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购物ABC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74.00 KB
- 文档页数:15
合理购物ABC小学品德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合理购物,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2.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权衡价值和价格,培养学生的消费决策能力;3.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道德;4.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金钱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合理购物?2.如何提高购物的经济性?3.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4.如何避免盲目消费?三、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合理购物的概念;2.学生能够提出如何提高购物的经济性的方法;3.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商品;4.学生能够避免盲目消费。
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引入真实的购物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合理购物的概念;2.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互相促进,提高思维能力;3.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导入导入】: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几张图片或物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在购物中的经历,然后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在购物时会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激发他们对合理购物的思考。
2. 概念讲解(10分钟)【合理购物的概念讲解】: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合理购物的概念,让他们明白合理购物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列举一些例子,比如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和质量等,让学生明白合理购物可以帮助他们节省金钱并获得更好的商品。
3. 方法介绍(20分钟)【提高购物经济性的方法】:•比较价格和质量: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品牌的商品价格和质量来选择更经济的商品;•注意促销信息:学生可以关注超市的促销信息,选择在打折期购买商品;•制定购物清单:学生可以在购物前制定一个购物清单,避免盲目消费。
【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根据需求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询问他人建议:学生可以向家长或老师询问意见,了解他们的建议和选择。
合理购物ABC教案
案例名称《合理购物ABC》
科目品德与社会教学对象三年级
课时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合理购ABC》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的一个主题活动,本单元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凭借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验,让学生懂得一些商业活动和消费的常识。
《合理购物ABC》在学生了解商业活动相关知识及价格秘密的基础上,探究与学生生活关系最密切最实用的合理购物的知识,成为一名聪明的消费者。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什幺是“三无产品”等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2、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购物是同学们司空见惯的一种活动。
那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食品,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诱惑。
初始能力:学生已有一定的购物体验、经历
信息素养:缺乏理性的认识,购买零食、不合理购物已成了部分学生的坏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思路:说话导入→春游买了什幺→春游物品分类→怎样买春游物品→模拟购物→学并找“三无产品”→拓展活动→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2)教学方法: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学方法、活动化教学方法、开放性教学方。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百分数(二) 第5课时合理购物-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百分数进行购物决策的能力,提高其生活数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教学重点1. 百分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如何运用百分数进行购物决策。
教学难点1. 百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 如何在实际购物中运用百分数进行合理决策。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百分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购物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百分数进行购物决策。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在实际购物中运用百分数进行合理决策。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老师简要介绍百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回忆起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百分数的理解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百分数实例。
第二环节:讲解新课1. 老师详细讲解百分数的概念,强调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实例讲解百分数在实际购物中的应用,如折扣、优惠等。
第三环节:案例分析1. 老师呈现几个实际购物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百分数进行购物决策。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案例中如何运用百分数进行合理购物。
第四环节: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实际购物中运用百分数进行合理决策。
2. 每组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共同总结如何运用百分数进行合理购物。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提出自己在实际购物中运用百分数的心得。
第六环节: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在实际购物中运用百分数进行合理决策。
2. 学生完成一份关于百分数在实际购物中应用的调查报告,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百分数的概念、实际购物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使学生掌握了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数学素养。
合理购物ABC 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合理购物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学会制定个人购物计划,避免冲动消费。
•掌握核算商品价格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经济管理意识,培养合理消费观念。
2. 教学内容2.1 合理购物的概念和意义对于消费者来说,合理购物是指在充分满足个人或家庭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理性、有计划、有节制的消费行为。
合理购物不仅可以帮助节约开支,还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消费后悔。
本节课将通过课堂讨论和实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合理购物的概念和意义。
2.2 制定个人购物计划合理的购物计划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消费行为,避免冲动购物和超出预算。
本节课将介绍制定购物计划的步骤和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制定个人购物计划的技巧。
2.3 核算商品价格的方法和技巧在购物过程中,了解商品价格的核算方法和技巧对于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非常重要。
本节课将介绍常见的商品价格核算方法,包括比较单位价格、计算折扣和优惠活动,以及运用数字技巧判断价格是否合理等内容。
2.4 培养经济管理意识,培养合理消费观念合理购物不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通过培养经济管理意识和合理消费观念,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和财务管理意识。
本节课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消费观念并形成正确的合理消费观念。
3. 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合理购物,为什么要进行合理购物。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补充,引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3.2 正文(40分钟)3.2.1 合理购物的概念和意义(1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阐述他们对合理购物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解释合理购物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3.2.2 制定个人购物计划(10分钟)•介绍制定购物计划的步骤和方法,包括分析需求、制定购物清单、比较价格和评估品质等内容。
