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梅——互联网搜索教学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452.00 KB
- 文档页数:5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小学语文3.课题:黄山奇松4.课时:15.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1查询百度网站收集有关黄山奇松的图片和有关知识资料。
2查询百度网站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和有关知识资料。
/教师课前准备:1查询百度网站收集有关黄山奇松的图片、视频以及有关知识资料。
2查询百度网站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视频以及有关知识资料。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技能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3.情感目标: 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材分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
课文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文章语句生动,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第二自然段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优美姿态进行详细描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表现了黄山奇松的“奇”。
教学时,我首先抓住“迎客松‘奇’在哪里?”这个大问题来引领全文、贯穿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方法首先,通过录像初步感知黄山风光。
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
接着,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
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录像,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参赛作品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黑龙江省鹤岗市第十三中学李淑贤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参赛作品一、教案背景1. 面向学生:中学2. 学科:语文3. 课时:1课时4. 课前准备:1、教师分析教材、整合教材内容,弄清综合性学习的性质,搜集资料并制作教学课件。
2、指导学生上网搜集资料或者在课外书上查阅有关母爱的文章,为课上交流作准备。
二、教学课题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三、教材分析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的分类:根据人教版语文书每一册每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归为以下几个专题。
1.体验成长类:《微笑着面对生活》、《青春随想》、《让世界充满爱》、《我爱我家》、《献给母亲的歌》、《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成长的烦恼》、《这就是我》2.自然风情类:《感受自然》、《背起行囊走四方》、《雨的诉说》、《莲文化的魅力》、《寻觅春天的踪迹》、《黄河,母亲河》、《说不尽的桥》、《马的世界》3.语言文字类:《好读书,读好书》、《漫游语文世界》、《走上辩论台》4.历史文化类:《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脚踏一方土》、《古诗苑漫步》、《走进小说天地》、《戏曲大舞台》、《乘着音乐的翅膀》、《到民间采风去》5.专题探究类:《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我也追星》、《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关注我们的社区》6.科技生活类:《科海泛舟》、《漫话探险》、《探索月球的奥秘》、《追寻人类起源》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课上交流。
五、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认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2、通过活动,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感情,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
3、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口语交流或书面写作)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学校: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鲁桥镇孟店小学
姓名:李小明、许博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6、是呀,春联是歌,吟诵着美好的生活;春联是画,描绘着秀丽的春光;春联是梦,寄托着无限的希望。
每逢新春佳节,华夏儿女无不沉浸在如诗如歌,
4、教师诵读所出示的春联,让学生体会春联的声律美。
5、课堂反馈:
(1)春联讲究(),上下联不仅(
例如:红桃对(),舒眉对(),旧岁对((2)春联读起来(),()。
四、学习最后一节
1、齐读最后一节
2、说一说“开卷有益的意思。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之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二年级的学生2、学科:品德与生活3、课时:第一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让学生查阅、收集有关森林砍伐、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的文字、图片资料。
(2)学生熟悉学习内容。
二、教学课题通过学习《我们的大地妈妈》一课,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寻求自然界奥秘的愿望。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地球,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
2、行为与习惯:形成初步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情况。
3、知识与技能:熟悉自己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三、教材分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我们的大地妈妈》一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中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关注的内容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日益贫乏的状况。
要紧目的让学生建立一个初步的生态意识,重视自己生活的环境。
课文通过拟人及小调查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发现探索,想象制造的空间。
但是由于人类的滥砍盗伐而导致人类生存环境被严重破坏的情形,大地妈妈哭了。
最后,我们通过各类方式及手段使大地妈妈重新又露出了笑脸,培养学生关心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情况。
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做到保护环境,美化环境。
