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 粗饲料
- 格式:ppt
- 大小:362.00 KB
- 文档页数:24
《饲料学》期末复习思考题二、比较玉米和小麦的营养价值的差别,若在肉鸡饲料中用小麦代替玉米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与玉米相比,小麦无氮浸出物中非淀粉多糖含量高不易消化,因此可以在饲料添加适量的非淀粉多糖酶制剂,以降低或消除NSP的抗营养作用。
且一般而言小麦不宜单独作为禽的能量饲料,一般可玉米按1:1~1:2添加,且粉碎粒度不宜过细。
○2小麦的粗蛋白含量高于玉米,但是和玉米一样赖氨酸缺乏,因此饲料中要补充赖氨酸的摄入。
○3小麦的粗脂肪含量较低,在肉鸡饲料中使用小麦代替玉米,可能会出现亚油酸不足等问题,需额外添加油脂。
○4小麦和玉米一样存在矿物质含量低且磷以植酸磷为主,不利于与动物体利用,所以要适量的补充钙磷。
○5维生素缺乏问题,玉米中含有丰富的VE而B族维生素含量较低;而小麦中含有丰富的B 族维生素,但VE含量偏低。
如果用小麦代替玉米,则需补充VE的摄入。
○6小麦的有效能值比玉来低,日粮中以小麦代替玉米可能会导致日粮能量偏低。
三、粗饲料的定义和主要种类?定义:自然状态下水分含量在60%以下,饲料中干物质中粗纤维不低于18%,能量价值低的一类饲料。
主要来源:干草类、农副产品(壳、荚、秸、秧、藤)、树叶、糟渣(金针菇渣、酒渣、中药渣)等。
四、简述粗饲料的加工与调制方法?粗饲料加工调制的主要途径有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途径。
1、物理加工:(1)机械加工:机械加工是指利用机械讲粗饲料铡碎、粉碎或揉碎。
粗饲料的切短和粉碎可增加采食量‘但颗粒过小在瘤胃中停留的时间也会变短,会造成纤维物质笑话吕夏景和瘤胃酸中毒,因此要控制粗饲料长度适宜。
(2)热加工:主要指蒸煮、鹏华和高压蒸汽裂解3种方法。
通过高温、高压、水蒸气处理粗饲料以达到软化粗饲料提高适口性和采食量的作用。
(3)盐化:铡碎或粉碎的秸秆饲料,用1%的食盐水,与等质量的精秆充分搅拌后,放入容器内或在水泥地面堆放,用塑料薄膜覆盖,放置12h~24h,使其自然软化,可明显提离适口性和采食量。
第三章饲料原料及质量标准一、名词解释(每词3分)1、粗饲料:2、青贮饲料:3、青绿饲料:4、能量饲料:5、蛋白质饲料:6、饼粕:二、填空(每空1分)1、写出两种最常用能量饲料原料名称:、32、能量饲料通常分为四类,除液体能量饲料和淀粉质块根块茎类饲料外,还有3、除单细胞蛋白质饲料和非蛋白含氮物外,蛋白质饲料还包括4、常用的青贮方法是和o5、常用粗饲料主要是指和两大类。
6、青贮原料必须在厌氧的环境中,使大量繁殖,PH达到时,青贮饲料得以长期保存。
7、动物饲粮中最常用来补充钙的饲料原料是,动物饲粮中最常用的同时补充钙磷的饲料原料是o8、常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原料为。
9、在所有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中,使用效果最佳的饲料原料是。
10、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较低,因此只适合于饲喂,为了获得较好的饲喂效果,最好将秸秆饲料进行处理。
11、青绿饲料的含水量一般在以上。
12、谷物籽实类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品质。
13、入仓玉米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以下。
14、从能量的角度比较,数皮的有效能值次粉的有效能值。
15、豆饼的能量含量豆粕,粗蛋白质含量豆粕。
16、鱼粉是一种优质蛋白质饲料,一般粗蛋白质含量为,但鱼粉中食盐含量也较高,一般为,含盐量较高的鱼粉应控制用量。
三、选择题(每题2分)1、属于能量饲料的原料是()0A、豆粕B、荻皮C、鱼粉D、石粉2、米糠属于()A、粗饲料B、矿物质饲料C、蛋白质饲料D、能量饲料3、可以为反刍动物提供廉价粗蛋白质的饲料是()A、大豆粕B、酵母C、尿素D、鱼粉4、能量含量最高的谷物籽实类饲料是()A、高粱B、麦类C、玉米D、荻皮5、油脂属于()A、蛋白质饲料B、能量饲料C、饲料添加剂D、维生素饲料6、秸秆适合于饲喂()A、猪B、家禽C、兔D、羊7、玉米在贮存过程中要求水分含量必须小于()A、14%B、16%C、18%D、20%8、常用谷物籽实类饲料中能量含量最高的是()A、大麦B、玉米C、高粱D、小麦9、新鲜米糠适曰性好,但不宜长期贮存,其原因是下列哪种物质含量高()A、粗纤维B、蛋白质C、不饱和脂肪酸D、微量元素10、大豆籽实及其饼粕中含有的主要抗营养因了是()A、单宁B、植酸C、游离棉酚D、抗胰蛋白酶11、各种饼粕类饲料中饲喂价值最高的是()A、大豆饼粕B、菜籽饼粕C、棉籽饼粕D、花生饼粕四、判断及改错(每题2分)1.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的一类饲料称为粗饲料。
