琴等 拨(弹)奏弦鸣乐器:琵琶、吉他、古筝、三弦等 击奏弦鸣乐器:扬琴、钢琴等 电鸣乐器:电吉他、电子琴等 2.我国传统乐器 (1)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 通常以桐木为主 相关典故及人物:俞伯牙、钟子期;嵇康 代表曲目:《广陵散》《高山流水》《阳关三叠》等 (2)琵琶(唐朝为鼎盛时期) 代表曲目:《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 (3)古筝 代表曲目:《渔舟唱晚》《高山流水》《林冲夜奔》《汉宫秋月》等(4)阮 相关人物:阮咸 (5)马头琴——蒙古族 (6)冬不拉——哈萨克族 (7)达卜——维吾尔族 (8)葫芦丝——傣族 (9)朝鲜长鼓——朝鲜族 (10)扎木聂——藏族

3.部分西洋乐器 (二)部分专业术语 1.节拍 2.音阶 五音:宫、商、角、徵、羽 3.调式 4.旋律:变奏 5.乐曲 圆舞曲、交响曲、进行曲、夜曲等 (三)音乐作品(考法:作品与作者对应,作品创作时间的分类,时间排序) 1.我国近代著名红歌 ◆抗战时期 《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聂耳(1935) 《游击队之歌》——贺绿汀(1937) 《黄河大合唱》——光未然、冼星海(1939) 《东方红》——1943 年 ◆建国以后 《歌唱祖国》(1950年) 《我们走在大路上》(1963年) 《在希望的田野上》(1978年) 《春天的故事》(1992年)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DOC)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复习纲要 第一章汉族民歌与歌舞 1 民歌的基本特征:口头性、集体性、风土性 2 民歌发展史: ⑴先秦《候人歌》黄帝《弹歌》 周代《诗经》,十五国风共收集周初到春秋中叶的民歌3000多首,地域 包括黄河流域的陕、晋、豫、鲁及长江流域的鄂和川东. 楚国南部的祭祀歌曲《九歌》 ⑵秦汉魏晋以后把所收民歌称为“乐府”,著名篇目有《陌上桑》《焦仲卿妻》 ⑶三国、两晋、南北朝北方的歌包含在“相和歌”中。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民歌成就颇高,有《敕勒歌》《木兰辞》;南方民歌成就突出是吴歌和西曲,吴歌是江苏一带民歌基础上加工而成,西曲兴盛于长江中游一带。 ⑷隋、唐、五代、宋些民歌被精选,加工,填词成为“曲子”,这样的“曲子”敦煌约保存有590首词,80支曲。到宋代,宋词成为高峰。 ⑸元、明、清明中叶出现歌词集和曲谱集。《挂枝儿》,明代冯梦龙编辑并评论的民歌集。 3 民歌分类法: 劳动号子:节奏规整,音调高亢 山歌:适于自由抒发内心情感,旋律悠长,节奏自由 ⑴体裁分类法音乐经过反复加工,旋法细腻,结构规整 小调:(分为吟唱调、摇曲和时调,时调是由艺人在公众场 合演唱的小调,音乐形式较成熟,传唱变异中,音 调骨架较固定) ⑵“色彩区”分类法:强调区域地理文化特征对民歌风格的影响。苗晶、乔建中 以全国汉族民歌为对象写出专著。 ⑶其他分类法:行政区划分类法即按省分类,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是比较 实用的分类形式。 4 与民歌的流传发展相关的重要背景因素 ⑴地理环境⑵历史条件与社会习俗⑶方言(由于民歌由土地而生,用方言

演唱,依方言而传播,所以口头方言声调对民歌旋律走向的影响是直接的。⑷人口迁徙⑸经济的影响。 5 主要歌种和歌舞种类介绍 ⑴信天游,流行于陕北,脚夫中间传唱最多。“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起兴《赶牲灵》 ⑵山曲,流行于山西河曲,保德,偏关及陕西府谷,神木一带,其曲调为上下句,两句的前半句往往相似或相同,有时仅仅是乐句的落音不同。旋律的跳进多,起伏大,频繁的跳进赋予山曲以鲜明的特色和粗狂的性格。《走西口》 ⑶开花调(石占明)演唱,流行于山西太行山区的左权、武乡一带,“开花”起兴,音调简洁,风格秀丽,以级进七声性音阶为主。 ⑷花儿(朱仲禄),流行于甘、青、宁夏等地。《上去高山望平川》 ⑸客家山歌,今天分布于粤、闽、赣交界处及湘、桂、台等地。流传于广东兴宁,梅县一带的客家山歌称“兴梅山歌”,流行于江西兴国县一带的称“兴国山歌”。 ⑹秧歌,汉族民间歌舞种类,广泛流行于黄河以北地区,集中于春节前后。 ⑺花灯,流行于西南地区各民族中的民间歌舞,发展为地方戏后叫“云南花灯”“贵州花灯” ⑻花鼓,汉族民间歌舞,流行于安徽、长江中下游地区,山东及西北地区。 第二章说唱音乐 1“什样杂耍”是旧时民间艺人们对他们练习表演的各种技巧、功夫的通称。包括:“吹、打、拉、弹、说、学、逗、唱、变、练”十种。 2“撂明地”是指在某种固定场合(一般多是在游人集中的各类市场里)有一块固定的地方,四周摆几条长板凳围出场子,艺人可在中间表演。 3曲艺传说是东北“俗曲艺人改进会”的简称,在1949年的全国第一次交代会上,大家一致通过了用“曲艺”这个名字来命名这个艺术门类,后又将其中的杂技单独分开,成立杂技表演组织。 4通常曲艺的品种分为十大类:评书评话类、相声类、鼓词类、弹词类、牌子曲类、琴书类、渔鼓道情类、走唱类、杂曲类、板诵类。这十大类中除掉前两类:评书评话类和相声类,后面八类就是本书的研究对象----说唱音乐中的曲种。

