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 格式:doc
- 大小:22.37 KB
- 文档页数:9
第十六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一、单项选择题:1.阿司匹林发挥镇痛作用的主要部位和机理是()A.在外周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B.在中枢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C.在中枢激活吗啡受体D.在外周抑制感觉神经末梢E.阻断神经干2.保泰松的特点是()A.解热镇痛作用弱,抗炎作用强,毒性较小B.解热镇痛作用强,抗炎作用弱,毒性较小C.解热镇痛作用强,抗炎作用强,毒性较小D.解热镇痛作用强,抗炎作用强,毒性较大E.解热镇痛作用弱,抗炎作用强,毒性较大3.临床上不用于消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是()A.阿司匹林B.保泰松C.对乙酰氨基酚D.吲哚美辛E.布洛芬4.预防心肌梗塞可用()A.消炎痛B.阿司匹林C.醋氨酚D.保泰松E.萘普生5.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的机理是()A.直接对抗血小板聚集B.抑制环加氧酶的活性,减少血小板中TXA2生成C.加强维生素K的作用D.降低凝血酶活性E.溶解血栓6.APC的组成是下列哪一项()A.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B.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可待因C.阿司匹林+氨基匹林+咖啡因D.阿司匹林+苯巴比妥+咖啡因E.阿托品+非那西丁+可待因7.感冒发热头痛可用()A.吗啡B.阿托品C.哌替啶D.阿司匹林E.可待因8.保泰松不宜长期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其原因是()A.抗风湿作用不强B.不良反应较多C.口服吸收不完全D.代谢产物毒性过大E.血浆半衰期长而致蓄积中毒9.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原理是由于()A.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元B.对抗cAMP直接引起的发热C.抑制产热过程和促进散热过程D.抑制中枢前列腺素合成E.对抗前列腺素直接引起的发热10.抑制脑内前列腺素合成的药物是()A.阿司匹林B.苯巴比妥C.安定D.氯丙嗪E.吗啡11.关于阿司匹林不正确的描述是()A.其抗炎作用与其抑制前列腺素生物合成有关B.可抑制血小板聚集C.胃肠道反应为其常见不良反应D.急性中毒时,可酸化尿液加速其排泄E.小剂量长期服用可预防心绞痛12.阿司匹林对哪类炎症有效()A.化学性炎症B.物理性炎症C.细菌性炎症D.风湿性炎症E.各种炎症都有效13.消化性溃疡者并不禁用的药物是()A.阿司匹林B.安定C.保泰松D.水合氯醛E.乙酰水杨酸14.不属于慎用或禁用阿司匹林的情况是()A.过敏体质B.维生素K缺乏C.甲状腺机能亢进D.低凝血酶原血症E.十二指肠溃疡15.应用阿司匹林病人不易耐受的常见不良反应是()A.凝血障碍B.过敏反应C.水杨酸钠反应D.胃肠道反应E.心血管损害16.对解热镇痛药的描述哪点错误()A.解热作用是由于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B.镇痛作用是由于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C.羟基保秦松为保泰松体内代谢物D.吲哚美辛虽然对前列腺素合成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不良反应多,仅用于其他药疗不显的患者E.布洛芬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轻17.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发挥药理作用的药物是()A.镇痛药B.解热镇痛药C.抗震颤麻痹药D.抗癫痫药E.镇静催眠药18.乙酰氨基酚过量可致()A.消化道出血B.肝坏死C.心力衰竭D.呼吸抑制E.水钠潴留19.解热镇痛药镇痛作用的主要作用部位是()A.脊髓胶质区B.脑室与导水管周围灰质C.外周病变部位D.脑干网状结构E.大脑皮层中枢20.小剂量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肌梗塞的机制是()A.抑制丘脑下部前列腺素合成B.抑制周围组织前列腺素合成C.抑制血小板TXA2合成,防止血小板聚集D.增加血小板TXA2合成,防止血小板聚集E.增加前列环素前列腺素I2合成21.关于阿司匹林的描述,不正确者是()A.具有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B.其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与其抑制前列腺素生物合成有关C.可抑制血小板聚集D.常的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和心律失常E.哮喘病人禁用22.下列描述哪项错误()A.中枢兴奋药过量引起惊厥B.保泰松临床用于退热C.颅通定镇痛作用比解热止痛药D.阿司匹林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鉴别诊断E.醋氨酚没有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功效23.胃肠道不良反应较轻的退热止痛药()A.醋氨酚(扑热息痛)B.保泰松C.羟基保泰松D.消炎痛E.阿司匹林24.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是()A.阿司匹林B.苯巴比妥C.氯丙嗪D.苯妥英钠E.安定25.阿司匹林的降温作用与下列哪个部位有关()A.中枢神经系统B.外周神经系统C.交感神经系统D.副交感神经系统E.以上都不对26.解热镇痛作用较强、消炎抗风湿作用很弱的药物()A.保泰松B.扑热息痛C.