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焦 构图 摄影技巧初级入门
- 格式:doc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15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一、光圈光圈,是镜头中光线通过的孔径大小,用F表示。
简单理解成水管孔径大小,孔径越大,水流越过。
所以光圈越大,光线越多,但F后面的数值越小,如大光圈F1.4。
光圈与景深有直接关系:光圈越大,景深越小,也就是背景虚化模糊程度越高,如拍摄人物时,使用大光圈虚化背景,人物突出;而拍摄风景时,需要背景清晰,就要用到小光圈。
二、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就是曝光时间。
快门速度分为高速快门和慢门,高速快门可以抓拍运动瞬间,同时拍摄不容易产生抖动模糊;慢门也就是长曝光,增加曝光时间在弱光拍摄更有利,还可以表现主体动感,记录光点轨迹,如水流车轨光绘星轨等等。
快门的运行原理如下图:按下快门后:(1)后幕帘开启(2)前幕帘开启,曝光开始(3)后幕帘关闭,曝光结束(4)前幕帘关闭。
三、对焦对焦,就是调节对焦机构移动焦平面位置,让主体成像清晰。
对焦主要有自动对焦AF和手动对焦MF,自动对焦又分为单次自动对焦,伺服(连续)自动对焦,智能自动对焦三类。
1、单次自动对焦单次自动对焦一般用AF-S表示,半按快门后听到“嘀”一声,表示对焦完成,按下快门拍摄即可,一般适合拍摄静物,如商品拍摄,花草拍摄,摆拍人像等。
2、伺服(连续)自动对焦伺服对焦,也称为连续对焦,用AF-C表示。
拍摄移动主体时,保持半按快门,可以持续对焦直到拍摄结束,不用重新半按快门,适合拍摄移动主体,如体育运动,野生动物等。
3、智能自动对焦就是相机自动对焦,用AF-A表示,根据主体是否运动选择单次对焦或连续对焦,有时候会出错。
4、手动对焦手动对焦用MF表示,是最精准的对焦方式。
当自动对焦失效,如拍摄距离过近、有物体遮挡时,都需要手动对焦来调整。
还有需要注意细节的拍摄题材,如微距摄影,都需要使用手动对焦。
四、焦距焦距是镜头的光学中心到感光元件的距离,镜头上标示的50mm,代表焦距50mm的定焦镜头;标示的24-70mm代表焦距24-70mm的变焦镜头。
焦距要明白两点:视角与景深。
摄影技巧入门一、摄影基础知识(一)相机的基本组成1.机身机身是相机的主体部分,包含了各种电子元件和机械部件。
2.镜头镜头是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拍摄的视角、焦距等。
3.快门快门控制着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
4.光圈光圈控制着光线进入相机的多少。
(二)相机的操作模式1.自动模式自动模式适合初学者,相机自动设置各种参数。
2.手动模式手动模式需要摄影师自己设置快门、光圈等参数,以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3.光圈优先模式在光圈优先模式下,摄影师可以先设置光圈大小,相机自动调整快门速度。
4.快门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则是先设置快门速度,相机自动调整光圈大小。
二、摄影构图技巧(一)三分法构图将画面分成九宫格,把拍摄主体放在四个交叉点上,可以使画面更加平衡和吸引人。
(二)对称构图将拍摄主体置于画面中心,左右或上下两侧保持完全对称,常用于建筑、倒影等拍摄。
(三)引导线构图利用线条引导观众的视线,使画面具有纵深感和运动感。
三、光线的运用(一)自然光1.早晨和傍晚的光线这个时间段的光线柔和,色彩丰富,适合拍摄风景、人像等。
2.中午的光线中午的光线强烈,容易产生阴影,适合拍摄需要强烈对比的场景。
(二)人造光1.闪光灯闪光灯可以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提供额外的光线。
2.摄影灯摄影灯可以提供稳定、均匀的光线,常用于室内摄影。
四、不同题材的拍摄技巧(一)人像摄影1.选择合适的背景2.背景应该简洁,不能喧宾夺主。
3.注意人物的表情和姿势4.人物的表情和姿势应该自然、生动。
(二)风景摄影1.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2.不同的角度可以拍摄出不同的风景效果。
3.利用前景和背景4.前景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背景可以衬托出主体。
(三)微距摄影1.使用微距镜头2.微距镜头可以拍摄出非常清晰的特写画面。
3.注意光线和对焦4.微距摄影需要充足的光线和精确的对焦。
五、后期处理(一)调整亮度、对比度和色彩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使照片更加生动、鲜明。
(二)裁剪照片裁剪可以去除不必要的部分,突出主体。
摄影技巧知识大全
摄影技巧是每位摄影爱好者必备的基本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摄影技巧:
1. 对焦技巧:
- 使用单一对焦点:选择一个特定的焦点,确保主要主题清晰。
- 使用自动对焦(AF)点选择:根据构图的需要选取适当的对
焦点。
- 使用连续对焦模式(AI Servo / AF-C):对于动态或移动的
主题,保持主题的焦点清晰。
2. 曝光技巧:
- 使用自动曝光模式(P / Av / Tv / A / S):根据拍摄场景选择
适当的曝光模式。
- 使用曝光补偿(+/- EV):根据场景明暗程度进行曝光调整。
- 使用灰白卡(灰卡):在复杂场景下进行准确的曝光测量。
3. 光线控制技巧:
- 利用黄金小时:在日出和日落时分拍摄,获取柔和温暖的光线。
- 使用反射板:通过反射板将光线引导到需要补光的地方,增
强主题的细节。
- 使用闪光灯:在低光条件下或需要填充光线时,使用外置闪
光灯进行补光。
4. 深度控制技巧:
- 使用大光圈(小F值):减小景深,使主题清晰而背景模糊。
- 使用小光圈(大F值):增大景深,使整个画面清晰。
5. 构图技巧:
- 使用第三方构图法则:例如黄金分割、对称构图等,使画面更具吸引力。
- 利用前景:加入有趣的前景元素,增加层次感。
- 视角的选择: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和高度,创造不同的视觉效果。
这只是一部分常见的摄影技巧,还有很多其他的技巧和知识可以学习和探索。
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才能提高摄影技巧水平。
摄影入门教程第四课,正确使用对焦模式和测光模式对焦模式不论拍什么题材,拍清楚都是照片成功的前提。
为了保证拍摄对象清晰锐利,相机一般提供三种对焦模式对应特定的拍摄条件。
单次自动对焦,最适合拍静止的对象,例如肖像。
连续对焦,会在半按快门按钮的状态下,持续对物体对焦,注意该过程中激活的(点亮为绿色或红色)对焦点要一直跟随物体。
手动对焦,你需要旋转镜头上的对焦环,知道显示屏上主题图象清晰。
这种对焦模式最适合风光,或者微距题材。
测光模式测光模式允许摄影师改变相机“阅读”场景光线的方式,最终影响曝光参数设定。
大多数拍摄,评价测光(矩阵测光)是最常见的选择,但何时应该使用其他模式呢?1.点测光/局部测光1.点测光模式会读取大致相当于画面2-4%区域的光照情况。
在许多相机上,该区域就是当前激活的自动对焦区域。
点测光非常适用于逆光的情况下,或者当你希望读取主题特定部分的曝光时使用。
如下图,点测光非常适用于明亮或黑暗背景下较小的拍摄对象。
2.中央重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偏重于对画面中心区域进行测光,越接近画面边缘部分,其亮度对测光结果的影响就越小。
该模式除了适合拍摄主题位于中间的场景,还非常适合使用类似ND减光滤镜的情况。
如下图,中央测光往往能够获得完美的肤色影调。
3.评价测光(矩阵测光)使用这种模式时,相机读取整个画面所有区域的亮度,然后根据当前场景亮部和暗部的分布情况,计算出平均曝光值。
该模式在大部分情况下,都能轻松获得正确的曝光。
如下图,评价测光非常适合拍摄混合了亮部与暗部的照片。
明天我们会讲解摄影的一些通用设置,摄影大课堂每日更新,点击关注订阅,不要错过每天的精彩的摄影课哦!。
手机摄影基础知识和摄影技巧手机摄影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手机摄影的基础知识和摄影技巧,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基础知识:1.光线:手机摄像头需要充足的光线才能拍摄出清晰、明亮的照片。
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手电筒或灯光等补充光源。
2.对焦:对焦是手机摄像头拍摄清晰照片的关键。
在拍摄时,要确保相机的对焦点与被拍摄物体的重点重合。
3.稳定:手机摄像头拍摄时需要保持稳定,否则容易出现抖动和模糊的照片。
可以使用三脚架或稳定器等辅助设备,也可以在拍摄时利用身体支撑和呼吸控制等方式增加稳定性。
4.比例:手机摄像头可以选择不同的拍摄比例,包括16:9、4:3等。
选择合适的比例可以更好地表达照片的主题和情感。
二、摄影技巧:1.照明:合理利用自然光和人工光源,掌握光线对照片的影响和作用,可以拍摄出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的照片。
2.对焦:通过调整对焦点,控制照片的焦点和景深,可以让照片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
3.拍摄角度:改变拍摄的角度和视角,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和感受。
可以尝试低角度拍摄、高角度拍摄、仰拍或俯拍等不同角度的拍摄方式。
4.景深:通过控制光圈大小和焦距,可以调整照片的景深和虚化效果,增加照片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5.构图:构图是指在照片中合理布置和安排被拍摄物体和背景,形成有意义和美感的画面。
可以尝试对称构图、三分法构图、对角线构图等不同的构图方式。
6.合成:在拍摄时,可以通过合成多张照片或添加滤镜等方式,增加照片的表现力和艺术感。
7.以上是手机摄影的基础知识和摄影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探索,相信您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手机摄影师。
以下是一些额外的摄影技巧,供您参考:8.曝光: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通过调整曝光值可以控制照片的亮度和明暗程度。
一般来说,拍摄明亮的照片需要适当降低曝光值,而拍摄暗调的照片需要适当提高曝光值。
9.白平衡:白平衡可以校正照片中的色温偏差,使照片更加真实和自然。
手机拍照对焦技巧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其中,拍照功能更是被广泛使用。
在手机拍照中,对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对焦技巧可以让照片更加清晰、锐利。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手机拍照对焦的技巧,帮助您拍摄出更好的照片。
一、自动对焦模式大多数手机都配备了自动对焦功能。
在使用手机拍照时,我们通常将对焦设置为自动模式。
这样手机会根据场景自动调整焦距,确保拍摄物体清晰可见。
然而,自动对焦有时候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需求。
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手动调整对焦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二、手动对焦模式手动对焦模式可以更好地控制照片的焦点。
在一些手机上,手动对焦模式通常可以通过点击屏幕上的焦点区域来实现。