中国戏曲——戏剧音乐的特性

作为与戏曲相结合的音乐,中国戏曲音乐与其它形式的音乐艺术的区别,在于它体现着、适应着戏剧性的要求,要为表现戏剧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情境氛围服务。它是一种戏剧化了的音乐。这种戏剧音乐有白己特有的结构形式、表现手法、艺术技巧,具有强烈的民族艺术风格。从产乐的角度看,戏曲属于中国人的音乐戏剧。它与西方歌剧及其作曲家个人专业创作的音乐传统有明显的区别。 中国戏曲音乐在本质上属于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的创作,仍然具有民间创作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民间音乐的若干特征。第一,戏曲音乐植根于民间,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它与各地的方语音、各地的民歌及说唱音乐有极为密切的联系。第二,各个剧种的音乐,都不是由某一作曲家个人创作出来的,而是民间行乐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世世代代集体创作的成果,凝聚着世代人民的艺术智慧。第三,历史上的戏曲音乐通过口头传唱而不断衍变。由于各人条件不同,方言语音不同,口头传唱的腔调就会发生若干变化。这种可变性,可以使得同一支腔调演变为风格或地域语音不同的腔调;同一剧种中的唱腔,又可形成不同特色的流派。传统的戏曲音乐,便是按照民间音乐的这种衍变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第四,历史上的戏曲音乐创作,演唱(奏)家同时也就是作曲家,演唱(奏)的过程也即作曲过程。换句话说,即作曲的过程与演唱(奏)的过程,两者合而为一。因此,戏曲演唱或演奏中处理唱腔或乐曲的方法与技巧,往往包含着作曲法在内。以上民间性的特点,几乎存在于所有声腔、剧种之中,包括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只有昆腔,这惟一的一个,是出自民间而后过魏良辅(生卒年不详)等革新,以文人清曲唱加以规范化了的,由文人、曲家定腔定谱的剧种。但它也不同于西方歌剧及其作曲。在艺人的演唱中,仍然有着一定的灵活性,有着地方化的衍变。 戏曲音乐的另一特征,是它的程式性。戏曲音乐的程式,大到贯串戏剧演出的音乐结构、唱腔体制(唱南北曲的曲牌体或唱乱弹诸调的板腔体)的形式,小到曲牌、板太唱腔、锣鼓点等的结构、技术及其运用,无所不在,非常丰富。任何剧目的唱、念、做、打,都离不开音乐程式的组合与运用。这种创作方式,不是抛开传统,而是在传统表现形式与手段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综合、新的创造。程式的运用有一定的法则。不问的声腔、剧种,往往有各自不同的音乐程式。基于音乐的逻辑性,对程式的要求是严格的,但严格规范的程式在具体运用时又可以灵活自由地掌握。在长期的实践中证明了戏曲音乐程式的表现功能,是进行戏曲舞台形象创造的重要手段。中国戏曲音乐团其民间性与程式性而