《饲料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NSP:指非淀粉多糖,是植物的结构多糖的总称,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
它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甘露聚糖、葡甘聚糖等)组成。
2、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指原料或成品中单糖或还原性糖的羰基,在加热或长期贮藏过程中,易与氨基酸或胺发生缩合反应(羰氨反应),并产生黑褐色素。
反应结果可降低饲料中有效氨基酸含量,使整个饲料营养价值下降。
3、氮平衡试验:指代谢试验的一种,在氮平衡试验中,沉积氮=食入氮-粪氮-尿氮-体外产品氮。
当沉积氮大于零时,则称为氮的正平衡;沉积氮小于零,则称为氮的负平衡;沉积氮等于零,则称为氮的零平衡或零氮平衡。
4、饲料添加剂:为满足家畜的营养需要,或为达到防止饲料品质劣化、提高饲料适口性、促进动物健康生长和发育、或提高动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等目的而人为加入饲料的一些微量成分。
包括营养性和非营养性添加剂。
5、浓缩饲料:主要由3部分原料构成,即蛋白质饲料、常量矿物质饲料(钙、磷、食盐)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通常为全价饲料中除去能量饲料的剩余部分。
它一般占全价配合饲料的20%~40%。
6、蛋白质饲料: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粗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20%的饲料。
蛋白质饲料可分为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单细胞蛋白质饲料和非蛋白氮饲料。
7、ANFs:指有些存在于饲料中能够破坏饲料营养成分,或以不同机制阻碍动物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的健康状况产生负作用的这类物质,如戊聚糖、β-葡聚糖、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单宁等。
8、NPN:指凡含氮的非蛋白可饲物质,均可称为NPN,包括饲料用的尿素、双缩脲、氨、铵盐及其它合成的简单含氮化合物。
9、代谢能:等于其消化能减去尿能和可燃性气体能(特别是反刍动物)后所剩余的能量。
10、净能:饲料净能是饲料能量中能用于维持动物生命活动和生产动物产品的有效部分,可以用公式表示为:NE=ME-HI式中HI代表体增热。
《畜禽营养与饲料》第二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饲料2、粗饲料3、青绿饲料4、青贮饲料5、能量饲料6、蛋白质饲料7、矿物质饲料8、维生素饲料9、饲料添加剂10、一般青贮11、干草12、粗饲料的生物处理法13、酶制剂14、益生素二、填空题1、CFN指_____________,IFN指_____________。
2、美国学者_____________根据饲料的_____________将饲料分为八大类,这八大类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一饲料干物质粗纤维含量在20%以上,同时粗蛋白的含量在20%以下的饲料属于_____________。
4、CFN共有七位数组成,首位为_____________,第二、三位为_____________,第四到第七位为_____________。
5、青贮饲料的IFN为_____________,能量饲料的IFN为_____________。
6、影响青饲料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有青饲料的_____________,青饲料的_____________,青饲料的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等。
7、常用青饲料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常见的水生饲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猪和鸡对青饲料的利用有限,一是因为_____________,二是因为_____________。
10、高粱苗、玉米苗中含有一种_____________的物质,在饲料堆放发霉或霜冻枯萎时饲喂易引起_____________中毒,可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溶液肌肉注射解毒。
《饲料学》课程笔记绪论一、饲料业发展概述及发展趋势1. 饲料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近年来,我国饲料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产量和产值逐年增长。
