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课件合理购物ABC
- 格式:ppt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17
《合理购物ABC》说课稿广州市荔湾区金兰苑小学邓敏贤一、课程内容标准解读本课体现课程标准内容主要有:学会合理购物,并在购物的过程中注意商品的品质,掌握辨别商品质量的方法,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意识。
让学生学会“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又一技能。
教学内容解析本课是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中第三课《购物的学问》中的一个主题。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调查家庭日常购物情况;了解了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知道购物场所是各式各样的,了解各种购物场所的特点及其变化发展。
并通过调查,知道了价格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在此基础上,教材设置了“合理购物ABC”这一主题,让学生学会合理购物,并在购物过程中能注意商品的质量,掌握辨别商品质量的方法,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让学生学会“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又一技能。
教学目标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发现商品信息、了解商品信息的乐趣;并在购物中发现问题,有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2、体验合理购物的乐趣,培养一定的审美情趣;3、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经验、认识和情感。
行为与习惯:1、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等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2、学会独立购物;3、乐于探究的习惯。
知识与技能:1、知道购买商品前要先了解商品的有关信息,知道购物的常识,学会独立购物;2、懂得一些收集资料的方法;3、懂得合作学习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1、体验观察发现、记录、实验的过程。
2、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感悟活动。
3、能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学背景分析学生背景本班学生为三年(1)班学生,大多都是小区和住在附近的学生,上学的路途较近,很少独立用钱。
有部分学生家里面是做生意的,所以对于产品的一些信息有所了解。
这班学生性格活泼外向,对任何事情都要一探究竟,找到答案为止,所以他们是很有探究的兴趣。
学生在前面的《购物的学问》中,从了解市场到了解价格等方面都有了一定了解,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已经知道一些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可以进行简单的记录。
合理购物ABC教案
案例名称《合理购物ABC》
科目品德与社会教学对象三年级
课时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合理购ABC》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的一个主题活动,本单元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凭借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验,让学生懂得一些商业活动和消费的常识。
《合理购物ABC》在学生了解商业活动相关知识及价格秘密的基础上,探究与学生生活关系最密切最实用的合理购物的知识,成为一名聪明的消费者。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什幺是“三无产品”等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2、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购物是同学们司空见惯的一种活动。
那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食品,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诱惑。
初始能力:学生已有一定的购物体验、经历
信息素养:缺乏理性的认识,购买零食、不合理购物已成了部分学生的坏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思路:说话导入→春游买了什幺→春游物品分类→怎样买春游物品→模拟购物→学并找“三无产品”→拓展活动→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2)教学方法: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学方法、活动化教学方法、开放性教学方。
《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题3之课题二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沈琪琦一、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合理购物ABC》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中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主题3“购物的学问”的课题二。
在学习本单元主题一《我家的日常购物》和主题二《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后,设计本课主题,旨在用学生最贴近于生活的日常购物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商品知识,懂得三无商品,学会合理购物的方法要点。
本主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了解合理购买商品的方法”和“认识三无产品”。
教材先从食品的分类为引子,然后借助直观的图片与文字解释,引导学生通过商品包装上的信息学会辨识商品的真伪,初步培养具备独立购物的能力,养成合理的购物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购物越来越方便,三年级的学生经常随家人外出购物,已经有一定的购物经验,也会在购物的过程中形成生活事件。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独生子女,父母一般都会满足孩子的购物愿望。
通过日常观察和课前调查,了解到学生的日常购物习惯一般围绕“看到喜欢的就买、看到别人有自己也想有、广告上推销的产品”等几方面,主观意识决定购物意愿,而不是从价格、实际需要和质量安全考虑。
由此可见学生的金钱意识和合理消费观念比较薄弱,对于商品的真伪和质量仅存在于品牌和价钱高低。
二、教学目标:1、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学会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2、学会看产品信息,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等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3、运用所学要点,分析提取于生活的案例。
教学重点:学会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看产品信息,懂得辨识“三无产品”。
三、教学准备:1、教学PPT;2、生日会ABC套餐(学生人数份量)设计餐单(学生人数份量)3、商品实物(红、黄、蓝三组袋子,每个袋子里面放3样实物)4、课前学生调查购物习惯,形成案例。
板书:合理购物ABC副板书重安全按需要比价格。
合理购物ABC 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合理购物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学会制定个人购物计划,避免冲动消费。
•掌握核算商品价格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经济管理意识,培养合理消费观念。
2. 教学内容2.1 合理购物的概念和意义对于消费者来说,合理购物是指在充分满足个人或家庭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理性、有计划、有节制的消费行为。
合理购物不仅可以帮助节约开支,还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消费后悔。
本节课将通过课堂讨论和实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合理购物的概念和意义。
2.2 制定个人购物计划合理的购物计划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消费行为,避免冲动购物和超出预算。
本节课将介绍制定购物计划的步骤和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制定个人购物计划的技巧。
2.3 核算商品价格的方法和技巧在购物过程中,了解商品价格的核算方法和技巧对于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非常重要。
本节课将介绍常见的商品价格核算方法,包括比较单位价格、计算折扣和优惠活动,以及运用数字技巧判断价格是否合理等内容。
2.4 培养经济管理意识,培养合理消费观念合理购物不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通过培养经济管理意识和合理消费观念,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和财务管理意识。
本节课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消费观念并形成正确的合理消费观念。
3. 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合理购物,为什么要进行合理购物。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补充,引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3.2 正文(40分钟)3.2.1 合理购物的概念和意义(1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阐述他们对合理购物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解释合理购物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3.2.2 制定个人购物计划(10分钟)•介绍制定购物计划的步骤和方法,包括分析需求、制定购物清单、比较价格和评估品质等内容。
