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贪官都有谁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36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自作孽不可活!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大贪官导语:贪官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存在,只不过是水平不一而已,有的小贪敛财敛色,有的大贪杀人夺权。
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贪官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存在,只不过是水平不一而已,有的小贪敛财敛色,有的大贪杀人夺权。
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大贪官,看看他们所作所为。
1、明代严嵩:两父子控制吏部兵部受贿严嵩,字惟中,乡试中举后授翰林院编修,礼部侍郎,爬上了不得内阁宝座。
按照高官荫子的规定,其子严世蕃也进入官场,渐官至工部侍郎。
从此父子把持朝政,号称“大丞相、小丞相”。
严嵩由于受到嘉靖皇帝的青睐和重用,骄奢霸横之气日益显露,贪污腐败随之而来,收受贿赂成为常事。
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更是个敛财高手、纨绔子弟,整天借着其父的势力,违法乱纪,卖官鬻爵,胡作非为。
他们父子二人先是控制了吏部、兵部,这就为他们卖官收取贿赂大开了方便之门。
嘉靖四十四年皇帝下诏将他们二人重新逮捕入狱,经审判,判他们大逆不道与谋反之罪,判处斩刑,不久伏诛于市。
抄其家,得黄金三万两千余两、白银二百零二万余两,其他房屋、土地、珍宝、金银首饰、古玩、字画、玉器、服饰、家具无数,几乎超过了皇室的珍藏。
还查抄了严家在京师、江西等地的财产。
同时皇帝下诏贬严嵩与诸孙为民。
严嵩从“贵极人臣,富甲天下”的高位,顷刻之间一下子掉在地下,沦落为家败人亡、孤身一人,这是他无论如何也承受不了的。
2、“跋扈将军”:家财三十亿梁冀是东汉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做过大将军。
在朝廷里横行二十几年,人称“跋扈将军”。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几个贪官是谁?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几个贪官,是西晋的石崇、北魏的元琛和清代的和珅。
石崇王恺比富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后,自认为功劳巨大,因此生活荒淫、花天酒地,志满意得,完全沉湎在荒淫生活里。
在他带头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
他手下的大小官员们更是吃喝玩乐、无所顾忌。
在晋朝的京都洛阳,当时有三个出名的大富豪:一个是掌管禁卫军的中护军羊琇,一个是晋武帝的舅父、后将军王恺,还有一个是散骑常侍石崇。
羊琇、王恺都是外戚,他们的权势比石崇来得大,但是在豪富方面却比不上石崇。
《世说新语·汰侈》中对当时达官显贵穷枉奢侈的描绘,足以令当今的暴发户们瞠目结舌,最著名的莫过于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石崇在首都洛阳建造了豪华庄园,仅妻子就有100多个,每人头上和手上金尤闪烁,王恺是骨武帝司马炎的舅父,靠与皇帝的裙带关系贪污受贿成了超级富豪。
两人互不服气,各显神通,公开斗富:王恺用麦芽糖涮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在40里的路段上用绸缎作屏风,石崇就把50里道路围成锦绣长廊;王恺用花椒面泥房子,石崇就用赤石脂作涂料……石崇的钱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这许多钱是哪儿来的呢? 原来石崇曾任过几年荆州刺史。
荆州是个大城市,又是水陆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客商很多,石崇在荆州当了几年的刺史,在这期间,他除了加紧搜刮民脂民膏之外,还干过肮脏的抢劫勾当。
还纵容手下抢劫财物,强取豪夺。
有些外国的使臣或商人经过荆州地面,石崇就派部下敲诈勒索,甚至像江洋大盗一样,公开杀人劫货。
这样,他就掠夺了无数的钱财、珠宝,成了当时最大的富豪。
为了炫耀自己的豪富,石崇特地派人到全国各地采集珍贵的异花奇草,在住宅的边上造起了一个有鲜花簇拥着的金谷园,园里又造起了一座精致的绿珠楼,里面有他用五斗珍珠买来的歌女。
石崇的一个朋友,叫刘实,有一次去拜访石崇,突然感觉肚子痛,连忙去上厕所,一进厕所,见里面有一只大床,挂着漂亮的纱帐,铺着华丽的垫子。
盘点历史上十大贪官!他们分别是怎么变成贪官的?“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贪官指的是官员、干部,以权力势力,贪污枉法,迷恋钱财和官位的官员。
历史上的贪官不计其数,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群众或公共财物。
所以说,在中国古代,每一个王朝都有贪官,只不过,他们的手段不同、水平不等。
那么,接下来,我们细数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巨贪。
一、赵高:秦朝最有名的贪官要数赵高,秦始皇听说赵高既有能力,又懂法律,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掌管皇帝车马。
秦二世时任丞相,专权朝政。
赵高利用职权,霸占良田,操纵赋税,掌控国库,短短几年,就成为了家财万贯的富豪。
在他任职期间,弄虚作假,玩弄权术,贪得无厌,终遭到了报应。
之后,赵高通过发动政变,陷害无辜,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二、梁冀:梁冀,东汉王朝的大将军,人称“跋扈将军”,在朝廷中横行霸道二十多年,暴虐无道,为所欲为。
梁氏一门,九人封侯、三位皇后、六位贵人、两位大将军,女人拥有食邑称君七人,娶公主的驸马三人。
