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读对联》
- 格式:docx
- 大小:14.38 KB
- 文档页数:1
语文S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读对联识汉字
教学目的
1、认识“美、民、岁、欢、笑、新、年、百、万”9个生字,会写“万、百、民、竹”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对联,了解对联意思。
3、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角度识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态度。
让学生受到祖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新课
1、课文共有几幅图?每幅图画的是什么?
2、借助图画和老师的介绍,让学生粗略的了解对联。
二、出示课题,学生朗读课题
三、自学生字
1、出示第一副对联,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2、说说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3、依次出示第二、三副对联,标出要求认识的字,学生自主识字。
四、朗读感悟
1、指导朗读对联。
2、引导学生了解每副对联的意思。
3、熟读对联,鼓励学生背诵。
五、你家贴过对联吗?让学生说说看对联认识的字。
六、指导书写。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把句子写具体。
2.学习转述并进行评价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3.表现寒假生活的丰富和情趣。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准备能反映自己寒假生活的照片、图片等。
3.老师为每位学生准备一份例文。
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童的喜爱之情。
)6.练习背诵。
四、阅读平台(丰收园)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们知道吗,葡萄叶也有自己的梦,丰收园里为我们准备的是一首诗歌——《葡萄叶的梦》。
1.学生自读《葡萄叶的梦》。
2.指名朗读,并评价。
3.让学生提出疑惑的问题。
4.说一说,每小节写的主要意思。
5.讨论和交流:葡萄叶的梦是什么,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6.有感情朗读诗歌,读出你对葡萄叶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一、导入在假期中,有的同学去旅游,开阔了视野;有的同学读了很多书,增长了知识;有的同学在过春节期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至今还历历在目,让人回味无穷,这节课我们就来把自己最难忘的事情在这里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我们哪一组表现最出色。
二、出示教学目标,学习转述(一)出示本次能说会道的要求,指名读,弄清能说会道的要求。
1.让我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共同分享那美好的时光。
2.认真回忆事情的经过,注意别人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3.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转述组内每个人发言中最精彩的内容。
4.评一评:是否语句通顺,内容是否清楚明白,是否达到本次习作要求。
(二)学习转述。
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首先让学生弄清能说会道的要求和什么是转述,这样学生才能按照教学目标进行学习。
《我读对联识汉字》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美、民、岁、欢、笑、新、年、百、万”9个生字,会写“万、百、民、竹”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对联,了解对联意思。
3.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角度识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态度。
让学生受到祖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会写四个生字。
培养自主识字意识和能力,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教学难点:了解对联的特点,知道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幅对联,大家都理解它们的意思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些对联。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讲授新课(一)学习第一副对联(1)出示第一副对联:祖国前程美,人民幸福多。
(2)自由读、个别读、全班齐读。
(3)孩子们你们知道这副对联的含义吗?(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知道的事实,体会祖国的光辉前程,感悟人民的幸福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4)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对联有什么特点吗?(对联有上下联;上句称上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三、四声”;下句称下联,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一、二声”。
)(5)孩子们请你们观察这副对联,判断谁是上下联?(指名回答)(6)“祖国前程美”是上联(“美”是第三声),“人民幸福多”是下联(“多”是第一声)(7)(出示课件)认真观察课文插图,上联贴在哪儿?下联呢?(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按照中国传统,文字是从右到左书写和排列,对联的安排也是如此,横批贴在门框上方,上联贴在大门右边,下联贴在大门左边。
)(8)小朋友们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扇门,我们一起来贴贴对联吧!(9)指导学生贴对联。
(10)再读对联,鼓励学生背诵。
(二)学习第二副对联(1)出示第二副对联:爆竹声声辞旧岁,欢笑阵阵迎新年。
(2)读对联。
你有什么发现?(3)你是怎么理解这副对联的?(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样过年的。
课时安排:2 课时笛的呢?(展示课件第四屏)2.思考:为什么爷爷的芦笛声会让强强感到一股浓浓的海水味呢?想象中的爷爷的芦笛声到底给了强强怎样的感受呢?3.带着美好的憧憬,齐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次笛声。
1.过渡:好玩的小闸屋,如诗如画的大海,有趣的芦笛,这一切让强强无限向往。
现实生活中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与强强一起,来到苇叶葱茏的海边,来到爷爷的小闸屋,去亲自聆听爷爷的芦笛声。
2.默读 2—6 自然段,思考:美丽的大海,清脆的笛声又给强强怎样的感受?3.想想画面有感情朗读 2—6 小节。
二、细读课文,突破难点(学习第三次笛声)过渡:慈祥的爷爷,温柔的大海,丛生的芦苇,飞舞的海鸟,特别是清脆的笛声,给强强带来无比的快乐。
可这次海边之行,笛声带给强强的仅仅是快乐吗?学习课文 7 —13 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展示课件第五屏)1.默读7—13 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描写大海和强强的句子。
2.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大海狂怒了?强强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二)交流汇报大海狂怒的句子,体会强强的恐惧,(展示课件第六屏)指导朗读。
(三)思考:是什么将强强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四)爷爷的芦笛声想告诉强强什么?(展示课件第七屏):“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 这句话)(五)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引领学生入情入境读书,通过朗读感受大海的美丽,爷爷芦笛声的美妙。
给孩子们足够的自学时间,大胆放手,鼓励他们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并培养他们不动笔墨就不读书的好习惯。
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大海狂怒的图片和声音,调动学生视听功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学生入情入景地聆听着,充分感受到海水是如何的汹涌,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语文百花园一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dú duì lián
读对联
(一)
fēng shēng yǔ shēng dú shū shēng shēng shēng rù ěr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 声入耳;
guó shì jiā shì tiān xià shì shì
shì guān xīn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
fā fèn shí biàn tiān
xià zì
发愤识遍天下字,
lì zhì dú jìn
rén jiān shū
立志读尽人间书。
(三)
hǎo shuǐ hǎo shān hǎo jǐng
好水好山好景,
xīn chūn xīn suì xīn
rén
新春新岁新人。
(四)
qī l@ shān táng xíng dào bàn táng sān
l@ bàn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jiǔ xī mán dòng jīng guò zhōng dòng wǔ xī zhōng
九溪蛮洞,经过中 洞五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