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紫外线对日本三角涡虫的
- 格式:pdf
- 大小:372.19 KB
- 文档页数:8
【校级联考】福建省厦门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 下列属于腔肠动物主要特征的是A.有外套膜B.有刺细胞C.身体分部D.有肛门2. 低等的动物中,有些种类是有口无肛门的,它们是()A.蛔虫和涡虫B.涡虫和水螅C.田螺和水螅D.水螅和蛔虫3. 做实验时,区别蚯蚓前后端的依据是()A.体节B.环节C.环带D.体带4. 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A.贝壳B.外套膜C.珍珠层D.鳃5. 下列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A.蚯蚓B.蟾蜍C.家鸽D.鲤鱼6. “石决明”和“海螵蛸”分别是()动物的壳。
A.蜗牛和鱿鱼B.河蚌和章鱼C.鲍鱼和乌贼D.牡蛎和扇贝7. 中华鲟是一种珍稀的鱼类,下列属于中华鲟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结构是A.鳃和足B.鳃和鳍C.肺和翼D.肺和鳍8. 如图中能正确表示骨骼肌附着在骨上的模式图的是()A. B. C. D.9. 鸟类在飞行时,需要大量的氧气,鸟类在呼吸时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A.肺和气囊B.肺C.气囊D.气管10. 下面是沿海地区常见的海洋动物,①对虾②梭子蟹③海蜇④乌贼⑤扇贝⑥鲍鱼,属于软体动物的是()A.①②⑤B.②③⑥C.③④⑤D.④⑤⑥11. 下列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卫生习惯是A.不随地大小便B.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C.早晚刷牙、洗脸D.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12. 下列关于节肢动物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B.有外骨骼,具有蜕皮现象C.一般具有三对足两对翅D.身体一般分为头部、腹部13. 生物研究中常常要用到比较法。
从进化的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蛔虫身体不分节,比蚯蚓高等B.蛔虫有口有肛门,比涡虫高等C.蝗虫有运动器官,比蚯蚓高等D.涡虫体形两侧对称,比水螅高等14. 垃圾的源头分类非常重要。
八年级“观察缢蛏”实验后,缢蛏应投入的垃圾箱是()A. B.C. D.15. 下列各项组合,体现蜥蜴适应陆地生活特点的是①用肺呼吸②头后有颈③体温恒定④卵生繁殖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②③④16. 下列动物类群,由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是①鱼②鸟③爬行动物④哺乳动物⑤昆虫A.①②③④⑤B.⑤①③②④C.①②③⑤④D.⑤②③①④17. 秃鹫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将骨从空中扔到岩石上摔碎后再吞食。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氧化应激和胆碱酯酶活性的涡虫的影响摘要八广泛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氯化苄甲乙氧铵; Hyamine1622,4 - 壬基酚,NP,辛基苯酚乙氧基化物;的Triton X-10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LAS,月桂基硫酸钠; SDS,pentadecafluorooctanoic酸,全氟辛酸铵,全氟辛烷磺酸,全氟辛烷磺酸)重新审视自己的急性毒性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和胆碱酯酶(CHE)在日本三角涡虫的活动。
8的表面活性剂,以涡虫急性毒性之间的差异是至少在范围3个数量级。
据估计,48小时LC50表面活性剂的毒性等级SDS> NP> LAS> Hyamine1622> CTAB>的Triton X-100>全氟辛烷磺酸PFOA。
根据96小时LC50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排名如下:SDS> CTAB> NP> LAS> Hyamine1622>的Triton X-100>全氟辛烷磺酸PFOA。
有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显着增加涡虫暴露在LAS名义浓度的0.5或1毫克升?1和1 after48小时暴露在5年或10毫克升的名义浓度的全氟辛烷磺酸。
车活动中发现的抑制作用Hyamine1622涡虫暴露在所有浓度测试,标称浓度为10毫克升?PFOS,PFOA的名义浓度50毫克或100毫克升?和NP标称浓度为0.5 ?1毫克升。
在标称浓度的Triton X-100涡虫暴露在车活动中也观察到显著增加5毫克升1。
暗示的胆碱酯酶抑制NP,PFOS和PFOA在水产动物的神经和行为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调查。
介绍-introduction表面活性剂广泛使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个人护理和家用产品,以及在各种工业应用。
