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岩体破坏突水机制及非线性渗流模型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6
破碎岩体非线性渗流突水机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杨天鸿;师文豪;李顺才;杨鑫;杨斌【摘要】在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非线性渗流理论方程、非Darcy渗流试验和非线性渗流数值模型方法等方面总结目前破碎岩体非线性渗流突水研究现状,认为破碎岩体渗流具有突水通道的非Darcy渗流特性、3种流场(Darcy层流、非Darcy高速流及Navier-Stokes紊流)动力学系统的统一性和突水3要素(含水层水源的Darcy流、突水通道的非Darcy流和开采扰动作用)中的应力扰动特性.据此,提出了破碎岩体非线性渗流突水机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从矿山采动岩体渗流突水3要素这一渗流特征出发,通过试验和现场测试研究不同围压、水力梯度和流速条件下破碎岩石渗流规律,建立考虑应力作用的耦合Darcy,Forchheimer和Navier-Stokes方程混合流场的模型,提出有限单元弱形式和有限体积法耦合积分解算混合流场方法,把采动应力作用下含水层、冒落岩体破碎带和巷道整个突水水流路径连接在一起,Forchheimer流域的边界流量压力是动态变化的,可以有效解决破碎岩体非线性渗流模型存在的问题,能比较合理模拟采动应力作用下矿山突水瞬态流动全过程.【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6(041)007【总页数】12页(P1598-1609)【关键词】破碎岩体;突水;非Darcy渗流试验;Forchheimer方程;渗流模型【作者】杨天鸿;师文豪;李顺才;杨鑫;杨斌【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819;东北大学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819;江苏师范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东北大学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819;东北大学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8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45地下采矿活动使得围岩在采动应力诱发作用下处于峰后应力状态或者破碎状态,极大地改变了围岩的孔隙结构和渗透性,从而导致顶底板导水裂隙带、断层带和岩溶陷落柱突水并造成灾害事故[1-4]。
基于非达西流模型的煤矿突水渗流机制数值模拟杨斌;杨天鸿;师文豪;杨鑫【摘要】Water inrush is one of the great disasters which threaten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In order to discuss the law of velocity and pressure and reveal the change of flow state of water-inrush in mines,a non-linear flow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complete flowing process of water-inrush in Yi'an coal mine.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water-inrush in Yi'an coal mine reaches to the maximum water emission,the pressure of aquifer is 0.2 ~0.3 MPa.Water-inrush is actually a process with pressure decreasing and velocity increasing,and the pressure drop of aquifer is the precursor of water-inrush.Besides that,the pressure and velocity varying at the out-inlet of the water-inrush channel are changed dynamically,the three flow fields are composed of an an integral whole.The vortex of water-inrush is the spatial response of laminar to turbulent flow,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water-inrush is a process of flow translation.The further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onger of water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water-inrush channel,the greater of water-inrush disaster.The above analysis results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confirming the reasonable mechanics parameters and the geometric structure of water-inrush channel.%突水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以义安煤矿704工作面突水事故为例,采用非线性渗流模型模拟突水瞬态流动全过程,探讨突水过程中流速和压力的变化规律,揭示矿山突水全过程的流态转捩机制.研究表明:义安煤矿突水达到最大涌水量时,含水层的压力在0.2 ~0.3MPa之间,突水实际上是一个降压加速的过程,含水层压力骤降是突水发生的前兆,且突水通道进出口压力和流速是动态变化的,3个流场有机地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撑子面处突水流体涡旋是层流向紊流过渡的空间响应,表明矿山突水存在流态转捩过程.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突水通道的导水性能越强,发生突水灾害时危害越大.