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最后一头战象》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17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最后一头战象》课文原文及赏析《最后一头战象》原文:日落西山,苍茫的暮色中,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蹄抓地,鼻孔放大,眼睛睁得滚圆,浑身的毛都竖了起来。
它仿佛在呼唤什么,又仿佛在期待什么。
突然,它甩开鼻子上的水珠,大步迈向江里。
“嘎羧要走了。
”养象人波农丁对我说,“它要去祖宗留下的象冢。
”赏析:《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头战象在生命最后时刻的壮丽景象。
文章开头,作者以夕阳、江水和礁石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庄重而悲壮的气氛。
嘎羧对江面的凝望,对礁石的亲吻,以及对朝阳的吼叫,都充满了深深的情感和寓意。
这不仅是嘎羧对过去战斗岁月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和告别。
接着,作者通过对嘎羧身体细节的描绘,如身体膨胀、四蹄抓地、鼻孔放大、眼睛睁圆、毛发竖立等,形象地展现出嘎羧即将离世前的强烈情感和决心。
它的呼唤和期待,可能是对逝去战友的怀念,也可能是对自由和尊严的渴望。
最后,嘎羧走向江里,决定去祖宗留下的象冢,这一行为充满了深深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它不仅象征着嘎羧对祖先和传统的尊重,也表达了它对自己生命价值的理解和追求。
总的来说,《最后一头战象》以其深情的叙述和深刻的思考,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让我们对自然和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尊重和保护每一个生命,让它们在生命的舞台上能够自由、尊严地生活和离去。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作者:张钦锋来源:《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03期【教材分析】《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的一篇描写动物的小说。
第七组课文主题是让我们一起了解,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人的故事。
《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我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
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想象说写话等活动,体会嘎羧崇高的情感。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课前准备:搜集资料,了解大象现在的生存状况。
教学方法:采用全国特级教师余映潮的板块教学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1、出示:(齐读)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是人类的情感。
——沈石溪2、指名复述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
】二、学习活动【活动一】:整体感知,了解内容轻声读课文,思考:这是一篇()的文章。
【设计意图:本课课文较长,教学易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活动二】:学习重点,走进嘎羧学习“重披象鞍”——“再回战场”1、默读课文,找到感动你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①“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第23课《最后一头战象》课后习题含答案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礁石(qiáo jiāo)气概(ɡài kài)饲养(sìsí)瞌睡(kékē)甘蔗(zhézhè)竹篾(mièmì)中弹(zhònɡzhōnɡ)混合(hún hùn)镌刻(juān jùn)剥落(bōbāo)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寇()简()畔()哀()冠()筒()衅()衰()四、词语改错。
焦燥不安()漫不精心()血迹班班()英武毫迈()天色苍芒()浴血博杀()五、汉字开花(加偏旁组字组词)。
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补充词语,解释所填字义。
势不可():_________ ()遭不幸:_________恍然大():_________ ()毙荒野:_________体力不():_________ ()不成声:_________七、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1.来势凶猛,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2.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3.生活悠闲自在。
()4.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5.眼睛明亮,很有精神。
()八、佳句赏析。
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1)“摩挲”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句子从_________和_________两方面写出了嘎羧__________________。
2.它死了。
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
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23《最后一头战象》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孩子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最后一头战象》课文简说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
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1~4自然段)、“重披战甲”(第5~11自然段)、“凭吊战场”(第12~16自然段)、“庄严归去”(第17~23自然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
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
如,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止、神情,在打洛江边的久久凝望与全力吼叫,在“百象冢”旁默默掘墓的情景,都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读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从中感悟些什么,学习些什么?本课学习应引导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条理的基础上,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并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语文新课标深度解读从2017年秋季起,全国小学和初中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
现行的“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沪教版”等版本逐步被替代,教材版本百家争鸣的时代过去了,进入大一统时代。
部编版教材2012年3月启动编写,历时5年多才编写完成,是教育部直接领导的,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学者、作家、教研员、老师和编辑,组成编写组,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最终面世的一套教材。
究竟部编版教材与之前的教材有什么不同?我们来看一下:“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体特色1、“部编本”语文的立意和眼界是比较高的。
重视体现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
23.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 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
许多人泣不成声。
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 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
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 送到嘎羧嘴边, 它什么也没吃, 只喝了一点水, 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日落西山, 天色苍茫, 在一片唏嘘声中, 嘎羧开始上路。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 想看个究竟。
嘎羧走了整整一夜, 天亮时, 来到打洛江畔。
