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梅——互联网搜索教学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452.00 KB
- 文档页数:5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小学语文3.课题:黄山奇松4.课时:15.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1查询百度网站收集有关黄山奇松的图片和有关知识资料。
2查询百度网站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和有关知识资料。
/教师课前准备:1查询百度网站收集有关黄山奇松的图片、视频以及有关知识资料。
2查询百度网站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视频以及有关知识资料。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技能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3.情感目标: 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材分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
课文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文章语句生动,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第二自然段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优美姿态进行详细描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表现了黄山奇松的“奇”。
教学时,我首先抓住“迎客松‘奇’在哪里?”这个大问题来引领全文、贯穿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方法首先,通过录像初步感知黄山风光。
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
接着,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
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录像,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参赛作品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黑龙江省鹤岗市第十三中学李淑贤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参赛作品一、教案背景1. 面向学生:中学2. 学科:语文3. 课时:1课时4. 课前准备:1、教师分析教材、整合教材内容,弄清综合性学习的性质,搜集资料并制作教学课件。
2、指导学生上网搜集资料或者在课外书上查阅有关母爱的文章,为课上交流作准备。
二、教学课题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三、教材分析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的分类:根据人教版语文书每一册每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归为以下几个专题。
1.体验成长类:《微笑着面对生活》、《青春随想》、《让世界充满爱》、《我爱我家》、《献给母亲的歌》、《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成长的烦恼》、《这就是我》2.自然风情类:《感受自然》、《背起行囊走四方》、《雨的诉说》、《莲文化的魅力》、《寻觅春天的踪迹》、《黄河,母亲河》、《说不尽的桥》、《马的世界》3.语言文字类:《好读书,读好书》、《漫游语文世界》、《走上辩论台》4.历史文化类:《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脚踏一方土》、《古诗苑漫步》、《走进小说天地》、《戏曲大舞台》、《乘着音乐的翅膀》、《到民间采风去》5.专题探究类:《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我也追星》、《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关注我们的社区》6.科技生活类:《科海泛舟》、《漫话探险》、《探索月球的奥秘》、《追寻人类起源》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课上交流。
五、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认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2、通过活动,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感情,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
3、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口语交流或书面写作)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学校: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鲁桥镇孟店小学
姓名:李小明、许博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6、是呀,春联是歌,吟诵着美好的生活;春联是画,描绘着秀丽的春光;春联是梦,寄托着无限的希望。
每逢新春佳节,华夏儿女无不沉浸在如诗如歌,
4、教师诵读所出示的春联,让学生体会春联的声律美。
5、课堂反馈:
(1)春联讲究(),上下联不仅(
例如:红桃对(),舒眉对(),旧岁对((2)春联读起来(),()。
四、学习最后一节
1、齐读最后一节
2、说一说“开卷有益的意思。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之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二年级的学生2、学科:品德与生活3、课时:第一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让学生查阅、收集有关森林砍伐、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的文字、图片资料。
(2)学生熟悉学习内容。
二、教学课题通过学习《我们的大地妈妈》一课,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寻求自然界奥秘的愿望。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地球,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
2、行为与习惯:形成初步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情况。
3、知识与技能:熟悉自己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三、教材分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我们的大地妈妈》一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中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关注的内容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日益贫乏的状况。
要紧目的让学生建立一个初步的生态意识,重视自己生活的环境。
课文通过拟人及小调查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发现探索,想象制造的空间。
但是由于人类的滥砍盗伐而导致人类生存环境被严重破坏的情形,大地妈妈哭了。
最后,我们通过各类方式及手段使大地妈妈重新又露出了笑脸,培养学生关心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情况。
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做到保护环境,美化环境。
2、教学难点:让学生熟悉地球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i四、教学方法在互联网条件下将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准确、形象、生动、视野宽阔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互联网搜索、师生交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实施教学,将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也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内容融于课程及学科教学之中,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有趣味性与感染力。
五、教学过程(一)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功能,激趣导入新课,提出探究问题1、课件播放《我的好妈妈》的歌曲视频,会唱的同学一起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