研究结果可为反演确定合理的工程渗流力学参数和突水通道的几何结构提供参考.【期刊名称】《金属矿山》【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6页(P180-185)【关键词】煤矿;高速非线性流;突水;Forchheimer方程;动力学统一性【作者】杨斌;杨天鸿;师文豪;杨鑫【作者单位】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819;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19;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819;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19;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819;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19;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819;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5突水灾害一直是煤矿安全生产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破碎岩体突水通道沟通了含水层和巷道采空区的水力联系,导致突水。
第52卷第12期煤炭工程COAL ENGINEERING Vol.52, N o. 12doi :10.11799/ce202012026矿井涌(突)水源混合水识别模型研究董东林,张健,林刚,高艺轩,刘鑫(国家煤矿防治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_83)摘要:根据不同含水层在水化学特征上的差异,提出基于水化学原理判别矿井涌(突)水水源的混合水判识模型。
以开滦荆各庄矿为例,通过绘制P i p e r三线图判断待识别水样来源,运用PHREEQC软件建立矿井水源混合模型,并以6大常规离子和p H值为识别因子,提出了根据欧氏距离计算结果判断矿井混合水突水水源的模型。
结果表明,通过Pip e r三线图与欧氏距离结合的模型判别,涌水水源的水80%来自—12煤砂岩裂隙含水层(I D ), 20%来自9煤一7煤砂岩裂隙含水层(IV),经与实际化验结果对比,该结果符合实际。
关键词:矿井涌水源;混合水;水源识别;水化学;欧氏距离中图分类号:TD7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卜0959(2020)丨2-0124-04Identification model of the source of water-inrushDONG Dong-lin, ZHANG Jian, LIN Gang, GAOYi-xuan, LIU Xin(College of Geoscience and Surveying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 Beijing) ,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roposes a model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hydrochemistry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different aquifers to identify the source of mixed water—inrush. Taking Jinggezhuang Mine in Kailuan as an example, the source of the water sample is identified by drawing Piper's three-line diagram. The mixed model of mine water source is established using PHREEQC software, which takes six conventional ions and pH value as the identification factors, and it is proposed to judge the water source of the mixed water-inrush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result of Euclidean dista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bining Piper three-line diagram with Euclidean distance is an accurate and feasible model to identify the source of mixed water—inrush.Keywords:source of water-inrush;mixed water;water source identification;hydrochemistry;Euclidean distance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矿井水害是仅次于煤矿瓦斯 灾害的第二大自然灾害,它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造成 重大影响在突水事故发生后,及时准确地识别 突水水源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意义14]。
一种岩石非线性流变模型
杨圣奇;倪红梅;于世海
【期刊名称】《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7(035)004
【摘要】岩石是一种复杂的工程介质,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不连续性及各向异性等特点,其宏观流变表现为非线性流变变形.通过岩石非线性流变变形是时间的Weibull分布函数的假定,提出了一个新的非线性流变元件(NRC模型);通过NRC 模型与西原模型的串联,建立了能够描述加速流变特性的岩石非线性流变模型(NRM);利用盐岩单轴压缩流变试验曲线对建立的岩石非线性流变模型进行辨识,获得了岩石非线性流变参数.岩石非线性流变模型与试验结果的比较,显示了所建非线性流变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总页数】5页(P388-392)
