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知识梳理与原创练习(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 格式:doc
- 大小:470.50 KB
- 文档页数:5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hù)阻绝。
B.春冬之时,则素湍.(tuán)绿潭,回清倒.(dào)影。
C.绝.(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
D.常有高猿长啸.(xiào),属.(shǔ)引凄异,空谷传响。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略微没有)绝巘多生怪柏(山峰)B.至于夏水襄陵(冲上、漫上)不以疾也(疾病)C.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属引凄异(连接)D.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或王命急宣(或者)3.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愿为市.鞍马C.每至晴初霜.旦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陵B.绝嫩/多生怪柏C.虽/乘奔御风D.常有高/猿长啸5.以下四个选项,是小文同学在传统文化论坛中整理的知识点,请你选出他整理错误的一项()A.《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
B.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
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阳”。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D.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6.下列对《三峡》一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给人一种婉转悦耳、余音绕梁的感觉。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不仅运用正面描写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还写到“渔者歌曰”的内容,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急的特点。
7.文中的“”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而“”以雅致的笔调写出了山水、草木的秀丽和富有趣味。
《三峡》一、文学常识与默写1.文学文化常识填空《三峡》选自(朝代)地理学家的《》,该作品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默写(1)自非亭午夜分,。
(2)春冬之时,,,绝巘多生怪柏。
(3),林寒涧肃,,属引凄异,,哀转久绝。
(4)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夏季三峡之水奔流向前,迅疾快速的句子是:,。
(5)走在华山山腰处,只能看见四周的悬崖和峭壁,一丝阳光也不曾照射进来,就好像《三峡》中:,。
二、重点词语1.通假字略无阙处:2.词类活用(1)动词做名词虽乘奔御风:(2)名词作动词每至晴初霜旦:(3)形容词作名词回清倒影:3.一词多义(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自非亭午夜分:(2)绝:①沿溯阻绝:②绝巘多生怪柏:③哀转久绝:4.重点实词(1)略无阙处:(2)自非亭午夜分:、、(3)不见曦月:(4)至于夏水襄陵:(5)沿溯阻绝:、(6)则素湍绿潭:(7)绝巘多生怪柏:(8)飞漱其间:(9)清荣峻茂:三、核心命题点针对训练1.三峡之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文章第1段写三峡之山的特点,第2、3段写三峡之水的特点。
2.本文描写三峡山水时,从正侧面分别进行了描写,请将下面的句子与对应的手法进行连线,并谈谈正侧面结合的作用。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正面描写(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侧面描写(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为了突出景物特征,文中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试举一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4分)【甲】《三峡》全文。
【乙】又东过夷陵县南,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盛弘之①谓之空泠峡。
峡甚高峻,即宜都、建平二郡界也。
其间远望,势交岭表,有五六峰,参差互出。
上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对,俗传两郡督邮②争界于此,宜都督邮,厥势小东倾,议者以为不如也。
江水历峡东,径宜昌县之插灶下,江之左岸,绝岸壁立数百丈,飞鸟所不能栖。
第10课《三峡》课时练一、单选题1.对课文《三峡》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C)A.自/三峡七百里中B.至于/夏水襄陵C.猿鸣/三声泪沾裳D.每至/晴初霜旦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三峡》选自《水经注校正》。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书中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
B.本文以大笔点染的手法,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C.本文通过对三峡的整体风貌和四季景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D.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4.读课文《三峡》,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 C)A.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C.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D.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二、填空题6.《三峡》原文填空。
①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的句子是:重________。
②文章表现三峡秋季凄清萧瑟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
③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是:________。
④描写三峡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峡》复习练习题(含答案)1.段落季节主要景物景物特征一段四季山连绵、高耸二段夏水汹涌、湍急三段春冬水山柏清荣峻茂四段秋猿凄异、哀转(冷清寂静悲寂凄凉)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是为了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做铺垫,山高水的的落差就大,水速自然急速。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疾,突出降水的凶险和急速的特点。
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三峡景色的清丽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深秋的萧瑟的气氛。
4·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写三峡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5·作者先写夏水的目的是: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首写。
6·为什么后写秋天?为了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峰值7·文章结尾用了歌词,有何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8·文章表现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9·为本文找2个理由,写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
水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落差大: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填空: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分)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3分)【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
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知识点解析一、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 ī)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ǎn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二、注释:1、《三峡》:选自《水经注疏》。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
2、自,从,由;七百里:约合现在二百公里。
3、略无阙处: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略无,毫无。
阙,通“缺”。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月,指月亮。
5、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襄:漫上;陵,丘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6、或王命急宣:有时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或:有时。
7、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白帝:白帝城,在现在重庆奉节东。
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
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像这么快。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御:驾;以:当作“似”;疾:快。