2、教学难点:让学生熟悉地球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i四、教学方法在互联网条件下将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准确、形象、生动、视野宽阔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互联网搜索、师生交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实施教学,将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也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内容融于课程及学科教学之中,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有趣味性与感染力。
五、教学过程(一)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功能,激趣导入新课,提出探究问题1、课件播放《我的好妈妈》的歌曲视频,会唱的同学一起唱。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蔡芙蓉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英语(PEP)六年级上册Unit 6 The Story of the RainA Let's Learn & Let's T alk学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云路小学姓名:蔡芙蓉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百度图片】——The sun is in the sky. So it/i?ct=503316480&z=&tn=baiduima gedetail&word=%CC%AB%D1%F4&in=1407 &cl=2&lm=-1&st=-1&pn=2&rn=1&di=77644562610&ln=1998&fr=&fm=result&f mq=1331457480218_R&ic=There are so many clouds. So it/i?ct=503316480&z=&tn=baiduima gedetail&word=%D4%C6%B2%CA%20%CA【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 gedetail&word=%B4%F3%B7%E7%20%CA%【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 gedetail&word=%CF%C2%D1%A9%20%CA%B8%C1%BF&in=19782&cl=2&lm=-1&st=-1&pn=4&rn=1&di=132014684595&ln=843&fr=&fm=result&f mq=1331460167578_R&ic=0&s=0&se=1&sme=0&tab=&width=&h eight=&face=0&is=&istype=2#pn4&-1&di132【百度图片】There is so much rain. So it/i?ct=503316480&z=&tn=baiduima gedetail&word=%D0%A1%CF%AA%20%CA%B8%C1 %BF&in=2 7367&cl=2&lm=-1&st=-1&pn=3&rn=1&di=51987681420&ln=411&fr=&fm=result&fm q=1331461768671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 &is=&istype=2#pn6&-1&di123006922905&objURLhttp %3A%2F%%2F UploadFiles%2FSoft6%2F2010%2F5%2F201005042350070665.jp g&fromURLhttp%3A(设计思路:通过猜雨来自哪里么,引出了两个新单词,并复习了sun, wind, ,同时区别了cloud 是不可数名词,呈现了新句型:E.(设计思路:通过观看水的循环的视频,让学生找出了Where does the rain come from? 的正确答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辛置小学徐红梅“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第一章: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1.1 介绍互联网搜索的定义和作用1.2 讲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1.3 介绍常用的搜索引擎及其特点1.4 讲解如何进行有效的关键词搜索第二章:互联网搜索的技巧与策略2.1 讲解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2.2 介绍如何使用布尔运算符进行搜索2.3 讲解如何利用搜索引擎的过滤功能2.4 介绍如何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的时间限定第三章:评估和引用网络信息3.1 讲解评估网络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的方法3.2 介绍如何判断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3.3 讲解如何正确引用网络信息3.4 介绍避免抄袭和侵权的方法第四章: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教学资源整合4.1 讲解如何利用搜索引擎寻找教学资源4.2 介绍如何整合和改编网络教学资源4.3 讲解如何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4.4 介绍如何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教学评价和反馈第五章:互联网搜索在教学中的案例分享5.1 分享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教学的成功案例5.2 分析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5.3 讲解如何借鉴成功案例进行自己的教学实践5.4 引导学员进行教学实践的尝试和反思第六章:互联网搜索在课堂中的应用6.1 介绍互联网搜索在课堂中的实际应用场景6.2 讲解如何将互联网搜索融入课堂教学6.3 介绍互联网搜索在课堂中的优势和挑战6.4 分析互联网搜索在课堂中应用的案例第七章: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学科教学7.1 讲解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语文教学7.2 介绍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数学教学7.3 分析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英语教学7.4 分享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其他学科教学的经验第八章:互联网搜索在课程设计与策划中的应用8.1 讲解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课程设计8.2 介绍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教学活动策划8.3 分析互联网搜索在课程设计与策划中的作用8.4 分享成功的课程设计与策划案例第九章:互联网搜索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9.1 介绍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教师专业学习9.2 讲解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教学研究9.3 分析互联网搜索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9.4 分享教师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专业发展的经验第十章:互联网搜索的安全与伦理问题10.1 讲解互联网搜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10.2 介绍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10.3 分析互联网搜索中的伦理问题10.4 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第十一章:互联网搜索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11.1 介绍信息素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1.2 讲解如何通过互联网搜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11.3 分析互联网搜索对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作用11.4 