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案例浅谈地源热泵水蓄能系统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235.05 KB
- 文档页数:2
地源热泵案例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热能进行空调供暖的系统,它可以高效地利用地下的恒定温度进行换热,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地源热泵的实际案例,来看看它是如何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
该案例发生在某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供暖改造项目中。
由于原有的供暖系统老化严重,效率低下,运行成本高,因此业主决定引进地源热泵系统进行改造。
经过专业工程师的勘察和设计,最终确定了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方案。
首先,工程师们对商业综合体的地下进行了详细的勘察,确定了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布置方案。
考虑到商业综合体的用能特点,他们设计了合理的地埋管布局,确保了地源热泵系统的高效运行。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人员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了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的质量和稳定性。
其次,地源热泵系统的主体设备安装也是关键的一环。
工程师们根据商业综合体的供暖需求,选用了合适的地源热泵主机和配套设备。
在设备安装过程中,他们严格按照安装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了地源热泵系统的安全运行。
同时,他们还对地源热泵系统进行了严格的调试和检测,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运行。
最后,地源热泵系统的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商业综合体的供暖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系统运行稳定,能耗大幅降低,运行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同时,地源热泵系统的环保效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为商业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地源热泵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它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供暖问题,降低能耗成本,还能为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因此,地源热泵系统在今后的建筑节能工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它将会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地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蓄能优化方案摘要:广东英德某产业示范园可利用大工业用电的优惠政策,拟对园内地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进行蓄能优化改造,夜间蓄能,白天释能,可以移峰填谷,实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水源热泵;蓄能优化;1.工程概况某产业示范园位于广东省英德市【1】,园内A地块的综合楼、C地块的体育中心、E地块的国际酒店使用地表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园内人工湖和河道作为地表水源,通过水源热泵机组进行供冷和供暖,并为所有地块提供生活热水。
现拟在综合楼负一层增设蓄能水池,晚间利用谷电进行蓄能,在白天峰电等时段释能供给园区内中央空调系统使用。
2.蓄能优化方案2.1水源热泵系统中央空调系统采取水源热泵机组+风机盘管的形式,水源热泵机组产出的冷热水通过一次泵输送到各单体建筑,再通过单体建筑内的分集水气器和二次水泵输送到楼内各空调区域。
示范园内人工湖和人工河道的湖水在制冷时为冷却水,制热时为热源水【1】。
根据相关资料和工程经验:清远市地表水(水面4米以下)夏季温度在22-28℃,冬季温度在7-20℃,水源热泵机组在制冷工况下湖水的进出水温度为25/30℃,制热工况湖水的进出水温度为15/10℃(极限7/3℃),湖水温度能满足水源热泵机组正常运行。
人工湖边建沉淀过滤池和地下泵房,湖水通过地下泵房的水泵送入水源热泵机房,经机组换热后排放到人工湖中。
根据设计,夏季高峰负荷最大制冷量10464KW,采用2台单机制冷量为3900KW的离心式水源热泵主机和3台制冷量为2200KW的低温高寒高温螺杆式水源热泵主机。
2.2蓄能优化计算2.2.1空调冷热负荷及日耗能量计算【1】2.2.3蓄能水池计算优化方案要求至少在峰电时段全削峰释能,按夏季设计冷负荷和实际运行情况,计算出全削峰冷量52500kW·h;按蓄能水池计算公式【3】V=(3600?QS)/(Δt?ρ?CP?FOM?αv)=(3600×52500)/(7×1000×4.187×0.9×0.95)=7542m3。
