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320.73 KB
- 文档页数:2
电视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围术期护理王其燕,陈进文,陈 幻摘要:总结38例电视胸腔镜下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病人的护理。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指导病人呼吸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呼吸道管理及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术后出现2例胸腔积液,2例第三孔切口液化,1例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1例右侧少量气胸,1例肺部感染,无活动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全部病例于术后7d~15d治愈出院。
术前、术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手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3.027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1C-3113-02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s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微创诊治新技术,手术后病人的肺功能破坏程度远较常规开胸手术小,且不切断肋间神经,对肺功能影响小,手术切口小、损伤小、出血量少,病人术后疼痛轻,使病人敢于咳嗽、深呼吸,能早期下床活动,恢复快。
减少了术后瘢痕、肺不张等并发症,受到年轻爱美病人的青睐。
我科2004年5月—2012年5月共完成电视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38例,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38例,男14例,女24例;年龄23岁~56岁(39.3岁±11.6岁);均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其中单纯二尖瓣狭窄9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24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并三尖瓣关闭不全5例。
1.2 手术方法 全组病人均采用双腔或单腔气管插管,静脉及吸入麻醉。
病人取仰卧位,右侧垫高20°~30°。
于右侧腹股沟纵切口长2.5cm,行右侧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于右侧胸壁作3孔。
第1孔于右胸骨旁第4肋间,长3cm,入手术操作器械及人工瓣膜;第2孔于右腋中线第3肋间,长2cm,入上腔静脉阻断带、冷灌针、升主动脉阻断钳及手术操作器械;第3孔于右腋中线第7肋间,长2cm,入下腔静脉阻断带及电视胸腔镜导鞘、胸腔镜。
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护理自1997年Chitwood首次成功完成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以来[1], 该术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围术期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成功地完成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40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龄(34.6±12.5)岁;平均体重(44.2±11.8)公斤;均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其中单纯二尖瓣狭窄13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24例,合并左房血栓及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术前心功能Ⅱ级17例,Ⅲ级23例。
1.2 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右侧垫高20~30度;全身麻醉后股动脉、静脉插管下建立体外循环,右胸骨旁第四肋间、右腋中线第三肋间,右腋中线第七肋间分别切开长约1.5cm的3个切口。
胸腔镜下套上下腔静脉丝带,主动脉根部缝合荷包后插入特制冷灌针头,阻闭上下腔静脉,专用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
冷晶体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加冰盐水心脏表面降温保护心肌。
心脏停跳满意后,切开右心房、房间隔,显露二尖瓣。
行二尖瓣置换术,术毕于右腋中线第七肋间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2.结果本组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出现频发性室性早博1例,气胸1例,切口延期愈合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出院时复查心脏超声示瓣膜位置、活动良好,无瓣周漏;住院天数(13±3)d。
3.术前护理3.1 术前常规准备改善心功能,用强心、利尿、扩血管、抗感染药物使心功能达到最佳状态,控制感染病灶,控制有无发热、关节痛等风湿性活动症状。
由于对手术过程需股动、静脉插管,因此术前避免在股动、静脉穿刺;术前戒烟>1周,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充分休息,增加营养,增强对手术的耐受性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3.2 做好心理疏导我们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表现进行心理疏导,讲解该手术的优越性,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胸腔镜手术的术后护理要点
1. 伤口护理,术后需要定期更换敷料并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
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受到感染。
2. 呼吸护理,胸腔镜手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呼吸情况,注意
呼吸道通畅,避免呼吸道感染。
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胸闷、咳嗽等症状,需要及时处理。
3. 疼痛管理,术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需要根据医嘱
及时给予止痛药物,同时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4. 饮食护理,术后患者需要根据医嘱进行饮食调理,避免食用
