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新史-第一章1
- 格式:ppt
- 大小:191.50 KB
- 文档页数:18
外新史总结1-通讯社与广播公司Created by 周凌枫中国人民大学2003传播学研报新闻的业务。
1835年翻译事务所正式定名为“哈瓦斯通讯社”。
该社是世界上第一家通讯社。
②他的供稿原则是“迅速和优质”,初期靠快马传送,后来开始在巴黎、伦敦、布鲁塞尔之间使用信鸽,当日到达,使得英国和比利时早报上的新闻,巴黎的晚报就可以刊出。
这样一来,巴黎许多报纸、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成了他的订户。
③1845年,该社开始使用电报,并在一些欧美国家设立分社。
后来该社与“通用广告社”合作,和200家报纸签订合同,用新闻交换各报的部分版面,然后再将版面出售给广告商。
这种做法既有丰厚的利润,又受到各报欢迎,非常成功。
2.发展①哈瓦斯社的业务随着电报的普及不断扩大。
1850s与路透社和沃尔夫社先是签订了交换股票行情的协议,后又签订了交换新闻的协议。
该社还下属两个小通讯社。
②1870年参与“联环同盟”,1893年参与“三社四边协定”,势力范围是:法国及其殖民地、南美、欧洲天主教国家等。
③1921年“通用广告社”并入哈瓦斯社,哈瓦斯社成为法国广告最大的控制者,控制了法国报界广告总收入的80%以上,对报纸及大众的影响十分巨大。
3.衰亡①表面上哈瓦斯社是一家独立的民营通讯社,但大部分经费来自政府,政府各部门及殖民地报纸是该社最大的主顾,政府还常利用该社作为政治、外交的探测气球。
因此它实际上是半官方性质的。
1920s 后期,经济危机使该社财政恶化,开始依靠政府补助维持,显现出明显的官方意志。
②二战爆发后,希特勒占领巴黎,哈瓦斯社被德军接管,成为纳粹的宣传工具。
1940年维希政府将其改组成三个机构,世界上第一家通讯社从此灭亡。
年创办,创办人沃尔夫曾在哈瓦斯社做译员。
②该社业务发展极为顺利。
1859年与路透社、哈瓦斯社等签订了交换新闻的协议。
但是,由于当时欧洲大陆的电讯联系尚未畅通,所以直到1860s,该社才能够向德国的报纸及公司提供经常性的信息服务,并成为欧洲三大通讯社之一。
简单题1,简述近代资产阶级报业的发展轨迹:“1,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无一例外地受到封建统治的压制,在十分困难的处境下,时而合法、时而非法地谋求生存与发展。
2,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动和进行过程中,资产阶级报刊纷纷兴起,它们举起新闻出版自由的旗帜,宣传民主自由观念,积极推进革命进程。
3,资产革命后,一般来说,资产阶级报刊成了新的统治阶级的舆论工具。
4,资产阶级革命后,随着议会民主和多党政治体制的确立,各国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
5,18世纪后期起,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推进引起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重大变化,也给近代报业逐步由政党报刊为主的阶段进入到政党报刊和非政党报刊并存发展的阶段。
6,非政党报刊,一般是民营的商业报刊,其商业化程度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2,英国现代报纸《每日邮报》有哪些新发展:1,内容上,报道范围广泛。
比上层报纸与更多的社会新闻,比一般廉价报纸有更多的重大新闻报道。
2,业务上,提倡精编易读,文字简短、标题鲜明。
3,改善经济管理,广泛招揽广告。
3,简述世界各国为扩大国际广播的影响所采取的措施:1,增加发射设备,增强发射功率,强化短波信号的传送。
2,通过境外建台、租机播放、互转节目、卫星传送等方式,扩大中波和调频的覆盖面。
3,增加语种,特别是亚、非、拉美各民族的语种。
4,增加播音时间,竞相开办全日夜的“环球广播”,它的内容以新闻时事为主,滚动式更换,从而使新闻时效大大加强,影响力全面扩大。
5,采用最新的信息传输技术,特别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送节目。
4,简述美国报纸在采编业务上的特点:1,篇幅多,广告比重大。
2,内容向广泛和专业两极发展。
综合性报纸的内容极为广泛庞杂,力图满足各类读者各方面的需求;专业性报纸分工精密,各有特定的发行对象和读者群。
3,报道注重深度化,版面更趋形象化。