结合案例浅谈地源热泵水蓄能系统方案摘要:该工程采用地源热泵和水蓄能结合的形式,介绍蓄能技术与地源热泵技术集成系统的特点,对该系统运行工况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该系统评价体系,并总结了设计体会。
关键词:地源热泵;水蓄能;削峰填谷;区域能源站1项目概况1.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安徽合肥某汽车高端轻卡基地项目,包括骏铃轻卡、帅铃轻卡制造项目;建筑面积280000m2,其中骏铃轻卡总装车间、帅铃轻卡总装车间、技术中心等设计空调系统,空调冷负荷为9048kW,热负荷为5860kW。
1.2地源热泵地源热泵属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它利用了地球表面或浅层土壤和水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空调系统。
1.地源热泵属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2.地源热泵属经济有效的节能技术。
1.3蓄能技术蓄能技术主要为了平衡电网的昼夜峰谷差,在夜间电力低谷时段蓄能,在日间电力高峰时段释放其能量,减少电力高峰时段制冷设备的电力消耗,是电力部门“削峰填谷”的最佳途径。
由于电力部分实行了电力峰谷差价,使得用户可以节省可观的运行费。
1.4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统一建设空调能源站,通过区域管网向用户统一供冷供热的系统。
系统主要由能源站、输配管网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各部分主要功能分别为冷热源的提供、冷热媒的输送和冷热交换计量。
与传统的分散式空调系统比较,区域供冷供热系统不仅能够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
2设计原则1)地源热泵系统仅满足空调系统负荷,设备采用安全可靠、技术成熟、性能优良、功能合理、运行稳定、经济合理、维修方便的设备;2)蓄冷水罐满足冬季供热峰值蓄热量要求,同时兼顾蓄冷;3)空调水系统采用二次泵变流量系统,循环水泵采用变频控制;4)能源中心中产生主要噪声和振动的设备设计消声和减振;5)能源中心设控制室,对制冷站及末端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监控系统为无人值班的自动控制系统;6)能源中心向各车间提供空调冷热水源,能源中心尽可能设于负荷中心。
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供热水系统的TRNSYS模拟与研究共3篇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供热水系统的TRNSYS模拟与研究1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供热水系统的TRNSYS模拟与研究随着能源环境的改变,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与使用正越来越高。
太阳能成为了当代最主要的一种绿色能源之一,也成为了很多科技公司、研究院所等单位的研究焦点。
太阳能的应用已经从传统的发电领域扩展到了其他诸多领域,其中太阳能供热领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太阳能供热领域中,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供热水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供热水系统的TRNSYS模拟与研究。
一、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供热水系统的介绍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供热水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热水储罐、地源热泵、水泵、换热器等组成。
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将能量转化为热能,通过管道将热能输送到热水储罐中进行储存。
当太阳能集热器收到的太阳辐射不足时,地源热泵会自动开启进行补充供热,并将所供的热量输送到热水储罐中,以保证供热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供热水系统与传统的热水系统相比有以下优势:(1)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供能来源,节能环保;(2)可以自动检测太阳辐射,自适应调节;(3)能够进行热能的储存,随时调用热能。
二、TRNSYS模拟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供热水系统TRNSYS是一个专业的建筑能源分析软件,主要用来进行建筑能耗计算、系统设计和分析等。
在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供热水系统的设计与优化过程中,TRNSYS的应用可以对系统参数和运行状态进行分析、优化和改进。
在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供热水系统的TRNSYS模拟中,需要对系统各个部分进行建模。
