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联技术课程设计方案指导书范本
- 格式:doc
- 大小:486.00 KB
- 文档页数:26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XX年 6月网络班一、目的、任务1、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网络规划与设计。
2、通过设计,基本掌握中小型局域网网络设计及实现的过程。
3、能够针对具体网络情况划分子网,分配IP地址。
4、能进行网络流量、故障分析,利用软件进行数据包截获并分析。
5、配置主机的TCP/IP属性,保证网络连通性和所有主机都可以上网。
6、基本掌握网络常用设备的配置。
二、设计内容题目一:公司局域网的组建 1.基本背景描述某公司拥有主机数240台,分布于整座大厦内。
该大厦分为5层,其中经理室和人力资源部位于该大厦的顶层,财务部与市场营销部位于4层,其它的部分和楼层分布分别为:网络设计部1部---3层、网络设计部2部---2层、培训部---1层。
①针对网络的实际情况进行内部网络拓扑的设计,要求:全网采用2层的结构,并且为了网络的稳定性,考虑采用冗余拓扑。
同时要求经理室与网络的核心设备相连。
②该公司内网IP 地址规划:/24 ,使用VLSM和 CIDR,并对不同的部门实现VLAN划分技术。
③全网布线采用UTP6类线缆,要求连接用户使用100BASE-T的连接方式,设备之间采用1000BASE-T方式。
2.方案设计①写题为“某某局域网的组建”的网络方案设计书。
要求画出完整的网络拓扑图。
包括设备和布线说明。
②结合网络拓扑图进行IP地址的规划。
③对网络中ARP 流量故障和进行截获并分析,并提供截图显示。
④针对不同部门的主机的TCP/IP属性进行配置,要求以表格的形式显示。
以上每一步都要说明设计理,先进行方案描述再进行详细的设计说明。
题目二:校园局域网的组建 1.基本背景描述某中学拥有主机数220台,包括网络控制中心、教师办公中心、多媒体网络教市、学生机房。
不同的部门位于不同的楼宇。
①针对网络的实际情况进行内部网络拓扑的设计,要求:全网采用2层的结构,并且2网络班为了网络的稳定性,考虑采用冗余拓扑。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网络互联技术是计算机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协议、网络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为企业和机构的网络架构建设提供支持。
二、课程内容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族–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设备2.网络通信技术–数据传输的信道类型和介质–数据传输的控制和认证–路由和交换技术3.网络管理和安全技术–网络拓扑和设备管理–网络性能与资源管理–网络安全和威胁防范三、课程设计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网络互联技术和应用,并且掌握网络管理和安全技术的实践技能。
下面是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 设计一个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和评估现有的网络架构,设计出一种适合企业或者机构的局域网拓扑结构,并且给出相应的设备和开销预算。
同时,学生需要考虑到网络的可靠性、性能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2. 实现多个网络控制协议学生需要使用常见的网络控制协议,如BGP、RIP、OSPF等,实现多个网络之间的通信和路由。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这些协议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实施网络安全策略学生需要使用防火墙、VPN和安全认证等网络安全技术,保证网络通信的安全和完整性。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网络安全策略和防御技术。
四、课程评价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程实施中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以每节课为单位设计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验练习的质量和团队合作的能力等方面。
通过多项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网络与通信课程设计指导书(共5篇)第一篇:网络与通信课程设计指导书《网络与通信》课程设计任务书本课程培养学生在充分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建立一个中小型单位的计算机网络,并加以管理和维护,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网络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总体要求如下:新时代公司是一家食品生产公司,目前大约140名员工,公司下设生产车间,办公室,财务部,研发部,市场部和售后服务部共计6个部门,共有90台需要上网的计算机。
其中,生产车间在一楼,共15台计算机,其余部门均在2楼,每个部门15台计算机.该公司目前需要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在内部建立一个局域网。
每个部门都需要建立自己的子网,并根据自己部门的特点安装一些软件。
请针对该公司的情况,在充分考虑技术的前瞻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设计一份网络规划书。
目前已经申请到一个B类网络:141.18.0.0/16。
请根据该单位的特点和要求,帮助该单位设计一个网络,具体要求如下:一.可行性分析报告具体内容:建立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可以获得的预期收益,公司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相关的支持,可以预期的资金风险等。
二.设计方案的比较具体内容:目前主流的网络设计方案比较,包括拓扑结构的比较,造价的比对等。
三.详细硬件设计方案具体内容:企业内网的拓扑结构图(要求使用Packet Tracer绘制),布线方案,硬件设备预算清单等。
四.必须的软件及配置具体内容:各部门最起码需要安装的软件及其功能简介,子网IP 地址的划分等。
五.后续工作具体内容:网络建成之后的维护工作和人员培训。
包括需要的维护人员的数量和知识要求,员工培训的时间,可以为该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等。
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取课程设计报告与提问相结合的方法。