2. 饲料业发展趋势:(1)饲料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满足动物生产需求;(2)饲料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注重可持续发展;(3)饲料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4)饲料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5)饲料安全监管加强,保障食品安全。
二、饲料概念与分类命名1. 饲料概念:饲料是指为满足动物生长、生产和健康需要,供给动物食用的各种营养物质的统称。
2. 饲料分类:(1)按来源分: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微生物饲料;(2)按形态分:粉状饲料、颗粒饲料、液态饲料;(3)按营养成分分: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4)按用途分:全价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精料补充料。
三、配合饲料的概念和分类1. 配合饲料概念:配合饲料是根据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将多种饲料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并添加适量的饲料添加剂,制成的一种全价或半全价饲料。
2. 配合饲料分类:(1)全价配合饲料:含有动物所需全部营养的饲料,可以直接用于喂养;(2)浓缩饲料:含有动物所需主要营养的饲料,需与其他饲料原料配合使用;(3)添加剂预混料:含有高浓度的饲料添加剂,需与其他饲料原料配合使用;(4)精料补充料:用于补充动物特定营养需要的饲料。
第一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一、样品采集、制备和物理性状评定1. 样品采集:(1)采集原则:具有代表性、真实性、随机性;(2)采样方法:根据饲料的种类、形态和包装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和方法;(3)采样数量:根据饲料的批量、变异程度和检测项目确定;(4)采样注意事项:避免交叉污染,保持样品原始状态。
2. 样品制备:(1)样品预处理:去除杂质、粉碎、混合均匀;(2)样品分装:将制备好的样品分装到清洁、干燥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精品文档《饲料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与简答题1. “双低”油菜2.菜籽饼粕的饲喂价值3.常见青绿饲料类型及其营养特性4.粗饲料5.粗饲料化学处理6.粗饲料生物学处理7.粗饲料物理加工处理8.大豆饼粕的饲喂价值9.大豆饼粕的营养价值及其特性10.单细胞蛋白质11.蛋白质饲料12.低水分青贮13.调制干草过程中的养分损失14.调制优质青贮饲料应具备的条件15.豆科植物的特性16.非蛋白质氮饲料17.非淀粉多糖18.钙源性饲料19.干草调制过程中,豆科牧草营养物质的损失20.藁秕饲料精品文档21.国际饲料分类法22.混合饲料23.简述调制优质青贮饲料应具备的条件24.简述非蛋白氮尿素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25.简述配合饲料的概念及其类型。
26.简述配合饲料设计配方的原则。
27.简述青贮过程中饲料养分的损失28.简述日粮配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9.简述饲料添加剂的合理利用30.简述饲料添加剂的作用?31.简述影响青干草营养价值的因素32.简述影响青绿饲料营养价值的因素33.简述在饲粮中添加油脂的目的34.简述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性。
35.秸秆饲料36.精料补充料37.糠麸类饲料38.抗营养因子39.可消化养分40.马铃薯中含有的有毒物质41.美拉德反应42.棉籽饼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精品文档43.能量饲料44.浓缩饲料45.配合饲料46.青干草47.青绿饲料48.青绿饲料的营养价值及其影响因素49.青贮饲料50.请设计肉用仔鸡浓缩饲料的配方51.日粮配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52.肉骨粉53.生大豆的抗营养作用54.生大豆与抗营养因子55.使用尿素的注意事项56.使用肉骨粉的注意事项57.适合我国南方各省区种植的牧草58.瘦肉精59.饲粮中添加油脂的目的60.饲料61.饲料氨化处理的作用62.饲料净能63.饲料配方64.饲料添加剂精品文档65.饲料消化能66.饲料营养价值67.饲料总能68.饲用植物中的抗营养因子69.酸化剂70.添加剂71.田间干燥法72.稀释剂73.小麦的营养特性74.小麦非淀粉多糖的类型75.小麦麸皮与小麦原粮营养价值比较76.影响青干草营养价值的因素77.影响青绿饲料营养价值的因素78.用试差法设计猪全价日粮配方79.优质青贮饲料在贮藏过程中的养分损失80.油脂81.有效能值82.鱼粉的营养价值83.鱼粉加工、贮藏不当可产生的抗营养物质84.玉米〜豆粕型日粮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85.玉米的营养价值86.载体精品文档87.在调制干草过程中,紫外线的作用88.在饲料中使用油脂的作用89.在育肥猪饲料中的玉米用量90.植物性饲料的营养特性91.紫花苜蓿92.紫花苜蓿与牛羊鼓胀病93.最适合于用作肥育猪饲料的饲料原料二、填空题94.能量饲料包括(1 )、( 2 )、块根、块茎、瓜果类及(3)等。
