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主要肌力评定
- 格式:docx
- 大小:762.88 KB
- 文档页数:9
肌力评定标准肌力评定是评估一个人肌肉力量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和健身教练了解一个人的身体状态,从而为其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或治疗方案。
肌力评定标准是评定肌力的参考标准,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肌力评定方法和标准。
1. 手握力测定。
手握力测定是评定上肢肌力的常用方法。
测定者应坐姿或站姿,手臂自然下垂,紧握测力仪,然后用最大力量握紧5秒钟,记录下最大握力值。
成年男性的正常手握力应在40-50kg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手握力应在20-30kg之间。
2. 屈膝力测定。
屈膝力测定是评定下肢肌力的常用方法。
被测者坐姿或仰卧位,双腿伸直,然后屈膝,直到大腿与小腿成90度角,再用最大力量抬起小腿,维持2秒钟,记录下最大抬腿力量值。
成年男性的正常屈膝力应在150-200kg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屈膝力应在100-150kg之间。
3. 推肩力测定。
推肩力测定是评定上肢肌力的常用方法。
被测者坐姿或站姿,双臂自然下垂,然后用最大力量向前推肩,维持2秒钟,记录下最大推肩力量值。
成年男性的正常推肩力应在60-80kg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推肩力应在40-60kg之间。
4. 蹲起力测定。
蹲起力测定是评定下肢肌力的常用方法。
被测者站立,然后屈膝蹲下,直到大腿与小腿成90度角,再用最大力量站起,维持2秒钟,记录下最大站起力量值。
成年男性的正常蹲起力应在200-250kg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蹲起力应在150-200kg之间。
5. 侧平举力测定。
侧平举力测定是评定上肢肌力的常用方法。
被测者坐姿或站姿,双臂自然下垂,然后用最大力量向侧面举起手臂,维持2秒钟,记录下最大侧平举力量值。
成年男性的正常侧平举力应在20-30kg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侧平举力应在10-20kg之间。
以上是常见的肌力评定方法和标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在进行肌力评定时,需要注意保持姿势正确、动作标准,以及确保测定仪器的准确性。
通过科学的肌力评定,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提高身体素质,预防运动损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肌力评定分级肌力,简单来说,就是肌肉主动运动时的力量、幅度和速度。
肌力评定是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评估内容,它对于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估治疗效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肌力评定分级,则是将肌力的大小进行标准化的划分,以便于更准确地描述和比较。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肌力评定分级方法有多种,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是六级分级法。
0 级:完全瘫痪,肌肉完全无收缩力。
想象一下,就好比一台完全熄火的机器,毫无动静。
这个级别的肌肉,无论是自主还是被动刺激,都没有任何反应。
这通常见于严重的神经损伤、肌肉疾病或者昏迷状态的患者。