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有利于术后恢复。
5. 活动护理,术后患者需要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遵循医嘱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有助于恢复身体功能。
6. 定期复诊,术后患者需要按时复诊,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指导,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7. 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家人和医护人员需要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利于康复。
总之,胸腔镜手术的术后护理要点包括伤口护理、呼吸护理、疼痛管理、饮食护理、活动护理、定期复诊和心理护理等方面,需要患者及其家人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和护理,以促进术后康复的顺利进行。
护理经验220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病人的临床护理高丛丛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1200【摘 要】目的:探讨胸腔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
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期间于我院接受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全体患者行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指导来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观察患者的治疗疗效。
结果:10例患者的手术过程均顺利完成,期间有2例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在及时静脉注射多卡因1mg/kg后症状消失;有1例患者出现右侧血性胸腔积液,经胸腔穿刺抽液后得以治愈;全体患者均没有出现并发症。
结论: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康复效果。
【关键词】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护理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创化已经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心脏外科微创化等一系列微手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自1996年2月实际上首例二尖瓣成形术在电视-腔镜下完成后,胸腔镜下瓣膜手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较于传统心脏外科手术相比,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具有切口创伤小、术中和术后出血少、住院时间少以及康复快等优点,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1]。
本实验选择我院10例接受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进行了临床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治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实验选择2014年1月~2014年期间于我院接受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女性7例,男性3例,体重范围为50~75kg;临床病症:1例二尖瓣狭窄且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3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患者、6例二尖瓣狭窄患者;心胸比例范围为0.55~0.77,平均值为0.63;10例患者术后复查后,瓣膜位置准确,活动情况良好,均不存在瓣周漏问题。
1.2 护理方法针对10例患者,均实施统一的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
516例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术的护理配合黄晶;谢庆;卢嫦青;欧阳淑怡;谭玲玲;王欣;冯旭林【摘要】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护理配合经验,为手术室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对51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于全麻体外循环下行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术;做好术前访视与手术仪器准备;巡回护士配合麻醉及正确安置手术体位,术中加强单肺通气及口腔护理;器械护士配合建立体外循环、胸腔内及心内操作配合、维持目镜清晰等。
结果 516例中转为正中开胸8例,二尖瓣成形效果不佳行二尖瓣换瓣29例,其余均顺利完成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术。
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疾病知识与配合技能,确保手术仪器设备完好,正确摆放手术体位,术中确保呼吸道通畅等,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期刊名称】《护理学杂志》【年(卷),期】2017(032)020【总页数】3页(P52-54)【关键词】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成形术胸腔镜护理配合【作者】黄晶;谢庆;卢嫦青;欧阳淑怡;谭玲玲;王欣;冯旭林【作者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手术室,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手术室,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手术室,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手术室,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手术室,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手术室,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手术室,广东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3二尖瓣成形术已经取代二尖瓣置换术成为治疗退行性心瓣膜病、先天性二尖瓣病变、Barlow综合征的主要术式[1]。
