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的植物组织培养开题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月季的植物组织培养一.实验目的1.掌握蔷薇科月季的组织培养技术2.熟悉、巩固无菌操作技术二.实验器皿及试剂1.仪器及用品:超净工作台、高压蒸汽灭菌锅、电子天平、电热炉酒精灯、镊子、解剖刀、解剖剪、烧杯、三角瓶、培养皿、滤纸、封口膜2.试剂:MS+6BA1+NAA1(诱导)培养基、MS+6BA2+NAA2(继代)培养基、70%酒精、3%次氯酸钠、无菌水3.材料:月季茎段、幼嫩叶片、花萼片、花瓣及花药。
三.实验步骤配制诱导培养基:MS+6BA1+NAA1,1升,灭菌后分装到35个培养1.皿中。
2.取材:将采集的月季茎段、幼嫩叶片、花萼片、花瓣及花药冲洗干净,按不同部位分装到3个500烧杯中,放入超净工作台;先用70%酒精浸没并轻摇10秒进行预消毒;倒出酒精,加入3%次氯酸钠浸没,轻摇11分钟;倒净次氯酸钠,用无菌水冲洗5遍以上,倒出无菌水。
3.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放入带有滤纸的无菌平皿中,用解剖剪和解剖刀将嫩叶剪成5mm2大小、茎段长2—3cm每段至少有1 个侧芽、将花苞打开取花药,分别接种到带有培养基的平皿中并封口(每皿3—5个)。
4.标记好后,放入培养室中培养(2周左右)。
5.配制分化培养基:MS+6BA2+NAA2培养基,配制1升,灭菌后分装到35个100ml的三角瓶中。
6.挑选长有愈伤组织的外植体,将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中。
在超净工作台中,将培养皿封口膜在酒精灯旁打开,将长有愈伤组织的外植体用灭菌的镊子从平皿中取出,转移到带有分化培养基三角瓶中(每瓶最多)并封口。
7.标记好后,放入培养室培养。
继续观察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
四.实验结果茎段出愈率=25根出愈/总接种40根*100%=63%叶片出愈率=5片出愈/总接种30片*100%=17%花药及萼片出愈率=1片出愈/总接种20片*100%=5%通过实验得出月季茎段的出愈率最高,其次是叶片及花药。
接种过程中有三个平皿出现污染现象。
五.问题分析及解决1.三个污染的外植体,两个是叶片内延至周围。
月季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1、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1)论文题目:月季茎段组织培养技术研究(2)研究领域:组织培养在月季繁殖上的应用2、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月季在我国应用非常广泛,因此繁殖方法也非常多,但是常规繁殖技术很难对其品种进行更新。
虽然自l875年人工杂交技术产生后,经过长期的杂交和选择,获得了许多理想品种,但月季育种目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传统杂交方法具有局限性。
表现在基因资源有限,染色体数目及倍性差异使远缘杂交难以成功;生长一致性、开花同时性等多基因控制性状难以改良等。
此外月季作为多年生灌木,育种所需时间较长。
(2)只注重对外观性状的改良,而忽视了对内在性状的改良。
在过去的育种史中,育种家们只注意芽形、花形、花径、瓣数和茎长等外观性状的改良,并且选择的标准也趋于一致,造成资源流失,而内在性状,如生活力、瓶插寿命以及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等未得到相应的提高。
(3)遗传背景相对狭窄。
据统计蔷薇属的100多个物种中只有8个种对现代月季做出过突出贡献,因此这种近亲杂交现象严重影响月季的生活力[1]。
90年代发展起来的以组织培养为基础的转基因技术无疑为月季育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这种方法不但使品种在外源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上发生改变,其性状保持相对稳定,还可利用来自其他生物类型的基因,创造更优良的品种。
目前,月季的组织培养已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基因的分离、克隆以及载体构建等技术在重要的农作物及模式植物上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皆可应用于月季的基因工程育种中[2]。
运用这项技术不断培育出新品种以满足人们对月季求新求异的需求。
3、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月季传统的栽培方法是用嫁接和扦插法进行繁殖,但繁殖速度较慢。
