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占据空间
- 格式:pptx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9
《空气占据空间》优质课件三年级上册科学大象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上册科学大象版教材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三节“空气占据空间”。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空气的特性、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以及空气的应用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形的气体,它占据一定的空间。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以及空气在各种环境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塑料瓶、气球、针等)、PPT、空气占据空间的实物展示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包括塑料瓶、气球、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充满气的气球,让学生观察气球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气球里的气体占据空间的现象。
2. 例题讲解:a. 介绍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形的气体,占据一定的空间。
b. 演示实验:将塑料瓶底部刺一个小孔,让学生观察塑料瓶内的水位变化,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3. 随堂练习:a.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形状的容器内空气占据空间的情况。
4. 讲解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呼吸、吹气球等,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空气占据空间a. 空气特性:无色、无味、无形b. 空气占据空间现象:塑料瓶实验、气球实验等2. 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呼吸、吹气球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举例说明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b. 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答案:a. 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如:吹气球、塑料瓶实验等。
b. 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呼吸、吹风、飞行器升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事项,避免发生意外。
空气占据空间实验过程以及结论嘿,伙计们!今天我们要搞一个超级有趣的实验——空气占据空间实验!这个实验可不简单,它能让我们看到空气是怎么占据空间的,还能让我们学到很多关于空气的知识。
所以,赶紧跟着我一起来试试吧!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材料。
这里有一个小盒子、一些小纸片、一支笔和一些胶水。
别担心,这些材料都不贵,你肯定买得起。
好了,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我们开始实验吧!1.1 实验步骤一:把小纸片剪成小块我们要把小纸片剪成小块。
这样一来,每个小纸片都会占据一定的空间。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些小纸片,空气会像一张大白布一样覆盖整个空间。
有了这些小纸片,空气就有了“居住”的地方。
1.2 实验步骤二:把小纸片放进盒子里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些小纸片放进盒子里。
记住,一定要把它们放得整整齐齐哦!这样才能保证空气能够均匀地分布在盒子里。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些小纸片乱七八糟地堆在一起,空气就会被挤压到一边去。
所以,我们要让空气有足够的空间“居住”。
1.3 实验步骤三:在盒子上打洞现在,我们要在盒子上打一个小洞。
这个洞的位置要选好,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太大的话,空气会从洞里逃出去;太小的话,空气就无法进入盒子。
找了个合适的位置后,我们就开始用笔在上面轻轻地敲一下,打出一个小洞来。
记住,要用胶水把洞封住,否则空气就会从洞里溜走。
2.1 实验结果一:空气占据空间经过我们的努力,现在盒子里的空气已经被压缩到了一个小角落里。
你可以看到,那些小纸片都紧紧地贴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空间。
这就是空气占据空间的结果!这只是一个简化版的实验,现实中的空气占据空间会更加复杂。
但是,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空气的力量了。
2.2 实验结果二:空气压力的变化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个更刺激的实验——观察空气压力的变化。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可以测量气压的仪器——气压计。
有了气压计,我们就可以实时观察到盒子里的空气压力变化了。
2023年三年级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反思(精选8篇)三年级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反思1《空气占据空间》这节课教材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生疏又难于理解。
因为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这比固体、液体占据空间来的更抽象。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需让学生通过详细形象的事物,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试验,去体会、去探究发觉问题,提出问题。
再集体探讨、沟通、开展探究活动,最终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从而培育学生动手试验、质疑、探究、自主学习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
整堂课中有两个重要的结论:1、空气是会占据空间的。
2、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会改变的。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这些观点,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自试验来验证。
