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文论
- 格式:ppt
- 大小:446.50 KB
- 文档页数:27
浪漫主义——世界文学的高峰浪漫主义文学指在18世纪9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出现的,有明确的理论纲领,有大量代表性的作品,并波及西方主要国家,成为文学运动或文学思潮的浪漫主义。
这一特定时期的浪漫主义作为流派首先起于德国,继而在英国步入繁荣时期,并波及西方其他主要国家,形成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的时代,可以说是“历史转型期”。
当时,英国资产阶级以基本掌握政权。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启蒙学者曾经预言的合乎理性的国家和社会。
而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发展给大多数人到来的是日益赤贫化和都市异化分明。
德国还处于政治上分裂,经济上落后的状况,既向往民族上的统一,也期待政治上的改革。
总之,对现实的不满弥漫欧洲,这是浪漫主义萌芽和生长的沃土。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社会状况,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状况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而且不动荡不定的社会条件下,即使是同一位作家或文论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的思想观点和创作实践也不断地发生变化,这使浪漫主义成为非常复杂的现象。
尽管存在千差万别,但浪漫主义在理论上仍然有相同的主要特征。
第一,文学创作自由,浪漫主义妖气打破古典主义的一切清规戒律的束缚,特别是“三一律”对艺术创作的桎梏,浪漫主义者视文学味创作主体自由个性的自由表现。
,另外,浪漫主义者提倡和争取文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得社会政治含义,这一点在法国浪漫主义文论中表现最为明显。
第二,主张诗以情感为中心。
用浪漫主义理论家流行的术语表示,诗是心灵与自然,内在与外在,激情与各种感知之间的饿一种相互作用,是它们合作的结果。
第三,浪漫主义诗人和理论家大多是“回归自然”的信奉者。
诗不再是对客观存在的感知现象的真实描绘,而是表现被诗人的思想情感改造的世界。
第四,浪漫主义重视诗人的创造力。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浪漫主义运动这场人的主体性的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创作主体的创造力受到了高度重视,如诗人的不同层次的创造力,聚合能力,洞见能力和想象力,其中想象力被置于崇高地位,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想象,诗人才有可能观察到一个真实而完美的世界,才能进入到诗的王国去探微寻幽,也只有通过想象诗人才能创造出艺术美的形式。
第七讲浪漫主义文论一、德国浪漫派弗·施勒格尔:《浪漫派风格——施勒格尔批评文集》,李伯杰译,华夏出版社,2005。
精神就是自然哲学。
浪漫诗是渐进的总汇诗。
它的使命不仅是要把诗的所有被割裂开的题材重新统一起来,使诗同哲学和修辞学产生接触。
它想要、并且也应当把诗和散文、天赋和批评、艺术诗和自然诗时而混合在一起,时而融合起来,使诗变得生气盎然、热爱交际,赋予生活和社会以诗意,把机智变成诗,用一切种类的纯正的教育养料来充实和满足艺术的形式,通过幽默的震荡在赋予艺术的形式以活力。
它包括了凡是有诗意的一切,最大的大到把许多其他体系囊括在自身中的那个艺术体系,小到吟唱着歌谣的孩童哼进质朴的歌曲里的叹息和亲吻。
它可以消失在呗描述的对象中,这样一来便使得人们相信,自己正在刻画形形色色的诗意的个体,这个行为乃是他们的全部作为。
但是现在还没有一个形式是用来完整地表达作者的精神的,所以有些艺术家本来只是想写一部小说,而写出来或许正是他自己。
只有浪漫诗能够替史诗充当一面映照周围整个世界的镜子,一幅时代的画卷。
也只有它最能够在被表现者和表现者之间、不受任何现实的和理想的兴趣的约束,乘着诗意反思的翅膀翱翔在二者之间,并且持续不断地使这个反思成倍增长,就像在一排无穷无尽的镜子里那样对这个反思进行复制。
浪漫诗有能力达到最高和最全面的文化教养,并且不只是由内向外,而且也是由外向内。
它所采用的方法,是替每一个在浪漫诗的作品中都应成为一个整体的人把其各个部分以类似的方式组织起来;这样一来,浪漫诗便有望获得一个无限增长着的典范性。
……浪漫诗风正出于生成之中;的确,永远只在变化生成,永远不会完结,这正是浪漫诗的真正本质。
71 告诉一个哲人,要他献身于优美;这句话的含义就是:给你自己创造反讽,把你造就为有文化教养的人。
人、即充溢着人性的人,与无限的每一种关系都是宗教。
我认为只有这样的东西才是宗教:即当人们像神一样地思维、吟唱和生活时,当人们心中只有神的时候;当虔敬和热忱的灵气倾注在我们的存在上的时候;当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为了责任,而是出于爱心的时候,也就是仅仅是因为人们想做此事而已的时候,以及人们之所以做一件事,仅仅是上帝说要做这件事,即我们心中的上帝,仅此而已;只有这一天来到之时,才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
