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化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的探索”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12.06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化学教学中STS教育的实施所谓STS教育,是科学(Sic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教育的简称。
是以科学、技术、社会关系为重心而组织的教学模式。
STS教育是最近几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运动中形成的一股思潮,它主张在科学教育中不该只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更应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因此,科学教育必需和当前社会进展紧密结合起来,既考虑科学技术进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要研究社会成员对现代及未来社会生产、生活进展作出的决策。
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就是要求化学教学要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使它们融为一体,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为社会培育更多高素质的人材。
一.中学化学教学实施STS教育的必要性1.时期进展的需要现今世界高新技术的崛起和高技术产业的进展,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快速进展的重要因素,愈来愈多的国家把增强综合国力转移到依托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全民素质上来。
国际竟争的核心已集中在人材的质量和数量上。
这就要求教育不仅要培育出大量致力于进展社会的科技人员,还要造就一大量掌握科学技术及其进展前景并能参与科学技术进展决策的高素质人材。
中学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肩负着这一重要使命。
因些,中学化学教学中必需渗透STS教育。
2.科学技术进展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21世纪化学学科已渗透到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海洋科学等前沿科学中。
这说明化学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必需具有时期性、新颖性、开放性。
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精通教材内容,还应关注学科进展的动向,结合讲课内容适时将有关的最新知识、成绩引进课堂。
注重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交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需要教育的目的是全民普遍科学素质的提高,这就避开了精英教育的误区。
科技进展需要精英,但精英毕竟是少数人,只有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才能使科学技术取得更好利用,使经济取得振兴和进展。
STS教育在化学课堂的渗透教学摘要:sts教育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通过实施sts教育,有助于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最终把学到的知识回馈给社会。
关键词:sts教育理念;体验;教学;发挥;融合sts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教育的简称,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社会关系为重心而组织的教学模式。
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就是要求化学教学要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使它们融为一体。
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最终实现服务于社会这一目的。
在教学方式上,更加注重探究与真实的体验,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科学的认知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渗透sts教育可以很好地将课堂架构起来,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理解,将学科内容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认识到学科具体知识的产生及其价值,因此,结合课堂进行sts教学渗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sts教育方式。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合理的渗透与融入,还要有意识选取真实、有时代性、贴近生活功能的有效性的素材情景。
[1]在化学教学中sts的渗透要结合教材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通过感观素材情景的渗透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世界1.找准教材与sts教育的结合点教学中多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载体,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和能感受到的情景素材。
如讲《爱护水资源》为例,新课导入时运用多媒体展示水的美景图,通过欣赏大自然水体的美丽,让学生感受到是水把大自然打扮得绚丽多彩,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物质,憧憬美好生活的心情油然而生。
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来阅读教材和讨论,紧接着出示一些数据图片和水资源缺乏、水体污染的图片,让学生从感受真实素材情景中激发学习兴趣,并营造了课堂的良好气氛。
通过学生从感官到理性的转变,扩展学生对社会的理解,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合作关系,从而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同情心。
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探索作者:刘秀杰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年第13期摘 ;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STSE纳入课程目标、教材建设、高考命题方向与实践教学之中。
运用文献法、案例法、经验总结法等,探讨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高中化学教学,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筑坚实的人才后盾。
关键词 STSE;科学教育;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8 ;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3-0097-031 前言STSE是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英文缩写,将其渗透在各个学科教学之中,已经成为国际化教育改革的潮流与热点。
那么,如何将STSE教育理念融入高中化学教学之中呢?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将STSE纳入课程目标、教材建设、高考命题方向与实践教学之中,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四者之间的依存关系,使学生真正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筑坚实的人才后盾。
2 背景研究:STSE的产生20世纪中叶以后,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对STS进行了研究,着重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教育,旨在为解决当代广泛存在的技术问题奠定技术基础;1982年,全美科学教师协会为了改善美国科学教育质量,提出STS教育报告,着重强调科学与技术的融合,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1984年,加拿大国家科学委员会发布的《普及科学教育:培育加拿大人以迎接未来》中也提出科学与技术的教育论点。
20世纪80年代末期,STS已经被认为是“科学教育活动的焦点”。
在此后十几年的研究中,人们认识到科技、生产的发展已经影响到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
1996年,美国在全国课程标准中将STS扩展为STSE教育,随后多个国家纷纷响应,在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融入STSE教育理念。
在STSE教育方面,我国起步较晚。
1987年,原国家教委在“七五”计划中纳入STS教育,并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作为试点;1991年,全國教育科学“八五”规划中将“理科教育中的STS研究”归为国家教委重点课题;1993年5月,STS研究中心正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21世纪,我国已经明确地将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融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中,并作为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课程标准、教科书、高考命题方向和实践教学中有了广泛的体现。
STS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把学科与技术、社会、科学之间进行紧密融合,并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相结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培养学生通过化学学习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一、STS教育的简介STS是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的简称。
