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炉外精炼技术在铸钢生产中的应用(新版)
- 格式:docx
- 大小:228.66 KB
- 文档页数:6
炉外精炼技术在钢铁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研究发布时间:2022-12-12T07:03:38.356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16期作者:王子铮[导读] 在钢铁生产中,炉外精炼技术应用既可以提高钢铁生产质量,又可以大幅度提高钢铁产量,能够助力钢铁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钢铁生产中炉外精炼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王子铮本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炼钢厂辽宁省本溪市 117000摘要:在钢铁生产中,炉外精炼技术应用既可以提高钢铁生产质量,又可以大幅度提高钢铁产量,能够助力钢铁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钢铁生产中炉外精炼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钢铁生产;炉外精炼技术;应用;发展炉外精炼技术是指在钢铁生产过程中,对其真空处理、加热处理、吹氩搅拌等各类技术工艺的统称。
钢铁作为社会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这样不仅会影响钢铁产量,还会影响钢铁产品质量。
而在钢铁生产中应用炉外精炼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钢铁生产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促使其生产质量达到相应的要求,并大幅度提高钢铁产量,进而能够大幅度提高钢铁生产经济效益。
因此,基于钢铁行业发展角度考虑,本文从技术应用和发展两方面,深入研究“钢铁生产中的炉外精炼技术”具有显著理论意义和生产实践指导价值。
1.钢铁生产中炉外精炼技术的应用分析1.1真空循环脱气法应用真空循环脱气法应用相比传统钢铁精炼技术而言,在生产实践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如提高钢铁生产反应速度,在十分钟内可以完成脱气流程,并且在5分钟内实现合金化和温度的均匀变化,尤其是转炉的有效配合使用,可以更好地发挥真空循环脱气法的应用优势价值[1]。
同时,真空循环脱气法应用还具备提高钢铁纯净度、降低温度损失等优势。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真空循环脱气法的认知不断深入,使在钢铁生产中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应用效果。
例如:在钢铁生产过程中,整合使用炉外精炼技术和真空循环脱气技术,具体是利用前者技术来提高钢水的温度,随后进行搅拌、还原精炼等系列操作。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炉外精炼技术在铸钢生产中的应用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1582-91 炉外精炼技术在铸钢生产中的应用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铸造生产要经过十分复杂的工艺过程。
只要其中某一道工序或某一个过程失误,均会造成铸造缺陷。
当然,同一类缺陷由于场合和零件的不同,往往有不同的形成原因。
常言道“三分冶炼,七分铸造”。
钢液质量与铸件的质量密切相关。
本文中,主要论述如何通过炉外精炼技术为铸造生产提供优质的钢液。
1.炉外精炼技术简介20世纪炼钢技术中的革新,主要是纯氧顶吹转炉炼钢法和连续铸钢法。
由于这些实用技术的采用,炼钢生产率飞速提高。
炉外精炼技术是设置在转炉和连续铸钢间的连接工序,这一技术的实用化,大大提高并完善亨利贝塞麦发明的液态炼钢法。
要提高铸钢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同样离不开冶金冶炼技术的发展。
炉外精炼技术就是铸件生产中的适用技术之一。
1.1炉外精炼技术的功能①脱氢、②脱氧、③脱碳、④脱硫、⑤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态控制、⑥成分调整(添加合金)、⑦钢液成分及温度的微调及均匀化、⑧脱氮、⑨脱磷。
针对上述功能,衍生出LF法、VD法、VOD法、RH法、SKF’法等炉外精炼设备。
炉外精炼技术在铸钢生产中的应用炉外精炼技术,是指在钢液从高炉或电炉中流出后,进行一系列的气化、脱氧、除杂和调整合金成分等操作,以获得高品质的钢铁产品的技术。
