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涡虫的两种分类
- 格式:docx
- 大小:14.80 KB
- 文档页数:1
常见涡虫的两种分类
观赏虾
涡虫分布比较广,多为淡水种,观赏虾比较容易感染。
主要来源于水草、自来水和泥土中,只要分清自己的缸里被感染的是哪一种涡虫,才能对症下药。
第一种涡虫肉食性比较强,喜欢吃荤食,会攻击稚虾,饥饿时甚至攻击抱卵母虾,病虾老虾,脱壳时的虾。
小虾一旦碰到这种涡虫,会被分泌的毒液麻痹,然后任其宰割。
这种涡虫对荤食类的饲料也非常敏感,喂食以后,甚至和虾抢食(能将成虾赶走,独享美食),所以这是一种非常好诱捕的涡虫。
由于其强大的攻击性和肉食性,是虾缸非常需要控制的一种虫害。
第二种涡虫我们俗称平角涡虫,但是其实平角涡虫另有其人,只是鱼友们为了和三角涡虫区分,而起的名字,台湾称之为小涡虫,其实小涡虫更加贴切,因为其体积较小,我几乎从来没有见过超过1cm的,常见的0.6,0.8cm的已经是非常巨大的了。
这种涡虫非常难诱捕,因为其对荤腥类的东西不如三角涡虫敏感。
它主要食用底土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偶尔攻击蛋白冲,笠螺等,对小虾伤害远远小于三角涡虫。
1/ 1。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涡虫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涡虫在生物学上,涡虫属于动物界蠕虫门涡虫纲,是一种无剪肢及柔软的扁长形生物。
涡虫的生活习性与一些其他的无脊椎动物类似,以在沉水植被上穿梭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被许多昆虫等动物視为重要的食物来源。
一、涡虫的形态与解剖涡虫体形细长,成熟体长为3毫米至80毫米不等,头部向前漸細,尾部略钝切平,一个头部和一个尾部都由细胞质构成。
除了头尾以外的部分是一个细细的单一的身体。
头部有一个或多个口,通往口盘。
口盘周围生着一圈许多可动的膜波鞭毛,形成一个漩涡线,并依此得名。
“漩涡线”在中心口吸收营养后散发到全身。
涡虫的身体结构分为四个部分,头部、咽喉部、腹肢部和尾部。
头部是单一的不可分割的组织,咽喉部分为一种垂直的、被称为咽喉蹼,能够向口吞食食物,腹肢部的壁是由轻微的纵褶组成,能让身体在水中游动,尾部通常裂成一条微小的尾突。
涡虫的第一对多毛肢和第二对棒状肢都是分泌黏液并协助运动。
二、涡虫的生活习性涡虫通常生活在底栖生境中,在淡水、海洋、溪流、泥潭、水田和荒野等多种环境中都可发现。
它们的食物主要包括兽类粪便、病原菌、枯叶、微小的浮游动物和其他有机物等。
涡虫居住地的环境条件对它们的大小和分布情况都有影响。
涡虫被认为是沉降物处理的关键生物,在水体或给水库底层中,其生态、行为及营养生长对水体中碳和氮端元素的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涡虫一般是夜行性动物,白天通过锚定在水生植物上静止不动来减少暴露自己。
涡虫有时候也会被用于水污染的监测工作。
三、涡虫的分类涡虫可以分为多个科,例如:巨涡虫科、角涡虫科、涡蚓科、环涡虫科等。
除此之外,根据涡虫居住的环境也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淡水涡虫可分为沉积型、运动型和修复型,而海水中的涡虫则可分为浅海型和深海型两类。
四、涡虫的意义与价值涡虫在水域生态环境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涡虫可以消耗水体中的病菌和寄生虫等有害物质,能够防止寄生虫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
涡虫可以净化水质,使得水体保持清洁、健康。
涡虫形态结构
涡虫是一类非常小的单细胞生物,属于原生生物的一种,它们的形态结构非常特殊。
涡虫的形态结构是由细胞体、鞭毛、涡纹和口器等组成的。
细胞体是涡虫的主体,由细胞膜、细胞核、质膜和细胞质等组成。
细胞核是涡虫的遗传中心,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代谢等重要生命活动。
质膜则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关键通道,细胞质则是细胞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
涡虫的鞭毛是它们的运动器官,位于细胞体的前端。
涡虫的鞭毛数量不固定,一般为两个或四个。
鞭毛是由微管蛋白组成的,可以通过蠕动的方式带动涡虫的运动。
涡虫的运动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每秒钟数百次的振动频率。
涡纹是涡虫特有的一个结构,它位于细胞体的侧面或背面。
涡纹是由纤维素和蛋白质组成的,呈螺旋状排列。
涡虫的运动主要是通过涡纹的蠕动来实现的。
涡虫的口器是它们的食物获取器官,位于细胞体的前端。
涡虫的口器由口膜、口杆和口齿等组成。
口膜是一个薄膜状结构,可以扩张和收缩来吞噬食物。
口杆是一个中空的管状结构,可以将食物吸入涡虫的细胞体内。
口齿是涡虫的武器,可以将食物咬碎并消化。
