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文之鲁迅《祝福》的叙事结构及叙述语言艺术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9.92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祝福》的叙事结构及叙述语言艺

术分析

【摘要】《祝福》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代表之一,在这一作品里,鲁迅应用了独特的叙事结构与叙述语言为读者深刻的展示了当时农

村的真实面貌,本文主要从“归乡”模式的应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

的应用、多语叙事模式的应用、叙事结构的变化来分析鲁迅《祝福》的叙事结构及叙述语言艺术。

【关键词】《祝福》;叙事结构;叙述语言艺术

叙事结构是一部小说布局的纲领,叙事结构的形式对于小说情

节的思想主题与展开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祝福》是鲁迅先生的

小说代表之一,在这一作品里,鲁迅应用了独特的叙事结构与叙述

语言为读者深刻的展示了当时农村的真实面貌,下面就针对《祝福》的叙事结构与叙述语言艺术进行深刻的分析。

一、“归乡”模式的应用

“归乡”模式是鲁迅作品中最为常用的一个叙事模式,在《祝福》中,以主人公回到鲁镇的角度来描写小说的主体时间。在文章的开

篇中,写到了“我”回到了鲁镇,这次回来并非是为了《故乡》中提

到的“寻梦”,而是“早已决计要走”,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故乡对

于“我”而言,是如此的陌生,“我”无法融入其中。在鲁四老爷的眼

神里,“我”看得到了自己的不合时宜,因此,不会在这里久留,在

决心要走的时候,却意外的遇到了祥林嫂。在接下来,作品通过两

条主线来为读者呈现出旧社会的农村,一方面,祥林嫂的发问激起

了“我”精神世界的波澜,另一方面,文章通过“我”旧时的回忆串联

起了祥林嫂的一生。

最后,“我”开始对祥林嫂的一生进行回顾,虽然文章的主线是

以顺序的模式来进行展开,但是却穿插了倒叙的模式,这并不会影

响文章的主体,反而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为读者留下了更加深

刻的印象。

二、第一人称叙述方式的应用

在《祝福》中,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模式,一直以来,鲁迅

小说与传统小说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叙述方式的区别,他的小说主

要使用的限制性的叙述,从而将叙述人与作者明显的剥离。在这种

叙述模式中,叙述者为小说中的“我”,“我”并不是与故事脱离的作

者,而是实实在在经历这些事物的人。《祝福》中的“我”实质上是

一个旁观者,从始到终,“我”都没有对事件进行判断和评价,不带

任何的感情色彩,“我”对于事情的叙述就是事实的本体,这不仅仅

是叙事内容的客观需求,也是对小说创作史上叙事方法的拓展。

三、多语叙事模式的应用

在《祝福》中,大量应用了多语叙事的模式,将每一个故事线

索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故事主线的

描述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这就有效的增加了事件呈现的多面性与

立体感。祥林嫂到鲁家做女工时,看到了“夫家的堂伯”,此时,作

者以鲁四老爷的口吻描述到:“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不久,这一推想就得到了证实。而“我”是不可能清楚祥林嫂在做女工之前

发生的事情,这正好就借鲁家人的口中表达了出来。此外,作者也

安排了卫家山卫老婆子这一人物,她成为了联系祥林嫂与鲁家的一

个纽带,合理的展示出了祥林嫂的人生经历,这就对祥林嫂未来的

人生悲剧奠定了基础。此外,鲁镇的人、四婶、柳妈也或多或少的

参与到了事件的叙述过程中,这都是通过与“我”独立的语言来描述

出来的,让作品可以表现出一种多角度的叙事模式。从这一层面而言,《祝福》中通过主体事件与多语叙事模式的应用将事件的原始

形态生动客观的展示出来。

在故事中,“我”的存在与多语叙事模式属于一个两面性问题,“我”通过不同角度的补充让故事更加的真实、完整,多语叙事模式

则可以对事件中的不同声音进行有机结合,让事件的内部逻辑关系

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可以看出,“我”并非一个全能的存在,也需要

通过不同的语言来了解事件,此外,“我”不可能详细了解事件的细节,文章使用了虚拟视角的叙述模式有效丰富了主体事件,这不仅

没有让叙事风格变得累赘,反而让叙事模式变得更加生动、真实。

四、叙事结构的变化

在很多小说之中,情节模式都十分的有限,只在少数的篇章中

应用了插叙与倒叙的模式,在鲁迅的小说在这一方面就有了很大的

突破,他的小说主要以叙述人语言来表达情节,叙述人语言对于鲁

迅小说叙事结构转换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叙述的不单单是一个动作,而是一种状态的变化,在这种状态变化过程中,作者为读者呈

现出了下层劳动者精神上的变化动态,虽然没有外部斗争,但是却

有冷血的内部斗争,这是人生、社会以及中国社会的悲剧。

这种审美思维是与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思维相统一的,叙述人并不会着力表现事件的变化,着重表达的是状态的变化,这种独特的叙事结构与叙述语言艺术是与小说主旨相符的,这也是鲁迅小说之所以成为名作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王凯.谈鲁迅小说《祝福》非个人化视角的出色运用[j].语文学刊,2007(16)

[2]岳灵.对“四种权力”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一说的质疑─—鲁迅小说《祝福》教学札记[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6)

[3]潘发义.谁是杀死祥林嫂的直接“凶手”?——浅谈鲁迅的小说《祝福》[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