报道深度化意味着更多的采用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版面形象化意味着更多的采用大幅图画、彩色印刷,版式也更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外国新闻传播史暨南大学出版社目录引言1世界信息传播活动的发轫1.1 人类交流与传播的起源1.2 古代欧洲手抄的消息与新闻传递1.3 东方文明古国的文字信息传播215-18世纪西方印刷新闻业的形成2.1 西方的兴起与印刷革命2.2 近代印刷报纸的出现2.3 西欧集权政府对报刊的控制2.4 资产阶级革命与报刊2.5 资产阶级政党与报刊319世纪西方自由主义报业的演进3.1 工业革命与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3.2 西方廉价报业的出现3.3 美国的新新闻事业与西方的大众文化3.4 西方社会与报刊的多元化4信息的全球流动与通讯社事业的成长4.1 西方的殖民扩张与世界新闻市场的雏形初现4.2 首批四大通讯社的由来及其国际化4.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家通讯社的成长4.4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通讯社市场520世纪前期的西方主流报刊业5.1 20世纪早期西方报业的垄断化5.2 客观报道与西方报业的分化5.3 西方国家的大众化杂志业5.4 30年代大萧条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620世纪前期的无线电广播业6.1 视听大众媒介的发展6.2 无线电技术的发明与改进6.3 美国广播业的开端与兴盛6.4 世界国家广播业的创建与普及6.5 国际广播的兴起7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新闻宣传7.1 十月革命与苏联媒介体系的建立7.2德意日法西斯宣传运动7.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新闻政策与宣传战820世纪中后期的电视业8.1 电视技术的突破8.2 西方电视事业的初步发展8.3 战后新出现的电视传播样式8.4 世界主要的电视大国与大台(网)8.5 电视对其他新闻媒介的影响9战后西方国家新闻传播业的整合9.1 西方新闻媒介与国家机器的整合9.2 西方新闻媒介产业结构与规模的变化9.3 战后西方国家新闻事业的繁荣9.4 跨国传媒的并购历程10 战后苏联-俄罗斯与东欧地区新闻事业的演变10.1 苏东地区新闻传播业的一度兴盛10.2 “冷战”期间的国际传播10.3 西方媒介对苏联东欧地区的渗透与和平演变10.4 俄罗斯-东欧新闻事业的转型11 战后第三世界国家新闻事业的发展11.1 非殖民化浪潮下的中东-非洲新闻事业11.2 拉丁美洲发展传播运动的兴起与衰落11.4 印度-亚洲新闻传播业的体制与形态11.3 世界新闻信息新秩序之争12 全球化与20世纪末期的世界信息传播业12.1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与信息产业的兴起12.2 新信息技术对文化与传播业的冲击12.3 信息时代世界传统媒介业的发展趋势12.4 全球化与全球传播的社会效应主要参考文献后记引言新闻传播机构及其活动,总称为新闻传播事业。
名词解释1华盛顿邮报1877年创办。
至1933年转入迈耶手中,开始发展阶段。
迈耶公布了著名的办报原则: ①报纸的第一使命是说明真相,说明经过调查证实的全部真相。
②因此,本报将尽量告诉全体人民有关美国与世界的重要事件的真相。
③作为新闻传播者,本报将遵循一名审视理应遵循的社会礼仪。
④本报的内容需要雅俗共赏。
⑤报纸的职责是为读者、为公众服务,而不是为报纸老板的私利服务。
⑥为报道真相,报纸应准备在必要时为公众利益牺牲报纸自身的物质利益。
⑦本报不会与任何特殊利益集团结盟,它对于公共事务和公务人员的见解将是公正、自由和有益的。
后转为其女婿格雷厄姆和其女凯瑟琳.格雷厄姆主持。
《华盛顿时报》注重国会新闻和政府活动,国际新闻也很多。
曾成功报道“水门事件”。
读者群与《纽约时报》相仿,主要为政界、企业界和知识。
2白虹贯日1918年8月,全国84家报社的新闻记者代表在大阪召开了“关西记者大会”,要求内阁立即辞职,要求言论自由,拥护确立宪政。
报道这次大会情况的《大阪朝日新闻》在提及此事时,使用了“白虹贯日”一语,政府当局以“这一消息暗示革命”为由起诉该报,大部分报社成员遭到惩戒。
这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言论嫁祸事件。
3新莱茵报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的日报,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6月在德国科伦创办,报纸积极宣传“共产主义同盟”的纲领,团结人民,指导运动,对当时的德国和欧洲的革命斗争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1849年5月在德国政府迫害下停刊。
4金字塔报非洲第一大报。