1 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这就像是汽车发动机刚有点打火的迹象,但还不足以驱动车辆前进。
在这个级别,肌肉可以感觉到有轻微的颤动或者收缩,但这种收缩力量太微弱,无法带动肢体产生可见的运动。
2 级:肌肉在水平面上可以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
打个比方,就像是一个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虽然能滑动,但一旦有向下的坡度,就会因自身重力而滑落。
处于 2 级肌力的肢体,能在水平方向上进行一些活动,但如果将肢体抬离床面,它会因为自身重量而自然下垂。
3 级:肌肉能够抵抗重力,但不能抵抗阻力。
好比一个人可以正常站立,但如果有人轻轻推他,他就可能站不稳。
3 级肌力的肢体,能够完成垂直方向的动作,克服自身重力的影响,但当遇到外界施加的一定阻力时,就无法继续完成动作。
4 级:肌肉能够抵抗部分阻力,但力量较正常稍弱。
这就类似于一个运动员在比赛中,虽然能应对一定的对抗,但明显不如巅峰状态时那么有力。
此时,肌肉能够发挥出接近正常水平的力量,但还没有达到完全健康时的强度。
5 级:正常肌力。
这是最理想的状态,肌肉能够自如地收缩和伸展,抵抗强大的阻力,完成各种复杂和高强度的动作,就像一个健康的人在正常生活中的肌肉表现一样。
肌力评定分级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划分,它背后有着严谨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医生或者康复治疗师在进行评定时,通常会通过观察患者的主动运动、触摸肌肉的收缩情况、测量关节的活动范围等多种方式来综合判断肌力的级别。
MMT肌力分级标准级别名称标准相当正常肌力的% 0零(Zero,O)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01微缩(Trace,T)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102差(Poor,P)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253尚可(Fair,F)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50 4良好(Good,G)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动755正常(Normal,N)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100注:每一级还可以用“+”和“-”号进一步细分。
上肢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检查与评定肌肉名称1级2级3、4、5级三角肌前部喙肱肌仰卧,试图屈前臂时可触及三角肌前部收缩向对侧侧卧,上侧肢体放滑板上,肩可主动屈曲坐位,肩内旋,肘曲,掌心向下:肩屈曲,阻力加于上臂远端三角肌后部大圆肌俯卧,试图神肩时可触及大圆肌、背阔肌收缩向对侧侧卧、上侧肢体放滑板上,肩可主动伸俯卧:肩伸展30°~40°,阻力加于上臂❒背阔肌展远端三角肌中部岗上肌仰卧,试图肩外展时可触及三角肌收缩仰卧,上肢放滑板上,肩可主动外展坐位、肘曲:肩外展至90°,阻力加于上臂远端岗下肌小圆肌俯卧,上肢在床缘外下垂:试图肩外旋时在肩胛骨外缘可触及肌肉收缩俯卧,上肢在床缘外下垂:肩可主动外旋俯卧、肩外展、肘曲、前臂在床缘外下垂:肩外旋,阻力加于前臂远端肩胛下肌大圆肌❒胸大肌❒背阔肌俯卧,上肢在床缘外下垂:试图肩内旋时在腋窝前、后壁可触及相应肌肉收缩俯卧,上肢在床缘外下垂:肩可主动内旋俯卧、肩外展、肘曲、前臂在床缘外下垂:肩内旋,阻力加于前臂远端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坐位、肩外展,上肢放滑板上:试图肘屈曲时可触及相应肌肉收缩坐位、肩外展,上肢放滑板上:肘可主动屈曲坐位、上肢下垂“前臂旋后(测肱二头肌)或旋前(测肱肌)或中立位(测肱桡肌),肘屈曲,阻力加于前臂远端肱三头肌肘肌坐位、肩外展、上肢放滑板上:试图肘伸展时可触及肱三头肌收缩坐位、肩外展、上肢放滑板上:肘可主