9、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素:白;湍:白色的急流;回:旋转,这里是回旋,回荡的意思。
10、绝巘:极高的山峰;巘:山峰。
11、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刷。
悬泉:从山崖上流下来的好像是悬挂着的泉水。
漱:冲刷。
1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良:真,实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1)《三峡》一文中用“___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三峡》中以他物来衬托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是“ ”。
(3)间接描写三峡两岸山高的句子:,。
(4)“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使我们想到李白的诗句:,。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缕晨曦,悄然向广袤的大地走来。
不远处的高山挺直了脊梁,隐忍着心中的激动,准备拥抱那份期待已久的温暖;一条小溪,像一位仙人自阆苑瑶台中款步而来,不染一丝尘埃;无湍急的水流,无交横的藻荇,朔流而上,山高林密,一道瀑布飞漱其间……朦胧的晓雾正不遗余力地打扮着这人间仙境。
当淡然的恬静充溢心头,你所追求的豁达与悠闲不就降临了吗?(1)最后一句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2)“不遗余力”的“遗”意思是()A.丢失B.漏掉C.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D.余,留(3)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4)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你所追求的豁达与悠闲不就降临了吗?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处()襄陵()沿溯()素湍()属引()沾裳()4.解释下列加点词。
(1)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亭午夜分:(4)或王命急宣:(5)虽乘奔御风:(6)素湍绿潭:(7)飞漱其间:(8)良多趣味:(9)属引凄异:5.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沿溯阻绝哀转久绝C.回清倒影清荣峻茂D.朝发白帝晴初霜旦6.用“/”标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每句标示一处)(1)或王命急宣(2)其间千二百里(3)每至晴初霜旦二、课内阅读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三峡》知识点梳理翻译及课堂练习(含答案)一、文学常识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
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三峡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2)阙(3)处;重岩叠嶂(4),隐天蔽日,自非(5)亭午(6)夜分(7),不见曦(8)月。
至于夏水襄(9)陵,沿(10)溯(11)阻绝(12)。
或(13)王命急宣(14),有时朝(15)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16)千二百里,虽(17)乘奔(18)御(19)风,不以疾(20)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21)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ǎn)(22)多生怪柏,悬泉(23)瀑布,飞漱(24)其间,清荣峻茂(25),良(26)多趣味。
每至晴初(27)霜旦(28),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29)凄异(30),空谷传响,哀转久绝(31)。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二、重点字词(1)自:在,从。
(2)略无:完全没有。
(3)阙:通“缺”,中断。
(4)嶂: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5)自非:如果不是。
(6)亭午:正午。
(7)夜分:半夜。
(8)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9)襄,上。
(10)沿:顺流而下。
(11)溯(sù):逆流而上。
(12)绝:断。
(13)或:有时。
(14)宣:宣布,传达。
(15)朝:早晨(16)间:间隔(17)虽:即使。
(18)奔:奔驰的马。
(19)御:驾着。
(20)疾:快。
(21)素湍:白色的急流。
(22)绝巘:极高的山峰。
(23)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
(24)飞漱:急流冲荡。
《三峡》课后题及答案一、背诵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设题意图:⑴使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⑵抓住精彩写景段落,深入领会画龙点睛的词语,使学生对文章的感知由整体到局部;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问答题提示了背诵的思路,适宜先解决问答题,再背诵课文。
〖参考答案〗1、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线点的字注音重岩叠嶂夏水襄陵乘奔御风素湍绿潭绝巘飞漱清荣峻茂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参考答案〗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襄(xiāng),上。
奔(bēn),这里指快跑的马。
湍(tuān),急流的水。
巘(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漱(shù),冲刷。
峻(jùn),高而陡峭。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本题的着眼点不在形式,只要学生能够将内容对应起来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0题;共26分)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A. 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B. 林:青林翠竹林寒涧肃C. 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D. 素:素湍绿潭以调素琴2.下列句子中“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之至市,而忘操之B. 故时有物外之趣C. 是吾剑之所从坠D. 鞭数十,驱之别院3.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至于/夏水襄陵B. 绝巘/多生怪柏C. 虽/乘奔御风D. 常有高/猿长啸4.读课文《三峡》,体现三峡山河秀丽的句子()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 三峡七百里C.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D.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读课文《三峡》,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A.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B.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C.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D.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6.读课文《三峡》,下列各句翻译错误的是()A.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B.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C.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D.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7.读课文《三峡》,从侧面交代三峡两岸山势之高的句子()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8.对文章《三峡》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 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 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峡》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三峡》选自。
作者 (466或472-527),字,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三峡包括、、。
二、字音字形略无阙处()重岩叠嶂()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绝巘()飞漱其间()属引凄异()林寒涧()肃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略无阙处略无:2、重岩叠嶂嶂:3、不见曦月曦:4、至于夏水襄陵至于:襄:5、则素湍绿潭素:湍:6、飞漱其间漱:7、良多趣味良:8、沿溯阻绝沿:溯:9、属引凄异属:引:10、故渔者歌曰故:11、不以疾也疾:(二)通假字略无阙处。
(三)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2)虽乘奔御风古义:今义:(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今义:(四)一词多义(1)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2)绝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衷转久绝(3)清回清倒影清荣峻茂(4)其:其间千二百里飞漱其间(五)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2)回清倒影清:(3)空谷传响空谷:(4)林寒涧肃肃:(5)晴初霜旦霜:(6)素湍绿潭湍:四、特殊句式省略句: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飞漱其间“飞漱(于)其间,省略介词“于”不以疾也“不以(之)疾也,省略代词“之”五、课文翻译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都是群山连绵,完全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三峡》巩固练习名校讲坛1.知识链接《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所列举大小河道137条,内容非常简略。