中国戏曲中的音乐发展

音乐鉴赏 课程名称:音乐鉴赏 学生姓名:黎含青学号:0133016 专业:金融教学班级A03 任课教师:李霜

从中国戏曲来看中国传统音乐发展 无论是乌江自刎挥别霸王的虞姬,还是霓裳羽衣摇摇欲坠的杨贵妃;无论是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的杜丽娘,还是无语怨东风的崔莺莺;无论是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还是抗战毅然罢唱八年的梅兰芳,都在以其最直白的语句,向我们传递着情感的真知,表露着戏曲的魅力。即今日戏曲于百姓而言以属于一种小众娱乐,其影响能力正逐日衰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依然傲立于中国传统文化顶端,誉之为“国粹”。戏曲的成功演绎,离不开生旦净末丑等各个角色细腻表演,然而也离不开在台后为其伴奏的各个乐师。 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表现体系和艺术手法,又与中国传统音乐各种艺术技法一脉相承。戏曲音乐为戏曲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人物情感及推动戏剧矛盾的发展和变化起了重要作用。 戏曲音乐主要体现在戏曲声腔、器乐伴奏和韵白三部分。其中,戏曲声腔是塑造人物音乐形象的主要手段,纵观历代戏曲剧种的兴亡盛衰,其根本原因就是取决于它的声腔是否适应发展的时代和变异着的人文环境。器乐伴奏是用于渲染气氛、伴奏声腔。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不断推陈出新,在表现新时代、新人物的形象时,器乐伴奏也必须逐步进行革新。可见,戏曲音乐的时代性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 艺术源于生活,并且为表现生活服务。我们说中国戏曲要适应时代,就是说中国戏曲无论在物质的、制度的层面,还是在观念的、意识的层面,都应能够适应当今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能够充分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 一、从戏曲唱腔发展来看戏曲音乐 戏曲唱腔的发展一般经历了一下几个时期:1、不同音区的出现;北京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葛毕氏与杨乃武都曾用一曲牌《剪剪花》演唱,由于在男女同调同腔演唱时,男演员感到吃力,又不能降低调高,所以便将唱腔的高音区部分下行移低演唱。2、少数板式到一系列板式;这是因为表现题材的扩大以及为了适应戏剧的规定和人物的思想感情。3、不同剧种和板式之间的吸取;当年名噪一时的京剧老生谭鑫培,在老生唱腔中吸收了旦角的腔调,增强了唱腔的旋律美和表现力。梅兰芳曾说过:“我们戏曲的唱腔,向来不反对吸收的,不吸收,从哪里创造新腔呢?……我听过任何好的,优美的唱腔,就全把它吸收进来,丰富自己的唱腔。” 而到了今天,戏曲的唱腔仍然被很多流行音乐的制作人所利用。如果说陈升《北京一夜》只是戏剧风格的尝试,那他最近的《牡丹亭外》就是更直接的嫁接,而王力宏则在《花田错》中巧妙的将现代流行的R&B与戏曲唱腔结合起来演唱。

论戏曲与流行歌曲在声乐演唱中的结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514344259.html, 论戏曲与流行歌曲在声乐演唱中的结合 作者:唐赛男 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10期 摘要:李玉刚演唱的《新贵妃醉酒》,是戏曲与流行歌曲在声乐演唱中完美结合的佳作。从呼吸方法来看,他在演唱这首歌曲的女声部分时,主要运用的是托气的方法;在演唱通俗部分的时候,运用了胸腹式联合式呼吸。从发声共鸣来看,戏曲演唱部分他主要采用头腔和口咽腔共鸣,基本不用胸腔共鸣;通俗歌曲演唱部分则更依赖口腔颌胸腔共鸣。从咬字吐字来看,在演唱戏曲部分时他注重了归韵;在运用通俗唱法演唱的时候,咬字吐字是直接经过口腔送出去,显得非常口语化、亲切自然,但是戏曲对咬字吐字的讲究还是部分地渗透到了他通俗歌曲部分的演唱中。 关键词:声乐演唱戏曲流行歌曲结合《新贵妃醉酒》 声乐是诉诸情感的艺术。德国著名美学家黑格尔指出:“音乐所特有的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无形的情感。”声乐演唱即是将这种无形的情感有形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因而声乐演唱是作品和听众之间的桥梁,它给听众带来直接的听觉享受,使听者对作品的风格把握得更加直观,也让听者对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体验得更加立体、丰富。所以,成功的声乐作品都需要丰富的声乐演唱技巧来作为基础。通常,为了作品的成功,演唱者会有意识地学习、提升、丰富自己的声乐演唱技巧。所有的声乐演唱都是如此,流行歌曲演唱当然也不例外。 近年来,为了丰富流行歌曲的文化内涵及表现力,涌现出一种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合到流行歌曲演唱的创作趋势。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融合民族乐器伴奏,如凤凰传奇演唱的《自由飞翔》,以蒙古族马头琴作伴奏乐器;周华健的《刀剑如梦》使用了笛子和扬琴;陈百强的《偏偏喜欢你》使用了笛子、古筝和萧。二是在唱法上借鉴民歌、民谣的曲调或直接进行翻唱。如韩红、胡彦斌等人以流行歌曲的形式翻唱藏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刀郎翻唱诸如《怀念战友》、《康定情歌》等西部民歌、阿宝翻唱西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再是流行唱法借用或模仿戏曲的音调、唱腔、唱法。著名的戏歌《说唱脸谱》就是融合戏曲中京剧的曲调及唱法、唱腔和流行歌曲中说唱方式的经典作品,被广为传唱。 随着流行歌曲的迅速发展,戏曲以一种新的发展形态与流行歌曲融合取得成功的作品越来越多,尤其是2008年,由唱作奇才胡力为“草根明星”李玉刚创作的《新贵妃醉酒》,无疑是戏曲与流行歌曲在声乐演唱中完美结合的佳作。笔者结合戏曲与流行歌曲演唱方式的异同,试从呼吸方法、发声共鸣和咬字吐字三个方面来对这首作品的演唱方式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成功之处。 一、呼吸方法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知识点(张永春)