动伸展俯卧、肩外展、肘曲、前臂在床缘外下垂:肘伸展,阻力加于前臂远端肱二头肌俯卧、肩外展、前臂在床俯卧、肩外展、前臂在坐位、肘曲90°,前旋后肌缘外下垂:试图前臂旋后时可于前臂上端桡侧触及肌肉收缩床缘外下垂:前臂可主动旋后臂旋前:前臂旋后,握住腕部施加反方向阻力旋前圆肌旋前方肌俯卧、肩外展、前臂在床缘外下垂:试图前臂旋前时可在肘下、腕上触及肌肉收缩俯卧、肩外展、前臂在床缘外下垂:前臂可主动旋前坐位、肘屈90°,前臂旋后:前臂旋前,握住腕部施加反方向阻力尺侧腕屈肌向同侧侧卧,前臂旋后45°:试图腕掌屈及尺侧偏时可触及其止点活动向同侧侧卧,前臂旋后45°:前臂旋后45°,可肩大幅度腕掌屈及尺侧偏向同侧侧卧、前臂旋后45°、肘曲、前臂旋后:腕向掌侧屈并向尺侧偏,阻力加于小鱼际桡侧腕屈肌坐位,前臂旋前45°:试图腕背伸及桡侧偏时可触及其止点活动坐位,前臂旋前45°:可见大幅度腕掌屈及桡侧偏坐位,前臂旋后45°:腕向掌侧屈并向桡侧偏,阻力加于大鱼际尺侧腕伸肌坐位,前臂旋前45°:试图腕背伸及尺侧偏时可触及其止点活动坐位,前臂旋前45°:可见大幅度腕背伸及尺侧偏坐位,前臂旋前:腕背伸并向尺侧偏,阻力加于掌背尺侧桡侧腕长、短伸肌坐位,前臂旋后45°:试图腕背伸及桡侧偏时可触及其止点活动坐位,前臂旋后45°:可见大幅度腕背伸及桡侧偏坐位,前臂旋后45°:腕背伸并向桡侧偏,阻力加于掌背桡侧指总伸肌试图伸掌指关节时可触及掌背肌腱活动前臂中立位,手掌垂直时掌指关节可主动伸展伸掌指关节并位置指间关节屈曲,阻力加于手指近节背面指浅屈肌屈近端指间关节时可在手指近节掌侧触及肌腱活动有一定的近端指间关节屈曲活动屈曲近端指间关节,阻力加于手指中节掌侧指深屈肌屈远端指间关节时可在手指中节掌侧触及肌腱活动有一定的远端指间关节屈曲活动固定近端指间关节,屈远端指间关节,阻力加于手指末节指腹拇深屈肌内收拇指时可于1、2掌骨间触及肌肉活动有一定拇内收动作拇伸直,从外展位内收,阻力加于拇指尺侧拇长、短展肌外展拇指时可于桡骨茎突远端触及肌腱活动有一定拇外展动作拇伸直,从内收位外展,阻力加于第一掌骨桡侧拇短屈肌屈拇指时于第一掌骨掌侧触及肌肉活动有一定的拇屈曲动作手心向上:拇指掌指关节屈曲,阻力加于拇指近节掌侧拇短伸肌伸拇指时于第一掌骨背侧触及肌腱活动有一定拇伸展动作手心向下:拇指掌指关节伸展,阻力加于拇指近节背侧拇长屈肌屈拇时于拇指近节掌侧触及肌腱活动有一定的拇屈曲动作手心向上,固定拇指近节:屈指间关节,阻力加于拇指远节指腹拇长伸肌伸拇时于拇指近节背侧触及肌腱活动有一定的拇指指间关节伸展动作手心向下,固定拇指近节:伸指间关节,阻力加于拇指远节背侧为躯干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检查与评定肌肉名称1级2级3、4、5级髂腰肌仰卧,试图屈髋时于腹股沟上缘可触及肌活动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屈髋仰卧,小腿悬于床缘外:屈髋,阻力加于股远端前面臀大肌腘绳肌俯卧,试图伸髋时于臀部及坐骨结节下方可触及肌活动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伸髋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腘绳肌):髋伸10°~15°,阻力加于股远端后面大、长短收肌股薄肌耻骨肌仰卧,分腿30°,试图髋内收时于股内测部可触及肌活动仰卧,分腿30°,下肢放滑板上可主动内收髋向同侧侧卧,两腿伸,托住对侧下肢:髋内收,阻力加于股远端内测臀中、小肌阔筋膜张肌仰卧,试图髋外展时于大转子上方可触及肌活动仰卧,下肢放滑板上可主动外展髋向对侧侧卧,对侧下肢半屈:髋外展,阻力加于股远端外侧股方肌梨状肌臀大肌上、下孖肌闭孔内、外肌仰卧,腿伸直:试图髋外旋时于大转子上方可触及肌活动仰卧,腿伸直,可主动髋外旋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髋外旋,阻力加于小腿下端内测臀小肌阔筋膜张肌仰卧,腿伸直:试图髋内旋时于大转子上方可触及肌活动仰卧,腿伸直,可主动内旋髋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髋内旋,阻力加于小腿下端外侧腘绳肌仰卧,试图屈膝时可与腘窝两侧触及肌腱活动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