2.成绩核定办法:课程设计报告:提问=80%:20%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2]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 Andrew S puter Networks(Fourth Edition).Pearson Education,2002.8[3] Andrew S Tanebaun,熊桂喜等译.Computer Networks(Third Edition).Prentice-Hall,1996.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7[4][5][6] 谢希仁.TCP/IP协议族(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 马海军.TCP/IP协议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 Douglas E Comer.Internetworking with TCP/IP.Volume I: Principles, Protocols, and Architecture.1991Volume II: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Internals.1991Volume III: Client-Server Programming and Applications.1993[7]James F Kurose and Keith W 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 Featuring the Internet.Addison Wesley,2001第二篇:IE课程设计指导书IE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目的和内容一、课程设计的目的《IE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基于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技术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网络互联技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网络互联技术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TCP/IP网络协议;•熟练使用HTTP、FTP、SMTP等网络协议;•理解DNS、VPN、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熟悉Web应用程序开发;•熟练使用Linux操作系统和相关工具。
2.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2.1 TCP/IP网络协议本章主要介绍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数据传输的三次握手、四次挥手过程、分组格式、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应用、路由选择算法等内容。
2.2 网络协议本章主要介绍HTTP、FTP、SMTP等常用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了解它们在互联网中的作用和应用场景,并学会通过网络工具进行协议分析和调试。
2.3 网络安全技术本章主要介绍DNS、VPN、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
2.4 Web应用程序开发本章主要介绍Web应用程序的开发和实现,包括Web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静态和动态Web页面开发、Web脚本编程语言的应用等内容。
2.5 Linux操作系统和工具本章主要介绍Linux操作系统和常用工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Linux 文件系统、命令行界面、进程管理、软件包管理等内容,帮助学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和常用工具的应用。
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3.1 授课采用小班授课方式,讲授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对重点知识和技术进行详细讲解和演示。
3.2 实验采用实验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的了解和掌握。
3.3 课堂讨论在课堂上设置问题讨论环节,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和技术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课程设计编写课程设计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合作完成一个小型Web应用程序,对学生的学习和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网络互联技术与实践教程课程设计前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娱乐和购物的主要渠道。
因此,网络互联技术是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技能。
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应用网络互联技术,本课程旨在通过实践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交媒体技能和基本网络知识,以实现网络互联技术的应用。
教学目标1.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形成科学的网络安全意识。
2.掌握网络基本操作和工具,能够进行简单网络维护和调试。
3.学会使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工具,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技能。
4.熟练使用社交媒体进行信息交流和获取,了解社交媒体的发展动态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1.网络互联技术基础概念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
•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
2.网络操作和工具•熟练掌握常用操作系统和基本网络操作。
•掌握网络调试的方法和应用。
•熟练掌握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知识。
3.数据分析基础和云计算技术•数据分析基础:数据科学、数据工程和机器学习。
•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基础。
•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实践应用:Hadoop,Spark,Flink等。
