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复习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0
专题六光合作用高考真题篇A组1.(2022全国乙,2,6分)某同学将一株生长正常的小麦置于密闭容器中,在适宜且恒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发现容器内CO2含量初期逐渐降低,之后保持相对稳定。
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初期光合速率逐渐升高,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初期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降低,之后呼吸速率保持稳定C.初期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之后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D.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答案D2.(2022湖北,12,2分)某植物的2种黄叶突变体表现型相似,测定各类植株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单位:μg·g-1),结果如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植株类型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野生型1235519419 4.19突变体151275370 1.59突变体2115203790.35A.两种突变体的出现增加了物种多样性B.突变体2比突变体1吸收红光的能力更强C.两种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含量差异,是由不同基因的突变所致D.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大幅下降可导致突变体的叶片呈黄色答案D3.(2022海南,3,3分)某小组为了探究适宜温度下CO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将四组等量菠菜叶圆片排气后,分别置于盛有等体积不同浓度NaHCO3溶液的烧杯中,从烧杯底部给予适宜光照,记录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长,结果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中,温度、NaHCO3浓度和光照都属于自变量B.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长主要取决于叶圆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速率C.四组实验中,0.5%NaHCO3溶液中叶圆片光合速率最高D.若在4℃条件下进行本实验,则各组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长均会缩短答案B4.(2022北京,2,2分)光合作用强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车前草的光合速率与叶片温度、CO2浓度的关系如图。
据图分析不能..得出()A.低于最适温度时,光合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B.在一定的范围内,CO2浓度升高可使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升高C.CO2浓度为200μL·L-1时,温度对光合速率影响小D.10℃条件下,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升高会持续提高答案D5.(2022全国甲,29,9分)根据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方式不同,可将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等类型。
光合作用专题1、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2过程注意事项操作目的提取色素(1)选新鲜绿色的叶片使滤液中色素含量高(2)研磨时加无水乙醇溶解色素(3)加少量SiO2和CaCO3研磨充分和保护色素(4)迅速、充分研磨防止乙醇挥发,充分溶解色素(5)盛放滤液的试管管口加棉塞防止乙醇挥发和色素氧化分离色素(1)滤纸预先干燥处理使层析液在滤纸上快速扩散(2)滤液细线要直、细、匀使分离出的色素带平整不重叠(3)滤液细线干燥后再画-两次使分离出的色素带清晰分明(4)滤液细线不触及层析液防止色素直接溶解到层析液中实验结果:3、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4过程光反应暗反应图解条件必须在光下有光、无光都可以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物质转化①水的光解2H2O――→光4[H]+O2↑②ATP的合成:ADP+Pi――→酶能量ATP能量转化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如图:6CO2 + 12H2O C6H12O6 + 6H2O + 6O25、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相关测定(1)光合作用速率表示方法:通常以一定时间内CO2等原料的消耗或O2、(CH2O)等产物的生成数量来表示。
但由于测量时的实际情况,光合作用速率又分为表观光合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
(2)在有光条件下,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实验容器中O2增加量、CO2减少量或有机物的增加量,称为表观光合速率,而植物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如右图所示。
(3)呼吸速率:将植物置于黑暗中,实验容器中CO2增加量、O2减少量或有机物减少量都可表示呼吸速率。