STS教育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理科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也就是说,教育要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STS教育,强调的是将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相融合的一种教学训练,并更加注重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知识的科学技术的意义有着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并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交互作用,并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知道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对这些科学知识加以利用和处理,形成科学的发展观。
二、STS教育的基本内容STS教育的概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推行了很长时间,是国际理科课程改革的主要改革内容之一。
与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STS教育注重的是学科的基础知识在人们实际工作与生活中的应用。
在STS教育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使用,还要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学习这些知识与能力的意义,从中体会到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掌握在社会生活中应用学到的知识处理相关问题的正确方法,体会到科学技术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合STS教育的重要性1.融合STS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指的是人们能够了解并掌握自己在工作与生活中需要使用到的科学技术的概念和过程。
也就是说,科学素养就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熟悉科学技术相关知识,并且有求知欲望的素质。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公民中能够符合科学素养要求的人不会超过10%,与西方发达国家具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采用STS教育方式,坚持教育以科学为核心,促进公民对常用科学技术的熟悉和应用。
2.有利于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建立一直以来,在我国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在授课时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以及培养应用能力方面,没有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到的科学知识以及使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以重视,导致他们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影响了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建立。
初中化学教学中STS教育论⽂: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中STS教育的渗透初中化学教学中STS教育论⽂: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中STS教育的渗透【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合理选择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sts素材,在课堂教学和校内化学活动课中渗透sts 教育思想,从⽽使学⽣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科学探究、联系社会⽣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关键词】sts教育渗透挖掘体现绿⾊化学专栏报讲座sts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缩写,即科学、技术、社会的意思。
sts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运动中形成的⼀股思潮,它主张在科学教育中应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产、⽣活中的应⽤。
以前的化学教育,由于受学科中⼼论的影响较深,在培养⽬标上强调培养未来的科学家或化学家,不是⾯对⼤多数,不是对全体学⽣进⾏⽂化科学素质教育;在教学⽬的上强调升学、应考;在教学内容上着重学科结构,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学术⽔平,对于联系社会实际、学以致⽤重视不够,sts 教育正是对这⼀教育的改进。
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sts教育呢?我认为从两⽅⾯考虑:⼀、合理选择和充分挖掘初中化学教材中的sts素材,在课堂教学中体现sts教育思想。
1.合理选择sts素材,在课堂教学中体现sts教育思想。
在选择上要重视社会和个⼈的需要,只有那些对学⽣有实际价值、能促进学⽣智能和情操可持续发展的素材才是有⽤的。
在选择时要注意:第⼀要根据学⽣的科技爱好、兴趣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的需要,同⼀知识点的教学内容要按螺旋式上升排列在不同学习时期。
第⼆要适合中学⽣的⾝⼼特点,注重遵循学⽣的认知发展规律,不增加学⽣过重的课业负担;第三要结合⽣活实际、将⽣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同化学原理、科学技术联系起来;第四要根据科技发展的情况,及时给学⽣们介绍相关的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新技术及带来的新问题;第五要有利于培养学⽣的社会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形成社会责任感。
基于新课改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化学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要树立全新的化学实验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探究功能,实验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本文就化学实验教学新理念,教材中实验内容的重新构建及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通过实验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理念改革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建立了新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
这些新的课程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都离不开化学实验。
课改中化学新教材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促使全体学生学习持续发展及有个性的发展是教科书设计的出发点,把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的学习,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科书设计的重点。
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新的化学实验教学思想把实验教学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本文就新课改中化学实验教学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树立新的化学实验教学理念1·1、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探究功能传统的实验教学中,过分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忽视实验的探究功能和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只是通过实验,论证某个规律,使实验论为知识灌输的附庸或点缀,因此实验教学也只是“把实验同教学捆绑在一起”,非常呆板地把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操作步骤和结果一一交代给学生,然后学生按部就班地动手“实验”,根本体会不到自己动手后发现问题并总结出一些实验结论的乐趣,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这是“应试教育”模式下实验教学的“悲哀”。
浅议化学教学中STS教育的实施前郭县长龙乡中学李志刚STS是英语“Science 科学”、“Technology技术”、“Society 社会”的缩写,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而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强调,“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既是本学科特点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对于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根据STS教育理论,结合每个不同的化学知识点的特点,优化教学设计,具体方法可概括如下:一、采用渗透方式,把STS教育渗透到化学课堂教学中例1:在进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教学中,我给学生插入这样一个题型:⑴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的是( ),是化学变化的是( ).①水的蒸发②汽油挥发③火药爆炸④黄酒变酸⑤玻璃熔化⑥矿石粉碎⑦铁矿石炼成铁⑧动植物的呼吸⑵试着尽可能多地举出你所见、所闻、所感的其它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并请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例2:在讲述氢气的用途时,我选取了这样一个题型进行拓展: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无污染的理想能源,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查阅资料归纳的工业上制取氢气的方法,其中包括正在研发的方案:⑴电解水法⑵甲烷转化法⑶水煤气法⑷碳氢化合物热裂法⑸涉法让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法⑹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如果将来人类广泛使用氢气作为能源,那么上述6种方法你认为可行的、且很有发展前景的方法是哪几种?并逐条说明你的理由。