其余担任卿、将、尹、校尉一共五十七人。
汉桓帝夺回权后,诛杀梁氏,使得梁冀被迫自杀,其家被抄,卖钱达30多亿银钱,相当于当时国家税收的一半之多。
三、王温舒:王温舒,汉武帝时代的十大酷吏之一,以暴虐酷杀著称,年轻时就是一个地痞流氓,性格残暴,尽干一些拦路抢劫的勾当。
此外,王温舒不仅是一个酷吏,还是一个贪官。
狡黠的王温舒扮演着两张面孔,在无权无势者面前,他露出“酷”的面孔,以酷行贪;在权贵者面前,他露出“谄”的面孔,以谄行贪。
王温舒掌握着生死予夺大权,杀死了几万人,贪污了好多被籍没的财产,使得一些豪强地主紧要关头为了保命不惜倾家荡产,大行贿赂。
王温舒死后,史料记载其“家累千金”。
四、石崇:石崇是西晋有名的富豪,他的财富主要靠打劫而来。
在他任荆州刺史期间,专门抢劫沿途来往富商,获得大量钱财,虽不是贪污得来,但行为却令人唾弃。
而且,石崇和王恺斗富占据上风的故事,更是令人张目。
中国古代十大奸臣赵高赵高,本为赵国贵族(一说秦国宗室远亲),后入秦为官(一说赵高为“宦官”乃后世曲解),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
秦始皇死后,他与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胡亥为帝,并自任郎中令。
他在任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
公元前207年又设计害死李斯,成为秦国丞相。
第二年他迫二世自杀,另立子婴。
不久被子婴诛杀,诛夷三族。
司马道子司马道子(364-402)东晋皇族。
河内温县人。
孝武帝弟,简文帝子。
初封琅邪王,后改会稽王。
淝水之战后,忌谢氏功业,罢谢氏兵权。
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进位丞相。
时孝武帝不理政事,终日酣歌,朝政由司马道子掌握。
他与子元显专事聚敛,奢侈无度,朝政日趋腐败,激起孙恩起义。
元兴元年(公元402元),桓玄东下破建康(今江苏南京),父子皆被杀。
李林甫李林甫(?~752) 唐玄宗李隆基时著名奸相。
善音律,无才学,会机变,善钻营。
出身于李唐宗室,是李渊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孙。
初为千牛直长(宫廷侍卫)。
开元初,迁太子中允。
不久通过他舅姑夫的叔叔侍中乾曜的关系,升至国子司业。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迁为御史中丞,隶管刑部、吏部侍郎。
至此,他已跻身李唐高层统治者行列。
其时武惠妃专宠,李林甫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
惠妃之子寿王,极得玄宗钟爱,李林甫托宦官禀告惠妃,“愿护寿王(李瑁)为万岁计”,即是说,他将拥护寿王登上皇帝宝座。
惠妃闻禀感激涕零,在玄宗面前经常称颂李林甫之“德政”。
因谄附玄宗宠妃武惠妃,擢为黄门侍郎。
开元二十二年(734)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他收买嫔妃宦官,探得玄宗动静,迎台意旨,因而获得信任,掌握大权。
他为人忌刻阴险,对于才名高和受到玄宗重视的官员,必设法排斥,表面上甜言蜜语相结,背后却阴谋暗害,时人称他“口有蜜,腹有剑”。
同时为相的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等皆被他排挤罢相。
为了专权固位,他竭力阻塞言路,补阙杜进上书言事,被他贬为下邦令。
盘点中国古代六大奸臣自古名臣良将,自有青山埋忠骨;弄臣奸相,史家自会秉笔直书将之遗臭万年。
奸臣一般都是权臣居多,这也侧面说明位高权重者的贪欲,一旦膨胀将再难回头。
今天,小编盘点了六位史上最出名的奸臣,赶紧来看看吧。
史上很多朝代是奸臣当道,祸国殃民,其罪行令人发指,或横征暴敛,挟天子以令诸侯,或偷奸耍滑,陷害忠良于不义,或当权干政,视国库民脂为己出,而往往是兼而有之,败坏朝纲,祸害忠良,贪赃枉法是他们的共同本质,而结局是民怨鼎沸,国力日衰,最终闹得是国将不国,这些奸臣无不是巨贪大腐,无不是千古罪人,实在应引今人为鉴,奸臣自古难有好下场。
六、赵高(秦朝)赵高(?——前207年),生而受宫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宦官宰相。
起初他因精于狱法,得到秦始皇的欣赏,以其为中车府令,教始皇帝幼子胡亥。
西元前210年七月,始皇死于出游途中,秦始皇驾崩后,赵高矫诏,改立胡亥,杀始皇长子嬴扶苏、十二公子、十公主及大将军蒙恬、右丞相冯去疾等人。
秦二世胡亥在位期间,赵高为郎中令,后杀丞相李斯,自为丞相,集大权于一身,驾空二世。
他专擅朝政,诛戮宗室、大臣,对异己大肆捏造罪名加以迫害,并且在秦二世面前“ 指鹿为马”。
在秦末民变四起、危机重重之时,又杀二世。
胡亥被弑后,赵高迎立子婴继位。
子英不想重蹈二世覆辙,在授王印只日推病不去,赵高无奈,只得亲自去请。
等赵高一到,宦官韩谈眼疾手快,一刀就将他砍死了,子英立即召集群臣进宫历数赵高罪孽,并诛其三族。
五、董卓(汉朝)董卓(?——192年),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
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权臣。
性粗猛,有谋,体力过人。
初为兵马掾,继为羽林郎、军司马、郎中、东中郎将。
西元190年,征为少府,辞不受命,驻兵河东,以观时变。
灵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乱时受大将军何进之召率军进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权。
其为人残忍嗜杀,倒行逆施,招致群雄联合讨伐。
于是他便焚烧洛阳,被迫西迁长安。
他掠夺钱财巨万,计黄金二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锦绮奇玩堆积如山。
中国历史上的8大奸臣小人,第3个颠倒是非亡了国,第4个被刀砍死中国历史上有英雄、有名臣、有仁君、有清官、有忠臣,当然,也有小人、有奸臣、有暴君、有贪官、有酷吏。
虽然英雄与小人、忠奸、高低、上下总是相伴而生,不可分割,但奸臣小人确实可恶。
历史上很多朝代如果奸臣当道,必然是鱼肉百姓、祸国殃民、祸害忠良、贪赃枉法、卖官鬻爵、自私自利,他们横征暴敛、偷奸耍滑、当权干政,陷害忠良于不义,视国库民脂为己出。
