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第3课时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92.69 KB
- 文档页数:4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分数除法第3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课时教学内容为分数除法,特别是针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分数除法的原理,学会正确进行分数除法运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到的分数除法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到的分数除法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分数乘法和整数除法的知识,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分数除法的学习。
2. 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原理。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分数除法第3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2. 教学内容:分数除法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3. 教学目标: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和原理,掌握计算方法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提高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练习:研究分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写一篇小论文。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到的分数除法问题。
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学校: 年级:六年级使用时间: 主备人课型新授使用人
课题分数除法第 3 课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
内容
分数连除、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运用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分数连除、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2.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反思的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
教
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
2
×
4
3
5
8
÷
7
2
3×
6
5
10÷
6
5
教师强调: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
相乘的积作分母;一个数(0除外)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
分数的倒数。
2.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2×5÷8 75÷(15×6) 12÷3÷0.5
教师强调: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括号外
面的运算;没有括号的,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过整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
今天就来学习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分数除法-第3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分数除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数除以分数。
在学习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后,学生需要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运算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
2.难点:理解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运算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一道数除以分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日常生活情境,如妈妈做的蛋糕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除以分数可以通过乘以倒数来实现。
如:8 ÷ 2/3 = 8 × 3/2 = 12。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心得。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 2.分数除法(第3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分数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分数除法的学习,掌握除以一个分数的运算方法,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但学生在分数除法方面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除以一个分数的理解,以及对运算过程的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引导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掌握除以一个分数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掌握除以一个分数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除以一个分数的理解,以及对运算过程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分数除法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尝试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运算规律。
3.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运算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4.教师讲解:教师对学生的运算方法进行点评,讲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过程和规律。
5.巩固练习:学生进行巩固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集体备课教案内容分数除法主备人复备栏第3课时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内容:分数除以分数。
教学第58页的例4,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第9——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式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迁移、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口算。
2 3÷214÷4512÷10310÷69÷3104÷452÷3141÷322、揭示课题:分数除以分数二、教学新知1、出示例4提问:这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9/10÷3/10 =)2、引导探索:分数除以整数怎么算呢?(1)请大家画图探索一下9/10÷3/10 得多少?(2)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
(3)讨论:分数除以整数,能不能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呢?板书:9/10×10/3请大家计算一下它的积,看得数与我们画图的结果是不是一样?得数相同,你能猜想到什么?板书:9/10÷3/10=9/10×10/33、验证猜想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再长方形中涂色表示3/5,看看3/5里有几个1/5,有几个3/10,再计算。
你发现了什么?4、概括方法联系前面学习的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你能说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的第2题,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加深理解转化的思想。
强调:被除数不变,除号变乘号,除数变倒数。
3、练一练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的做,做好以后请学生联系题目说说解答的方法。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3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31~3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难点:能用整数、分数除以分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计算:56÷1035÷31516÷204039÷26师:说一说,你在计算中如何尽量避免错误的产生?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2.23小时有()个13小时,1小时有()个13小时。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谁能举例说明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计算分数除以整数?(指名回答)师:分数除以一个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
那么它能不能用于其他类型的分数除法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新的类型的分数除法——整数、分数除以分数。
(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2。
师:已知什么?(已知小明和小红各自的时间和对应的路程)师:问题求什么?(求谁走的快些)师:求谁走得快些?就是比较什么?(就是比较谁的速度快)师: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吗?(2÷2356÷512)2.除数是分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师:23里有几个13?23小时走了2km ,能不能求出13小时走多少千米?(23里有2个13,求13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用2km÷2,即2km ×12。
)师:2km÷2得到的1km ,有什么具体的含义?是线段图上的哪一段?师:1小时里有几个13小时,能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了吗?2×12×3=2×32=3(km)学生观察:2÷23=2×12×3=2×32=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分数除法-第3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主要让学生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运用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并为后续的分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会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但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一个数除以分数的问题,仍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本质,掌握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本质,能灵活运用计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共同探索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除法的计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分数除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分数除法意义及计算方法。
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一个数除以分数该如何计算?呈现(10分钟)1.展示实例:用课件呈现一个数除以分数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操练(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并总结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汇报成果: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巩固(10分钟)1.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 2.分数除法(第3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 2.分数除法(第3课时)》主要讲述了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律。
通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本课时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运算基础,对于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理解不深,导致运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及运算方法。
2.如何将分数除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2.利用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除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4.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实例讲解等内容。
2.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如分数卡片、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明有2/3的苹果,小华有3/4的苹果,他们一起吃,每个人能吃到多少苹果?”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分数除法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并用实例讲解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例如,讲解1/2 ÷ 1/3 = 1/2 × 3/1 = 3/2。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联系和区别。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分数除法-第3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分数除法中的第3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分数除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运算基础,对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和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惑和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含义,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
2.能够正确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并能够解释运算过程。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含义,以及如何正确进行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分数的分配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一个数除以分数运算方法的理解。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材第33页的内容及练习七第9~17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笔算下面各题。
24÷4+16×5-37 46+50×[(900-90)÷9]
提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教学实施
(
5)分
析运
算顺
序。
提
问:
这两
个算
式里分别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让学生回答,并说明运算顺序。
全班同学各自在练习本上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2.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学生说明运算顺序。
3.变式练习。
学生可以先讨论怎样计算,再明确顺序进行计算。
老师说明:一般情况下,在分数、小数混合的式子里,通常把小数化成分数进行计算。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填空。
四
思维训
练
参考答案
思维训练
1. D
2.略
教材习题
教材第33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
(1)不含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算式里,如果只
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第二
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2)有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既
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课后反思
1.学生已经掌握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2.学生已经有了整数混合运算的基础,能将知识迁移到分数混合运算中。
3.各种运算融合到一起,需要一定的分析能力,部分同学可能望而却步。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例3以吃药片为题材,通过解决问题,引出涉及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使学生看到已经掌握的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
例3下面的“做一做”是需要用到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课堂设计说明
1.加强意义理解,加强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分数乘法的联系,加强复习,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探索。
2.通过解决问题,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例3时,可以先复习以前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出示例题后,可以让学生先说出已知条件与问题,再说说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
可以从问题入手想,也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
列出综合算式后,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3.注重直观操作,渗透数学的思想和学习方法。
直观操作——主要体现在计算方法的理解过程中。
在例题教学和习题练习中,关注学困生的情况,需要多次演示,强化数量关系的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