中国传统音乐五大类:民歌、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 民歌语言简洁干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易于传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 民歌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不断得到加工提炼,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变异的特点。 民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 汉族民歌三类:号子,山歌,小调 号子(劳动号子)1)搬运号子《哈腰挂》2)工程号子《打硪歌》五指山民歌 3)农事号子《车水号子》4)船渔号子《黄河船夫曲》 号子的艺术特征:1.直接,简朴的表现方式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2.节奏的律动类型:长律,短律,平律。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4.一领众和的歌唱形式:领唱与合唱交替呼应式,重叠式,综合式。5.曲式结构:简单,乐段独立性不强。 山歌分类:一般山歌,田秧,放牧山歌 一般山歌:信天游,山歌一种,主要流行在陕西北部和与之相接的宁夏和甘肃东部,山西西部以及内蒙古西南部。它的音乐由上,下句乐段构成,唱词比较对称。传统信天游的内容主要在爱情和诉苦两方面,用真声演唱,基本曲调大约有100多种。代表作《脚夫调》 山曲也是上下乐句构成,演唱真假结合,旋律音调受蒙古族民歌影响。代表作《走西口》。花儿又叫做“少年”,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花儿的音域宽广,旋律起伏大。音乐结构分为上下两句体,但须唱两遍方完成一段歌词。代表作《上去高山望平川》 山歌的艺术特征 1.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 2.自由,悠长的节奏节拍 3.高亢的曲调 4.曲式结构:1)乐段结构:分为对应式的上下二句体结构2)乐句变化形式:自由延长音,加垛,前后加腔。 小调:孟姜女调,鲜花调,银纽丝调 鲜花调又叫茉莉花,是民歌小调的一种,清代以来十分流行。通过赞美茉莉花,生动含蓄的表达了青年男女的爱情。该曲调变体很多,但大部分都唱原词《茉莉花》 常被用于民间歌舞,说唱和戏曲音乐中。代表作:扬州的《茉莉花》。 5个曲牌《山坡羊》《小天门》 小调的艺术特征:1)叙事与抒情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 2)轨枕,均衡的节奏和节拍 3)曲折多样的旋法 4)曲式结构:小调中最常见的曲式结构是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以及这两类的变化发展形态,对应式结构指的是一上一下两个乐句相互应答,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音乐内容。少数民族民歌:《江格尔》蒙古族英雄史诗《玛纳斯》柯尔克孜族《格萨尔》藏族 蒙古族长调:蒙古族民歌中的一种,流行与牧区,曲调悠长辽阔,节奏自由,旋律进行有多大跳,伴奏以马头琴为主。代表作《辽阔的草原》。已被选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族短调:蒙古族民歌中的一种,流行于蒙古族聚居区,曲式结构工整,曲调优美抒情,常见多段体叙事歌曲,篇幅较小,音域较窄,但仍有大跳音程,用四胡伴奏。代表作《森吉德玛》《黑缎子坎肩》。 哈萨克族乐器:冬不拉 特点:音阶:广泛用七声音阶,也有五声音阶。调式:采用用过音乐体系的五声调式和欧洲音乐体系的七声调式,五声以宫调式和羽调式为主,七声以自然大小调为主。旋法:带有很

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及其保护

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及其保护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要搞好先进性文化建设,就必须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保护好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对先进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突出江西,宣传江西,加速江西的崛起也有着重要作用。 一、丰富的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 (一)戏曲音乐文化 江西戏曲音乐文化非常丰富,其声腔主要由有代表性的弋阳腔、宜黄腔、采茶戏等构成。经演变发展,弋阳腔、宜黄腔又逐渐形成为各地的高腔,现存的有饶河高腔、都湖高腔、东河高腔、旰河高腔、海盐腔等。江西共有七大地方剧种,分别为赣剧、都湖高腔、东河戏、旰河戏、宜黄戏、西河戏、宁河戏,另有南昌采茶戏、高安采茶戏、赣南采茶戏等十四种地方小戏,分布在全省各地。地方大戏剧的唱腔以“高腔、昆腔和乱弹为主,器乐由文场曲牌和武场锣鼓两部分组成;地方小戏的唱腔常以本高调、茶灯调等为主,器乐也由文场曲牌和武场锣鼓两部分组成” (P9-P17)。 (二)民间歌曲文化 江西有十一个设区市,由于各区域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政治因素等的差异,江西民间歌曲文化非常丰富,主要依托号子、山歌、小调、歌舞曲、风俗歌等民间歌曲构成。号子音乐反映劳动场景和情绪,有着粗犷、坚定、豪迈的性格,如万安的《齐心合力过险滩》、永新的《过一重山来又一重天》等。山歌曲调质朴、节奏自由、形式短小,是劳动人民在山野劳动和日常生活中抒发情感时所唱的歌,如兴国山歌《赞八仙》、《曹操带兵征江东》等。小调反映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消遣,多以分节歌形式出现,如吉水的《十二月疙》、定南的《十二月跌苦》等。歌舞曲是人们在节日或仪式上进行载歌载舞活动产生的音