自20世纪60年代组培技术在生产中应用以来,许多研究者在月季的组培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月季组培苗的利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和运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的研究者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便开始进行切花月季组培种苗的生产,在组培的各大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第1篇一、实验简介实验名称:月季组培实验实验目的:通过组培技术,了解月季组织培养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提高植物繁殖效率,为月季的快速繁殖和遗传改良提供技术支持。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园艺实验室实验材料:月季植株(品种:XX)实验设备:超净工作台、无菌操作箱、高温高压灭菌器、移液枪、解剖刀、培养皿、试管、滤纸、镊子、剪刀、酒精灯、高压蒸汽灭菌锅等。
二、实验方法1. 外植体选取与消毒:- 选择生长健壮的月季植株,取其茎尖作为外植体。
- 使用无菌水清洗外植体,然后用75%酒精浸泡3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
- 将外植体置于0.1%的氯化汞溶液中消毒5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5次。
2. 诱导生根:- 将消毒后的外植体切成1-2厘米的小段,接种到含有不同激素比例的MS培养基中。
- 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为25℃,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
3. 生根培养:- 当外植体开始生根时,将培养基更换为含有较低激素浓度的MS培养基。
- 继续培养至生根率达到80%以上。
4. 炼苗与移栽:- 将生根的植株从培养皿中取出,置于温室中炼苗。
- 炼苗成功后,将植株移栽到花盆中,进行正常的养护管理。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植体消毒效果:-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消毒后的外植体表面无细菌污染,说明消毒效果良好。
2. 诱导生根效果:- 在不同激素比例的培养基中,生根效果最好的培养基为1/2MS+0.5mg/LNAA+0.5mg/L IBA。
- 在此培养基中,生根率达到90%,平均根长为3.5厘米。
3. 炼苗与移栽效果:- 炼苗过程中,植株生长良好,无病虫害发生。
- 移栽后的植株成活率达到了95%。
四、实验讨论1. 外植体选取:- 本实验选择茎尖作为外植体,主要是因为茎尖细胞分裂旺盛,易于诱导生根。
2. 消毒方法:- 消毒是组培实验的关键步骤,本实验采用氯化汞溶液消毒,效果良好。
3. 激素配比:- 激素配比对生根效果有显著影响,本实验通过优化激素配比,提高了生根率。
月季组织培养分组:12级生技2班3组指导老师:韩文军成员:成晨,江应龙,牟思斯,盛威摘要了解月季组织培养的研究概况,以及组织培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的研究。
外植体的选择为月季枝条,灭菌用75%酒精和10%次氯酸钠,初代培养基为MS+BA 1mg/L,继代培养基为MS+BA1.5mg/L 十N A A 0.05m g/ L。
引言月季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被誉为“花中皇后”,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①它是蔷薇科蔷薇属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②,被广泛运用于园林绿化,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目前月季的繁殖手段除了传统的扦插、嫁接、压条之外,还有月季的组织培养技术,相对前面几种方法来说,月季的组织培养技术能大幅地提高获得月季植株的速度和质量,正越来越被广泛地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一方面,组织培养可有效地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另一方面,它对植物品种改良和选育新品种也有重要意义③。
0实验流程外植体处理→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壮苗炼苗→移栽1外植体的选择和灭菌1.1外植体的选择月季组培外植体通常采用带芽茎段。
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的腋芽诱导效果不同。
取枝条中部的腋芽效果最好,这可能与月季枝条不同部位的腋芽成熟程度及休眠状态不同等因素有关。
很多研究都证明枝条中部的腋芽萌发较顶部和基部时间早,且中部的腋芽长势好,增殖系数高,其次是基部,再次是顶部④-⑥。
