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NO.7信令系统概述

NO.7信令系统概述

NO.7信令系统概述
NO.7信令系统概述

人类自1878年第一次使用电话交换机向公众提供电话业务以来就使用了信令。随着电话交换机从人工交换,机电交换到电子交换的发展,所使用的信令也由一号信令发展到了当今正在推广的七号信令。为了适用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发展,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于1968年提出了六号信令,六号信令为共路信令,报文长度固定,为28比特。考虑到数字通讯向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发展趋势,CCITT于1980年提出了通用性很强的七号信令系统,此后,七号信令系统经过多次扩展修改,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信令体系。

NO.7信令系统是国际标准化的公共信道信令系统,他最佳地适用于数字通信网,它能满足目前和未来呼叫控制数据访问管理和维护等信令传递的要求,并能在特定的业务网和多种业务网中做多方面的应用,他不仅适用于国际网,也适用于国内网。

第一节信令的概念和分类

1.1 信令的概念

通信网的信令是指通信系统各个不同功能部分之间互相交换的信息。

在一个通信网中的信令传送包括3个方面:一是把来自主叫和被叫的状态和号码信息传送给交换机;二是交换机内部的信令传送;三是在交换网上传送信令信息。不管信令的种类、功能及传送形式如何变化,信令本身却始终具有一些区别于其它信息的明显特征:信令是在用户设备与网络节点间/或网络节点间传送的信息;且信令是上述信息中起监视、选择及网络管理功能的信息(在一个信令系统中,一种功能可以用几个信令来表示,而一个特定的信令又可以用来实现一种或几种不同的功能)。

1.2 信令的分类

通信网中的信令,有三种分类方式:即按照信令的传送方向来划分,按照信令的工作范围来划分,以及按照信令的传送信道来划分。

按照信令的传送方向来划分信令可分为前向信令和后向信令。前向信令是指主叫端向被叫端发送的信令。后向信令是指由被叫端向主叫端发送的信令。

按照信令的工作范围来划分信令可分为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两类。用户线信令也叫用户信令,是指用户和交换局之间传送使用的信令,它们在用户线上传送,且主要包括:用户状态信令、选择信令、铃流和信号音。局间信令是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传送使用的信令,在局间中继线上传送,这种信令比较复杂包括监视、选择和网络管理三种功能。

按照信令的传送信道来划分信令可分为随路信令方式和公共信道信令方式(也称为共路信令方式)两类,下面重点介绍:

(一) 随路信令方式

随路信令方式是某个通话电路所需的信令,由该电路本身或者由某一固定分配的专用信令电路传送的信令方式。他具有信令全部或部分地在话音信道中传送,信令的传播处理与其服务的话路严格对应关联,信令在各自对应的话路中或固定分配的通道中传送,不构成集中传送多个话路所利用的通道,也不构成与话路相对独立的信令网络等特征。且主要用于步进制、纵横制及早期的程控交换机构成的电话网络中。

局间信令采用随路信令方式时,从功能上可划分为线路信令(Line Signalling)和记发器信令(Register signal )。它们是为了把话音通路上各中继电路之间的监视信令与控制电路之间的记发器信令加以区别而划分的。

1、线路信令

线路信令是监视中继线上的呼叫状态(如示闲、占用、占用证实、应答和拆线等)的信令。在模拟信道上传送模拟线路信令,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字型线路信令,适用于PCM中继电路。它可以分为直流线路信令, 带内(外)单脉冲线路信令, 数字型线路信令方式;也可分为前向信号和后向信号。

2、记发器信令

记发器信令是电话自动接续中,在记发器之间传送的控制信令。主要包括选择路由所需的选择信令(也称地址信令或数字信令)和网络管理信令。

(二)公共信道信令方式

公共信道信令方式用于局间信令的传送,也称公共信道局间信令方式。它是在存储程序控制的交换机和数字脉冲编码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信令方式。主要有信令传输通道与话路完全分开,将若干条话路的信令集中起

来,在一条公共的高速数据链路上传送的特征。下一节将介绍的NO.7信令就是一种公共信令。

第二节 NO.7信令系统概述

2.1 NO.7信令系统的简介

NO.7信令系统是一种国际性的标准化的通用公共信令系统,其具有最适合由数字程控交换机和数字传输设备所组成的综合数字网,能满足现在和将来传送呼叫控制、遥控、维护管理信令及处理机之间事务处理信息的要求和信令传送可靠的特点。是通信网向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

2.2 NO.7信令的功能结构

NO.7信令系统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公用的消息传递部分(MTP )和适合不同用户的独立的用户部分(UP )。采用功能分级和OSI 分层模式的混合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NO.7信令功能结构

(一)消息传递部分

消息传递部分(MTP )的功能是作为一个公共传递系统,在相对应的两个用户部分之间可靠地传递信令消息。

消息传递部分(MTP )1.2.3

NO.7 用户 TC 用户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4

事务处理能力(TC ) T U P 4 I S U P 4 1.2.3 OSI OSI OSI

(二)用户部分

用户部分(UP )则是使用消息传递部分传送能力的功能实体。目前CCITT 建议使用的用户部分主要有:电话用户部分(TUP )、数据用户部分(DUP )、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 )、移动通信用户部分(MAP )、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TCAP )、操作维护应用部分(OMAP )及信令网维护管理部分。