西方音乐剧论文

《西方经典音乐剧欣赏》课程结业论文 题目:《我与音乐剧》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国贸1402 学号:1404080405 姓名:贾元韬 组别:第一组 成绩: 授课教师:何悦 二○一五年十二月

我与音乐剧 说起音乐剧,以前不是很了解,仅仅是看过一些《歌舞青春》、《猫》的片段,知道百老汇,对《妈妈咪呀》、《卡门》有个模糊的印象。但音乐剧作为西方一种比较流行的音乐形式,已经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音乐剧作品。本学期有幸选上了何悦老师的《西方经典音乐剧欣赏》这门课,让我有对音乐剧有了直观的认识。我希望通过写这篇文章,能让我对音乐剧的特色、风格、历史有个系统的更深入的了解,为此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也去网上找了几部音乐剧观摩学习。 在这之前,我对音乐剧与歌剧的概念常常混淆,认为音乐剧就是歌舞剧,但细细了解以后,发现还是有区别的。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而音乐剧,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剧中的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作为动人的组成部分,与剧情本身通过演员的语言,音乐和动作以及固定的演绎传达给观众。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同时,西方的音乐剧在百年多的商业表演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市场运作手段,并且创作出一系列老少皆宜的优秀剧目,使这一艺术形式突破年龄、阶层等客观因素的局限,广受观众的喜爱。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音乐剧的音乐形式是歌剧化的,它是古典歌剧艺术的现代传承。是现代音乐戏剧的主流。音乐剧与歌剧在形式上是相同的,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断代。与其说音乐剧是一个

戏曲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戏曲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彩纷呈,历史悠久。在众多的民族文化种类中,戏曲艺术作为一朵奇葩独树一帜,它那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色彩斑斓的舞台服饰、自具韵味的流派唱腔,无不充满着神奇的魅力。不过当前戏曲有着“戏院门前车马少,场内座位空席多”的不景气现象,港台流行歌曲、摇滚乐等快餐文化正以强大之势持续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戏曲艺术。振兴戏曲,弘扬民族艺术的口号提出来已经十几年了,虽然我们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戏曲衰退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究其原因,有戏曲本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其他文化冲击的原因。所以,要振兴戏曲,继承和发扬这个民族瑰宝,使戏曲艺术代代流传,不但需要好的表演者,更需要大量观众。“振兴戏曲从娃娃抓起”,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与喜爱。那么,如何让学生了解、接受并喜爱上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呢?下面是我的一点感想。 一、用戏歌架起流行音乐与戏曲音乐的桥梁 现在的孩子绝大部分都喜欢唱歌,特别是喜欢唱流行歌曲,因为流行歌曲节奏轻快,简单易学。在他们眼里,戏曲咿咿呀呀慢慢吞吞、复杂难懂,早就是过时的东西,根本跟不上时代潮流,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现代音乐,因而对戏曲也就知之甚少、不感兴趣。 戏歌是一种新兴的音乐体裁,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素结合的产物。戏中有歌、歌中有戏,但究其根本它不是戏而是歌,所以孩子们喜欢接受,乐于接受。也正因为绝大部分戏歌又是以流行歌曲为主要旋律的,唱起来琅琅上口,甚至有些戏歌是歌星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学生容易接受容易学唱,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又因为戏歌里融入了戏曲的元素,使得歌曲别有一番滋味,让学生在听着唱着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戏曲艺术的熏陶,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从而培养他们逐渐喜欢戏曲、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用戏歌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戏歌的欣赏与学唱开始,逐渐培养他们对戏曲的兴趣,用戏歌架起流行音乐与戏曲音乐的桥梁。 我们主要流行的戏曲剧种是川剧,我在课前收集了大量的戏歌,根据地区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中向学生介绍了四类戏歌,分别是融合了京剧、越剧、黄梅戏、等戏曲元素的戏歌,现在流行的戏歌,有如《苏三说》(陶喆),,《中国功夫》(屠洪纲),《龙拳》(周杰伦),《唱脸谱》(谢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零点乐队),《对花》(吴琼),《新贵妃醉酒》(李玉刚)……在聆听和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戏歌众多的表现形式:它们有的直接在歌曲中穿插戏曲旋律,有的是把戏曲音乐融入到歌曲旋律中,有的是使用了戏曲的锣鼓伴奏,有的是旋律没变,仅仅改变了唱法,还有的则把戏曲作为引子和背景音乐来表现……通过听、唱、动、说、看,通过讨论分析和比较,让学生感受了丰富多彩的戏曲和它们各自的表现形式,既有传统的音乐元素又充满了时代气息。而同学们熟悉喜爱的陶喆、王力宏、周杰伦等歌手都自觉地将戏曲元素融合在歌曲中,也足以证明传统戏曲的魅力!使学生倍感亲切!因而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戏曲艺术,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情感。 二、使用传统艺人口传心授的方式教唱戏曲唱段 音乐课堂上,学习歌曲一般都采用先唱谱后唱词,或先唱词后唱谱的方式,但总的来说都离不开乐谱,且完全按乐谱学习,“唯谱是从”。而在中国戏曲界,艺人们习惯使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当师傅“口传”时,他已经把多年对于这段唱腔的感悟、体验,以及风格的把握和只能“意会”的经验完全融入在其中,让徒弟们心领神会,达到“心传”的目的。 在我们的教材中要求学生学唱几段戏曲唱腔,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演唱活动了解、感受戏曲音乐的韵味,体验剧中人物的内心思想和感情,在戏曲课程中使用传统教唱的方式,则 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效率,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戏曲魅力所在。每次上戏曲课时,学生常常 对异于普通话的吐字、长长的拖腔犯难,特别是长长的拖腔速度缓慢、节奏迟缓、旋律起伏大,很难把握,也很难学会。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采用教师范唱一句,学生学唱一句的方法,适当加入动作的配合和鼓点的敲击,边唱边做、边演边敲。在教唱《苏三起解》时,提示学生注意装饰音的使用,以及最后的耍腔。一句句模仿,一句句细品,一句句体会,学生逐步进入角色,开始慢慢品味唱腔的韵味。