首先需要对太阳能集热器进行建模,计算集热板面积、箱体材料、传热管道参数等。
然后需要进行热水储罐的建模,计算罐体的材料、容积、热损失等。
接下来需要进行地源热泵的建模,包括压缩机、膨胀阀、换热器、管道等参数的计算。
地源热泵工程方案一、工程背景地源热泵是利用地下土壤或水体中的储热能量,通过热泵系统将其提取到室内供暖、供热、供冷的一种清洁、高效、节能的采暖形式。
地源热泵是目前国内外比较受欢迎的采暖方式,具有环保、节能、安全的特点。
在城市供热系统改造、新建建筑热水供应系统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工程是某新建居民小区的地源热泵工程,涉及到地下管道布置、热泵系统配置、建筑供热系统设计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小区规模、地质条件、气候特点等因素,提供一套完善的地源热泵工程方案。
二、工程范围本工程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1.地下管道布置:根据小区规划设计,确定地下管道的布置方案,包括主管道的走向、深度、连接方式等。
2.热泵系统配置:根据小区的规模和用能需求,设计合适的热泵系统配置,包括热泵设备选型和安装位置。
3.建筑供热系统设计:根据小区建筑的布局和用能需求,设计合适的供热系统,包括室内换热器、水泵、管道等设备的配置方案。
4.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监测与控制系统,对地源热泵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保证其正常运行。
5.环境保护措施:设计地源热泵系统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6.运行维护方案:提供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维护方案,包括定期检查、维修、更换等。
三、工程设计原则1.高效节能: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高效节能的供热方式,工程设计应遵循这一原则,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2.环保可持续:地源热泵系统具有很好的环保性能,设计应遵循环保原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系统的可持续性。
3.综合利用:地源热泵系统可以供暖、供热、供冷,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对系统的综合利用,提高系统的多功能性。
4.安全可靠: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高温低压的供热方式,工程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原则,确保系统的运行安全。
5.成本效益:地源热泵系统虽然具有很好的节能性能,但建设成本较高,工程设计应综合考虑系统的成本效益,确保投资回报。
四、地下管道布置根据小区规划设计,确定地下管道的布置方案,主要包括主管道的走向、深度、连接方式等。
地源热泵工程设计方法与实例讲解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球深层热能进行空调和热水供应的技术,主要利用地下温度相对稳定的特点,通过地源热泵将地下的低温热能转化为室内所需要的高温热能。
地源热泵工程的设计方法是实现该技术的关键,本文将对地源热泵工程设计的方法与实例进行探析。
一、地源热泵工程的基本原理地源热泵利用地下的低温热能进行供热和空调,其基本原理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Qc=Qevap/ε1-Qcond/ε2其中,Qc为室内需要的热能,Qevap为地下的低温热能,ε1为蒸发器的效率,Qcond为压缩机所需的电能,ε2为冷凝器的效率。
可以看出,地源热泵实现供热和空调的主要依靠于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效率。
蒸发器的效率取决于热水与地下水流经其间的传热面积和传热系数,而冷凝器则主要与空气的流通速度和面积有关。
二、地源热泵工程的设计方法地源热泵工程的设计方法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地源热泵容量的确定地源热泵的容量主要取决于房间的面积和所需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在确定地源热泵容量前,需要对房间面积、朝向、地理环境、气象条件等进行综合考虑,以便确定最为适宜的地源热泵容量。
2、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设计蒸发器和冷凝器是地源热泵的核心组件,其设计直接影响到热泵的工作效率。
在确定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设计时,需要考虑热水的流量和温度变化,进一步通过计算得出两组件的面积和传热系数等参数。
3、管道系统的设计管道系统是地源热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涉及到管道的铺设方式、材料选择、管道长度、连接方式等。
合理的管道设计能够保证地源热泵的稳定运行和长期性能。