每个用户部分都包含其特有的用户功能或与其有关的功能。在采用多个用户部分的系统中,消息传递部分为各个用户部分所公用。因此,在组织一个信令系统时,消息传递部分是必不可少的,而用户部分则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2.3 NO.7信令的功能级

NO.7信令系统在基本功能结构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功能级:第一级为信令数据链路级;第二级为信令链路控制级;第三级为信令网络功能级;第四级为用户部分功能级。其中前三级属于消息传递部分,第四级属于用户部分,如图1-2所示。

第4级 第3级 第2级 第1级

A ~D :功能分界线 TUP :电话用户部分 DUP :数据用户部分 MTP :消息传递部分

图1-2 NO.7号信令系统功能级划分图

第一功能级(信令数据链路级)规定了信令数据链路的物理、电气和功能特TUP

其它用户 DUP 信令数据链路 功能 信令链 路功能 信令消 息处理 信令网管 理

测试和维护 MTP 信令网功能 C A B 控制和指示 信令消息流

性及其与数据链路连接的方法。本功能级对信令链路提供传输手段,它包括一个传输通道和接入次传输信道的交换功能。

第二功能级(信令链路控制级)规定了在一条信令链路上,消息传递和与传递有关的功能和程序。第二级和第一级的信令数据链路一起,为在两点间进行信令消息的可靠传递提供信令链路。

第三功能级(信令网络功能级)原则上定义了传送消息所使用的消息识别、分配、路由选择及在正常或异常情况下信令网管理调度的功能和程序。第三级进一步分为信令消息处理和信令网管理两个部分。消息处理部分的功能是在一条信令消息实际传递时,引导它到达指定的信令链路或用户部分。信令网管理功能是以信令网中已信令路由组织数据和其状态信息为基础,控制消息的路由和信令网设备的重新组合,并在状态发生变化时,提供维持或恢复正常消息传递能力。

第四功能级(用户部分功能级)规定了各用户部分使用的消息格式、编码及控制功能和程序。

2.4 NO.7信令的信令单元

NO.7号信令系统采用不等长度的信令单元格式传送信令消息。根据信令单元的来源不同,分为消息信令单元(MSU)、链路状态信令单元(LSSU)、和填充信令单元(FISU)三种格式。

消息信令单元:是由用户产生的,是真正用来传递用户部分信息的载体。由于消息信令单元搭载着用户信令信息,故其单元长度可变动,并且出现差错时可重发。

链路状态信令单元:用来提供各种链路状态信息。当信令链路启用和对信令消息进行流量控制以及链路出现故障时,要发送链路状态信令单元,通知对方。链路状态信令单元长度固定,且不重发。

填充信令单元:当信令链路上没有消息信令单元及链路状态信令单元传送时,就发送填充信令单元进行填充,表示链路空闲。填充信令单元长度固定,且不重发。

2.5 NO.7信令的特点及应用

7号信令(七号信令)系统是一种国际性的标准化的通用公共信令系统,其基本特点是:

1、最适合由数字程控交换机和数字传输设备所组成的综合数字网。

2、能满足现在和将来传送呼叫控制、遥控、维护管理信令及处理机之间事务处理信息的要求。

3、信令传送相当可靠。

NO.7号信令能满足多种通信业务的要求,当前应用的主要有:

1、局与局之间的电话网通信。

2、局与局之间的数据网通信。

3、局与局之间综合业务数字网。(例如:ISDN PRI)

4、可以传送移动通信网中的各种信息。

5、支持各种类型的智能业务。

6、局端到用户端之间的电话网以及数据网的通信.

例如:800号服务:是一个虚拟的逻辑电话号,客户可能在任何地方拨这个号码要求与该公司某个职能部门通话,这就存在一个将800电话转变成实际电话号的过程。

他方付费电话:第一种形式是信用卡电话, 第二种形式是被叫付费电话,第三种形式是第三方付费电话。有了共路信令网,他方付费电话基本自动化,方便而高效。

七号信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除了上述几种应用之外,它还能用在高级智能网(AIN)及蜂窝移动通讯系统中,也可用作ATM网络和B-ISDN网络的内部信令……

第三节我国NO.7信令网结构

3.1 NO.7信令网的概念

NO.7信令网本质上是一个专用于传送NO.7信令消息的数据网,是具有多种功能的业务支撑网。主要由信令点(SP),信令转接点(STP)和连接它们的信令链

路组成。

信令点:信令网中既发出又接收信令消息,或将信令消息从一条信令链路转到另一条信令链路,或同时具有着两种功能的信令网节点。在信令网中,交换局、操作管理和维护中心、服务控制点、信令转接点都可作为信令点。

信令转接点:将信令消息从一条信令链路转到另一条信令链路的信令点。

信令链路:连接两个信令点的信令数据链路及其传送控制功能组成的传输设备。

3.2 NO.7信令网的结构

结合实际情况,我国采用三级信令网结构:第一级为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第二级为低级的信令转接点(LSTP),第三级为信令点(SP),如图1-3所示。