阿司匹林D.布洛芬E.水杨酸钠27.不属于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是()A.胃肠道反应B.溶血性贫血C.凝血障碍D.过敏反应E.水杨酸反应28.下列哪药对胃肠道的刺激性最大()A.阿司匹林B.强心苷C.对乙酰氨基酚D.苯巴比妥E.安定29.不具有成瘾性的药物是()A.吗啡B.哌替啶C.扑热息痛D.可待因E.芬太尼二、多项选择题1.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有()A.胃肠道反应B.过敏反应C.凝血障碍D.水钠潴留E.溶血性贫血2.禁用于支气管哮喘的药物()A.吗啡B.阿司匹林C.普萘洛尔D.氯丙嗪E.去甲肾上腺素3.长期使用可致消化性溃疡者有()A.利血平B.阿司匹林C.保泰松D.可乐定E.消炎痛4.用于抗风湿的药有()A.阿司匹林B.保泰松C.吲哚美辛D.对乙酰氨基酚E.罗痛定5.阿司匹林哮喘的产生是()A.与阿司匹林抑制外周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有关B.以抗原一抗体反应为基础的过敏反应C.白三烯等内源性支气管收缩物质生成增加D.促进前列腺素生成增多E.与阿司匹林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有关6.阿司匹林与某些药物合用,产生的效应是()A.与双香豆素合用,增强其抗凝作用B.与速尿合用,水杨酸排泄增加,不易蓄积中毒C.与甲磺丁脲合用,增强其降血糖作用D.与皮质激素合用,抗炎与诱发溃疡作用均增强E.与氨甲蝶呤合用,可降低其毒性三、判断题1.对乙酰氨基酚除用于解热镇痛外,还可用于抗炎抗风湿。
解热镇痛药一、名词解释:1. 阿司匹林哮喘二、填空题1.阿司匹林具有_____、_____、_____等作用,这些作用的机制均与_____有关。
2.内源性PG对胃粘膜具有_____,阿司匹林抑制胃壁组织Cox1,使_____生成受到抑制,故可引起_____与_____。
3.秋水仙碱对急性通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消炎作用,它对_____没有影响,其作用是_____。
4.阿司匹林与双香豆素合用易引起_____,与磺酰脲类合用易引起_____,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易诱发_____。
三、是非题1.醋氨酚抑制外周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较弱。
2.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3.消炎痛对痛风性关节炎有效。
4.所有的解热镇痛药均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
5.较大剂量羟基保泰松有排尿酸作用,故对痛风有效。
四、选择题:A型题1.解热镇痛药镇痛的主要作用部位是( )。
A.存舱胶质层B.丘脑内侧C.脑干D.外周E.脑室与导水管周围灰质部2.解热镇痛药的镇痛机制是( )。
A.激动中枢阿片受体B.抑制表梢病觉感受器C.抑制PG合成D.抑制作入神经的冲动传导E.主要抑制CNS3.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机制是( )A.抑制缓激肽的生成B.抑制内热源的释放C.作用于中枢,使PG合成减少D.作用于外周、使PG合成减少E.以上均不是4. APC的组成足下列哪一项( )A.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囚B.阿司匹林月+非那西丁+可待因C.阿司匹林十氨基比林+咖啡固D.阿司匹林+苯巴比妥+咖啡囚E.阿托品十非那西丁十可待因5. 下列关于阿司匹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降低过高体温,不影响正常体温B.采用大剂量可预防血栓形成C.抗炎作用弱D.儿乎无抗灸作用E.以上都不是6.胃溃疡病人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时,可选用( )。
A双氛芬破 B.吲哚美辛 C.保泰松D.美洛昔康E.布洛芬7.阿司匹林预防血柠形成的机制是()。
A.使环加氧酶失活,减少血小板个TXA2生成B.降低投血酶活性 C.激活抗凝血酶D.立接对抗血小板聚集E.加强维生素K的作用8.较大剂量阿司匹林引起的哪一不良反应最为常见?( )A.胃肠道反应B.凝血障碍 C.诱发哮喘D.水杨酸反应 E.以上都不是9.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是由于( )。
第十六章解热镇痛抗炎药第一节概述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大多数还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由于化学结构及抗炎机制与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不同,故又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
本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上(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虽属不同类别,但作用机制相同,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的合成而发挥作用。
一、作用及其作用机制1.解热作用人的正常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水平(37℃左右),是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对产热、散热两个过程的精细调节来维持的。
发热是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部分是由于组织损伤、变态反应、恶性肿瘤等)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内热源,内热源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该处的PG合成与释放增加,对体温调节中枢作用最强,使体温调定点升高(37℃以上),机体产尤其是PGE2热增加,散热减少,引起体温升高。