4、控制系统的设计控制系统是地源热泵的大脑,其设计是保证热泵工作性能稳定和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设计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控制器的硬件性能和软件功能,并对各个组件进行合理的集成和优化设计。
在确定了地源热泵的容量、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设计、管道系统的设计、控制系统的设计等各个参数后,还需要进行相关的预测和分析,以保证热泵的稳定性、高效性和经济性。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与应用实例地源热泵(Ground Source Heat Pump,简称GSHP)是一种利用地下土壤或地下水体的地热资源进行热能交换的热泵系统。
它通过地下热交换器吸收或释放热量,实现供暖、制冷和热水供应等功能。
本文将介绍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原理,并结合实际案例来探讨其应用。
一、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原理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包括地热资源评估、热泵机组选型、热源井设计、热交换器布置和管路设计等环节。
以下是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1. 地热资源评估在选择地源热泵系统时,需要先评估地下土壤或地下水体的温度、含水量等参数,以确定热源的可利用性。
通常来说,地下温度较稳定,适合作为地热资源。
2. 热泵机组选型根据建筑的供暖、制冷和热水需求,选择合适的热泵机组。
不同的机组类型、规格和能力会直接影响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3. 热源井设计热源井是地源热泵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通过垂直或水平的方式与地下热源进行热交换。
井深、井径以及井间距等参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4. 热交换器布置根据建筑的供热或供冷需求,将热泵机组与热源井之间的热交换器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以确保热量的高效传递和利用。
5. 管路设计地源热泵系统中的管路设计也需要充分考虑,包括管径、管材、管道布局等因素。
好的管路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热能输送效率。
二、地源热泵系统应用实例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地源热泵系统应用实例,以某高层办公楼为例:1. 项目背景该办公楼位于城市中心,是一座多层高层建筑。
由于市区供暖系统的限制,传统的锅炉供暖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选择地源热泵系统进行供暖和制冷。
2. 地热资源评估通过勘测和分析,确定地下水体的平均温度为15℃,且含水量丰富,具备较好的地热资源。
3. 热泵机组选型根据建筑的需求和设计条件,选择了一台功率为100KW的地源热泵机组,具备供暖和制冷双重功能。
4. 热源井设计根据地下水体的水位和季节变化情况,设计了一口深度为60米的垂直热源井,井径为0.5米。
基于地热能的地下蓄能系统设计与优化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在大部分地区,地下温度稳定,能够为地下蓄能系统提供稳定的热源和冷源。
基于地热能的地下蓄能系统设计与优化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基于地热能的地下蓄能系统的设计原理、优化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一种优化方案。
地热能的利用主要包括地下埋管式地源热泵系统和地热能储能系统。
地下埋管式地源热泵系统是通过利用地下温度稳定的特点,通过埋置在地下的管道将地下的热量或冷量转移到室内,以达到供暖或制冷的目的。
而地热能储能系统是将地下的热量或冷量储存起来,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利用。
本文主要关注地热能储能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地下蓄能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热源(地下储热层)、热媒管网和热交换器三个部分。
首先,热源的选择是设计地下蓄能系统的重要一环。
一般来说,地下储热层的温度应该相对稳定且能够提供足够的热量或冷量。
选择合适的地下储热层可以通过地质勘探、渗透试验、地形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估和筛选。
其次,热媒管网的设计需要考虑输送热能的效率和损耗。
合理布置管道的长度、直径、材质等参数,能够降低能量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最后,在热交换器的设计中,采用高效的换热器,能够提高地热能的传输效率。
在地下蓄能系统的优化中,最重要的是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和系统的性能稳定性。
为了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可以通过优化热源的选择和设计,合理控制热媒管网和热交换器的参数,减小能量损失。