炉外精炼技术可以优化钢铁生产的过程,提高钢铁的品质,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已成为现代钢铁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炉外精炼技术在铸钢生产中的应用。
1. 功能及原理在炉外精炼技术中,常用的设备有吹氧精炼炉、真空精炼炉和氩气保护炉等。
这些设备采用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对钢液进行加热、混合、流动、脱氧、脱硫、脱铍、除杂、调合金等工艺操作,从而实现钢液的精炼。
这些设备在精炼钢液时,可以达到以下目标:(1)去除钢液中的杂质:通常是用各种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技术去除氧化物、硫化物、硅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等杂质。
(2)调整钢液中的合金元素含量:通常是添加各种孕育剂、合金元素,供给钢液中缺失的元素,以实现钢液调合金的目标。
(3)改善钢液的流动性和连续性:通常是使用高温气体流动作用、钢液涡流等技术,以优化钢液流动和热传导过程,并实现钢液的均匀和稳定的流动。
2. 应用范围钢铁生产中的铸钢生产是炉外精炼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铸钢生产通常包括炼钢部分和铸造部分。
炼钢部分通常采用冶炼技术生产钢液,其中炉外精炼技术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钢液流出高炉或电炉后,钢液通常需要进行加热、混合、流动、脱氧、脱硫、脱铍、除杂、调合金等工艺操作,这些工艺操作都需要通过炉外精炼技术来实现。
铸造部分通常是把钢液浇注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铸件,其中精炼的钢液可以使铸件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和热稳定性。
同时通过炉外精炼技术,可以减少钢铁生产中的环境污染,如脱硫、脱氮等操作可以减少大气污染,这对于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3. 应用优点炉外精炼技术在铸钢生产中的应用有以下优点:(1)提高钢铁产品的品质:通过炉外精炼技术,可以获得更加高品质的钢铁产品,如抗腐蚀性能、耐高温性能和力学性能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论铸钢车间炉外精炼技术方案
薛强军
【期刊名称】《铸造设备研究》
【年(卷),期】1993(000)001
【摘要】钢液炉外精炼技术自本世纪五十年代问世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特殊钢领域,日本、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采用炉外精炼工艺生产的不锈钢产量已占
总量的90%以上,一些工业发达国家采用炉外精炼生产的钢产量也已占总量的50%左右。
【总页数】3页(P35-37)
【作者】薛强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28
【相关文献】
1.低成本炉外精炼技术在铸钢厂的应用 [J], 李立军;马宏儒;王国恩
2.铸钢钢液喂丝吹氩炉外精炼工艺 [J], 韩业军
3.铸钢和钢水炉外精炼用钢包钙镁白云石内衬 [J], 霍素真
4.年产2万吨铸钢件和3.6万吨钢锭的铸造车间设计 [J], 栾庆冬;刘佳
5.太重易地迁建炼铸钢车间设计 [J], 朱吉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冶金工业炉外精炼(LF)的应用分析山西通才工贸有限公司山西临汾 043409摘要:钢液精炼是钢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它可以降低氧化合金的利用率。
这意味着,通过精炼,可以减少废料的产生,同时提高钢材的质量。
在过去,精炼通常在转炉内进行,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回收率不均衡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炉外精炼(LF)技术被广泛采用。
这种技术可以显著改善钢液的纯度,从而提高钢材的质量。
除了提高钢材的质量,炉外精炼(LF)技术还可以减少转炉内渣量到5%,这意味着这种技术可以提高炉渣的浮率。
这对于钢铁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高浮率可以减少废料的产生。
炉外精炼(LF)技术在保证钢材稳定生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种技术可以确保钢铁生产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从而保证钢材的质量和数量。