另外,取材时也注意天气的选择,根据几次初代培养的结果来看,天气晴好时取材初代培养的成功率要比阴雨天要高,具体原因可能是阴雨天植物的外植体带菌比较多,杀菌不彻底从而使培养失败。
此外,外植体的休眠状态对芽的萌发也有影响,李青等⑦采用1 年生枝条的冬芽和当年生枝条的腋芽为外植体进行比较,发现越冬芽较嫩枝条的芽成活率高,且萌动所需时间较短,主要原因是芽内积累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很快萌发生长;而春季嫩枝上的芽,由于刚刚形成且未经休眠,所以本身较弱,但越冬芽污染率高于嫩枝芽。
5个丰花月季优良品系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丰花月季优良品系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摘要:月季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花卉之一,因其色彩丰富、花型优美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研究选取5个丰花月季优良品系,使用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繁殖研究。
通过探究不同激素组合、培养基成分等因素对月季愈伤组织的影响,确定最适宜条件,以获得较高的愈合率和生根率。
同时,研究不同的培养环境对月季组培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通过对繁殖和生长结果进行分析,提高组培技术的繁殖效果和生长率,可为月季生产提供更加高效、快速和可控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丰花月季;组培快繁;愈伤组织;生根;生长率一、研究背景月季是全球最受欢迎的观赏植物之一,每年花卉市场需求量大。
其丰富的颜色、独特的花型和长时间开花期使其成为许多商业和庭院景观设计者的首选。
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品种特色,组培快繁技术成为月季红利应对的新方案。
二、研究目的选取5个丰花月季优良品系,探究不同激素组合、培养基成分等因素对月季愈伤组织的影响,确定最适宜条件,以获得较高的愈合率和生根率。
同时,研究不同的培养环境对月季组培苗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提高组培技术的繁殖效果和生长率。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选取丰花月季的种子;2. 建立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宜条件,测试不同培养基和激素对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3. 测试不同培养基和激素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4. 测试不同培养基和激素对愈伤组织生根的影响;5. 对不同处理的组培苗进行植株生长情况的观察和统计,评估组培技术的繁殖效果和生长率。
四、研究意义月季不仅有观赏价值,还有经济价值。
采用组培快繁技术,可以提高月季的繁殖效果和生长率,缩短月季的繁殖周期,减少生产成本,逐步建立月季快速培育系统。
此研究可为月季产业提供有益的技术支持,有助于月季种植业的发展和推广。
五、研究计划本研究预计共计时一年,具体分为以下阶段:1. 3个月:选取丰花月季的种子,建立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宜条件;2. 3个月:对愈伤组织进行筛选,测试不同培养基和激素对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3. 3个月:测试不同培养基和激素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4. 2个月:测试不同培养基和激素对愈伤组织生根的影响;5. 1个月:对组培苗进行植株生长情况的观察和统计,评估组培技术的繁殖效果和生长率;6. 1个月:完成实验数据分析,整理撰写成果报告。
月季外植体培养实验报告引言外植体培养是一种常用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将从植物中取下的外植体(如茎段、叶片等)在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可以实现植物的无性繁殖和快速繁殖,研究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探究月季外植体的培养技术及其对外植体生长的影响。
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准备选取大棚中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月季植株作为供试材料。
准备无菌操作台、培养基、外植体切割工具等实验器材。
外植体的选择和处理从月季植株中选择茎段作为外植体。
将茎段从植株上剪下,并在实验室中进行无菌处理。