丰富多彩的戏曲音乐及声腔传播方式

丰富多彩的戏曲音乐及声腔传播方式 一、丰富多彩的戏曲音乐 我国戏曲音乐的丰富多彩,首先表现在它有众多的剧种和腔调,这是无数优秀的戏曲艺人和业余爱好者长期共同创造的结果,同时也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的一个集中反映。 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30个省市自治区的卷本统计,入卷的有404个剧种,在种类繁多的剧种中,一些历史较久、发展较全面的剧种,大都是以明清以来广泛流传的“昆山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中的一种或数种作为音乐创作基础的。那么以演唱这“四大声腔”为主的剧种据统计有64个,占入卷总数的15.8%。 “昆山腔”系统的剧种如江南的南昆,北方的北昆,浙江的永(嘉)昆和湖南的湘昆等;其它剧种也或多或少的运用“昆山腔”曲牌。 “高腔”系统的剧种有赣剧“弋阳腔”、徽剧“青阳腔”、北方的“高阳腔”、浙江的“高调”、川剧和湘剧中的“高腔”等等。 “梆子腔”系统的剧种有陕西的“秦腔”、“同州梆子”,山西的“晋剧”(中路)、“蒲州梆子”(南路)、“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山东的“高调梆子”、“莱芜梆子”“章邱梆子”,河北的“河北梆子”、“老调梆子”,以及河南的“豫剧”等等。在川剧、滇剧、粤剧、赣剧等剧种中,也都有“梆子腔”的运用。 “皮黄腔”系统的剧种,除具有全国影响的京剧外,有汉剧、徽剧、湘剧、桂剧、婺剧、川剧、滇剧、粤剧、赣剧、以及“广东汉剧”、

陕西“汉调二黄”、山西“上党二黄”等等。 以上我所举的,仅是运用这几种腔调的一部分剧种。这些剧种虽然彼此都运用着同一类腔调,但这些腔调在不同的剧种中却总是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别。特别是“高腔”和“梆子腔”这两类腔调,在若干剧种中,它们的曲调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同是“梆子腔”系统的“秦腔”和“豫剧”,和同属于“高腔”系统的川剧与湘剧,它们虽然地域互相接近,但曲调的差别却相当显著。 刚才所讲的是以演唱“四大声腔”为主的剧种,除此之外,在入卷404个剧种中有340个剧种,没有使用“四大声腔”作为本剧种主要音乐手段,这些剧种占入卷总数的84.2%,这个84.2%的群体,人们往往把他们归入另一类声腔系统,有的前辈专家把它称为“本土腔”或“地方小戏声腔”等等,但声腔分类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 2、“四大声腔系统”之外的剧种 一是从本地民歌和清唱小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种 如代表性的剧种有“黄梅戏”、“柳子戏”、越剧、扬剧、沪剧、甬剧等许多剧种,基本上都属于这一类型。 二是从本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曲剧种 如南方各省的各种“采茶戏”、花鼓戏、花灯戏和北方各省的“秧歌戏”、二人转、二人台以及评剧等。 三是从本地说唱音乐的“彩唱”转变为戏曲的剧种 如河南“曲子剧”、山东“吕剧”、北京天津的“曲剧”以及“道

