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课程指导书2016(地采)
- 格式:ppt
- 大小:458.50 KB
- 文档页数:14
第1篇第一章绪论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它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以实践为载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1.2 课程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1)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终身学习的能力;(3)团队协作精神;(4)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3 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用书编写目的为了更好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本指导用书旨在为教师提供以下方面的帮助:(1)帮助教师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和课程目标;(2)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3)指导教师如何设计、实施和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第二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2.1 课程设计原则(1)以学生为本;(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注重实践体验;(4)注重跨学科整合。
2.2 课程设计步骤(1)确定课程主题;(2)分析课程目标;(3)设计课程内容;(4)制定课程实施计划;(5)评估课程效果。
2.3 课程内容设计2.3.1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题选择: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课题;(2)研究方法:指导学生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调查访问、实验探究等;(3)研究过程: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提出、方案设计、资料收集、实验操作、结果分析、结论撰写等环节;(4)成果展示:鼓励学生通过口头报告、演示、制作作品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2.3.2 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内容:根据社区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服务内容;(2)服务形式:可以是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3)服务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服务前的准备、服务过程中的实施和服务后的总结;(4)服务评价:对学生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果进行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综合实习》指导书实习目的:本实习是为学习和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的相关知识而专门设计的。
通过实习,加深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功能、数据库以及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分析、数据显示输出等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要求学生了解ArcGIS9的基本组成,了解Geoway和ArcGIS9软件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功能;了解GIS数据库的相关知识;了解Geoway和ArcGIS9的文件结构和类型,掌握创建这些文件的方法;掌握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输入方法、数据编辑方法;掌握影像匹配、DEM生成、坐标变换的基本方法;掌握栅格数据、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数据显示的基本方法以及布局地图的制作和输出方法;学习和掌握使用Python2.1 Script语言定制工具实习安排:“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综合实习”课程共4周,第1、2周安排GIS的Geoway矢量数据采集、AutoCAD 专题分类提取、ArcInfo建库、ArcGIS地理数据空间分析相关软件实习,实习时间共分14个单元时间进行教学指导。
具体时间分配如下:第一单元:了解Geoway软件的结构、框架,帮助文档的使用,并掌握地形图扫描矢量化流程,及具体操作。
第二单元:通过具体案例掌握,Geoway软件的工程创建、图像配准、数据采集(包括点、线、面、注记的采集和编辑),并进行检查与编辑,通过图幅整饰出图。
第三单元:了解ArcGIS 9的组成、功能,帮助文档的使用,并掌握使用ArcCatalog、ArcMap、ArcScene 显示和浏览数据。
第四单元:学习使用ArcCatalog创建Personal GeoDatabase数据库,创建数据文件,定义数据属性,创建数据集,向数据库导入和导出数据。
第五单元:学习和掌握ArcMap的数据编辑方法,影像配准方法、投影和坐标变换方法。
第六单元:学习DEM的生成方法、DEM内插方法,DEM的显示和分析方法。
《道路勘测》实习任务书一、实习地点:安徽工业大学东校区二、实习班级时间:1.班级:班2.时间:年月日~年月日三、道路技术指标1.道路等级:三级;2.计算行车速度:30 Km/h四、各组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成果(一)实地选线1. 现场直接定线,定出路线交点、转点,拟定平曲线半径。
(平、纵、横三方面要同时考虑)2.实测路线各偏角(精度40″)3.钉出分角线方向桩4.视距测量5.设计纵坡度6.现场复查和核对(二)中桩测设1.丈量距离、复核路线各偏角值、设置曲线、钉中桩。