屁帛!创#$2021%第16'第1(Journal of Minimall y Invasive Medicine,2021,16(1)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护理配合-143-李秋红曾秋芸(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福建省厦门市361006)【摘要】目的总结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要点。
方法对行胸腔镜二尖瓣术的60病进程,术前充分准备和术切配合,确保手术的顺利施行。
结果手术(3.05±0.88)h,升动脉阻(23.80±7.10)mu,术呼(5.60±1.20)h,重症监停留(22.10±7.22)h,术后住院为(8.06±2.20)d o有6并发症,其中2胀、2术后疼痛、1切口出血、1例切口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0.0%。
结论胸腔镜下二尖瓣术对术配合要求较高,手术士应对手术流程、器性方法、医生工作习惯熟稔,的配合。
【关键词】胸腔镜;二尖瓣术;护理配【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6575(2021)01-0143-02DOU10.11864/j.issn.1673.2021.01.40二尖瓣术是一人工瓣膜有病变异瓣膜的胸心血管外科手术,其适应证是二尖瓣二尖瓣[1](近年来该病胸腔镜下体外循环二尖瓣疗。
相'的开胸体外循环下二尖瓣,胸腔镜下二尖瓣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血量少、术伤口愈优、恢复快、伤胸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2-3],提高了的生命质量,有改善了'的,程高。
大胸腔镜下二尖瓣术确的,术前存在焦虑、张、害怕等消极⑷,术发生应激反应手术治疗[5](手术士与手术医生的精准配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且腔镜手术难度大、器,若个问题都会手术进程,在一定程[6"7]O,胸腔镜下二尖瓣术的术配的疗重要。
我院行胸腔镜下二尖瓣术的60的术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胸腔下二尖瓣术的60病,38、22例,年龄39~69 (56.26±7.87)岁,体重48-73(62.57±5.61)kg。
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护理配合第一作者:周江琦通讯作者:王静发布时间:2023-06-20T02:07:27.699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5期作者:第一作者:周江琦通讯作者:王静[导读] 目的:观察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护理效果。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830054【摘要】目的:观察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护理效果。
方法: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200例为对象,均采取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
按护理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比较每组护理的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总满意率97.00%;对照组总满意率77.00%,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围术期护理应用在心脏手术患者中可提升护理的效果,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
【关键词】全胸腔镜;心脏手术;护理配合;效果;观察心脏手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难免影响到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因此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加强护理辅助干预的力度。
本文将对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护理配合展开研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以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200例为对象,患者均采取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治疗。
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比较每组护理效果。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取围术期护理:1.2.1术前护理在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应提前告知手术治疗的步骤,优势,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为手术治疗奠定基础。
1.2.2术中护理手术治疗中,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各项体征严格监测,包括: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并对各项数据详细地记录。
一旦数据发生异常,应立即告知相关责任医生,以免出现不良的反应。
1.2.3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应将患者送入病房,对患者创口仔细观察,判断是否出现渗血等情况,一旦发生此类现象应立即处理。
2结果2.1心脏手术前焦虑的多因素相关分析表一心脏手术前焦虑的多因素相关分析变量B S.E.Wald变量B S.E.Wald0.1370.9300.022性别 1.0680.785 1.851病史时间年龄-1.2080.539 5.028手术史-0.056 1.2460.002学历情况-1.4320.575 6.212合并症0.4560.5320.734职业-0.0630.4220.022疾病类型0.4880.5330.840婚姻0.1120.3930.081术前心功能0.3360.294 1.305费用支付方式0.1010.7120.020Constant-2.632 2.314 2.3142.2比较两组护理效果表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例)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10055(55.00%)40(40.00%)5(5.00%)95.00%对照组10040(40.00%)35(35.00%)25(25.00%)75.00%P<0.05<0.05<0.05<0.052.3比较两组临床满意度详情见下表:表三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例)组别例数非常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率观察组10052(52.00%)45(45.00%)3(3.00%)97.00%对照组10045(45.00%)32(32.00%)23(23.00%)77.00%P<0.05<0.05<0.05<0.05 