涡虫的食物主要是一些微小的有机物,如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涡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特殊,其细胞体、鞭毛、涡纹和口器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体系。
涡虫的形态结构不仅具有科学研究价值,而且还有着重要的生态意义。
它们在水体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淡水涡虫
刘德增
【期刊名称】《生物学通报》
【年(卷),期】1989(000)009
【摘要】扁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是涡虫纲的三肠目淡水(三肠)亚目涡虫。
这类涡虫全世界发现了近40属和近400种,它们归属于4个科,即三角头涡虫科(Dugesiidae)、扁平涡虫科(Planariidae)、洞穴涡虫科(Kenkiidae)和树枝肠涡虫科(Dendrocoelidae)。
它们遍布于全世界各地的泉溪、湖沼、池塘、水井和洞穴水中。
它们的分布区域极不均衡,北半球的温带、亚寒带地区较多。
【总页数】29页(P10-38)
【作者】刘德增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151
【相关文献】
1.我国的淡水涡虫 [J], 陈广文;吕九全;马金友;李景奎;刘德增
2.中国枝肠涡虫属二新种记述(三肠目:淡水亚目:枝肠涡虫科) [J], 刘德增
3.西藏多目涡虫属二新种记述(三肠目:淡水亚目:扁平涡虫科) [J], 刘德增
4.中国多目涡虫属四新种记述(三肠目:淡水亚目:扁涡虫科) [J], 刘德增
5.海南岛3采集地淡水三角涡虫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 [J], 董自梅;李欣;刘倩倩;陈广文;刘德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角涡虫一、简介三角涡虫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微型生物,属于原生动物门。
它的体形呈三角形,因此得名。
三角涡虫在水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微观生态系统中的关键成员之一。
二、生态习性三角涡虫主要栖息于淡水环境,如湖泊、河流、水塘等。
它们常常栖息于水底的沉积物中,利用伪足来觅食。
三角涡虫是微型食肉动物,以其他小型水生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
它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在不同水质和温度条件下生存繁衍。
三、生命周期三角涡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孢子阶段、游泳孢子虫阶段和滑行孢子虫阶段。
在孢子阶段,三角涡虫通过孢子的形式在水中传播和繁殖。
游泳孢子虫阶段是它们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时它们具有游泳能力,可以在水中自由移动。
而在滑行孢子虫阶段,三角涡虫通过伪足在水底滑行觅食。
四、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三角涡虫在水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它们通过捕食小型水生生物和有机碎屑,帮助维持水体中生物种群的平衡。
同时,三角涡虫也是其他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参与了食物链的传递。
在水体污染和环境变化等问题中,三角涡虫的生存状态往往可以反映出水体生态环境的质量。
五、保护意义保护三角涡虫及其栖息环境对维护水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水体污染的防治,减少化学物质对三角涡虫的影响。
此外,定期监测和研究三角涡虫群落结构和数量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六、结语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持续影响下,保护三角涡虫和其生存环境,不仅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更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保护。
希望人类与三角涡虫及其他微小生物和谐共生,共同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以上是关于三角涡虫的一些基本介绍和生态意义,希望能够增进对三角涡虫这一微型生物的了解和重视。
涡虫的主要结构
涡虫是一种微型单细胞生物体,其主要结构包括外套、端口、口壳、鞭毛和微观器官。
涡虫的外套是其最外层,形似蓝色乳胶球,起
到保护涡虫的作用,防止其受到外界的伤害。
涡虫的端口是其进食口,可以通过端口摄取营养物质,如细菌或
其他有机物。
口壳则是涡虫的第二层结构,与端口紧密相连,起到支
撑和保护端口的作用。
涡虫的鞭毛可以用来游动,鞭毛数量通常在三到八根之间。
它们
通过鞭毛的扭动来推动自己前进,这种推动方式被称为摇摆运动。
涡