同时,科学合理的运行控制策略也是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关键。
例如,根据室内外温度的变化调整热媒的流量和供暖或制冷的需求,以达到最佳的能量利用效果。
在提高系统的性能稳定性方面,可以采用适当的调控手段,如控制系统的开关时间、采用智能化的控制系统等,以保证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除了设计和优化地下蓄能系统本身,与之相关的环境也需要被充分考虑。
例如,地下蓄能系统对地下水的影响需进行充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地下水资源。
技术与检测Һ㊀地源热泵耦合水蓄能系统设计及应用分析谢㊀莉摘㊀要:设计了清洁高效冷热供应方案,采用了地源热泵复合水蓄能技术,减少热泵主机的装机容量㊁地埋管数量及占地面积,结合当地分时电价政策㊁转移高峰期用电负荷㊁平衡电网峰谷差的同时,降低系统运行费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㊂关键词:地源热泵;水蓄能;运行策略;经济性一㊁项目概况项目位于河北定州,为商业办公综合园区,总占地350亩,冷热供应面积为17.8万平方米㊂项目设计清洁高效冷热供应方案,采用地源热泵耦合水蓄能技术,减少热泵主机的装机容量㊁地埋管数量,结合当地分时电价政策㊁转移高峰期用电负荷㊁平衡电网峰谷差的同时,降低系统运行费用㊂二㊁设计负荷根据业主提供的园区内负荷资料,夏季100%负荷典型日最大冷负荷为5815RT,冬季100%负荷典型日最大热负荷为3816RT㊂三㊁系统设计(一)热响应测试概况项目现场共布置了三眼地埋管岩土热响应试验孔,并进行了钻孔施工㊁埋管和钻孔回填,然后对已施工的三眼地埋管岩土热响应试验孔进行了现场岩土热响应试验㊂场地埋管深度155米范围内土壤初始平均温度为15.06 15.31ħ;岩土体积比热容为CV=2.55ˑ106J/(m3K),导热系数平均值为1.756W/(mħ),土壤扩散率为0.687ˑ10-6(m2/s)㊂热响应试验孔采用中粗砂+原浆回填,钻孔热阻为Rb=0.100km㊃W-1㊂热交换孔单位长度钻孔释热量为Qc=67.0W/m,取热量为Qh=39.5W/m㊂(二)技术路线项目采用地源热泵+双工况离心式冷水机机+水蓄能系统,主机采用3台地源热泵和2台双工况离心式冷水机组,夏季谷段电价期间双工况冷水机组蓄冷,冬季谷段电价期间采用地源热泵机组蓄热㊂布置1260口地埋井,有效深度为150米㊂建设3300m3蓄水池,置于广场景观带内,采用深挖蓄水池做法㊂(三)运行策略分析1.夏季每日谷时(0:00-6:00)开启两台双工况离心式冷水机组进行蓄冷,蓄冷量为5800kW,约5.3h可将水池蓄满,有效蓄冷量为30703kWh,放冷效率按95%计㊂典型日蓄放冷策略如下图14㊂图1㊀夏季空调设计日100%负荷运行策略图2㊀夏季空调设计日75%负荷运行策略图3㊀夏季空调设计日50%负荷运行策略图4㊀夏季空调设计日25%负荷运行策略2.冬季每日谷时开启两台地源热泵机组进行蓄热,蓄热量为6400kW,约5.4h可将水池蓄满,有效蓄热量为34541kW㊃h,541放热效率按95%计㊂蓄放热策略如图58㊂图5㊀冬季空调设计日100%负荷运行策略图6㊀冬季空调设计日75%负荷运行策略图7㊀冬季空调设计日50%负荷运行策略图8㊀冬季空调设计日25%负荷运行策略按上述典型日运行策略配置,计算得到土壤夏季总得热量3027074RTh,冬季总放热量2842508RTh,不平衡率为6.5%,全年土壤基本能保持热平衡㊂(四)全年运行费用本系统全年总供冷(热)量约28675108kW㊃h,总耗电量约7923423kW㊃h,全年系统总运行费用381万元,单位运行费用约23元/平方米㊂四㊁方案对比若按常规方案,夏季选用4台地源热泵+3台冷水机组制冷,冬季选用4台地源热泵机组制热,布置1680口地埋井,有效埋深150米㊂考虑分时电价及土壤热平衡因素,设计运行策略并计算得到系统运行费用㊂双蓄方案较常规方案降低了主机装机容量以及地埋井数量,增加了水蓄能系统,综合对比总初投资降低了161万元,年运行费用降低74万元㊂五㊁结语(一)本方案相较于传统方案,减少了主机装机容量及室外地埋井数量,节约了地埋管占地面积,综合总投资降低了161余万元,年运行费用降低74万元,具备较好的经济效益㊂(二)土壤夏季总得热量为3027074RTh,土壤冬季总放热量为2842508RTh,不平衡率为6.5%,全年土壤基本保持热平衡㊂(三)地源热泵耦合水蓄能技术,在稳定可靠供冷供热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分时电价政策,转移电力高峰段用电负荷,移峰填谷,提升了冷热源系统的经济效益,有利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及示范推广作用㊂参考文献:[1]杨伟成.空调工程的蓄冷水池技术应用[J].暖通空调,1993(1):40-44.[2]张丽君,姜梅.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二期制冷站水蓄冷空调设计[J].制冷与空调(四川),2012,26(4):353-358.[3]满孝新,张笋.济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水蓄冷系统设计[J].暖通空调,2010,40(6):62-65.[4]叶琪超楼可炜应光耀.德清分布式能源站水蓄冷空调系统运行分析[J].暖通空调,2019,50(4):82-85.作者简介:谢莉,南瑞电力设计有限公司㊂641。
地源热泵热水系统施工方案一、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设计和安装地源热泵热水系统,提供可持续的热水供应。
该系统将利用地下的地热能源,经过地源热泵的转化作用,将其转化为可供使用的热水。