为了一己私欲,陷国家民族人民大义于不顾。
尤其是下面这十位。
第一位是屠岸贾。
屠岸贾,春秋时期晋国人。
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当然《赵氏孤儿》已经将此人奸臣坐实了。
当年晋文公流浪外地十几年时,有一个叫赵成子一直追随。
后来晋文公回国后,赵成子被封官加爵,之后赵家成了晋国一支权势贵族。
到他儿子赵盾时,赵盾权倾朝野,赵家势力强大,就连当时的国君晋灵公都惧怕赵盾。
于是晋灵公利用自己的心腹屠岸贾(gu)平衡赵家势力。
而屠岸贾此人小人一个,很有狼子野心,想出人头地,于是君臣二人串通一气多次实施刺杀计划,可惜每次都失手,最终被赵家一刀砍了。
后来,赵盾和晋成公双双归天后,新上位的晋景公(晋成公之子)宠信屠岸贾。
于是屠岸贾反攻赵家人。
公元前597年,屠岸贾就大造舆论,说当年赵家人弑君夺位,阴谋叛乱,对于这种乱臣贼子,怎能不诛之?仗着有晋景公的庇护,屠岸贾带足人马立刻包围了下宫(赵氏的官邸)。
干掉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几乎清洗了赵家势力。
唯一幸免的是赵朔的妻子赵庄姬。
赵庄姬保存了赵家的唯一血脉,这个婴儿就是后来的赵武,之后赵武重新掌权。
赵武上台后,屠岸贾只能去死。
第二位是郭开。
郭开,战国时赵国奸臣。
他就靠一张嘴、几句话,害死了中国历史上赵国的千古名将李牧,间接导致国家覆灭。
李牧出生不详,他的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最开始是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
后来宋朝的苏洵都说:“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贪官1、刘瑾:明代正德朝大宦官《亚洲华尔街日报》列为世界级富翁。
其收受贿赂所得据说合为33万公斤黄金、805万公斤白银,而李自成打进北京时收缴崇祯一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仅为白银20万公斤,此人不选,是无天理。
2、和珅:清代乾隆时大贪官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
其事迹不再赘述,仅提一句,嘉庆抄家时所获财产相当于乾隆盛世18年的全国赋税收入,难怪时谚要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了。
此人不选,此评当废!3、宋子文:《亚洲华尔街日报》列为世界级富翁。
出身、事迹不再赘述,据说在任民国财政部长期间,靠垄断美国对华军援物资业务,其财富在当时早已首屈一指。
“十大”应占一席。
4、伍秉鉴:商名伍浩官。
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
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片迅成巨富。
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一说为2600万两)。
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
1843年清政府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万。
同年在广州病逝。
5、邓通:西汉文帝宠臣。
凭借与汉文帝的特殊关系,垄断当时铸钱业,广开铜矿,富甲天下。
景帝即位,旋失宠,被收。
限于名气之大,想不入选都难。
6、梁冀:东汉外戚。
两个妹妹皆为皇后,广敛财富,鸩杀皇帝,时称“跋扈将军”。
汉桓帝时被收,缴得家财30亿多。
曾挤身于《亚洲华尔街日报》评选的中国巨富行列,合当入选。
7、吕不韦:战国时期阳翟大商人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据说连秦始皇都是其“掉包”的私生子,应该说,凭此传奇业绩挤身“十大”次席当之无愧!8、石崇:西晋著名富翁。
其财富来源系任荆州刺史时拦劫沿途客商而得。
最经典的故事是与晋武帝的舅舅王恺斗富大获全胜,可谓“富可敌国”也毫不夸张。
盖因不懂“外不露富”的古训,终为一才妓绿珠破财,最后连命也搭上。
历史上的四大贪官,都是权倾朝野的人物本文导读:第一位贪官西晋石崇:石崇西晋人获封安阳乡侯,累官南中郎将、荆州刺史、南蛮校尉、鹰扬将军等职,按理来说他本应该食君之禄,报君恩。
但是他不但不思报效朝廷,反而是利用手中的官职,干起了拦路抢劫的勾当,他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财产。
有位皇亲国戚王恺听说石崇家里富有,仗着自己的身份,有心想和他比富。
王恺出门时在道路两旁用紫丝布做成挡风墙,长四十里,用了成千上万匹布,石崇用织锦花缎做成华丽的步障,长五十里。
王恺用赤石脂抹墙,把房屋装饰得富丽辉煌,石崇用香椒泥抹墙,把家里的垮弄得芳香扑鼻,胜过了王恺。
石崇就是这样的人,为了斗富可以花出这么多钱,殊不知他都钱都是百姓的血汗钱。
宋朝的宰相蔡京也是一个巨大的贪污犯,他原本已经官拜宰相,本就有着数不尽的财富了,但是他不满足,仍然想拥有更多的财富,于是他走上了贪污的道路。
蔡京打着皇上的旗号进行贪污,每次皇上的寿辰各地都要进贡,进贡的金银财宝都是由蔡京先挑一遍,然后进贡给皇上。
想获得晋升的官员,必须给蔡京送礼,礼物蔡京满意了,蔡京才会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官员才会得到晋升。
蔡京真的是贪污了许多的钱财,据记载蔡京贪污黄金价值八千万贯、白银价值二千万贯、绢帛二十万匹、田地五十万亩。
贪污了这些的蔡京,最终也没有守着他钱财得到善终,最后落得个被饿死的下场。
明朝由于前几任皇上特别的恨贪官,对贪官的惩罚比较严重,所以前期的贪官还是很少的。
到了明朝后期贪官无数,贪官中有个宦官是个巨贪。
他就是宦官的头刘瑾,刘瑾权倾朝野,而且他的胆子比其他贪官大很多,刘瑾的敛财手段使用的是索贿、受贿、贪污等贪官的传统套路。
刘瑾还有一个十分坑朝廷、坑皇上的贪污办法,那就是卖官,由于当时他的权利十分大,只要给他送足礼想当什么官就可以当什么官,因此他收敛了无数的财宝。
据记载刘瑾被抄家时有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万余两,其它珍宝细软无法统计。
下面我们来说最后一位被皇上默许的贪官和珅,和珅相比前几位来说他的贪污算是皇上同意的。