过程包括外植体表面浸泡在70%的酒精中,然后将其浸泡在含有0.1%双氧水的消毒液中,最后将其用无菌蒸馏水冲洗3次。
培养基的准备和无菌分装采用MS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基,并添加适量的植物生长激素(如IAA、GA3等)和糖类。
将培养基溶解,并倒入试管中。
对试管进行高压灭菌,保证培养基的无菌性。
外植体的接种和培养将处理好的外植体接入培养基中,每个试管放入一枚外植体,并尽量避免外植体之间的接触。
将试管密封并放置于室温光照适宜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生长指标的测定和分析定期观察外植体的生长情况,包括根系的生长、茎段的伸长以及叶片的形成等指标,并记录观察结果。
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10天的培养,可以观察到月季外植体有生长的迹象。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添加IAA和GA3的培养基对月季外植体的生长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添加IAA的培养基中,外植体的根系生长更加旺盛,根长度显著增加;在添加GA3的培养基中,外植体的茎段更加伸长,茎高度有所增加。
而添加过多或过少的激素则会对外植体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结果显示IAA和GA3的最佳浓度分别为2mg/L和1mg/L。
结论本实验表明,在月季外植体培养中,添加适量的IAA和GA3可以促进外植体生长。
具体而言,适量的IAA可以促进根系发育,适量的GA3可以促进茎段伸长。
月季快速繁殖实验报告月季介绍月季花(学名: Rosa chinensis Jacq.)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是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 -般为红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黄色.可作为观赏植物,也可作为药用植物,亦称月季。
有三个自然变种,当代月季花型多样,有单瓣和重瓣,尚有高心卷边等优美花型;其色彩艳丽、丰富,不仅有红、粉黄、白等单色,尚有混色、银边等品种;多数品种有芳香。
月季的品种繁多,世界上已有近万种,中国也有千种以上。
一、实验目的1.掌握月季快繁体系: ①母株的选择②外植体消毒与接种③诱导培养④生根培养⑤.驯化移栽的操作流程2.掌握无菌操作的植物组织培养办法;3.通过配备ms 培养基母液,掌握母液的配备和保存办法;4.理解植物细胞通过分裂、增殖、分化、发育,最后长成完整再生植株的过程,加深对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一)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是把植物的器官,组织以至,单个细胞,应用无菌操作使其在人工条件下,能够继续生长,甚至分化发育成- -完整植株的过程。
植物的组织在培养条件下,原来已经分化停止生长的细胞,又能重新分裂,形成没有组织构造的细胞团,即愈伤组织。
这-过程称为"脱分化作用”,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分化形成输导系统以及根和芽等组织和器官,这一过程称“再分化作用”。
(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是每个植物的本细胞或性细胞都含有该植物的全套遗传基因,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细胞都可发育成一种与母体一-样的植株。
(三)组织的分化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后,通过继代培养,能够在愈伤组织内部形成一类分生组织即含有分生能力的小细胞团,然后,再分化成不同的器官原基。
有些状况下,外植体不经愈伤组织而直接诱导出芽、根。
(四)培养基的构成培养基中各成分的比例及浓度与细胞或组织的生长或分化所需要的最佳条件相近,似成功地使用该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的重要条件。
月季的植物组织培养开题报告一、实验目的意义通过月季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初步了解,认识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性和发展潜能,并了解月季的特征及生长习性,锻炼自己独立做实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月季(取材自天津师范大学主校区明理楼旁边)2.实验步骤①称取6.5g~12g琼脂,先用蒸馏水置1000ml搪瓷杯浸泡2小时后充分洗去杂质。
弃去浸液用无离子水再洗1~2次,并加入500ml无离子水在电炉上溶化。
边搅拌边溶化,直至完全溶化备用。