1875年塔克拉兄弟创办于亚历山大,最初是周报,标榜“积极发表政见,及时报道伤情,摆脱宗教束缚,传播现代科学文化”,多方争取读者,不断扩大销数,使舆论界为之耳目一新,一跃成为埃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喉舌,当时被誉为“埃及升起的一颗文明新星”。
该报是第一家不受政府资助的报纸,采用商业化经营方式。
1879年一度遭封闭。
1881年复刊后改为日报,报风不变。
20世纪50年代初,该报为“7.23”革命进行了积极的舆论宣传。
新闻传播与通讯社印刷传播指的是近代产生的传播媒介报纸等。
报纸与手抄小报的最大区别是它是机械印刷的,故将报纸称为印刷传播。
能刷传播的发展,大众报纸的出现,报纸需要有专门负责采访的新闻机构,新闻通讯社应运而生。
新闻通讯社的产生有促进了包夜的发展,它们互相促进,有力的推动了新闻事业传播事业的发展。
报业和通讯社的产生和发展是本章的重点。
第一节印刷传播的产生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传播的前提条件。
记事性的小册子是新闻传播的萌芽。
不定期的新闻印刷品是印刷传播的雏形。
他们促进近代报纸的产生。
一、印刷术的发明中国最早发明印刷术。
早在公元前六七世纪的隋唐年间就有了雕版印刷。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昇首创胶泥活字排版印刷,以后又有人发明了木活字印刷。
南宋时期,中国还出现了锡合金铸成的金属活字,中世纪后期,中国的印刷术传至中亚和欧洲。
14、15世纪之交,欧洲也有了雕版活字印刷术和木活字印刷。
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因为印刷可以大量而迅速的复制信息,以便向广大公众传播,这就深刻影响了人类精神生活和文化发展。
印刷术应用的初期主要印刷书籍和圣经一类的宗教教材。
二、印刷新闻传播的萌芽到了十五世纪末页,一些印刷商已经开始印刷记事性的小册子,技术近期发生的重大战役、自然灾害、节日庆典等。
对一般读者来说,这些记事具有新闻性。
1482年奥格斯堡发行的《巴西探险记》等。
他们被称为印刷新闻传播的萌芽。
三、印刷新闻传播的雏形十六世纪末,新闻书,单页的新闻传单德意志境内1502年出现报道,首次使用Zeitung(报纸)一词。
法国 1529年出现与宗教有关的活页印刷品。
英国 1513年出现有关苏格兰战争的新闻书,至16世纪末期英国的新闻书逐渐增多。
书名“真实的新闻”、“真实的报道”等字词。
16世纪后期,出现了定期,有固定名称的新闻印刷品。
1588年奥地利人迈克尔·冯·艾津出版的《博览会编年表》,在法兰克福一年一度的博览会上出售。
1,新闻信:指的是传递新闻,交流信息的书信。
它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久的手写新闻传播形式。
新闻信分为官方的新闻信和私人的新闻信,前者常有传递军情政情的性质,后者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500多年,古罗马就开始出现新闻信。
2,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一,形式不在断演进,但是一般来说规模较小,通常面向某个或某些特定的对象而不是面向社会广大公众。
二,没有以采集和传播新闻为宗旨的专业机构和队伍,因而还不称其为新闻事业。
3,新闻事业诞生的必然性:一,社会需要,包括经济和政治。
经济方面: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兴起,使得社会分工更加发展,人们不仅需要了解本地情况,还要知道国内和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更加的集中和突出。
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兴起,打破了长期停滞的封建秩序,加速了社会政治变动,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使得社会信息量大为增加,各个阶层都更加关注时局变化的信息。
新兴阶级和各种新兴政治力量有迫切需要传播反封建斗争的信息,左右舆论,以促进社会的改革。
二,社会可能。
1,印刷和造纸工业日益发展2,交通和邮政事业日趋发达3,人口集中的城市逐渐增多。
4,独立报纸:是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早期的商业报纸。
特点:一,政治上独立,经济上自主经营。
二,面向社会的中上层,代表着工商资产阶级的利益。
三,在业务方面提倡客观报道,致力于提供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硬新闻,也被称为上层报纸,也有人称为高级报纸,高质量报纸。