当我们需要确保特定物体清晰可见时,手动对焦模式可以派上用场。
通过将焦点放在物体上,我们可以调整手机摄像头的焦距使物体清晰可见。
这在拍摄细节较多的物体时尤为重要。
三、对焦锁定有些时候,我们希望将焦点锁定在一个特定的物体上,而不希望手机自动调整焦距。
这时,对焦锁定功能就派上了用场。
对焦锁定可以防止手机在移动或改变角度时重新对焦,确保焦点保持在我们指定的物体上。
这在拍摄移动物体或者需要角度改变的情况下非常有用。
四、连续对焦模式连续对焦模式(连续自动对焦)适用于拍摄移动物体的情况。
在这个模式下,手机将持续自动对焦以确保物体保持清晰。
当我们无法保持手机稳定或者需要捕捉瞬间时,连续对焦模式非常实用。
例如,拍摄运动中的球类比赛或者快速移动的动物时,连续自动对焦可以提供更好的效果。
五、使用辅助线有些手机的相机应用程序提供了辅助线的功能。
这些辅助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构图和对焦。
通过将物体对准辅助线,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焦点来拍摄更有层次感的照片。
这在拍摄人物或者建筑时尤为适用。
六、拍照技巧除了对焦技巧,一些拍照技巧也可以帮助我们拍摄更好的照片。
例如,保持手机稳定可以避免照片模糊。
我们可以使用支架、定时器或者稳定的物体来帮助保持手机稳定。
新手必学的20个基本的摄影构图技巧0.构图的定义《辞海》:“造型艺术”术语。
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了解完了何为构图之后,马上进图正题吧。
1. 三分割法(英: Rule of Thirds)摄影的基本技巧之一,国也把它称之为“九宫格构图法”。
用两条水平线和垂直线将画面九等分,将主题元素置于线的交点之上,既突出主题,又能使画面更为舒适。
三分割法-例图1三分割法-例图22. 对称法(英: Centered position and Symmetry)对称是构图的基础手法之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
左右对称适用于道路、建筑摄影。
上下对称适用于反射、倒影等情况。
上图可谓是三分割法和对称法的完美结合之作。
3. 突出前景营造深入感。
(英: Foreground Interest and Depth)将感兴趣的主体置于前景中,有效追加深入感,可以营造立体氛围。
例图1-1例图1-2上例的下图将石头作为前景,更突显出石头的质感。
例图2-1例图2-2上面的例子,仔细对比一下,下图的主题元素是不是更有立体感呢?4. 框中框构图法(英: Frame within the Frame)框中框构图法-例图1上图利用拱形门作为里面的教堂的图框,给人一种向里面延伸的立体感。
框中框构图法-例图2框中框不一定是人工的拱形建筑或者窗户,像上图就是有效利用了树干作为非完全封闭的Frame,带给人一种立体感。
5. 引导线构图法(英: Leading Lines)引导线有助于将看图的人的视线集中在最重要的元素上。
可以利用道路、墙壁、规则图形等作为引导线。
引导线构图法-例图1上图有效利用地板图案上的线条作为引导线,将我们的目光引向照片的主题元素--埃菲尔铁塔。
同时该图还采用了上述的左右对称法。
引导线构图法-例图2如同上面的例图一样,引导线可以不必是直线,有时候曲线更有魅力。
手机拍照对焦技巧手机拍照对焦技巧光是摄影的生命。
有了光,万物才有了可以被感知的形态和颜色。
用手机拍照,虽然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但只要掌握了技巧也能拍出好的照片来。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手机拍照对焦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一、对准不同景物进行测光和对焦当你使用手机拍照的时候,你只要用手机触碰一下屏幕,你就会看到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小方框,这个小方框的作用就是对其所框住的景物进行自动对焦和自动测光,当你对准屏幕上的不同的地方或景物触摸点击时(小方框的位置也会随之发生变动),你会发现照片的亮度和焦点也会发生跟着发生变化。
如果想要调整照片的亮度,可以采取几个方法:1、对准浅白色(较亮)的物体进行测光,则照片会变得较暗。
2、对准黑色(较暗)的物体进行测光,照片会变得较亮。
3、对准既不深也不浅的物体进行测光,则照片上的明暗关系就比较接近人眼所看到的感觉。
自定义测光点以改变曝光的具体方法和练习技巧是:1、无论是拍摄题材或场景,只要画面中的景物存在亮度(明暗、深浅)的差异,那么,当我们触摸屏幕上的不同景物时,照片的亮度机会发生变化。
2、经过测试,你就会发现,当对准较量的景物触摸屏幕时,照片会变暗;当对准较暗的景物触摸屏幕时,照片会变亮。
二、微距拍摄对焦我们会经常看到很多利用微距技巧拍出来的主体清晰、背景模糊的漂亮的照片(如下面两图),新手们无论怎么尝试都拍不出微距的效果,很令人头疼。
其实微距拍摄有两个非常关键的点:一是对焦一定要清晰,二是掌控好拍摄距离和构图。
下面主要来说说怎么样进行微距拍摄的对焦。
在拍摄微小的景物时,比如花卉、美食、静物,如果启动相机之后就立即按下快门拍照,那么久很难拍摄到被摄主体清晰的照片,要想避免出现模糊(对焦失误),正确的做法是:1、先用手指触摸屏幕上的被摄主体,比如本例中的花;2、等对焦清晰之后,在按快门拍下来。
对于目前的.中高端的智能手机来说,在拍微小景物时都具有较好的背景虚化能力(能够使背景虚化),而由于近距离拍摄时很容易出现对焦失误,因此,在拍微小景物时,我们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有时候,完成清晰的对焦需要好几秒钟或者多次反复的触摸操作。
初学摄影入门教程初学摄影入门教程有哪些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初学摄影入门教程,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初学摄影入门教程一、拍摄1、光圈优先大多用在拍人像以及风景时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相机会根据这个光圈值确定快门速度。