在试验前先给先给学生简洁的讲解了空间的定义,前一个试验是在老师的演示试验“杯中的纸会湿吗?”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紧接着比较空气和水都占据空间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了?学生操作比较分别装有40ml空气和水的注射器发觉它们之间的不同,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
然后拓展学问,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最终一个环节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要学生通过今日所学习的学问帮助乌鸦喝到水。
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培育学生通过所学的科学学问帮助到其他人,让学生学会如何敏捷的运用学问体验到胜利的味道。
学会将所学的学问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相识到学问的价值,增加了学习的欲,在某种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课后学校的领导对我的这节课进行了评课,总的来说这节课课堂结构是比较完整,过程清晰,板书设计有心,各个环节紧扣,问题设计好,学生主动活跃。
不过也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语言平淡,激情不够,节奏太快应当留意细微环节。
在学生操作试验中,应当讲明试验要求,课堂组织方面有待加强,问题提出以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索和回答时间,对学生的表扬应多样,评价要有价值。
最终领导对我的工作做了确定,让作为新老师的我起先对以后的教学充溢信念。
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原理
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1. 空气是由各种气体分子组成的混合物,这些气体分子都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2. 气体分子间相互碰撞并且处于持续运动中,这就需要一定的空间。
3. 空气可以施加压强,当把空气压缩时,体积会减小,这说明空气本身占据一定空间。
4. 封闭容器内充满空气后,如果再想要灌入更多空气就很困难,说明容器的空间
已被空气占据。
5. 空气具有流动性,被风扇吹动后会产生风,也表明其存在并占据空间。
6. 空气具有折射光线的效应,从侧面可以看到空气对光线路径的影响。
7. 空气还具有隔热、传声等物理效应。
8. 如果空气不占据空间,这些物理特性都无法解释。
9. 空气压强的存在也可以证明空气占据体积的事实。
所以,空气确实是一种物质,它占据和填充着空间。
这是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的原理空气是由气体分子组成的物质,因此它占据空间的原理可以通过分子运动理论来解释。
以下是基于分子运动理论的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的详细解释。
在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气体分子的特性。
气体分子具有高度的运动性,自由移动并不断碰撞彼此以及周围的物体。
这种分子间的碰撞和运动导致气体分子扩散到占据所有可用的空间。
根据理想气体模型中的分子运动理论,气体分子之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只有在碰撞的瞬间才会产生瞬时的排斥力。
这意味着气体分子可以在任何给定的时间点和空间内运动自由。
此外,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温度成正比,高温下的气体分子具有更高的速度。
这种高速度的运动使得气体分子能够弥散到占据整个容器的空间内。
空气由多种气体分子组成,其中包括主要成分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以及少量的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氩气等。
这些气体分子在空气中以高速运动,并不断地自由碰撞以及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当一个容器中加入空气时,其中的气体分子会迅速弥散到整个容器内。
这是因为气体分子的高速运动以及无定形排列使得它们能够占据最大的可用空间。
气体分子沿着容器内壁面运动,并且由于有无数的碰撞,它们能够填满整个容器的体积。
气体分子能够占据空间的另一个原理是分子之间的排斥作用。
气体分子在碰撞瞬间会互相排斥,这使得它们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充分占据容器内的所有可用空间。
当气体分子占据容器的不同部位时,它们之间的碰撞和相互作用会导致气体的扩散。
此外,理想气体模型还假设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即碰撞之后能量和动量守恒。
这种碰撞的特性能够使得气体分子在容器内弥散,并且填满整个空间。
即使是在局部区域,气体分子的高速运动也能够导致其在很短的时间内填满所有可用的空间。
综上所述,空气能够占据空间的原理可以通过分子运动理论解释。
空气由气体分子组成,这些分子自由运动并不断碰撞以及相互作用。
这种高速运动和碰撞使得气体分子能够充分占据给定容器中的所有可用空间,从而空气能够占据空间。
空气占据空间的例子
空气占据空间的例子
空气能够占据空间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表现出来的形式也很多。
下面
就来看看空气占据空间的例子。
首先,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气泡、气垫在空气中占据空间。
例如,
当某人吹泡泡糖时,嘴里有糖浆,混合了一些空气,经过糖浆发泡后,空气就会占据很大的空间了,然后再将空气慢慢吹出去,就形成了气泡,就是空气占据空间的一个例子。
其次,体育运动中也有很多空气占据空间的例子。
例如,当某人把气
球撞在地板上时,由于地板的弹性,原本在气球内的空气就会被地板
弹起,空气就会占据气球的整个空间,就是空气占据空间的一个例子。
再次,天文学上也有很多空气占据空间的例子。
例如,当某人在天空
中观察望远镜时,会发现地球上的空气层会形成一个透明的“空气屏障”,使得天文学家无法窥视到更远处的星空,这其中就包含了空气
占据空间的情形。
最后,波浪动力学中也有空气占据空间的例子。
例如,当船只行驶在
海上时,海面的水会在船的下方形成一层气泡层,这些气泡由船底反
射而形成,充满着空气,就是空气占据空间的一个例子。
综上所述,从日常生活、体育运动、天文学以及波浪动力学等方面可
以看出,空气占据空间的例子很多,只要留心观察可以发现,有很多
空气占据空间的情形。
《空气占据空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空气占据空间”。
详细内容包括:空气的概念及其特性,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和实验,以及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它占据空间并具有重量。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及其验证实验。