(4)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用CO2量表示)可用下式表示:积累量=白天从外界吸收的CO2量-晚上呼吸释放的CO2量。
(5)判定方法①若为坐标曲线形式,当光照强度为0时,CO2吸收值为0,则为真正(实际)光合速率,若是负值则为表观光合速率。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实验中考复习题1.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请简述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并列出所需的反应物和产物。
化学方程式:光能+6CO2+6H2O → C6H12O6+6O2反应物:光能、二氧化碳、水产物:葡萄糖、氧气2. 对光合作用的进行有光照和无光照两种实验。
请描述这两种实验的步骤和观察结果,并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有光照实验的步骤:1. 取一片绿色植物的叶子,将其置于有光照的位置。
2. 观察叶子的变化。
观察结果:叶子会逐渐变绿,充满活力。
解释:光能刺激叶绿素,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叶子的颜色变绿是因为叶绿素的含量增加,光合作用能够进行。
无光照实验的步骤:1. 取一片绿色植物的叶子,将其置于无光照的位置。
2. 观察叶子的变化。
观察结果:叶子逐渐变黄,失去活力。
解释:没有光照时,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无法产生葡萄糖和氧气。
叶子失去绿色是因为叶绿素无法合成,植物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3. 光合作用受到温度、光强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请简要说明这三个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并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温度的影响:- 适宜的温度(如20-30摄氏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抑制酶的活性,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
光强的影响:- 适宜的光强(如适度的阳光)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 过低或过高的光强都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 二氧化碳浓度过低会限制光合作用速率。
4. 某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绿色植物在夜晚会释放出二氧化碳。
请解释这一现象。
这一现象可以用以下解释:在夜晚,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无法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
相反,植物在呼吸过程中会释放二氧化碳,以供其能量需求和生命活动。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第三章3.6光合作用考点目录;考点一、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考点二、光合作用实验一、考点分析1.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CO2)和水(H2O)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O2)的过程。
2.光合作用反应式:3.光合作用过程与场所: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它产生的葡萄糖经转化后形成淀粉。
光合作用所需要的CO2大部分是从空气中吸收的,水则主要是从土壤中吸收,然后运输到叶片。
叶绿体中含有的叶绿素等色素,能吸收阳光。
4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光: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内,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2)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温度过高时,光合作用随温度的增强而减弱。
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处于25℃30℃时,光合作用较强。
(3)二氧化碳: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4)其他因素:水、无机盐等也能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
考点二: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1.条件——光和叶绿体;产物——淀粉和氧气。
2.植物制造淀粉实验:考点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联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两者互相依存和对立。
二、热点题型详解题型一、光合作i用的影响因素1.对某一植物在20℃温度和相同光照强度下,作如下处理:甲方式是持续光照10分钟,乙方式是先光照5秒,再停止光照5秒,连续交替并持续20分钟,则在这两种方式下植物所制造及贮存的有机物总量是()A.甲与乙相等B.甲多于乙C.甲少于乙D.有时甲多,有时乙多【答案】C【解析】:由于在短时间内,光反应积累的有机物可以供暗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乙与甲相同的光照条件,但增加了暗反应中有机物积累的时间,所以乙比甲多。
本题要注意两个条件的变化不同所隐含的考查因素也不相同,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联系。
光照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还原氢还能维持暗反应进行几秒钟,所以甲只进行了10分钟的暗反应,而乙相当于进行了20分钟,制造的有机物比甲多。