•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如何制定个人购物计划,并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购物计划。
三年级品社下册《合理购物abc》教案北师大版教学内容:《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中第三课《购物的学问》中的主题《合理购物abc 》。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中第三课《购物的学问》中的一个主题。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调查家庭日常购物情况;了解了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知道购物场所是各式各样的,了解各种购物场所的特点及其变化发展。
并通过调查,知道了价格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在此基础上,“合理购物abc ” 这一主题,让学生学会合理购物,并在购物过程中能注意商品的质量,掌握辨别商品质量的方法,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让学生学会“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又一技能。
学情分析:在学生生活的社区周围有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购物场所。
但是他们平时生活起居多依赖父母,独立生活能力相对薄弱,虽有简单的购物经验和能力,但合理购物的能力较差。
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尚缺乏对商品质量的识别能力,缺乏对形形色色购物场所的区别能力,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因此,引导学生探究合理购物的方法,了解购物中的知识和技巧,并从中体验消费的奥妙和趣味就成为本课教学的主旨。
教学目标:. 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等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2.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理购物的方法,初步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培养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带家中物品两三样;2.课前,师将学生带来的物品在教室中分类摆放,布置成两个“小超市”:冬冬超市、丁丁超市;3.教师准备好过期物品、以及三无产品,用以引发课堂活动中的矛盾冲突;4.课前训练两名超市推销员;5. 教学。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瞧,利用大家带来的物品,我们把教室布置成超市了。
走进超市你就会想要(买东西)是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购物。
可是购物中也隐藏着大学问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合理购物的秘密吧!板书课题:(合理购物abc。
abc黄金法则课件(一)课件:abc黄金法则课件教学内容•介绍ABC黄金法则的概念•解释ABC黄金法则的作用和意义•讲解ABC黄金法则的具体应用场景•演示ABC黄金法则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教学准备•电脑和投影仪•PPT软件•教学素材:案例分析、练习题等教学目标•理解ABC黄金法则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ABC黄金法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能够灵活运用ABC黄金法则解决实际问题设计说明•本课件通过PPT形式呈现,结合案例分析和练习题进行教学演示,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件内容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文字简洁明了,图表和例子直观生动。
•设计了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加深对ABC 黄金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步:介绍ABC黄金法则的概念•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介绍ABC黄金法则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用图表和例子解释ABC黄金法则的原理和作用。
第二步:解释ABC黄金法则的意义•说明ABC黄金法则在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性。
•引用实际案例,说明ABC黄金法则的成功应用。
第三步:讲解ABC黄金法则的具体应用场景•分析不同行业和领域中ABC黄金法则的具体应用案例。
•通过图表和图像展示ABC黄金法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场景。
第四步:演示ABC黄金法则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针对具体问题,用ABC黄金法则进行分析和解答。
•演示解答过程和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
课后反思•回顾本课件的设计,评估教学效果。
•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
•优化课件设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以上是整理的一份与“abc黄金法则课件”相关的课件,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合理购物ABC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理购物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比较、选择和评估商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合理购物的定义和意义。
2. 比较和选择商品的方法。
3. 评估商品的价值和质量。
4. 合理的消费观念和购物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选择和评估商品的方法,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会合理购物。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购物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相关图片、案例和知识点。
2. 购物场景模拟道具:如商品模型、购物车等。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4. 实际购物活动安排:选择合适的购物场所,提前与商家沟通好。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购物场景的短剧,引发学生对合理购物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合理购物的概念和重要性。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合理购物的理解和体会。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购物案例,让学生学会比较、选择和评估商品。
5. 实践环节: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购物实践。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份购物清单,要求学生根据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商品。
2. 完成一份购物评估表,对所购买的商品进行评价。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合理购物的重要性。
九、课后作业:1. 调查家庭成员的购物习惯,分析其合理与否,并提出改进建议。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在实际购物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关注学生对合理购物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合理购物ABC》教学教案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中第三课《购物的学问》中的一个主题。
在这一单元中,同学调查家庭日常购物情况;了解了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知道购物场所是各式各样的,了解各种购物场所的特点和其变化发展。
并通过调查,知道了价格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在此基础上,教材设置了“合理购物ABC”这一主题,让同学学会合理购物,并在购物过程中能注意商品的质量,掌握区分商品质量的方法,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维护意识。
让同学学会“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又一技能。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购物要有节制,要买实用的东西。
(2)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3)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等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开展“合理购物亲子实践活动”,学会独立购物。
(2)在交流与实践中学习合理购物的。
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培养同学勤俭节约,认真仔细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看商品的说明,并学习选购商品。
教学难点: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教学方法:扮演法、感悟法、观察法、讨论交流法教学准备:同学准备1、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访问,了解家长或他人是如何购物的。
2、调查了解并比较和近的各种购物场所。
3、同学用五块钱亲身体验一次购物活动,并将购买的物品带进课堂。
教师准备1、组织“合理购物亲子实践活动”并拍摄同学与家长购物的情况。
2、搜集有关商品信息的资料。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预设:(异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