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与人体健康
- 格式:ppt
- 大小:3.01 MB
- 文档页数:33
、酸鹼度對身體的影響:人體在自然健康的情況下呈現弱鹼性,亦即血液的酸鹼度PH值為7.4,當身體處於此種狀況下時,體內的各種生化作用工作效能最大,身上產生的廢物及毒素都能迅速的排出體外,不會累積在體內,相反的,如果吃太多的酸性時物,身體及血液的酸鹼性將由弱鹼性轉成弱酸性,此時體內參與血液淨化的器官如肝臟、心臟、腎臟、脾臟、胰臟等會加重工作負擔,久而久之將導至各臟腑衰竭,身體內的廢物及毒素便不能迅速的排出體外,這些毒素聚集在各器官中,引起這些器官的疾病,或在關節處,造成關節炎、風濕、痛風等。
二、酸性食物與鹼性食物:食物除了按照瑜伽論所分的悅性食物、變性食物、惰性食物外。
尚可分為酸性食物與鹼性食物,若食物中含有鉀、鈉、鈣、鎂、鐵等礦物質,在人體內會呈鹼性。
若食物中含有磷、氯、硫等礦物質,在人體內會變成磷酸、鹽酸、硫酸等而呈酸性。
依據食物中所含礦物質的種類及酸性元素和鹼性元素的含量比率分為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
(1)大部份的動物性食物,屬於酸性食物。
(2)大部份的穀類,部份的堅果類,屬於酸性食物。
(3)多數的蔬菜類、水果類、海藻類屬於鹼性食物。
(4)食用醋和酸味水果所含的醋酸、蘋果酸、檸檬酸等進入體內吸收後,胰臟、膽汁、腸液就以碳酸鈉中和,再被吸收入肝中,很快的燃燒掉,對人體幾無影響,故不列入酸性食物。
(5)檸檬、橘子、醋的有機酸被分解後,留下鉀、鈉、鈣、鎂等礦物質,歸為鹼性食物。
(6)南瓜子、葵瓜子、杏任、腰果、芝麻、核桃屬於鹼性食物。
(7)烘烤過的麵包、全麥麵包、小麥胚芽、糙米、等全穀類食物酸度較精製後明顯減少。
三、水果的作用:水果為己知的最好的鹼化劑及體內清潔劑,以及天然的治療劑,果汁對解除過度緊張、殺死細菌、分解毒素,淨化身體具有功效。
以下介詔幾種水果的功用:(1)木瓜含有一種特殊酵素,為消化之功臣,對胃特別有益。
(2)蘋果含豐富鉀離子,能中和口內毒素,為很好的牙齒及牙齦清潔劑。
(3)無花果含有一種特殊酵素,能溶解血液中的毒素,亦可增強腦力、體力及智力。
人ph值的正常范围
人体的pH值是衡量身体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其正常范围在7.35-7.45之间。
这个范围内的pH值能够保持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是人体健康的基石。
人体的pH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生活习惯、环境和遗传因素等。
如果pH值偏离正常范围,就会导致酸碱平衡失调,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例如,酸性体质容易导致疲劳、肌肉疼痛、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而碱性体质则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因此,保持pH值在正常范围内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来维持酸碱平衡,如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适当运动等。
同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监测pH值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总之,了解人体的pH值正常范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酸碱平衡,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饮食中的pH值对健康的影响饮食中的pH值是指食物在人体消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碱度。
人体的内部环境是一个微妙的平衡系统,pH值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
饮食中的pH值对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食物会在体内产生不同的酸碱反应,进而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从饮食中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饮食习惯对pH值的影响、饮食调理和平衡酸碱度等方面展开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饮食中的pH值对健康的影响。
一、饮食中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饮食中的食物可以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两大类。
酸性食物主要包括肉类、禽类、鱼类、奶制品、谷类等,这些食物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酸性代谢产物,使体液呈酸性。
而碱性食物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豆类等,这些食物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碱性代谢产物,有助于维持体液的碱性平衡。
长期食用过多的酸性食物会导致体内酸性负担过重,影响骨骼健康,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
而过多摄入碱性食物也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如影响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