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光反应与暗反应;2、C3途径与C4途径;3、光系统;4、反应中心;5、光合午休现象;6、原初反应;7、磷光现象;8、荧光现象;9、红降现象;10、量子效率;11、量子需要量;12、爱默生增益效应;13、PQ循环;14、光合色素;15、光合作用;16、光合作用单位;17、反应中心色素;18、聚光色素;19、激子传递;20、共振传递;21、解偶联剂;22、水氧化钟;23、希尔反应;24、光合磷酸化;25、光呼吸;26、光补偿点;27、CO2补偿点;28、光饱和点;29、光能利用率;30、光合速率;31、C3-C4中间植物;32、光合滞后期;33、叶面积系数;34、共质体与质外体;35、压力流动学说;36、细胞质泵动学说;37、代谢源与代谢库;38、比集转运速率(SMTR);39、运输速率;40、溢泌现象;41、P-蛋白;42、有机物质装载;43、有机物质卸出;44、收缩蛋白学说;45、协同转移;46、磷酸运转器;47、界面扩散;48、可运库与非运库;49、转移细胞;50、出胞现象;51、生长中心;52、库-源单位;53、供应能力;54、竞争能力;55、运输能力。
二、缩写符号翻译1、Fe-S;2、Mal;3、OAA;4、BSC;5、CFl-Fo;6、NAR;7、PC;8、CAM;9、NADP+;10、Fd;11、PEPCase;12、RuBPO;13、P680,P700;14、PQ;15、PEP;16、PGA;17、Pn;18、Pheo;19、PSP;20、Q;21、RuBP;22、RubisC(RuBPC);23、Rubisco(RuBPCO);24、LSP;25、LCP;26、DCMU;27、FNR;28、LHC;29、pmf;30、TP;31、PSI;32、PSII。
三、填空题1、光合作用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在该反应中,CO2被还原,H20被氧化;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是在叶绿体间质中进行的;光反应是在类囊体膜(光合膜)上进行的。
初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光合作用1. 实验目的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掌握光合作用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步骤。
2. 实验材料- 水苔- 酒精灯- 水- 碳酸钠- 单孔橡胶塞- 高锰酸钾- 滤纸- 磁力搅拌器- 量筒- 导管- 黄绿色草叶片3. 实验步骤3.1 实验一:光合作用的观察1. 将一片黄绿色草叶片取下,放入一个装满水的中。
2. 密封,使草叶片悬浮在水中。
3. 闭上,放置在光照强度适中的地方。
4. 观察内是否有气泡产生,并观察其数量和大小。
3.2 实验二:光合作用的速率1. 准备好一片黄绿色草叶片,并将其放入一个装满水的中。
2. 添加一小撮碳酸钠粉末。
3. 用橡胶塞封住的另一端,形成封闭系统。
4. 在中插入一根导管,将导管的另一端连接到一个装满水的量筒上。
5. 用酒精灯提供光源,并将酒精灯放置在下方。
6. 打开磁力搅拌器,使水中的溶液充分搅拌。
7. 观察量筒中的气泡产生情况,并记录下产生气泡的速率。
4.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一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光的照射下,草叶片会释放出氧气,产生气泡。
这是因为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通过吸收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的化学反应。
实验二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光合作用的速率。
观察量筒中气泡产生的速率可以反映出光合作用的进行。
气泡产生得越快,说明光合作用速率越快,反之亦然。
5. 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使用过多的酒精灯,并确保实验场地通风良好。
-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打破或受伤。
- 实验结果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光照强度、草叶的新鲜程度等,要注意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
6. 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过程,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环节。
掌握好光合作用的知识,对于理解生物学和环境科学都有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专题1、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2过程注意事项操作目的提取色素(1) 选新鲜绿色的叶片使滤液中色素含量高(2) 研磨时加无水乙醇溶解色素(3) 加少量SiO2和CaCO3研磨充分和保护色素(4) 迅速、充分研磨防止乙醇挥发,充分溶解色素(5) 盛放滤液的试管管口加棉塞防止乙醇挥发和色素氧化分离色素(1) 滤纸预先干燥处理使层析液在滤纸上快速扩散(2) 滤液细线要直、细、匀使分离出的色素带平整不重叠(3) 滤液细线干燥后再画-两次使分离出的色素带清晰分明(4) 滤液细线不触及层析液防止色素直接溶解到层析液中实验结果:3、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4过 程光反应暗反应图 解条 件 必须在光下 有光、无光都可以 场 所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物质转化①水的光解2H 2O ――→光4[H]+O 2↑ ②ATP 的合成:ADP +Pi ――→酶能量ATP能量 转化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 和Pi ,如图: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6CO 2 + 12H 2O C 6H 12O 6 + 6H 2O + 6O 2 5、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相关测定(1)光合作用速率表示方法:通常以一定时间内CO 2等原料的消耗或O 2、(CH 2O )等产物的生成数量来表示。