屈膝俯卧:膝从伸直到屈曲,阻力加于小腿下端后侧股四头肌仰卧,试图伸膝时可触及髌韧带活动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伸膝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伸膝,阻力加于小腿下端前侧腓肠肌比目鱼肌侧卧,试图踝跖屈时可触及跟腱活动侧卧,踝可主动跖屈俯卧,膝伸(测腓肠肌)或膝屈(测比目鱼肌):踝跖屈,阻力加于足跟胫前肌仰卧,试图踝背屈,足内翻时可触及肌腱活动侧卧,可主动踝背屈,足内翻坐位,小腿下垂:踝背屈并足内翻,阻力加于足背内缘胫后肌仰卧,试图足内翻时仰卧,可主动踝跖屈,向同侧侧卧,足在床于内踝后方可触及肌腱活动足内翻缘外:足内翻并踝跖屈,阻力加于足内缘腓骨长、短肌仰卧,试图足外翻时于外踝后方可触及肌腱活动仰卧,可主动踝跖屈,足外翻向对侧侧卧:时跖屈的足外展,阻力加于足外缘趾长、短屈肌屈趾时于趾近节跖面可触及肌腱活动有主动屈趾活动仰卧:屈趾,阻力加于足趾近节跖面趾长、短伸肌仰卧,伸趾时于足背可触及肌活动仰卧,呦主动伸趾活动仰卧:伸足趾,阻力加于足趾近节跖面拇长伸肌坐位,伸拇时于拇趾近节背侧可触及肌腱活动坐位,有主动伸拇活动坐位,固定拇趾近节:伸拇,阻力加于拇趾近节背侧躯干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一)检查与评定肌肉名称1级2级3、4、5级斜方肌菱形肌坐位,臂外展放桌上,试图使肩胛骨内收时可触及肌肉收缩坐位,臂外展放桌上,使肩胛骨主动内收时可见运动俯卧,两臂稍抬起:使肩胛骨内收,阻力为将肩胛骨向外推斜方肌下部俯卧,一臂前伸,内旋,试图使肩胛骨内俯卧,一臂前伸,内旋,可见有肩胛骨内俯卧,一臂前伸,内旋,肩胛骨内收及下收及下移时,可触及斜方肌下部收缩收及下移运动移,阻力为将肩胛骨向上外推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俯卧,试图耸肩时可触及斜方肌上部收缩俯卧,能主动耸肩坐位,两臂垂于体侧:耸肩,向下压的阻力加于肩锁关节上方前锯肌坐位,一臂向前放桌上,上臂前伸时在肩胛骨内缘可触及肌肉收缩坐位,上臂前伸时可见肩胛骨运动坐位,上臂前平举,屈肘:上臂向前移动,肘不伸,向后推的阻力加于肘部躯干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二)检查与评定肌肉名称1级2级3级4级5级❒斜角肌❒颈长肌❒头长肌❒胸锁乳突肌仰卧,曲颈时可触及胸锁乳突肌侧卧,托住头部时可曲颈仰卧,能抬头不能抗租仰卧,能抗中等阻力仰卧,抬头曲颈,能抗加于额部的较大阻力斜方肌颈部骶棘肌俯卧,抬头时触及斜方侧卧,托住头部时可仰俯卧,能抬头不能抗租俯卧,能抗中等阻力俯卧,抬头时能抗加于肌活动头枕部的较大阻力腹直肌仰卧,抬头时触及上腹部腹肌紧张仰卧,能曲颈抬头仰卧,髋及膝屈:能抬起头及肩胛骨仰卧,髋及膝屈:双手前平举坐起仰卧,髋及膝屈:双手抱头后能坐起骶棘肌俯卧,抬头时触及收缩俯卧位能抬头俯卧,胸以上在床缘外下垂30°,固定下肢:能抬起上身,不能抗阻俯卧,胸以上在床缘外下垂30°,固定下肢:能抗中等阻力俯卧,胸以上在床缘外下垂30°,固定下肢:能抗较大阻力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坐位,试图转体时触及腹外斜肌收缩坐位,双臂下垂,能大幅度转体仰卧,能旋转上体至一肩离床仰卧,屈腿,固定下肢:双手前平举能坐起并转体仰卧,屈腿,固定下肢:双手抱颈后能坐起同时向一侧转体为颈肌注意事项:1、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注意防止某些肌肉对受试的无力肌肉的替代作用。
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上肢肌力4级一、概述人身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保险形式,其保险理赔的标准和条件对被保险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人身保险的受益资格中,伤残评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而上肢肌力4级作为伤残评定的一个标准,对于被保险人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上肢肌力4级进行探讨和阐述。