关键词:冶金工业炉;外精炼(LF);应用1冶金工业中炉外精炼(LF)的应用意义炉外精炼技术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在钢铁生产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炉外精炼可以改进热力条件,降低气体压力,改善真空现象。
这样,就可以保证炼钢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气氛等因素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冶金反应速度,保证炼钢过程的均匀性。
此外,炉外精炼可以提高渣钢的反应面积,加快反应速度。
在炉外精炼的过程中,通过对渣钢进行预处理和加入适当的精炼剂,可以提高渣钢的反应活性,使其与精炼剂充分混合,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提高反应效率和产量。
炉外精炼装置具有加热功能,可以精确控制反应条件,满足各阶段的供热要求,实现精细的配方调整。
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对炉外精炼装置进行精细的调节和控制,从而实现最佳的生产效果。
总的来说,炉外精炼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钢铁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且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因此,在未来的钢铁生产中,炉外精炼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2炉外精炼(LF)简介钢铁生产是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感应电炉炉外钢水精炼技术的应用感应电炉以其纯净的钢水质量和方便的炉前控制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铸造生产中,特别是在铸钢件生产过程中,由于传统的电炉冶炼方法噪音污染严重,应用感应炉熔炼是必然趋势,但是,感应炉熔炼没有传统炼钢的三期,因而从理论上讲,感应炉熔化的钢水纯净度低于电弧炉熔炼的钢水。
资料介绍,电弧炉熔炼钢的钢水氧含量一般在50~60PPM,氢含量20PPM以上,氮含量为70~80PPM。
非金属夹杂物(A,B,C,D四类夹杂)综合评级为3~4级(GB10561-89),而经过精炼后,氧量一般小于20PPM,H小于5PPM,氮在50~60PPM之间,夹杂物综合评级可在1-2级水平(GB10561-89)。
而我厂五吨工频炉熔炼的半钢水仅氧含量一项最高就可达100PPM左右,如能将炉外精炼技术应用于感应电炉,特别是小吨位的感应电炉,将有可能弥补感应电炉的这一缺陷。
目前炉外精炼技术已经在轧辊生产过程中开始应用,邢台轧辊有限公司已经于2001年开始使用炉外精炼,迅速掌握这项技术,对于改善我公司轧辊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极为必要。
一,感应电炉的特点用炉外精炼的应用必要性:感应电炉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电流热效应原理。
当交流电通过感应线圈时感应线圈周围产生交流磁场,炉内金属材料受到交变磁场的作用,产生感应电动势,由于全部炉料的电阻较小,于是产生涡电流,炉料是靠涡电流熔化的。
从感应电炉的熔化原理可知,应用感应电炉对金属进行加热,实际上是一个化钢的过程,全部熔化期内只发生了物理变化,没有类似电弧炉的那几种主要化学反应。
熔化后期,由于涡电流的作用,液态金属中会产生较大的电磁搅拌作用,由于电磁力的作用,金属表面会出现凸起,这就是我们常讲的“驼峰”,由于“驼峰”的存在,金属液表面氧化作用会很强,高温金属在空气中必定会吸取空气中的氮,氧等气体,使得钢液中的气体含量比较高,这样会影响到钢液的质量。
感应电炉熔化完成后,浇注时,由于钢包及炉前处理小料中必然含有水份,在高温热作用下,会产生分解,使用钢液中氢的含量会增加。
炉外二次精炼在现代炼钢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
现代炼钢生产实现技术形成,炉外二次精炼尤为重要。
炉外二次精炼作为现代
炼钢生产的一种关键性技术,起着扩大市场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炉外二次精炼技术可以满足企业对普通智能钢的高精度需求,使得炼钢技术可以大大提升,得以超越以往的发展水平。
炉外二次精炼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热处理智能钢的强韧性,以及提高钢材的质量。
炉外二次精炼可以从原材料中提取到有效组分,提供溶液状钢材,使其拥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有效地降低材料的收缩和应变。