中国古代十大贪官标签:圣手988 文集收藏:xy67896789中国古代十大贪官1. 东汉外戚梁冀梁冀(?-159),东汉权臣,字伯卓,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
其父梁商年轻时就袭封侯爵,又因为两个女儿分别为皇后、贵人,被汉顺帝厚赐,并诏封其子梁冀为襄邑侯,梁商固辞不受,可以说梁商是一位“轻财货、不为富积”,廉洁不贪的好官。
他在临终前告诫梁冀要对其丧简薄葬,还要“善述父志” 。
梁冀在其父死后,继为大将军。
顺帝死,他先后立冲、质、桓三帝,专断朝政近二十年。
执政期间,仗着两妹为顺帝、桓帝皇后,在全国各地搜刮奇珍异宝,广敛财富。
史书记载他为了从亿万富豪孙奋那里夺取财富,就先送他一乘车马,然后向他“借”五千万钱。
孙奋知道这钱有去无回,就主动给出三千万。
没想到梁冀大怒,马上派人告发孙奋私藏奴婢、盗窃公物,把孙奋一家人都关入大狱,拷掠至死,抄没家财一亿七千多万。
更过分的是,东汉安帝的生母耿贵人病死,梁冀派人向耿贵人的侄子索求耿贵人留下的珍玩宝物,因为其侄子不买账,就族诛其一家。
梁冀还建苑方圆近千里,强迫数千人为奴婢,称“自卖人” 梁冀骄奢横暴,他因为汉质帝称其为“跋扈将军” ,就鸩杀了年幼的汉质帝。
汉桓帝即位后,议诛梁冀,他畏罪自杀。
梁冀死后其财产被抄没,缴得家财达30 亿多,其所建的宫苑园林也被捣毁,“宫府市城鼎沸,数日乃定,百姓莫不称庆”。
2. 西晋贪官石崇石崇(249 年-300 年),字季伦,小名齐奴,西晋渤海南皮(今属河北)人。
元康初年,出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
在任职荆州期间,“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 ,也就是说他靠当官时巧取豪夺沿途客商而致暴富,可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贪官。
他生活奢侈,为了与人争豪,命令自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还在自家门前的大路两旁,用贵重的彩缎铺设夹道五十里的屏障。
史传他与晋武帝的舅舅王恺斗富,晋武帝把宫里收藏的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石崇看了便用铁如意把珊瑚树打碎,王恺气极,石崇说:“不足多恨,今还卿。
1.成克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央委员,00年9月以受贿罪被判处死刑。
2.刘方仁:贵州省委书记,中央委员,以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02年任期内被揪出)3.程维高:河北省委书记,中央委员,03年8月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
(任期内开始查)4.李嘉廷:云南省长,03年7月以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01年任期内被揪出)5.石兆彬:福建省委副书记,中央候补委员,02年3月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6.、田凤山:国土资源部长,中央委员,2003年3月被揪出,2005年12月以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任期内被揪出)7.李纪周:**部副部长,2001年10月以受贿罪、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
8.郑光迪:***副部长,中央候补委员,2002年9月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9.许运鸿:浙江副省长,中央候补委员,2000年10月以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10.王怀忠:安徽省副省长,(01年被朱总揪出)03年12月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死刑。
11.丛福奎:河北省副省长,(2000年被朱总揪出),2003年6月以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12.朱川:辽宁省副省长,2000年4月,因严重违纪,被留党察看2年。
13.刘克田:辽宁省副省长,2003年被揪出,2005年2月以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朱总任期内被查)14.胡长清:江西省副省长,2000年2月以受贿罪被判处死刑。
15.丘广钟:福建省副省长,2001年11月被罢免职务。
16.孟庆平:湖北省副省长,1999年12月,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17.刘长贵:贵州省副省长,2003年被揪出,2004年4月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朱总任期内被查)18.王钟麓:浙江省副省长,2003年被揪出,2004年8月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任期内被查)19.徐炳松:广西政府副主席,1999年8月,以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中国历代十大奸臣NO.1之赵高(秦朝)赵国人,生而受宫刑。
及长,强健有力,通狱法,秦始皇闻之,遂以其为中车府令,教其幼子胡亥。
公元前210年七月,始皇死于出游途中,高伪造诏书,改立胡亥,杀始皇长子赢扶苏、十二公子、十公主及大蒙恬、右丞相冯去疾等人。
及胡亥即位,高为郎中令。
乃杀丞相李斯,自为丞相,集大权于一身,驾空二世。
他横征暴敛,滥杀无辜,誉杀人众者为忠臣;在危机四起之时,又杀二世,立赢子婴为秦王。
后为子婴所杀。
NO.2之董卓(汉朝)陇西人,性粗猛,有谋,体力过人。
少时曾游羌中,尽与其豪帅相结。
初为兵马掾。
继为羽林郎、军司马、郎中、东中郎将。
公元184年,被黄巾军击败,抵罪。
公元190年,征为少府,辞不受命,驻兵河东,以观时变。
八月,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