4.社交媒体应用和趋势•社交媒体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熟悉社交媒体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场景。
•从社交媒体趋势中了解社交媒体未来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课程教学内容的展示、学习者实践操作和互动,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网络互联技术的基础概念和实践应用。
学习者将使用虚拟机和云平台完成实践操作,并进行网络攻防演练和数据分析实验。
评估方式课程评估将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分别进行考察。
1.各章节的学习情况和学生自己的学习体会。
2.课程实验的情况和成果展示。
3.课程大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工作报告。
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将得到对网络互联技术的全面认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在我们的时代中,网络技术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昆明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分:1 学时:1 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系2010年9月目录一、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3)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三、课程设计时间进度安排 (3)四、课程设计提交成果 (3)五、课程设计成绩评定 (3)六、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4)七、课程设计的内容、步骤和方法 (4)八、主要参考文献 (7)附录:一个社区园网的设计例子 (8)一、设计题目和要求 (8)二、设计内容 (8)三、设计成成果及心得 (21)一、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使学生全面系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方法的重要环节。
在理论课完成之后,给学生创造一个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机会。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1周时间,完成一个简单的网络应用的设计、分析、实施与调试工作。
通过实际训练,使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的应用技能。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网络应用程序的设计、编写与调试工作,设计课题一般由指导教师拟定,课题选择时,应保证课题包含有课程的主要内容,或是有一定实践意义的内容,整个课程设计的工作量应适当,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设计、编程与调试。
三、课程设计时间进度安排四、课程设计提交成果课程设计报告,按照下发的课程设计(大作业)报告的要求完成。
五、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课程设计成绩=平时成绩(含考勤)40%+任务完成情况40%+小组成员承担任务情况20% 课程设计最终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其中,“优秀”为100分到90分,“良好”为89分到80分,“中等”为79分到70分,“及格”为69分到60分,“不及格”为60分以下。
六、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每个学生提交个人课程设计报告(A4打印稿,不少于10页)按照课程设计(大作业)报告的要求完成。
七、课程设计的内容、步骤和方法题目1:如果某企业规模有1000人,需要对外提供互联网服务,对内提供企业内部服务,并允许员工访问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考察现有的网络,进一步掌握课程基础知识与实际网络的联系和区别,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设计名称:××网络系统设计或××单位网络等。
三、设计要求一人一组参与考察,但优点、不足之处、改进设想(方案)的编写不能完全一致。
四、设计过程根据具体的分组情况,调查某网络,做好记录,分析网络的优点与不足,独立写出调查报告。
五、设计细则1. 了解某网络配置情况,写出配置方案;2. 画出网络拓扑结构图,表明每一段的通信方式及通信带宽;3. 列出设备配置一览表(终端设备除外);4. 说明IP地址的设置情况;5. 分析该网络拓扑结构的优点、不足之处、改进设想(方案);6. 同一单位最多两人参与考察,但优点、不足之处、改进设想(方案)的编写不能完全一致;实用文档7. 15-18周进行设计并完成,时间4周,18周末上交课程设计报告。
六、说明提交报告要求条理清晰,要反映设计要求的所有方面。
对网络的分析要深入,改进方案要独立完成。
课程设计任务书实用文档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计算机网络实用文档学号:08260099姓名:黄丽丽班级:08计61班教师:巩固徐州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用文档设计名称:日期:年月日设计内容:设计目的与要求:设计环境或器材、原理与说明:设计过程(步骤)或程序代码:实用文档设计结果与分析(可以加页):实用文档设计体会与建议:实用文档设计成绩:教师签名:年月日实用文档。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李桂森编写适用专业:11 软件工程(金融服务)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13 年 6 月课程设计周数:1周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之后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设计题目。
该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是:1、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巩固和加深《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计算机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训练,基本掌握分析问题,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的设计,功能实现等各方面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4、培养团体协作精神,获得初步的项目分析应用经验,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开题: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学生自由组合小组,由教师进行选题,也可由学生自己选题,由教师审核批准。