炉外二精炼还可以调整原材料的析出过程,增加钢的抗凹磨性,使得正确的组织结构被形成,进而提升钢材的耐磨性和抗拉和抗压强度。
因此,炉外二次精炼可以有效地提升钢材的物理性能,从而满足现代社会中高标准、高质量的炼钢品质要求。
炉外二次精炼在现代炼钢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炉外二精炼可以调节
热处理智能钢的机械性能,增加其耐磨性和抗凹磨性,提升智能钢的综合性能,有助于智能钢的应用。
此外,炉外二精炼还可以提高智能钢的再生性能,有效降低其变形程度,为智能钢的长期使用提供保障。
此外,炉外二次精炼也有一定的推广空间。
它可以扩大一定的原材料源,扩大
炼钢应用领域,有利于企业发展市场。
在未来,炉外二次精炼技术可以进一步被使用,实现企业利润的持续增长。
总之,炉外二次精炼技术为现代炼钢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它不仅提升
智能钢的物理性能,还扩大了炼钢技术在行业中的使用空间。
因此,炉外二次精炼在现代炼钢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在未来长期占有重要地位。
浅谈炉外精炼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对于钢材的质量,也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
因此,为了能够使自身的钢材能够满足市场的要求,所以需要企业采取最新的炼钢工艺流程,从而提高钢材的纯净度,通过对炉外精炼工艺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开发,不仅可以降低生产钢材的成本,还能促进精炼工艺技术以及设备的进步,使这项炼钢工艺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对于炉外精炼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炉外精炼;应用;发展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建设对钢材产品质量以及规格、种类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普遍加强了对炼钢工艺的研究,由此而促进了炉外精炼工艺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国也努力研发了各种性质、各种型号的炉外精炼设备,使炉外精炼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完善,出现许多先进而成熟的精炼工艺技术,如真空循环脱气法.(RH)、钢包精炼炉法(LF)、VOD精炼法等。
这些炉外精炼工艺极大地提高了炼钢精炼工艺技术水平,有效地控制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1炉外精炼的基本工艺炉外精炼的工艺有着许多的方法,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形式进行组合,从而满足当前的生产要求。
在根据设备的目的以及功能的情况之下,还可以将炉外精炼工艺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
常压下的炉外精炼工艺。
此类工艺在经验的过程之中,不会使用到升温装置,而采用吹氛搅拌的方法,将物料添加到钢液之中,这一种精炼设备具有操作简单设备、投资成本低的优点,并且特别适合扩大钢材品种、提高钢材质量的需求。
不锈钢精炼工艺。
不锈钢精炼法在整个炼钢行业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使用这种炼钢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时的质量,还能控制成本,并且目前市场上对于不锈钢的需求十分巨大,其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2 发展炉外精炼技术需解决的问题炉外精炼技术已经应用 40 年,对提高钢的纯净度、精确控制成分含量及细化组织结构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使冶炼成本大幅降低,同时提高了钢的品质和性能。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使这项技术更加完美。
炉外精炼技术的特点与功能炉外精炼是指在钢包中进行冶炼的过程,是将真空处理、吹氩搅拌、加热控温、喂线喷粉、微合金化等技术以不同形式组合起来,出钢前尽量除去氧化渣,在钢包内重新造还原渣,保持包内还原性气氛。
炉外精炼的目的是降低钢中的C、P、S、O、H、N、等元素在钢中的含量,以免产生偏析、白点、大颗粒夹杂物,降低钢的抗拉强度、韧性、疲劳强度、抗裂性等性能。
这些工作只有在精炼炉上进行,其特点与功能如下:1) 可以改变冶金反应条件。