虫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水中自由游动,并可以改变方向。
微观器官是涡虫的内部结构之一,主要包括细胞核、原生质、腺
体和中央网。
细胞核是涡虫的控制中心,通过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着
涡虫的所有正常生理功能。
原生质是涡虫的主要内容物,其中包含了
绝大部分的细胞器和细胞结构。
腺体则主要用来分泌物质,如各种酶、水解酶等。
中央网则为涡虫的膜质结构,通过中央网可以保持涡虫内
部的形态稳定。
总之,涡虫的主要结构包括外套、端口、口壳、鞭毛和微观器官。
这些结构共同作用,使得涡虫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动,并能够通
过端口摄取营养物质,保持生命功能的正常运行。
深入了解涡虫的结
构与功能,对研究微生物类生物体的特性及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代表动物:水螅,还有水母、海葵、珊瑚虫)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如水母、海葵、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P 5 图2、水螅的体形辐射对称,即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辐射对称)这种体形的优点:该身体结构便于水螅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3、水螅的身体有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
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他们分泌的胶状物质。
由内胚层构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与口相通。
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他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5、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可堆积构成珊瑚礁,它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二、扁形动物(代表:涡虫)1、蜗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
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
腹面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
可以分清前后、左右、背腹。
P6 图2、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即经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这种体形的优点:能够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3、扁形动物中像涡虫这样自由生活的很少,多数扁形动物是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如华枝睾吸虫、猪肉绦虫和血吸虫就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这些寄生虫消化器官简单,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特别发达4.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线形动物(代表动物:蛔虫,还有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涡虫以及我国的淡水(三肠目)涡虫生命科学院03级徐铖03221037 2004.10.6摘要:阐述了淡水涡虫的生活环境,形态特点,生物学特性,介绍了我国已知的淡水涡虫的种类,以期为我国淡水涡虫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促进该学科的发展.关键词:淡水涡虫生活环境形态特点生物学特点种类前言:在动物演化的历史进程中,涡虫是首先出现两侧对称、三胚层的动物,扁形动物的出现,是动物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它标志着动物界的演化发展已开始由水生向陆生、由固着或漂浮生活向自由爬行生活过渡,因此在动物的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涡虫的再生能力特别强,因而又是研究细胞分化与去分化分子机理和动物行为及染色体的好材料,百年来一直是国际动物界热衷探索的研究领域.因此写此文来更详尽地了解介绍这种重要的扁形动物.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涡虫的生活环境和它们种群的繁殖情况.生活环境及其种群繁殖淡水涡虫是适宜山川溪流等处生活的低等动物,习性上有着明显的隐蔽性,喜欢在石块反面聚集.只要饵料丰富(蜉蝣、石蛾幼虫等)、天敌很少(石蛙等),气候适中,它们就可以通过繁殖、保持着种群一定的密度(图2)。