因此,合理搭配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保持饮食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二、饮食习惯对pH值的影响饮食习惯是影响饮食中pH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多摄入高糖、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会使体内产生大量的酸性代谢产物,导致体液呈酸性。
而缺乏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的摄入,则会使体内的酸碱平衡被打破,容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此外,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偏食偏好等也会对pH值产生影响。
暴饮暴食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使胃液呈酸性,容易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而长期偏食偏好某一类食物,如只吃肉类而不吃蔬菜水果,会使体内酸碱失衡,影响身体健康。
三、饮食调理和平衡酸碱度为了保持身体的酸碱平衡,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饮食调理:1. 合理搭配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
在日常饮食中,应该适量摄入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保持饮食的平衡。
多吃蔬菜水果,减少肉类等酸性食物的摄入,有助于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2. 多喝水。
医学上ph值的正常范围
在医学上,pH 值是一个重要的生理指标,它反映了溶液的酸碱度。
人体的许多生理过程都需要在特定的 pH 值范围内进行,因此维持正常的 pH 值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人体的正常 pH 值范围在 7.35 到 7.45 之间,这被称为“生理性碱性”。
这个范围是由人体内的多种生理机制共同维持的,包括肾脏、呼吸系统和血液缓冲系统等。
当体内产生过多的酸性物质(如乳酸、二氧化碳等)时,血液的 pH 值会下降,称为“酸中毒”。
酸中毒可能导致头晕、恶心、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相反,当体内产生过多的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等)时,血液的 pH 值会上升,称为“碱中毒”。
碱中毒可能导致手足抽搐、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在一些疾病状态下,人体的 pH 值可能会偏离正常范围。
例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血液的 pH 值会下降;而在呕吐或过度通气等情况下,血液的 pH 值可能会上升。
因此,监测血液的 pH 值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维持正常的 pH 值范围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以维持身体的酸碱平衡。
如果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机体是如何保持pH值稳定人体正常状态下,机体的PH值应维持在7.35~7.45之间,即略呈碱性。
机体PH值若较长时间低于7.35,就会形成酸性体质,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其表现为机体不适、易疲倦、精神不振、体力不足、抵抗力下降等。
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人的机体健康就会遭到严重损害,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严重疾患。
如果我们平常不均衡饮食,或是偏爱吃动物性食物和油炸食品,那这类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就成了导致机体PH值偏酸、健康受损的重要因素。
在我们日常所吃的各种食物中,若某一种食物在体内经过分解代谢后,转换成以氯、硫、磷等酸根离子为主的矿物质,那这种食物就应当被称为呈酸性食物;反之,转换成以钾、钠、钙、镁等碱性离子为主的矿物质,那这种食物就应当称为呈碱性食物。
因此,食物的呈酸性和呈碱性并不是通过我们的味觉就可以判定的,例如柠檬味道很酸,但却是呈碱性食物,而谷麦类、肉类、禽类、鱼类、蛋类、花生、核桃等,就属于呈酸性食物,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薯类、牛奶、茶等则属于呈碱性食物。
还有一些食物因为不含任何一种矿物质,或者是所含碱性离子和酸根离子的量相等,如精炼的油脂、食糖、淀粉、酒类、食盐等,所以它们又被称为中性食物。
人体PH值的高低会随着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而产生波动,若呈酸性的食物摄入过多,超出了人体需要的量,那么机体PH值就会偏酸。
事实上,每日摄入的酸性食物很容易过量,这是因为我们的主食是呈酸性的,而餐桌上丰盛的鸡鸭鱼肉,又太容易使人们忽略对蔬菜水果的摄入,于是酸性体质也就慢慢形成了。
所以,为了使机体PH值处于正常范围,以保持身体健康,我们的饮食结构就必须重视呈酸性食物与呈碱性食物的科学搭配,以达到人体的酸碱平衡。
有一点需要注意,中性食物尽管在体内不影响机体的PH值,但若过多摄入,也容易造成人体热量过剩,引发高脂血症或肥胖;而平常过多摄入食盐,则容易诱发高血压病,同样对健康不利。
饮用水ph值标准饮用水的ph值是指水溶液的酸碱度,是衡量水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ph值越低表示酸性越强,越高表示碱性越强,而7为中性。
饮用水的ph值标准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饮用水ph值的相关知识。
首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饮用水的ph值应在6.5-8.5之间。
