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最快的信使-粤教沪科版
- 格式:pdf
- 大小:998.23 KB
- 文档页数:9
粤沪版物理九下《最快的“信使”》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设计01教材分析掌握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及应用的基础知识。
了解电磁波在现代通信中的重要地位,熟悉各种现代通信技术。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电磁波的传播特点和各种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
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电磁炉、微波炉等。
理解电磁波的概念及产生原理。
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及应用。
重点难点特点各种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结合生活实际,注重实验探究,突出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与应用。
03教学内容与特点020102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年龄大多在15岁左右,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身心发展迅速。
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年龄分布学生对物理学科保持着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喜欢动手实验和探究物理规律。
学习态度和兴趣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如力学、电学等,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和技能基础问题情境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特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视频等多种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及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的测定。
难点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比较及光速的物理意义。
重点难点分析03教学过程设计引入光速的概念及光速的物理意义介绍电磁波大家庭,让学生感知电磁波的广泛应用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带领学生探究光速的测量方法•利用公式c=λf进行计算•通过实验测定光速,利用激光测距仪和高速摄影技术进行测量•介绍电磁波的应用•无线电波通信•红外线遥感•紫外线消毒总结电磁波的应用范围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课堂小结04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19.1 最快的“信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2.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波长与频率、波速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的传播;2.通过观察图表认识电磁波在不同波段有不同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图表,认识电磁波的资源是有限的;体验电磁波是一种物质,电磁波是真实存在重点难点:对电磁波的理解备课过程复习: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声音(如语言、音乐等)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如家长的教诲、教师的授课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
声音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帮助我们了解世界。
通过我们在初中二年级学习过的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可以知道: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我们听到的声音通常是靠空气传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速度大约是340米/秒。
在前面我们还学习过,的话筒能把声音振动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电流流经听筒,听筒又能把它转化为振动,使人听到声音。
引入:飞机上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用电线;我们每天听收音机或看电视,也没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
可见,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电信号的,我们称作“无线电通信”。
那么,无线电通信是怎样传输信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简单知识。
进行新课一、认识波(1)演示实验①手持小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使同学们看到,水面上有一圈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了水波。
②音叉(或其他发声体)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
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
总结以上实验(和其他事例)得出结论:板书:<波是自然界普通存在的现象>二、自然界存在电磁波(1)演示实验(课本活动一)①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②举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类似的现象。
教师归纳小结,讲解电磁波的初步知识,并说明间接观察是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如借助小磁针可以间接地研究磁场)。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九章19.1 最快的“信使”——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九章的第一节,章节名称为《最快的“信使”》。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速度、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以及卫星通信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掌握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了解卫星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的计算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卫星通信的原理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光速实验装置、电磁波实验装置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神舟十三号飞船与地面通信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飞船与地面的通信是如何实现的?2. 知识讲解:介绍光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让学生理解光年、光速等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光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传播速度。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电磁波传播速度的实验,让学生掌握电磁波传播速度的测量方法,并了解电磁波在现代通信中的重要作用。
4. 知识拓展:介绍卫星通信的原理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如全球定位系统(GPS)、电话通信、电视广播等。
5.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最快的“信使”一、光的传播速度1. 概念:光年、光速2. 实例:光的传播速度实验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1. 概念:电磁波传播速度2. 实例:电磁波传播速度实验三、卫星通信1. 原理: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2. 应用:卫星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解释光纤通信的原理及其优势。
2. 答案:光纤通信是利用光在光纤中的全反射原理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