分享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成功案例第十二章:互联网搜索与课堂教学互动12.1 介绍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2.2 讲解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促进师生互动12.3 分析互联网搜索在课堂教学互动中的作用12.4 分享利用互联网搜索提高课堂教学互动的案例第十三章:互联网搜索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3.1 介绍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及其与互联网搜索的关系13.2 讲解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3.3 分析互联网搜索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13.4 分享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成功案例第十四章:互联网搜索与跨学科教学14.1 介绍跨学科教学的概念及其优势14.2 讲解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跨学科教学14.3 分析互联网搜索在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14.4 分享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跨学科教学的案例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回顾整个教案的内容,总结互联网搜索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15.2 分析互联网搜索在教学未来发展中的潜在影响和挑战15.3 提出针对教师和学生的建议,以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搜索进行教学和学习15.4 鼓励学员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尝试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互联网搜索在教学中的应用,重点包括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技巧与策略、评估和引用网络信息、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案例分享等内容。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有理数乘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性质。
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搜索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性质。
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准备相关互联网资源。
2. 学生准备:预习《有理数乘方》相关内容。
学会使用互联网搜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涉及有理数乘方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有理数乘方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有理数乘方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有理数乘方的规律。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解决有理数乘方的实际问题。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利用互联网搜索解决有理数乘方的问题。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心得。
5. 巩固练习: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查找有理数乘方的练习题。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
6.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给予鼓励。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有理数乘方的拓展知识,加深对有理数乘方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互联网搜索、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同伴在互联网搜索、小组合作等方面的建议和鼓励。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互联网搜索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反馈:学生向教师提供对本节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春天里的约会——初中信息技术《网络搜索》教学案例大庆市景园中学田伟教案背景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教师不仅要教好书,也要育好人。
所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必要和必须的。
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时,应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从教材实际出发,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本课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学校开展的名为《学雷锋》的主题班会。
雷锋同志是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毛主席曾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网络搜索》一课围绕“学雷锋”这一德育题材来设计教学内容,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
以《春天里的约会》为题引入本课情境。
教学课题春天里的约会——初中信息技术《网络搜索》教学案例教材分析《网络搜索》一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网络应用初步》,本单元课程设置首先介绍了“网络简介”,使学生对网络有初步的理论认识,然后介绍了“用浏览器上网”的技巧,为学生应用网络提供了技术铺垫。
在学习了关于网络的理论与技术知识的前提下确定本节课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能够熟练的应用网络搜索功能更好的应用网络,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获取信息继而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用“自主探究”和“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意识与能力,从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构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以“春天里的约会”为题引入本课情境。
教师:三月份,春意盎然的时节,我们感受着春的气息,享受着大自然美好恩赐,我们期盼着这个月份,因为我们与雷锋叔叔有个约会……学生:“学雷锋活动月”设计意图:以“学雷锋活动月”为契机,配合全国开展的学习雷锋精神热潮来激发学生兴趣。
二、任务驱动,建构新知——导入知识点一:搜索引擎教师:“雷锋”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但是对于雷锋的生平、事迹,年轻的你们又有哪些了解呢?学生:雷锋叔叔哪里人?雷锋叔叔多高?雷锋叔叔哪年出生?雷锋叔叔……?教师:看来同学们对雷锋叔叔都想更深入的了解,那我们为雷锋叔叔建个简历吧,★任务一:完成《雷锋简历》(给出本课学习资料——雷锋简历.doc)教师: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呢?学生:百度、……教师:我们称之为搜索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