炼钢中脱氧、脱碳、脱气的反应产物为气体,精炼可以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有利于反应的正向进行,通常工作压力≥50Pa ,适于对钢液脱气。
2) 可以加快熔池的传质速度。
液相传质速度决定冶金反应速度的快慢,精炼过程采用多种搅拌形式(气体搅拌、电磁搅拌、机械搅拌) 使系统内的熔体产生流动,加速熔体内传热、传质的过程,达到混合均匀的目的。
3) 可以增大渣钢反应的面积[2 ] 。
各种精炼设备均有搅拌装置,搅拌过程中可以使钢渣乳化,合金、钢渣随气泡上浮过程中发生熔化、熔解、聚合反应,通常1 吨钢液的渣钢反应面积为0. 8~1. 3mm2 ,当渣量为原来的6 %时,钢渣乳化后形成半径为0.3mm 的渣滴,反应界面会增大1000 倍。
微合金化、变性处理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提高精炼效果。
4) 可以在电炉(转炉) 和连铸之间起到缓冲作4) 可以在电炉(转炉) 和连铸之间起到缓冲作用,精炼炉具有灵活性,使作业时间、温度控制较为协调,与连铸形成更加通畅的生产流程。
3 炉外精炼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目前得到公认并被广泛应用的炉外精炼方法有:LF 法、RH 法、VOD 法。
3. 1 LF 法(钢包精炼炉法)它是1971 年由日本大同钢公司发明的,用电弧加热,包底吹氩搅拌。
3. 1. 1 工艺优点1) 电弧加热热效率高,升温幅度大,控温准确度可达±5 ℃;2) 具备搅拌和合金化的功能,吹氩搅拌易于实现窄范围合金成份控制,提高产品的稳定性;3) 设备投资少,精炼成本低,适合生产超低硫钢、超低氧钢。
钢铁冶金概论炉外精炼炉外精炼是现代钢铁冶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阶段,它能够对已经经过高炉冶炼出来的熔融铁液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提纯,以得到更高品质的钢材。
本文将详细介绍炉外精炼的过程、方法以及其在钢铁冶金中的重要性。
炉外精炼的过程主要包括除氧、脱硫、还原剂控制等步骤。
首先是除氧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添加合适的除氧剂,将铁液中的氧气去除,以减少氧化和损耗。
通常使用的除氧剂有铝、硅及铝硅合金等。
除氧剂能与铁液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气体,如气体呈气泡状排出,并生成含铝或含硅的化合物,从而减少氧含量。
接下来是脱硫过程,铁液中的硫是一种有害的杂质,会导致钢材成品的脆化和性能下降。
因此,脱硫是炉外精炼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常见的脱硫方法有氧化法和还原法。
氧化法主要是通过向铁液中添加氧化剂,使硫与氧化剂反应生成气体,如硫化氢,从而排出铁液中的硫。
还原法则是通过添加还原剂,通常是含碳的物质,使其与硫反应生成硫化物,再由硫化物降解和沉淀,从而实现脱硫目的。
此外,还需要对还原剂进行控制。
还原剂的控制是为了保持炉外精炼环境的还原性,从而有利于脱硫、除氧等反应的进行。
一般来说,还原剂的添加量应该合理,过多会导致过量还原,出现大量一氧化碳和游离碳的气体产生,而过少则会导致还原不充分,无法完全去除硫。
炉外精炼在钢铁冶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炉外精炼,可以进一步提高钢材的质量。
首先,炉外精炼可以去除铁液中的氧和硫等有害元素,减少钢材的夹杂物含量,提高了钢材的纯度和机械性能。
其次,炉外精炼还能调整钢液的成分,包括碳含量、合金元素含量等,使得钢材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另外,炉外精炼中的控制参数对钢材的性能也有很大影响,合理地控制还原剂的添加量、操作温度、反应时间等,将会进一步提高钢材的质量。
总之,炉外精炼是现代钢铁冶金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艺阶段。
通过除氧、脱硫和还原剂控制等步骤,可以对铁液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提纯,最终得到高品质的钢材。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炉外精炼技术在铸钢生产中的应用(2020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炉外精炼技术在铸钢生产中的应用(2020版)铸造生产要经过十分复杂的工艺过程。
只要其中某一道工序或某一个过程失误,均会造成铸造缺陷。
当然,同一类缺陷由于场合和零件的不同,往往有不同的形成原因。
常言道“三分冶炼,七分铸造”。
钢液质量与铸件的质量密切相关。
本文中,主要论述如何通过炉外精炼技术为铸造生产提供优质的钢液。
1.炉外精炼技术简介20世纪炼钢技术中的革新,主要是纯氧顶吹转炉炼钢法和连续铸钢法。
由于这些实用技术的采用,炼钢生产率飞速提高。
