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长虹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30 MB
- 文档页数:34
思考题长虹遭到APEX(美国经销商Apex Digital Inc)公司欠款4.675亿美元无法收回,这对于一向形象健康、颇具美誉的长虹造成几乎致命的打击。
2004年末,四川长虹(600839)决定为这笔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最多约26亿元人民币,并发布2004年的预亏公告,使得投资者纷纷动摇信心,选择用脚投票。
请查找这件案例的详细资料,分析长虹公司巨额应收账款产生的制度缺陷,并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方案。
长虹公司坏账案例分析一、企业基本情况长虹创始于1958年,公司前身国营长虹机器厂是我国“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当时国内唯一的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
从军工立业、彩电兴业,到信息电子的多元拓展,产业拓展至黑电、白电、IT/通讯、服务、零部件、军工等多种门类,已成为集军工、消费电子、核心器件研发与制造为一体的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并正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信息家电内容与服务提供商挺进。
公司前身国营长虹机械厂,1988年6月进行股份制改组,始将原厂净资产折为国家股12039.40万股,经同年10月至1990年3月三次公开发行及1992年12月向个人股东配售,上市时总股份19818.25万股。
近年来,长虹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技术创新,夯实内部管理,积极培育集成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工业设计、工程技术、变频技术和可靠性技术等核心技术能力,构建消费类电子技术创新平台,并大力实施智能化战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二、销售状况2004年度长虹公司出口收入2,871,149,121.30元,占全部销售收入的24.88%。
上年度出口收入5,038,262,812.02元,占全部销售收入的35.65%。
2004年度长虹公司前五名客户销售收入的总额为890,400,067.82,占全部销售收入的6.60%。
三、应收账款情况2004年度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及账龄四川长虹(600839)2004年12月28日发布公告,公司拟对APEX公司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预计最大计提金额在3.1亿美元左右;对南方证券委托国债投资余额1.828亿元全额计提减值准备,以及对存货、短期投资等事项计提减值准备等,公司预计2004年度将会出现大的亏损。
一、公司基本情况:长虹创业于1958年,是我国研制生产军用、民用雷达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建国初期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经过近50年的持续稳定发展,长虹树立了中国家电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并迅速走向世界的杰出典范。
如今的长虹,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的彩电大王,而且还成为了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特大型、多元化、国际化企业集团。
企业形成了军用产品、数字电视、数字平面显示、IT、健康空调、数字视听、数字网络、模具、数字器件、环保电源、技术装备、电子工程、化工材料等十三大产业群。
1994年,长虹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04年,长虹品牌价值达330.73亿元,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知名品牌。
截止目前,长虹系列数字产品已远销海内外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2003年的进出口值、出口值200强排名中,长虹两项指标均居国内同行企业之首,并唯一进入海关总署“诚信红榜”。
数字长虹,百年未来。
随着全球数字浪潮和信息家电技术的迅猛推进,长虹秉承“科技领先,速度取胜”的经营理念,利用以市场需求为特征的拉动力和技术进步为特征的推动力,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技术创新、系统整合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平板显示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联合海外多家著名企业联合实验室,沿着庞大的数字产业链,长虹正横向向关键集成电路、重要器件、软件等领域拓展;纵向向系统设备、增质业务、网络服务、内容提供等业务延伸,快速把长虹打造成全球的信息家电提供商、关键部件供应商、系统软件开发商、广电网络服务商、商用信息系统集成商,为树“百年长虹、数字长虹”奠定坚实基础。
主营范围:视频产品、视听产品、空调产品、电池系列产品、网络产品、激光读写系列产品、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备、摄录一体机、电子医疗产品、电力设备、安防技术产品、机械产品、数码相机、通讯及计算机产品的制造、销售、公路运输,包装产品及技术服务,电子产品及零配件的维修、销售,电子商务,高科技风险投资及国家允许的其他投资业务。
四川长虹等离子投资失败案例分析中国电视企业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和核心环节,更多的是做后端组装,加之下游渠道终端巨头的议价能力非常强,如国美、苏宁等,中国电视企业均处于行业价值链的最低端,导致企业盈利能力较差,结构性调整迫在眉睫。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2004年长虹集团赵勇董事长复出后,提出了不做面板就不做电视的战略性目标。
