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做孝顺父母的好孩子》活动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7
《孝敬父母》主题班会教案(通用6篇)《孝敬父母》主题班会教案(通用6篇)《孝敬父母》主题班会教案篇1教案(二) 孝敬父母(主题班会教案〖教学背景〗1、国家教育部去年颁布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学校抓住不同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和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其重点教育内容之一。
“孝道”历来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最基本的内容,也是中国传统美德中做人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对于学生进行\"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教育。
2、如今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一来到世上就被父母当成掌中宝呵护着,认为父母给儿女做牛做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明白父母对自己的希望和期待;他们总觉得父母唠叨、麻烦,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却从来不会从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懂得体谅父母生活的艰辛与劳累,那就更谈不上去关心和孝敬父母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孝敬父母,即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怎么样孝敬父母〖教学过程〗一、听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创设情境导入主题附歌词: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
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他)掉眼泪,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啊,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问:为什么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引出主题: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孝敬父母二、感受父母崇高、无私和伟大的爱: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感念亲恩)a、初步感受1、让学生看图片,认识两个人:父亲,母亲。
2024小学生做德孝好学生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德孝的含义,认识到德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德孝,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好学生。
二、教学重点1. 德孝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德孝。
2. 如何培养学生形成长期的德孝行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德孝的含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德孝。
4.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体验德孝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德孝相关的故事、案例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情景模拟的场景。
3. 准备相关的评价表,用于评价学生的德孝行为。
六、教学内容1. 德孝故事分享:通过讲解德孝感人故事,让学生感受德孝的力量,认识到德孝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孝行为,让学生认识到不孝的严重后果,从而更加珍惜德孝。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德孝,尊敬父母和长辈。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讲解一个德孝感人故事,引发学生对德孝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孝行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认识到不孝的严重性。
3. 小组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德孝。
4. 情景模拟: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模拟生活中践行德孝的场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2. 情景模拟评价:评价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德孝。
3. 课后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将德孝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做个孝顺的孩子”主题班会课教案“做个孝顺的孩子”主题班会课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个孝顺的孩子”主题班会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做个孝顺的孩子”主题班会课教案篇1活动目的:从国学经典中挖掘有用题材,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养成习惯教育,即懂得知孝。
教育和教诲学生孝顺父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做起。
活动形式:讲故事问问题行动要求活动过程:一、激情导入:孩子们,是谁把你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又是谁把你们养了这么大?在这十年中,父母为你们的成长付出了多少艰辛与心血啊!你能说说父母为了你所做的一些让你感动的事吗?二、问卷小调查。
三、以后你打算怎样做?相机引出主题班会。
四、你对“孝顺”一词如何理解?1、古代孝顺父母的含义: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2、现代孝顺父母的含义:孝顺,就是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
五、你认为什么是孝顺父母?(学生回答)六、看看古人孝顺父母的故事:(“二十四孝”故事两则)(一)、故事一:亲尝汤药(二)、故事二:卧冰求鲤(三)、学生谈谈心中的感受七、全班同学诵读以下孝顺父母的名言警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八、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孝顺父母的?(学生回答,引导:你每天都为父母做过些什么?)九、教师总结:孝敬父母从点滴做起‘并不是轰轰烈烈才是孝敬父母的。
作家毕淑敏曾言孝心无价。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也许是一顶纯黑色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本上的一个好字。