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使用最为广泛。
在拍摄人像时.,我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
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
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
2、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例如体育运动、行使中的车辆、瀑布、飞行中的物体、烟花、水滴等等。
与光圈优先相反,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
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
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
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
总之,在光圈优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光圈的大小来轻松地控制景深,而在快门优先的情况下,利用不同的光圈对运动的物体能达到很好的拍摄效果。
这两者都要灵活运用,满足我们不同情况下的拍摄要求。
二、人像拍摄首先,要用到长焦,3——4倍的长焦非常适合拍人像,广角端会使得人像有些变形,不好看,超过4倍甚至更长焦会使得人脸过于扁平,不够生动。
其次,光圈优先,选择大光圈,大光圈可以使得快门变快,减少晃动,并且使得背景尽可能的虚化。
摄影师总结了7条法则作为摄影师追求完美拍摄和表达自己创意的目标,我们可以遵循一些摄影法则来提升我们的技巧和艺术感。
下面是我总结的七条摄影法则,希望能对初学者和爱好者有所帮助。
第一条法则是构图。
构图是指将拍摄对象放置在画面中的位置和角度。
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构图方式来传达主题和情感。
例如,将主体放置在画面的三分之一点上,可以创造出对称或不对称的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我们可以使用线条和形状来引导观众的目光,增加画面的吸引力。
第二条法则是曝光。
曝光是指通过控制镜头的光圈、快门速度和感光度来控制图像的明暗度。
通常来说,适当的曝光可以让图像更加明亮和清晰,而过曝光或者欠曝光则会导致细节的丢失。
对于静态的主体,我们可以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和较小的光圈来获得更多的景深和细节。
而对于运动的主体,我们可以选择更快的快门速度来冻结动作。
第三条法则是对焦。
对焦是指将主体的焦点放在图像的明确位置上,以确保主体清晰可见。
我们可以使用自动对焦或手动对焦的方法来实现。
在选择对焦点时,我们可以根据主体的位置和大小来决定。
此外,景深控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通过调整光圈大小可以改变前景和背景的清晰度。
第四条法则是色彩。
色彩是摄影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可以表达情感和创造氛围。
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色彩搭配来传达不同的情感。
例如,选择暖色调可以创造出温暖和舒适的感觉,而冷色调则可以创造出冷静和神秘的氛围。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色彩的对比和互补来吸引观众的目光。
第五条法则是光线。
光线是摄影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可以改变图像的明暗度和质感。
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光线条件来创造不同的效果。
例如,使用柔和的自然光可以产生柔和的人像效果,而使用强烈的侧光可以创造出有立体感的照片。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闪光灯和反射板来补充或改变光线条件。
第六条法则是角度。
角度是指我们观察和拍摄主题的角度和视角。
通过选择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改变主题的形状和比例,创造出有趣和独特的效果。
摄影中的对焦技巧与要点对焦是摄影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它直接影响照片的清晰度和质量。
掌握好对焦技巧和要点,能够有效地提升摄影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摄影中的对焦技巧和要点,以帮助摄影爱好者们拍摄出更加出色的作品。
一、选择合适的对焦模式在进行对焦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对焦模式。
常见的对焦模式包括单点对焦、区域对焦和连续对焦。
单点对焦适用于拍摄静态或者静止物体,通过将一个对焦点对准主体,确保其清晰度。
区域对焦适用于拍摄运动或者多个主体的场景,通过多个对焦点进行测量,尽可能多地捕捉清晰的主题。
连续对焦适用于拍摄移动主体,通过不断调整对焦点以保持主体的清晰度。
二、利用对焦点进行对焦现代相机配备了多个对焦点,摄影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对焦点进行对焦。
一般来说,选择位于画面中央的对焦点可以获得更好的对焦结果。
如果主题位于画面边缘或者背景中,可以通过选择相应的对焦点来确保主题清晰。