重点:空气的特性,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装置,如气球、注射器、玻璃瓶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器材,如塑料瓶、气球、纸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吹气球、扇风等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2. 理论讲解:讲解空气的概念、特性和占据空间的原因。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通过实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并分析实验结果。
4.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5. 随堂练习:布置与空气占据空间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2. 空气的特性3.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方法4. 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简述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2)举例说明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3)分析空气占据空间的原因。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分组实验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空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空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分组实验的操作与指导4. 作业设计的内容与答案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难点: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及其验证实验。
说明:空气占据空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直观理解。
空气占据空间实验
引言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空气是一种占据空间的物质,但是很少有人对此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
本文将通过实验来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并探讨其相关的物理知识。
实验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
–一个大气球
–一个小汽球
–一个空玻璃瓶
–一个塑料袋
–一根吸管
2.实验方法:
1.首先将大气球充分地吹气。
2.将大气球封口,确保气球里面充满了空气。
3.将大气球放入空玻璃瓶中,观察气球的状态。
4.接着将小汽球充分地吹气。
5.将小汽球封口,确保气球里面充满了空气。
6.将小汽球放入塑料袋中,用吸管将塑料袋里的空气抽空。
7.立即将小汽球放入空玻璃瓶中,观察小汽球的状态。
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当将大气球放入空玻璃瓶中时,气球并未变形,仍然保持充满状态。
这表明空气占据了空玻璃瓶中的空间,而且空气具有弹性,能够保持原有的形状。
而当将小汽球放入空玻璃瓶中时,由于塑料袋中的空气已被抽空,小汽球迅速缩小并贴附在空玻璃瓶内壁。
这也再次说明了空气的确占据了空间,并且存在于塑料袋中。
结论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我们验证了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
空气虽然看似无形,但却是一种物质,具有质量、体积和形状。
空气的存在使我们周围的物体能够保持
稳定的状态,并产生了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
希望通过这个实验,读者对空气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必备知识点第16 课空气占据空间吗1、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2、感觉空气的存在:扇扇子能感觉空气的流动,用塑料袋能够收集空气等。
3、生活中空气占据空间现象有:吹气球,打气筒打气,喷水枪,庆典气模,打针,潜水艇上升,空气减震器,救生圈。
4、进不去的水实验现象:水不容易流进瓶内。
原因:空气占据瓶内空间,阻碍了水的流动。
分析:松动瓶塞,可以让水快速流入。
结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5、压杯入水实验:现象:把杯底有纸团的杯子倒扣压入水中一会,然后竖直取出杯子,发现纸团没有湿。
原因: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导致水无法进入杯中,所以纸团没有打湿。
6、吹不大的气球实验现象:用力吹套在瓶口的气球,吹不大。
在瓶底扎一个孔之后,气球可以吹大。
原因:瓶内的空气阻碍了气球的膨胀。
基础达标及参考答案:(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 ”。
①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占据空间。
(√)②占据空间其实就是挤占空间和防止空间被挤占。
(√)③空气充满各处,但土壤里没有空气。
(×)④通过球针一直往倒扣在水里的塑料杯中打气,最后会看到气泡从塑料杯中冒出来。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下列物体中肯定有空气的是( A )。
A.土块B.铁块C.玻璃球②堵住注射器的出气孔,活塞就难往前推了,是因为( B )。
A.空气能被压缩B.空气占据了注射器内的空间C.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③关于空气占据空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有空气的地方,就有空间被空气占据着B.很容易就能往一个空杯子里倒满水,说明空气有时候不占据空间C.一个瘪的气球能被吹得鼓起来,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气球里面的空间①这个实验要探究的主题是(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②杯子里除了纸团,还有(空气)。
③进行图a操作时,杯口要朝(下)。
④操作到图c时,杯底的纸团(不会)(填“会”或“不会”)湿。
⑤如果在进行图b操作时倾斜了杯子,水(会)(填“会”或“不会”)进入杯子。
第1篇一、实验背景空气是自然界中的一种重要气体,它是无色、无味、无形的,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本实验旨在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以及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物理特性。