解热镇痛抗炎药通过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合成酶,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通过增加散热而使体温降至正常。
本类药物只能降低发热患者的体温,而对正常体温无影响,不能使发热者的体温降至正常以下,这与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有所不同。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而不同热型又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因此,应先明确诊断后降温。
但高热或持续低热待查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出现头痛、失眠、谵妄,甚至引起惊厥和昏迷,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此时适当应用本类药物以缓解症状。
对幼儿、年老体弱患者应严格掌握剂量,以免用量过大,出汗过多,体温骤降引起虚脱。
另外,解热镇痛抗炎药只是对症治疗,必须同时注意对因治疗。
2.镇痛作用组织损伤或炎症时,局部能产生和释放某些致痛、致炎的活性物质(如缓激肽、组胺、5- HT、PG等)。
缓激肽等刺激末梢痛觉感受器,引起疼痛;PG除本身有致痛作用外,它还可使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等的致痛作用敏感性提高。
PHARMACOLOGY药理学第十六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学习目标●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及作用机制;阿司匹林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熟悉: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了解: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2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一、定义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且大多数还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因其化学结构及抗炎机制与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不同,故又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二、作用及作用机制(一)解热作用人体正常体温的维持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对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精细调节的结果。
当各种外热原(如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组织损伤、抗原—抗体复合物等)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并释放内热原,内热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刺激该处PG合成酶,增加PG(主要为PGE2)合成和释放,使体温调定点上调至37℃以上,这时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引起发热。
NSAIDs通过抑制体温调节中枢PG合成酶活性,减少PG的合成,阻断内热原对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恢复到正常水平,通过散热增加而降低发热者体温。
二、作用及作用机制(二)镇痛作用当组织受损或有炎症时,局部产生和释放某些致痛化学物质,如缓激肽、PG、组胺等,作用于神经末梢,可以致痛。
NSAIDs通过抑制外周组织及炎症局部PG的合成,对此类由致痛化学物质所致的慢性钝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及月经痛等)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对严重创伤性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目前认为本类药的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无呼吸抑制作用,长期应用一般不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临床应用较广。
二、作用及作用机制(三)抗炎抗风湿作用炎症是机体对外界伤害性刺激产生保护性病理反应的一种复杂过程。
解热镇痛药
一、名词解释:
1. 阿司匹林哮喘
二、填空题
1.阿司匹林具有_____、_____、_____等作用,这些作用的机制均与_____有关。
2.内源性PG对胃粘膜具有_____,阿司匹林抑制胃壁组织Cox1,使_____生成受到抑制,故可引起_____与_____。
3.秋水仙碱对急性通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消炎作用,它对_____没有影响,其作用是_____。
4.阿司匹林与双香豆素合用易引起_____,与磺酰脲类合用易引起_____,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易诱发_____。
三、是非题
1.醋氨酚抑制外周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较弱。