三、手动对焦的运用自动对焦虽然方便快捷,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手动对焦更加准确。
例如,拍摄夜景、星空或者特写等场景时,相机可能无法自动对焦,这时需要手动对焦。
通过调整镜头对焦环,将视觉焦点放置在主题上,即可获得清晰的照片效果。
四、注意景深的掌握景深是指照片中清晰的范围,它受到光圈、焦距、对焦距离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较大的光圈(小F数)会导致浅景深,即只有很小的范围在焦点范围内,而较小的光圈(大F数)会导致深景深,即更多的范围在焦点范围内。
根据摄影主题和表现需求,合理掌握景深是获得清晰作品的重要要点。
五、利用焦点锁定功能在某些情况下,摄影者可能需要将对焦点锁定在某个位置,然后重新构图或者更改相机的角度。
这时可以使用焦点锁定功能,将焦点锁定在同一位置,然后对图像进行调整。
利用焦点锁定功能可以更加自由地构图和创作。
六、引导视线并突出主体对焦不仅仅是保证主体清晰的手段,还可以通过对焦点的位置和选择,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和突出主体。
例如,将焦点放在主体的眼睛上,可以突出主体的表情和情感。
摄影摄像拍摄常用技巧摄影摄像作为记录美好瞬间和传达故事的艺术形式,掌握一些常用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拍摄出更出色的作品。
无论是想要捕捉精彩的旅行瞬间,还是记录家庭聚会的温馨时刻,又或是进行专业的商业拍摄,这些技巧都能派上用场。
一、构图技巧构图是摄影摄像的基础,好的构图能让画面更有吸引力和层次感。
1、三分法构图将画面平均分为九宫格,把主体放在四条分割线的交叉点或者沿着分割线分布。
这种构图方式符合人的视觉习惯,能让画面看起来更加平衡和美观。
比如拍摄风景时,将地平线放在画面的上三分之一或下三分之一处,可以突出天空或地面的景色。
2、对称构图当画面中存在明显的对称轴时,采用对称构图可以营造出一种稳定、和谐的感觉。
常用于拍摄建筑、倒影等场景。
3、框架构图利用窗户、门框等框架元素将主体框住,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聚焦在主体上,增加画面的纵深感和层次感。
4、留白构图在画面中适当留出空白部分,不要让元素过于拥挤,这样可以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让主体更加突出。
二、光线运用光线是摄影摄像的灵魂,不同的光线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顺光光线从拍摄者背后照射到主体上,能清晰地展现主体的细节和色彩,但可能会使画面显得比较平淡,缺乏立体感。
2、侧光光线从侧面照射主体,会产生明显的明暗对比,突出物体的轮廓和质感,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3、逆光光线从主体背后照射过来,会在主体边缘形成一圈明亮的轮廓光,营造出浪漫和神秘的氛围,但要注意控制曝光,避免主体过暗。
4、顶光和底光顶光通常会在人物面部产生难看的阴影,除非是为了营造特殊效果,一般应尽量避免。
底光则常用于营造恐怖、神秘的氛围。
此外,在不同的时间段,光线的特点也不同。
比如清晨和傍晚的光线比较柔和,色彩温暖,适合拍摄风景和人像;中午的光线强烈且直射,容易产生浓重的阴影,需要注意遮光和补光。
三、拍摄角度选择不同的拍摄角度可以展现出主体的不同特点和魅力。
1、平拍相机与主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种角度拍摄的画面比较自然、亲切,适合拍摄人物、建筑等。
摄影中的对焦点选择与运用技巧在摄影中,对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巧,它能帮助我们准确地捕捉到主题的清晰轮廓,提升照片的质量和艺术效果。
本文将介绍摄影中的对焦点选择与运用技巧,帮助摄影爱好者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
一、对焦点的选择在摄影中,我们可以通过手动对焦或自动对焦来选择对焦点。
对焦点的选择决定了我们将要捕捉的物体或景象。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对焦点选择:1. 单点对焦:单点对焦是最常用的对焦模式之一。
它允许我们自由选择对焦点,并将光线聚焦在该点上。
这种模式适用于主题较大或者需要重点强调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突出主题。
2. 多点对焦:多点对焦是另一种常见的对焦模式。
相机将自动选择多个对焦点,使整个画面都能获得清晰的焦点。
这种模式适用于拍摄静态场景或者无需特别突出某个主体的情况下。
3. 中央点对焦:中央点对焦是一种常见的对焦技巧。
我们将对焦点放在画面中央,然后稍微移动相机来调整构图,确保主题处于焦点中心。
这样能够确保主题的清晰度和对焦的准确性。
二、对焦点的运用技巧除了对焦点的选择外,对焦点的运用也是摄影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下面是一些对焦点的运用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照片的质量和表达效果:1. 运用对焦点创造层次感:通过选择不同的对焦点,我们可以在画面中创造层次感。
例如,通过将对焦点设置在前景物体上,可以突出前景并营造出深度感,使照片更加立体和生动。
2. 对焦点的放置:在构图中,对焦点的放置也非常重要。
对于主题放在画面左侧或右侧的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将对焦点放在主题的对侧。
这样做可以创造出微妙的平衡和对比,使照片更加有趣和吸引人。
3. 对焦点的运动: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对焦点的运动来创造动态的效果。
例如,当拍摄运动中的主题时,我们可以将对焦点放在主体的预计位置,并跟随主体的运动进行对焦,从而捕捉到清晰的动态瞬间。