2.4比较两组患者情绪状态表四两组患者情绪状态比较SDS SAS组别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 2.75±0.35 1.62±0.15 2.87±0.22 1.75±0.18对照组 2.77±0.27 2.07±0.22 2.82±0.25 2.02±0.21t0.4679.6920.565 5.711p0.6420.0000.5730.0002.5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表五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组别例数护理1d后护理3d后护理5d后观察组100 6.75±2.15 4.09±1.22 1.92±0.65对照组1008.21±1.89 5.81±1.35 3.79±0.67P 3.333 5.64013.144p0.0010.0000.0002.6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状态,认知能力,生理功能,整体健康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表3: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s,分)组名时间健康状态认知能力生理功能整体健康护理前65.85±5.8266.42±4.9268.78±5.0667.43±5.77观察组(n=100)护理后84.63±6.71#86.36±5.17#85.89±4.76#85.06±5.22#对照组护理前65.72±5.7066.74±4.8168.90±5.1167.40±5.83(n=100)护理后76.54±6.33*78.09±4.93*75.87±5.09*77.01±4.12*2.7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观察组患者2例创口感染,发生几率为2.0%;对照组患者中创口感染2例,疼痛3例,出血5例,发生几率为10.00%,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胸腔镜术后护理常规胸腔镜术后的护理是手术后恢复的关键部分。
下面是一些胸腔镜术后护理的常规措施和注意事项。
术后第一天- 胸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常需要住院观察1-2天。
在术后的第一天,病人需要继续进行观察和护理。
- 确保病人休息良好,避免过度活动。
术后的病人通常会感到疲劳和不适,需要休息和恢复。
- 监测术后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疼痛缓解措施。
胸腔镜手术后可能会有一定的疼痛感,适当的药物管理能够减轻病人的不适。
- 观察和记录伤口情况。
胸腔镜手术通常有多个小切口,确保伤口干燥、清洁,并注意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 监测患者的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 饮食方面,根据医生的指示给予适当食物,避免过度进食或过快饮食。
术后几天- 帮助病人进行呼吸康复训练。
胸腔镜手术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通过指导和训练,帮助恢复正常呼吸。
- 执行医生的康复方案,包括定期进行活动和走动,以促进术后康复和避免血栓形成。
- 注意伤口护理。
按医生的指示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 尽量避免患者的咳嗽和用力动作,以防伤口张开或感染。
- 给予适当的液体摄入,保持良好的水分平衡。
- 规律监测患者的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术后几周- 根据医生的指示,逐渐恢复日常生活活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 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注意伤口愈合的情况。
- 规律复诊,及时与医生交流,报告术后恢复情况。
以上是胸腔镜术后的常规护理措施,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可能有所不同,所以还是要根据医生的指示和建议进行护理。
及时与医生交流,及时处理术后的异常情况,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护理
发表时间:2016-06-24T15:10:48.1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7期作者:苏金桂
[导读] 心脏病病人术后病情变化快,危险性大,若监护不力或处理不当,随时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苏金桂
(广西柳州市中医院心胸外科广西柳州 545001)
【关键词】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296-02
自1997年Chitwood首次成功完成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以来[1], 该术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围术期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成功地完成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40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龄(34.6±12.5)岁;平均体重(44.2±11.8)公斤;均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其中单纯二尖瓣狭窄13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24例,合并左房血栓及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术前心功能Ⅱ级17例,Ⅲ级23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右侧垫高20~30度;全身麻醉后股动脉、静脉插管下建立体外循环,右胸骨旁第四肋间、右腋中线第三肋间,右腋中线第七肋间分别切开长约1.5cm的3个切口。
胸腔镜下套上下腔静脉丝带,主动脉根部缝合荷包后插入特制冷灌针头,阻闭上下腔静脉,专用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
冷晶体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加冰盐水心脏表面降温保护心肌。
心脏停跳满意后,切开右心房、房间隔,显露二尖瓣。
行二尖瓣置换术,术毕于右腋中线第七肋间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2.结果
本组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出现频发性室性早博1例,气胸1例,切口延期愈合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出院时复查心脏超声示瓣膜位置、活动良好,无瓣周漏;住院天数(13±3)d。
