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往来用柴胡
- 格式:pdf
- 大小:567.46 KB
- 文档页数:2
往来寒热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往来寒热的治疗方法,治疗往来寒热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往来寒热应该吃什么药。
*往来寒热怎么治疗?
*一、中医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类证活人书》卷八:“往来寒热有三证,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
有表证而往来寒热者,用小柴胡汤也;有里证而往来寒热者,大柴胡也;已表或已下而往来寒热者,皆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也。
”《伤寒发微论·论伤寒七十二证候》:“寒热往来,此证有三。
一者中风证,小柴胡汤;二者热入血室证,刺期门;三者状如温疟,黄龙汤证。
”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往来寒热怎么治疗,往来寒热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往来寒热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往来寒热”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柴胡(中药)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柴胡,中药名。
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柴胡是常用解表药。
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
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
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中文学名柴胡别称地熏、山菜、菇草、柴草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伞形目科伞形科属柴胡属分布区域东北、华北、西北、华东、湖北、四川采收时间春、秋二季用量3-10g 毒性无毒目录1入药部位2性味3归经4功效5主治6用法用量7禁忌8炮制方法9生理特性10产地11相关论述1入药部位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2性味味辛、苦,性微寒。
3归经归肝、胆、肺经。
4功效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
5主治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6用法用量3-10g。
7禁忌柴胡其性升散,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8炮制方法①柴胡: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②醋柴胡:取净柴胡片,加入定量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筛去碎屑。
柴胡片每100kg,用米醋20kg。
③鳖血柴胡:取净柴胡片,用鳖血及适量清水拌匀,稍闷,待汁液被吸尽后,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柴胡片每100kg,用鳖血12.5kg。
9生理特性柴胡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
其生长于沙质草原、沙丘草甸及阳坡疏林下。
10产地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湖北、四川等地。
11相关论述①《滇南本草》:“伤寒发汗用柴胡,至四日后方可用:若用在先,阳症引入阴经,当忌用。
”②《本经逢原》:“柴胡,小儿五疳羸热,诸疟寒热,咸宜用之。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及注意事项柴胡是我们经常听闻的中药的一种,有着很多的功效和作用,比如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等等,那么柴胡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下面由为大家介绍柴胡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柴胡有什么功效与作用?柴胡可以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胁痛乳胀;头痛头眩等。
1、解热:柴胡有解热止痛的作用,对伤寒、副伤寒疫苗、大肠杆菌液、发酵牛奶、酵母等所致发热有明显解热作用;且能使动物正常体温下降。
2、镇静:柴胡还有镇静的作用,用于内热烦躁引起的失眠多梦有一定的作用。
3、镇咳:柴胡对中枢兴奋药有拮抗作用,因此对咳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抗病毒:柴胡对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牛痘病毒、Ⅰ型脊髓灰白质炎病毒、疱疹病毒也有效果。
5、促进免疫功能:柴胡能使吞噬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增强。