②另取蔗糖30g于上述溶液中搅拌完全溶解备用。
③另按MS培养基用量量取无机大量微量元素及有机成分的母液于一烧杯中,并完全倒入②液中搅拌溶解混匀备用。
④按目的要求用取样器加入各种激素并搅拌混匀,加稀碱或稀释酸调pH值应比目的要求的pH值稍高0.1~0.2。
定溶1000ml。
⑤趁热大于60℃分装于培养瓶中,应边搅拌边分装液体,根据要求的量分装。
一般液体的厚度掌握在1cm左右为宜。
分装时不得将液体粘落至瓶口上。
⑥将培养瓶封口塞棉塞、包牛皮纸系线绳。
⑦另取Ф5cm的滤纸若干,置Ф9cm的培养皿中并用牛皮纸包好准备灭菌。
⑧另取无离子水若干不得超过瓶内总体积的70%,加棉塞包牛皮纸,灭菌制备无菌水。
另取清毒瓶包好备用。
⑵灭菌①检查有无漏电漏水现象,加无离子水的3升,将要灭菌的物品平稳地放置高压锅套桶内。
②盖上锅盖水平拧好螺栓,打开放气阀,接通电源加热,待放气阀处水汽充分溢出时盖上放气阀,待压力升至0.05Mpa时打开放气阀放气至压力回到零位时盖上放气阀升压。
③待压力达0.12~0.15Mpa时,开始计时,使调压器自220V回调170~180V左右维持30分钟断电。
④待压力回降至零位时,打开锅盖错开一缝隙使热蒸汽迅速溢出烘干包纸和瓶塞。
⑤趁热取出被灭菌之物,将培养瓶置平稳处使培养瓶中的培养基凝固。
23小时后查有无细菌,48小时后查有无霉菌,如有杂菌应及时处理,无杂菌备用。
月季育种研究报告本月季育种研究报告主要以介绍对月季的育种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为主。
月季是一种受欢迎的花卉,广泛用于庭院美化和花坛种植。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月季的品质和耐受性,许多育种工作一直在进行中。
首先,我们进行了月季的亲本选择。
经过对大量月季花色和形态特征的调查和分析,我们选取了多个具有潜力的优质亲本,包括不同花色和花型的月季品种。
我们通过杂交和自交的方式进行了群体的建立。
其次,我们进行了月季的杂交和后代筛选工作。
通过控制杂交的亲本,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杂交后代。
随后,对这些后代进行了种子的收集和播种,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筛选,以筛选出优质和具有耐受性的月季品种。
在筛选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月季的花型、花色、花期以及抗病虫害能力等特征,并结合生长习性和栽培特点进行综合评价。
经过多年的筛选,我们最终获得了多个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月季品种。
此外,我们还对月季的遗传和分子机制进行了研究。
通过基因分型和基因组学研究,我们鉴定了与月季花色和花型相关的基因,并分析了其遗传变异和表达模式。
这些研究为进一步优化月季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最后,我们进行了月季的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通过对月季的适宜生长条件、肥料和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我们为月季的高效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总结一下,本研究报告简要介绍了对月季的育种工作的进展。
通过亲本选择、杂交和筛选工作,我们获得了多个优质和耐受性好的月季品种。
同时,我们还对月季的遗传和分子机制进行了研究,并为月季的栽培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月季的栽培和应用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持。
组培实验报告月季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组员:张吉顺刘健喆刘建陈雪珂一、引言: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狭义是指组培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利用细胞的全能性,将月季的芽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成植株。