4. 对焦点的锁定:有些情况下,我们希望主题保持清晰的焦点,但又不希望相机自动对焦的点随意变动。
这时,我们可以使用对焦点锁定功能,锁定对焦点,确保主题始终保持清晰。
[5种关于对焦的拍摄小技巧]拍摄产品最好用什么对焦针对画面主体与拍摄环境的特点选择正确的对焦模式与技巧,保证每一幅作品都同样清晰。
我们将为你介绍5种关于对焦的拍摄小技巧,让你的照片锐利非常。
01掌握摇拍法使用主体清晰背景模糊的方式表现运动对象能显著提高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这一技巧需要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虚化背景,同时通过移动相机保持主体在画面中相对位置不变的方式确保其锐利。
这个技巧被称为摇拍法,需要反复的练习与尝试才能掌握快门速度与对象运动之间的小窍门。
02静物拍摄与自动对焦对焦之前不仅需要针对主体对象的位置正确设置对焦点,还需要选择最佳的自动对焦模式。
对于拍摄静物而言,最合适的拍摄模式是单次对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相机会在我们半按快门时进行对焦,除非我们松开手指重新半按快门,否则都不会再改变焦点。
在被摄对象与相机之间的距离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单次对焦能带来最精确的对焦结果。
03选择正确的自动对焦点想要依靠相机上的自动对焦系统在拍摄偏离画面中心的被摄对象时获得最佳的对焦拍摄结果,关键之一就是选择正确的自动对焦点。
将相机设置为手动对焦点选择模式或单点自动对焦模式,然后使用拨轮选择正处在我们所需要的对焦位置上的自动对焦点。
这种方法尤其适合用来拍摄人物、动物之类的拍摄对象,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使用先对焦再调整构图的方式进行拍摄。
04手动对焦有些情况下,自动对焦模式并非想要得到精确对焦结果时的最理想选择,例如说我们希望通过浅景深烘托对象或者在光线很弱的环境下拍摄时。
这个时候,手动对焦往往能带来更加精确、更加可靠的拍摄结果。
如果你依靠取景器中的小画面没有办法确定焦点,可以将相机切换为实时取景模式,使用液晶屏上的放大画面精确观察,将焦点调节到最清晰的状态。
你必须摒除用实时取景“不专业”的想法。
05使用自动对焦模式拍摄运动对象拍摄运动对象,正是自动对焦系统大显身手的好时候。
佳能上最适合用来拍摄运动对象的自动对焦模式被称为伺服对焦,其他大多数相机则将其称为连续对焦。
摄影构图知识:构图艺术——如何通过对焦重心提高画面美感在摄影中,构图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一部分,构图艺术是摄影家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而对焦重心是构图艺术中的一个关键概念,掌握好这一点可以大大提高画面的美感。
一、对焦重心的概念对焦重心就是在视觉上最能体现主题的地方,它通常位于照片的主体或主题的位置上。
焦点越准确,画面就越有力量,它能够帮助我们清晰地表达想要表达的主题,使得照片更加出彩。
二、对焦重心的影响1、提高主体的锐度对焦重心能够帮助我们把主体清晰地呈现出来,让主体在照片中更加醒目。
如果将对焦点设置在主体上,就能够让主体的轮廓更加清晰明亮,使人们对主体印象更深刻。
2、凸显主体的地位通过对焦的设置,使主体处于画面的对焦点上,这样主体既成了最突出的那一部分,又获得了特殊的地位,使得主体所要表达的内涵成为照片最重要的一部分。
3、创造难以复制的画面效果对焦重心经常用来创造具有凝聚力,突出个性特色并难以复制的画面。
例如拍摄物品细节或模特肖像的时候,都需要将对焦重心设置在主体上,这样照片会有极高的鲜明度和吸引力。
三、如何设置对焦重心设置对焦重心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需要根据拍摄室内、室外或特殊条件来选择不同的对焦模式即可。
1、单点对焦模式通过单点对焦模式,我们可将对焦精度设定得更加精确。
一般情况下,单点对焦模式适用于人物拍摄,帮助我们将人物轮廓清晰呈现,更加醒目。
2、栅格对焦模式栅格对焦模式多用于景物拍摄,可以根据不同场景完善的对焦参数来帮助我们更加轻松和快捷地拍出完美的场景照片。
3、AI对焦模式AI对焦模式是相机中的智能对焦功能,可自动调整焦点以匹配主题的位置,使得拍出的照片更加自然而真实。
可以说,AI对焦模式是近来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对焦模式,它能让人们在不需要过多操作的情况下拍出理想的照片。
四、对焦重心注意事项1、充分了解主题在拍摄时,应该充分地了解主题的性质和特征,才能更好地设置对焦重心,呈现主题最美的状况。
摄影中的对焦技巧与注意事项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镜头记录下美丽的瞬间。
而对焦是摄影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照片的清晰度和主题的突出程度。
本文将介绍摄影中的对焦技巧与注意事项,帮助摄影爱好者们拍摄出更好的作品。
一、对焦模式的选择在摄影中,常见的对焦模式有单次对焦(AF-S)和连续对焦(AF-C)两种。
单次对焦适用于静态场景,当按下快门时,相机会对焦并锁定焦点,直到拍摄完成。
而连续对焦适用于动态场景,相机会不断调整焦点,确保被拍摄对象保持清晰。
在选择对焦模式时,需要根据拍摄场景和被拍摄对象的特点来决定。
对于静态场景,如风景、静物等,可以选择单次对焦模式,以确保焦点的准确和稳定。
而对于运动场景、人物行走等动态场景,连续对焦模式能够更好地捕捉到瞬间的动作和表情。
二、对焦点的选择对焦点的选择是摄影中的关键之一。
现代相机通常具有多个对焦点,可以手动选择对焦点或者使用自动选择对焦点。
在大多数情况下,建议使用单点对焦模式,手动选择一个合适的对焦点。
在选择对焦点时,需要根据被拍摄对象的位置和构图要求来决定。
如果被拍摄对象位于画面中央,可以选择中央对焦点进行对焦。
如果被拍摄对象位于画面的一侧或者具有特定的构图要求,可以选择相应位置的对焦点进行对焦。