二、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1. 人身保险伤残评定的含义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是指根据被保险人发生意外伤害或患病后导致身体功能、器官和组织发生永久性损伤,从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通过对被保险人的伤残情况进行评定,以确定其获得保险公司给付的伤残赔偿金的标准和数额。
2. 伤残评定的标准人身保险伤残评定一般以肢体功能障碍程度作为评定标准,包括肌力、关节功能、感觉功能等方面。
而上肢肌力4级,是指被保险人的上肢肌肉力量丧失程度达到一定标准,从而被评定为伤残4级。
上肢肌力4级的评定标准一般包括了上肢功能的丧失和部分丧失、上肢的活动功能、上肢的持物能力等方面。
三、上肢肌力4级的评定标准1. 上肢肌力4级的含义上肢肌力4级是指被保险人的上肢肌肉力量丧失程度达到一定标准,从而影响到其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具体而言,上肢肌力4级是指被保险人的上肢肌力丧失达到50~70,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他人帮助或辅助才能完成一些基本的动作和活动。
2. 上肢肌力4级的评定依据根据《人身保险伤残评定办法》对于上肢肌力4级的评定依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上肢肌力测试:通过专业的医生或康复师对被保险人的上肢肌力进行测试,确定其肌肉力量的丧失程度。
b. 日常生活功能:评定被保险人在日常生活中,如穿衣、洗脸、梳头、吃饭等基本动作的自理能力,以及需要他人帮助的程度。
c. 工作能力:评定被保险人在工作中,如举重、提包、写字、打字等工作动作的自理能力,以及需要他人帮助的程度。
3. 上肢肌力4级的评定标准及赔偿金额根据《人身保险伤残评定办法》,被保险人若被评定为上肢肌力4级,则可获得相应的伤残赔偿金。
上肢肌张力检查方法
一、上肢肌张力检查方法二、宝宝上肢肌张力高的表现三、早产宝宝肌张力高怎么判断
上肢肌张力检查方法1、上肢肌张力检查方法
肌张力的检查对是一种项比较常见的常规检查,目的是检查肌肉紧张度,这对于肢体出现问题的患者来说是很必要的检查,但是肌张力检查还有很多的意义,对很多疑难的疾病都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患者一定要配合检查。
肌张力减弱,肌肉弛缓松软,被动运动时阻力减退或消失,关节运动范围扩大,有时呈过度屈伸现象。
见于周围神经、脊髓前角灰质及小脑病变等。
需要检查的人群:怀疑患有肌张力异常的患者。
如果大家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四肢出现僵硬或是活动困难的症状,千万不要忽视,肌张力的检查可以让人尽快的检查确诊,这对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意义。
2、肌张力高的主要危害
肌张力高对患者危害很大,专家指出:患儿更易激惹,闻声惊吓,持续哭叫,入睡困难,穿衣时难以将其手臂插入袖内,换尿布时不易把两腿分开,洗澡时难将拳头掰开,当下肢刚角及浴盆或水面时,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势。
肌张力高的患儿下肢伸直、内收交叉,呈剪刀状。
3、肌张力高的主要类型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该类病人没有明确的中枢神经系统构造异常,表现为全身性异常如特发性扭转痉挛或局灶性异常如书写痉挛、眼睑痉挛和痉挛性斜颈等,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最为常见。
肌力评定分级肌力,简单来说,就是肌肉主动收缩产生的力量。
