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2.7___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 格式:ppt
- 大小:6.91 MB
- 文档页数:33
教科版科学六下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一. 教材分析《控制铁生锈的速度》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铁生锈的条件,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控制变量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铁生锈的基本知识,对于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和运用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铁生锈的条件,掌握控制变量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铁生锈的条件,控制变量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难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铁生锈的条件和控制变量法。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铁钉、玻璃杯、水、空气、植物油、砂纸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铁生锈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呈现(5分钟)展示铁钉生锈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铁生锈的条件。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铁钉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锈情况。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老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其他因素不变,以探究铁生锈的其他条件。
6.小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控制变量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其他条件。
六下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七课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过程与方法: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
【教学难点】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
【教学准备】课前经历5课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作出观察和记录。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布置了课外的实践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
二、交流展示实验成果1、各组回顾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准备交流2、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交流评价中注重实验设计中的对比,以及说明的问题)3、出示38页实验记录表:分析:根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谈谈。
现象的记录你可以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讨论:生锈究竟是空气或水的原因还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因?4、可以怎样改进你们的实验?你的设计过程和记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么?5、小结: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铁生锈的快慢1、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相比,铁生锈化学变化的很慢,但是每年由于生锈造成的损失却十分巨大,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生锈。
2、小组讨论:根据生锈条件怎样设计对生锈速度的探究?(可以参考课本资料)3、制定研究计划,注意对比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4、布置课外活动:完成活动探究。
四、防治生锈我们知道了铁锈的形成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那么该怎样防止呢?1、说说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止方法,说明其原因。
2、观察涂有油漆的铁片,思考说明其中的道理。
3、课外观察自行车,自行车是怎样防生锈的?资料阅读:48页——铁锈的形成五、板书设计控制铁生锈的速度1、在铁上涂油2、全部浸入油脂中3、放在干燥的地方4、在铁表面电镀(镀锌、铬、镍等等)5、在铁表面紧包上一层塑料、橡胶等6、加入其它金属,制成不易生锈的合金7、在铁的表面发蓝(氧化)六、课堂练习1、在试管中放入一枚铁钉,使其一半浸在水里,一半暴露在空气中,则铁钉最容易生锈的部位是()。
课题教课目标任务定位教课准备板书设计单元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主备人内容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备课时间1、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在平时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把铁与水、空气隔断开是防备铁生锈的好方法。
知识与技术2、持续学习“假定—查验”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式,自己设计对照实验过程与方法进行考证。
用“科学议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相互启迪,以便更好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的得出科学结论。
3、分辨现象与凭证的关系,领会凭证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
教课要点设计合理的对照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
教课难点向家长咨询相关铁防锈的方法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隔断空气和水分课时目标和教课过程设计一、回首导入: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部署了课外的实践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
二、沟通展现实验成就1、各组回首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准备沟通2、集体以小组为单位沟通(在沟通评论中着重实验设计中的对照,以及说明的问题)3、出示 38 页实验记录表:剖析:依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谈谈。
现象的记录你能够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类结果的原由是什么呢?议论:生锈终究是空气或水的原由仍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由?4、能够如何改良你们的实验?你的设计过程和记录有什么需要改良的地方么?5、小结: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铁生锈的快慢1、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对比,铁生锈化学变化的很慢,可是每年因为生锈造成的损失却十分巨大,因此我们有必需经过认识铁生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生锈。
2、小组议论:依据生锈条件如何设计对生锈速度的研究?(能够参照课本资料)3、拟订研究计划,注意对照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4、部署课外活动:达成活动研究。
四、防治生锈我们知道了铁锈的形成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那么该如何防备呢?1、谈谈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备方法,说明其原由。
2、察看涂有油漆的铁片,思虑说明此中的道理。
教科版科学六下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控制铁生锈的速度》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铁生锈的条件,以及如何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铁生锈的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指导,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铁生锈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铁生锈的原理和控制方法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发现铁生锈的规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学会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铁生锈的条件,控制铁生锈速度的方法。
2.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铁生锈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铁钉、水、空气、植物油、砂纸等。
2.实验仪器:试管、烧杯、滴管、计时器等。
3.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铁生锈的过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铁生锈现象,如铁栏杆、铁锅等,引导学生关注铁生锈现象,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铁为什么会生锈吗?怎样才能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呢?”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铁生锈的原理,并通过课件展示铁生锈的过程。
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和仪器,以及实验步骤。
操练(15分钟)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1-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六年级科学下册《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这一节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铁生锈的条件,以及如何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铁生锈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铁生锈的现象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如何控制铁生锈的速度,以及铁生锈的化学反应原理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发现铁生锈的规律,理解控制铁生锈速度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学会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铁生锈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铁生锈的条件,控制铁生锈速度的方法。
2.教学难点:铁生锈的化学反应原理,如何设计实验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铁生锈的规律,理解控制铁生锈速度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铁钉、水、空气、植物油、砂纸等。
