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和全球天文大地水平控制网、精密水 准网及海洋大地控制网
4)、研究为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仪器和方法
5)、研究地球表面向椭球面或平面的投影数学变换及有关 的大地测量计算
6)、研究大规模、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 联合网的数学处理理论方法,测量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
现代大地测量 (三个基本分支)
几何大地测量
物理理论大地测量
空间大地测量GPS
1)、几何大地测量学:即天文大地测量学 基本任务 确定地球形状、大小,地面点的几何位置 主要内容 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建立的理论、方法,精 密测角、测距、测水准;地球椭球数学性质,椭球面上 的测量计算,椭球数学投影,地球椭球几何参数的数学 模型等
公元827年,阿拉伯人阿尔曼孟通过弧长 测量,推算出纬度35°处的1°子午线弧 长等于111.8Km,比正确值110.95Km 只大1%
2、第二阶段:地球椭球阶段:最先由牛顿提出 在此阶段,理论方面 英国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地球椭球学说. 荷兰的斯涅耳:三角测量法 德国的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荷兰的惠更斯:摆测重力原理 法国的勒让德:最小二乘法,重力位函数 法国的克莱罗:克莱罗定律 英国的普拉特和艾黎:地壳均衡学说
四、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简史
1、第一阶段:地球圆球阶段: 将地球看成是圆球进行测量其大小(半径) 公元前六世纪,毕达哥拉斯最先提出地球圆球说。 首次地球半径测量:公元前三世纪,亚历山大学者埃拉托
色尼用子午圈弧长测量法来估算地球半径,与现代数据相比, 误差约 100Km.
亚历山大城
φ
赛尼城
S φ
R
最早一次对地球大小的实测: 我国唐代张遂指导进行。得出子午线上 纬度差一度,地面相距约132Km,与现 代值110.95Km相比,误差约21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