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逐渐被广泛应用。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的探究、发现和探索为核心,通过提问、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从理论、实践等方面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1.构建知识结构的学习方法:探究式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探索的基础之上。
教师通过疏导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2.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方法: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实践环境,可为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方法: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全面性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科学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特点1.强调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探究实验室的应用:探究式教学是一个探索性的过程,因此实验室的应用是必要的。
实验室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实践操作,学习化学知识。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探究式教学的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探究性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实验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启发式指导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需要探究、发现和创新。
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应该在实践过程中给予学生启发式的指导。
这种指导方法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初探【摘要】探究式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从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出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对探究式教学的进一步实施提供指导。
【关键词】化学教学;探究式教学;思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中学必修学科,在初中课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初中阶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化学学科,对化学充满好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份好奇心,积极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帮助他们更好的领悟化学中的概念与化学现象。
探究式学习已经发展成为当代化学教学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在培养学生探索钻研的意识和能力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育就是指通过引导,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探索和研究去掌握化学概念以及化学现象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得到化学结论,所以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是在实践过程中综合素质和谐统一,达到全面提高。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方法: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好奇心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重要条件。
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
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创造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努力的对教学内容进行钻研,在教材中挖掘具有思考价值的情境主题,并将其转换成课堂提问,去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触发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尽量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合理的结论。
另一方面,教师要摸清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从学生已知的化学现象入手,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及社会中的化学问题来创设研究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敢于质疑,并使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使学生勇敢的进行创新。
二、巧妙设置教学问题,积极引发学生思考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尝试刘颖摘要:本文论述了探究式学习的有关内容,主要从实践的角度探讨,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初中化学微粒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教育改革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现代科学教学观认为,科学教学应挖掘出学生蕴藏的巨大的智力潜能,培养出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主动实践,强调科学过程与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一、关于探究式学习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操作实验,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般程序是:问题情境—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拓展应用。
这一教学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长期的化学教育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播,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
而探究教学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起新的对自然的认识。
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才能够真正激发学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使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途径。
因为实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实验兴趣是认知兴趣中重要的一种。
只有当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时所形成的兴趣,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实践证明,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既可促使学生形成对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7篇第1篇示例: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三化学教学的深入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们需要探索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针对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性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启发。
一、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进行实验、做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从而深入理解化学知识。
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装置,观察反应现象,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二、游戏化学习游戏化学习是利用游戏元素和游戏设计原理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游戏化的环境下学习化学知识。
游戏化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设计化学知识竞赛、化学拼图游戏、化学知识答题环节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化的环境中学习化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多媒体元素来生动展示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化学知识动画、化学实验视频等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视听的同时学习化学知识,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实践教学五、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化学知识,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在合作过程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探讨问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2篇示例:初三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关键时期,而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保持兴趣并深化理解是每个化学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重要素质之一。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教育者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化学教学也在不断地探索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
本文将从培养创新思维的必要性、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策略以及教师在其中的角色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性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策略1. 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去研究和解决问题。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而且会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图像,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化学知识。
通过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又一有效手段。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合作、探讨问题。
通过互相交流、碰撞思想,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和完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从实际中学会如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角色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激发者的角色。
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发展需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验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作者:石曲旺姆
来源:《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年第04期
【摘要】化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探究的步骤,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它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探究式学习过程,采取高效性的课堂教学,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
教师用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完成探究过程。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创新意识高效性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相互合作
开展探究式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目前,课堂上教师们都在积极尝试构建“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其中也有许多精彩的片段,但却往往是教师故意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于是学生便匆忙分组,七嘴八舌,热闹非凡,往往缺乏实效性。
以下是笔者在进行探究式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做法,不妥之处请给予批评和指正。
一、精心设计探究式学习过程
设计探究过程要紧扣课程标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大脑得到最有效的发挥;探究过程的划分要符合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特点;备课中,教师应对教材做到统揽全局、总体规划,不孤立地备课。
另外,还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学生还不善于合作学习的情况下,教师应考虑合理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竞争与合作,协调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独立转向合作;随着课改的深入,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方法、步骤。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在强调“创新、实践、探索”的课程主旋律下,笔者与学生共同营造了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
为解决好上课时“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一方面,按新课程的要求,在合适的时机、适宜的阶段,必须要“放”,要善于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的兴趣需要出发,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切忌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以免管得太死。
三、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化学学习从问题开始,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已有的经验也就是现有的知识水平,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提出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课堂中通过讲述生活故事或者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促进探究活动的展开。
四、开展化学实验是完成探究式学习的主要途径
在实验中学习化学,学生会体验到无限的乐趣,在实验中加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并能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比较分析问题,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实验探究活动中去。
要让学生敢于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内容,以便于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用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一种体验,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此时学生很可能因老师不经意的责备而放弃,也可能因老师的善意鼓励而不懈努力。
笔者考虑到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以鼓励和引导为主,采用灵活性评价、肯定性评价、全面化评价,实事求是、满腔热忱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比较谁观察到的现象多、描述的现象准确,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完成探究过程,促进其发展。
用科学的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手段。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多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加以必要的引导,一定能给更多的学生架起知识的云梯,打开探索科学知识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