从战略高度而言,长虹这个战略选择是正确的,不改变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掌控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长虹的主业电视业务就没有未来。
一、豪赌等离子面临困境长虹花费20亿美元豪赌等离子面板(一期投资60亿元),这个豪赌行为饱受行业诟病。
时至今天,从结果上看,长虹并未取得预想的效果。
等离子面板迟迟未能正式量产。
长虹的等离子面板原本从2008年的7月份开始投产,一直拖延到2010年的1月份,正式投产后良品率一直不乐观,只有80%左右,没有达到盈亏平衡点85%的良品率,也就很难真正开始大规模量产。
而等离子面板项目每年3.6亿元左右的固定折旧也对公司业绩存在压力,依据测算长虹等离子面板项目实现盈亏平衡需要年产200万片以上,而据行业人士估计,整个等离子面板中国市场剔除松下所占份额,剩余市场规模仅130万台,更别提满足600万产能的需要了。
长虹豪赌等离子前景堪忧。
二、为何赌输1、关键在于选择战略路径时出现失误长虹的战略目标没有错,关键在于实施战略的路径发生错误。
电视企业改变其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竞争地位有三种路径:一是通过并购获取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和生产能力;二是通过合资获取核心零部件的生产能力;三是依靠自我研发提升核心能力。
长虹每一任领导均十分迫切地想改变主业处于不利竞争地位的现状,通过自我研发不但周期长、风险大,也很难在短期内改变企业现状,所以在长虹看来并购韩国公司就是一条捷径。
而就是这种走捷径的浮躁思想,使等离子项目成为长虹的烫手山芋。
首先,从国内外实现产业地位改变的成功案例中我们发现,他们选择的路径均是自我研发,目前液晶电视领先者是韩国三星,从简单的组装技术开始,再到产品设计技术,再到产品核心技术,凭此拥有了8个在世界占有率排名第一的产品,是一个由模仿者到跟随者再到领跑者的成功典范!他们的研发投入占年销售额的8%,集团有14000名研发人员,技术人员占全体职员比例为30%。
四川长虹、深圳康佳财务状况分析一、案例分析思路本案例主要采用比率分析的方法,并结合因素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从上市公司最核心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入手,对公司赢利能力、资产效率、偿债能力、现金获取能力、股利政策做全面分析。
二、公司介绍(一)行业背景1、竞争激烈。
我国电视市场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国产品牌几分天下的局面,属于垄断竞争阶段,由于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十分激烈。
2、市场需求增长日趋减缓。
对彩电的需求已从原来“有的满足”上升到“质的满足”,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取得优势。
3、行业利润率下降。
随着市场和竞争两方面的因素,电视行业已从高额利润阶段到微利阶段,在微利阶段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4、WTO的影响。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进程加快,将对我国电视生产企业带来一定影响,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有利于国产品牌进入国际市场。
5、长虹公司和康佳公司是国内两个最大的电视制造企业,长虹的市场占有率曾经遥遥领先,但目前两家公司基本是并驾齐驱,康佳有后来居上之势。
(二)四川长虹概况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彩电、背投、空调、视听、数字网络、电源、器件、平板显示、数字媒体网络等产业研发、生产、销售的多元化、综合型跨国企业。
其下辖吉林长虹、江苏长虹、广东长虹等多家参股、控股公司。
公司总部位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
公司始终坚持技术是企业生命的原动力,时刻保持对高新技术的充分接触和跟踪,不断加大技术开发的力度和投入,壮大雄厚的科研开发实力。
公司拥有国家级的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的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并先后与东芝、飞利浦、ST等多家国外著名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与国际家电同行站在了同一起跑线。
公司投巨资兴建了CAD、CAE、CAM工作站系统和全消声实验室、EMC电磁兼容实验室等一大批先进开发、检测设施。
在上海万国证券发行机构的协助下,四川长虹在1994年3月11日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证券。
案例分析:四川长虹是我国彩电行业公认的龙头企业,全球第三大彩电生产基地,并且其主导产品享有较高的市场份额的企业,却在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8.36%,全年亏损36.81亿。
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应收账款居高不下,造成企业净资产虚化。
可见应收账款是埋伏在企业身边的“定时炸弹”, 对企业财务安全造成巨大隐患。
另外,四川长虹此次进行资产置换可谓“一箭双雕”,不仅获得了完整的“长虹”商标所有权,而且彻底解决了Apex应收账款的历史遗留问题,将美国Apex 公司4亿元的应收账款也甩给了大股东长虹集团。
资产置换完成后,四川长虹将会减少与大股东长虹集团之间潜在的关联交易,可以进一步规范公司的经营行为。
“长虹”商标使用权与所有权长期分离的问题解决后,可以确保长虹经营的独立性和资产的完整性,也将促进上市公司灵活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长虹目前过于广泛的产品线使得长虹难以控制经营成本,公司几乎所有的新业务都面临竞争加剧的局面。
此次资产置换,理清长虹的发展脉络,提升长虹的资产价值。