第十四章粗饲料第十四章粗饲料一、填空题1. 目前提高藁秕饲料营养价值常采用的方法是机械处理、化学处理、微生物处理。
2. 青干草的干燥法有田间干燥法、草架干燥法、化学制剂干燥法、人工干燥发。
3. 粗饲料的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为≧18% 。
4. 干草的制作方法包括自然干燥法和人工干燥法。
5. 提高干草饲料营养价值措施包括:选择收割时机、迅速脱水干燥和坚持科学饲喂。
6. 提高干草营养价值的措施有选择刈割时机、迅速脱水干燥和坚持科学饲喂。
7. 提高干草营养价值的措施选择刈割时机,迅速脱水干燥,坚持科学饲喂。
8. 影响干草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有植物的种类、刈割时间和调制方法。
9. 干草的制作方法包括自然干燥法和人工干燥法。
10.青草的制作方法包括自然干燥法和人工干燥法。
11.为尽量降低牧草晒制过程中的机械损失,在接近牧草叶易损失的临界含水量时,将草堆成小堆干燥,该含水量为 40%~50% 。
12. 牧草干燥时间的长短,实际取决于茎秆干燥所需时间。
13. 粗饲料的特点是体积大、纤维多、可消化养分少。
14. 干草的制作方法中自然干燥法包括地面干燥法、草架干燥法和发酵干燥法。
15. 目前常采用机械处理、化学处理、微生物处理三种方法提高藁秕饲料的营养价值。
16. 干草的制作方法包括自然干燥法和人工干燥法。
17. 影响干草营养价值的因素主要有植物种类、收割期和干燥过程的外界条件及储藏方式。
18. 干草的制作方法包括自然干燥法和人工干燥法。
19. 提高藁秕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有三种,其中化学处理方法中:藁秕的消化率随用碱量的增加而提高。
20. 干草的自然干燥法有:地面干燥法、草架干燥法、发酵干燥法。
21. 饲料按营养价值分可分为粗饲料、精饲料、特殊饲料。
22. 粗饲料的营养特性有:粗纤维高、可消化养分低、有机消化率70%以下。
23. 粗饲料的加工调制方式有物理加工、化学加工和生物加工。
25. 粗饲料的加工方法有物理加工法、化学加工法和生物加工法。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畜牧兽医专业《饲料》期末考试题一、A1题型(共14题28分)1.畜禽维持营养需要可用于( ) 。
A.产蛋B.泌乳C.产毛D.产肉E.维持正常体温2.( )是畜禽在生长、繁殖和从事生产过程中对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A.维持状态B.维持需要C.畜禽营养需要D.基础代谢E.生产需要3.畜禽营养需要的测定方法为( )。
A.饲养试验法和平衡试验法B.平衡试验法和比较屠宰试验法C.饲养试验法和析因法D.综合法和析因法E.综合法和平衡试验法4.畜禽营养需要的测定方法中能测出各个目标需要量的方法是( ) 。
A.综合法B.析因法C.全粪法D.指示剂法E.饲养试验法5.下列( )不是与维持状态相近的状态。
A.休产母鸡B.休闲的役畜C.干乳空怀成年母畜D.非配种季节的成年公畜E.休闲的空怀成年役畜6.畜禽维持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畜禽不从事任何生产B.身体健康C.休闲状态D.体重增加E.体重不变7.按单位体重计算,维持需要最高的畜禽是( ) 。
A.牛B.马C.猪D.鸡E. .羊8.畜禽中按单位体重计算,维持需要最低的是( )A.牛B.羊C. 马D.猪E.鸡9.动物自然体重的( )次方称为代谢体重。
A.0.45B.0.55C.0.65D.0.75E.0.8510.要想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应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 ) 。
A.增加维持营养需要B.降低维持营养需要C.增加总营养需要D.降低总营养需要E.降低生产需要11.畜禽在维持状态下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需要称( C ) 。
A.营养需要B.总营养需要C.维持需要D.生产需要E.基础代谢12.下列影响维持需要因素不属于畜禽本身原因的是( )。
A.年龄B.性别C.畜禽种类与品种D.饮水温度E.生产性能13.下列关于畜禽基础能量代谢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约与代谢体重的0.75次方成正比B.与代谢体重成反比C.大约与自然体重的0.75次方成正比D.与自然体重成正比E.大约与自然体重的0.75次方成反比14.畜禽在( )内,代谢率最低,维持能量消耗最小,生长最快。