【作者】杨圣奇;倪红梅;于世海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8;平顶山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河南,平顶山,467000;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85
【相关文献】
1.岩石流变的一种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研究 [J], 张英
2.一种新的岩石黏弹塑性流变模型 [J], 蒋海飞;胡斌;刘强;王新刚
3.一种岩石损伤流变模型及数值分析 [J], 宋飞;赵法锁;李亚兰
4.一种岩石的损伤流变模型 [J], 庞桂珍;宋飞
5.岩石的非线性西原流变模型及其应用 [J], 袁林;高召宁;孟祥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许传华河海人学博上学位论文摘要岩体的破坏分析是岩体力学研究的难点之一,虽然国内外在研究岩体工程的稳定性方面已有许多成功的实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上的认识。
然而随着岩体工程迅速发展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仍然发现了许多传统理论难以解释的现象和难以解决的困难,这就需要引进新的学科一非线性理论去研究和解释。
本文在总结回顾过去工作的基础上,主要开展了如下5个方面的工作。
l、影响岩体抗剪强度参数的因素较多,且包含较多的定性指标,而神经网络能将多种控制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不仅局限于定量因素,因此可以利用神经网络合理选择岩体抗剪强度参数。
同时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分析输入对输出的相对作用强度,从而可以根据输入参数的变化对输出参数作对应的调整。
达到对模型的最优控制。
2、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和模拟退火算法的位移反分析的新方法,并将该方法应j=fj于索风营水电站地下洞室的岩体力学参数反演分析中。
该方法利用支持向量机的非线性映射和预测功能,模拟有限元计算过程,从而提高了反分析计算速度;同时由于模拟退火算法具有全局搜索能力,解块了局部极小与全局极小问题。
因此该方法既克服了传统反分析方法易于陷入局部极小值的缺点,又表达了岩体力学参数与位移之间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
3、岩体向失稳方向的演化过程是~个能量耗散且伴随有减熵的过程。
冈此,熵可用于描述岩体演化过程的非线性平¨白组织性。
文中定义了岩体结构熵,并将其与有限元计算和突变理论相结合,研究了岩体失稳的熵突变准则,并将熵的人小作为表征岩体安全度的指标。
4、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岩体演化的位移预测及突变分析模型。
采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报方法预测岩体位移变化的时间序列,利用该位移时间序列拟合成Talor级数并将其化为尖点突变方程的形式,通过判断突变方稗的突变特征值来预测和分析岩体的稳定性。
5、研究了基于位移突变的岩体稳定的数值模拟方法。
应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模拟开挖施工过程中岩体的位移变化,对开挖过程中岩体关键部位的位移时间序列进行尖点突变分析,以判别岩体位移的稳定性,从而分析岩体:【:程系统的稳定性。
Vol. 30 ! No. 5May 2021第30卷第5期2021年5月中国矿业CHINA MINING MAGAZINE基于应力-渗流-损伤耦合作用的煤矿突水模拟1国政S 杨天鸿1 !刘洪磊S 李振栓2(1.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19;2.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山西太原030006)摘 要:突水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问题之一。
本文以山西阳泉煤矿顶板突水为例,考虑突水破坏过程中岩体损伤的判别依据,及其对煤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建立应力-渗流-损伤耦合模型,阐述了煤 岩体破坏的损伤演化过程与渗流突水机理。
结果表明,顶板岩体损伤区域贯通、两侧裂隙网络交汇是造成阳泉煤矿顶板突水的根本原因&在此过程中,煤岩体中的裂隙延展、渗流状态与应力演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岩体损伤破裂形成贯通性的导水通道,诱发突水灾害&研究结果为矿山隔水煤柱的留设提供了依 据,也为煤矿顶板突水问题提供了研究思路&关键词:煤矿突水;损伤;流固耦合;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TD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051(2021)05-0136-07Simulation of coal mine water inrush based on stress seepage damage couplingCUI Guozheng 1 , YANG Tianhong 1 , LIU Honglei 1 , LI Zhenshuan 2(1.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Civil Engineering, Northeast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19, China;2 CoalGeologyBureauofShanxiProvince !Taiyuan030006!China )Abstract : Water inrush is one of the major disasters affecting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roofwaterinrushofShanxiYangquancoalmineasanexample !considersthejudgmentbasisofrock massdamageintheprocessofwaterinrushfailureanditsinfluenceonthemechanicalpropertiesofcoaland rock massestablishesastress-seepage-damagecoupling model !andelaboratesthefailureofcoalandrockmassofthe