炉外精炼技术是设置在转炉和连续铸钢间的连接工序,这一技术的实用化,大大提高并完善亨利贝塞麦发明的液态炼钢法。
要提高铸钢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同样离不开冶金冶炼技术的发展。
炉外精炼技术就是铸件生产中的适用技术之一。
1.1炉外精炼技术的功能①脱氢、②脱氧、③脱碳、④脱硫、⑤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态控制、⑥成分调整(添加合金)、⑦钢液成分及温度的微调及均匀化、⑧脱氮、⑨脱磷。
针对上述功能,衍生出LF 法、VD法、VOD法、RH法、SKF’法等炉外精炼设备。
但对于各生产厂家具体使用哪种精炼设备,他们会综合考虑冶炼的钢种、生产量、粗/精炼的组合等,选择最适合的炉外精练法。
1.2电炉加钢包精炼炉双联工艺法简介目前,电弧炉炼钢是铸钢件生产中最广泛的炼钢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是利用电弧产生的高温和热能熔化固体炉料,实现冶炼的目的。
炉外精炼技术在铸钢生产中的应用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炉外精炼技术已成为铸钢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作用在于进一步净化钢液,提高钢质量。
本文将重点介绍炉外精炼技术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以及在铸钢生产中的应用。
炉外精炼技术基本原理炉外精炼技术是指在铸钢生产过程中,将冶炼炉内生产的钢液输送到精炼设备中进行钢液净化和精炼处理的一系列技术。
其中,炉外精炼技术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等方式,从钢液中去除非金属夹杂、气体、硫、氧、氮等杂质,从而提高钢液的纯度和质量。
具体来说,炉外精炼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气体精炼技术气体精炼技术是指在炉外精炼设备中,利用气体对钢液进行冶炼炉内的钢液进行进一步的精炼处理过程。
例如,在钢液中加入氧气后,通过反应将非金属夹杂物和其他杂质氧化成氧化物或氧化气体而去除之;又例如,在钢液中加入氮气后,可以有效地去除氢气,并减少氮的气体溶解度,从而提高钢液的纯度和质量。
真空精炼技术真空精炼技术是指在炉外精炼设备中,将钢液进行真空处理,实现去除气体、夹杂和其他杂质的目的。
在真空精炼过程中,通常采用高真空或中真空的方式,在一定的温度下,将钢液中的气体和杂质物质引入真空中,并通过各种化学反应、物理反应和物质传输等过程,实现进一步净化和提纯钢液。
电渣精炼技术电渣精炼技术是指在炉外精炼设备中,利用电弧对钢液进行进一步的加热和冶炼,进一步提高钢液的温度和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会加入一种叫做“电渣”(也就是一种混合泥浆)的物质,用于吸附和去除钢液中的杂质和金属夹杂物,从而提高钢液的纯度和质量。
炉外精炼技术应用炉外精炼技术由于其高效、环保和节能等特点,已经成为铸钢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在铸钢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工艺需求和钢质要求,可以灵活选用不同的精炼技术进行钢液的进一步加工。
例如,对于高品质的钢材生产,使用真空精炼技术可以实现钢液中氢气、氮气和其他杂质的快速去除,提高钢液的纯度和质量,从而获得更高品质的铸钢材料。
浅谈炉外精炼(LF)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为了加强高钢的产量与质量,在现代钢冶炼期间,各个大钢厂全面使用各种新技术与设备,其中炉外精炼技术就是提高钢质量的新工艺之一。
炉外精炼工艺是将转炉或电炉初炼的钢水转移到钢包中进行二次精炼的过程,也称“二次冶金”或炉外精炼。
本文简单介绍了炉外精炼工艺的方法即LF法,以及炉外精炼技术的未来的发展趋势。
标签:炉外精炼技术;LF;夹杂;合金1 引言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钢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特别是一些重要零件,用一般的电炉熔炼得到的钢液质量不能满足要求。
因此自20世纪30年代。
冶金工作者们开始寻求进一步提高钢的质量的方法,并逐步形成了炉外精炼工艺。
在60年代中期,我国就开始在生產炼钢过程中,使用高碱度炉渣。
在出钢期间,采用脱硫的办法冶炼轴承钢,还学会了钢包静态脱气的原始精练工艺,但目前没有精练的设备能够应用其中。
在80年代时,我国自主研发的精炼设备也开始投入使用,如LF炉与电磁搅拌设备等,我国各冶金研究所等机构联合研发生产的喂丝机、钢包吹氩与合金芯线,并健全了炉外精炼技术的辅助工艺。
