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 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9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简明、连贯语言表达“简明”的“简”就是简简单单,不啰唆重复,它是指量上的要求,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语言信息;“明”就是表述要清晰,明白易懂,它是指质上的要求,是要求表达的效果最佳,表达的明晰度最高。
反之,即是晦涩、有歧义、啰唆、无条理。
语言表达“连贯”是语言表达中间排列组合的规则,以及加强语言联系与衔接通畅的方法,它的三个条件是:(1)统一的话题;(2)合理的句序;(3)语言的衔接与呼应。
一、要明确语言表达“简明”的具体要求1.做到语言简洁。
大体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语句中不要出现表意功能完全相同的成分。
什么是表意功能完全相同的成分?请看以下例句:“他年龄不大,头上却早早地谢顶了。
”在这句话中“谢顶”就是指成片的头发脱落光这一生理现象,这里再加上“头上”一词,就不够简洁了。
二是可用可不用的虚词,尽量不用。
比如:“这是一件新的毛衣”,这里的“的”字应当省去。
又比如:“我因为心里有点烦,所以出来走一走。
”这里的“因为”“所以”用得就多余。
三是可以用指代性或替代性词语替代的内容,要尽量替代,而不用再重述原来的内容。
比如:“中国科学院最近在郑州举行全国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学术讨论会,对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在这个复句中,后一分句中的“对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完全可以用“对上述问题”来替代。
2.做到语意明白、确定。
这可以从口语、书面语两个角度来考虑问题。
对于口语,一是要注意重音恰当。
在口语中由于重音不同,同样的话却能表示不同的意思。
比如:“王刚来了”,如果说成“王刚..”,表意重点就不一样,前者..来了”和说成“王刚来了侧重表示来的人是王刚,而不是其他人,后者侧重强调王刚已经来到了,没有缺席。
二是要注意合理停顿。
在口语中,同一句话由于停顿不同,表达的意思有时会有很大差别。
例如“演员要演好戏”,如果按如下停顿“演员/要/演/好戏”与按“演员/要/演好/戏”停顿,意思就不大一样。
微案语言表达轮考点微点突破一简明“简明”包括简洁和明确两方面的要求,是指语言表达简约而无冗余、明晰而无歧义,主要考查删除冗余信息、消除歧义的能力。
语言表达简明的解题方法:语言表达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避免节外生枝;用语简洁,避免有功能相似的成分或内容重复的句子。
1.删除冗余信息。
对多条或对表达主题无关的信息予以删除。
2.可以用指代性或替代性词语替代的内容,要尽量替代,而不用再重述原来的内容.比如:“中国科学院最近在郑州举行全国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学术讨论会,对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在这个复句中,后一分句中的“对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完全可以用“对上述问题”来替代。
3.避免含糊,消除歧义.在语言运用中,一些句子往往由于运用兼类词、多义词或因语序不当、标点不当产生歧义,从而影响语意表达。
消除歧义可以采取如下方法:(1)添加语境法。
如“班长说服了我和王佳一起去爬山”,后边加上“他自己却游泳去了”,歧义即可消除。
(2)变换词语法。
此法主要运用于以下情况造成的歧义:多义词的词义不确定,多音字的读音不确定,兼类词的词性不确定,等等.如“同桌好说话",只要把句中的“好"改成“喜欢”,就消除了歧义.(3)加注标点法。
如“中国女排打败了俄罗斯队获得冠军”,加上标点,变为“中国女排打败了俄罗斯队,获得冠军",表意就明确了。
(4)调整语序法。
如“由于规划周密、准备充分,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成为奥运会中历届参赛国最多、开幕式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好评如潮”中,将“历届”调至“成为”后,表意就明确了。
典题演示(2018·东营模拟)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①父母从经济和财力上资助成年子女的现象,被称为“经济再哺”。
②这一现象在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当代中国则更为普遍.③根据某公司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左右中国家庭的老人都曾经或正在资助成年子女.在不改变语意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简明,文中必须删掉两个词语,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时间:45分钟分值:53分)题组一语言连贯A组语句复位与排序题1.(·湖南卷)下列语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说着,进入石洞来。
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________,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有亭。
A.再进数步,渐向北边,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雕甍绣槛B.渐向北边,再进数步,雕甍绣槛,两边飞楼插空,平坦宽豁C.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D.渐向北边,雕甍绣槛,再进数步,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解析本题从选词填空的角度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文段开头从游踪说起,先是“进入石洞来”记所看景象。
接下来,又有景象映入眼帘,此句用“再进数步”开头,就与前一句“进入石洞来”形成前后呼应。
横线后面,是“皆隐于山坳树影之间”,所以横线的最后应是“雕甍绣槛”,前面两个短语比较,显然“两边飞楼插空”与“雕甍绣槛”联系更紧。
“平坦宽豁”是眼前之景,放在“渐向北边”之后,更符合人的视觉习惯。
答案 C2.(·惠州调研)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________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A.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
B.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
C.对虚伪的笑,不必怒目而视,要报之以嫣然的微笑;对阴冷的奸笑,也当笑颜相迎。
D.对阴冷的奸笑,为什么不可以还以笑颜?对虚伪的笑,为什么不报之以嫣然微笑,而一定要怒目而视?解析B项,从“虚伪的笑”到“阴冷的奸笑”,语意由轻到重,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
答案 B3.(·石家庄质检)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于是贾赦贾政等在前导引,又是两个老婆子秉着两把羊角手罩,鸳鸯、琥珀、尤氏等贴身搀扶,________,便是这座敞厅。
因在山之高脊,故名曰凸碧山庄。
A.邢夫人等在后围随,从下逶迤而上,不过百余步,至山之峰脊上B.至山之峰脊上,不过百余步,邢夫人等在后围随,从下逶迤而上C.不过百余步,从下逶迤而上,邢夫人等在后围随,至山之峰脊上D.从下逶迤而上,邢夫人等在后围随,至山之峰脊上,不过百余步解析从前面的文字,贾赦贾政等导引,鸳鸯琥珀等搀扶,即可知首句应该是“邢夫人等在后围随”。
再者,从叙述上看,应该是按行走态势—行程距离—到达位置这个顺序。