2. 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3. 研究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透明塑料杯、水、打气筒、球针、塑料泡沫、橡皮泥、乒乓球、注射器、玻璃瓶、金属管、夹子、橡胶管、水槽、量筒。
2. 实验材料:水、空气、球针、塑料泡沫、橡皮泥、乒乓球、注射器、玻璃瓶、金属管、夹子、橡胶管、水槽、量筒。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空气占据空间(1)将透明塑料杯内底部贴一小块双面胶,将纸揉成一个纸团,紧塞在杯底,用双面胶把纸团粘牢。
(2)在水槽里装入水,在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如泡沫塑料),可以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3)把杯子慢慢竖直倒扣在水里,要压到水槽内的水淹没杯底为止,再竖直提起杯子,观察纸团是否被浸湿。
(4)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竖直压入水中,观察杯子中有什么变化。
(5)用打气筒连着球针,把球针插入杯底的小孔,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注入一些空气,观察杯中的现象。
2. 实验二:空气压缩性(1)用一个注射器抽进10毫升的空气,记下初始的刻度,然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
(2)慢慢用力向下压活塞,直到活塞压不动为止,观察活塞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然后松手。
(3)用相同的方法向上拉活塞,直到活塞拉不动为止,观察活塞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3. 实验三:空气密度测定(1)选择实验器材:玻璃瓶、金属管、夹子、橡胶管、水槽、量筒、打气筒。
(2)将玻璃瓶装满水,用金属管将水倒入量筒,记录水的体积。
(3)将玻璃瓶倒置,用打气筒向瓶中注入空气,待瓶中空气充满后,用金属管将空气导入量筒,记录空气的体积。
(4)根据水的体积和空气的体积,计算空气的密度。
五、实验现象1. 实验一:将空气占据着杯子的空间,水无法进入杯子,纸团不会湿。
将杯底扎个小孔,杯中的空气从小孔中流出,水进入杯中,占据杯中的空间。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课件,课件的基本模式有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问题求解型、发现学习型等。
写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课件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1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一、空气占据空间1、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3、联想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4、知道学生分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5、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
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空气占据空间归纳总结空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见但却无处不在的物质。
在科学研究中,空气的存在和特性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课题之一。
本文将对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和相关实验进行归纳总结。
一、空气的定义及性质空气是由气体分子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和一小部分其他气体。
空气具有质量、占据空间和可被压缩等特性。
二、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1. 粒子间的排斥作用空气中的分子之间存在着排斥力,使它们不会聚集在一起,而是均匀地分布在空间中。
这种排斥作用使得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2. 空气分子的运动空气中的分子具有热运动,不断地做无规则的碰撞和运动。
这种运动使得分子能够填满所在的空间。
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验证1. 水银倒入玻璃管实验将一根玻璃管的一端放入水银中,观察到水银在玻璃管中的高度比外部的水银面高出一定的距离。
这是因为玻璃管中的空气受到了外界气压的作用,使得水银无法完全进入管内,进而验证了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的特性。
2. 气压互通实验将两个玻璃容器通过一段导管相连,其中一个容器内有水,另一个容器内抽空。
打开导管上的阀门,观察到水从一个容器流入另一个容器,直到两个容器的水平面相平衡。
这是因为空气在两个容器中相互传导,使得压强保持平衡,进而验证了空气占据空间的能力。
四、空气占据空间的应用1. 风力发电利用空气的流动来驱动风力发电机转动,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这个过程依赖于空气占据空间的能力,因为空气的流动驱动了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运动。
2. 汽车制动系统汽车的制动系统中包含制动器、刹车油和制动踏板等组成部分。
当驾驶者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油被压缩,传递到制动器中,通过制动器中空气的压缩与释放来实现对车轮的制动。
这依赖于空气可被压缩的特性。
五、结语通过归纳总结,我们了解了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和相关实验。
空气的存在和特性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了解空气的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环境中的空气资源。
空气占据空间吗知识展示1、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2、空气被压缩后,体积会缩小,但不能压缩到0,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例如气球、轮胎、篮球、游泳圈等。
3、乌鸦喝水的故事告诉我们:空气的确占据一定的空间,石头把空气的空间占据了以后,水面就上升。
4、把一团纸放在一个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不会湿,因为杯中的空气占据一定的体积,避免了纸团和水接触。
5、水、空气和石头等都一样,都占据空间。
6、一只乒乓球浮在水面上,用一只空的透明的塑料杯倒扣在乒乓球上,乒乓球不浮在杯子的底部,而是在杯子的口处,这是因为:杯子里有大量的空气,只有杯子口处有一点点水,乒乓球只能浮在水面。
所以,它会在杯子口处的水面上。
判断1、我们看不见周围的空气,所以空气不占据空间。
(×)2、在热水中把扁的乒乓球放进去,泡一泡球会重新鼓起来。
(√)3、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受到压力后它们之间的距离会变得更小。