图1-3 我国NO.7信令网结构

第一级HSTP采用两个平行的A、B平面网,A、B平面的两个HSTP呈网状连接,A平面与B平面之间成对的HSTP间相连接。

第二级每个LSTP固定连接至A、B平面内成对的HSTP,LSTP至A、B平面两个HSTP的信令链路组之间采用负荷分担方式工作。

第三级SP至LSTP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固定或自由连接方式,每个SP至少连至两个STP(LSTP或HSTP),若连至HSTP时,应分别固定连至A、B平面内成对的HSTP,SP至两个STP或(LSTP)的信令链路组间采用负荷分担方式工作。

每个信令链路组至少应包括两条信令链路、并尽可能采用分开的物理通路。两个信令点间若信令业务量足够大时可以设置直达信令链路。第一级STP(HSTP)设置在直辖市各省区内.第二级STP(LSTP)设在地区或一个地级市内、电话网和信令网的对应关系, C1和C2中心都由HSTP汇接,C3、C4由LSTP汇接。

七号信令详解

七号信令基础

第1章 GSM信令系统简介 我们已经知道,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由NSS、BSS、OSS三大子系统和 MS组成,但这只是根据功能划分的物理上的组合,大多数功能是分布在不同 的设备中的,这样在执行任务时就需要交换信息,协调动作:分散的设备需要 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某项任务,设备或各个子系统之间必须通过各种接口按照规 定的协议实现互连。在通信系统中,我们把协调不同实体所需的信息称为信令。 信令系统指导系统各部分相互配合,协同运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GSM系 统中,信令消息具体体现在接口的协议和规范上,我们先从子系统互连和接口 的分层模式来说明GSM系统中主要协议的结构和相互关系。 1.1 接口和协议 接口代表两个相邻实体之间的连接点,而协议是说明连接点上交换信息需要遵 守的规则。两个相邻实体要通过接口传送特定的信息流,这种信息流必须按照 一定的规约,也就是双方应遵守某种协议,这样信息流才能为双方所理解。不 同的实体所传送的信息流不同,但其中也可能有一些共同性,因此,某些协议 可以用在不同的接口上,同一接口会用到多种协议。图1-1表示了在无线接口 (Um接口)上存在的不同协议,其中SS规程用于移动台对HLR设置补充业 务的参数;MM和CM用于移动台和MSC/VLR之间交换用户移动性管理信息 和通信接续信息;RR用于移动台和BSC之间交换无线资源分配信息。 图1-1通过无线接口的各种协议 一种协议在传送过程中可以通过若干个接口,例如上述MM和CM协议在移 动台传送到MSC/VLR过程中至少要通过无线接口、Abis接口和A接口。

图1-2表示了GSM 系统的信令结构,横向是根据物理的设备从最左边移动台开始顺次接入系统的各种系统的各种地面设施;纵向对应于各个功能层面,从最低的传输层开始,逐步到各种高层面。 MS BTS BS C MS C/VLR HLR GMS C 传输层 RR MM CM 图1-2 GSM 系统的信令结构 让我们先来看无线接口,它们涉及到GSM 系统中的许多重要协议。最底层是BTS 和MS 之间的传输层,然后是无线接口第二层的数据链路层和第三层的应用层,其中包括协议RR (无线资源管理),此协议也出现在“Abis ”接口和“A ”接口上。从这里可以看出,BTS 和BSC 这些设备对有些信令的交换是透明的,它们的作用只是传递信息,并不做处理。 对于网络一侧的内部连接,各设备都具备单一的接口,即用CCS7信令网支持相互间的信令交换。 1.2 GSM 系统中的接口和协议 在GSM 系统中,信令消息在不同的接口有不同的形式,也就是有不同的信令协议。为什么采用不同的协议呢?比较直观的原因之一是为了得到优化,这一点表现在无线接口上;另一个原因就是迁就已经存在的标准。 图1-3表示GSM 系统的信令模型:

7号信令基本概述

七号信令系统概述

9在通信设备之间传递的各种控制信号,如占用、释放、设备忙闲状态、被叫用户号码等,都属于信令。 9信令就是各个交换局在完成呼叫接续中的一种通信语言。信令系统指导系统各部分相互配合 ,协同运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信令的分类有多种方式 9按信令的功能分为: 9线路信令、路由信令、管理信令 9按信令的工作区域分为: 9用户线信令、局间信令 9按信令的信道传送方式,信令分为:9随路信令 9共路信令

9信令信道和业务信道完全分开,在公共的数据链 路上以消息的形式传送一群话路的信令方式。 97号信令就是共路信令系统。 交换网络交换网络 信令设备信令设备 信令链路 话路 广州市宜通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G uang Z hou E astone C entury T echnology 共路信令系统的特点(1) 91)信道利用率高 ?一条64Kbit/s 的信令链路可平均为3000个中继话路服务。 ?随路信令中,16个子帧的TS16仅仅为30个中继话路服务。 92)信令传送速度快 ?一条64Kbit/s 的信令链路每秒至少传送8000个数字。地址号码可以在一个消 息中发送完毕。 ?随路信令系统的记发器信号采用收发互控信号,发送持续时间长,一个信令 只能包含一个数字,如发送8位被叫号码,就需8个信令收发周期,持续几百 毫秒。在随路信令系统中,一个信令链路一般每秒传送10个左右的数字。 93)信令容量大 ?共路信令系统一个信令消息长度最大为272个字节,一个八位码就能表示256 种不同的含义,可包含多种消息,信息容量很大。 ?随路信令系统的记发器信令采用多频编码信令,前向信令为六中取二,有15 种,后向为四中取二,有6种。可见信令容量十分有限。