这个范围内的水属于中性或微碱性,是最适合人体健康的饮用水。
低于6.5的酸性水可能会对人体的胃肠道造成刺激,长期饮用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而高于8.5的碱性水也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甚至中毒。
因此,保持饮用水的ph值在标准范围内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饮用水的ph值还与水的溶解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ph值在6.5-8.5之间的水对金属管道和容器的腐蚀性较小,不会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
而过低或过高的ph值则会加速金属离子的溶解,导致水质变差。
因此,保持饮用水的ph值在标准范围内还可以保护水质,减少水质污染的可能。
另外,不同的地区和水源的饮用水ph值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或者自来水可能本身就具有较高或较低的ph值,因此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ph值的调节。
通过加入适量的碱性或酸性物质,可以有效地调节饮用水的ph值,使其符合标准要求。
这也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一环。
总的来说,饮用水的ph值标准是保障人体健康和水质安全的重要因素。
保持合适的ph值不仅可以减少水对人体的危害,还可以保护水质,减少二次污染的可能。
因此,对于饮用水的ph值,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饮用水ph值的监测和管理,确保人们饮用的水质安全可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购买经过检测合格的饮用水,或者安装家用净水设备来保证饮用水的ph值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饮用水的监管,确保公共饮用水的质量达标。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保障每个人都能饮用到安全健康的水。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优质的饮用水资源,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
人体的酸性和碱性影响生命人体的酸性和碱性影响生命酸碱度是多少,何为碱性体质和酸性体质??健康人内环境的PH值在7.35至7.45之间,即我们的体液呈弱碱性才能保持各项生理机能的最佳状态,这时,人的精力最旺盛,体力最充沛,免疫功能最强大,如体液PH值高于7.45属于碱性体质;若体液PH值常徘徊在7.35或稍低则为酸性体质。
?据调查,现代人中只有不到20%的人群PH值在健康的弱碱性范围内,另80%的人群有体液酸碱失衡(偏酸或偏碱),如果人体一旦处于偏酸或偏碱状态,身体便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亚健康状态,而酸碱失恒的又以酸性体质者为主,可达80%以上,因此我们可说酸性体质就亚健康的表现。
?酸性体质:时常感到腰酸腿痛、腹泻、便秘、身体易疲乏、情绪波动、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诸多亚健康的反应时,我们的体质多半会是酸性体质,如果长期处在酸性体质而得不到改善,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而在临床上讲,如果体液“酸”得厉害(PH值严重低下),当人体液PH值低于中性7时就会产生生理机能的严重混乱,发生重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比如下降到6.9时就会变成植物人,如果只有6.8到6.7时人就会死亡。
?因此,医学专家提出:人体液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
?营养失衡,运动不当,压力过大,环境污染是酸性体质的四大因素。
营养专家说,健康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pH值)在7.35到7.45之间,即体液应该呈弱碱性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物质代谢。
人们想调节自身的酸碱度,除了多做运动、调节心理外,还要特别注意补充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
?简单地归纳,动物性食品中,除牛奶外,多半是酸性食品;植物性食品中,除五谷、杂粮、豆类外,多半为碱性食品;而盐、油、糖、咖啡、茶等,都是中性食品。
但也有少数例外,例如李子照理说应该是碱性食品,但所含的有机酸人体不能代谢,因此会留在体内呈现酸性反应。
橘子或柠檬则不同,它们含的有机酸人体可以新陈代谢,是碱性食品。
【课题名称】“水”的pH与人体健康【课题负责人】武汉市第四十八中学陆新【课题组成员】程鹏飞、刘磊、杨志、夏玲、张莹、戴婉莹、邵军、王涛等高二学生一、课题的由来当今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状况日益重视。
形形色色的广告推销着五花八门的饮用水及各种饮料。
水作为不可缺少的维持生命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却最容易被我们忽视。
在九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化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金日光教授正式提出了“关于科学宣传和认识饮用水问题的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准则》明确规定:符合其31项水质指标的是“安全水”,安全水就是喝了对人体无害的水。
很多专家相对提出了“健康水”的概念,健康水除必须具备安全水的所有条件之外,还必须满足硬度、总溶解固体、二氧化硅等一系列指标,其中不可忽视的一条就是PH值必须大于7。