肌力评定是康复医学和临床医学中一项重要的评估手段,它能够帮助医生和治疗师了解患者肌肉功能的状况,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肌力评定分级。
肌力评定通常采用六级分级法,从 0 级到 5 级,每个级别都代表着不同的肌肉力量水平。
0 级肌力被称为完全瘫痪。
在这个级别,肌肉完全没有收缩的迹象,肢体不能产生任何动作。
想象一下,就好像一个人躺在床上,无论怎么努力,身体的某个部位都无法动弹分毫。
比如,一位因严重脊髓损伤导致下肢完全失去知觉和运动能力的患者,其下肢肌力就处于0 级。
1 级肌力则是有轻微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这种收缩非常微弱,可能只有患者自己能感觉到,旁人几乎难以察觉。
就好比试图推动一辆极其沉重的卡车,虽然使出了全身力气,但卡车纹丝未动。
比如,一些中风患者在早期恢复阶段,可能会出现部分肌肉的轻微收缩,但肢体仍然无法活动。
2 级肌力意味着肌肉可以收缩,能够带动关节在水平面上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
通俗地说,就是肢体可以在平面上移动,但无法克服重力抬起。
好比一个人躺在床上,能够水平移动腿部,但无法将腿抬离床面。
比如,患有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可能会达到 2 级肌力水平。
3 级肌力是能够对抗地心引力,带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
这时候,患者可以抬起肢体,但如果有人施加一点阻力,就无法继续完成动作。
比如,一位骨折后正在康复的患者,能够自主抬起受伤的手臂,但如果有人轻轻向下按压,手臂就会被压下去。
4 级肌力就比较强大了,能够对抗一定的阻力,但未达到正常水平。
此时,患者的肌肉力量已经有了明显的恢复,可以完成大部分日常动作,但与健康人的力量相比还有差距。
例如,经过长期康复训练的运动员,在受伤后恢复到 4 级肌力,虽然能够进行常规训练,但在高强度对抗中可能还会感到力不从心。
5 级肌力是正常肌力,意味着肌肉能够对抗充分的阻力,进行全范围的活动,且力量与正常同龄人相同。
临床肌力评定方法一、肌力分级0级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在床面能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4级能作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
5级正常肌力。
二、测试方法1. 受试者取仰卧位,检查者以右手拇指及将右手示、中、环指置于受试者腓肠肌部位,然后嘱受试者做踝背屈动作,检查者用力向下压住受试者踝部并尽量阻止其做背屈动作,测其最大对抗力量。
做同样的动作,检查另一侧。
该项测试能反映受试者腓肠肌的肌力。
检查时应注意两侧用力要均衡。
如两侧力量相差悬殊则说明可能有脊髓受损。
检查踝背屈时应特别注意深反射亢进。
2. 受试者取仰卧位,检查者以右手拇指及示、中、环指分别置于受试者股四头肌的髌骨上缘、股骨下端内侧、胫骨结节处,然后嘱受试者做膝关节屈曲动作,检查者用力向下压住受试者膝关节并尽量阻止其做屈曲动作,测其最大对抗力量。
做同样的动作,检查另一侧。
该项测试能反映受试者股四头肌的肌力。
检查时应注意两侧用力要均衡。
如两侧力量相差悬殊则说明可能有脊髓受损。
检查膝关节屈曲时应特别注意浅反射及病理反射有无异常。
3. 受试者取坐位,双髋及双膝关节屈曲90度,检查者以左手托住受试者枕部,用右手用力压受试者背部,看其上肢有无持重抵抗力量;然后嘱受试者双手抱于膝前测试其动作;再嘱受试者将双上肢高举过头,然后检查者一手持受试者腕部向上抬,一手放在受试者枕部向下压,看其上肢有无持重抵抗力量。
以上方法能反映受试者上肢肩背部及上肢肌肉的肌力。
检查时注意两侧用力要均衡。
如两侧力量相差悬殊则说明可能有脊髓受损。
4. 受试者取俯卧位,检查者以双手托于受试者两侧肩峰部位,令受试者用力抬头使下颏离开床面,测其最大对抗力量;然后以手托扶受试者枕部并嘱受试者用力屈颈抬头以测试颈后伸肌的最大对抗力量。
该项测试能反映受试者在运动时其颈部肌肉的肌力。
检查时注意两侧用力要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