它站在江滩(摊、滩)的卵石上, 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然后, 它踩(踩、踏)着哗哗流淌的江水, 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 许久, 又昂(昂、仰)起头来, 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 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这时, 它身体膨胀起来, 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 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吼声激越悲壮, 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跳、蹦)出水面。
“我想起来了, 二十六年前, 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
”波农丁说。
原来嘎羧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1.选段出自课文《最后一头战象》, 作者沈石溪。
主要写了一头战象语段中还出现了两个人物, 分别是我和波农丁, 这段文字可以用小标题概括凭吊战场2.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 凝望凝视注视摩挲抚摩抚摸久久良久许久曾经以前以往(2)反义词: 膨胀收缩紧缩炯炯有神暗淡无光3.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与“震耳欲聋”的“欲”意思相同的两项是(C )( E )。
A.欲.罢不能B.求知欲.C.摇摇欲.坠D.欲.盖弥彰E.山雨欲.来4.第一自然段中, 我们不仅从泣不成声、系纱巾、绑黑布, 送食物, 可以感受到寨子的人们对战象难以割舍的情感;还从从什么也没吃, 只喝了一点水和绕着寨子走了三圈两个细节,感受到战象对寨子和寨中的人们的依依不舍之情。
它没有忘记寨子的人对它的救助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5.用小标题概括选段所描写的两个场面依依惜别、凭吊战场。
6.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使用叠词增强了表达效果,其中“整整”一词写出了嘎羧走了很长时间, “久久”一词写出了嘎羧站在江畔的时间长。
小学语文交流课《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案导学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公开课《最后一头战象》教学案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都写了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孩子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评:不仅引导学生弄清了“战象”的意思,还针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小学六年级语文《一头战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语句的含义。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战象的英勇无畏,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2培养关爱动物、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语句的含义。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教学难点2.1感受战象的英勇无畏,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一头战象》的背景及作者。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战象的知识。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记生字词,查找字典了解词义。
3.课堂讨论3.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讨论战象的英勇无畏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4.课堂讲解4.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2教师通过实例,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生字词。
5.课堂练习5.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5.2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答题。
6.2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如:编写关于战象的短文、绘画等。
四、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战象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语句的含义?3.学生在课堂练习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六、教学资源1.课文《一头战象》2.生字词卡片3.课堂练习题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3.测试成绩:通过测试,评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一、说教材《最后一头战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这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的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
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将至,便再次披挂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会凭借自己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来认识了解事物。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促成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生成和升华。
三、说教学目标1、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想象说话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怀。
3、体会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4、拓展写话,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感悟嘎羧的情感。
重点: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难点:通过朗读感悟,领略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说教法学法《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内容较多,篇幅也很长,如果教师过多的讲解,课堂任务很难完成,所以必须实施长文短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浏览读、快速读、默读、理解读,品味读,齐读,师范读等读书形式,层层深入,感悟嘎羧的人性光辉。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时间变得更加有效,学法指导是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采取抓主要事件的方法来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嘎羧的神态、动作描写,让学生圈划出这些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重情重义、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最后一头战象》。
(板书)我将安排了两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将具体对第二课时来展开我的说课。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主要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是说教材。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
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的一篇描写动物的小说。
本组课文在感受动物的聪慧、善良的同时,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人的故事。
《最后一头战象》更为突出。
记述了曾经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肃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小说写得凝重、悲壮,扣人心扉,发人深省。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会凭借自己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来认识了解事物。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促成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生成和升华。
