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xiu
- 格式:ppt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163
硫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强烈毒性且有害的气体,常被用于石油、天然气和化工领域。
由于其危险性,对硫化氢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化氢的安全技术,并提供相关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一、硫化氢的危害特性硫化氢具有以下危害特性:1. 毒性: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短期暴露可导致眼睛、呼吸道和皮肤刺激;长期暴露可导致中毒并对身体各器官产生不可逆的伤害。
2. 易燃:硫化氢具有较宽的燃烧极限范围,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
在火源的情况下,可引发爆炸。
3. 爆炸:硫化氢与氧气形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爆炸能够产生高温、高压和冲击波等危险因素。
二、硫化氢的安全措施为了确保硫化氢的安全使用,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1. 确定作业区域:应对产生硫化氢的工艺单元进行界定,在相关区域内设置安全带,禁止非相关人员进入。
2. 排气设备:应采取有效的排气措施,如通风系统、排风扇、排气管道等,确保硫化氢气体及时排出。
3. 个人防护装备: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毒面具、护目镜、防护服、手套、防滑鞋等。
4. 仪器设备:应配备气体传感器、气体报警器等监测设备,确保及时探测硫化氢浓度,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5. 标志标识:对涉及硫化氢的区域、设备和管道进行明确标志和标识,包括警告标志、禁止入内标识、安全操作指示标识等。
三、应急处理方法在发生硫化氢泄漏或其他意外情况时,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处理方法:1. 避免直接接触:迅速离开泄漏区域,并远离可能的硫化氢泄漏源。
2. 撤离安全区域:向上风方向撤离至安全区域,并通知相关人员尽快撤离。
3. 报警通知:立即向应急救援中心报警,告知发生的情况、泄漏的位置和数量等详细信息。
4. 避免火源:切勿使用明火、电火花等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的设备。
5. 隔离区域:封锁泄漏源,并设立隔离区域,防止其他人员接近。
6. 急救措施:对受到硫化氢污染的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包括呼吸道通畅、进行人工呼吸、进行心肺复苏术等。
硫化氢的理化特性
硫化氢是一种具有臭鸡蛋味的无色气体,有毒性。
相对分子质量为34.08,在一60%:时凝聚成液体,一86℃时凝固。
相对于空气的密度为1.1906,在标准状况下,1升硫化氢气体质量为1.54克。
熔点为一82.9℃,沸点一61.8℃,溶于水、乙醇、甘油,生成氢硫酸,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容易燃烧,能使银、铜等制品表面发黑,与许多金属离子、精制盐酸和硫酸(除去重金属离子)以及元素硫等发生反应。
由硫化铁与稀硫酸作用或由氢与硫直接化合而得。
硫化氢能溶于氨类溶液、碱性溶液、碳酸盐溶液以及烃类、醛等有机溶液。
纯的硫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在通常情况下1个体积的水能溶解4.7个体积的硫化氢气体,其水溶液叫氢硫酸。
其酸度很弱,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度很小,因此含有硫化氢或其他硫化物的溶液在酸陛条件下能释放出硫化氢气体。
硫化氢的硫处于最低氧化状态,所以硫化氢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剂氧化成单质硫或更高价态的氧化物。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高锰酸钾可将硫化氢氧化成硫酸,与碘溶液作用生成单质硫。
适当酸度的硫化氢可与重金属盐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重金属硫化物沉淀。
硫化氢在空气中很不稳定逐渐氧化成单质硫、硫的氧化物和硫酸盐。
水蒸气和阳光能促使这种氧化作用。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广泛存在于石油、天然气、煤矿等工业领域。
长期暴露在硫化氢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包括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
因此,了解硫化氢的危害并采取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硫化氢的危害:1. 呼吸系统:硫化氢进入人体后,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刺激,引起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高浓度的硫化氢会导致肺水肿和肺损伤,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窒息和死亡。