5,大众化报纸:是工业革命后期出现的一种面向社会中下层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特点:一,售价低廉,读者多为平民,又称为廉价报纸。
二,内容多以各种软新闻为主,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经营上更加重视广告。
三,廉价报纸的出现使商业化报纸更加兴盛,并迅速成为资产阶级报业的主体,并推动报业向现代化报业演进。
6,传播发展的三大里程碑: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发明7,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轨迹:一,封建社会后期,资产阶级报刊逐步诞生。
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起源第一节: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一新闻传播产生于社会的需要⏹好奇心、新闻欲、本能⏹生存需要⏹生产需要⏹生活需要二社会条件对新闻事业的制约⏹物质条件的制约⏹精神条件的制约教育普及水平;文化传统,社会习俗;主流意识形态。
⏹制度条件的制约媒介创办,准入把关;对媒体的资源供给;内容的制作与传播(检查、日常指导);媒体的参与界限;受众的接受(知识税、卫星接受)三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监测环境的功能⏹社会协调的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娱乐功能⏹广告功能第二节新闻传播的早期历史一人类的起源二语言的形成传播历史的五大阶段⏹口头传播时代⏹手书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网络传播时代三语言产生前的信息传播⏹信息传播并非人类独有的行为⏹一般生物中都存在复杂的信息传播活动⏹早期人类的传播依赖于身体和简单的口语⏹缺陷:不能进行概念化思考四口头传播⏹口头传播的形式⏹古希腊的行吟诗人⏹波斯帝国的口语传播⏹印度的宗教传播⏹其他形式:个人间交流,民谣,戏剧,氏族或部落会议⏹口头传播的局限性⏹生理局限⏹接力传播中的误读第三节手书传播时代一文字创造和书写材料的发明文字发明的历史意义:⏹文字出现标志着文明时代的开始⏹文字使思想和传统更丰富更准确⏹文字使跨时代跨地区的交流成为可能⏹文字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文字出现标志着手书传播时代的开始二古代西方的手书新闻传播古代罗马的手抄新闻书古代罗马的手抄新闻⏹恺撒屋大维与官方手抄新闻书《每日纪闻》⏹古罗马民间手抄新闻信三古代中国的手书新闻传播甲骨金文中的新闻报道汉唐时期的邸报其他手书新闻报道形式第四节主体传媒之外的辅助手段一主体传媒之外的辅助手段⏹烽火报警⏹结绳记事⏹实物表意⏹图画传声⏹击鼓传讯二辅助手段在现时代传播过程中的地位举例:实物传播在当代社会的变形⏹实物表意对人际沟通、政治传播的意义⏹实物与信息传播的结合⏹眼见为实的发展:现场报道的火暴小结:人类新闻传播的历史虽然看似一系列偶然事件的无序的堆积,实则有其内在逻辑与规律可循。
新全球史的目录第一部分早期复杂社会(公元前3500-前500年) 第1章史前时代第2章西南亚的早期社会和印欧人的迁移第3章非洲早期社会和班图族的迁移第4章南亚早期社会第5章东亚早期社会第6章美洲和大洋洲的早期社会第二部分古典社会组织(公元前500-公元500年) 第7章波斯帝国第8章中国的统一第9章印度的国家、社会和对救赎的探求第10章地中海社会:希腊阶段第11章地中海社会:罗马阶段第12章丝绸之路上的多种文化交流第三部分后古典时代(公元500-1000年) 第13章拜占庭共同体第14章伊斯兰教国家的扩张第15章东亚地区帝国的复兴第16章印度与印度洋区域第17章西欧基督教社会的形成第四部分跨文化交流的时代(公元1000-1500年) 第18章游牧帝国与欧亚大陆的融合第19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和社会第20章中世纪鼎盛时期的西欧第21章隔绝的世界:美洲和大洋洲第22章延展:跨文化交流下册第五部分全球一体化的缘起(公元1500-1800年) 第23章跨洋交流与全球联系第24章欧洲的转变第25章新世界:美洲和大洋洲第26章非洲与大西洋世界第27章东亚的传统和机遇第28章伊斯兰帝国第六部分革命、工业和帝国时代(公元1750-1914年) 第29章大西洋世界的革命和民族国家第30章王业社会的产生第31章独立时期的美洲第32章处在十字路口的社会第33章世界帝国的建立第七部分现代全球重组:1914年至今第34章大战:混乱中的世界第35章焦虑的时代第36章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主义和政治认同第37章新的战火:第二次世界大战第38章两极世界第39章帝国的结束第40章没有国界的世界术语表索引译后记。