实验一共包括两个过程:脱分化与再分化,脱分化是将月季外植体上的芽进行培养,培养2---3周长出新芽时便能进行再分化了,再分化是诱导生根的过程。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月季的植物组培的研究也是越来越深入,为月季的快繁与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途径二、实验方法:1、MS培养基的配制MS培养基储备液的配制:MSⅠ号液50ml/L NH4NO3(mg)16500KNO319000KH2PO41700MgSO47H2O3700定容体积500mlMSⅡ号液50ml/L MnSO4H2O(mg)169ZnSO47H2O85H3BO362定容体积500mlMSШ号液50ml/L CaCl2(mg) 4400定容体积500mlMSIV号液50ml/L CaCl26H2O(mg)125CuSO4 5H2O125Na2MO42H2O12.5KI41.5定容体积500mlMS V号液50ml/L 烟酸&VB2(mg)25VB15甘氨酸100肌醇5000定容体积500mlMSVI号液50mL/L FeSO47H2O(mg)278Na2 EDTA373定容体积500ml按照上述配方,配制1L的MS培养基,注意加完上述母液,每L 培养基中加入0.5mg的6--BA,5--8g琼脂,30g蔗糖,PH调至5.6---5.8。
加热使琼脂完全溶解后,将琼脂倒入50个培养瓶中,每个培养瓶大约20ml左右,并用封口膜封口2、灭菌:用报纸包好2把镊子、1把手术刀和5个培养皿,和培养基一起放入高压灭菌锅中灭菌,121摄氏度灭菌30分钟。
一、实习背景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繁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深入了解组织培养技术在月季繁殖中的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在XX花卉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组培月季实习。
二、实习内容1. 组培基础知识学习实习初期,我重点学习了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月季植物组织培养的流程,包括外植体选择、消毒、诱导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诱导根分化以及生根培养基的制备等。
2. 实践操作在掌握了组培基础知识后,我开始进行实际操作。
具体内容包括:(1)外植体消毒:选取健康的月季枝条,用75%酒精和氯化汞进行表面消毒,再用无菌水冲洗。
(2)诱导愈伤组织: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到MS培养基上,添加适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恒温培养箱中诱导愈伤组织形成。
(3)诱导芽分化: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添加适量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芽分化。
(4)诱导根分化:将分化出的芽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添加适量的生长素,诱导根分化。
(5)生根培养基的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制备适宜的生根培养基。
3. 数据记录与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详细记录了每一步操作的步骤、时间、温度、光照等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便了解月季组织培养的效果。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动手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组织培养的基本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2. 深化理论知识:在实习过程中,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解。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互相学习、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4. 增长了实践经验:通过实习,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了基础。
四、实习总结本次组培月季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我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微型月季组织培养探讨摘要研究微型月季的组织培养技术,发现采用MS+6-BA 0.5 mg/L+NAA0.1 mg/L可以进行有效的芽诱导,MS+6-BA 0.3 mg/L+NAA0.1 mg/L可以有效诱导微型月季组培苗的增殖,增殖系数最高可达到6~8,培养基MS+IBA 0.5 mg/L+NAA 0.2 mg/L可以有效诱导组培苗生根,生根率达到80%。
同时分析了微型月季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包括外植体污染、组培中的褐变、玻璃化、增殖过程中试管开花等。