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表演特征之异同

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表演特征之异同 宗吴萍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样式。它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列,被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他综合了各种舞台艺术形式,集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于一身。王国维下过一个简单的定义“戏曲者,以歌舞演故事也”。同样是综合各种表现手段,以歌舞的形式演故事的西方音乐剧,虽产生一百多年,却是后来者居上,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尤其近些年来越多的音乐剧在中国上演,从《猫》到《歌剧院的幽灵》,他们各有所长,让中国的观众意识到了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但是关于音乐剧的一些问题却知之甚少,因此下面将中国戏曲和音乐剧做一简单的特征上的对比。 一、戏曲与音乐剧的相似之处 (一)综合性。 中国的戏曲始于原始歌舞,自优孟经汉魏与百戏合,经隋、唐的歌舞大曲、说唱、参军戏,到北宋形成宋杂剧,才确立了“戏曲”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再经元、明,进入了成熟时期。在它的萌芽、发展、确立、成熟和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几乎不排持任何一种传统艺术因素的综合和借鉴,采取开放性的传统,具有极强的同化力,融化了别人,壮大了自己。它集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如武术本来是传统的防身手段,与戏剧并不相干,但被吸收融化到戏曲中,就成了塑造英雄豪杰武生、武旦行当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还有柔术、杂技虽有表演性质,虽主要属于一般的娱乐性的技巧炫耀,但一旦和剧中人物和舞台气氛结合,就形成了戏剧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如《贵妃醉酒》中的“卧鱼”。戏曲涉及的艺术门类之多,在古今中外的综合表演艺术类别中可以说是罕见的。 音乐剧也是以歌、舞、剧的合一为基本形态的,音乐剧的实质就是一种歌舞剧,但不是用传统的音乐舞蹈和简单的舞台技术。在音乐方面,不再坚持只用美声唱法,而是用最符合现代观众的需求去唱,所以一部音乐剧中有爵士乐风格的,也有摇滚和乡村音乐风格的。舞蹈方面,不仅有芭蕾舞还有踢踏舞,也有体操式的舞蹈动作和其他很多现代的舞蹈词汇。

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hinese Opera Music-Teaching of Beijing Opera Art Apprecia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 我尝试的进行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精心的设计了一堂京剧艺术欣赏课的探究合作式的教学。 认知: 通过对现代京剧选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欣赏,了解中华民族国粹——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行当的划分、脸谱颜色的代表、唱腔的特点、著名的代表人物及伴奏乐器的种类等内容。 情感: 1、通过协作、兴趣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对自己民族的国粹——京剧艺术的欣赏与研究,感受她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构建爱国情感。 能力: 1、1、教师的引导下,实践体验专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2、初步学习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判断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

3、3、能与小组成员协作学习。 4、4、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形式展示与交流。 根据自己的研究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并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 活动流程: 1、1、播放一段(VCD)现代京剧的唱腔选段《智取威虎山》中的《迎来春色换人间》。 2、2、出示课题,提问:“通过欣赏这段京剧,你能感受到京剧艺术有那些特点吗?” 3、3、组织学生学习,教师指导归纳。 (京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有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其中最基本的是诗歌、音乐、舞蹈3种因素,体现了京剧的综合性;所有这些综合的艺术手段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创造舞台形象、表现剧情内容服务的,这体现了京剧的戏剧性,具体体现为:音乐人物性格化、行当化和戏剧情节化;京剧与各地的民歌、歌舞、器乐、曲艺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京剧演唱又是相当专业化的,必须由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能表演,这体现京剧的民间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特点。) 4、4、启发学生:“你们还想了解有关京剧更多的内容吗?还想了解京剧的那些方面的内容?” 5、5、学生之间提问、交流,确定研究专题(京剧发展