小学生孝敬父母教案教案标题:小学生孝敬父母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父母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3.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具体行为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2. 学生绘画纸和颜料3. 学生绘画工具(画笔、彩色铅笔等)4. 学生家庭作业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答“你们觉得孝敬父母是什么意思?”2. 列举学生回答的观点,并让学生讨论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孝敬父母的概念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孝敬父母的具体行为,如尊重、关心、帮助等。
3. 通过实例和故事,让学生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和影响。
三、活动设计(25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位小组成员的父母作为对象,设计一份孝敬父母的行动计划。
2.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行动计划,并让其他小组成员提出建议和补充。
3. 学生绘画活动:要求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和孝敬之情。
可以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父母形象或表达孝敬父母的场景。
4.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感受。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
2. 强调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和意义。
3. 鼓励学生将孝敬父母的行为融入日常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回家后,用家庭作业本写一篇关于孝敬父母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决心。
2. 鼓励学生在家中实践孝敬父母的行为,并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经验。
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的父母来学校,分享他们对孝敬父母的理解和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养老院或社区服务中心,让他们亲身体验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评价学生绘画作品的创意和表达力。
3. 评价学生在家庭作业中对孝敬父母的理解和表达。
备注:根据实际情况,教案中的活动和时间可以适当调整。
《做个孝顺的好孩子》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师:有位名人说过:“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那便是父母。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给予了我们生活,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我们该怎样孝顺和感恩父母呢?这节课我们就以《做个孝顺的好孩子》为主题上一节德育实践活动课。
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
师:现在请大家听一个故事。
(5分钟)枫叶滴血红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住在一座深山里,那里长满枫树,青青翠翠的,非常秀丽。
他们有一间温暖的小屋。
每当清晨母亲带着孩子下地劳作,上山摘野果、抓野兔;当夜幕降临时,母亲便给孩子讲故事唱歌谣,每天如此,他开始讨厌这一切了。
日子又一天天地过去。
突然有一天,雷雨交加,惊走了一切飞禽走兽。
孩子怕极了,躲在母亲的怀里哭,哭累后睡着了,母亲却一夜未眠。
第二天,风雨停歇,但太阳却恶毒地猛晒着。
放眼看去,花草死了,树也枯了,水源也枯竭了,家里的最后一粒米也吃完了。
这时,母亲顶着烈日到外边寻找,可是当她来到一棵枯树下时,枯树开口了:“好心人,给我一点水吧,我可以给你一个苹果。
”母亲说:“我没有水,我给你一点血吧。
”于是拿起身边的石头割破了自己的手。
当她把血滴在枯树上时,树枝长出了嫩叶并长出了一苹果。
她摘下苹果继续往前走。
当她来到另一棵枯树下时,枯树开口了:“好心人,给我一点水吧,我可以给你一只兔子。
”母亲说:“我没有水,我给你一点血吧。
”她拿起石头又割破了自己的手。
当她把血滴在枯树上时,树枝长出了嫩叶并吊着一只兔子。
母亲把兔子兜在怀里继续往前走。
当她来到又一棵枯树下时,枯树开口了:“好心人,给我一点水吧,我可以给你一张虎皮。
”这时母亲快不行了,但想到秋天快到了,孩子应该有件暖和的衣裳。
于是便说:“我没有水,我给你一点血吧。
”她拿起石头又割破自己的手。
当她把血滴在枯树上时,树枝长出了嫩叶并挂着一张虎皮。
她拿着虎皮继续往前走。
当她来到一口枯了的泉眼时,泉眼说:“好心人,给我一点水吧,我可以给你一碗水。
”母亲说:“我没有水,我给你一点血吧。
小学孝敬父母活动方案设计一、活动背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孝敬父母的好习惯,我们特别策划了这次“小学孝敬父母”活动。
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感恩,懂得回报,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家庭关系。
二、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学会孝敬父母。
3.增进亲子关系,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三、活动对象小学全体学生及家长四、活动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五、活动内容1.主题班会:开展以“感恩父母,孝敬长辈”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孝敬故事,感受父母的辛劳。
2.手抄报制作:组织学生制作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他们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3.家务小能手:鼓励学生在家中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如扫地、洗碗、叠衣服等,减轻父母的负担。
4.亲子互动活动:组织亲子运动会、亲子阅读会等活动,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5.感恩信笺:让学生写一封感恩信给父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让父母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六、活动宣传1.通过校园广播、班级微信群等渠道,向家长和学生宣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制作活动海报,张贴在校园显眼位置,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
七、活动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和践行了孝敬父母的美德。
2.通过家长反馈,了解活动对学生家庭关系的影响,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类似活动。
八、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组织教师进行总结,分析活动的成效和不足,为今后的活动提供经验和借鉴。
同时,将优秀的孝敬故事、手抄报等作品进行展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孝敬父母的美好。