简述七号信令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简述七号信令系统的原理及应用 大连工业大学 通信102班07号 毛逸菲 2013年5月20日星期一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七号信令系统的特点、应用范围等七号信令系统的概念,七号信令网的功能和组成等概念,简要分析了七号信令的应用。 关键词:七号信令、七号信令网、七号信令应用 一、No.7信令系统 信令是通信网的神经系统,是在通信网的各节点(交换机、用户终端、操作中心和数据库等)之间传送控制信息,以便在各设备之间建立和终止连接,达到传送通信信息的目的。公共信道信令技术的基本特征是将话音信道与信令信道分离,在单独的数据链路上以信令消息单元的形式集中传送若干话路的信令信息。 No.7信令是局间公共信道信令,应用于数字通信网络,它不但适用于电话、数据、移动电话业务,而且适应于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中多种业务的要求。 No.7信令系统是一种国际性的标准化的通用公共信道信令系统,可用于传送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局间信令,还可支持智能网业务和移动通信业务。 1.1 No.7信令系统的特点 a.使用公共信道传送信令,利用分组交换技术,确保信令可靠传输。 b.采用可变信令单元,信令传输速度快,呼叫建立时间短,能满足现在和将来传送呼叫控制、遥控、维护管理信令及处理机之间事务处理信息的要求。 c.信令容量大,且易随需要改变,可适应各种新业务的要求,可提供多种网络集中服务信令。 d.采用功能模块化,使用方便,易扩展。 e.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网络的互联。 1.2 No.7信令系统的应用 a.电话网的局间信令(国际和国内)。 b.电路交换数据网的局间信令(国际和国内)。 c.传送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局间信令。

七号信令系统

No.7共路信令系统 1.1No.7信令系统的基本结构 MTP(消息传递部分)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TUP(电话用户部分)ISUP(ISDN用户部分) TCAP(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OMAP(操作维护应用部分) INAP(智能网应用部分)MAP(移动应用部分) 图1.1-1 No.7功能模型图 1.MTP部分又分为MTP1,MTP2,MTP3分别对应OSI七层协议中的第1,2,3层,MTP1为信令数据链路级,相当于OSI的L1物理层,主要是数据的双向传输通路,它包含数字传输通路及信令终端设备,数字传输通路采用64kb/s基本速率;MTP2为信令链路级,相当于L2链路功能级,这一级在ZXJ10的COMM板实现为两个直接连接的信令点之间进行可靠的信令消息传递而提供信令链路,主要功能为:信令单元定界与定位,差错检验及纠错、信令链路监视和流量控制;MTP3为信令网功能,它与扩展功能级SCCP合并为OSI第三层功能级,这一层主要功能是信令消息处理与信令网络管理。由于MTP层寻址只限于节点间传递,只可实现无连接的消息传递,因此它不能提供面向连接业务和全局寻址,所以在MTP3上又增加了一层SCCP功能层,SCCP是对MTP的功能补充,可向MTP提供用于面向连接等功能。另外,SCCP还可提供GT全局寻址功能,利用这一功能在消息源点或在STP点SCCP将GT译成DPC+SSN。(DPC为目的地信令点编码,SSN为本地识别SCCP用户的子系统号码)2.TUP部分属于No.7第四级功能,主要实现PSTN有关电话呼叫建立和释放,同时又

支持部分用户补充业务。 3.ISUP部分也属于No.7第四级功能,支持ISDN中的话音和非话音业务。 4.TCAP部分,这部分是位于业务层和SCCP之间的中间层,但属于OSI七层协议的第七层,TCAP用户目前包括了OMAP,MAP,INAP三大部分,TCAP具有应用层规约和功能,不具备4~6层的规约和功能。因此TCAP所包括的业务都直接采用SCCP 支持功能。 1.2No.7信令的基本消息格式 No.7信令方式采用不等长的单个信令单元消息传送各种消息,它主要由MTP处理控制消息的传递。No.7信令单元规定的三种信令单元MSU、LSSU和FISU如图1.2-1、图1.2-2及图1.2-3所示。 图1.2-1 MSU消息信令单元(LI>2) 1,2) 图1.2-2 LSSU链路状态信令单元(LI= 图中 MSU:消息信令单元(Message Signal Unit),用来运载高层(用户部分或信令网管理功能)产生的信令消息。 LSSU:链路状态信令单元(Link State Signal Unit),用来传递链路状态信息。 FISU:填充信令单元(Fillin Signal Unit),在无MSU和LSSU可发时,用以使链路维持同