但由于测量时的实际情况,光合作用速率又分为表观光合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
(2)在有光条件下,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实验容器中O 2增加量、CO 2减少量或有机物的增加量,称为表观光合速率,而植物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如右图所示。
(3)呼吸速率:将植物置于黑暗中,实验容器中CO 2 增加量、O 2减少量或有机物减少量都可表示呼吸速率。
(4)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用CO 2量表示)可用下式表示:积累量=白天从外界吸收的CO 2量-晚上呼吸释放的CO 2酶量。
(5)判定方法①若为坐标曲线形式,当光照强度为0时,CO2吸收值为0,则为真正(实际)光合速率,若是负值则为表观光合速率。
②若所给数值为有光条件下绿色植物的测定值,则为表观光合速率。
③有机物积累量一般为表观光合速率,制造量一般为真正(实际)光合速率。
6、净(表观)光合速率与实际(总)光合速率细胞微观水平分析图1 1个植物细胞图2 置于小室中的植株注m表示CO2n表示O2图3植物细胞气体代谢状况(1)呼吸速率a.用产物CO2表示:m1即线粒体释放CO2量或“黑暗”条件下细胞或植物体释放CO2量(如图3中①)。
b.用底物O2表示:n1即线粒体吸收O2总量或“黑暗”条件下细胞或植物体从外界吸收的O2量。
(2)总光合速率a.用CO2表示:m1+m2即“叶绿体”利用CO2或固定CO2总量(此为呼吸量与净光合量之和)。
b.用O2表示:n1+n2即叶绿体产生或释放O2总量(此为呼吸耗O2量与净光合量之和)。
(3)净光合速率(v净=v总-v呼)a.可用底物CO2表示:m2即植物或细胞从外界吸收的CO2量。
b.可用产物O2表示:n2即植物或细胞向外界释放的O2量。
其中图3中①、②v净<0;③v净=0;④v净>0只有在此状态下植株才能生长。
(4)相关曲线分析⎩⎪⎨⎪⎧曲线Ⅰ:总光合量曲线Ⅲ:呼吸量曲线Ⅱ:净光合量即Ⅰ-Ⅲ差值交点D对应E此时净光合量为“0”、B点为植物生长最快点⎩⎨⎧曲线a :总光合强度曲线b :呼吸强度ab 间差a -b :净光合强度或干物质量;交点F :光合强度=呼吸强度此时净光合=0,植物不能生长,相当于图4D 点和E 点⎩⎪⎨⎪⎧曲线c :净光合强度曲线d :呼吸强度c +d :总光合强度交点G :净光合强度=呼吸强度此时植物仍能生长直至曲线c 与横轴相交使得净光合量降为0时,才与图4中D 、E 点相当7、探究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7.1、实验装置7.2、 装置1 装置2 装置3 材料 发芽种子发芽种子 煮熟的种子 试剂20%NaOH 溶液5 mL蒸馏水5 mL 蒸馏水5 mL 导致瓶内气压变化的气体 O 2(因CO 2被吸收) (呼吸引起)CO 2-O 2(差值) (呼吸引起) CO 2-O 2(差值)(环境引起)作用—— —— 物理误差的校正 对照(装置1和2) 等量NaOH 溶液和蒸馏水单一变量控制 —— 对照(装置2和3)—— 等量发芽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单一变量控制7.3、 (1)欲测定与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即装置1和装置2。
(2)结果与分析①若装置1液滴左移,装置2液滴不动,则表明所测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有氧呼吸产CO 2量与耗O 2量相等)。
②若装置1液滴不动,装置2液滴右移,则表明所测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因无氧呼吸只产CO 2,不耗O 2)。
③若装置1液滴左移,装置2液滴右移,则表明该生物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 呼吸。
④装置1与装置2液滴均左移,则呼吸过程中O2吸收量大于CO2释放量,呼吸底物中可能有脂质参与。
(与糖类相比,脂肪C、H比例高,O的比例低,故氧化分解时释放相同CO2时,脂肪消耗的O2多,故CO2/O2<1,而葡萄糖只进行有氧呼吸时,CO2/O2=1;若有氧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则CO2/O2>1。
)a.为使实验结果精确,排除实验误差还应设置装置3,以便校正。
b.进行结果与结论的描述时应“先结果后结论”,而不是“先结论后结果”,如上。
7.4、若将装置1改为探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则:(1)装置需改动的地方有三处①将“发芽种子”换成“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材料”。
②将“NaOH溶液”换成“Na2CO3/NaHCO3缓冲液”,保证CO2的相对稳定。
③置于不同的光照强度下,观察液滴移动。
(2)结果分析:①若红色液滴右移,说明光照较强,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作用,释放O2使瓶内气压增大;②若红色液滴左移,说明光照较弱,细胞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吸收O2使瓶内气压减小;③若红色液滴不动,说明在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等于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O2量等于吸收的O2量,瓶内气压不变。
典型例题:请利用上图装置完成对某植物光合、呼吸强度的测定,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实验目的实验 30 分钟后红墨水滴移动情况测定植物净光合作用强度甲装置____(填“左移”或“右移”)4.5 厘米乙装置右移 0.5 厘米测定植物呼吸作用强度甲装置____1.5 厘米(填“左移”或“右移”) 乙装置右移 0.5 厘米问: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 1 厘米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 1 克,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是___克/小时。