答案 A4.(·贵阳一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________,巍峨挺秀的秦岭没有消失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A.天气阴沉,满天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漫天飞扬,树枝都成光胳臂了解析原文由上而下写秦岭、南塬和渭河平原的自然景色,情调是阴沉凄凉的。
从意境和描述层次两个方面考虑都选A;B项,“满天彩云”,景和情都与原文明显不协调;C项,“渐渐隐没”与原文的“没有消失在浊雾里”相矛盾;D项,所描绘的北风、枯草、树枝也与原文不协调。
答案 A5.(·绵阳一模)在文中的①②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我是到断桥去寻残雪的,可寻到的只是满地的泥泞。
然而我敏感的心却突然震颤,仿佛感觉到背后有轻盈的脚步在向我走来。
像是初恋的情人,总是悄然而至,在我等待得不耐烦之时,__①__。
感觉并没有骗我,在我的背后,__②__。
A.⎩⎨⎧①突然如一阵轻风似的出现在我背后,给我以意外的惊喜②在鲜为人至的几块山石的缝隙间,立着一树灿然欲 笑的玉兰花B.⎩⎨⎧①突然如一阵轻风似的出现在我背后,给我以意外的惊喜②立着一树灿然欲笑的玉兰花,在鲜为人至的几块山 石的缝隙间C.⎩⎨⎧①给我以意外的惊喜,突然如一阵轻风似的出现在我背后②在鲜为人至的几块山石的缝隙间,立着一树灿然欲 笑的玉兰花D.⎩⎨⎧①给我以意外的惊喜,突然如一阵轻风似的出现在我背后②立着一树灿然欲笑的玉兰花,在鲜为人至的几块山 石的缝隙间解析 解答本题,既要考虑句式,也要注意语意的连贯,第一空强调的是“意外的惊喜”,所以选“突然……”;第二空承接前句“在……”,应该选“在鲜为……”。
答案 A6.(·泉州联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年轻时不擅长把握自己,做什么事都走极端显得过度。
太急切地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过于胆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审势,看准了再做;二适度,得体地表现。
古语说:“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孤寂。
惟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①不太得体 ②就容易太夸张激昂 ③就害怕见人 ④机会来了也显不出你 ⑤常滥情失控 ⑥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A.③①②⑤⑥④B.②①③⑤④⑥C.②⑤①③⑥④D.③②①⑤④⑥解析“太急切地表现”和“太过于胆怯”分别引领着三句话,可以肯定,另外两个“就”领起的句子应该放在相对应的位置,最后是两种不同的性格缺陷导致的不良后果。
答案 CB组补写衔接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4个字。
(4分)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这话的立足点是占有,所以才会有____①____和已得到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
如果____②____,以审美的眼光看人生,我们是可以反其意而说的: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二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____③____。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瞻前顾后”,①处,根据前面的“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及后面“已得到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可知,该处应该填“占有欲未得到满足的痛苦”等相关内容;②处,根据后面“我们是可以反其意而说的”“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及前面的“立足点是占有”可知,此处可以从“创造”的角度来说;③处,根据前面“寻求和创造”及“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可知,此处可填“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等内容。
答案①占有欲未得到满足的痛苦②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③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字。
(4分)雾霾的危害之大,几乎人所共知。
因此,“严重雾霾天给学生们放假”的呼吁成了大多数父母们的共同心声。
但是,____①____。
众所周知,雾霾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发展行业,私家车的大量使用,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总之,____②____,其中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是造成雾霾高发的根源。
所以,治理雾霾不仅是政府的责任,____③____。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补写时要联系上下句,揣摩整段话表达的主题,从而补写出符合要求、适合语境的句子。
①根据“但是”一词,联系“危害之大”,词句应该是说明“给学生放假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②处,是对上文雾霾发生原因的总结,考虑上下文,必须把各行业和个人囊括进去。
③处,考虑责任问题,除政府之外,那就是企业和每个人的责任。
答案①雾霾天给学生放假也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②雾霾的发生是方方面面的机构和个人行为所致③也是企业和每个人的责任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分)“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断。
那么____①____?首先,____②____,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
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____③____,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
再次,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泰与否、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通读语段,可知语段主要讲阴阳之间的关系。
从“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来看,②句应该是讲“阴阳是互相对立的”;再从③空后面的内容来看,可知③空应该填“但也是相互配合的”等相关内容;而①句是对全语段的总领,结合后面的问号可知,应该是问阴阳是什么关系。
答案①阴阳二者是什么关系呢②阴阳是互相对立的③但也是互相依存(统一或配合)的10.(·新课标全国卷)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
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
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是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
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____①____?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____②____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____③____,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____④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