•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如何制定个人购物计划,并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购物计划。
合理购物ABC说课稿
《合理购物ABC》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谁都喜欢购物。
我们学校地处市中心,购物是同学们司空见惯的一种活动。
那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食品、文具、玩具,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诱惑。
虽然学生已有一定的购物体验、经历,但是缺乏理性的认识,所以乱花钱已成了部分学生的坏习惯。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购物习惯,我选择了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的一个主题活动《合理购物ABC》,本课探究与学生生活关系最密切最实用的合理购物的知识。
根据编者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正确合理购物的方法,从而养成正确的消费观,提高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2.行为与习惯:帮助学生在活动和调查中学会有关商品的基本常识,如:生产日期、保质期、条形码等。
3.过程与方法:在多媒体环境下,通过看图片、查资料、模拟商场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正确购物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这节课我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和学生一起,收集了大量与购物有关的材料,然后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能从学生实际出发。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我努力把课堂和家庭、课内与课外融为一体,让发自学生心灵的体验倾注于教。
《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中心小学林倩名教学背景:目前食品花样种类凡多,更有不法商家为了盈利不择手段生产一些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学生对食品的安全问题缺乏认识,更有不少学生喜欢买一些无牌摊挡的小食品,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结合三年级的品德课可以教会学生掌握辨别商品质量的方法,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中第三课《购物的学问》中的一个主题。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调查家庭日常购物情况;了解了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知道购物场所是各式各样的,了解各种购物场所的特点及其变化发展。
并通过调查,知道了价格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在此基础上,教材设置了“合理购物ABC”这一主题,让学生学会合理购物,并在购物过程中能注意商品的质量,掌握辨别商品质量的方法,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让学生学会“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又一技能。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购物要有节制,要买实用的东西。
(2)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安全购物的方法。
(3)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等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开展“合理购物亲子实践活动”,学会独立购物。
(2)在交流与实践中学习合理购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认真仔细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看商品的说明,并学习选购商品。
教学难点: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教学方法:表演法、感悟法、观察法、讨论交流法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访问,了解父母或他人是如何购物的。
2、调查了解并比较附近的各种购物场所。
3、学生用五块钱亲身体验一次购物活动,并将购买的物品带进课堂。
教师准备1、组织“合理购物亲子实践活动”并拍摄学生与家长购物的情况。
2、搜集有关商品信息的资料。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板书设计:合理购物ABC讲求质量实用才买价格便宜教学流程图:附小品《路边买油记》内容放学了,妈妈接小明回家,在回家的路上看见有花生油的促销活动,促销人员不断地叫买着:“嘿!又靓又便宜的花生油呀!你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呀!”周围已经围满了购买者。
2018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合理购物ABC》教案(北师大版)
018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合理购物ABc》教案(北师大版)
课题2:合理购物ABc
教学目标:
、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等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2、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教学准备
、找几家超市的广告
2、找几种日常生活用品的包装或几种学生日常用的商品。
教学过程
、导入:模拟生活购物,重温平时是怎样购物的。
2、评议、讨论。
之前,教师要说明评议、讨论的主要内容:“买的人是不是注意看商品的说明了?对商品提出了什么问题?售货员是怎么回答的?你听了以后是不是了解商品了?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想法?生活中你是怎样购物的?你父母呢?”讨论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和分类,并引导学生一起分析。
3、展示说明:几种日常生活用品的包装或几种学生日常用的商品。
给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商品常识和看说明的方
法。
让学生提问并解答:“除了要了解一些商品常识外,怎样购物才合理?买东西时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4、分组观察、讨论。
(1)看各种广告和商品说明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和不同的特点。
(2)自己和家人在买东西时有哪些不好的习惯。
(3)购物有哪些小窍门。
(4)购物时要注意的问题。
5、展示、总结。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学习结构,并把要注意的问题提出来,作为全班同学的公司。
布置作业:讲学习到的有关购物常识向家长汇报,和家长一起制定家庭购物计划。
教后记:
课
件www.5yk。
《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南安市水头镇大盈小学王丽婷教学内容:《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周閑的商店”中第三课《购物的学问》屮的主题《合理购物ABC》。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中第三课《购物的学问》中的一个主题。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调查家庭日常购物情况;了解了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知道购物场所是各式各样的,了解各种购物场所的特点及其变化发展。
并通过调查,知道了价格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在此基础上,“合理购物ABC”这一主题,让学生学会合理购物,并在购物过程屮能注意商品的质量,掌握辨别商品质量的方法,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让学生学会“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乂一技能。
学情分析:在学生生活的社区周I韦I有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购物场所。
但是他们平时生活起居多依赖父母,独立生活能力相对薄弱,虽有简单的购物经验和能力,但合理购物的能力较差。
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尚缺乏对商品质量的识别能力,缺乏对形形色色购物场所的区别能力,自我保护意识较差C因此,引导学生探究合理购物的方法,了解购物中的知识和技巧,并从中体验消费的奥妙和趣味就成为本课教学的主旨。
教学目标:1、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等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2、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理购物的方法,初步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培养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带家中物品两三样;2、课前,师将学生带来的物品在教室中分类摆放,布置成两个“小超市智多星超市、益智园超市;3、教师准备好过期牛奶,用以引发课堂活动屮的矛盾冲突。
4、课前训练两名超市推销员。
5、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从学生生活入手。
师:瞧,利用大家带来的物品,我们把教室布置成超市了。
走进超市你就会想耍(买东西)是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购物。
可是购物中也隐藏着大学问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合理购物的秘密吧!板书课题:(合理购物ABC O)请大家读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