damageevolution processandseepage waterinrush mechanism)Theresultsshow thatthepenetrationoftheroofrock massdamageareaandtheintersectionofthefissurenetworksonbothsidesare thefundamentalreasonsfortheroof waterinrushin Yangquancoalmine Inthisprocess theinteractionbetweenthefractureextension !seepagestateandstressevolutioninthecoalandrock masscausesthedamageandfracture oftherock masstoform a permeable waterchannel !whichinduces waterinrush disasters)Theresearchresultsprovideabasisfortheretentionofwater-proofcoalpi l arsin minesandalsoprovide research ideas for the problem of coal mine roof water inrush)Keywords : coal mine water inrush ; damage ; fluid structure coupling ; numerical simulationL 引言煤矿突水是威胁矿山安全的重要灾害类型之收稿日期:2020-08-29 责任编辑:赵奎涛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U1710253)资助(编 号:02070074115002)第一作者简介:崔国政(1996 — ),男,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简介:杨天鸿(1968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 yang_tianhong@126. com 。
断层突水温度-非线性渗流-应力耦合模型研究刘伟韬;赵吉园;丁希阳【摘要】为了研究深部矿井高地应力、高承压水压及高地温条件下断层突水过程中的底板承压水运移规律和地温变化规律,运用COMSOL建立温度场(T)-非线性渗流场(H)-应力场(M)耦合模型,其中非线性渗流方程耦合Darcy定律,Brinkman方程和Navier-Stokes方程.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温度场、渗流场和采动应力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底板承压水从含水层经过断层破碎带到达巷道的非线性运移过程;采动应力场和渗流速度对断层带温度场的影响很大,通过监测断层带的温度变化,可以预测断层带渗流场的变化,从而预测断层突水.【期刊名称】《煤矿安全》【年(卷),期】2018(049)011【总页数】5页(P59-62,68)【关键词】断层突水;THM耦合;数值模型;非线性流动;温度【作者】刘伟韬;赵吉园;丁希阳【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90;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90;山东济矿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城煤矿,山东济宁 27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45+.2在深部岩体高地应力、高承压水压及高地温的条件下,深部煤炭资源开采诱导的断层突水问题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
目前,在煤层采动引起的断层突水预测上,许多学者从理论、数值模拟、实验和实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断层突水相关控制准则[1],建立了断层突水数值模型[2],进行了断层突水相关试验[3-4],对水压和温度进行实测,制定了预警等级及其判识准则[5]。
在THM耦合研究方面,国外学者Tsang C F基于Biot固结理论和质量、能量、动量守恒原理以及其他不同假设,提出了各种不同的THM耦合力学模型[6]。
国内学者在多孔材料小变形和热弹性线性理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了1组较为完全THM耦合方程组[7],建立了热-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8]。
破碎岩体渗流规律及其在煤矿突水防治中的应用技术简介:本项研究属煤矿开采与安全技术领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针对受煤矿采动影响后的破碎岩体渗流特性与孔隙岩体(包括裂隙岩体)有着显著差异,其渗透系破碎岩体渗流规律及其在煤矿突水防治中的应用技术简介:本项研究属煤矿开采与安全技术领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针对受煤矿采动影响后的破碎岩体渗流特性与孔隙岩体(包括裂隙岩体)有着显著差异,其渗透系数可高出一般孔隙岩体或裂隙岩体数个量级,渗流多为非Darcy流,易发生渗流突变并导致煤矿重大突水事故发生的特征,将揭示采动破碎岩体渗流与渗流突变机理作为开发煤矿突水防治技术的理论基础,系统研究了煤炭开采过程中采动破碎岩体渗流与渗流突变规律,建立了新的煤矿突水防治技术原理和方法。
主要技术特点:该项成果既从理论上揭示了采动破碎岩体非线性渗流突变规律和成灾机理,又从原理和方法上开发了煤矿突水防治新技术:(1)以采动岩体破断裂隙内渗流突变为突水判据,建立了采场顶、底板突水预测预报新方法。
采用优化采场设计和回采工艺以及对隔水关键层实施注浆加固等综合技术措施,形成了新的采场顶、底板突水灾害防治的隔水保护层控制技术。
(2)利用岩体、裂隙及水体的导电性差异,探测采场顶、底板中隐伏含水裂隙带的分布范围,开发了煤矿含水裂隙带的井下电法探测技术,为煤矿突水危险性判别和突水防治提供了可靠的物探技术。