【9A文】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归纳第一章,外国新气事业的起第一节古代新国传播古代的新闻传援,口头传播、平写传播、印刷传播三个发展阶段。
辅助口头传播的标记传播《延续最久的时期)、声光传播、图式传播。
困式传授是较为高圾的辅助手段,认为是文字传播的发物。
于写新国传援:公告式《官方公报》:书信式(新闻售》。
官方公报最早出现于古罗马时期(公元前59年),《每日纪闻》新闻:公元前500多年,古罗马出现新闻信。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标志这人类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开始。
印刷新国传援:1450年德国美因茨古登堡金属活字印刷术《拉丁文文法》《四十二行圣经》《教堂课读》印刷术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它也使印刷新闻传播成为可能。
印刷新国前楚:1482年格斯堡《土耳其侵犯欧洲新闻》、1493年西牙《伦布发现新大陆记》、1508年奥格斯堡《巴西探险记》古代新闻传操特点:1.规模比较小:2面向某个或某特定领域,而不是整个社:3.没有以采集和传播新闻为宗旨的专门机构。
以上也是前新闻时期新闻传播的一般特点。
第二节16世纪:手控小报和新闻书手地小报,发源于重大利境内威尼斯1536年股尼斯出现专门采集消息的机构和贩妻手抄小报的人。
1563年政府曾发行手秒小报。
1566年出现定名的小报“手抄新闻”。
新闻书,与手抄小报同时出现,新闻性增强,书本形式第三节17世纪,从定期报刊到日报后期定期印刷晶出现,1588年周地利迈克尔,冯,艾津《博范会编年表》1594-1635年科伦拉丁文出版物《法比信使》两种传播煤介的历史地位:近代报刊的够形、吉代新闻传播向近代新闻传播的过渡。
近代新闻传播特点,1.新闻传播规模扩大:2.由特定对象转商面向整个社会:3.逐渐出现了专门采集和公开发布新闻的机构第四节从定期报到到日报从17世纪初期定期报刊问世到17世纪-18世纪日报陆读创办,这是近代新事业的初创阶段定期报刊:17世纪初(1605-1610)发源地德国世界上景早的定期报刊1609年出现的两种围报《通告一一报道或新闻报》、《报道》.另外一个发源地尼德兰。
综合了一些同学的提问,对具有共性的一些问题,给予大家如下解答,请大家仔细阅读,重复性问题无须再问。
考试以我给大家提供的课堂课件为主,教材为辅,因为给大家补充了许多内容,有一些内容是上一版教材中的精华。
如果想要全面复习,那么就是两本书和课件。
那未免太多。
但窃以为课件已经涵盖了两本书的主要内容。
名词、论述和拓展则需要大家自行归纳与总结。
论述题重点仅提供方向,大家需要对所给重点全面复习。
考试的时候,问什么问题,大家就回答什么问题即可。
拓展题20分,只一道。
上课没有讲授的,一般不会考,但如果有涉猎,则考察大家的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关于廉价报刊、商业报刊和大众报刊的问题。
廉价报刊属于商业报刊,而大众化报刊则对应高级报纸(高级报刊)而言。
这是不同的分类方式。
初创时的《泰晤士报》属于商业报刊,但不是廉价报刊,美国的便士报属于廉价报刊,法国那三家也是如此。
当我们提到大众报刊时,十九世纪末和20世纪的报纸则开始使用大众报刊的称谓。
廉价已经不是它们的显著特征,面向大众,并且服务于大众,以大众的品味来指导新闻内容,成为这些报纸的共性。
关于各种“第一”的问题。
事实上本书在对“第一”的考证上存在许多的表述不清和语焉不详之处。
有同学提出关于定期报刊的诞生究竟该花落谁家的问题。
现解答如下:我们唯一可以确证的是,荷兰和德国作为早期报刊的发源地对世界新闻事业的推动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两地都发现了早期报刊发行的痕迹。
把带有新闻性信息的印刷品与定期出版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创举和历史的进步。
但究竟谁更早一些,只能通过现存的历史遗留的印刷品或者文献记载来证明。
于此,本书并没有更进一步的说明和更新的资料。
如果按照书中给出的时间来比较,1590年德国的《观察周刊》大概是最早的。
但它最初是不定期发行,到1609年才定为周刊。
而荷兰的《新闻报》1605年出版,但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行文上来看,也不能确证,它从发行之日起便是定期。
所以,实际上,这是一个没有办法去确定谁先谁后的问题,我们能够认定的是荷兰与德国都是世界新闻事业的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