3.术前护理
3.1 术前常规准备
改善心功能,用强心、利尿、扩血管、抗感染药物使心功能达到最佳状态,控制感染病灶,控制有无发热、关节痛等风湿性活动症状。
由于对手术过程需股动、静脉插管,因此术前避免在股动、静脉穿刺;术前戒烟>1周,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充分休息,增加营养,增强对手术的耐受性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3.2 做好心理疏导
我们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表现进行心理疏导,讲解该手术的优越性,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介绍术后进ICU 的相关信息和知识,教会病人在气管插管时如何用身体语言与医护人员交流,进行统一规范的手势语言训练,让患者记住其表达的意思,以便有效的沟通交流。
术前做好抗凝宣教,告之如换机械瓣需用终生服用抗凝药,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使之了解服用抗凝药重要性,配合治疗。
4.术后护理
4.1 循环系统监测
由于手术创伤、体外循环对肺及心脏的再灌注损伤以及麻醉药物的影响,术后易发生心功能不全或低心排;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通过监测C0、CVP、PAP、PWCP参考决定血容量的补充,严格控制入量,补液速度不能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准确记录出入量,尿量维持在1~2ml/(Kg.h),术后早期每天维持负平衡。
遵医嘱给予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药,进行强心利尿治疗。
注意监测电解质,及时纠正低钾,防止心律失常。
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本组1例患者出现频发室性早搏,经静注利多卡因后室性早搏消失。
4.2 呼吸系统管理
术中一侧肺萎陷,如果肺膨胀不良,易造成肺不张和低氧血症,故应加强呼吸道管理;术后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根据血气分析监测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常规使用呼气末正压 (PEEP)4~6cmH20预防肺不张,彻底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加强湿化,防止肺部并发症。
观察痰液性质及量,如果出现血性痰,提示可能有灌注肺及左心衰竭[2]。
当病人神志清醒,循环稳定,肌力恢复正常,胸片示大致正常,血气分析正常,可拔除气管插管。
拔管后观察呼吸音,呼吸频率,加强肺部体疗,以利于痰液排出,防止右侧肺不张的发生。
4.3 肾功能监测
体外循环低灌注压及红细胞的破坏易造成肾脏损害[3],故术后应严密观察有无出现血红蛋白尿,重点在观察尿量、尿比重及色泽改变,术后应该加强利尿,碱化尿液,保持尿管通畅,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尽快清除游离血红蛋白,防止血红蛋白沉积于肾小管内引起肾功能衰竭。
4.4 胸腔引流管护理
术后胸腔镜操作孔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由于切口位置较高,伤口闭合性较差,术后容易造成引流不通畅、漏气发生胸腔积液和气胸;保持引流管通畅,予持续低负压(10~15cmH20)吸引,若引流液突然减少,注意引流管是否堵塞,观察有无急性心包填塞,若出现颈静脉怒张、CVP升高、心率快、血压下降、脉压变小、尿少、对升压药反应差,听诊心音遥远,则提示有心包填塞,及时报告医生,应立即进行手术解除压迫。
本组有1例病人因引流管口漏气发生右侧少量气胸,给予胸腔穿刺抽取后治愈。
5.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5.1 出血和血栓
一般换瓣术后3小时内病人的渗血较多,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质,必要时进行ACT监测,若ACT时间接近生理值,引流量连续3小
时大于200ml/h,可能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手术需经过股动、静脉插管建立周围体外循环,有损伤股动脉、静脉的可能,以及抗凝药物使用不当或过量容易引起出血或血栓形成。
准确、按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遵医嘱给予抗凝药。
术后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征象:如皮下出血点、鼻出血、血痰、血尿等。
注意穿刺部位有无血肿、足背动脉搏动、肢体温度及颜色,密切观察有无脑梗死和肢体栓塞等并发症。
5.2 瓣周漏
总发生率小于1%[4],主要原因是瓣膜周围组织松脆或钙化,导致机械瓣与心脏瓣环组织固定不牢固,或手术技术所致。
多数发生在术后数天,当所替换的瓣膜又出现新的收缩期或舒张期杂音,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病人突然发生心衰时,应高度警惕瓣周漏,做床旁彩超可确诊;小的瓣周漏如心功能好,无明显溶血,可保守治疗;有顽固心功能不全及反复溶血性贫血,调整心功能和加强支持治疗后行手术治疗。
5.3 感染性心内膜炎
术后发病率在2%~4%[4],早期多由于围手术期污染引起,晚期可能来源于患者康复后的菌血症。
注意病人发热时间及热型,换瓣一周后体温一度恢复正常后再出现发热,每天固定时间畏塞后高热,排除伤口感染外尤其注意心内膜感染的发生;抗生素治疗并加强支持疗法。
5.4 切口延期愈合
切口因为器械的挤压、钳夹等机械剌激下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及水肿,引起无菌性炎症,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
本组出现1例第二孔处切口组织液化、愈合时间延长,经换药处理后切口延期愈合。
心脏病病人术后病情变化快,危险性大,若监护不力或处理不当,随时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不仅要做好术前护理,使病人有良好的状态接受手术,更重要的是术后密切监测循环系统、肾功能,加强呼吸系统管理,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干预,使病人安全渡过围手术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救治水平,使此种手术方式得以更广泛深入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方海宁,微创外科技术在心脏瓣膜外科应用的现状[J].右江医学杂志,2006,34(5):555.
[2]苏冰莲,38例电视胸腔镜下行心脏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护理学杂,2004,19(12):18.
[3]徐宏耀,吴信主编.心脏外科学监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86.
[4]郭加强等主编.心脏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95-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