针对这个课题,我号召学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网络、电视、报纸等,甚至有的同学还找到了有关能源方面的刊物,同学们在一起讨论、争执那几天,班里的学习气氛特别好。
二、开设STS教育专题讲座这一工作,我主要是在进入化学总复习第二阶段时展开的。
化学论文之高中化学新教材中STS教育的体现摘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教育已在进行改革,新教材已经出台并使用,本文从新教材更具有时代性、生活化和学科间的融合性等方面说明了化学新教材中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体现。
关键词:STS 教育时代性生活化学科融合性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24个省市已使用化学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试验修订本·必修)。
高中化学新教材体现了STS教育(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比旧教材更加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下面以第一册为例说明STS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体现。
一、时代性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内容更具备“浅、宽、新”的特点,增加了当今社会的热点知识,跟踪新科技、新发展,更加关注环保问题和能源问题,更具有时代性。
1跟踪新科技、新发展新教材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增加一些大自然奥秘、尖端科技成果等科技发展。
章节内容绪言1993年中国科学院用探针拨出硅晶体表面的硅原子第二章侯氏制碱法金属钾的发现第四章氯气的发现第五章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张青莲教授为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人工合成元素的新进展第七章 C60 及其应用前景旧教材中也曾经介绍了一些科学家的某些发明和发现,大部分是经典原理知识,有些是同学们早已听说或已有所了解的。
新教材除此外增加了较多最近的新科技、新成果等现代内容。
比如,在第七章讲到同位素概念时,介绍了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于1990年开始主持一个跨单位的科研组,多使用高富集同位素标准质谱法,收集多种天然样品,精确地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锗的相对原子质量,得到新值。
通过对新科技、新发展的学习和了解,同学们不仅学到了有关化学知识,而且学习了科学家们从身边小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思维习惯,培养了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品质。
[课外阅读]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渗透STS的探索与实践“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
STS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为侧重点的教育,反映了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
有机化学本身是和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系的化学重要分支之一。
有机化学教学中结合化学知识的教学渗透“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环境”等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
并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从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中也发现,高考有机化学试题也突出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医药、新科技等的联系;这对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品质十分有益。
试题结合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和生产问题,考察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所以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关注社会、生活、环境、医药、新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渗透STS,显得尤为重要。
1.传递科学最新发展的动态,领略和感受学习的价值有机化学中渗透STS,能及时传递科学最新发展的动态,建立与先前学习的联系,让学生领略和感受学习的价值,点燃学生立志科学的热情,使有机化学课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是高科技领域,是尖端人才的竞争。
诺贝尔奖是世界最高水平、最具权威性、影响最大的科学成就奖。
诺贝尔奖甚至已超出了它本身,标志了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水平,它可以振奋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
正因为如此,高考命题常取材诺贝尔奖,来体现试题的社会性、人文性、应用性、前沿性、新颖性。
显示科学技术和课本知识与生活、生产以及人类生存与发展、健康等方面有机联系,体现知识价值的所在。
目的在于引导中学教学关注科技进展的最新成果,了解这些成果体现的新知识,新理念和新方法,并运用化学知识理解这些成果的意义。
近几年来,以高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诺贝尔奖为背景的试题在高考中屡屡出现,这种借助新科技成果创设一定的情境,考查学生综合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近年来高考化学命题积极成功的尝试。
化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的探索”
一、认识
“STS”是科学—技术—社会英文字母的缩写。
它是近二、三十年来世界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其影响正在日益扩大。
其特点主要有:(一)在理科教学中不应只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更应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重视技术教育。
技术是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的桥梁,进行技术教育可使科学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三)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价值,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更明确的直接的目的,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
(四)重视素质教育而不是片面强调精英教育。
科技发展需要精英,但精英毕竟是少数的,只有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素质,才能使科学技术得到更好的利用,使经济得到振兴和发展。
(五)重视学生参与意识和扩展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未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参与者,所以必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
二、实践
几年来,在学校的统一组织和上级科研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STS教育主要采取如下做法:
1.改进教材的知识结构,加强应用科学的教育,使学生能认识到科学的价值,使教学的目的具有直接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
应用知识的增加,开阔了学生的
知识视野,使学生看到了科学知识在生产及生活各方面的应用,认识到学好化学知识是进行和发展社会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形成了自觉渴求新知识的意识。
2.加强技术教育,提高学生从事社会生产的能力。
讲述作物根外追肥技术和农作物增长素的使用技术等。
通过这些技术教育,使学生学会了一些劳动生产技术,提高了从事社会生产的能力。
3.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看到自身在社会中的存在和价值,为社会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l)加强知识和技术应用的实践。
(2)针对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参与解决的决策。
三、体会
化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以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智能得到较好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了。
总结几年来的情况,我们体会到:(1)实施“STS”教育尽管扩大了教学内容,但不影响基础知识的传授。
由于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了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并在实践活动中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促进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
所以,教学成绩只能提高不会
下降。
(2)实施“STS”教育有利于各种人才的培养,能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提高了学生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由于实施“STS”教育起步不久,有些问题还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