关键词微型月季;组织培养;褐变微型月季是蔷薇科蔷薇属多年生木本植物,是现代月季中的一个特殊种类,其株型矮小,呈球状,花头众多,被称为“钻石月季”。
主要应用在盆栽观赏、点缀草坪和吊挂装饰、阳台布置等方面[1]。
因其花色奇异、花多、植株矮小且全年开放等特点很受市场和消费者的喜爱。
但是由于微型月季植株矮小,茎细,难以扦插繁殖,繁殖系数低,影响其规模化生产[2],因此研究其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外殖体的接种选取没有病虫害的健康成年盆栽植株,将其放入大棚,定期用杀菌剂进行喷洒,经过1个月后,采取粗壮的茎段作为外殖体,首先用洗洁精水浸泡20 min,用吸水纸将水分吸干,移至超净工作台,然后用70%酒精浸泡30 s,0.1%升汞浸泡6 min进行消毒,最后用无菌水清洗2~3遍。
2 芽的诱导将消毒好的外植体切成带有1~2个节位的茎段,接入MS+6-BA 0.5 mg/L+NAA 0.1 mg/L培养基,所有培养基中均添加蔗糖30 g/L、琼脂5 g/L,pH 值5.6,培养温度(25±2)℃。
经过2周的培养,即可诱导腋芽的萌发,生长正常,芽的诱导率可达到100%,如果加入6-BA的浓度过高(超过2 mg/L),会导致芽的畸形生长且后期脱落。
3 芽的增殖将诱导出的小芽切下,接入增殖培养基:MS+6-BA 0.3 mg/L+NAA 0.1 mg/L。
月季的植物组织培养开题报告
一、实验目的意义
通过月季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初步了解,认识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性和发展潜能,并了解月季的特征及生长习性,锻炼自己独立做实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月季(取材自天津师范大学主校区明理楼旁边)
2.实验步骤
①称取6.5g~12g琼脂,先用蒸馏水置1000ml搪瓷杯浸泡2小时后充分洗去杂质。
弃去浸
液用无离子水再洗1~2次,并加入500ml无离子水在电炉上溶化。
边搅拌边溶化,直至完全溶化备用。
②另取蔗糖30g于上述溶液中搅拌完全溶解备用。
③另按MS培养基用量量取无机大量微量元素及有机成分的母液于一烧杯中,并完全倒入
②液中搅拌溶解混匀备用。
④按目的要求用取样器加入各种激素并搅拌混匀,加稀碱或稀释酸调pH值应比目的要求
的pH值稍高0.1~0.2。
定溶1000ml。
⑤趁热大于60℃分装于培养瓶中,应边搅拌边分装液体,根据要求的量分装。
一般液体的
厚度掌握在1cm左右为宜。
分装时不得将液体粘落至瓶口上。
⑥将培养瓶封口塞棉塞、包牛皮纸系线绳。
⑦另取Ф5cm的滤纸若干,置Ф9cm的培养皿中并用牛皮纸包好准备灭菌。
⑧另取无离子水若干不得超过瓶内总体积的70%,加棉塞包牛皮纸,灭菌制备无菌水。
另
取清毒瓶包好备用。
⑵灭菌
①检查有无漏电漏水现象,加无离子水的3升,将要灭菌的物品平稳地放置高压锅套桶
内。
②盖上锅盖水平拧好螺栓,打开放气阀,接通电源加热,待放气阀处水汽充分溢出时盖
上放气阀,待压力升至0.05Mpa时打开放气阀放气至压力回到零位时盖上放气阀升压。
③待压力达0.12~0.15Mpa时,开始计时,使调压器自220V回调170~180V左右维持
30分钟断电。
④待压力回降至零位时,打开锅盖错开一缝隙使热蒸汽迅速溢出烘干包纸和瓶塞。
⑤趁热取出被灭菌之物,将培养瓶置平稳处使培养瓶中的培养基凝固。
23小时后查有无
细菌,48小时后查有无霉菌,如有杂菌应及时处理,无杂菌备用。
⑶接种
①取材:将采集的月季茎段冲洗干净,分装到烧杯中,放入超净工作台;先用70%酒精浸
没并轻摇15s进行欲消毒;倒出酒精,加入0.1%二氯化汞浸没;倒净二氯化汞。
用无菌水冲洗3次,将废液倒弃备用。
②解下培养瓶上包头纸的线绳,并将培养瓶整齐地排列在接种台的左侧,然后用70%的酒
精棉球从内向外擦接种台面。
③在酒精灯下用用镊子在消毒瓶内取出材料置于培养皿内的无菌滤纸上吸干水分,右手持
镊子左手拿灭过菌的解剖刀迅速地将茎段切成剪成每段2~3cm至少有1个侧芽,用镊子将外植体迅速地在酒精上接入培养瓶内。
④在酒精灯火焰上转动瓶口和棉塞进行灼热灭菌,迅速塞好棉塞、包好包头纸,系好线绳,
移出净化台或接种箱,写好标签,外植体的名称、种类、接种日期、接种人等,移入培养室进行培养。
⑷培养有愈伤组织的外植体
①配制分化培养基:MS+6BA2+NNA2培养基,灭菌后分装到三角瓶中。
②挑选有愈伤组织的外植体,将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中。
在超净工作台中,将培养瓶封口膜在酒精灯旁打开,将长有愈伤组织的外植体用灭菌的镊子从培养瓶中取出,转移到分化培养瓶中并封口。
③标记好后,放入培养室培养。
继续观察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
三、已具备的条件:已对月季查阅相关文献作了综述;本人阅读关于月季材料,对月季较熟悉;有生物学基础知识,有能力购买所需要的材料;具备做植物组织培养的仪器设备包括空间条件。
四、流程安排
1 . 配制培养基母液
2. 配制培养基
3. 取材接种培养(随时观察生长情况)
4. 观察月季出芽情况
5. 观察愈伤组织情况(随时观察生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