2、需求分析:根据设计题目查阅文献资料,分析课题需求,确定总体方案,包括系统功能,系统架构,所选开发语言等。
3、概要设计:对上一步工作进行进一步细分,明确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
4、具体编码和调试。
5、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6、进行简要答辩。
三、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可选设计题目:1、VPN技术分析及其应用要求:理解VPN技术的优势及其应用场合;利用虚拟机搭建网络环境,使用Windows server 2003构建VPN系统;分析VPN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分析目前VPN技术的发展前景。
2、计算机网络数据包捕获与协议分析要求:利用抓包软件Wireshark实现网络协议的分析:(1)捕获APR请求、应答数据包,分析其组成特征;首先弄清楚ARP协议的作用,在LAN内、LAN之间,APR是如何工作的?APR缓冲的内容如何保存与其作用?请求与应答包的区别,为什么要用IP包传送?(2)捕获ICMP数据包并分析研究弄清楚ICMP数据包的分类、作用?捕捉Ping命令数据包,如何构成ICMP协议包,请示与应答包的区别,怎样传输的?(3)捕获TCP“三次握手”连接与释放数据包的过程并进行分析(4)捕获HTTP、DNS数据包,分析其构成捕获本机浏览外部某一网站时的DNS、HTTP数据包,取DNS、HTTP典型数据包各一个,列出其应用层、传输层、IP层、数据链路层上各层上数据包相应参数,首部内容,并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深入分析。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前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给《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堂教学应该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
将《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成一流的课程,是近期《计算机网络》课程努力的方向。
希望同学们在使用本实验指导书及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帮助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使《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实验条件,认真完成实验,从实验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和培养。
本学期授课教师为曾勇军,参与网络课教学环节的辅导教师还有黎晓军等,此外武东英、朱俊虎等教师也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帮助。
目录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纲 (4)1.1学时安排 (4)1.2实验内容 (4)1.3试验要求 (5)1.4验收 (5)二、实验一:PING程序设计(必做实验) (5)2.1实验目的 (5)2.2实验内容 (5)2.3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6)三、实验二: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必做实验) (6)3.1实验目的 (6)3.2实验内容和要求 (7)3.3注意事项 (7)四、实验三:局域网截包程序设计(选做实验) (8)4.1实验目的 (8)4.2实验内容 (8)4.3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8)五、实验四:数据链路层协议的设计与实现(选做实验) (8)5.1实验目的 (8)5.2实验内容 (9)5.3模拟实现环境 (9)5.4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0)附录一:参考文献 (10)附录二:实验报告的格式 (12)附录三、SOCKET编程 (17)1、SOCKET规范概述 (17)2、WINDOWS环境下SOCKET基本函数 (18)3、RAW模式的SOCKET编程 (22)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纲1.1 学时安排本课程设计安排30个学时的上机时间,每周两次,每次150分钟。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书编著刘昌华桂兵祥武汉工业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教研室2018-2-24目录实验1 虚拟局域网<VLAN)的设置与通信一、实验目的:理解Port Vlan的配置,理解VLAN如何跨交换机实现,通过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 间互相通信。
二、实验要求:1)背景描述:某系有办公室和实验室2个部门,其中办公室的计算机分别连接在2台交换机上,它们之间需要相互进行通信,办公室和实验室也需要进行相互通信,现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配置来实现这一目标。
2)实验要求:①使在同一VLAN里的计算机能相互通信。
②在不同VLAN里的计算机也能相互通信。
三、实验方案:1)实验原理:将一个大的物理的局域网<LAN)在交换机上通过软件划分成若干个小的虚拟的局域网<VLAN),形成了多个较小的广播域。
一个VLAN就好像是一个孤立的网段,VLAN间不能直接通信,实现VLAN间互联必须借助于路由器(或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交换机)。
路由器是基于软件的路由选择操作,本来效率就不高,如果路由器要对每一个数据包都路由一次,也就是“每次转发,每次路由”,随着需要路由的数据量增大,传统的路由器将不堪重负,于是就成为VLAN之间通信的瓶颈。
三层交换机则把网络通信中的二层交换技术和三层路由<或称三层转发)技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ASIC技术达到线速交换,大幅度提高了设备数据的包转发能力,消除了转发瓶颈。
三层交换机在对第一个数据流进行路由后,会产生一个MAC地址与IP地址的映射表,当同样的数据流再次通过时,将根据映射表直接进行二层交换,也就是“一次路由,多次交换”,这样大大提高了数据包转发的效率,因而提高了VLAN网络的整体性能。
当使用路由器连接时,一般需要在LAN接口上设置对应各VLAN的子接口;而三层交换机则是在内部生成“VLAN接口<VLAN Interface)”。
VLAN接口,是用于各VLAN收发数据的接口。