7号信令协议栈

SS7信令系统协议简介 SS7信令协议栈,MTP1,MTP2,MTP3,SCCP,TCAP,ISUP,TUP 3.1 SS7信令协议栈 协议是通过网络传送数据的规则集合。 协议栈也就是协议的分层结构,协议分层的目的是为了使各层相对独立,或使各层具有不同的职能。SS7协议一开始就是按分层结构的思想设计的,但SS7协议 在开始发展时,主要是考虑在数字电话网和采用电路交换方式的数据通信网中传送各种与电路有关的信息,所以CCITT在80年代提出的SS7技术规范黄皮书 中对SS7协议的分层方法没有和OSI七层模型取得一致,对SS7协议只提出了4个功能层的要求。这4个功能层如下: 物理层:就是底层,具体是DS0或V.35。 数据链路层:在两节点间提供可靠的通信。 网络层:提供消息发送的路由选择.。 用户部份/应用部份:就是数据库事务处理,呼叫建立和释放。 但随着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智能网的发展,不仅需要传送与电路有关的消息,而且需要传送与电路无关的端到端的消息,原来的四层结构已不 能满足要求。在1984年和1988年的红皮书和蓝皮书建议中,CCITT作了大量的努力,使SS7协议的分层结构尽量向OSI的七层模型靠近。 下图图示了SS7信令协议栈: MTP1(消息传递部分第一层):即物理层。 MTP1(消息传递部分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 MTP1(消息传递部分第三层):即网络层。

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TCAP(事务处理应用部分) ISUP(ISDN用户部分) TUP(电话用户部分) MTP1 MTP1是SS7协议栈中的最底层,对应于OSI模型中的物理层,这一层定义了数字链路在物理上,电气上及功能上的特性。物理接口的定义包括:E-1,T-1,DS -1,V.35,DS-0,DS -0A(56K)。 MTP2 MTP2确保消息在链路上实现精确的端到端传送。MTP2提供流控制,消息序号,差错检查等功能。当传送出错时,出错的消息会被重发。MTP2对应OSI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 MTP3 MTP3在SS7信令网中提供两个信令点间消息的路由选择功能,消息在依次通过MTP1,MTP2,MTP3层之后,可能会 被发送回MTP2再传向别的信令点,也可能会传递给某个应用层,如:SCCP或ISUP 层。MTP3还提供一些网管功能的支持,包括:流量控制,路由选择 和链路管理。MTP3对应OSI模型中的网络层。 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SCCP位于MTP之上,为MTP提供附加功能,以便通过SS7信令网在信令点之间传递电路相关和非电 路相关的消息,提供两类无连接业务和两类面向连接的业务。 无连接业务是指在两个应用实体间,不需要建立逻辑连接就可以传递信令数据。面向连接的业务在数据传递之前应用实体之间必须先建立连接,可以是一般性的连

NO.7信令系统概述

人类自1878年第一次使用电话交换机向公众提供电话业务以来就使用了信令。随着电话交换机从人工交换,机电交换到电子交换的发展,所使用的信令也由一号信令发展到了当今正在推广的七号信令。为了适用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发展,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于1968年提出了六号信令,六号信令为共路信令,报文长度固定,为28比特。考虑到数字通讯向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发展趋势,CCITT于1980年提出了通用性很强的七号信令系统,此后,七号信令系统经过多次扩展修改,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信令体系。 NO.7信令系统是国际标准化的公共信道信令系统,他最佳地适用于数字通信网,它能满足目前和未来呼叫控制数据访问管理和维护等信令传递的要求,并能在特定的业务网和多种业务网中做多方面的应用,他不仅适用于国际网,也适用于国内网。 第一节信令的概念和分类 1.1 信令的概念 通信网的信令是指通信系统各个不同功能部分之间互相交换的信息。 在一个通信网中的信令传送包括3个方面:一是把来自主叫和被叫的状态和号码信息传送给交换机;二是交换机内部的信令传送;三是在交换网上传送信令信息。不管信令的种类、功能及传送形式如何变化,信令本身却始终具有一些区别于其它信息的明显特征:信令是在用户设备与网络节点间/或网络节点间传送的信息;且信令是上述信息中起监视、选择及网络管理功能的信息(在一个信令系统中,一种功能可以用几个信令来表示,而一个特定的信令又可以用来实现一种或几种不同的功能)。 1.2 信令的分类 通信网中的信令,有三种分类方式:即按照信令的传送方向来划分,按照信令的工作范围来划分,以及按照信令的传送信道来划分。 按照信令的传送方向来划分信令可分为前向信令和后向信令。前向信令是指主叫端向被叫端发送的信令。后向信令是指由被叫端向主叫端发送的信令。

