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35.97 MB
- 文档页数:14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看云识天气》科目:科学年级:大班(幼儿园)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不同形态的云朵,培养幼儿对不同天气的感知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或相应的图片展示工具–黑板、白板或展示板–云朵模板(可以是纸制或软质材料制作的云朵形状)–记录工具(如纸张和笔)2.学生准备:–学习笔和纸三、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一些云朵的图片,引发幼儿们对天气的识别和感知兴趣。
2.提问:你们有没有看到过不同形状的云朵?你们觉得不同形状的云代表着什么样的天气?步骤二:讨论不同的云朵形态(10分钟)1.简要介绍云朵的不同形态和与之相关的天气特征,如积云、层云和卷云等。
2.以PPT或图片展示不同形状的云朵,让幼儿们观察并描述每种云朵的形状特点。
步骤三:观察云朵(15分钟)1.将云朵模板分发给每个小组,让幼儿们自由观察、把玩,并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云朵的形状。
2.引导幼儿们互相交流,比较各自观察到的云朵形状。
步骤四:合作记录(15分钟)1.将每个小组的记录工具发放给幼儿们,让他们合作记录各组成员所观察到的云朵形状。
2.引导幼儿们探讨不同形状的云代表着怎样的天气,并鼓励他们进行合理推测。
步骤五:展示和分享(15分钟)1.按小组分别展示他们记录的云朵形状和相关天气的推测。
2.引导全班讨论每种云朵形状与天气特征的关系,让幼儿们逐渐理解云朵形态与天气的联系。
步骤六: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不同云朵形态与天气特征的关系,并复习幼儿们所学到的知识点。
2.提醒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不同形态的云朵,去推测未来的天气。
四、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们进行户外观察云朵的活动,并记录其形状和颜色等特征。
2.可以扩展讨论其他与天气相关的现象,如彩虹、闪电和雷声等,培养幼儿们的科学兴趣。
五、课堂评价1.教师观察幼儿们的云朵观察和描述能力,评价他们是否理解不同云朵形态与天气特征的联系。
公开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云朵形状和特征。
2. 通过观察云朵,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预测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天气变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云朵的形状和特征:棉花云、城堡云、铁砧云等。
2. 云朵与天气的关系:积云、层云、高层云等。
3. 观察云朵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云朵形状和特征,学会观察云朵。
2. 难点: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预测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的云朵,了解其形状和特征。
2. 讲解法:讲解云朵与天气的关系,教授观察云朵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云朵,预测天气变化。
五、教学准备:1. 云朵图片:收集各种不同形状的云朵图片。
2. 天气预报视频:选择一段天气预报视频,展示云朵与天气的关系。
3. 观察记录表:制作一份观察云朵的记录表,方便学生记录。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天空,发现云朵的形状和变化。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云朵形状和特征。
二、基本云朵形状和特征的学习(10分钟)1. 展示云朵图片,让学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云朵形状,如棉花云、城堡云、铁砧云等。
2. 讲解云朵的特征,如颜色、厚度、运动方向等。
三、云朵与天气的关系(10分钟)1. 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观察云朵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2. 讲解云朵与不同天气类型的对应关系,如积云、层云、高层云等。
四、观察云朵的方法和技巧(5分钟)1. 教授学生观察云朵的方法和技巧,如观察时间、观察角度等。
2.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云朵的变化,及时记录。
五、实践观察(10分钟)1. 让学生走出教室,寻找合适的观察地点,开始观察云朵。
2. 学生填写观察记录表,记录云朵的形状、特征和变化。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成果和体验。
2. 总结云朵的形状和特征,强调观察云朵的重要性。
公开课看云识天气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朵1.2 教学内容:介绍天气与云朵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云朵1.3 教学方法: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讨论不同云朵与天气的关系1.4 教学活动:观察校园或教室窗外的云朵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云朵形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云朵与天气的关系第二章:云朵的分类2.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云朵学生能够了解不同云朵的特点2.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类型的云朵,如:积云、层云、卷云等讲解每种云朵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云朵讲解每种云朵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4 教学活动:展示不同类型的云朵图片学生观察并描述每种云朵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不同云朵的形成原因第三章:云朵与天气的关系3.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云朵与天气之间的关系学生能够预测天气变化3.2 教学内容:讲解云朵与天气之间的关系介绍如何通过观察云朵来预测天气变化3.3 教学方法:观察云朵的变化讲解云朵与天气之间的关系3.4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云朵的变化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云朵与天气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观察云朵来预测天气变化第四章:实践活动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云朵来预测天气变化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2 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观察云朵来预测天气变化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3 教学方法:观察云朵的变化学生自主预测天气变化4.4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观察云朵的变化学生根据观察结果预测天气变化学生分享自己的预测结果并与实际天气进行对比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能够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和收获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5.3 教学方法:回顾和总结课堂内容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5.4 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和收获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学习经验。
公开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云朵形状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云朵的形状预测天气。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云朵的分类和特点:棉花云、城堡云、飞机云、波浪云等。
2. 云朵与天气的关系:积云、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等。
3. 观察云朵的方法和技巧:观察时间、观察角度、记录方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云朵的分类、特点和与天气的关系。
难点:观察云朵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的云朵,了解其特点。
2. 讲解法:讲解云朵的分类、特点和与天气的关系。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云朵,学会预测天气。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云朵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准备观察云朵的工具,如望远镜、相机等。
3. 准备天气预报软件或设备,方便学生实时查看天气信息。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章)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云朵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云朵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云朵的分类和特点:详细介绍棉花云、城堡云、飞机云、波浪云等常见云朵的形状和特点。
3. 云朵与天气的关系:讲解积云、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等不同类型云朵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4. 观察云朵的方法和技巧:教授学生观察云朵的时间、角度和记录方式,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观察和描述云朵。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实地观察云朵,并记录下来。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云朵的特点和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观察和预测天气的能力。
七、课堂练习:1. 根据云朵的形状,判断天气情况。
2. 描述不同云朵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3. 结合天气预报,分析云朵与天气的关系。
八、课后作业:1. 收集不同形状的云朵图片,进行观察和描述。
2. 家长协助孩子观察云朵,记录天气变化,尝试预测天气。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公开课《看云识天气》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天气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激发学生对云朵和天气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天气的定义和分类。
引导学生观察云朵的形状和变化,激发他们对天气现象的好奇心。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不同形状的云朵和相应的天气现象。
引导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亲身体验天气变化。
第二章:云的分类和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云朵及其特征。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类云朵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常见的云朵类型,如积云、层云、卷云等。
分析每种云朵的特征,如形状、高度、密度等。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模型,展示不同类型的云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观察和描述云朵的特征。
第三章:云和天气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朵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云朵来预测天气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云朵的形成和消散过程。
探讨不同类型的云朵与天气现象之间的关联。
3.3 教学方法利用动画或视频资料,展示云朵的形成和消散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践,尝试通过云朵的变化来预测天气。
第四章:天气预报的解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阅读天气预报,理解其中的术语和信息。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来解读天气预报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解释天气预报中的常用术语,如晴天、多云、降雨等。
介绍天气预报的编制方法和原理。
4.3 教学方法提供真实的天气预报材料,让学生阅读和理解。
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模拟天气预报的制作和解读过程。
第五章:天气对生活的影响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增强他们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度。
培养学生适应不同天气变化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讨论不同天气现象对生活的影响,如晴天、雨天、雾天等。
探讨如何应对不同的天气变化,保证生活和出行的安全。
5.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不同天气对生活的具体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