《网络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安排1、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全日制四年本科广播电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课程之后进行的动手能力训练,它是专业培养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实践环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XHTML语法、网页样式表CSS、VBScript脚本语言、网页设计工具、网页制作工具Frontpage或Dreamweaver、网页图形处理工具及网页动画制作工具、ASP动态网页技术等,学会使用现有工具和技术进行的设计与搭建、信息的存储、发布和检索等,加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
通过本课程设计这一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知识应用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课程设计目标:目标是衡量学生是否取得效果的重要标志,这次课程设计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网络信息发布主体平台“”的初步规划、设计、制作能力。
具体表现在整体工作目标、实现构思设计、内容安排、功能实现等方面;培养具有主页和多级页面的创意设计、美工、内容编排、数据存储、发布等方面的技术处理能力。
3、课程设计技术内容:WEB服务器的创建、配置、调试;图片制作工具Photoshop或fireworks;动画交互工具Flash;静态网页制作工具Frontpage或Deamweaver、HTML标记语言、JavaScript和VbScript编程、视音频流媒体服务;ASP内建组件对象和外接组件;数据库的安装与配置及SQL等。
二、设计与试验内容学生可以从以下课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设计过程中,应完成以下几部分的内容:1.需求分析在该部分中叙述,说明每个网页模块的功能要求。
2.概要设计在此描述每个网页模块的设计说明(可以是描述模块的流程图),各个网页功能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
3.详细设计各个网页模块实现的源程序(每个功能模块采用不同的网页实现),源程序要按照ASP程序的规则来编写。
要求结构清晰,重点函数的重点变量、重点功能部分要加上清晰的程序注释。
2-《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河南工程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指导书学院(部):计算机学院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341-1342 指导教师: 姚青山2016年6月18日一、课程基本知识1、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提高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验证抽象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加强学生的实验手段与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后续课程,特别是路由交换技术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2、课程设计主要目标教育目标是在学生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技术运用能力,同时加深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机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局域网拓扑设计的方法;(2)根据局域网拓扑中的设备选型,判断网络连接需要的连接线缆类型。
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直通线、交叉线的制作和测试方法,特别是操作规范的运用;(2)熟练地连接设备,组建网络;(3)配置网络、测试连通性,并实现局域网的资源共享设置和访问;(4)掌握局域网中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测试;(5)掌握WWW、FTP等服务器的配置和访问;(6)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培养专业文档书写的能力3、课程设计内容⑴以方案设计为主,以网络仿真为辅。
⑵课程设计要能尽力完成题目所要求的功能。
⑶详细的拓扑设计及IP地址规划。
⑷实现网络配置与测试(真实环境或仿真环境)。
具体包括:对指定(真实或假定)园区(比如学校、企业、机关部门等)建网进行需求分析,提交需求分析报告。
进行系统设计、技术选型,规划、设计网络的逻辑拓扑方案、布线设计等,划分子网,设计子网地址、掩码和网关,为每个子网中的计算机指定IP地址。
网络课程设计方案范本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网络基础知识,了解网络的结构、功能及作用;2. 使学生了解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认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3.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搜索技巧,提高信息获取和筛选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利用网络工具进行协作沟通的能力;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创新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网络学习态度;2.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3. 培养学生具有合作精神,尊重他人观点,学会在网络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网络知识,提高网络技能,培养良好的网络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网络充满好奇,但网络素养和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其在网络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教学内容1. 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定义、分类、功能;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等。
2. 网络信息传播:信息传播途径、特点;网络安全知识,如隐私保护、病毒防范等。
3. 网络搜索技巧:关键词选择、搜索策略、信息筛选与评估。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种类、获取途径;网络学习工具的使用。