本施工方案将详细阐述系统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流程和安装要求。
二、设计方案1. 地源热泵热水系统将采用水-水换热器的形式,利用地下埋设的水管与地热能源进行换热。
系统设计应确保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换热效率和稳定性。
2. 设备选择方面,地源热泵主机应根据建筑物的热负荷计算结果选择适当的容量。
水泵、输送管道和控制系统等辅助设备也需符合相关标准。
3. 系统的控制方式应灵活可靠,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和运行监测,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施工流程1. 进行地质勘察,确定地下岩层和水文地质条件,为系统布置和管道敷设提供基础数据。
2. 进行地源热泵主机房的施工,包括地基处理、建筑物结构、通风设备等。
3. 进行埋管施工,根据地质条件,采用适当的敷设方式和保护措施。
4. 安装设备和辅助设施,包括地源热泵主机、水泵、输送管道和控制系统等。
5. 进行系统的调试和试运行,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四、安装要求1. 地源热泵主机房应符合相关建筑规范和安全标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2. 埋管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破坏地下设施和影响环境。
3. 安装设备和辅助设施时,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要求。
4. 调试和试运行阶段,应密切监测系统运行状态,及时解决问题。
五、安全与维护1. 用户在使用地源热泵热水系统时,应注意操作规范,确保自身安全。
2. 对地源热泵主机和相关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以上即为地源热泵热水系统施工方案的概述。
请参考该方案进行具体的施工操作,并确保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施工和运行。
地源热泵工程设计方法与实例1. 引言地源热泵技术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
地源热泵是利用地热能和地下水的恒温特性,通过换热交换器将地下热源传递到热泵机组中,进而供暖或制冷。
本文将介绍地源热泵工程的设计方法和实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2. 地源热泵工程设计方法2.1 能源需求分析在地源热泵工程设计前,需要首先进行能源需求分析。
这一步骤包括确定建筑的热负荷和制冷负荷,以及热水需求。
通过收集建筑的用能数据和气候数据,可以计算出建筑的需求参数,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2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包括地源热泵机组的选择、地热能源的利用、热水系统的设计等。
在选择地源热泵机组时,需要考虑其制冷量和供暖量是否满足建筑的需求,以及机组的能效等级。
地热能源的利用方式有地埋管和地下水两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适宜的方式。
热水系统的设计包括热水管道的敷设和热水储存设备的选择,需要考虑供水温度和供水量等参数。
2.3 控制系统设计地源热泵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控制系统设计包括温度控制、泵阀控制和换热器控制等。
通过合理地设置控制参数和控制策略,可以实现系统的自动调节和优化运行。
3. 地源热泵工程实例分析3.1 XX大厦地源热泵工程设计实例XX大厦是一座办公楼,面积为10000平方米,需要提供制冷和供暖效劳。
在能源需求分析阶段,通过收集建筑的用能数据和气候数据,计算出其热负荷和制冷负荷。
在地源热泵系统设计阶段,根据建筑的需求参数和机组的性能参数,选择一台制冷量和供暖量适配的地源热泵机组,并确定地热能源利用方式和热水系统设计。
在控制系统设计阶段,设置合理的控制策略,使得地源热泵系统能够自动调节和优化运行。
3.2 YY别墅地源热泵工程设计实例YY别墅是一座高档住宅,面积为500平方米,需要提供制冷和供暖效劳。
在能源需求分析阶段,通过收集建筑的用能数据和气候数据,计算出其热负荷和制冷负荷。
水蓄能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能量分析摘要:在能源紧张的形势下,地源热泵和水蓄能复合空调系统逐步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地源热泵有着高效节能、环境效益显著、运行安全可靠、可一机多用等优点,根据冷热源类型可将其分为水源(地下水或地表水)热泵系统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水蓄能系统是电力需求侧削峰填谷、提高电厂效率、降低运行费用的有效手段,相对于冰蓄冷而言,水蓄能可以实现蓄热和蓄冷的双重功能。