并且炉外精炼技术在当前已经非常成熟,精炼工艺全面运用于国内的各钢铁企业,以核心炉外精炼技术为主,并在冶炼特殊的钢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成果。
2 炉外精炼(LF)的几个要点2.1 炉外精炼(LF)的介绍所谓炉外精炼(简称LF)是指钢包中冶炼的全过程,它是真空处理、加热控温、喂线喷粉、吹氩搅拌和合金成分微调等工艺用不同方式组合起来的,并在钢包内二次造还原渣,让钢包内保持还原性气氛,让钢液更加精净。
炉外精炼技术是以减少钢中的磷、硫、氧等有害物质在钢中含量,避免出现成分偏析以及有害参杂物。
以此来提升钢材的拉伸强度、韧性、屈服强度、塑性、冲击性等机械力学性能。
2.2 炉外精炼(LF)能改变冶炼时的液相反应环境气体是冶炼期间的脱氧和脱碳的反应产物,炉外精炼(LF)是在真空环境下完成的,对化学反应的顺向操作比较有利,工作压力在≥50Pa时,加大真空度对钢液脱气的处理,降低钢中的气体含量。
炼钢生产中的炉外精炼技术【摘要】随着冶金产业的不断发展,在炼钢环节中炉外精炼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不管是工艺水平还是生产设备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目前在我国的所有冶金生产企业当中,炉外精炼设备已经超过的1000家,随着RH、RH-0B、RH-PB 等各种精炼设备的引进,现代化转炉炼钢法又要一次大的飞跃。
本文针对目前冶金企业普遍采用的炉外精炼做以简单介绍和技术探讨,希望对所有从事该技术研究的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炉外精炼技术;提升;发展美国和日本是最早开始研究炉外精炼技术的国家。
在这个领域的发展水平也一直处在世界的前列。
炉外精炼技术发展很快,在整个技术的改进和提升过程中,对钢水清洁程度的要求一直是主要的因素之一。
由于美国的连铸生产能力较低,所以在很多炼钢企业中都采用炉外精炼这一操作模式进行生产,同时,成本投入较小的LF炉也有相当的生产比例。
根据生产实际和资料统计,不同的炉外精炼设备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上海的宝钢率先引进RH、CAS、KIP并且投入使用,对整个炼钢产业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与之相对应的很多炼钢排渣工艺都得到很大的发展。
1精炼技术的发展钢水真空处理技术在我国于1957年开始研究,由于各方面原因,这项技术没有得到很大程度的推广。
较世界水平而言,我国这项技术还很落后。
而真空处理钢比例约占2%,为日本的1/25。
2004年,我国的钢产量预计达到27500×104t,生产效益在提高,钢材品种在扩大,成绩是巨大的。
目前,我国已有VD、RH、ASEA-SKF、VODAOD、LFCAS(CAS-OB),钢包喷粉和喂线等多种炉外精炼装置。
但利用率很低。
钢的质量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是巨大的。
我国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已有了相当的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到1990末,我国已有不包括吹氩装置在内的各种炉外处理的设施132台,其中冶金系统115台,机电系统17台。
冶金系统中,各类具有真空能力的装置28台,喷射冶金设备53台。
炉外精炼技术在钢铁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作者:杨建华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20期摘要:随着冶金产业的快速发展,炼钢过程中炉外精炼技术应用广泛,并不断发展,生产设备与工艺均获得明显提升。
随着各类型精炼设备的应用与推广,现代化转炉炼钢法将出现全新的发展。
本文针对炉外精炼技术在钢铁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展开分析讨论,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炉外精炼;钢铁生产;应用一、炉外精炼工艺流程XX钢厂具有2 座100 t 和1座80t转炉,3 座100 t LF精炼炉、1 座110 t RH精炼炉,工艺路线为“转炉-LF(RH)-板坯连铸机”。
(一)造渣按照钢包内渣层厚度、钢水硫含量与处理时间和渣况,加入造渣料。
各项指标较高时,加入最大量渣料,相反情况下则加入最小量渣料。
渣料配比的比例,石灰与萤石比例控制在3:1或是4:1较为适宜。
渣料与石灰和萤石各项成分含量详见表1、表2、表3。
精炼所需脱氧剂主要有铝粉、碳化硅以及硅铁粉与铝铁粉,脱氧剂的添加需按照钢种进行计入,原则标准为按顺序添加,避免单词添加量较多,使成分发生超标。
按照进站钢水成分与炉渣氧化性添加脱氧剂,对钢水与炉渣采取脱氧处理。
炉渣颜色体现出氧化性强弱,冶炼阶段炉渣颜色转变过程为炉渣黑色,FeO与MnO含量查过2%,渣氧化性良好,需添加脱氧剂;炉渣褐色至绿色,FeO与MnO含量介于1%-2%,炉渣氧化性一般,需采取还原;炉渣灰色至白色,FeO与MnO含量小于1%,炉渣还原性良好,可以对夹杂物进行吸附,对钢水采取脱硫处理。