2.实验仪器:试管、烧杯、滴管、计时器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铁生锈的现象,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铁生锈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铁生锈的条件。
3.操练(15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铁钉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锈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铁生锈的条件。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铁生锈的条件和控制铁生锈速度的方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学会控制实验变量,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铁生锈的速度与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铁生锈这一现象,他们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如何控制实验变量,通过实验探究铁生锈的速度与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学会控制实验变量,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铁生锈的速度与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学会控制实验变量,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铁生锈的速度与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知铁生锈的条件和速度。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实验,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铁钉、硫酸铜溶液、水、植物油、砂纸、试管、试管架、计时器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铁生锈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铁生锈的现象,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铁生锈的条件,呈现实验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实验方法,观察铁生锈的现象。
教科版科学六下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控制铁生锈的速度》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铁生锈的条件,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在探究过程中的应用。
教材中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铁生锈与水、氧气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和《金属的性质》等章节后,已经对物质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他们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但是,对于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他们可能还不是很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铁生锈的条件。
2.让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铁生锈的条件。
2.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铁生锈的过程,从而理解铁生锈的条件。
2.引导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变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3.讨论法: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从而加深对铁生锈条件和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铁钉、水、空气、砂纸、试管、试管架、滴管等。
2.实验药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金属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铁钉生锈的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铁钉生锈的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铁钉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锈速度。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变量,让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铁生锈的条件。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铁生锈的速度?让学生举例说明控制变量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铁生锈的条件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知道铁生锈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这种现象是一种化学变化,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2让学生们知道铁生锈的必备条件以及生活中防止铁生锈的常见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本节的教学知道铁生锈的危害以及铁生锈的必备条件。
2、通过本节的学习知道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准备:生锈的铁制品和没有生锈的铁制品以备同学们对比观察试管铁钉水三、教学过程: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铁生锈是一种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这种变化会造成资源的大量的浪费,所以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和了解下如何防止铁生锈的措施和方法。
2铁生锈速度的快慢:是缓慢的长期的不剧烈的3对比实验的操作,参见课本第38页,取三个试管,只装铁钉的试管,用水把铁钉全部淹没的试管和一半浸入水中试管猜测预判,你绝的哪支试管最先容易生锈为什么?小组讨论汇报结论。
学生回答。
教师解答疑难困惑,公布结果。
(应该是在水中浸没一半的铁钉最先生锈)4铁生锈的速度比较缓慢,但是每年由于铁制品生锈所造成的浪费十分巨大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铁容易生锈我们怎样防止减缓铁生锈呢?5,通过以上的实验讨论我们知道在水中浸没一半的铁钉最容易生锈,通过科学家的研究,铁生锈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要有水的参与,另一个条件是要有空气或者氧气的参与,只要这两个条件都具备那么铁生锈就开始了所以为了防止铁生锈我们该怎么办呢?6防止减缓铁生锈的办法:把铁制品放在干燥的地方刷油漆把锑制品表面镀上其他不容易生锈的金属例如:锡、铬、镍等把铁制品掺入其他金属做成不易生锈的合金搪瓷刷上油脂等等。
小学科学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案)控制铁生锈的速度铁生锈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
在这个小学科学教案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将了解有关金属腐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探索一些方法来减缓铁生锈的过程。
一、学习目标:1. 了解金属腐蚀的基本原理。
2. 掌握一些减缓铁生锈速度的方法。
3. 进行实验并观察结果。
二、前期准备:1. 准备铁制物品(如铁钉、铁片等)。
2. 为每位学生准备玻璃瓶、清水、酸性液体(如柠檬汁或醋)、盐水和油。
3. 准备铁生锈速率表的模板。
三、教学活动:1. 导入(10分钟):给学生展示一些生锈的铁制物品,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铁会生锈以及在什么条件下铁会更容易生锈。
这将激发学生对控制铁生锈速度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金属腐蚀的基本原理,特别是铁发生生锈的过程。
解释铁生锈的原因是因为铁与氧气在空气中接触,与水分反应形成氧化铁。
请学生思考是否可以阻止或减慢这一过程。
3. 实验操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铁制物品、玻璃瓶和不同的液体(如清水、酸性液体、盐水和油)。
要求学生将铁制物品分别放入不同的玻璃瓶中,每个玻璃瓶中加入不同的液体。
例如,第一个瓶子放入清水,第二个放入柠檬汁或醋,第三个放入盐水,第四个放入油。
鼓励学生记录实验开始的日期,并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铁制物品的变化。
4. 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在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观察并比较每个玻璃瓶中铁制物品的变化。
讨论哪种液体能够较好地阻止铁的生锈进程。
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结果,解释不同液体中的成分如何影响铁生锈的速度。
例如,盐水中的盐分会加速铁生锈的速度,而油则能够阻隔空气、水分与铁的接触,从而减缓铁生锈的速度。
5. 归纳总结(10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结果以及影响铁生锈速度的因素。
提醒学生选择合适的液体来保护铁制物品,避免过度生锈。
6. 实验报告(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编写实验报告。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物质的变化单元第7课《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环境中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科学探究目标●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验证。
●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相互启发,以便更准确地得出科学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日常生活中,知道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第二单元第5课实验照片、6支试管、试管架、6根铁钉、适量水、少量盐,科学课本、科学知识与能力训练册,课件等。
学生准备:第二单元第5课实验、6支试管、试管架、6根铁钉、适量水、少量盐,科学课本、科学知识与能力训练册。
三、教学过程聚焦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见过这样的现象吗?铁生锈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现象。
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全世界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钢铁年产量的四分之一,铁生锈给金属资源带来了很大损失。
2. 怎样控制铁钉生锈的速度?预设:学生积极联系生活现象。
通过铁生锈的现象以及金属资源的损失,引起学生关注生活中铁生锈的现象,从而聚焦“控制铁钉生锈速度”。
探索探索1:铁生锈的原因——科学讨论会实验1:空盘子:铁钉接触空气和少量水蒸气,铁生锈慢,水盘子:铁钉接触空气和充足的水,铁生锈快,菜油盘:铁钉不接触空气也不接触水,铁不生锈,由此可以得出铁生锈与水有关。
实验2:把铁钉分别放在同样多的自来水和煮沸过的水中,煮沸过的水中空气比自来水中的空气少,在煮沸的水面上用食用油封住,不让外界的空气进入水中。
实验结果显示自来水中铁钉生锈速度快,煮沸过的水中铁钉生锈速度慢,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铁钉生与空气有关。
科学家还对此做过深入研究: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上几年也不会生锈;光有水也不会使铁钉生锈,只有当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里,预设: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铁生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