通过本次“小学孝敬父母”活动,我们期望能够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孝敬父母的意识,从而为构建和谐家庭、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活动设计孝敬父母教案一、活动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3.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案、活动材料;2. 学校准备活动场地;3.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
三、活动过程:1. 第一步,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或者故事,向学生介绍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关怀,并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第二步,知识传递(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传递孝敬父母的相关知识,包括孝敬父母的方式、孝敬父母的意义等,让学生了解到孝敬父母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美德。
3. 第三步,活动设计(3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自行设计一项孝敬父母的活动,包括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时间等。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4. 第四步,活动实施(40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活动方案,进行实施。
活动可以包括为父母做一顿丰盛的晚餐、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陪父母散步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父母的喜好,选择适合的活动方式。
5. 第五步,总结(20分钟)。
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活动经历,交流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同时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活动进行评价和点赞。
四、活动评价:1. 学生的活动设计是否切合实际;2. 学生对活动的认真程度和积极性;3. 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是否能够得到体现。
五、活动延伸:1. 学校可以组织一次“孝敬父母”主题活动,让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活动方案付诸实践;2. 学校可以邀请父母参与活动,让学生在父母面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六、活动总结: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仅了解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更通过实际行动,将孝敬父母的理念付诸实践。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懂得珍惜父母,更加懂得孝敬父母。
小学六年级语文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好孩子教案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
是啊!小乌鸦还懂得把食物吐出来给父母吃,羔羊吃奶的时候还知道跪着想母亲表示感谢;人要是不孝敬他的双亲,就连禽兽也不如啊!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上。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这是《孝经》中提到的,是啊,孝是天经地义的。
我们的生活中无不沐浴着父母带给我们的爱。
记得有一次,是妈妈的生日。
妈妈平日里总是省吃俭用,从来没吃过蛋糕。
她每天总是忙着干活,因此,我在妈妈忙得不可开交时,总会帮她看看店,为她分担一些家务活。
那天,我拿出我所有的积蓄,在妈妈闲下来的时侯,溜了出去。
我并不是出去玩,而是去给妈妈买生日蛋糕。
我来到了西饼屋,看着摆放在柜台里的蛋糕,便问起了价钱。
我有60元钱,就买一个35元的蛋糕吧!我跟老板说:“这是我送给妈妈的,能不能做漂亮点?”老板笑着说:“好啊,看在你这么有孝心的份上!”蛋糕订好了,可我却还在思考:要不要给爸爸买些东西呢?我左思右想,还是决定给爸爸买一瓶葡萄酒。
于是,我来到了超市,看着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物品,我又些不知所措。
我这儿看看,那儿瞧瞧。
终于找到了爸爸的最爱——葡萄酒。
我一看标价:25元。
我犹豫不决,想了想:孝敬长辈,花60元,值了!我拿起葡萄酒在收银台付了钱后就回家,免得被爸爸妈妈知道。
到了下午4:00时,我让妹妹帮我去那蛋糕,我在店里帮妈妈看店。
我还准备好了气球呢!可不知为什么,我的小秘密又被爸爸给揭穿了,我说:“爸爸,我请你喝葡萄酒,你可不能把这事告诉妈妈哦!”爸爸一听见有葡萄酒喝就马上“听话”了。
过了一会儿,蛋糕拿回来了。
我把妈妈神秘的邀请来。
妈妈竟然还说:“你们又偷懒了,干吗带我来这里啊? ”我可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啊!我打开门,给妈妈看了蛋糕。
妈妈激动地眼泪都快留下来了。
这次我让妈妈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真开心啊!在学校里,我是老师的小助手,是一个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的好学生;在家里,我是妈妈的好帮手,是一个听话能干的好孩子,孝敬长辈,尊老爱幼!。
怎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应该拥有的基本美德之一。
作为孩子,要想长大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爱心的人,就需要学会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本文将从情感沟通、生活卫生、精神寄托、家庭和睦四个方面来论述怎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一、情感沟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孝顺之道最终落脚的地方。
一个孩子是否懂得孝顺,取决于他和家人之间的情感沟通是否密切。
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加强情感沟通,以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1、多与父母交流:孝顺的第一要素就是体谅和关注父母。
孩子应该学会仔细倾听父母的话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同时,孩子也应该与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让父母更好地了解自己。
2、每天都表达爱意:这种表达可以是行动,也可以是言语。
孩子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感受到他们的孝顺和爱意。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也应该经常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3、保持联系:即使如今社交媒体高度发达,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直接交流同样重要。
孩子在外学习或工作时,都应该保持与父母的联系,以便及时地了解家庭的情况和健康状况。