北京IDM生物技术研究所长李复兴教授也提出,有益人体健康的理想饮用水必须满足七条标准,其中必不可少的两条是:水中含有适量人体所需矿物质、PH值呈弱碱性(7—8)。
那么,当今中学生喜欢喝哪些品牌的“水”,这些水的pH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从pH 的角度来看哪些水更适宜饮用?怎样测定这些水的pH?常用橙汁、可乐等饮料代替饮用水行不行?从pH的角度应该怎样分析这个问题?水的pH与人体健康有何关系?今后,我们应该怎样科学饮水?……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成为我们开展这一研究性课题的出发点。
二、课题的目的1了解饮用水的pH范围,了解pHS—25数显pH计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2通过严格规范学生的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创新能力。
3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提出健康饮水的观点,并通过查阅的资料加以论证,逐步形成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题研究,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
酸性体质与碱性体质,与人体健康酸性体质的形成人的体质是根据血液的PH值划分的,健康人血液的HP值在7.35-7.45之间,人的抵抗力强,不易生病,在医学上被称为碱性体质者,但碱性体质者在人群中仅占10%;人群中还有10%的人是完全不健康的人,即病人,反之大多数人(约80%)血液PH值都在7.35以下,在医学上称为酸性体质者,与酸性体质者相比,这些人抵抗力差、体质弱、身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即亚健康状态)总感到身体不舒服、莫名其妙地困乏、浑身酸痛、易便秘、肥胖等等,世界著名医学博士日本的筱原秀隆先生提出:人体的酸性化是万病之源。
据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包裹胎儿的羊水为弱碱性的小分子团水,婴儿刚刚出世时绝大多数为碱性体质。
那么,为什么现在80%的人成为酸性体质?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体质酸性呢?主要原因如下:(一)饮食结构不合理。
我们常说,“饮食饮食”——当然应该是以饮为主,食为辅,而实际上,中国人往往只注重“食”,又往往在酸性食物上下功夫,我们的主食、副食绝大多数为酸性食物。
酸性食物包括:米、面、鸡、鸭、鱼、肉、海鲜、蛋、饮料、糖、烟、酒等,这些食物在体内分解成各种酸:碱性食物包括水果、蔬菜、豆制品、乳制品、海带、及部分的中药药材等,李时珍将中草药分成治阴虚、火盛等平衡阳阴之药,亦正是现代科技医学所证明的阳性、阳性反应,酸碱的平衡,所以中医药物不可以煲一次中药就可以医好病,是要几次后才能医好(用药要准确),值得一提的是: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划分不是根据口感,而是根据这种物质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来划分的。
如果代谢产物含钙,镁,钾等偏多即为碱性食物;反之磷,硫偏多即为酸性食物。
因此,苹果、山楂、陈醋虽有酸味,但却是碱性食物。
酸性性食物与碱性食的比例为1:3,这在我们日常饮食中很难做到,饮食上长期的偏酸化造成了体质的偏酸化。
(二)、现代人运动不足。
阳光下的微汗运动,能够排除体内的酸素。
但由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交通工具又日益便捷,导致了我们运动量减少,酸素长期积滞在体内,自然会引起体质酸化。
饮用水ph值标准饮用水的ph值是指水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它是衡量水的酸碱性的重要指标。
饮用水的ph值标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了解和掌握饮用水ph值标准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饮用水的ph值标准一般在6.5-8.5之间,属于中性偏碱性。
这个范围内的饮用水对人体健康是比较安全的。
如果饮用水的ph值偏离这个范围,就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首先,当饮用水的ph值偏低时,即酸性水,会对人体的胃肠道造成刺激,导致胃痛、胃灼热等不适症状。
长期饮用酸性水还可能对牙齿造成腐蚀,加速牙齿的磨损和龋齿的产生。
因此,酸性水不适合长期饮用。
其次,如果饮用水的ph值偏高,即碱性水,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碱性水会影响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长期饮用碱性水还可能对肾脏造成负担,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肾脏疾病的发生。
因此,为了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性和健康性,我们需要了解并掌握饮用水ph值标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测试饮用水的ph值,比如使用酸碱试纸或者电子酸度计。
一旦发现饮用水的ph值偏离标准范围,我们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比如使用饮水机过滤水质,或者选择购买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除了了解饮用水ph值标准,我们还应该注意保持饮水的卫生和安全。
定期清洗水壶、水杯,保持饮用水的卫生,避免因水质污染导致的健康问题。
此外,我们还应该避免长时间存放开瓶水,因为长时间存放容易导致水质变质,影响饮用水的品质。
总之,了解饮用水ph值标准对我们的生活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定期检测饮用水的ph值,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