提高病毒特异性抗体滴度。
提高淋巴细胞转核率。
6、疏散退热:柴胡还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有很好的疗效。
柴胡的注意事项柴胡作用多多,那么柴胡有没有什么食用的注意事项呢?柴胡用药禁忌:1、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柴胡。
2、柴胡与皂荚、女莞、藜芦相克。
3、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法:4、柴胡作为一味生活中常用的中草药,柴胡的功效与作用应合理运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柴胡劫肝阴,所以在阴虚病人(舌红少苔、口渴等)在使用时一定要配白芍、花粉之类,不然可能出现头晕脑胀等情况。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柴胡的药膳柴胡四草汤: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土茯苓12克,贯众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败酱草20克,丹参20克,山楂10克,甘草6克,蒲公英15克。
制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
加减:如肝胆湿热加茵陈、山栀子、龙胆草;肝郁气滞加川楝子、延胡索;气阴两虚加太子参、白芍、女贞子。
2023年柴胡的功效和作用柴胡的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柴胡的功效柴胡的'性味:苦平、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发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
主治:感冒发烧、寒热往来、疟疾、胁胀痛、月经不调。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柴胡具有:1、解热、退热作用平稳可靠;2、镇静、镇痛,有解除胸闷胀痛,开郁调经作用;3、抗菌,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4、抗肝损伤作用;5、抗病毒,对流感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第1型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具有抑制作用。
主治疏散退热,升阳舒肝。
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别名】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狭叶柴胡等的根。
【成份】北柴胡根含挥发油、柴胡醇、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廿四酸、葡萄糖及皂甙等。
皂甙中有柴胡皂甙a、c、d,柴胡甙元F、E、G,龙吉甙元。
另有报道,根和种子中分出柴胡甙,这是多种甙的总称。
此外,根中含α-菠菜甾醇、Δ7-豆甾烯醇、Δ22-豆甾烯醇、豆甾醇、侧金盏花醇、白芷素。
茎、叶含芸香甙。
果实含油11.2%,其中有洋芫荽子酸、反式洋芫荽子酸和亚袖酸。
狭叶柴胡根含皂甙、脂肪油、挥发油、柴胡醇。
茎、叶含芸香甙。
金黄柴胡含芸香甙、核糖醇、廿九酮、廿六醇、α-菠莱甾醇、黄酮醇类、皂甙、生物碱、抗坏血酸、胡萝卜素等。
在开花、结果期,从花、叶、茎中可得到槲皮素、异槲皮甙、芸香甙、异鼠李素和异鼠李素-3-芸香糖甙。
大叶柴胡根含柴胡甙、α-菠菜甾醇、蔗糖及多炔类化合物。
【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
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
①《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②《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
亦可作浴汤。
"③《药性论》:"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
柴胡的简介、功效与作用及用法用量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柴胡吗?柴胡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柴胡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中药柴胡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柴胡的简介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
《本草图经》载:“(柴胡)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
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紫……七月开黄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强。
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
二月八月采根。
”并有附图5幅。