关键词:水蓄能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分析引言: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的比例已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27.5%,与同气候地区发达国家相比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要高出2-3倍,建筑节能已经势在必行。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变得日益突出,Zoelly提出的“地热源热泵”,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全世界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
尽管如今对地源热泵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因其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着取、蓄能难以平衡,不能有效利用电力峰谷差价等问题。
1.水蓄能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概述水蓄能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地下水换热系统、热泵机组、末端系统和蓄能系统。
根据该系统产能和需能的匹配和当地电价峰谷时段并通过阀门控制,该系统有4种运行模式。
当处于电价谷段并且热泵机组制热(冷)量大于建筑物所需负荷时,采用机组边储热(冷)边供热(冷)模式,此时v1、v4、v5(v6)阀门开启,v2、v3、v6(v5)阀门关闭;当热泵机组制热(冷)量和蓄热(冷)水箱可供热(冷)量均小于建筑物所需负荷时,采用蓄热(冷)水箱和机组供热(冷)模式,此时v1、v4、v5(v6)阀门开启,v2、v3、v6(v5)阀门关闭;当处于电价峰值时段,采用蓄热(冷)水箱供热(冷)模式,此时v1~v6阀门关闭;夏季,当冷水井地下水温度小于12℃时,采用冷水井直供冷模式,此时v2、v3阀门开启,v1、v4、v5、v6阀门关闭。
2.能量分析法理论研究热效率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衡量热经济性指标,可以用来评价水蓄能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各个组件的热经济性。
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应用实例分析[工程类精品文档]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学员问题】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应用实例分析?【解答】1、工程概况某研发基地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内,可建用地580亩,利用废坑塘注水造水面约150亩。
建筑规模9.5万平方米,主要用途为科研、开发、仓储、办公用房及实验住宅等配套设施,大致分配比例为:研究与开发-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实验住宅-3万平方米,公建-0.74万平方米,市政-0.22万平方米。
根据基地实际情况及院有关部门的意见,考虑环保要求,拟利用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进行供暖和供冷。
2、利用水源热泵的可行性及水源热泵系统的选择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是地源热泵系统中的一种,是以地表水作为冷热源的供暖供冷系统。
由于其环保性和节能性,近期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应用。
地表水易受污染,泥沙、水藻等杂质含量高,水表面直接与空气接触,水体含氧量较高,腐蚀性强,如果将地表水直接供应到每台热泵机组进行换热,容易导致热泵机组寿命的降低,换热器结垢而性能下降,严重时还会导致管路阻塞,因此不宜将地表水直接供应到每台热泵机组换热。
而如果将地表水和建筑内循环水之间是用换热器分开,热交换器采取小温差换热的方式运行,这样就可以用廉价的换热器保护了昂贵的水源热泵机组,如果建筑物之间存在热回收的可能的话,这种系统形式也可以自动在各建筑间进行热回收,但由于存在换热温差,造成不能充分利用地表水的能量的问题。
当地表水流量或温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可以采用一些辅助设备,如冬季用锅炉,夏季用冷却塔作为调峰设备,也可以帮助系统达到使用要求。
根据北京市的气象、水文条件,夏季北京市地表水平均温度一般为25~27℃,以换热器5℃温差考虑,则热泵机组夏季的进水平均温度不会高于32℃,如果夏季热泵的冷却水侧进出口温差为5℃,则热泵机组出水温度不到37℃,根据热泵机组的技术要求,这时的冷却水供回水温差是能够保证夏季热泵机组制冷正常运行的。
结合案例浅谈地源热泵水蓄能系统方案
发表时间:2017-11-21T15:38:10.4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6期作者:马则权
[导读] 该工程采用地源热泵和水蓄能结合的形式,介绍蓄能技术与地源热泵技术集成系统的特点。
中机意园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该工程采用地源热泵和水蓄能结合的形式,介绍蓄能技术与地源热泵技术集成系统的特点,对该系统运行工况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该系统评价体系,并总结了设计体会。
关键词:地源热泵;水蓄能;削峰填谷;区域能源站