假设每天光照 15个小时,一昼夜积累葡萄糖_____克(不考虑昼夜温差的影响)。
8、人为创设条件,看物质变化:(5条件光照由强到弱,CO2供应不变光照由弱到强,CO2供应不变CO2供应由充足到不足,光照不变CO2供应由不足到充足,光照不变C3含量增加减少减少增加C5含量减少增加增加减少[H]和ATP的含量减少或没有增加增加减少(CH2O)的合成量减少增加减少增加(67 / 101.某班学生完成对新鲜菠菜叶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由于各组操作不同,出现了以下四种不同的层析结果。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甲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SiO 2B .乙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CaCO 3C .丙可能误用蒸馏水做提取液和层析液D .丁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解析】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SiO 2可使菠菜叶研磨充分,CaCO 3可防止叶绿素受到破坏,未加入SiO 2或CaCO 3时,会发生甲、乙图示的现象;丙图中色素含量基本为零,可能是误用蒸馏水做提取液和层析液的结果,C 正确。
丁图显示含量最高的是叶黄素,实际上正常绿色叶片中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多,D 错误。
【答案】 D2.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 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
实验结果如温度/ ℃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 2/(m g·h -1) 1.001.752.503.253.753.503.00黑暗中释放CO 2/(mg·h -1)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A .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 ℃时该植物不能生长B .昼夜不停地光照,在20 ℃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C .每天光照12 h,20 ℃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D .每天光照l2 h,30 ℃时积累的有机物是10 ℃时的2倍【解析】 植物生长速度与其有机物积累速度有关,植物光照下吸收CO 2的速率代表其净光合速率,故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 ℃时该植物可以生长。
昼夜不停照光,在25 ℃时该植物生长最快。
每天光照12 h ,在20 ℃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每天光照12 h,30 ℃时积累的有机物是10 ℃时的0.5倍。
【答案】 C3.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 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植株在A 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 .乙植株在E 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C .曲线B ~C 段和D ~E 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D .两曲线B ~D 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的相关知识。
图中两曲线可表示植物的净光合速率,A 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说明甲植株在A 点前就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A 错误;乙植株在18时后净光合速率小于0,该植株在18时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多,B 错误;曲线B ~C 段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乙植株因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光合速率下降,曲线D ~E 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则是光照强度减弱,C 错误;分析两曲线B ~D 段可知,中午时乙植株出现净光合速率先下降后上升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乙植株气孔发生关闭造成的,而甲植株没有发生类似的现象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D 正确。
【答案】 D4.较强光照且温度相同以及水和小球藻的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
一段时间后,以下相关比较不正确的是( )A .Y 2的质量大于Y 3的质量B .④中小球藻的质量大于①中小球藻的质量C .②中水的质量大于④中水的质量D .试管①的质量大于试管②的质量【解析】Y1和Y3是O2,Y2和Y4是18O2,因此Y2的质量大于Y3;④中小球藻中含有(CH218O)的有机物,而①中小球藻含有(CH2O)的有机物,故④中小球藻质量大于①中的小球藻质量;④和②中的水都为(CH218O),且含量相同,因此质量相等;在试管①和②中原有质量相等的情况下,②中释放出的是18O2,而①中释放出的是O2,故剩余质量①大于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