中国1号信令与7号信令的区别

中国1号信令与7号信令的区别 第一、概念描述 最传统的信令是中国一号信令,过去电话用的多,现在基本用的最多的是七号信令(电话和网络传输都用到)。 1号信令:又称为多频互控信令或随路信令(CAS)。随路信令是指信令和话音在同一条话路中传送的信令方式。在我国使用的1号信令系统称为中国1号信令系统,是国内PSTN网最早普遍使用的信令。 7号信令:又称为公共信道信令。即以时分方式在一条高速数据链路上传送一群话路信令的信令方式,通常用于局间。 在我国使用的7号信令系统称为中国7号信令系统。SS7网是一个带外数据通信网,它叠加在运营者的交换网之上,是支撑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固定电话网或ISDN网局间,完成本地、长途和国际的自动、半自动电话接续;在移动网内的交换局间提供本地、长途和国际电话呼叫业务,以及相关的移动业务,如短信等业务;为固定网和移动网提供智能网业务和其他增值业务;提供对运行管理和维护信息的传递和采集。 7号信令网大致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信令点是SS7信令网中处理控制消息的节点,产生消息的信令点为该消息的源信令点,接收消息的信令点为该消息的目的信令点。有以下三类信令点: 1. Service Switching Point(SSP) 业务交换点是信令消息的产生或终结点,实质上就是本地交换系统(或交换中心CO),它发起呼叫或接收呼入。 2. Signal Transfer Point(STP)完成路由器的功能,查看由SSP发来的消息,然后通过网络把每一个消息交换到合适的地方。STP把其它信令点和网络连接在一起组成更大的网络。 3. Service Control Point(SCP) 是典型的访问数据库服务器,SCP是智能网业务的控制中心,负责业务逻辑的执行,提供呼叫处理功能,接收SSP送来的查询信息和查询数据库,验证后向SSP发出呼叫处理指令,接收SSP产生的话单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7号信令网中,ISUP信令(ISDN USER PART)消息是用来建立管理释放中心局话音交换机之间的话音中继电路的,提供话音和非话业务所需的信息交换,用以支持基本的承载业务和补充业务,例如:ISUP信令消息可以承载主叫ID, 主叫方的电话号码,用户名等。TCAP信令(Transaction Capabilities Application Part)消息用以支持电话业务,如免费电话,本地号码可携带,卡业务,移动漫游以及认证业务。TCAP主要包括移动应用部分(MAP)和运营、维护和管理部分(OMAP)。MAP规定移动业务中漫游和频道越局转接等程序,OMAP仅提供MTP路由正式测试和SCCP路由正式测试程序。

七号信令系统概述

1.1 共路信令的概念和特点 我们已经知道,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由NSS 、BSS 、OSS 三大子系统和MS 组成,但这只是根据功能划分的物理上的组合,大多数功能是分布在不同的设备中的,这样在执行任务时就需要交换信息,协调动作。在通信系统中,我们把协调不同实体所需的信息称为信令。信令系统指导系统各部分相互配合,协同运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GSM 系统采用七号信令系统,让我们先对七号信令系统做一简单回顾。 七号信令系统即CCS7信令系统,也就是说七号信令系统首先是共路信令系统。那么您还记得什么是共路信令吗? 1.1.1 共路信令的概念 信令信道和业务信道完全分开,在公共的数据链路上以消息的形式传送所有中继线和所有通信业务的信令信息,这就是共路信令系统的基本特征。也许图1-1会有助于您理解: 交换网络 交换网络 信令设备 信令设备公共控制公共控制 交换机A 交换机B 话路数据链路 图1-1 共路信令系统 CCS7信令消息实际上就是通信网上各节点(比如交换机)控制处理器之间通信的数据分组,在线路(信令链路)上以分组交换的原理传送信令,因此CCS7信令网本质上为数据通信网,是一种特殊的分组交换网,它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七号信令网。 在2M 一次群数字中继传输线路上,采用其中的一个时隙(64kbps ,TS0除外)作为信令信道,我们一般称为信令链路。大部分时隙作为业务信道,比如传送话音信息时我们称为话路。 当然在模拟传输线路上也可以传送七号信令,它借助MODEM 发送信令消息,典型速率为2400bps 和4800bps 。 1.1.2 共路信令系统的特点和随路信令系统相比,共路信令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 信道利用率高 ● 信令传送速度快 ● 信令容量大 ● 应用范围广泛,可支持ISDN 、移动通信、智能网等业务 ● 信令网与通信网分离,便于维护和管理 ● 可方便地扩充新的信令规范,适应未知业务发展 ● 但这些优点也对共路信令系统提出一些特殊要求: ● 信令链路利用率高,信令链路必须有极高的可靠性 ● 信令系统须具有完备的信令网功能和安全性措施 ● 信令畅通并不意味着话路畅通,共路信令系统应具有话路导通检验功能 1.2 CCS7信令网 信令网是逻辑上独立于通信网,专门用于传送信令的网络,只有共路信令系统才有信令网的概念。

7号信令原理

AA000008 SS7信令原理 学习目标 学习完本课程,您应该能够掌握: ●七号信令系统的原理 ●MTP消息传递部分原理 ●ISDN用户部分(ISUP)消息及应用 ●SoftX3000产品手册--技术手册--信令与协议分册--第五章SS7 第一节MTP 七号信令 ●所谓信令就是通信设备之间控制接续、协调工作、进行“对话”所使用的语言 ●七号信令系统(SS7)由CCITT制订,目前已经在电路交换网(如PSTN)中得到 广泛应用。SoftX3000支持SS7信令已实现与现有电路交换网的互通。 ● SoftX3000中SS7功能结构 SoftX3000中SS7功能结构 ●SS7主要可分为两部分:用户部分和消息传递部分 ●公共的消息传递部分,它为各用户功能之间提供信令消息的可靠传递。SS7消息可