自为相国,专断朝政,凶暴淫乱,激起全国反对。
他燃烧洛阳,西迁长安。
公元191年二月,为太师,位在诸王之上。
他掠夺钱财巨万,计黄金二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锦绮奇玩堆积如山。
公元192年,为司徒王允等人所杀。
中国的三国大分裂时代终于到来了。
NO.3之黄皓(三国)宦官。
不知为何许人。
性奸佞,善奉迎。
初,伺候太子刘禅。
禅即位,是为后主。
因先有丞相诸葛亮,后有侍中董允主持朝政,皓不敢售其奸,位不过黄门丞。
公元246年,允死,陈祗代为侍中。
皓、祗二人狼狈为奸,纵后主淫乐,朝治日益腐败。
及祗死,皓为中常侍、奉车都尉。
自是操弄权柄,以至灭亡。
魏征西邓艾,知其奸险,将杀之。
皓贿赂艾左右,终免一死。
NO.4之阮佃夫(南北朝)会稽人,初为台小吏,后为淮阳王刘彧主衣,后为世子刘昱之师,颇受信任。
公元456年,佃夫等杀前废帝,立彧为帝,是为宋明帝。
继因平定长史邓琬之乱,迁龙骧、司徒参军。
后为太子步兵校尉参预朝政,权压人主。
横征暴敛,人有逆之,祸害立至。
大收贿赂,生活奢侈,诸王莫及。
广用亲信。
公元472年,明帝死,立太子刘昱为后废帝,佃夫加给事中、辅国,权任益重。
次年,镇压建平王刘景素之乱,以功为南豫州刺史、冠军。
古代贪财的例子
摘要:
1.古代贪财现象普遍存在
2.贪财导致的社会问题
3.历史上著名的贪财事件
4.贪财现象的反思与借鉴
正文:
在古代,贪财现象普遍存在,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都有许多关于贪财的故事和事例。
贪财不仅会带来个人和家庭的悲剧,还会导致社会动荡,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首先,贪财导致的社会问题不胜枚举。
在古代中国,贪官污吏横行,他们利用职权,贪污受贿,导致社会不公,人民疾苦。
许多农民因为官僚的剥削和压迫,失去土地和家园,不得不起义反抗。
例如,明朝的严嵩、清朝的和珅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贪官。
他们的贪污行为,不仅让国家财政破产,还加剧了社会矛盾,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其次,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贪财事件。
例如,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是国王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耗费巨资建造的。
然而,这个宏伟的建筑,却让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最终导致了巴比伦的灭亡。
又如,古代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他在东征过程中,积累了巨额的财富,但是,他的贪婪却让他在33 岁就英年早逝,庞大的帝国也随之瓦解。
对于古代贪财现象,我们应该反思和借鉴。
我们应该认识到,贪婪是一种
人性的缺陷,必须要通过自律和制度来约束。
在现代社会,反贪污腐败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议题。
各国政府都在努力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加强对贪污腐败的打击。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财富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过分的追求金钱,只会让人失去自我,陷入道德和法律的困境。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盘点历史大贪官哪只“老虎”贪得最多?导语:和珅、秦桧这些名字是不是很熟悉。
特别是和珅,提到他人们就会想到“大贪官”三个字。
那么,究竟这些肚皮大开的老虎们贪了多少钱?哪只老虎和珅、秦桧这些名字是不是很熟悉。
特别是和珅,提到他人们就会想到“大贪官”三个字。
那么,究竟这些肚皮大开的老虎们贪了多少钱?哪只老虎贪得最多呢?有个写清朝帝王小说的历史作家断言:“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朝代。
”我相信,任何严肃的历史研究者对这种“信口开二月河”的论断都会一哂置之。
因为,如果你要指出哪个朝代最腐败,首先你需要有可靠的统计数字,比如各个朝代的贪官数量、占该朝官员总数的百分比;平均每名贪官贪污了多少钱,与当时国家财政收入之比如何。
而想要获得这些统计数字,几乎是不可能的。
既然没有可靠的统计数字,如何敢断言哪朝“最腐败”?不过,我这里倒有个讨巧的办法,可以大致评估出哪个王朝的腐败更严重一些:先从各个朝代分别找出一名能够代表该朝最高腐败水平的“大老虎”,看他们各自贪污了多少钱,然后统一折算成今天的货币单位,这样就可以判断出哪只“大老虎”贪得最厉害了。
而培育出史上最贪“大老虎”的那一个王朝,整个官场的腐败程度恐怕也得名列前茅。
为方便比较,我们姑以宋、明、清三朝为例。
宋朝“第一贪”当推权相秦桧,明朝“第一贪”当推要算权阉刘瑾,清朝“第一贪”则是领班军机大臣和珅和大人了。
宋代由宰相执掌行政大权;明代废除了宰相制,朝中实权常为太监所掌握;清代的权力中枢则转移到作为皇帝机要秘书处的军机处。
宋明清的首贪分别为“大权相”、“大权阉”与“皇帝宠臣”,也正好印证了清代史学家赵翼的一个论断:“贿随权集”。
哪里存在着不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历史上7个最有名的贪官秦朝以前,因为实行分封制,权力分散在各诸侯国,因为权力分散以及制度约束,还有周朝礼教的洗礼,贪污和腐败的土壤不肥沃,因此大贪巨贪几乎没有。
但自秦汉以后,中国成为了中央集权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加上监督机制的弱化,体育活动便有了肥沃的土壤,大贪巨贪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历代以来,蔚然成风。
秦朝以后,都涌现了哪些最著名的贪官呢?捡名头最响、影响最大的说说:1、秦朝赵高:赵高(?-前207),嬴姓,赵氏,历任史学童,史,令史,尚书卒史,中车府令,郎中令,秦朝二世胡亥时官至丞相。