二、生活卫生孝顺并不仅仅意味着关注父母的情感,更意味着关注他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细节中发现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1、保持家庭卫生: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应该积极参与家务活动,保持家庭的整洁和卫生。
无论是清洗卫生间、擦拭地面还是收拾床铺,都要认真负责,不偷懒不推脱。
2、照顾父母的健康:孝顺的孩子应该积极为父母做好生活起居,清洗、煮饭、购物等都要亲力亲为,关心父母的饮食和锻炼等问题,帮助他们保持健康和活力。
3、学会急救知识:当家中发生突发情况,孝顺的孩子应该知道怎样保护自己和家庭成员,如拨打电话求救、施救措施等。
三、精神寄托孝顺的孩子不仅关心父母的情感、生活和健康状况,也要关注他们的精神寄托。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达怎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1、由衷赞扬:孩子要学会给父母鼓励和支持,包括使他们感到高兴的话语和鼓励。
小学语文《做孝顺父母的好孩子》活动设计
1、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当对学生实施这方面的教育。
2、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懂事,懂得感受父母的爱,但这还不够,还应该引导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这是三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的要求。
恰好这一单元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就以此为契机,开展一次主题为做孝顺父母的好孩子的综合实践活动。
3、三年级的孩子已经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活动目标
技能目标:通过活动,会做至少两件简单的家务活,设计和制作生日贺卡,能写出歌颂父母的文章。
方法目标:在活动中,试着采用调查、访问等方法了解父母生日;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了解父母的辛劳情况;以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收集尊敬、孝敬父母的名人名言和名人故事;用自己的各种实际行动向父母表示孝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能更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和养育他们的辛苦,进而在语言和行动中回报父母的爱,做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同时让学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使学生能更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和养育他们的辛苦,用自己的各种实际行动向父母表示孝顺。
活动难点: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并把活动坚持下去,形成习惯。
教法、学法
采用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实践性和自主性,教师适时、适当地进行指导。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活动计划表格七份,吹塑纸七张,家务劳动记录每生一份,光荣榜一张,投影仪。
学生准备:卡纸一张,笔记本一个,彩笔,剪刀。
活动时间
四周
活动过程
一、问题点击,生成主题
回顾三年级语文教材第十七课《可贵的沉默》和第二十课《妈妈的账单》的内容,引导学生懂得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也是无价的,虽然我们报答不完,但我们可以通过实际行动多少回报一点。
这样,就生成了这次活动的主题:做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二、制订活动计划
1.引导学生确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十来岁的孩子,选择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面一般比较窄,教师组织学生将各自的想法汇总,引导他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活动:
(1)以问父母、问外公外婆、问爷爷奶奶等形式了解父母生日,自己动手为他们准备一份生日礼物送给他们。
(这是孩子最容易想到的,因为十七课里有这种形式。
)
(2)用一周的时间观察,看看父母每天为这个家都做了些什么,在笔记本上作好记录,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这项活动需要教师提出,并强制执行,因为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悟力以及我手写我
心的能力。
但如果不强求,学生觉得难办,制订计划时就可能会不选择。
)
(3)用一周的时间,每天为这个家做一两件家务活,作好记录,请父母签意见。
(学生能想到做家务,教师只需引导作记录、签意见就行。
)
(4)收集尊敬、孝敬父母的名人名言和名人故事,在笔记本上作好记录。
(5)写一篇歌颂父母的作文,或者用诗歌、小品、歌曲等形式歌颂父母也可以。
(这项要向学生说清楚,只要能表现父母辛苦持家、关爱孩子的内容都行。
)
(6)如果有其他合适的、可行的形式也可以去做。
(提出这项就是不能杀孩子的创新意识,只要他们想到的、行得通的都可以去做。
还可以给学生指指路,比如给劳累的父母泡杯茶、捶捶背、唱唱歌,不调皮,不顶嘴,努力学习等。
)
2.小组分工,制订活动计划。
制订计划时,各小组根据本组具体情况,对上面的内容形式进行取舍或添加,以体现学生自主活动的原则,但必须做到全员参与。
而且教师在审核小组计划时,要求有些活动学生必须去做,因为这些孩子毕竟缺乏自觉性。
三、开展活动
学生按照小组活动计划开展活动。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一定能在课堂上开展,而是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活动情况的了解和对学生活动的督促、指导。
小组长的自觉性相对较高,教师可要求小组长每天检查组员的活动情况,帮助教师督促活动的开展。
教师要利用每周两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了解活动进程,提倡好的活动方法,表扬积极分子,解答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对难度较大的项目进行指导,帮助有困难和有惰性的学生树立信心,找准方法,共同完成活动。
四、汇报、展示
1.四周的活动结束之后,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组织下,汇报各自的活动情况,展示活动成果。
教师指导学生按计划内容逐项汇报。
2.各小组合作,将本组活动成果利用吹塑纸制成展板。
3.各小组依次向全班同学展示各自制作的展板,小组长汇报本组活动开展和完成情况。
教师相机从介绍的顺序性、完整性方面进行指导。
活动评价
一、学生自评
每个学生就自己在活动中的情况,从活动准备、活动参与、活动表现、活动能力和创新精神五个方面展开评价,并做好记录。
二、小组评价
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本组的每个成员展开评价,仍然从上述五个方面进行,小组长作好记录。
同时评选出小组内的最佳活动者和最有进步者,请他们在光荣榜上签名。
三、家长评价
家长的评价在家务劳动记录中已经体现出来了,就不专门再作评价了。
四、教师评价
教师通过对每个学生活动情况的了解,结合学生自评、组评、家长评价,给学生一个全面、公平又具有鼓励性的评价。
五、全班评价
每个学生都可以举手发言,提出自己认为优秀的小组,并说明理由。
然后,全班学生举手表决,人数过半即为通过,组号进入光荣榜。
活动总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活动主题,鼓励学生将这一个活动继续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