2.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3.消炎痛对痛风性关节炎有效。
4.所有的解热镇痛药均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
5.较大剂量羟基保泰松有排尿酸作用,故对痛风有效。
四、选择题:
A型题
1.解热镇痛药镇痛的主要作用部位是( )。
A.存舱胶质层B.丘脑内侧C.脑干D.外周E.脑室与导水管周围灰质部
2.解热镇痛药的镇痛机制是( )。
A.激动中枢阿片受体
B.抑制表梢病觉感受器
C.抑制PG合成
D.抑制作入神经的冲动传导E.主要抑制CNS
3.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机制是( )
A.抑制缓激肽的生成
B.抑制内热源的释放
C.作用于中枢,使PG合成减少
D.作用于外周、使PG合成减少
E.以上均不是
4. APC的组成足下列哪一项( )
A.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囚
B.阿司匹林月+非那西丁+可待因
C.阿司匹林十氨基比林+咖啡固
D.阿司匹林+苯巴比妥+咖啡囚
E.阿托品十非那西丁十可待因
5. 下列关于阿司匹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降低过高体温,不影响正常体温
B.采用大剂量可预防血栓形成
C.抗炎作用弱
D.儿乎无抗灸作用
E.以上都不是
6.胃溃疡病人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时,可选用( )。
A双氛芬破 B.吲哚美辛 C.保泰松
D.美洛昔康E.布洛芬
7.阿司匹林预防血柠形成的机制是()。
A.使环加氧酶失活,减少血小板个TXA2生成
B.降低投血酶活性 C.激活抗凝血酶
D.立接对抗血小板聚集E.加强维生素K的作用
8.较大剂量阿司匹林引起的哪一不良反应最为常见?( )
A.胃肠道反应B.凝血障碍 C.诱发哮喘
D.水杨酸反应 E.以上都不是
9.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是由于( )。
A.抗病原菌作用B.减少白介素合成
C.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D.抑制Cox,减少PG合成
E.减少花生四烯酸的合成
10.治拧急性通风较好的药物是( ):
A.阿司匹林 B.甲芬那酸 C.秋水仙素
D.吲哚美辛E.舒林酸
11.阿司匹林适用于( )。
A.癌症疼痛
B.胆绞痛
C.术后剧痛
D.风湿性关节炎疼痛
E.胃肠痉挛性癌
B型题
A.水钠潴留,可致水肿B.凝血障碍C.急性胰腺炎 D.中毒性弱视
E.急性中毒致肝坏死
1.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不良反应是()
2.阿司匹林引起的不良反应是( )
3.吲哚美辛引起的不良反应是( )
4.布洛芬引起的不良反应是()
5.保泰松引起的不良反应是( )
A.阿司匹林B.甲芬那酸 C.布洛芬D.吲哚美辛 E.以上都不是
6.可降低正常及发热患者体温的药物是()7.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是( )。
8.胃肠道反应较轻的解热镇痛药是()
A.阿司匹林B.吲哚美辛C.尼美舒利D.保泰松 E.双氯芬酸
.- 9.对Cox2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药物是()
10.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是( )
11.对不易控制的发热常有效的药物是( )
C型题:
1.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是( )。
2.使环加氧酶失活,减少TXA2生成的是()
3.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是( )。
4.急性中毒可致肝坏死的是( )。
A.阿司匹林 B.对乙酰氨基芬
C.是A是B D.非A非B
5.抑制PG合成酶的是( )。
6.抑制尿酸生成、防治痛风的是( )
7.偶见粒细胞减少的是( )。
8.癌症发热可用( )。
A.别嘌呤 B.吲哚美辛
C.是A是B D.非A非B
9.阿司匹林( ):
10.吗啡( )。
11.罗通定( )。
12.地西伴( )。
A.对慢性钝痛效果好 B.无成瘾性
C .是A是B D.非A非B
13.治疗三叉神经痛可用( )
14.治疗痛经可用( )。
15.用于术后剧痛的是( )。
A.苯妥英钠
B.阿司匹林
C.是A是B D.非A非B
16.抗炎作用强而解热镇痛作用较弱的药物是( )
17.解热镇痛作用强而抗炎作用弱的药物是( )18.抑制PG合成酶的药物是( )。
19.抑制凝血功能的药物是( )。
A.对乙酰氨基芬 B.保泰松
C.是A是B D.非A非B
X型题:
1.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的特点是:
A.能降低发热的体温,而对正常体温无影响
B.能降低发热病人及正常人的体温
C.对内热原引起的发热有解热作用
D.对直接注射PG引起的发热无作用
E.由于抑制外周前列腺素合成而发挥作用
2.阿司匹林的临床适应症是:
A.用于头痛、牙痛、痛经 B.感冒发热
C.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D.急性痛风
E.预防心肌梗死
3.可诱发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有:
A.吗啡
B.阿司匹林
C.消炎痛
D.心得安
E.新斯的明
4.对胃肠道无刺激作用的解热镇痛药有
A.安乃近 B.醋氨酚
C.氯灭酸
D.阿司匹林
E.消炎痛
5.以下哪些是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共有的不良反应:A.胃肠道反应 B.过敏反应
C.凝血障碍 D.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E。
水纳潴留
五、思考题
1.解热镇痛药的镇痛机制如何?