三、对焦方式的选择对焦方式是指相机对焦时使用的传感器类型。
常见的对焦方式有相位对焦和对比度对焦两种。
相位对焦适用于快速移动的对象,对焦速度快,但对光线要求较高。
对比度对焦适用于静态场景,对焦准确度高,但对光线要求不高。
在大多数情况下,相机会自动选择合适的对焦方式。
但在特殊情况下,如低光环境或者拍摄快速移动的对象时,可以手动选择对焦方式。
相位对焦适用于拍摄运动场景,对比度对焦适用于拍摄静态场景。
四、对焦点的位置调整在使用自动对焦时,相机会根据被拍摄对象的位置自动选择对焦点。
但有时相机选择的对焦点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位置。
这时,可以通过对焦点的位置调整来解决。
大多数相机都提供了对焦点的位置调整功能,可以通过菜单或者快捷键进行设置。
摄影基础-对焦(景深)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几个使你能够创造性地拍摄照片的几个重要因素。
除了光线之外,对焦(包括景深) 是你可以对其进行完整控制的主要元素。
对焦使你能够突出主题,并将观者的眼睛吸引到你想要表达的主题上,而关于对焦,首先要理解的是景深。
1.景深在镜头前方(调焦点的前、后)有一段一定长度的空间,当被摄物体位于这段空间内时,其在底片上的成像恰位于焦点前后这两个弥散圆之间。
被摄体所在的这段空间的长度,就叫景深。
对于在任何景深下,都有一个使物体能够清晰呈现的最佳焦点。
描述景深质量的方法有两种-- 浅景深或大景深。
当包括的焦点范围非常窄,几厘米到几十厘米时,就是浅景深。
当包括的范围是几米到无限大时,就是大景深。
景深由三个因素决定-- 光圈大小、离镜头的距离和镜头的焦距。
让我们来看看每一个是如何工作的。
2.光圈光圈是镜头后部的开口,决定了光通过镜头并落在图像传感器上的数量。
光圈开口的大小以 f 档为单位测量 -- 镜筒上两组数字之一 (另一组是对焦距离)。
f档一般表示为f/数(例如f/2.8) ,对应于更大或更宽的孔径尺寸,这导致景深变浅; 相反,较大的f/数(例如f/16) 会导致较小或较窄的孔径尺寸,从而导致更深的景深。
3.小光圈VS大光圈操作光圈是调整景深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
为了实现深度、丰富和扩展的景深,你需要将光圈值设置在 f/11 或更高的位置。
当你在一天中最明亮的时间在外面拍摄照片的时侯,你可能会体会到这个原理。
在这种情况下,相机通常设置为 f/16 或更高 (阳光16法则),景深会相当深-- 可以离目标距离几米远,也可以离它几乎无限远拍摄,都可以得到一个比较清晰锐利的画面。
我们以上边这两张照片为例来看看。
照片的左侧有一个大的景深,很可能是中午左右拍摄的(注意短但强烈的阴影),f/22 的光圈。
照片的右侧有一个非常浅的景深;,可能是 f/2.8 光圈设置。
然而,为了获得相同的适当曝光,快门速度可能接近1/1000,以补偿以 f/2.8 进入镜头的光量增加。
对焦构图摄影技巧初级入门
时间:2009-01-27 10:05来源:pconline 作者:柏原刚点击:114次
摄影诞生于小小的黑盒子之中,传统照片更是需要在暗房中操作,因此摄影一直都是黑暗中观察光明的方式。
到了今年,数码摄影迅速发展,让摄影这项曾经的专业技巧逐渐普及,飞入寻常百姓家。
虽然暗房已经被数字暗房所取代,但摄影依然是一个江湖,行内黑话无数
摄影诞生于小小的黑盒子之中,传统照片更是需要在暗房中操作,因此摄影一直都是黑暗中观察光明的方式。
到了今年,数码摄影迅速发展,让摄影这项曾经的专业技巧逐渐普及,飞入寻常百姓家。
虽然暗房已经被数字暗房所取代,但摄影依然是一个江湖,行内黑话无数,新购买DC的用户多数只有傻瓜机的经验,要想在这个江湖中成为高手要绕很多的弯路。
本文旨在以诙谐生动的表现手法先通过摄影的对焦、曝光、构图等引导普通用户入门,也会介绍如白平衡、感光度、用光、拍摄角度等供新手学习。
同时,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摄影爱好者批评指正。
首先,以简单的语言和事例来介绍下一些基本拍摄技巧,其中包括:如何让影像清晰、如何让曝光准确以及如何构图让照片更具吸引力。
文章中使用到的照片多为笔者的一些作品,部分照片会注明拍摄相机型号,个别照片经过后期处理,特此说明,欢迎拍砖。
一、如何确保影像清晰?
以徕卡C-LUX2液晶屏直观地参照一下
刚接触数码相机的用户或以前只用过普通不具备自动对焦功能拍照手机的朋友,往往会犯了不半按快门对焦的大忌。
用户往往希望随时行乐、即拍即看,
但忽略了对焦这个环节,一般都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特别是对焦较近距离的物体时。
影响照片清晰的另一因素是拍摄的快门速度过低。
在提高快门速度方面,又延伸到光圈设定和ISO 设置上。
人手持相机的最低安全快门可以认为约是35mm 相机拍摄焦距的倒数。
例如使用28mm 焦距拍摄,最低安全快门速度应该为1/30s ,使用400mm 端拍摄最低安全快门为1/400s 。
若拍摄光照低的环境下快门速度低于安全快门速度就容易使照片拍糊了。
一般来说,全自动曝光的光圈会受环境变化而自动调整,而具有M 档相机拍摄时可以利用增大光圈提高快门速度;另一方面,提高ISO 值也可以提高快门速度,但往往以牺牲画质为代价,用户要根据各相机的控噪能力的不同而选择好最高可用ISO 值。
图像稳定装置VS高感光度防抖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最低安全快门的概念,新兴的防抖技术意逐渐成为数码相机的标配技术。
防抖简单可以分为电子防抖和光学防抖。
一般入门级 DC 只具备电子防抖技术,其原理与提高 ISO 值增加快门速度一样,非必要时还是少用为妙。
而一般中高端 DC 都会配备光学防抖,其原理一般通过在镜头或者感光元件机构增加反向互补位移装置来校正人手的抖动,可以有效降低安全快门 2 - 4 档(因各厂家的技术不同会有差别)。
并且光学防抖是对画质无损的技术,值得推荐使用。
配合一定范围的电子防抖,每个普通用户都可以加入“ 黑摄会”了。
不过,倘若拍摄环境光照确实很低的时候,只有选择使用闪光灯或架上脚架、固定物拍摄。
二、如何让曝光准确?