德国的浪漫主义文论一.席勒席勒(1759—1805),是德国诗人、剧作家、美学和文艺理论家。
席勒生活在18世纪后半叶的德国,经济落后、政治分裂、封建专制严重。
席勒13岁被强行送入一所“军事学院”,在这所酷似监狱的学校里一关就是八年,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青春,使席勒痛彻体验了封建专制的残酷,形成了追求自由的理想,特别他后来读了卢梭、狄德罗的著作,这种追求就更强烈。
他在美学和文论方面的代表作有《美育书简》、《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二.文论思想1.诗的分类及其根据席勒说∶“诗的概念不过是意味着给予人性以最完满的表现而已”,而现代和古代的人性不同,因而诗的类型也不同。
席勒把古代的诗称为素朴的诗,把现代的诗称为感伤的诗,从素朴的诗演变为感伤的诗,席勒认为,是人性从和谐演变为分裂的表现。
受温克尔曼的影响,席勒认为,在古希腊,人性是完整和谐的,“感觉和理智,接受的能力和主动的能力,在实现它们的功能上还没有互相分离,更没有彼此对抗……他的感觉是印象的必然结果,他的思想是从事物的现实产生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啊,在古代,人的感觉和思想,外在的接受能力和内在的思维能力,是和谐统一的,因而他的感觉和思想是和客观的自然相一致的。
这时,人和自然是同一的,人的外在生活和内在思想是同一的,人就是自然。
因此,模仿自然现实,就能表现人性,那么这种模仿外在自然生活的诗,就是素朴的诗;而到了现代,人性的完整和谐消失了,席勒说∶“如果人踏上文明的道路,如果艺术开始陶冶他,他的感觉的和谐就消失不见了,他就只能力求达到道德的统一,并且作为道德的统一来表现自己。
他的感觉和思想的一致,以前在他的感性状态是一个实际,现在只作为一个观念存在着……”也就是说,现代社会的人,感性和理智已经处于分裂对立状态,人的外在表现和内心思想追求不再是一回事,感性和理智的和谐已不是现实,而只是一种理想,因此,诗人要表现“完满的人性”,就不能像古希腊人那样,去模仿外在自然生活,而只能显示自己头脑中的理想。
浪漫主义文论浪漫主义文论是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因其浪漫、自由、个性化的特征而备受关注。
浪漫主义文论的出现,对于文学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浪漫主义文论展开一系列探讨。
一、浪漫主义文论的特点浪漫主义文论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热情奔放、感情真挚。
浪漫主义者喜欢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他们追求独特与个性化的表述方式,倡导感性、直接的表达方式。
2、批判现实、追求理想。
浪漫主义文论者批判生活中的现实与社会中的不平等、不公正,追求一种理想的、美好的社会状态。
3、注重想象力和创造性。
浪漫主义文论者强调艺术与想象力的关联性,在创作上尝试突破传统的局限,寻求创新的表达方式。
二、浪漫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浪漫主义文学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几位浪漫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1、济慈——《圣女温暖的床榻》、《秋季——好诗》等。
2、雪莱——《悼念》、《西风颂》、《吟游》等。
3、拜伦——《查尔达·哈罗德的朝圣之旅》、《唐璜》等。
4、歌德——《浮士德》、《茶花女》等。
三、浪漫主义文论对今日文学的影响浪漫主义文论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对当前文学的发展与创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文学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学范畴,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深刻表现出浪漫主义文论带给人们的自由、个性化与想象力的影响。
总之,浪漫主义文论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对于全球文学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同时,浪漫主义文论也为今后的文艺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营养与思想引导。
文学与浪漫主义紧密结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美感与情感的灵感,不断激发着人们的创造力,这也是文学魅力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