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紧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一体目标要求,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日寇,香蕉,凝重,气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感受战象嘎羧的重情义的情怀;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依据以上目标,我将教学重点设置为: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课前我将准备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我”心理过程的变化及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结合六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将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美丽的西双版纳,神秘的动物世界,感人的一段故事!嘎羧,抗日战争后唯一幸存的战象,26载的岁月催它年迈,知道自己大限已近,它重披当年的战鞍,告别村寨,来到昔日战场凭吊,又来到战友们的百象冢,自掘坟墓,庄严地将自己埋葬。
课文以嘎羧行为为线索,语言细腻传神,场面生动感人,语言通俗易懂,结构层次清晰,是沈石溪动物小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篇课文近2000字,学生阅读时,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动物内心世界,感悟动物情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文本特点和学情,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下几点: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落实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的要求。
2.从整体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
3.抓重点情节开展学习活动,重视体验和感悟,发挥朗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长文短教。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和积累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通过对嘎羧动作、神态描写的学习,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揭题,通过视频,了解“战象”。
同学们,在1943年日寇侵略了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其中有一些特殊的战士,它们破城门、踏敌军,英勇无敌。
它们就是“战象”。
战斗结束后,我方80多头战象倒在血泊之中,在埋葬它们的尸体时,人们救起了一头身负重伤的战象,它就是“嘎羧”,它就是——“最后一头战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嘎羧的故事。
请大家打开课本121页。
《最后一头战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
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理念情是辞的载体,在激情洋溢的课堂中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带给自己的冲击,在情感体验中内化对语言的理解。
长文短教,提炼重点;师生对话激发情感,情境创设熏陶感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继续快速阅读课文,品读课文“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后三个精彩片段。
2.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
3.感受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战象嘎羧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感受战象嘎羧高大英勇的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相关语句,走进战象内心世界,感受嘎羧对战友的忠诚和博大的胸怀。
教学准备:师准备教学课件,生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诗文导入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首为一位特殊的英雄而作的小诗,大家齐读。
英雄暮年近黄泉,重披战甲忆当年,凭吊故地念战友,庄严归去共长眠。
2、读着诗中这一幕幕感人的壮举,一个响亮的名字涌上心头,这位特殊的英雄就是——嘎羧,它就是------最后一头战象(齐读课题)3、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风采,嘎羧得到人们的救护,起死回生,二十多年过去,嘎羧已成为垂暮英雄。
在它生命的最后时刻,给我们留下了哪三个感人的片段?(相机板书)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一)指导品读“重披战甲”1、这是一篇动物小说,它的作者沈石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
那么,文中的嘎羧又有着怎样的情感,课文又是怎么表现它的情感的呢?接下来,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组:23最后一头战象》赛课教案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
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揣摩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 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以小标题形式进行分段概括。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感悟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1.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那我们就来读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生读2、这些战象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勇猛、八面威风……)3、同学们,就是这群英勇的战象,在一次打击日寇,保卫家园的战斗中,不幸全部中弹倒地。
人们在埋藏它们的尸体的时候,救活了一头身负重伤的战象。
它叫嘎羧,它就是――最后一头战象4、板书课题,和老师一起书写,齐读二、速读、了解主要内容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它的故事。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23课最后一头战象》同步练习卷(3)一、基础知识1. 看拼音、写词语。
2. 辨字组词寇________ 躁________ 遭________ 欲________冠________ 燥________ 糟________ 浴________博________ 碑________ 僻________ 筒________搏________ 脾________ 劈________ 桶________3.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 按要求,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形容声势浩大:________5. 按要求,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形容哭泣的样子:________6. 按要求,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形容声音高亢:________7. 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________8. 辨析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
小松鼠笑嘻嘻地和我们打招呼呢!________9. 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方志敏住在巴掌大的牢房里。
________10. 辨析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
天上的白云千姿百态,像雪山,像棉垛,像羊群。
________11. 根据课文《最后一头战象》填空。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________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________,像是见到________。
从作者对嘎羧的________ 和________ 的描写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
12. 根据课文《最后一头战象》填空。
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________ 在坑底,________着脸,鼻子________在腿弯,一只眼睛________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嘎羧凝望着天空,似乎在说________。
二、课外阅读练习.飘香的生命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
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