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图,以及《本草纲目》的竹叶柴胡图,《救荒本草》的柴胡图,均为柴胡属植物。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治感冒发热、寒热虚劳发热。
小儿痘疹余热,面黄肌瘦腹部膨大,[4]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柴胡的用法用量煎服,3~10克。
解表退热用量宜稍重,且宜用生品。
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举陷可生用或醋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柴胡的禁忌注意1、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2、大叶柴胡Bupleurum longibrachiatum Turcz. 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柴胡与皂荚、女莞、藜芦相克。
柴胡的选方1、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嗽: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小柴胡汤)2、治伤寒初觉发热,头疼脚痛:柴胡(去苗)半两,黄芩(去黑心)、荆芥穗各一分。
上三味,锉如麻豆大。
柴胡既散风寒又疏风热中药配对组方详解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茈胡,本品嫩者人菜,老者采而为柴,故名。
味辛、苦,微寒。
归肺、脾、肝、胆经。
主要功效为发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本品辛苦微寒,且轻清上升,宣透疏达之性,既散风寒,又疏风热,且长于退热,常用于外感表证。
《滇南本草》渭“伤寒发汗解表要药”。
因能人胆经,善疏半表半里之热邪;人肝经则能调理肝气而解郁,作用于脾,尚能升提脾胃的阳气,为治疗邪在少阳、肝郁气滞、阳气下陷所致诸证的常用之品。
对于风湿痹证、疮疡瘰疬、皮肤之疚,本品具有散风邪、开结气,畅气血,宣郁滞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柴胡含柴胡皂甙、柴胡皂甙元、a一菠菜甾醇、△(/~7)一豆甾烯醇、△(/一22)豆甾稀醇、豆甾醇、柴胡醇、挥发油、芸香甙、生物碱等。
柴胡有明显解热、镇静、镇咳作用,柴胡皂甙的抗炎强度与强的松相似,抗肉芽肿增生比抗渗出作用强,柴胡多糖有较明显的保肝和利胆作用,主要成分为柴胡皂甙,但挥发油也有解热作用。
柴胡皂甙有抑制心肌不1】明显的溶血作刚,柴胡煎剂对溶血性链球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_不1J钩端螺旋体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肝炎病毒、工型脊髓炎病毒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柴胡还有降血脂作用。
柴胡——白芍【配对奥妙】柴胡辛散,疏肝解郁,宣畅气血;白芍酸收,补血养阴柔肝。
二药配对,刚柔相济,一敞一收,疏不牦肝阴,柔养不碍滞,补肝体而和肝用,使肝气得舒,肝血得补,动静结合,以发挥肝藏血,主疏泄之功。
【I临床应用】1.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所致的情绪抑邻,或急躁易怒,胸胁苦满,两肋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
2.肝脾失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所致的胸胁胀闷,脘腹疼痛.泄利,脉弦等。
【用量用法】柴胡:6克;白芍:lO克。
【名医经验】1.胥庆华柴胡、白芍伍用,可见诸众多:,一剂中,如《和剂局方》逍遥散;《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敞;《伤寒论》四逆汤等。
现代临床常将其用于迁延型肝炎、慢性肝炎、乳腺小叶增生、更年期综合征及精神抑郁症的治疗。
柴胡的来源以及它的炮制方法[导语]柴胡,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这里介绍一下柴胡的炮制方法,以供参考。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根。
【炮制方法】一、净制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药典85》)。
二、切制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药典85》)。
三、炮炙1、醋制取柴胡片,加醋拌匀,焖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每柴胡片100kg,用醋20kg。
(《药典85》)。
2、鳖血制取柴胡片,置大盆内,淋入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拌匀,焖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
每柴胡片100kg,用活鳖200个取血(《药典63》)。
3、酒制取柴胡片,用黄酒拌匀,焖润手诱,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每柴胡片100kg,用黄酒10kg(《规范》)。
4、炒制取柴胡片,用文火炒至微焦,取出,放凉(《集成》)。
5、制炭取柴胡片,用文火炒至外黑内褐黄色,喷入少量水,取出,晾干(《集成》)。
6、蜜制取蜜置锅内,加热至沸,倒入柴胡片,用文火炒至深黄,不粘手为度(《集成》)。