拍摄时,合适的曝光量是获取高质量影像的关键。
曝光准确的影像,影调自然,颜色饱和、鲜艳;曝光不足,影像晦暗,低光部位的层次丧失殆尽;曝光过度,影像高光位的层次荡然无存,像是褪色似的。
虽然数码摄影**,数码相片可以方便通过后期处理挽救曝光不正常的照片,但曝光不正常照片往往缺失暗部或亮部影像数据,后期处理起到作用有限。
许多人在数码相机拍摄时,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采用自动曝光形式拍摄,但自动曝光要以准确测光为前提。
要准确测光必须把握测光的特点,善于了利用测光模式、曝光补偿、包围曝光和场景模式运用等等。
包围曝光效果对比
对焦构图摄影技巧初级入门
时间:2009-01-27 10:05来源:pconline 作者:柏原刚点击:115次
摄影诞生于小小的黑盒子之中,传统照片更是需要在暗房中操作,因此摄影一直都是黑暗中观察光明的方式。
到了今年,数码摄影迅速发展,让摄影这项曾经的专业技巧逐渐普及,飞入寻常百姓家。
虽然暗房已经被数字暗房所取代,但摄影依然是一个江湖,行内黑话无数
三、如何构图让照片更具吸引力
1 、黄金分割点的运用
具备辅助对焦线的取景器
一般数码相机都有网格辅助取景功能,该功能能帮助用户确定一幅照片的主体位于黄精分割点上。
通常我们希望照片拍得方方正正,人物居中,但这样的构图是很平淡的,试试利用黄金分割点的原理,你会发现照片变得更漂亮了。
当然,我们也有很多情况下采用中心点构图。
2 、巧用线条构图
这里说的“ 线条”并非要去拍“ 线”,而是指场景中呈现条状的被摄体,如远距离的河流、道路、树木、具有韵律的物体等等。
S型线条(索尼H1)
弧形线条(宾得K20D)
线条对视觉起引导作用,画面中线条旁边景物往往较为突出。
线条的曲、直、浓、淡、虚、实有着不同的表现力,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构图时还要善于利用会聚或重复线条,可以表现空间感和纵深感。
曲线, S 型线条、圆形线条婉转流畅,折线和射线具有力度感和速度感。
线条收缩快慢,排列稀疏同样对画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横贯或竖线不宜放在画面中央,否则就有画面被分割的感觉。
此外,拍摄人物主体时,在人物后面不应该出现电线杆、树枝、烟囱之类的枝状物,否则,被摄画面上这些东西就会“拔头而起”了。
3 、空间感的表现
拍摄画面的空间表现,主要借助线条透视和影调透视。
线条透视通过线条的交织表现景物远近、大小,线条在画面上由近及远地延伸与消失,我们就可以从中感受到空间的变化;而影调透视效果则主要借助影调浓淡明暗对比来表现层次。
线条透视(宾得K20D)
影调透视(宾得K20D)
拍摄风光时,要利用丰富的影调层次,把人们的视线引向画面深处。
此外有一条原则较为实用:画面黑色深而面积大会产生幽深感,白色深而面积大会产生浩瀚感。
表现画面空间感还可以利用主体占地面积、镜头高低变化、主体位于画面摆放以及主体与背景的距离。
数码相机测光模式一般包括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多区测光等,大多数情况下曝光都会帮你完成任务,但以下场景中,相机还是会出现不够智能的情况,需要进行手动校正:
∙逆光拍摄,但不追求剪影效果
∙画面中心位置被反光率高的物体占据
∙被摄主体处于大面积白色背景前
∙拍摄黑色背景前的小物体
∙拍摄日出日落
∙拍摄夜景气氛的照片
∙要突出表现画面中很亮或很暗的影调,如月亮
使用曝光补偿举例
面对相机不够智能的情况下,就可以选择点测光、使用曝光补偿或包围曝光等。
直方图判断曝光
由于我们判断照片曝光是否准确往往依赖于 LCD 的显示效果,但各型号相机 LCD 的表现不尽相同,特别在户外拍摄的可信度更受影响。
这是可以运用回放时的直方图来查看曝光是否准确。
曝光准确的照片,直方图的柱状会集中在中央部分,偏左表示曝光不足、偏右分别表示曝光过度。
4 、营造视觉冲击力
一副画面为什么具有视觉冲击力呢?笔者认为是其浓缩了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场景于有限的画幅中,加上各种器材和技巧的表现营造出许多我们无法用肉眼见到的画面。
表现视觉冲击力可以通过色彩、变形、动感以及虚实等等。
照片可以表现内心情感(三星Digimax 370)
光线可以渲染环境(索尼H9)
颜色的表现是我们对照片的第一感觉,颜色的鲜艳、明快、冷调均可对表达情感起到一定作用。
由于我们人眼对颜色的感觉是固定的,也由于见多了而缺乏新鲜感,所以一幅色彩独特的照片往往能带来无限的遐思。
广角端的适当畸变能增加画面的气势(索尼H9)
通过利用镜头利用在广角、长焦的畸变,我们可以更加突出某些画面的结构,夸张、变形能对画面的气势或空间带来不少的渲染。
小DC不能较好地控制快慢速度,但玩追随还是不错的(三星Digimax 370)
拍摄具有动感的画面,往往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拍摄时可以利用闪光灯频闪制造单张照片多个主体运动的效果,也可以是使用追随或拍摄时变焦而让焦外物体模糊。
“近视”的世界十分精彩(拍得丽INF-880D)
人眼的焦点改变很难察觉到焦外虚化的物体,而相机却利用镜头后面的感光元件轻松做到。
虚实结合可以起到突出主体作用。
“藏虚露实,虚宾实主,以虚托实,虚中有实,虚实相同”是拍摄等艺术的基本要求。
当然,表现视觉冲击力的手法还有很多,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具体还是需要用户自己去发掘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