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2019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103.50 KB
- 文档页数:15
第六单元 珍爱我们的家园在群星璀璨的茫茫宇宙中,地球只不过是一颗微不足道的行星,但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来说,它却是唯一的。
地球以它蓝色的海洋、绿色的森林、黄色的土地哺育了无数生命,而人类不过是众多生命中的一员,绝没有肆意破坏自然环境、随意浪费自然资源的权利。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在享受它带给我们一切美好事物的同时,也要学会感恩、珍惜,用心去呵护这颗美丽的星球。
适合人类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如果人类肆意破坏环境,浪费自然资源,必然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最终危及人类生存。
我们应该像三黑那样珍惜和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像山野老农那样为保护环境、绿化家园而不懈奋斗。
请珍爱我们的家园吧,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为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分力量。
本单元的文章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一永恒的主题。
这样编写的目的在于依托文本,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底,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课文 古诗三首2 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写的美丽景色;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只有一个地球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三黑和土地 1 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感受三黑的形象,体会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青山不老 1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课题的作用。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1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尊重不同的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表达观点时要简洁明了,有根有据。
习作:变形记教学目标:1.分析题目“变形记”的意思,明白这是一篇想象的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来想象。
2.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3. 在想象中表明自己的观点,流露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2难点: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将变形的经历,美妙想法、美好心愿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准备《我想……》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话题。
1.请读一读下面的一首诗。
我想……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2.读完这首诗后,你想变成什么呢?快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吧!3.出示作文题目。
选择下面的题目来写你的故事,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
地球自述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飘在天上的日子夜晚,一棵大树下的故事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吧。
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分析题意,明确写作要点。
1.你准备变成什么呢?为什么?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相机点拨。
(1)怎样变形,才会吸引人呢?不能只是简单的变形,比如“我”经过化妆,变成了一个丑陋的老太婆,这只是简单的化妆,根本不是变形。
变形一定要与想象中的人物形象联系在一起,这样变形后的故事才会吸引人,才会生动有趣。
<Puxuewang.com〉(2)变形后,人物的特点能够变化吗?变形后,你再也不是你,所以人物的特点要变化。
你可以赋予人物各种各样的本领,只要新奇,只要有趣,就可以。
第1 课上下结构(一)教学要求: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型和上窄下宽型的特点;2 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 会写这两种类型的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 板书课题上下结构(一)2 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上下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1 讲解上宽下窄型的写法上下两部件的纵向距离要相等;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上部件要写得宽,下部件要写得窄。
2 讲解“上窄下宽型”(1)什么叫“上窄下宽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部编版语文六上教案(表格式含教学反思)(4)学生观察分析上窄下宽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上下两部件的纵向距离要相等;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上部件要写得窄,下部件要写得宽。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奖”和“葬”,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1 写一写;2 想一想。
四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上下结构第2课上下结构(二)教学要求: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下结构上大下小型和上小下大型的特点;2 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3 会写这两种类型的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 板书课题上下结构(二)2 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上下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1 讲解上大下小型的写法(1)什么叫“上大下小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4)学生观察分析上大下小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上部件要写得长,下部件要写得短;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上部件要写得宽,下部件要写得窄。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垄”和“蓄”,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2 讲解“上小下大型”(1)什么叫“上小下大型”?让学生回答。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编排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丁香结》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记述了由“丁香结”生发的联想;《古诗词三首》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花之歌》则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现象。
四篇文章题材不同,景色各异,作者在描述景色时均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会写22个字,会写36个词语。
语言积累◎能积累并抄写优美的词句,背诵相关段落。
◎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过故人庄》四首古诗词。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阅读理解◎能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景色,体会表达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由此想到的人、事或人生思考等。
◎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书面表达◎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了解分号的用法。
◎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1 草原【教学目标】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背诵第1自然段。
3.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1.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2.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查找草原风光和蒙古族风情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共136页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我们所担任的六年级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高低不一。