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集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于一身,将剧本内容予以艺术化的表达。音乐是戏曲艺术中的重要元素,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戏曲音乐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结构形式和表现方法,同时也树立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在推动情节发展、烘托艺术氛围和刻画人物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流行音乐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舶来品,20世纪70年代之后,中国和外国的联系更加密切,西方流行音乐恰逢其时地传播到了中国,摇滚乐、校园音乐、说唱音乐等多种风格无所不包。也随之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创作出了大量的流行音乐精品。而且中国的流行音乐创作者,为了使音乐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积极尝试从民族音乐中汲取养分,对戏曲音乐的借鉴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这种尝试已持续了三十年,其形式和手法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也更加具有时代感,本文从多个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分析 1 戏曲音乐素材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艺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旋律特征,将这些音乐素材应用于流行音乐中,将会使流行音乐具有浓郁的戏曲味道。如著名作曲家姚明,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其对京韵大鼓的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这是一种在京津地区广泛流传的戏曲艺术,姚明在《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中,都对京韵大鼓中的曲调进行了充分借鉴,使旋律演唱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京味。香港著名音乐家黄霑,先是谱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歌词,即《男儿当自强》,正在为作曲发愁的时候,偶然间听到了京剧中《将军令》的旋律,试着将其和歌词搭配,却发现简直是天作之合。赵传演唱的《粉墨登场》中,则是将京剧旋律和摇滚乐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京剧的旋律用摇滚乐的形式表达出来,获得了全新的艺术效果。陈升的《牡丹亭外》,第一段中,借鉴了黄梅戏《女驸马》的唱段,在演唱时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来。而最近两年来十分流行的《新贵妃醉酒》,由擅长扮演花旦的李玉刚演唱,其副歌部分,也是采用了京剧中的旋律,结合歌曲本身的内容以及李玉刚的扮相,即刻就获得了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所以说,戏曲艺术中很多旋律素材,对于当下的流行音乐创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当歌曲的内容需要时,就可以从中选取与之相适宜的旋律素材,从而使歌曲的风格得到强化。 2 戏曲唱腔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中的唱腔也是一个十分丰富的系统,在流行音乐的演唱中,不少演唱者都借鉴了戏曲中的唱腔,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朱德荣创作出的歌曲《梦北京》,该作品是由陈树作词,由王佩首次演唱,粤语版本的名字叫做《情迷》,经向雪怀填词后再由周慧敏演唱,这首歌曲中的过门部分是一段女声京剧唱段,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很好地突出了梦北京这一主题。此后,根据朱德荣本人介绍,歌曲中的京剧唱段是由他的太太来演唱的,正是因为朱太太深厚的京剧演唱功底,使其在演唱京剧的时候能够游刃有余,京剧光芒几乎将流行唱法掩盖住了。孙燕姿这位小天后在作品《反过来走走》中开场的京剧唱腔就令人耳目一新,之后她采用了不同声音或说或唱,使整首歌曲听起来感觉比较戏剧化。 陈升创作的《北京一夜》中,就使用了两种唱腔,陈升模仿老生,刘佳慧模仿旦角,两个人的唱腔融合在一起,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听着这首歌,眼前就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在北京一个萧瑟的午夜,那坐在四合院门前的老妇人,正木然的望着远方。采用京剧的唱腔,突出表现了一种苍凉和凄美,让唱腔和歌曲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获得了对夜晚北京那种欲罢不能的感受。陶喆创作的《susan说》,根据脍炙人口的京剧《苏三起解》改编而成,将苏三的名字用谐音的英文susan来表示,歌词的内容是对原故事的感想,而在前奏部分,则用旦角的唱腔唱起了《苏三起解》的开头部分:苏三离了洪峒县&&让人获得了一种时空交错之感。王力宏创作的《花田错》,是根据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的代表剧目《花田

慕课-《带你听懂中国传统音乐》答案解析

慕课:《带你听懂中国传统音乐》答案 绪论-章测试 1【判断题】(50分) 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的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的形式,所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形态特征的音乐(对) 2【多选题】(50分)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由以下哪些组成:(ABCD ) A.民歌 B.民族器乐 C.戏曲音乐 D.曲艺音乐 第一章中传统通音乐的形式之美 1【判断题】(10分) 民歌属于传统音乐的一种。(对)

2【判断题】(10分) 形式和内容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对) 3【判断题】(10分) 音乐的内容是我们体会音乐之美的第一把钥匙。(错)4【判断题】(10分) 两个音先后出现而形成的音程叫做旋律音程。(对)5【单选题】(10分) 所谓音乐的“形式”,就是指音乐的(音响结构) 6【单选题】(10分) 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 ) A.非音乐专业的听众便没有能力区分音乐是否好听。 7【单选题】(10分) 《步步高》这首音乐属于:(C) C.广东音乐 8【多选题】(10分)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 ABCD):

A.曲艺(即“说唱”)音乐 B.民族器乐 C.戏曲音乐 D.民歌 9【多选题】(10分) 音乐的四大要素的是( ABCD ) A.音值 B.音高 C.音色 D.音强 10【多选题】(10分) 音乐中的对比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BCD ) A.表演者的对比 B.主题性格对比 C.速度对比 D. 力度对比 第二章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之美 1【判断题】(10分) 速度可以对音乐的性格产生显著的影响。(对) 2【判断题】(10分) 《鸟投林》不仅表现了鸟飞鸟鸣的自然景象,还映射出的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关系。(对)3【判断题】(10分) 琴曲《广陵散》讲述的是“聂政刺秦王”的故事。(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