据英国Reynoldson对6种淡水涡虫有性生殖种类生活史研究证实,绝大多数一年一代,只有Polycelis nigra 也可以一年基本上完成两代。
除此他还在总结11种涡虫繁殖情况时发现,有7种只进行有性生殖,有2种只进行无性生殖,只有2种,是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兼之。
看完上述,让我们再来更为详尽地了解一下涡虫的形态特点,涡虫形态的出现也使动物发展史上出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形态特点淡水涡虫体多细长、柔软而扁平。
体长一般5—30mm,体宽l一5mm。
背面稍突,多黑色、褐色、红棕色或乳白色,腹面稍平而色浅。
头部一般呈三角形、截顶状或弓形,头的两侧往住伸出长短不一的耳突,头部背面有2个黑色的眼点,有的种类限点多达数百个,生活于洞穴中的种类眼点退化或消失。
口位于腹面近体后1/3—1/5处、咽为肌肉质,长管状,能从口中自由伸出.用以捕捉食物,咽后为肠,分3支主干,1支向前,2支向后,故名三肠目。
中国淡水涡虫分类及核型研究(XI)的开题报告题目:中国淡水涡虫分类及核型研究(XI)研究背景:淡水涡虫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淡水中的微小原生动物,也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该类生物的分类和核型研究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
本项目旨在通过对中国淡水涡虫进行分类和核型研究,探讨淡水生物多样性及进化等问题。
研究目的与意义:涡虫属于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它们对环境的敏感性较高,对环境变化也有着较强的响应能力。
通过对涡虫的分类和核型研究,可以为淡水生态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本研究还可为微生物发育和进化等基础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
研究内容:本项目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1.涡虫的分类研究:通过对中国淡水涡虫进行组织学和形态学研究,深入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学位置,明确涡虫的系统学分类状况。
2.涡虫的核型研究:通过对多个淡水涡虫的核型进行分析,全面了解它们的染色体形态、数量和分布情况,研究其进化的关键环节和分化模式。
研究方法:本项目采用细胞学等方法,对淡水涡虫的形态学特征和核型等基础信息进行研究。
同时,结合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基因组学和分子进化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全面了解淡水涡虫的多样性和进化历史等方面的信息。
预期成果:通过对中国淡水涡虫的分类和核型研究,本项目将为淡水生态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微生物发育和进化等基础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
研究团队与经费:本项目由本人领衔,团队成员包括淡水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和研究人员。
研究经费为200万元,项目周期为2年。
参考文献:1. 王琛. 淡水微生物分类学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对淡水生态学的意义[J]. 水生态学杂志, 2018(2): 1-7.2. 任国玲, 吉利明, 李光满等. 涡虫分类史(review)[J]. 动物分类学报, 2016, 41(1): 1-12.3. 吉利明, 郑治华, 赵浩然等. 涡虫核型研究现状与展望[J]. 生态学报, 2017, 37(22): 7437-7446.。
涡虫:微小生命的奇妙世界生命的多样性在地球上展现出无限的美丽和奇迹,其中微小生物更是隐藏着无数神秘。
在这个充满探索的旅程中,涡虫(Vorticella)作为微生物界的佼佼者,以其独特的形态、生活习性和适应特性引人入胜。
本文将详细描述涡虫的各项特征,从动物学史到繁殖生育,再到文化象征意义,带您深入了解这一微小生命的奥秘。
一、动物学史涡虫最早是由荷兰显微镜制造者Antonie van Leeuwenhoek于17世纪下半叶首次观察到。
他用当时最先进的显微镜,发现了这些微小的、似乎在水中舞动的生物体,因其形态独特,被称为涡虫。
随着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了解了涡虫的生态习性和形态特征。
二、形态特征与近种区别涡虫的外形独特,它们生长在细长的柄上,其顶端固定着一个伞状的吊顶。
吊顶上排列着众多的纤毛,形成了独特的花环状结构。
涡虫通常呈现出粉红、浅紫或绿色,这是由其体内共生的草绿色藻类所致。