其结果是,大量的表面活性剂通常排出大量污水处理厂或直接向水生环境中有没有污水处理的地方。
事实上,很多表面活性剂及其降解产物已遍布世界各地,在污水排放,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天然水和沉积物(英,2006年)。
吡喹酮抗血吸虫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钱科【摘要】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热带病.吡喹酮是当前用于血吸虫病病原学治疗的首选药物,但吡喹酮抗血吸虫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文中就吡喹酮抗血吸虫作用机制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3(026)009【总页数】5页(P979-983)【关键词】血吸虫;吡喹酮;作用机制【作者】钱科【作者单位】214064,无锡,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卫生部寄生虫病预防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32.210 引言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被忽略的热带病。
目前,全世界共有76个国家和地区流行血吸虫病,感染者近2亿,近8亿居民面临感染威胁[1]。
我国主要流行日本血吸虫病,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血吸虫病流行县453个,血吸虫患者32.58 万[2]。
吡喹酮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广谱抗蠕虫药。
该药不仅对5种人体血吸虫病有效,而且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治疗人体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3]。
自吡喹酮研发至今,广大科研人员就其作用机制提出了诸多假说,但其确切作用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本文就吡喹酮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1 吡喹酮对钙离子通道的影响吡喹酮作用后会导致血吸虫体内Ca2+水平上调,从而引起虫体皮肤损害和血吸虫死亡。
目前研究最多的是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VOCC)。
VOCC是由多个亚基构成的异源多聚体跨膜蛋白复合物,具有在兴奋细胞中传播冲动和调节细胞内Ca2+水平的作用。
Kohn等[4]研究了高电压激活(high voltage-activated,HVA)Ca2+通道α1亚基的结构。
α1亚基是成孔、具有电压传感特性的亚基。
研究人员从曼氏血吸虫克隆了3个HVA Ca2+通道α1亚基cDNA,其中1个序列与HAV Ca2+通道α1亚基的L-型极其相似,另外2个则与非L-型α1亚基相似。
涡虫异常生殖过程的观察
刘昌利
【期刊名称】《动物学杂志》
【年(卷),期】1998(33)3
【摘要】涡虫被异物穿插后,出现在咽前断裂的异常无性生殖,及其断裂形成的头部片段不能完全再生成一正常个体的情况。
这一特殊现象,可以认为是异物穿插破坏了涡虫体内抑制生长物质正常梯度分布的结果。
【总页数】2页(P1-2)
【关键词】涡虫;异常生殖;再生障碍
【作者】刘昌利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151.4
【相关文献】
1.鲁中山区东亚三角头涡虫有性生殖过程研究初报 [J], 王衍喜;陈艳珍;张录强
2.小麦和无融合生殖披碱草杂交后代(BC2F2)的无融合生殖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现象研究 [J], 栗茂腾;蔡得田;黄利民;马平福
3.三角涡虫雄性生殖管道的观察 [J], 薛德明;陈广文;石长应
4.日本三角涡虫生殖系统组织结构的观察 [J], 薛德明;陈广文;武丽敏;刘德增
5.低磁场磁化水对涡虫无性生殖的影响观察 [J], 刘昌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涡虫:具有再生能力的模式生物涡虫:具有再生能力的模式生物□本报记者许琦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真是厉害,头砍掉了立马又冒出一个来。
其实,有一类叫涡虫的动物,跟孙大圣的本领也不相上下——头切掉能新长个头出来,尾巴切掉重新长尾巴,就算将它粉身碎骨成279块,每一块都还能长出完整个体。
涡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再生能力,主要原因是其体内有一种类似于人类干细胞的细胞,而且这种细胞占涡虫细胞总数的25%。
涡虫具有几乎无限的再生能力,在未受损伤的情况下,它能保持自己身体健康而不会死亡。
这使得它成为科学家开展再生研究的一个非常难得的模型。
近年来,一系列涡虫相关的研究工具被陆续开发出来,同时国际上多个顶级科研单位均建立了以涡虫为模式生物的实验室。
相关成果也已登上《自然》、《科学》等国际权威杂志。
中国科学家也已从涡虫中发现了近50个参与到再生过程中的基因。
残体再生、长生不老,是人类自远古以来的愿望。
或许找到这一门径的钥匙,就在涡虫身上。