发现问题:应收账款是由于赊销而产生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场跨国界、跨地区、跨行业的竞争正在全球普遍展开,特别是企业之间的商业竞争愈加激烈。
企业为了竞争中取胜,赊销成为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
但利益总是与风险同在的,有人说“不赊销是等死,赊销是找死!”也就是说企业惧怕的不是赊销,而是由此带来的一些后患。
如果企业未能对赊销进行严格的控制,极有可能因为对方的失信而产生呆帐和坏账从而影响资金周转,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实行赊销,会扩大销售、减少存货、增加利润,同时也增加经营风险、加大信用成本,因此必须在市场机会与保护自己之间权衡利弊,合理抉择。
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弊端:1、降低了企业的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是衡量企业整体经营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将延长营运周期,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影响工资的发放和原材料的购买,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四川长虹案例分析报告一、案情简介长虹创业于1958年,是我国建国初期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原主要从事机载火控雷达研制,是我国研制生产军用、民用雷达的重要基地。
1972年,长虹开始研制黑白电视机,1973年“长虹牌”黑白电视机出产。
1985年,长虹与日本松下公司进行合作,引进了国内第一条自动化彩电生产线。
80年代中期以后,长虹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走上快速发展之路,很快发展成为一家集彩电、背投、数字媒体、数字网络、平板显示、空调、视听、电池、器件等九大产业研发、生产、销售的多元化、综合型跨国企业。
1988年3月,长虹开始进行股份制试改,成立了“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长虹在国内首家彩电年产销量突破百万大关。
1994年3月11日,长虹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被誉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从1995年开始,长虹不失时机地向相关领域渗透,进行多元化经营。
2002年1月16日,广东长虹正式成立。
长虹已成为一个多元化、跨门类、跨地区经营的大型集团公司。
1995年长虹彩电累计产销量突破1000万台,至2002年累计产销量突破7000万台,居中国第一,全球第二。
从1989年开始长虹连续12年保持国内彩电市场占有率第一名的地位。
为此,第五十届世界统计大会授予长虹公司“中国最大彩电生产基地”和“中国彩电大王”荣誉称号。
2003年,仅新增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数就达到130项,在国内企业中名列前茅。
长虹为国家首批六家技术创新企业之一。
2005年初,一则爆炸性新闻在业界传开:四川长虹(600839)2004年度亏损37亿元,在业界坚挺了多年的长虹神话就此破灭。
经调查,2004年年底,四川长虹(600839)悬疑两年的美国应收账款脓包告破,对美国应收账款计提25.97亿元人民币等因素,四川长虹宣告出现上市十年来的首次亏损。
同时,36.81亿元人民币巨亏也创下沪深两市历史之最。
通过对长虹94年到04年11年净利润情况的调查发现:从01年到04年四年间,四川长虹共销售给APEX公司11.1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2.26亿元),回款6.4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3.80亿元)。
四川长虹应收账款案例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一、长虹集团应收账款案件回顾长虹始创于1958年,公司前身国营长虹机器厂是我国“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当时国内唯一的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
历经多年的发展,长虹完成由单一的军品生产到军民结合的战略转变,成为集电视、空调、冰箱、IT、通讯、网络、数码、芯片、能源、商用电子、电子部品、生活家电等产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逐步成为全球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3C信息家电综合产品与服务提供商。
2005年,长虹跨入世界品牌500强。
2007年,长虹品牌价值达到亿元。
四川长虹,作为中国彩电业的老大,有过年净利润亿元的辉煌,也创下了巨亏37亿元的股市纪录。
长虹的衰败始自1998年产品大量积压,与APEX家电进口公司的合作和巨额应收账款的产生。
截至2004年12月,长虹应收APEX账款亿美元,而根据长虹对APEX公司资产的估算,可能收回的资金只有亿美元左右。
尽管APEX公司是长虹在美国最大的合作伙伴,但是在确定信用政策时,长虹考虑坏账风险的策略是令人难以理解的。
因为,长虹是在APEX公司拖欠国内多家公司巨额欠款情况下,还与其签订了巨额销售合同,说明了长虹作为知名企业,应收账款环节存在重大管理缺陷——没有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长虹案例暴露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给各行业带来了警示,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尽快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
二、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及赊销控制等方面分析四川长虹应收账款事件中所反映的企业内部控制缺失及其后果1、合同设计漏洞长虹与APEX公司签订的合同非常简约,难以理清双方权利、义务以及潜在风险的分担。