与近缘种类相比,涡虫的花环结构和柄的形态有所不同,使其在显微镜下辨识度极高。
三、栖息环境涡虫主要生活在淡水环境中,如湖泊、池塘和河流等。
它们倾向于附着在水生植物、岩石或其他水中物体表面,形成独特的微小生态系统。
由于涡虫对水质的敏感性,其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体的健康状况。
四、生活习性涡虫以其独特的摄食方式而闻名,它们通过收缩吊顶,将花环状的纤毛紧密合拢,形成一个“虫口”,然后迅速松开,创造出强大的吸力,将周围的微生物一并吸入。
这种捕食方式效率极高,使涡虫能够在微小的空间内获取足够的营养。
五、分布范围涡虫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洲的淡水环境中,但主要集中在温带和热带地区。
不同种类的涡虫可能在特定地理区域内更为常见,这与其生态特性和环境适应能力有关。
六、繁殖与生育涡虫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分裂繁殖、孢子繁殖等。
其中,分裂繁殖是最常见的方式,涡虫通过纵向分裂产生两个完整的个体。
孢子繁殖则是在不利环境下的一种生存策略,涡虫会产生耐受孢子,等待环境适宜时再恢复活动。
涡虫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涡虫是一种常见的环境工程物种,在水体污染处理、养殖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本文介绍了涡虫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其中包括涡虫的选种、养殖环境的建立、饲养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内容。
通过正确的养殖方法和严密的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涡虫的生长质量和数量,以满足相关行业的需求。
正文:涡虫,是一种具有重要生态作用的微生物生物工程物种,其主要功能是分解有机物质,对生物环境起到净化作用。
涡虫种类繁多,适应性强,且易于繁殖,所以在水体污染处理、养殖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涡虫的品质和数量,下面将介绍涡虫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 选种:涡虫的种类不同,应根据养殖目的选择适宜的涡虫种类。
一般来说,乌贼夜蛾和白色微虫等种类常用于水体污染处理;而白头鼠虫和纳粹水虫等种类则适合养殖领域使用。
选种时应选择活跃度高、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的涡虫个体作为种源。
2. 养殖环境建立:涡虫对环境要求较高,需要建立适宜的养殖环境。
养殖池应选用透明的或浅色的塑料箱进行建造,以便于观察涡虫的生长情况。
同时,应保证充足的光照,光照时间每天10-12小时。
水质方面,应保持水体清洁,pH值在6.5-7.5之间,温度控制在18-25摄氏度,水中携带的微生物应经过严格去除。
3. 饲养管理:涡虫的饲养主要以有机物质为基础。
一般可使用玉米面或米糠等天然有机物作为饲料。
饲养时应根据涡虫的生长状态和需求及时补给饲料,并注意适量分配,以免堆积导致腐败。
同时,还需定期检查饲养池的水质,及时清除污物和病虫害。
4. 病害防治:涡虫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
常见的病虫害包括霉菌感染、弧菌感染和水虱的侵袭等。
预防病虫害的方法主要有保持水质清洁,加强对涡虫的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及时去除污染物和病残体,避免交叉感染;可适量添加消毒剂或特效药剂进行病害防控。
总结起来,涡虫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提高涡虫的生长质量和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种优良的涡虫个体、建立适宜的养殖环境、科学施以适量饲料,并加强疾病防控,可以实现涡虫的稳定养殖。
常见涡虫的两种分类
观赏虾
涡虫分布比较广,多为淡水种,观赏虾比较容易感染。
主要来源于水草、自来水和泥土中,只要分清自己的缸里被感染的是哪一种涡虫,才能对症下药。
第一种涡虫肉食性比较强,喜欢吃荤食,会攻击稚虾,饥饿时甚至攻击抱卵母虾,病虾老虾,脱壳时的虾。
小虾一旦碰到这种涡虫,会被分泌的毒液麻痹,然后任其宰割。
这种涡虫对荤食类的饲料也非常敏感,喂食以后,甚至和虾抢食(能将成虾赶走,独享美食),所以这是一种非常好诱捕的涡虫。
由于其强大的攻击性和肉食性,是虾缸非常需要控制的一种虫害。
第二种涡虫我们俗称平角涡虫,但是其实平角涡虫另有其人,只是鱼友们为了和三角涡虫区分,而起的名字,台湾称之为小涡虫,其实小涡虫更加贴切,因为其体积较小,我几乎从来没有见过超过1cm的,常见的0.6,0.8cm的已经是非常巨大的了。
这种涡虫非常难诱捕,因为其对荤腥类的东西不如三角涡虫敏感。
它主要食用底土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偶尔攻击蛋白冲,笠螺等,对小虾伤害远远小于三角涡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