惊人无限的再生能力涡虫能在一周内,重新长出切割掉的肌肉、皮肤、肠道、生殖系统,甚至整个大脑。
而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且未受到损伤的情况下,它能一直保持自身健康而不会死亡。
涡虫是涡虫纲动物的总称,是扁形动物门中营自由生活(不需要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的一类。
它的进化地位并不怎么高级,介于水螅(腔肠动物门)和蚯蚓(环节动物门)之间。
涡虫的体表一般具有纤毛,并有典型的皮肤肌肉囊,以强化运动机能,表皮中的杆状体有利于捕食和防御敌害。
它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一般比较发达,能对外界环境如光线、水流及食物等迅速发生反应。
感觉器官包括眼、耳突等等。
自由生活涡虫的体表特别是耳突处分布有丰富的触觉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及水流感受器,它们分别感受触觉、化学及水流的刺激。
涡虫具有2条发达的腹神经索,与“脑”形成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
涡虫类具有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三角涡虫消化管分为3支(一支向前2支向后)。
涡虫通过体表从水中获得氧,并将二氧化碳排至水中。
[收稿日期] 2001-09-05[个人简历] 李安萍(1962-),女,山西太原人,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讲师,从事无脊椎动物的形态、分类方面的研究。
三角涡虫的生物学研究李安萍(太原师范学院 生物系, 山西 太原 030001)[摘 要] 三角涡虫是扁形动物门涡虫纲的代表动物,其独特的结构和极强的再生能力是研究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的好材料,在动物的起源及演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三角涡虫;生物学;再生[文章编号] 1008-6994(2001)03-0023-03 [中图分类号] Q95 [文献标识码] C 三角涡虫隶属于扁形动物门(Platy 2helminthes )、涡虫纲(Turbellaria )、三肠目(Tri 2cladida )、淡水亚目(Paludicola )、三角涡虫科(Dugesiidae )、三角涡虫属(Dugesia ),是扁形动物门、涡虫纲的代表动物。
在动物演化的历史进程中,扁形动物门的出现,标志着动物界的演化发展已由水生向陆生、由固着或漂浮生活向自由爬行生活过渡,并在形态演化上相应出现了一系列发展水平上关键性的变化。
因此,在动物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同时,它也是研究动物起源、进化、胚胎发育、染色体、行为以及细胞分化的好材料。
现在,本文就三角涡虫的一些研究做一简要概括。
一、三角涡虫种名的由来及确定三角涡虫,体长一般10~15毫米,体柔软,背腹扁平,头明显呈三角形,耳突发达,眼点一对。
一般终年生活于0~20℃水中,据日本专家研究,我国目前已知有1种,即: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 Ichikawa et kawakatsu ,1964)。
涡虫为肉食性动物,腹面中央稍后有口,口内是长管状的咽。
咽能伸出口外,其前端呈喇叭状的吻,用于吸食食物。
体多为黄、棕、黑等深浅不同的褐色。
三角涡虫最初是由Dug és 于1830年发现并定名为Planaria g onocephala ,后由Hesse 于1897年改名为欧洲三角涡虫(Euplanaria g ono 2cephala ,)它是一种分布于欧洲和非洲的三角涡虫,不产于东亚。
酸碱度变化对日本三角涡虫生存及再生的影响
刘昌利;韦传宝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导刊》
【年(卷),期】2007(026)002
【摘要】用自来水和去离子水配制不同的pH溶液,测定涡虫生存及再生的情况,以及涡虫可承受的pH变化幅度,确定日本三角涡虫对不同酸碱环境的耐受性.结果表明涡虫对酸碱环境的耐受力较强.
【总页数】2页(P4-5)
【作者】刘昌利;韦传宝
【作者单位】皖西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安徽,六安,237012;皖西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安徽,六安,237012;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浙江,杭州,310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1
【相关文献】
1.石油污染物对日本三角涡虫的毒理作用、摄食及再生的影响 [J], 韩亚鹏;范小峰;史红全;许姝娟;陈德来;张小霞
2.5种废电池浸泡液对日本三角涡虫生存与摄食的影响 [J], 刘昌利;韦传宝;吴永明
3.温度对日本三角涡虫眼点再生速度的影响 [J], 陈广文;程方方;王清华;董自梅;刘德增
4.草甘膦、乙草胺对日本三角涡虫摄食与再生的影响 [J], 刘昌利;席贻龙;黄林;王进
5.离子液体溴化1-辛基-3-甲基咪唑对日本三角涡虫摄食与再生的影响 [J], 张合彩;王凡;石长应;陈广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