(√)4、空气的体积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5、用同样大小的力量压缩空气和水,两者都可以被压缩。
(×)6、两只同样的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用同样大小的力拉活塞,感觉是一样的。
(×)选择1、注射器抽进空气,堵住口,用力压活塞,观察活塞会( C )A推不动 B推到底 C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2、空气的颜色是(B )A透明的 B无色的 C白色的3、喷雾器是利用( A )的性质制成的。
A压缩空气 B水会流动 C空气会流动4、下列关于水和空气的描述错误的是( B )A水和空气都可以流动 B水和空气都可以压缩C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空气占据空间吗》知识清单一、空气的存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空气的世界里,然而空气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
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感受到它的存在。
比如,当风吹过时,我们能感觉到它的力量;当我们呼吸时,空气进入我们的身体,为我们提供氧气。
二、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1、杯子倒扣入水实验准备一个装满水的水槽和一个杯子。
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可以发现杯子底部的空间并没有被水占据,这是因为杯子里充满了空气,空气占据了杯子内部的空间,阻止了水进入。
2、气球实验给一个气球充气,气球会膨胀起来。
这是因为空气进入气球内部,占据了空间,使得气球体积增大。
3、注射器实验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空气,然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的出口,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可以感觉到有一定的阻力。
这是因为空气被压缩,占据的空间变小,从而产生了反抗的压力。
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空气是由许多微小的气体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它们充满了所能到达的空间,并对周围的物体产生压力。
当一个空间被空气填满时,其他物质就很难再进入这个空间,除非施加足够的力量来压缩空气或者排出空气。
四、生活中的例子1、轮胎充气汽车轮胎、自行车轮胎等需要充气才能正常使用。
充入的空气占据了轮胎内部的空间,使轮胎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支撑力,能够承受车辆的重量和行驶中的压力。
2、气垫床气垫床在充气后会变得柔软舒适,可以供人休息。
这是因为充入的空气占据了床内的空间,形成了支撑人体的结构。
3、篮球篮球内部充满了空气,空气的存在使篮球具有弹性,能够在拍打和投掷时产生反弹力。
五、空气占据空间的应用1、液压和气动系统在工业和机械领域,利用空气或液体的可压缩性和占据空间的特性,设计出了液压和气动系统。
例如,起重机、压力机等设备通过液压系统传递力量,实现重物的吊起和加工。
2、通风系统建筑物中的通风系统依靠空气的流动和占据空间的原理,将新鲜空气引入室内,排出污浊空气,保持室内空气的质量。
3、包装保护在包装行业,利用空气填充袋来保护易碎物品。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优秀9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1【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空气能占有空间这一科学观点。
2、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确占有空间;用对照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察看;在科学事实的基础长进行展望和解说,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记录。
3、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实验培育与别人合作的优异习惯,形成尊敬事实、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教课要点】让学生经过自己着手实验研究发现空气是占有空间的。
【教课难点】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确占有空间,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长进行展望和解说。
【教课方法与手段】合作研究、实验法、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确占有空间,空气占有空间的多少是能够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长进行展望和解说。
【教课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 个玻璃瓶、1 个玻璃杯、2 个注射器、4 根吸管、纸巾2 张、1 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教课过程】一、空气占有空间1. 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指引学生思虑:瓶中的水为何会上涨呢?假如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涨吗?2. 出示资料,用这些资料可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涨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3. 联想平常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资料该怎样使用?4. 知道学生疏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察看并思虑: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假如橡皮泥没有完整塞住瓶口,水能上涨吗?是什么原由让水上涨的?假如停止吹入空气,水还可以上涨吗?假如想让瓶中的水不停上涨,你们的方法是什么?5. 分组实验达成后,沟通。
要点解说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1. 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展望: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润,为何?2. 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虑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备掉下来。
3. 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