郦道元结合自己所学及游历见闻,为之详细作注并大为扩充,著成《水经注》。
《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
《水经注》受楚辞、汉赋影响,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文体骈散相间,富有文学气息,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考点解读通假字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同)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通假。
“通”是通用,“假”是借用。
例如“略无阙处”中的“阙”与“缺”的读音相同,临时借“阙”代替“缺”,这里的“阙”就是通假字,“缺”是本字。
通假字常用形式是“本无其字”,古代文字少而记事多,文字常常不够用,只有借同音字代替。
3.考点链接解释文言实词【方法指导】(1)扩词法。
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注意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积累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特殊现象。
(3)揣测法。
即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上下语境推断语义。
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随意猜测。
课外文言文考查的文言实词,遵循“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原则。
所以,在复习时,要对这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3。
01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
阙.处(quē)曦.月(xī)叠嶂.(zhàng)飞漱.(shù)沿溯.(sù)素湍.(tuān) 属.引(zhǔ) 绝(yǎn) 涧.肃(j iàn)2.文学常识填空。
《三峡》作者郦道元,北魏(朝代)卓越的地理学家。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校证》,《水经注》一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并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基础提升】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2)自非亭.午夜分亭:正(3)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4)至于夏水襄.陵襄:升到高处(5)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6)则素湍.绿潭湍:急流(7)清荣.峻茂荣:茂盛(8)良.多趣味良:甚,很(9)林寒涧肃.肃:肃杀,凄寒(10)属引..凄异属:连接引:延长(11)空谷传响.响:回声4.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2)绝哀转久绝.(消失,停止)绝.多生怪柏(极,非常)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
(1)虽乘奔.御风(动词用作名词,这里指飞奔的马)(2)空谷..传响(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中)7.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B.飞漱其.间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C.春冬之.时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D.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解析:A.在/自己;B.代词;C.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D.所以/原来的知识。
)8.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A.绝多/生怪柏B.有时/朝发白帝C.其间/千二百里 D.虽/乘奔/御风(解析:A.绝多生怪柏。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三峡》一文中,“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形象地表现了江水的迅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象地展现了江水急流湍急、清亮明澈的特点。
(2)“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容易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4)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凄惨悲凉的声音接连不断,空荡的山谷里回荡着猿猴啼叫的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02课内精读11.填空。
(1)第一段用“略无阙处”写出了山连绵不断的特点;用“隐天蔽日”写出了山高大险峻的特点。
(2)第三段写三峡的水,其中“素”和“绿”色彩互异;“湍”和“潭”动静相宜,让人不禁赞叹“良多趣味”。
(3)第四段写秋季(季节)的景色,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景物幽静、寂寥、凄异的特征。
12.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不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而是先写夏季景色?这是根据水由盛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三峡的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水流湍急,最能体现三峡水的特点,故先写“夏水”。
13.文末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是为了说明猿声的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着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 03拓展阅读【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三峡》)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①,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②。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③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④之胜境,静者⑤之林亭。
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选自《右溪记》) 【注释】①欹(qī)嵌盘屈:石头盘来绕去,形状千奇百怪。
②洄悬激注:洄,水回旋而流。
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
激,被石遏制而形成急流。
注,水急如灌注一般。
③逸民退士:退隐的人。
④都邑:都市,城市。
⑤静者:喜欢安静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县。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2)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3)不可名.状名:说出(4)悉皆.怪石皆:全部,都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2)徘徊溪上,为之怅然!我在小溪岸边走来走去,为这里的景色无人欣赏感到惋惜。
16.【甲】【乙】两文都写水,其中【乙】文哪些句子是写水的?【甲】【乙】两选文都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水的句子是: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甲】【乙】两选文都突出了“水流湍急”的特点。
附【乙】文参考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盘来绕去,形状千奇百怪,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树荫相互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成为喜欢清静的人休憩的园林。
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
我在小溪岸边走来走去,为这里的景色无人欣赏感到惋惜!04综合性学习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
为配合《三峡》的学习,班上准备举行以“浪漫三峡游”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7.老师要求每组办一期手抄报,你的同学计划把下面一段文字作为这期手抄报的“赞美三峡”栏目的导入语,标题拟好了一半,请你帮他拟写另一半。
三峡多美景,猿啼最难忘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上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
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
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闻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18.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幅书法作品,请指出它们各属于什么字体。
字体:楷体字体:行书19.三峡最壮丽,秀美天下闻。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学大家为它吟诗作赋,泼墨挥毫。
请根据你的积累,写两句描写三峡或长江的诗词名句。
【示例】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③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20.请将下列这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