赵高利用手中的职权,一方面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各项经济事务横加干涉,侵夺民田,操纵赋税,控制国库,最后富可敌国。
2、东汉梁冀(?-159),字伯卓,安定(今甘肃泾川)人,最初为黄门侍郎,转侍中、虎贲中郎将,骑、步兵校尉,河南尹,拜大将军。
顺帝崩,立冲帝,冲帝崩,立质帝。
因质帝当面称梁冀为跋扈将军,次年被他毒杀,另立桓帝。
专擅朝政,结党营私,贪污无数。
后来,桓帝与宦官单超、具瑗等五人谋诛梁冀,梁冀自杀。
梁冀被抄家后,恒帝把他的财产进行拍卖,得到30多亿银钱,恒帝用来充实国家府库,为此减免了天下百姓一半的租税。
3、唐朝元载:元载(?777年):字公辅,凤翔府岐山(今陕西岐山)人,天宝初进士,官至宰相,天下元帅行军司马。
他利用职务大肆贪污受贿,积得万贯家财。
京城长安109个坊,元载拥有三分之一。
他倒台后,被没收的宅舍足够分配给数百户有品级的官员居住使用,他在东都洛阳还专门营建一座园林式私宅,充公后,可改成一座皇家花园。
抄家时,就连十分难得、需要进口的胡椒都有八百石,其他金银财宝更是堆积如山。
4、宋朝蔡京:蔡京(1047-1126),字元长,北宋兴化军仙游(今福建莆田仙游)人,熙宁三年进士,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
崇宁元年(1102),升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官至太师。
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前后达十七年,任相期间,他直接把国库当成自家的小金库,随意取用公款。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孕育出无数的英雄豪杰,但也出现了很多让人深恶痛嫉的罪人,他们直接影响了历史的进程,接下来就来看一下历史上有哪些罪人。
第一位大秦宦官赵高赵高,为中国的太监开宗立派,成为中国历史上宦官弄权的第一人。
秦始皇驾崩后,赵高伙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害死皇长子扶苏,立胡亥为新帝。
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幸,把秦朝的暴虐政治推向了顶峰,赵高大权独揽,加重瑶役,加重刑罚,使人民苦不堪言,后伙同弟弟赵诚杀死了胡亥,导致了秦国的灭亡。
伴随着秦国的灭亡,他的骂名也永远铭刻在了历史的轨迹中。
第二位书法皇帝宋徽宗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第八代皇帝,其人很有文采,但在政治上无所作为。
他在位二十五年,最终落个国亡被俘、折磨而死的下场。
当政期间,他穷奢极欲、荒淫无度,大肆搜刮民财,大建宫观,并且信奉道教,发给道士俸禄,自称是“道君皇帝”;不仅如此,他还不断对外进行战争,在1120年,与金朝订立盟约要夹攻辽国,结果导致后来金军南下攻宋。
靖康二年,宋徽宗和儿子宋钦宗被金兵俘虏,留下了“靖康之耻”的惨痛历史,皇帝忍辱偷生,没有骨气;连自己的妃子和女儿都保护不了,让他们受尽屈辱,最终惨死。
靖康之耻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耻辱。
第三位奸诈狡猾安禄山安禄山是利特族人,但他很受唐玄宗的信任和器重,曾多次出任节度使,可以说朝廷待他很是不薄,然而在玄宗皇帝的如此器重之下,他却想要将大唐取而代之,发动了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元盛世被乱兵烽火毁于一炬,而安史之乱以后,大唐也由盛转衰,从此一绝不振。
第四位著名奸臣秦桧在南北对峙局势基本形成的时候,秦桧不顾朝中大臣反对,坚持议和,签订了第一个宋金合约,从此秦桧开始左右宋金战和问题,南宋抗金将领岳飞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痛击金兵,金兵将校纷纷准备投降,在这种有利的局势下,秦桧却割地求和,因此命岳飞退兵,然而岳飞坚持乘胜进军。
赵构秦桧1天之内连下12道金字牌敦促撤军,岳飞无奈只好忍痛撤兵,回去后不久便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于风波亭。
中国史上十大贪官中国史上十大贪官1 秦朝赵高:侵夺民田操控国库赵高,原籍赵国,是赵国王族远支族属。
后来赵高之父犯了罪,被判处宫刑,赵高弟兄数人也一律处以宫刑,在秦国王宫做了奴隶。
秦始皇听说赵高能力强,精通刑狱法令,便提拔他担任了中东府令,兼行符玺令,成了掌管皇车马和能自由出宫的官吏。
赵高利用手中的职权,一方面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各项经济事务横加干涉,侵夺民田,操纵赋税,控制国库。
几年的时间,赵高就成了财富难以计数的富翁,其爪牙也大发横财,国家的财力却日趋薄弱。
赵高入秦宫20多年,依靠弄虚作假,弄权不止,贪欲不足,终得报应。
他通过发动两次宫廷政变,陷害了无数无辜,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2 “跋扈将军”:家财三十亿梁冀是东汉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做过大将军。
在朝廷里横行二十几年,人称“跋扈将军”。
正直大臣李固、杜乔等人多次弹劾梁冀,但他们最后都被梁冀杀害了。
公元158年,已经26岁的恒帝为了夺回大权,在宦官单超、具瑗和司隶校尉张彪等人的帮助下先发制人,包围了梁冀的住宅,逼迫梁冀夫妇自杀。
遭处置的梁冀党羽达300多人,一段时间里,朝廷几乎没人上朝了。
梁冀被抄家后,恒帝把他的财产进行拍卖,得到30多亿银钱,相当于当时国家税收的一半。
3 东汉王温舒:大肆杀人以权换钱王温舒,阳陵人。
年轻时的王温舒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并且性格暴虐,常常干些杀人越货的勾当。
王温舒不仅仅是一个以杀立威的酷吏,他还是个贪官。
与其他贪官相比,虽然王温舒与他们在本质上并无二致,但其贪的手段确有不同。
以酷行贪,以酷掩贪,这是表现在王温舒身上比较突出的特点。
王温舒有两副面孔,一副是“酷”。
在无权无势者面前,他如狼似虎,酷虐非常。
王温舒的另一副面孔就是“谄”。
在无权无势者面前,他以酷行贪;在权贵面前,他以谄行贪。