2. 神经系统:长期暴露在硫化氢环境中,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引起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高浓度的硫化氢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影响人体的运动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3. 消化系统:硫化氢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长期暴露会导致胃炎、腹泻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硫化氢的预防:1. 了解危险性:对于从事与硫化氢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了解硫化氢的危险性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包括了解硫化氢的特性、剧毒性和安全操作规程等。
2. 确保通风良好:在可能产生硫化氢的工作场所,应确保通风良好,及时排除气体,减少硫化氢浓度。
可以采用机械通风、自然通风或使用排风设备等方式。
3. 个人防护装备:从事与硫化氢相关的工作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毒面具、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这些装备能够有效隔离硫化氢,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4. 安全操作:在处理硫化氢相关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产生硫化氢泄漏。
应定期检查设备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 应急响应:在发生硫化氢泄漏事故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包括迅速撤离危险区域、通知相关人员、启动应急预案等。
同时,应提前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总结: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包括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
为了预防硫化氢的危害,我们应该了解其危险性,确保通风良好,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做好应急响应准备。
危险货物编号:21006UN编号:1053包装标志:包装类别:O52包装方法:钢质气瓶;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 类易燃气体。
硫化氢作为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对黏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硫化氢的最高容许浓度虽然为10mg/m3,但在远低于造成危害的浓度之前,人们便可以嗅到其存在。
当浓度超过10mg/m3以后,便可以很快引起嗅觉疲劳而不闻其臭。
人们进入0.5mg/m3以上的浓度区域便有可能中毒。
当浓度为70~150mg/m3时,可引起眼结膜炎、鼻炎、咽炎、气管炎;当浓度为700mg/m3时,可以在瞬间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当接触浓度为700mg/m3时,会使人在瞬间失去知觉;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以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硫化氢硫化氢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2S。
正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易燃的酸性气体,浓度低时带恶臭,气味如臭蛋;浓度高时反而没有气味(因为高浓度的硫化氢可以麻痹嗅觉神经)。
它能溶于水,0 °C时1摩尔水能溶解2.6摩尔左右的硫化氢。
硫化氢的水溶液叫氢硫酸,是一种弱酸,当它受热时,硫化氢又从水里逸出。
硫化氢是一种急性剧毒,吸入少量高浓度硫化氢可于短时间内致命。
低浓度的硫化氢对眼、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都有影响。
1基本简介硫化氢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2S。
正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易燃的酸性气体,浓度低时带恶臭,气味如臭蛋;浓度高时反而没有气味(因为高浓度的硫化氢可以麻痹嗅觉神经)。
它能溶于水,0 °C时1摩尔水能溶解2.6摩尔左右的硫化氢。
硫化氢的水溶液叫氢硫酸,是一种弱酸,当它受热时,硫化氢又从水里逸出。
硫化氢是一种急性剧毒,吸入少量高浓度硫化氢可于短时间内致命。
低浓度的硫化氢对眼、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都有影响。
2化学性质不稳定性H2S=H2+S(加热)酸性H2S水溶液叫氢硫酸,是一种二元弱酸。
2NaOH+H2S=Na2S+2H2O还原性H2S中S是-2价,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很容易被SO2,Cl2,O2等氧化。
氧化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2H2S + 3O2 =2SO2 + 2H2O (火焰为蓝色)(条件是点燃).若空气不足或温度较低时则生成单质硫和水。
沉淀性硫化氢气体通常运用沉淀性被除去,一般的实验室中除去硫化氢气体,采用的方法是将硫化氢气体通入硫酸铜溶液中,形成不溶解于一般强酸(非氧化性酸)的硫化铜。
CuSO4+H2S=CuS↓+H2SO4注意:硫化氢的硫是-2价,处于最低价没错。
但氢是+1价,能下降到0价,所以仍有氧化性。
如:2Na + H2S == Na2S + H2↑硫化氢亦有氧化性3基本用途用于化学分析如鉴定金属离子4相关危害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素,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