2.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如何分类?每类举一药名。
3.阿司匹林引起胃肠道反应的机制与防治方法各是什么?
4.阿司匹林引起凝血障碍的原因、表现各是什么?如何防治? 5.解热镇痛药的共同作用有哪些?
7.吲哚美辛的特点是什么?
六、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某些哮喘病人服阿司匹林后可诱发支气管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是因其抑制前列腺素合酶使前列腺素合成受阻,由花生四烯酸生成的白三烯以及其他脂氧酶代谢产物增多,内源性支气管收缩物质居于优势,导致支气管痉挛而诱发哮喘
(二)填空题
1.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抑制PG合成
2.保护作用 PGE2 胃溃疡胃出血
3.血中尿酸浓度及尿酸排泄抑制急性发作时的粒细胞浸润
4.出血低血搪反应溃疡和出血
(三)是非题:
1.T 2.T 3.F 4. F 5.T
(四)选择题:
A型题:
1 D
2 C
3 C
4 A
5 A
6 A
7 A
8 A
9 D 10 C 11 D
B型题:
1 E
2 B
3 C
4 D
5 A
6 D
7 A
8 C
9 C 10 D 11 B
C型题:
1 C
2 A
3 A
4 B
5 B
6 A
7 C
8 B
9 C 10 A 11 C
12 D 13 A 14 B 15D 16B 17A 18C 19 D
X型题:
1.ACD
2.ABCE
3.ABCDE
4.AB
5.AB
(五)思考题
1. 答:炎症时,PG的释放对炎性疼痛起放大作用,PG本身也可致病。
解热镇痛
药可对抗炎症时PG的合成,故具镇痛作用;还可能通过中枢和外周的抗知觉作用发挥镇痛作用。
2. 答:(1)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①水杨酸类,阿司匹林;②苯胺类、对乙酰
氨基酚、非那西丁;③吲哚基和茚基乙酸类、吲哚美辛,④芳基丙酸类,布洛芬;⑤芳香乙酸类,双氯芬酸;⑥烯醇类、毗罗昔康:⑦吡唑酮类、保泰松、⑧烷酮类,萘丁美酮。
(2)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塞来昔布。
3.答:阿司匹林口服直接刺激胃动膜,可致上腹不适、恶心呕吐。
血浓度高时刺
激CTZ致恶心、呕吐。
较大量抑制PG在胃撤膜合成、致胃溃疡与胃出InL。
防治力怯:将药片嚼碎;饭后服;同服抗酸药或用肠溶片;胃溃疡者禁用。
4. 答:凝血障碍因不可逆性抑制血小板环加氧酶、使之对TXA2合成产生强大而
持久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受到抑制.延反出血时间。
大剂量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能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延长凝血时间,服用维生崇K可以预防。
5. 答:①解热作用,降低发热者的体温、而对正常者几无影响;②镇痛作用,具
有中等程度镇痛作用,洲临床常见的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或关节涌、痛经等有良好镇痛效果,并且不产生欣快感与成瘾性:③抗炎作用,大多数解热镇痛药具有抗炎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有肯定疗效,但不能根治。
6. 答:吲哚美辛是最强的PG合成酶抑制剂之一,对Cox—1和Cox—2有强大的
抑制作用,故有显著抗炎及解热作用.对炎性疼痛有明显镇痛效果,对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对癌性发热及不易控制的发热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