从总体上看,语文水平不平衡,尤其是部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比较差,但大部分学生研究比较认真,对语文研究的兴趣比较浓。
当然,也存在少部分学生的研究惯较差,语文自主研究能力较差,思维不够灵活。
新学期中,要一面加强“双基”训练,一面着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整体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概况: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于2019年秋期正式试行。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轻叩小说的大门,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珍爱我们的家园,艺术的魅力,初识XXX。
本册课本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9篇。
这八组课本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白话交际”“作”“语文园地”五局部组成。
课例包孕2-4篇课文。
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斟酌练题,略读课文后也有斟酌题。
局部课文后面安排了“阅读链接”和“资料袋”,全册安排“阅读链接”4次,分别在2课《丁香结》、4课《花之歌》、8课《灯光》、25课《好的故事》;安排“资料袋”3次,分别在5课《七律.长征》、13课《穷人》、21课《白话文二则》。
“白话交际”作为一个自力的栏目,在全册共安排了四次,分别安排在第2、第四、第六、第七单元,主题分别是演讲、请你支持我、意见不同怎么办、聊聊书法;“作”是每单元都有安排,主题分别是:变形记、多彩的活动、笔尖流出的故事、环绕中央意义写、学写倡议书、我的拿手好戏、有你,真好;除了这8次专项作外,课文还安排了两次小练笔,分别安排在13课《穷人》和24课《少年闰土》的后面。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 理清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 把握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合作探讨小说主题。
3. 了解蒙古草原狼的生活习性,感受动物身上的精神魅力。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
2. 通过深入品味、鉴赏精彩语句来把握小说中的艺术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动物身上表现的“人性”。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提到狼,人们总会想到它那犀利的目光和滴着涎液的大嘴巴。
成语世界中的狼,如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子野心,更是道尽了狼的凶残、贪婪。
长久以来固有的认识限定了我们对狼的评价,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蒙古草原狼》也许会带给我们全新的阅读体验。
二、初读课文,畅所欲言。
1. 阅读课文。
给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小说情节本身就极富魅力,学生会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欲罢不能。
2. 交流初读体验。
此环节,教师尽量不做引导不做过多评价,给学生创设原汁原味地思考与交流的空间,保留学生最初的阅读体验。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整理字词。
蛮荒战栗千钧一发睿智肃杀2. 梳理内容。
组织学生复述课文。
(在学生复述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明确小说情节。
)情节安排:开端:陈阵忘记老人的叮嘱从小路返回大队,危险迫近。
发展:单人匹马遭遇狼群,强作镇定企图迷惑群狼。
高潮:面对草原狼的狡猾,陈阵急中生智击打马镫吓退狼群。
结局:狼群井然有序的撤退令人瞠目结舌。
四、课堂小结。
“文似看山不喜平”,场面宏大而神奇,情节奇谲而神秘,该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读文读到心潮澎湃,有身临其境之感,该是阅读的一种至高境界。
五、布置作业。
1. 深入阅读课文。
2. 找出小说主要塑造的形象,并作批注式阅读。
一、导入新课。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好文章就能给人带来这样的感受。
路途的凶险、陈阵的困境、青马的警觉仍牵引着我们的神经,惊心动魄的场面让人欲罢不能,这节课老师和大家继续进行这次精神之旅。
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表格式教案,每课包括设计意图、每课时课堂作业设计、教学反思、备课素材、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2、每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都有详细教案。
3、真正word版教案,可以随意修改。
4、2019部编新版,课本目录如下: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欢迎远客、盛情款待、深情话别的动人情景,都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
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奶茶:奶茶原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日常饮品,至今最少已有千年历史。
自元朝起传遍世界各地,目前在中国、印度、阿拉伯、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都有不同种类奶茶流行。
中国境内的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藏族和蒙古族等均有制作奶茶的习惯。
2019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上全册教案(全)第1课时草原教学内容:1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感受草原之美以及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感受草原之美以及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教具学具:第2课时 1 草原教学内容:1.草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蒙汉情深。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草原之美,,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蒙汉情深。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草原之美,,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后记:第3课时2丁香结教学内容:2 丁香结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初步理解什么是“丁香结”,体会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会联想。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初步理解什么是“丁香结”,体会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会联想。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课文,三、再读课文,梳理脉络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划分结构,理清脉络。
第1~3自然段:从颜色、形状、气味多角度描写丁香花。
第一单元亲近大自然大自然是神奇的,当你感到迷茫时,大自然会送你一阵凉爽的清风,吹散你心中的尘埃,洗净你的心灵;当你感到孤独时,大自然会送你一位忠诚的朋友,守候在你的身边,倾听你的烦恼;当你感到自卑时,大自然会送你一道美丽的彩虹,点燃你心中五彩缤纷的希望,创造无限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看山水,听鸟语,闻花香,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到美丽的大草原去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到迷蒙的细雨中去欣赏妩媚芬芳的丁香,到古诗词中去感受融于奇山异水中的返璞归真,到花之歌中去领悟花的崇高理想。
大自然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会感觉到它的律动。
本单元教材以“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编排,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与神奇。
我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想象的天马行空、奇特瑰丽。
以此为触发点,我们也将轻轻扭开想象的开关,学会将奇特的想象诉诸笔端,去构造一个奇妙的世界。
分类具体内容课时安排教学要点课文草原2课时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的方法。
丁香结2课时学习从多方面描写事物的方法;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并阐述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古诗词三首2课时想象诗歌描绘的美丽景色;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上的差异。
1草原文本分析《草原》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空间。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