在窄带的TDM传输网上传输(即MTP),也可利用宽带的IP网传输(利用IP网传输SS7使用的协议为SIGTRAN)。 ●适合不同用户的独立用户部分,它是使用消息传递部分传递能力的功能实体,用于 实现各种呼叫业务 MTP ●概述、MTP1、MTP2 ●消息传递部分(MTP)的主要功能是在信令网中提供可靠的信令消息传递 ●在系统和信令网故障情况下,为保证可靠的信息传递,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消息丢 失、重复及失序 ●由信令数据链路、信令链路功能和信令网功能三个功能级组成。 MTP1 ●信令数据链路是MTP的第一级功能(MTP1),它定义了信令数据链路的物理、电气 和功能特征,以及接入方法。它等效于OSI七层协议结构的物理层――用于生成和接收物理通道上的信号 ●信令数据链路是一条信令的双向传输通路,由两条工作方向相反、数据速率相同的 数据信道组成。数字信息载体的标准比特率为64kbit/s,也可应用于具有较低速率的传输链路(如4.8kbit/s)或较高速率的传输链路(如2048kbit/s) MTP2 ●信令链路功能是MTP的第二级功能(MTP2),用于把信令传送到数据链路,与第一 级共同保证在两个直接连接的信令点之间提供可靠的信令链路。 ●信令链路功能又可以分为信令单元定界、信令单元定位、差错检出、差错校正、初 始定位、处理机故障、第二级流量控制和信令链路差错率监视等八大部分 MTP3 ●网络层是MTP的第三级功能(MTP3),它完成OSI第三层(网络层)的功能,用 于在信令网中当信令链路和信令转接点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为保证可靠地传递各种信令消息,在信令点之间传送管理消息 功能

七号信令系统的开通

七号信令系统的开通 1.说明 本文档说明七号信令系统的开通过程,对于文中涉及的七号信令的相关概念,以及插图中与七 号无关的部分,只作简单介绍或不作介绍,请自行参阅相关资料。 2.简述 七号信令系统的开通包括硬件准备和数据制作、调试几个步骤,下面分别介绍。 3.硬件准备 对应ZXJ10V10交换机来说,开通七号信令,除正常配置外,要保证有七号信令板和数字中继 板,需要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除此以外,还要准备好连接用的电缆、传输设备等等。4.数据制作 在配置数据之前,需要和局方商量,至少要准备好以下数据:(1)本局和邻接局的信令点编码,(2)信令链路编码,(3)电路编码CIC,(4)信令类型(ISUP或TUP),(5)连接方式(准直连还是直连)。 (6)本局信令点类型(端接点、端/转接点、转接点),(7)中继同抢方式。(8)信令链路使用的时隙。 下面讲述数据配置的步骤: 4.1.本交换局配置 菜单:数据管理----基本数据配置----交换局配置----本交换局----交换局配置数据。如图: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信令点类型。 4.2.本局信令点配置 菜单:数据管理----基本数据配置----交换局配置----本交换局----信令点配置数据。如图:

其中OPC14和OPC24为信令点编码,一般用OPC24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填入,“七号用户”部分一定要选上相应业务,否则7号信令系统将不能正常开通。 4.3.邻接交换局的数据配置 菜单:数据管理----基本数据配置----交换局配置----邻接交换局。如图: 根据实际情况填入相应数据,对于国内开局来说,多数情况下,“7号协议类型、子业务字段SSF、子协议类型、信令点编码类型、测试业务号”可以按照图中所示进行设置。“指示器”、“有关子系统”一般不要修改。

7号信令案例详析

七号信令系统功能结构: 信令消息流 控制和指示 处始定位过程: 初始定位过程采用4种不同的定位状态指示: 这些状态指示在链路状态信号单元(LSSU )中传送。LSSU 信号单元格式如下: 8 16 8或16 2 6 1 7 1 7 8 在初始定位期间,定位过程要经历几个状态: (1) 空闲状态 空闲状态是初始定位过程不工作的起始状态。 (2) 未定位状态 初始定位控制(IAC )收到链路状态控制(LSC )发来的开始消息后,IAC 就通过发送 控制(TXC )向对端发送SIO ,表示初始定位过程的开始,但尚处于未定位间段,于