王温舒手段不外是贪污和纳贿两种。
就其贪污而言,主要是贪污被籍没财产。
在广平,在河内,在京师,他杀几万人,被没收财产的人有上千家。
正因为他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以权换钱也就有了雄厚的资本,加上他以暴虐酷杀著称,更使他在这场权钱交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贪官都有谁?[学者] 1.清朝第一贪和珅,富可敌国2.秦朝郎中令赵高3.西汉武帝时期丞相田蚡4.唐朝唐玄宗后期宰相李林甫、杨国忠5.北宋宋徽宗太师蔡京6.南宋权臣秦桧、贾似道7.明朝中期大贪官严嵩父子等等历史上九大“著名”贪官:犹以和珅所贪数额最大★梁冀(?—159),东汉外戚,顺帝时任大将军,专断朝政近20年。
聚敛财富,大肆搜刮,并向求官者收取贿赂。
建私家林苑,方圆近千里。
桓帝治其罪,被迫自杀。
其家产没收变卖合30余万万,相当于东汉政府一年租税收入之半。
★杨国忠(?—756),唐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玄宗时任吏部尚书。
因其妹杨贵妃有宠而权倾中外。
结党营私,贿赂公行,选任官吏均于私第暗定。
安禄山以“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随玄宗奔蜀时,被士兵杀死。
★朱勔(1075—1126),北宋苏州(今属江苏)人。
因献媚蔡京、童贯而得官。
投徽宗所好,以承办“花石纲”为名,捞取钱财,以至家藏甚富,置田30万亩。
凡谄事之人即得官,不附己者则罢去,时称“东南小朝廷”。
钦宗继位,被罢官处死。
★陈自强,南宋宁宗时做到了右丞相,他依仗着曾经做过实权人物韩侂胄启蒙老师的资历,贪赃枉法,什么事都干。
凡是求官的人,他都派人谈好价钱,一切办妥后再“光明正大”地授官。
地方官送公文到京城,封函上一定要注明“某物多少一起献上”。
凡是没写的,就根本不打开。
后来,韩侂胄北伐失败失去了权势,陈自强失去了靠山,又因谎报军情被朝廷罢免,最终死于流放地。
★刘观,雄县人,明太祖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惩治十分残酷,贪污60两银子的官员就要被剥皮,在皮囊里填草后放在衙门公座旁以警诫继任者。
此法在当时收到一定效果。
可是到了明朝中后期,贪污已成了风气。
到了明宣宗时,最大的贪污犯竟是经历了四代皇帝、资历高深的最高司法官左都御史刘观。
刘观执法犯法,大肆贪污受贿。
在他影响下,御史们个个贪婪无比。
宣德三年六月罢朝后,宣宗召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至文华门询问,现在朝廷里哪个官员最腐败?杨荣毫不犹豫地说是刘观。
宣宗立即下诏,命刘观巡视河道,实际上把他调离了御史位置。
嗅觉灵敏的御史们立即闻风而动,纷纷弹劾刘观及其子刘辐。
宣宗大怒之下准备处死刘观父子,后在杨士奇等人的一再求情下,改贬二人到辽东戍边。
刘观最后死在辽东。
★王振(?—1449),明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人,永乐时入官为宦官。
英宗时因受宠而擅权,成为明代宦官专权之始。
大兴土木,广收贿赂,操纵官吏选拔、升迁。
土木之变,策动英宗亲征,于土木堡兵败,为乱军所杀。
★严嵩(1480—1565),明江西分宜人,弘治年间进士,嘉靖时任内阁首辅。
与其子严世蕃狼狈为奸,贪财纳贿,卖官鬻爵,结党营私,祸国殃民。
后被弹劾罢官,抄其家所得金银、珍宝、字画,数以百万计。
★噶礼(?—1714),清满洲正红旗人,由荫生任吏部主事,后升任两江总督。
搜刮民财,广收贿赂,在江南有贪婪之名。
康熙五十一年,因江南科场案发,事涉受贿被革职。
★和珅(1750—1799),清满洲正红旗人,生员出身。
因办事干练,深得乾隆皇帝信赖,倚为腹心,任军机大臣20多年。
专擅弄权,控制官员升迁,大肆贪污。
嘉庆四年(1799)定其20大罪状,赐死。
查没金银、珍宝极多,时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谚。
中国历史上的贪官文化寻找贪字早期的仙迹其一、徇财曰贪,玷官曰墨。
见于宋代《册府元龟》卷307《外戚部.贪黩序》。
其二、贪以败官为墨。
见于《左传.昭公十四年》。
其三、贪夫徇财,烈士徇名。
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四、贪人败类。
见于《诗经.大雅.桑柔》。
从这些最早的有关贪的定义里,可以看出,贪官是以谋求财产为标志的,谓之循财。
玷官是有污点的官,我觉得叫脏官最合适不过了,至于墨,其原意是指贪污不廉洁,可叫作赃官。
这里我们就可以下定义了:贪官,是以追求财产为目的的官员,其表面是黑的,其本质是肮脏的。
问题是这么一种肮脏东西自古就有,延续到今天,居然层出不穷,越涌越多,导致我们不得不把它列为文化现象之一种来进行研究了。
贪官始于何时其一、始于汉时。
见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13《除贪》。
其二、西周时已有贪污受贿的记载。
见刘泽华、王兰仲《论古代中国社会中的贪污》,载《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第3期。
其三、认为自殷商以降,跟着私有财产制度和阶级国家的成立,贪污遂成为统治阶级的职业。
见翦伯赞《贪污列传序》,载《新华日报》1945年9月2日版。
其四、贪官大约在原始社会晚期尧舜时期即产生,迄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
见周怀宇《贪官传》序。
有关贪官起源时间,就这么四种说法。
也许我这么一种排列方法很让人泄气:华夏文明有多悠久,那贪污历史也就有多悠久,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伴随着五千年的贪污史!传统贪污之手法贪污不外是贪钱,贪权,贪色这三样,现在的贪官不成器,在这方面也没有创新能力,时至今日,仍是钱、权、色三字。
至于贪污手法,古今似乎也没什么大变化。
这里,拣关键的说几种。
其一、买官卖官。
现代国人比较实在,买官卖官就叫买官卖官,一点也不含糊,可古代比较文雅,不这么叫,客气地叫作赀选,赀,指财货,纳赀,指向封建政府交纳金钱或财物,拜官授爵。
故赀选又叫卖官鬻爵。
而国家政府,就是个大卖主。
秦时,纳粟授爵。
西汉文帝时,为了培养民众对于抵抗匈奴的爱国情操,政府令边民入粟边,拜爵,同时,又颁布纳赀钱可为官的法令。