另外,长虹和APEX公司的交易,多为APEX以支票作为货款担保。
四川长虹的盈余管理案例四川长虹是中国著名的家电企业之一,其盈余管理策略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四川长虹的盈余管理案例,分析其成功原因,并总结其启示。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四川长虹的盈余管理案例》,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川长虹的盈余管理案例》篇1一、引言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4 年,是一家集家电、电子、通信等业务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经过多年的发展,四川长虹已经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佼佼者之一,其盈余管理策略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四川长虹的盈余管理案例,分析其成功原因,并总结其启示。
二、四川长虹的盈余管理案例1.产品创新四川长虹注重产品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四川长虹推出的智能电视、智能冰箱等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提高了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
2.成本控制四川长虹注重成本控制,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同时,公司还加强了对供应商的管理,优化供应链,降低了采购成本。
3.营销策略四川长虹在营销方面,采取了多种策略,如广告宣传、促销活动、渠道拓展等,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销售额的提升。
此外,公司还加强了对市场的研究和分析,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策略,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
4.财务管理四川长虹在财务管理方面,建立了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了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和监控,确保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公司还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产利用率等方式,提高了企业的财务效益。
三、四川长虹盈余管理成功的原因1.注重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2.加强成本控制,降低生产成本。
3.采取多种营销策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财务效益。
四、启示1.企业应注重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企业应加强成本控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案例分析公司基本情况长虹始创于1958年,公司前身国营长虹机器厂是我国“一五”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当时国内唯一的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
历经多年的发展,长虹完成由单一的军品生产到军民结合的战略转变,成为集电视、空调、冰箱、IT、通讯、网络、数码、芯片、能源、商用电子、电子部品、生活家电等产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逐步成为全球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3C信息家电综合产品与服务提供商。
2005年,长虹跨入世界品牌500强。
2007年,长虹品牌价值达到583.25亿元。
四川长虹,作为中国彩电业的老大,有过年净利润25.9亿元的辉煌,也创下了巨亏37亿元的股市纪录。
应收账款事件的经过上市之初,四川长虹的利润连年快速增长,然而在利润高速增长的背后,应收账款也迅速增加,并且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下降,且明显低于其他三家彩电业上市公司的同期应收账款周转率。
同时巨额应收账款的存在,大幅度地减少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很有可能造成企业现金周转的困难,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上市之初的好景并没有持续太长,从1998年开始,彩电价格战愈演愈烈,使得彩电业的利润很快被稀释掉,而且市场上彩电已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此时四川长虹的经营业绩开始直线下降,1998年、1999年、2000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0亿、5.3亿、2.7亿。
为遏制经营业绩的下滑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长虹股价的下跌,2001年2月,倪润峰再度出山,欲力挽狂澜,选择走海外扩张之路,力求成为“全球彩电霸主”,为四川长虹寻找一个新的利润来源。
数次赴美考察后,四川长虹与当时在美国有一定影响的APEX公司进行了商谈。
从2001年7月,一车车的彩电自长虹发出去,由APEX公司在美国直接提货。
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彩电出去了,货款却未到。
APEX公司总是以质量或货未收到为借口,拒付或拖欠货款。
而按照出口合同,接货后90天内APEX公司就应该付款,否则长虹方面就有权拒绝发货。
通过长虹案例分析,长虹转移资产的会计手段有哪些?