是转移到未定位状态。在转移至未定位状态前,启动定时器T2,用来监视进入未定位状态到离开未定位状态的时长。(T2可在数十毫秒至一百多毫秒中取定) 这里要注意三个问题: A.已定位状态的进入 在本端发送SIO而未收到对端的响应时,处于未定位状态。只要一收到对端的响应,不论是SIO、SIN或SIE,均转到已定位状态。 B.向对方发SIN还是SIE 发SIN还是SIE,决定于本端的紧急标记,紧急标记是由本端第三级通过LSC 再通知初始定位而设置的。未置位,发SIN;否则发SIE。 C.验证周期定时器的设置 从已定位状态还将转至验证状态,对信号单元差错率进行监视和统计。有两种验证周期:正常验证周期和紧急验证周期,后者的时间较短。为此,在未定位状态转至已定位状态前,要设置验证周期定时器T4的值。凡收到对端发来的SIE或者本端紧急标记置位,都将进入紧急验证周期,T4置成紧急验证周期(PE)的值;当对端发来SIO或SIN,而且本端紧急标记位置位,才进入正常验证周期,T4置成正常验证周期(PN)的值。可以看出,对端发来SIE,而本端紧急标记未置位时,仍向对端发送SIN。 如果未收到对端发来的SIO、SIN或SIE,而T2已超时,则IAC向LSC发送‘不可能定位’消息,又转会到空闲状态。转回空闲状态前,应将紧急标记清除。 在未定位状态还可能收到LSC发来的‘停止’消息,将停止T2的计时并转会到空闲状态。转回空闲状态前,应将紧急标记清除。 在空闲状态或未定位状态收到LSC发来的‘紧急’消息,就将紧急标记置位,仍停留在原来的状态。

7号信令配置

1. 数据库的建立 在数据库中配置7号信令系统的顺序如下图所示: BOA(电路板表):配置DTU和PCU板。 SYSEDT(系统编辑表):设置ISDN用户部分(ISUP),并改变系统参数。MTP(消息传递部分):在MTP协议的第二层、三层配置信令链路。 TRU(中继组):配置ISUP中继组,它将具有承载用户话音和数据的功能。FAC(控制设备):为ISUP中继组建立ISUP控制设备。 PAT(路由模式表):为7号信令控制设备配置路由模式表。 COL(收集路由表):配置使用7号链路的收集模式。 1) 在BOA中增加DTU和PCU电路板 B ...? boa BOA ...? add Board type ...? 2mb Slot ...? 01-04 Acceptable bit error rate for FAS [4] ...? Receive frame slip counter limit (1 - 254, or OFF) [254] ...? Prompt maintenance alarm counter limit (1 - 254, or OFF) [254] ...? Remote prealarm counter limit (1 - 254, or OFF) [254] ...? Out of service prealarm counter limit (1 - 254, or OFF) [254] ...? Prompt maintenance alarm on delay [2.0] ...? Prompt maintenance alarm off delay [2.0] ...? Remote alarm on delay [0.3] ...? Remote alarm off delay [0.3] ...? DSP Capable [N] ...? Signaling type [STANDARD] ...? Channel 16 mode [CAS] ...? hel Valid modes are: CAS - Channel Associated Signaling CCS - Common Channel Signaling ( SS7 ) Channel 16 mode [CAS] ...? ccs Circuit number (1 - 32, ALL, or END) [END] ...? all Circuit type [NONE] ...? tup Circuit number (1 - 32, or END) [END] ...? 31

7号信令系统概述

No.7信令系统概述 1、公共信道信令的产生 通信网中采用的信令方式与通信网中交换局控制技术密切相关。而当通信网中引入了数字交换和数字传输后,随路信令方式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主要表现在: ?信令传送速度慢,利用存储程序控制的处理机来控制接续时,接续速度很快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常处于等待状态。 ?信令容量有限,限制了信令系统功能。 ?传送与呼叫无关的信令信息(如管理信令)的能力有限。 有些系统在通信期间不能传送信令。 各种信令系统都是为特定的应用条件而设计,使得一个网络中共存许多不同的系统,给经济和管理部门带来问题。 大多数系统按话路配备信令设备,成本较高。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设想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即设置一条与话路分开的独立的高速数据链路,专门负责传送一群话路的信令。公共信道信令(common Channel Signalling,简称CCS)便应运而生了。 2.公共信道信令的特点 公共信道信令是用一条单独的高速数据链路来传送一群话路的信令的信令方式。它的主要特点如下: ?局间的公共信道信令链路是由两端的信令终端设备和它们之间的数据链组成。数据链是速率相同的双向数据信道,若局间是模拟电路时,在信令终端与数据链之间要加调制解调器(MODEM),如图2.1所示。

?公共信道信令以经数字编码的信令单元(SU)传送信令,采用分组传送数据的方式,故信令终端必须具有信令单元的同步,定位和差错控制功能,以保证发送端发送的信令消息被接收端可靠地接收。 ?一条数据链要传送若干条话路的信令,信令单元中必须包含一个标记(label),以识别该信令单元传送的信令属于哪一个话路。 由于话路与信令通道分开,所以必须要对话路进行单独的导通检验。 必须要设置备用设备,以保证可靠性。 在多段接续中,信令消息按逐段转发式工作。 由上述可知,公共信道信令是和随路信令完全不同的信令方式。在通信网中使用公共信道信令,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信令传送速度快。减少了呼叫建立时间,对远距离长途呼叫,它可能使拨号后时延缩短到1秒钟以内。这不仅提高了服务质量,还提高了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的使用效率。 ?具有提供大量信令的潜力。这有利于传送各种控制信令,如网管信令、集中维护信令、集中计费信令等,并有可能发展更多的新业务。 ?统一了信令系统。随路信令通常是针对某一网路的专用信令,而公共信道信令是一个通用的信令系统,有利于在ISDN网中的应用。 信令系统与话音通路完全分开,可以很方便地增加,修改信令,并可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