c《动物营养与饲料》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营养物质:食物中用于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有效成分。
2、饲料:只能提供饲养动物所需养分、保证其健康、促进其生长和生产且在合理使用下不发生有害作用的可食物质。
3、食物:是通常由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或水构成,能够藉进食或是饮用为人类或者生物提供营养或愉悦的物质。
4、动物的必需元素:5、常量元素:含量大于或等于0.01%的元素。
6、水分:7、粗蛋白:饲料中含氮物质总称为粗蛋白非蛋白氮:指饲料中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的总称8、瘤胃降解蛋白: 在瘤胃中被发酵而分解的蛋白质称为瘤胃降解蛋白过瘤胃蛋白:未经瘤胃微生物降解的饲料蛋白质直接进入后部胃肠道,通常称这部分饲料蛋白质为过瘤胃蛋白9、必需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速度慢、数量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这类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10、限制性氨基酸:与动物需要量相比,饲料(粮)中含量不足的必需氨基酸。
11、理想蛋白: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
12、氨基酸降解率13、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可消化蛋白质/食入蛋白质×100%真实消化率:食入营养物质—(粪中排出物质—粪中代谢物质)/食入营养物质×100%14、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BV):蛋白质吸收后,被机体储留的程度;BV值越高,利用率也越高15、蛋白质净利用率(NPU):蛋白质实际被利用的程度,比BV更加全面16、粗纤维: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角质等组成,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饲料中最难消化的营养物质。
17、粗脂肪:由真脂和类脂所构成,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18、无氮浸出物:饲料有机物质中无氮物质除去脂肪及粗纤维外,总称为无氮浸出物。
饲料的分类饲料是指在合理饲喂条件下能对动物提供营养物质、调控生理机能、改善动物产品品质,且不发生有毒、有害作用的物质。
饲料是动物生产的物质基础,由于种类繁多、养分组成复杂、营养价值差别很大,为了科学地利用饲料,有必要建立现代饲料分类体系,以适应现代动物生产发展需要。
饲料分类的基本原则:简便、实用、具有科学性。
饲料分类的要求:给每种饲料确定一个标准名称,该名称能够反应该饲料的特性和营养价值。
属于同一标准名称的饲料,其特性、组成成分与营养价值基本相同。
目前世界各国饲料分类方法尚未完全统一。
美国学者L.E.Harris ( 1956 )的饲料分类原则和编码体系,迄今已为多数学者所认同,并逐步发展成为当今饲料分类编码体系的基本模式被称为国际饲料分类法。
我国 80年代在张子仪研究员主持下,依据国际饲料分类原则与我国传统分类体系相结合,提出了我国的饲料分类法和编码系统。
一、国际饲料分类法1963 年由L.E.Harris 提出,已被NRC 所接受。
国际饲料分类是以各种饲料干物质(dry matter) 中的主要营养特性为基础,将饲料分为8 大类,并对每类饲料冠以6位数的国际饲料编码(international feeds number , IFN) ,首位数代表饲料归属的类别,后5位数则按饲料的重要属性给定编码。
编码分3节,表示为△—△△—△△△。
每一类饲料可供 99 999 种饲料编号用, 8 大类共计可供 799 992 种饲料编号。
1、粗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以风干物为饲喂形式的饲料,如干草类、农作物秸秆等。
IFN形式为1—00—000。
2、青绿饲料是指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上的青绿牧草、饲用作物、树叶类及非淀粉质的根茎、瓜果类。
IFN形式为2—00—000。
3、青贮饲料是指以天然新鲜青绿植物性饲料为原料,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以乳酸菌为主的微生物发酵后条制成的饲料,具有青绿多汁的特点,包括水分含量在45-55%的低水分青贮(或半干青贮)饲料,但不包括青贮谷物子实和块根、块茎等,如玉米青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