分析:四川长虹从1988年崛起,一度成为企业的龙头老大,到2004年末四川长虹却以37亿元的巨额亏损惨淡落幕,同时长虹的巨额亏损,引起了广大股民及经济学专家的关注,为何长虹就没有任何前兆的巨额亏损了呢?
各类专家提出来猜测,其中郎咸平提出的猜测是:四川长虹管理层转移资产,伺机MBO收购的机会。
当然他举证了一系列的现象,我个人觉得比较信服,以下我想就四川长虹转移金融资产的会计手段,说一下个人的理解,主要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方面谈一谈。
管理层倪润分从2001年开始走海外扩张的道路,而海外的分销商比较单一,APEX公司占了大部分的比例,从海外的应收账款7.6亿美元而APEX公司一家就占了7亿美元就可以看出。
APEX于1999年开始展露美国市场,主要靠赊账维持经营,拖欠美国数家公司账款,信誉不是很可靠,就是这么一家劣迹斑斑的公司却被四川长虹作为了海外的第一大经销商,不得不让人起疑,这是为后来的巨亏埋下了伏笔,至2003年底总共应收账款为6亿美元,四川长虹于2004年对APEX的应收账款计提了3.1亿美元的坏账准备,通过分析可以知道,从2001年的外销,销售额逐年上升,应收账款逐年上升,但是减值准备的计提并没有同步的上升,而是在2004年一下便计提了3.1亿美元的坏账准备,3.1亿美元折合当时人民币24万多。
据以以上的多个疑点,做个大胆的推测APEX公司和长虹高层本就是串通好的,那6亿美元的应收账款可能APEX公司早就转移给了长虹的高层管理人员。
因为长虹巨亏后,遭MBO收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长虹的高层吧,通过这种方式,国有企业也就变成了高层所有。
请阅读下面的内容,并回答如下问题:1988年7月18日,在四川绵阳,由国营长虹机器厂独家发起并控股成立了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公司),当时总股本不足2亿元,且试验的成分相当浓厚。
而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该企业却以惊人的成长令人瞩目,--跃而成为中国彩电的龙头企业。
一、四川长虹电器股份公司近两年的发展状况1995年和1996年是四川长虹公司取得飞速发展的两年。
在1995年,全体长虹人紧紧围绕“三重点、一落实、促销售、抓效益”的方针,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以质量为上,服务配套为宗旨,调整产品结构,全年共生产各种型号的长虹牌电视机3259888台。
1995年度,长虹牌彩电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由1994年的17%上升到22%。
在1995年的第50届国际统计大会上,该公司荣获“中国彩电大王”、“中国最大彩电基地”的殊荣。
在全国电子行业排名中,长虹公司的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税后利润均居同行业第一名。
根据该公司1994年度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的1995年度工作计划,1995年计划完成彩电生产2600000台,实现销售收入555600万元(不含税),实现税后利润76500万元。
1995年度实际生产各型彩电共3051888台,实现销售收入676400万元(不含税),实现税后利润11510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5.87%、58.27%、62.71%,分别为计划的117.38%、121.74%、150.46%,全面超额完成上届股东大会制定的目标。
另外,公司在1995年积极开发新产品,在数字彩电、卫星接收机、行输出、印刷板、高频器件、彩电技改等项目上又投入资金2494.3万元。
与1995年初相比,总资产年末共增加330179.35万元。
其中流动资产增长较快,共增加307911.8万元,占总资产变动额的93.25%。
总负债年末比年初增加171906.69万元。
其中,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流动负债分别增长355.84%、623.33%、175.88%、193.89%,变动幅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