5. 网络沟通协作:网络沟通方式、沟通技巧;网络协作工具的使用。
6. 信息技术创新实践: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创新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网络基础知识及网络拓扑结构第二课时:网络协议及信息传播特点第三课时:网络安全及隐私保护第四课时:网络搜索技巧及信息筛选第五课时:网络资源利用及学习工具使用第六课时:网络沟通协作及协作工具使用第七课时:信息技术创新实践及成果展示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章:网络信息安全第三章: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第四章:网络沟通与协作第五章: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有序安排教学进度,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网络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技能和网络素养。
《网络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安排1、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全日制四年本科广播电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和技术等专业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使用》等课程之后进行的动手能力训练,它是专业培养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实践环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XHTML语法、网页样式表CSS、VBScript脚本语言、网页设计工具、网页制作工具Frontpage或Dreamweaver 、网页图形处理工具及网页动画制作工具、ASP动态网页技术等,学会使用现有工具和技术进行网站的设计和搭建、信息的存储、发布和检索等,加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
通过本课程设计这一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知识使用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课程设计目标:目标是衡量学生是否取得效果的重要标志,这次课程设计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网络信息发布主体平台“网站”的初步规划、设计、制作能力。
具体表现在网站整体工作目标、实现构思设计、内容安排、功能实现等方面;培养具有主页和多级页面的创意设计、美工、内容编排、数据存储、发布等方面的技术处理能力。
3、课程设计技术内容:WEB服务器的创建、配置、调试;图片制作工具Photoshop或fireworks;动画交互工具Flash;静态网页制作工具Frontpage或Deamweaver、HTML标记语言、JavaScript和VbScript编程、视音频流媒体服务;ASP内建组件对象和外接组件;数据库的安装和配置及SQL等。
二、设计和试验内容学生可以从以下课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类型ID 课题要求通用型1 企业网站1.数据库设计和基本操作数据库的概念结构(E-R)图:(1)画出系统各部分(子系统)E-R模型图;(2)消除冲突和冗余,合并各部分E-R模型图,形成总体E-R模型图;说明:若系统较简单可直接画出系统总体E-R模型图;逻辑和物理结构设计: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及设计数据库中的表、视图、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结构和定义(可以用SQL脚本提供);设计系统查询功能及要求,写出主要的查询SQL语句。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设计方案指导书
1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设计》
指导书
编制系部:信息工程系
适用专业:网络技术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二00九年编制
目录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规划、设计和维护基于路由和交换的
网络,能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进行VLAN的划分及安全设计,及广域网中的静态、动态路由的配置,NAT转换和访问控制列表的设计。
本课程经过实际的网络案例帮助学生掌握安装、配置和运营LAN、WAN和中小型企业网络的实践技能。
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或高于CCNA的实际动手能力。
达到能设计、架设和维护中小型网络的能力。
二、课程的要求
本课程经过典型的网络案例,分析从设备的选择、安装、配置、调试、管理的网络工程实施步骤。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CCNA所具有的规划、设计、安装、配置和管理中小行企业网络的动手能力。
熟练的把课堂所学的内容,包括VLAN的划分及安全设计,及广域网中的静态、动态路由的配置,NAT转换和访问控制列表的设计,广域网协议的配置等运用到实际当中。
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和一名合格的网络工程师。
三、实训设备、工具、材料
CISCO路由器、CISCO交换机、电脑、网线、CONSLE电缆、串型线缆、网络设备仿真软件等.
四、课程的内容
课题一:中小型企业网解决方案----小型园区网
1、模拟小型校园网,根据客户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CISCO网络设备,规划基本网络拓扑图。
提出网络的需求,将网络进行规划、设计、及配置
2、企业网概要情况:
接入:申请四个公网IP,一个供WEB服务器使用,一个供企业上网用户使用,其余备用。
要求以光纤接入,内网服务器3个。
范围:企业网络节点数在200-800左右,位于不同建筑物,有不同部门。
VLAN:部门划分在不同的VLAN中:
为增加内部网广播域数量和关键部门网络安全性,按照部门
和不同终端群体分类划分VLAN。
部分VLAN之间允许通信。
安全:WEB服务器配置私有地址,外网访问WEB的公用地址时,在接入路由器中转换成WEB服务器的私有地址,
部分部门在上班时间段不允许上外网,
防黑客入侵。
WLAN:对于网络布线高密度覆盖无法实施环境,如会议室、图书电子阅览室大厅采用无线接入方式部署WLAN。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需求,设计网络,拓扑图如下:
图1 网络拓扑规划图
图2 模拟软件拓扑规划图任务一:网络需求分析与规划
<一).客户介绍与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