铝镇静钢脱氧需提前添加至钢包,降低补铝次数;加铝后需采取搅拌,降低全氧含量。
对低铝硅镇静钢进行冶炼,需按照钢、渣同步脱氧保准,添加铝粉,防治炉渣反复有效缩减成渣时间。
(二)炉底吹氩精炼钢水过程中,坐到吊包位置,操作工将快速接头准确对接,开启气源阀门进行吹氩,使成分更加稳定均匀。
精炼阶段,若增碳或是加入合金以及硫含量过高情况下,可进行强吹。
浅谈炉外精炼技术在铸钢生产中的应用(新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468
浅谈炉外精炼技术在铸钢生产中的应用
(新版)
铸造生产要经过十分复杂的工艺过程。
只要其中某一道工序或某一个过程失误,均会造成铸造缺陷。
当然,同一类缺陷由于场合和零件的不同,往往有不同的形成原因。
常言道“三分冶炼,七分铸造”。
钢液质量与铸件的质量密切相关。
本文中,主要论述如何通过炉外精炼技术为铸造生产提供优质的钢液。
1.炉外精炼技术简介
20世纪炼钢技术中的革新,主要是纯氧顶吹转炉炼钢法和连续铸钢法。
由于这些实用技术的采用,炼钢生产率飞速提高。
炉外精炼技术是设置在转炉和连续铸钢间的连接工序,这一技术的实用化,大大提高并完善亨利贝塞麦发明的液态炼钢法。
要提高铸钢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同样离不开冶金冶炼技术的发展。
炉外精炼技术就是
铸件生产中的适用技术之一。
1.1炉外精炼技术的功能①脱氢、②脱氧、③脱碳、④脱硫、⑤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态控制、⑥成分调整(添加合金)、⑦钢液成分及温度的微调及均匀化、⑧脱氮、⑨脱磷。
针对上述功能,衍生出LF 法、VD法、VOD法、RH法、SKF’法等炉外精炼设备。
但对于各生产厂家具体使用哪种精炼设备,他们会综合考虑冶炼的钢种、生产量、粗/精炼的组合等,选择最适合的炉外精练法。
1.2电炉加钢包精炼炉双联工艺法简介目前,电弧炉炼钢是铸钢件生产中最广泛的炼钢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是利用电弧产生的高温和热能熔化固体炉料,实现冶炼的目的。
在电弧炉炼钢中为了清除钢液中的气体和夹杂物,通常通过脱碳反应形成钢液沸腾,对钢液激烈氧化。
在下一步为了去除钢液中残余的氧,又需要对钢液进行脱氧,因此产生大量的夹杂物,这是电弧炉炼钢难以解决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冶金工作者多年努力,摸索出双联工艺法方案。
即将原电弧炉炼钢的两大期——氧化期及还原期分别放在电弧炉和钢包精炼中进行,各自独立操作,以达到提高钢液的冶炼质
量,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下面是双联工艺法的工艺流程:电炉加料——熔化——氧化——升温——出钢——LF炉接钢液——精炼还原——微调成分,调整温度——出钢——喂丝——钢液测温——钢液浇注。
1.3双联工艺法的产品质量对几个采用双联工艺法的铸钢厂产品质量跟踪:①气体含量:[H]<3.5ppm,[O]<40ppm,[N]<80ppm;
②杂质含量:[P]<0.015%,[s]<0.0l%,si、Mn可控制在0.02%内,Ni、Mo、Cu可控制在0.0l%内。
1.4材料性能屈服强度增加7%~1l%;抗拉强度增加3%~6%,冲击韧度增加20%一45%;断面收缩率、伸长率基本无变化。
夹杂物含量明显减少,分布形态多呈不连续状。
2.炉外精炼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几家铸钢厂使用钢包精炼炉设备后,吨钢原材料消耗量均有所下降。
如吨钢电耗,下降35kwh左右。
但增加LF炉设备后,需配套增大水循环系统,除尘系统及其他投资,使得钢液冶炼成本增加。
但钢液化学成分控制稳定,合金成分控制准确,钢液成分均匀。
无
偏析现象,钢液中气体、夹杂物控制较高,力学性能优良,铸件废品率大大降低。
正基于上述原因,钢液成本总体上基本持平。
3.使用钢包精炼炉技术的优点
①用钢包精炼炉技术后,钢液中的有害元素和有害气体降到了一个较低的含量水平,使钢中不易形成对铸件材质有严重破坏的非金属夹杂物,从而提高了铸件的低温性能和铸件对使用环境的适应性。
②氩气的搅拌作用加速了钢/渣之间的化学反应,有利于钢液的脱硫、脱氧,促进钢液中非金属杂物的上浮和去除,提高了钢液温度和成分的均匀性。
③与普通电弧炉联合冶炼,加快了生产周期,提高了合金回收率。
④设备简单、投资较低。
4.使用钢包精炼炉还需解决如下问题
①钢液温度下降。
由于钢包精炼炉与普通电弧炉相连操作,在普通电弧炉钢液氧化完毕向精炼炉出钢时,钢液温度下降,炉子越小,温降越大。
这样精炼炉需进行提温操作,会少许增加电耗。
②钢液倒包会增加气体含量,钢液进行炉外精炼后,其钢液中各类气体含量均有降低。
但在钢液倒包过程中,易使钢液吸气,造成钢液
气体含量些许增加,目前已有解决办法。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