只有健康的饮用水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健康和幸福。
饮用水ph值标准饮用水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水的PH值则是评价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PH值是指水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通常用来表示水的酸碱度。
饮用水的PH值标准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了解饮用水的PH值标准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首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饮用水的PH值应该在6.5-8.5之间。
这个范围内的水被认为是对人体健康无害的,能够满足人体的日常饮水需求。
当水的PH值低于6.5时,水呈酸性,可能会对人体的肠胃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刺激,长期饮用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而当水的PH值高于8.5时,水呈碱性,也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可能引起胃肠道问题。
其次,不同PH值的水对人体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在PH值为7左右的中性水中,人体的吸收能力最强,对身体的影响最小。
而当水的PH值偏向酸性或碱性时,就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酸性水可能会导致胃酸增多,引起消化不良,而碱性水可能会导致身体过于碱化,影响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
此外,饮用水的PH值也会影响水的口感。
一般来说,PH值在6.5-8.5之间的水口感最好,清爽宜人。
而酸性水味道会比较刺激,碱性水则会显得有些苦涩。
因此,为了保证饮用水的口感和健康,我们应该选择PH值适宜的水进行饮用。
针对不同PH值的水,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酸性水,可以通过加入一定量的碱性物质(如小苏打)来调整水的PH值;而对于碱性水,则可以通过加入一些酸性物质(如柠檬汁)来进行调整。
但需要注意的是,调整水的PH值需要谨慎,以免对水质造成其他影响。
总的来说,饮用水的PH值标准是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的。
了解和控制饮用水的PH值,可以有效保障我们的健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选择符合PH值标准的饮用水,并注意保持水质的稳定,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希望每个人都能喝到健康的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所有的疾病都是从酸性体液开始!第一:形成酸性体质的原理人体就象一条大河(机体由70%左右的水份组成)一日三餐就如一条河里倾斜东西的管子,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PH值,每时每刻我们的呼吸系统,代谢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都在做着把酸排出体外的工作,排不出去的,身体就会利用碱性资源(钾、钠、钙、镁、铁)来中和酸,求得机体的正常运做。
如果我们每天从管道中倾倒进河里的多是我们大部分酸性食品,那么我们的机体工作就非常累,如果我们机体内的碱性资源不够,机体只能拆了墙上的砖补漏洞(把胃里的钠,骨头上的钙都调出来中和酸)。
食品是关键因素,酸性食品多,且口味好,诱人,在加上错误的观念认为这些食品营养更好,而碱性食品少,口味不如鱼、肉香。
食物的酸碱性不是用简单的味觉来判定的。
所谓食物的酸碱性,是指食物中的无机盐属于酸性还是属于碱性。
食物的酸碱性取决于食物中所含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多少的比率而定:钾、钠、钙、镁、铁进入人体之后呈现的是碱性反应;磷、氯、硫进入人体之后则呈现酸性。
身体本身的代谢产物是酸性的,所有的食品添加剂是酸性的,死亡的细胞是酸性的,所有的太容是形成酸性体液。
我们必须时刻重视我们自己身体的PH值。
如果体内酸性物质太多,导致身体的PH值太低,我们的酸性体液会把我们的血管慢慢的吃掉,把骨头慢慢地抽空。
在酸性体质中,细胞不能自我修复,不管吃什么药,药多是酸性的,要让病好,要自己健康,首先调整身体PH值。
如果说我们的体液,特别是血液变酸了,首先我们先会感到疲劳、感冒,如果变得发酸,我们会感到疼痛、胸闷、胃痛、头痛等等,如果血液变的更酸,我们的身体就会把多余的酸性物质放在身体的某些地方,这些地方将会变得更酸,这里的细胞环境就会变的酸性化和缺氧状态。
如果这个过程继续下去,这些地方的酸性会增加,有些细胞会死亡,死亡的细胞自己又转变成酸,可是有另外一些细胞适应这种环境,它生存了,但变成一种不正常的细胞,这些不正常的细胞被称作恶性的细胞。
《酸碱度对人体影响》人体酸碱度影响健康上学时作实验,经常会用到PH值,同学间开玩笑总说“女生是酸性的,男生是碱性的”,不过从没人认真想过自己的酸碱值到底是多少。
如今这一化学术语真的用到了人身上,而且研究结果明确显示:酸性体质是亚健康的表现,健康人要碱性不要酸性。
什么是酸性体质?山东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省千佛山医院营养科主任杜慧真介绍,健康人内环境的PH值在7·35 到7·45 之间,即我们的体液应该呈弱碱性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物质代谢。
“可是根据调查,只有10%的人PH值在此范围内,属于碱性体质,多达70%的人是酸性体质,体液PH值经常徘徊在7·35左右或稍低,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