该成果形成了关于采动破碎岩体渗流突变导致的煤矿突水防治创新技术,推动了我国矿井灾害防治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在煤矿采动破碎岩体渗流、渗流突变规律研究及煤矿突水防治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创新,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经由煤矿安全及相关学科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鉴定,研究成果总体理论与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应用情况:现已在江苏天能、徐州、潞安、淮北、永城、大屯等矿区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文章编号:100923443(2000)0320001205岩石的非线性流变损伤模型及其应用研究金丰年, 范华林(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国防人防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07)摘 要:文章从损伤角度研究岩石在拉压作用下变形破坏的非线性特性,基于割线模量法定义损伤变量,建立岩石非线性流变损伤本构方程,并通过拉伸模拟计算及边坡损伤计算分析验证损伤模型。
关键词:岩石;流变;损伤中图分类号:TU 45文献标识码:AS tudy of Non 2line a r Rhe o logy D am a ge P rope rty of RockJ IN F eng 2n ian , FA N H ua 2lin(D epartm en t of N ati onal and C ivil D efen se Engineering E IEC ,PLAU ST ,N an jing 210007,Ch ina )Abs tra c t :T h is p ap er is to study the non 2linear p rop erties of rock s on un iax ial loading on the basis of the non 2linear theo ry and dam age m echan ics .A cco 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non 2elastic strain of rock s ,a secan t m odu lu s m ethod w as estab lished to con struct the dam age con stitu tive equati on of rock ,and the co rrectness of th is m odel w as verified via com p u ter m odeling of stochastic rock failu re and analyzing the stab ility of slop e .Ke y w o rds :rock ;rheo logy ;dam age流变特性是岩石的重要力学特性之一,与岩土工程的长期稳定性紧密相关。
泥石浆型复杂破碎岩体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与实验研究刘伟韬;赵吉园;霍志超;杨春辉;韩梦珂;吴海凤;李蓓蓓【期刊名称】《煤炭科学技术》【年(卷),期】2024(52)5【摘要】断层、陷落柱是影响承压水上煤层开采的主要隐患之一,由于其具有碎石块和泥质充填物(泥石浆)构成的复杂结构,其渗透性的确定通常以定性分析为主,缺少量化模型。
为了研究泥石浆型复杂破碎岩体渗透性的量化计算方法,开展了渗流实验研究破碎岩体非线性渗流规律,并基于多孔介质分形理论、非线性渗流理论,建立了考虑黏土成分及泥化充填作用的破碎岩体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最后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
结果表明:①陷落柱破碎带样品的粒度分布具有一定的分形规律,含有黏土颗粒的破碎带岩体遇水泥化后,分形维数增大,黏土充填封堵了大颗粒岩石碎块内部的大孔隙,降低了破碎岩体的渗透性;②随着破碎带岩体渗透率的降低,非线性开始发生时的临界压力梯度也增大,表明非线性临界压力梯度可以用来量化破碎岩体的阻隔水能力;③非线性开始发生时的临界压力梯度的实验结果与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建立的破碎岩体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首次尝试考虑了黏土成分及泥化充填作用对渗透性的影响,为泥石浆型复杂破碎岩体渗透性的定量计算及水体下、承压水上等特殊开采条件下地质构造的阻隔水性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总页数】14页(P46-59)【作者】刘伟韬;赵吉园;霍志超;杨春辉;韩梦珂;吴海凤;李蓓蓓【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省部共建矿山岩层智能控制与绿色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鼎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13【相关文献】1.破碎岩体非线性渗流突水机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2.破碎岩体非等温渗流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3.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集中参数型数学模型研究4.破碎岩体中气体渗流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岩溶矿井煤层底板突水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初步分析
王延福;靳德武
【期刊名称】《中国岩溶》
【年(卷),期】1998(017)004
【摘要】本文论述了矿井煤层底板突水是一种由缺陷诱导的局域失稳,特别强调存丰在两种时间尺度的缺陷变化过程。
【总页数】11页(P331-341)
【作者】王延福;靳德武
【作者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745.21
【相关文献】
1.矿井巷道钻孔注浆治理煤层底板突水实录--以治理新安石寺煤矿煤层底板突水为例 [J], 夏含峰
2.岩溶矿井煤层底板突水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J], 王延福;庞西岐;靳德武;曾艳京;王晓明
3.岩溶煤矿矿井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的相空间重构 [J], 王延福;庞西歧;靳德武;曾艳京;王晓明
4.岩溶煤矿矿井煤层底板突水非线性预测方法研究 [J], 王延福;靳德武
5.饱和激发情况下油荧光非线性特征初步分析 [J], 李晓龙;郭金家;赵朝方;刘智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