7、蜜麸制将麦麸炒热,加入蜂蜜,炒至不粘手时,加入柴胡片,炒至药材表面显黄色为度,取出,过筛,晾凉。
每100kg柴胡,用麦麸3kg,蜂蜜1kg(《福建》)。
【现代研究】1、柴胡根含柴胡皂甙,草叶不含柴胡皂甙;根与茎叶的水蒸汽蒸馏液,其紫外吸收曲线不一致,挥发油含量亦不一样,叶含挥发油多,约为根的3倍,足以说明根与茎叶的质量有差异,因此以柴胡全草代替柴胡根,尚缺乏依据(冯宝麟等:山东中医学院学报,(2):59,1979)。
2、鳖血柴胡文献始见于清代陈修园《长沙方歌诀劝读第七》及《十药神书注解》。
有些医家顾虑柴胡动肝阴,通过临床实践,认为鳖血有填阴滋血之功,故改以鳖血制柴胡。
血为阴液,以挫缓柴胡劫夺之性而增强疗效(赵正山:中药材科技,(1):32,1983)。
《中医实战笔记》:少阳经要药:柴胡的功效与应用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和狭叶柴胡的根或全草。
主产于辽宁、黑龙江、湖南、山西等省,有北柴胡与南柴胡之分。
入药以北柴胡为佳,有生用、酒炒或醋炒之分。
一、柴胡的功效:柴胡味苦、辛,微寒。
气味俱轻,禀少阳升发之气。
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
主要功效抓住三点: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为少阳经、厥阴经之主药。
现代常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等证的治疗。
凡心腹肠胃中结气或食积,或脑、心、肺、胆、肝及生殖器、血管等部位,因水、热、食、血之毒而发炎或凝聚之证,柴胡能清热疏气、推陈出新,皆适合组方应用,可谓中医临床应用频率最高中药之一。
名家名著摘要:《本经》:“主心腹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
”《本草正义》:“用其凉散,平肝之热。
其性凉,故解寒热往来,肌表潮热,肝胆火炎,胸胁痛结,兼治疮疡,血室受热;其性散,故主伤寒邪热未解,温病热盛,少阳头痛,肝经郁证。
”《长沙药解》:“清胆经之郁火,泻心家之烦热,行经于表里阴阳之间,奏效于寒热往来之会,上头目而止眩晕,下胸胁而消硬满,口苦咽干最效,眼红耳热甚灵,降胆胃之逆,升肝脾之陷,胃口痞痛之良剂,血室郁热之神丹。
”《本草备要》:“主阳气下陷,能引清气上行,而平少阳、厥阴之邪热,宣畅气血,散结调经,为足少阳经表药。
治伤寒邪热,痰热结实,虚劳肌热,呕吐心烦。
诸疟寒热。
头眩目赤,胸痞胁痛。
口苦耳聋,妇人热入血室。
”张锡纯言:“柴胡为足少阳主药,而兼治足厥阴。
肝气不舒畅者,此能舒之;胆火甚炽盛者,此能散之;至外感在少阳者,又能助其枢转以透膈升出之。
”二、柴胡的配伍应用:1.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证(即少阳七证)。
柴胡能疏解半表半里之邪,故为治少阳证要药。
常配伍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等,即中医十大名方之一的小柴胡汤。
对于外感发热,柴胡常大剂量应用,有透表泄热的功效,如与甘草同用,即柴胡散;或配伍葛根、白芷、石膏、羌活等,即辛凉解表、解肌清热之名方柴葛解肌汤。
《伤寒论》中怎么用小柴胡汤治疗发热的?《伤寒论》中怎么用小柴胡汤治疗发热的?在《伤寒论》中,用小柴胡汤的条文一共有18条,其中有8条提到了发热:往来寒热(第96条)、呕而发热(第379条)、身热恶风(第99条)、头痛发热(第265条)、差后发热(第394条)、发潮热(第229条)、热入血室(第144条)、黄疸发潮热(231)。
由此可见,小柴胡汤是退烧的方。
是否所有的发烧都能用小柴胡汤呢?显然也不是!如果发烧与恶寒并见,那是太阳病的发烧,就需要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如果发烧不恶寒,反恶热,那是阳明病的发烧,就需要用白虎汤或承气汤;小柴胡汤治疗的是少阳病的发烧。
少阳病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是往来寒热,现在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往来寒热是邪在半表半里的表现,其实半表半里是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提出来的一个错误概念。
张仲景在第96条提出了少阳病的主证往来寒热,接着在第97条对此进行解释:“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
血弱气尽,腠理开,显然是人体正气虚弱在先;正邪分争,就是正邪双方相持不下,互有胜负。
一个不太强盛的正气遇到了一个同样不太强盛的邪气,正气欲祛邪外出却不能一鼓作气,邪气欲侵入人体也不能长驱直入,就形成了特有的临床表现往来寒热。
除了往来寒热,在《伤寒论》中还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少阳病是正气不足的。
第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弦属少阳,细就是正气不足。
热入血室的治疗可用小柴胡汤,热入血室的特殊性就是在妇人经水适来适断的时候,妇人经期的体质状态显然与血弱气尽类似。
少阳病的主方小柴胡汤用了人参、甘草、大枣。
往来寒热代表的病机是正气已显不足,由此可以引申,凡是正气不足的发烧都可以用小柴胡汤,如老年、小儿、孕妇、产妇、妇女经期、大病、久病等特殊的人群。
少阳的腑是胆,邪入少阳影响胆的功能,胆病会及胃,因为胆为木,胃为土,木克土。
《灵枢.四时气》说:“邪在胆,逆在胃”,如果呕吐与发烧并见,说明这个发烧是少阳的发烧,也是小柴胡汤的主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