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科目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考查目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核的在于考察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及运用水平。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使用教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约70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约20分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约1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 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论述题: 2小题,每小题 20分,共40分

三、考查范围

一、哲学部分

1、物质范畴及列宁物质定义的重大意义、运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实践范畴及其特征、形式、作用。

2、发展及其实质、对立统一规律及其包含的主要范畴和辩证原理、质量互变规律及其包含的主要范畴和辩证原理、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包含的主要范畴和辩证原理。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主要范畴及其辩证关系(实践、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真理及真理的客观性、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二、政治经济学部分

1、商品价值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价值量及价值规律

2、资本(定义、类型、周转)

3、剩余价值(定义、如何生产)、经济危机

4、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经济全球化

三、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

3、为什么社会主义社会会在落后国家和地区率先建成

4、共产主义的特征、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51、简述物质范畴的含义及其理论意义。答:含义:物质的含义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感知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总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义:第一,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存在,同唯心主义划分清楚界限。第二,指出物质是可以为人所感知的,所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区别。第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52、简述意识的起源与本质。答: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

5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怎样的?答:1,辨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

2,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3,物质世界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1,我们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相对静止。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3,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坚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相关: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绝对性,这是因为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之中,而且每一事物自始自终都在运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承认物质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状态。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与平衡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

54、为什么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答: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均依赖于条件而存在。

55、“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哲学依据是什么?答:哲学依据是: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理论与政策,是普遍性;具体实际,是特殊性。

56、简述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答:本质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基本特征: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受着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57、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58、试述人和自然的关系。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19世纪中期,恩格斯曾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量论述,其基本观点在今天看来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有些话已经成为经典言论,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特别是到了近代社会,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往往把自己摆在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他讲的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就是指人本身具有作为自然的产物并始终归属于、依存于自然的属性。事实上,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确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虽然人类同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的物质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特别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

果,而且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没有人类,自然照样存在,即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存,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的一体性,有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定位。虽然人同其他事物相比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但是人并非生活在自然之外,更不能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否则就难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看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际上是人作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诚然,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因为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对自然的任何改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自身,所以绝不能把自然当作可以被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通过改造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所利用,另一些部分则只有保持原貌,避免被人类改造和破坏,才能为人类所利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方式和程度应当有一种自我约束。

59、简述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意义。答:(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这是唯物辩证法同唯心辩证法、诡辩论的重要区别所在。抛开联系的客观性,只讲主观概念的联系或者主观臆想的联系,就会从根本上背离唯物辩证法。(2)联系的普遍性包含着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内部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二是任何一个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三是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意义:(1)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2)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60、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69、试分析“长堤溃蚊穴,君子慎其微”诗句中包含的哲学道理。答:1、质变和量变是相互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突破事物的度,就产生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开始一个新的发展过程。2、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在总的量变中包含部分质变,在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81、为什么说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答: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是指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历史的,是指实践总是发展的,认识要同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相符合

8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所谓真理的检验标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及符合的程度。2、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只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而能够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3、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正是实践这一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使人们的主观观念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是否符合客观实在,是否取得预想的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结果,使它成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