1项目概况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安徽合肥某汽车高端轻卡基地项目,包括骏铃轻卡、帅铃轻卡制造项目;建筑面积280000m2,其中骏铃轻卡总装车间、帅铃轻卡总装车间、技术中心等设计空调系统,空调冷负荷为9048kW,热负荷为5860kW。
1.2地源热泵
地源热泵属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它利用了地球表面或浅层土壤和水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空调系统。
1.地源热泵属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2.地源热泵属经济有效的节能技术。
1.3蓄能技术
蓄能技术主要为了平衡电网的昼夜峰谷差,在夜间电力低谷时段蓄能,在日间电力高峰时段释放其能量,减少电力高峰时段制冷设备的电力消耗,是电力部门“削峰填谷”的最佳途径。
由于电力部分实行了电力峰谷差价,使得用户可以节省可观的运行费。
1.4区域供冷供热系统:
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统一建设空调能源站,通过区域管网向用户统一供冷供热的系统。
系统主要由能源站、输配管网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各部分主要功能分别为冷热源的提供、冷热媒的输送和冷热交换计量。
与传统的分散式空调系统比较,区域供冷供热系统不仅能够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
2设计原则
1)地源热泵系统仅满足空调系统负荷,设备采用安全可靠、技术成熟、性能优良、功能合理、运行稳定、经济合理、维修方便的设备;
2)蓄冷水罐满足冬季供热峰值蓄热量要求,同时兼顾蓄冷;
3)空调水系统采用二次泵变流量系统,循环水泵采用变频控制;
4)能源中心中产生主要噪声和振动的设备设计消声和减振;
5)能源中心设控制室,对制冷站及末端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监控系统为无人值班的自动控制系统;
6)能源中心向各车间提供空调冷热水源,能源中心尽可能设于负荷中心。
7)离心式冷水机组采用10kV供电,提供供电效率。
3.技术方案
3.1负荷的确定
1)制冷负荷:
空调负荷:骏铃轻卡总装车间、帅铃轻卡总装车间、技术中心空调使用,空调冷负荷为9048kW;供回水温度为7~12℃。
2)供热负荷:
空调热负荷:骏铃轻卡总装车间、帅铃轻卡总装车间、技术中心空调使用,空调冷负荷为5860kW;供回水温度为45~40℃。
3.2冷热源形式的选择
根据本项目具备的条件及特点,采用地源热泵+水蓄能供冷。
地源热泵、水蓄能均能独立运行,水蓄能可作为应急时第二冷源,地源热泵与水冷制冷机组可互为备用,能有效提高工艺制冷可靠性;区域供冷、水蓄能采用峰谷电价、余热回收供热、地源热泵大幅节省运行费用。
区域供冷能优化的系统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降低综合能耗。
3.3系统设计
地源热泵系统拟采用3台制冷量为2060kW、制热量为2088kW电动螺杆式(地源)热泵热回收机组;夏季: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
7~14℃;冷却水供回水温度为35~30℃。
冬季:机组供热供回水温度为38~45℃;冷水供回水温度土壤源热泵系统为10~5℃,同时利用土壤源热泵系统提供生活热水。
冬季运行2台热泵机组;过度季节运行1台热泵机组供应生活热水。
热泵机组采用一对一冷冻水泵、地源侧水泵。
土壤源热泵系统冷冻水泵、地源侧水泵各备用一台,为平衡冬夏季土壤热平衡,设一台500t冷却塔。
热泵机组可采用热回收机组,在夏季可免费提供生活热水或提供工艺供热初级加热热源。
每天可提供生活热水量为80m3/h,生活热水总热量为6800kW?天,采用2台40m3蓄热水罐,热水泵流量为20 m3/h,水泵压力变频控制。
3.4蓄能系统
1)空调系统
空调制冷、供热采用蓄能技术,蓄冷、蓄热水罐满足冬季供热峰值蓄热量要求,制冷主机与蓄冷水罐并联运行,蓄冷水罐采用2个2000m3水罐,同时兼顾供冷,其调峰空调负荷为2300kW。
夏季:凌晨0:00~凌晨8:00,2台热泵机组与1台水冷机组联合运行,进行蓄冷;蓄冷水温为4℃,最终温度为12℃,总蓄冷负荷为33800kW?h;上午8:00~晚24:00,优先运行地源热泵机组供冷,不足部分由水冷机组、蓄冷水罐释冷补充;
冬季:凌晨0:00~凌晨8:00,2台热泵机组运行,进行蓄热;蓄热水温为56℃,最终温度为40℃,总蓄热负荷为29800kW?h 上午8:00~晚24:00,优先由蓄热水罐释热运行,不足部分由地源热泵机组供热补充;
2)空调调峰运行策略表
空调制冷50%负荷运行工况空调制冷25%负荷运行工况
4设计体会
采用蓄能式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可有效转移高峰电力用电负荷,减少地源热泵机组容量,同时减少地源热泵地埋管埋管数量,降低初投资。
充分利用峰、谷电价差,进一步减少运行费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徐伟、郎四维地源热泵工程技术指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陆耀庆主编.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方贵银.蓄能空调工程实用新技术实例与经济分析[J]
【4】齐月松,岳玉亮等.地源热泵结合水蓄能系统应用分析[J].暖通空调,2010.40(5):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