”与碱性体质者相比,酸性体质的人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腹泻、便秘等,到医院也检查不出什么毛病。
如果长期处在酸性体质不加以改善,女性的皮肤会过早地黯淡和衰老;儿童会造成发育不良、食欲不振、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中老年人则会因此引发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杜主任介绍,85%的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酸性体质。
“当然,这只是PH值稍低一点的表现,如果体液‘酸’得厉害,人就受不了了。
”杜主任说,当人的体液PH值低于中性7时就会产生重大疾病,下降到6·9时就会变成植物人,如果只有6·8到6·7时人就会死亡。
六大原因造成人体酸化饮食结构不合理我们在平常的饮食中往往是精米白面、鸡鸭鱼肉蛋,一旦这些酸性食物成为我们的主食,酸性体质也就不知不觉地形成了。
运动不足在阳光下多做运动多出汗,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
但现代人以车代步现象愈来愈多,运动量大大减少,长久便会导致酸性代谢物长期滞留在体内,导致体质的酸性化。
过重的心理负担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感情上承担着不同的压力。
当这种压力得不到释放的时候,便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从而导致体质的酸性化。
人体生理ph
人体生理PH是指人体内细胞、液体和组织的一种特性,其可以用pH指数表示。
一般来说,人体细胞及液体的正常生理PH处于7.35-
7.45之间,人体的血液的正常PH值为7.35-7.45之间。
这一点在任何
情况下都不能变化。
当人体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时,会受到不同的生理PH值的影响。
如
果人体的pH值过高或过低的话,就会出现不良的症状,比如恶心、呕吐、酸痛、腹痛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对人体危害很大。
人体表皮下的细胞在不同的体液环境中有着不同的pH值。
比如汗
液的PH值大约在4.5-7.0之间,而大腿部的pH值比起汗液要低,大
约在4.2-4.4之间。
此外,人体消化道的一些液体,如胃液,其PH值
可以达到1.0-3.0之间。
人体可以通过控制不同的体液,比如体温、呼吸控制、液体摄入
等方式来维持生理PH的稳定性。
但是,如果长期的生活环境或依赖化
学物质的良好习惯都被打破了,人体的生理PH值也会发生变化。
比如,人体暴露在污染物中或食用过多酒精饮料的时候,会影响到人体的生
理PH值,从而使人体出现一系列不良症状。
因此,人们必须努力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以维持人体生理PH值
的正常运转。
当然,有时候这并不太容易,因此时常会有人处于某些
不良的生理状态,此时可以采用药物疗法调节人体的生理PH值,以确
保人体的健康。
pH值与人体健康的关系2009-04-02 来源: 印染在线点击次数:840pH值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保理念的加强,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绿色消费”的浪潮,全新的“绿色消费意识”大幅度地提高,在注重服装面料的美观、舒适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服装面料的安全环保性能。
生态纺织品的安全环保指标较多,pH值是其中之一,用作检验生产过程中织物的酸碱度,已经引起厂家和商家的高度重视。
迄今为止,已有许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出台,如欧洲的Oeko-Tex Standard 100、中国的GB18401-2003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美国的AATCC81-2001、日本的JIS L 1096-1999等。
本课题主要是针对针织产品pH值的影响因素及控制进行探讨。
1 pH值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目前pH值是生态纺织品质量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人体皮肤表面呈弱酸性,pH值约为5.5~6.0,可防止外界病菌的侵入,若皮肤表层的pH值超过人体皮肤适宜的范围,很容易引起皮肤瘙痒﹑过敏﹑炎症等疾病,甚至损害人体的汗腺和神经系统,影响人体健康。
纺织产品在染整加工中一般都要加入各种染料﹑助剂等,纺织品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处理,最终使纺织产品的表面的pH值不稳定达不到要求,从而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严格控制针织产品的pH值是非常有必要的。
2 纺织品pH值检测的相关标准及其差异2.1 纺织品pH值的相关标准(1)美国标准AATCC81-2001《经湿态加工处理的纺织品水萃取物的pH值》( pH of the water-extract from wet processed textiles )(2)德国/欧盟标准EN1413-1998《纺织品-水萃取物pH值的测定》( Textiles-Determination of pH of aqueous extract,English Version of DINEN1413 )(3)日本标准JIS L 1096《纤维制品-水抽出液のpHの测定》(4)我国国家标准GB/T7573-1987《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Textiles-Determination of pH of the aqueous extract)2.2 各标准之间的差异AATCC 81、EN 1413、JIS L 1096和GB/T 7573标准之间的差异见表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