中国的卖官制从此大兴。
更奇怪的是,这种卖官制始建的初衷竟是为了反贪:西汉初,中下级官吏俸禄不高,恐家贫者为吏,必贪,故也。
按当时的行情,交钱十算(十万钱)乃得为官,有市籍的商人,不得为官,遂造成贾人有钱不得为吏,廉士无赀又不得为官的局面。
景帝时,鉴于廉士寡欲易足,赀算四得为官,也就是说,皇家卖官打了折扣-四折,算是优待廉士们。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里说,司马相如以赀为郎,中国史料向来不屑于数字的精确,所以,一代名人司马相如到底用多少钱换来一郎之职,景帝给他打了几折,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汉代有名的清官张释之,居然也是以赀为骑郎,后升至廷尉,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卖官去当清官,可见古人为人民服务之觉悟甚高。
武帝后期,自由民主之风甚炽,大开卖官之范围。
东汉中后期,卖官几成国家财政主要收入。
汉灵帝一代明君,在售官方面做到了公开透明,童叟无欺,在京城皇宫宫门外,公开贴榜,标价出售。
《文献通考.选举八》载:崔烈出钱五百万买了个司徒,灵帝后悔打折太低了,说,我真有点后悔,太便宜了。
《资治通鉴.卷58》载:钜鹿太守司马直是个清官,灵帝因以有清名而减价,让他出三百万钱升官。
吴思给司马直算了一笔帐:太守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兼省长,俸禄每年两千石,皇帝让司马直出钱三百万,便宜透了,打折不足二成。
问题是,300万的钱相当于太守19年的工资总和,不打折,则相当于太守128年的工资总和。
最后的结果是:司马直二折的钱也拿不出来,请辞,上不准,司马直自杀!到了清朝,赀选改称捐纳。
雍正时期担任过兵部尚书,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的李卫,就是康熙年间捐纳出身的。
详情参见《清史稿.李卫传》。
乾隆时,每年卖官收入300万两白银,子比父强,嘉庆时则达到400万两。
其二、买法卖狱。
在中国办案,靠的似乎不是律师的专业本事,而是非专业之外的交情,比如他给你办案,向你吹的,不是他自己的法律知识和辩才,而是他跟法官的交情。
而这交情,一靠熟,二靠钱,我把它总结为买法卖狱。
如果不信,请看方苞的《狱中杂记》。
清朝文学家方苞蹲过中央级的监狱,遂成《狱中杂记》之名篇。
篇中说:犯人临刑前,有人会找你谈心。
如果是凌迟处死,刽子手可以先刺你的心,也可以先卸你的胳膊腿儿。
如果是绞刑,可以一上架就断气,也可以绞上它个两三回。
总之,一切全看你的意思了。
意思够了,就给你来个痛快的死刑,意思不够,叫你生不如死,死又不得好死。
看了方苞的文章,你就会明白,电影武打里的死刑犯临刑前跟刽子手说的那一句:哥们儿,来点痛快的,竟然全是虚的。
如果没有银子打点,你临死找痛快,没门儿。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李大钊就是被缢了三次才死的。
维新人士谭嗣同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走上了刑场,他却不知,他的家人为了他能全尸,费了多大的周折。
谭受的是斩刑,斩刑也有诸多讲究,一刀下去,头滚老远,痛快是痛快了,可家人不愿看见人首分离的惨象。
如果一刀下去砍不死,需要再补一刀两刀的,更不是个意思了。
最高级的斩法是,一刀下去,头断皮连,人即咽气。
后人再出钱找人,用专业手法把死者的头与脖子缝到一块才好下葬。
问题是,要想得到如此斩法,需重重的下贿钱,否则刽子手不干!一个社会,若出现上述两种贪污现象,整座大厦就完了。
大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种贪污小伎俩层出不穷,更关键的是,似乎也用不着什么伎俩,只要当个官就行,直接往家拿就是了。
试举一例,淮军统领卫汝贵,临上朝鲜作战前,领饷22万,老小子一点也不含糊,先往家里送了8万,一下子拆走三分之一强。
古代中国是如何反贪的其一、尧舜时期,中国即开始反贪了。
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得澄清三个侧面:其一,那时候是否有官员?其二,是否有反贪条例?其三,是否有贪官落马的事实?当然,如果能找到尧舜时期就有反贪局的史例就更好了。
众所周知,尧舜时期的社会组织是一种松散的部落联盟,即我国原始社会中行将崩溃瓦解的父系社会晚期。
其时生产力相对提高,产品有了剩余,占有剩余产品的私有制已逐步形成,为了维护这一制度,国家机器胚胎开始形成,氏族中的贵族阶层联合起来,设立百官,统称为百姓。
《尚书.尧典》上有平章百姓的记载,含义就是处理百官事务,同时还记载制订了五刑。
尧用舜作自己的辅佐大臣,舜修订并放宽了五刑,用流放代替死刑,同时在五刑中确立官刑,说明当时对官员有了专门的约束。
不服从官刑,就要受到处罚,怎么处罚,《尚书.尧典》记载说:鞭作官刑。
孙星衍解释其含义为:在官有禄者,过则加之鞭笞。
其实不用解释大家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不外是打屁股罢了,估计跟明朝的廷杖差不多。
《左传.文公十八年》里记载,春秋时鲁国史官太史克讲述了尧帝时有一个反贪故事: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无。
聚敛积安,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这个缙云氏不才子太不象话了,贪侈过分,既不三讲,也不够三个代表,就被流放到边远地方打鬼去了。
舜为帝时,也处置了一个贪官,名叫伯封。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里这样描述他:实有豕心,贪婪无餍,忿类无期,谓之封豕,有穷后羿灭之。
这话翻译过来就有意思多了,说伯封贪得象猪。
不过,时至今日,拿贪官比作猪,实是对人家猪类的一种侮辱,对不起了,猪们!禹建夏,由法官皋陶作《禹刑》,也叫《夏刑》,里面仍有惩贪条例。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向处罚贪官羊舌鲋时,援用的就是夏刑,说: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请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