桩距:直线段50m ,曲线段25m;精度:直线(s/1000±0.1m), 曲线 (纵:±L/1000横:±/10cm)。
2.路线加桩:地形变化点,地质变化点;3.交点桩和转点桩固定;(三)水平测量1.基平测量(1)设置水准点,水准点间距不大于2Km,地形平坦地区1~2Km 1个,高差大地区1 Km 1~2个,大中桥位需增设水准点;(2)两水准点间闭合差不大于±30L(mm);2.中平测量(1)测量所有路线上中桩高程,精确到厘米;(2)与基平测量闭合,闭合差为±50L mm;(四)横断面测量1.逐桩实测路线横断面。
宽度:中线两侧各15m,现场记录;2.精度:水平不大于20cm 高程±10cm;3.各横断面从下往上排列,桩号写在断面下方(+)号对准路中心。
(五)地形测量1.测绘1:1000带状地形图;2.测绘宽度:每侧30m内,按规范精度,实测50m~100m范围内,参照1:10000地形图现场描绘;3.测绘方法:小平板加经纬仪;全站仪;4.提交电子图。
(六)内业整理1.各组外业资料的检查与核对;2.点绘纵断面地面线:打印当天的中桩表;3.平面线形展绘;4.横断面戴帽;5. 技术资料汇总与保管;6.各外业组工作协调和各组负责自己的内业。
七)实习完成后应交的成果1.个人提交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书(见实习指导书);2.小组提交外业测设全部成果和内业设计资料。
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一、前言野外实习是对地质学所学理论的验证和加深,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
通过野外实地认识各种地质现象,掌握野外地质的基本工作方法及对野外基本地质现象的观察与描述等基本训练。
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地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习内容1.学会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地质图;2.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断层产状的方法;3.观察地层接触关系,学会野外地质剖面素描;4.认识常见的造岩矿物,认识常见的岩浆岩、变质岩,注意它们的外貌区别,观察它们野外的产状,认识常见的古生物化石;5.观察内、外力地质作用现象。
三、实习路线及各观测点完成的内容本次实习地点选在:(1) 义县杨彪沟—大柳河沟一带;(2)义县坟莹沟—高台子;(3)义县破台子—梯子山一带;(4)阜新海州露天矿。
(一)义县杨彪沟—大柳河沟实习路线1.本区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与交通本区位于义县境内。
地理坐标在东经121º16′至121º22′,北纬41º42′至41º46′。
实习地点交通较为便利,自阜新可乘车至清河门再向西12公里即到实习区。
2)地质概况①地层本区位于阜新盆地北部边缘、大柳河沟背斜核部—东翼。
本区出露的地层综合划分如下:新生界第四系Q 河床泥、沙、砾石堆积,黄土覆盖中生界白垩系K孙家湾组(K1sh):浅紫色砾岩为主,夹砂岩、泥岩,角度不整合于阜新组之上,地层厚度450m左右。
阜新组(K1f):岩性以褐灰色紫色砾岩为主,夹有灰色、灰黑色砂岩、泥岩。
局部含薄煤层和炭质泥岩。
沙海组(K1s):四段深灰、暗灰绿、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厚层状,局部夹厚层砾岩。
三段深黑色、灰白色砂岩、粉砂岩夹可采煤层0.7-13m,四层细砂岩夹薄层河流相砾岩,含软体动物和叶支介化石。
二段灰色、灰紫色、黄色砂岩、砂砾岩,灰紫色泥岩,局部含可采煤层,含软体动物化石。
一段红色砂砾岩为主,夹多层砂岩、泥岩。
实践课活动指导教案刘文展设计理念:信息技术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提供了可能,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积极互动中创生出新的智慧。
在创编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依赖于教师的讲解,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模仿创造的能力也不断在成熟,因此在本课设计中我以学生的发展性为本,借助信息技术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或通过小组学习及伙伴关系下的汲取等合作过程,对已有技术挑压、三股辫编织技能的再运用,学习多股辫的编织技能就有了基础,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由此就能顺利创编,使学生都能掌握技术,形成一定能力。
学习目标:1.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学习运用编五股辫和三股辫相结合的编织方法编织各种鱼2.引导学生在编织的基础上动脑筋构思设计编织其他造型的物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编织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同学间相互帮助的团结协助精神。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刀剪、钩针、毛线、纸绳、胶水等2.教师准备好已完成的各种作品,范作若干;演示课件;实物投影仪等电教设备。
教学过程一、运用录象、示范指导学生学会编织的方法1.借助录象,初步感知编织的方法步骤怎样编织,首先我们来看一段录象,在看的过程中要注意是运用什么方法来编织的?2.组织学生交流,分析编织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运用课件显示各个步骤,并且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进行编织示范:看完录象,教师进行示范,引导学生学习编织。
3.学生认真观看录象,了解编织的方法。
二、学生编织1.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己编织,在编织过程中还要注意的几方面:a在编织的过程中如果还有什么不懂的方面你可以看看录象的编织方法步骤,或者问问小组里的同学,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
b编织完成进行修剪后,要注意桌面的整洁。
2.(件播放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逐个显示各步骤)生自己动手编,教师进行巡回辅导。
西藏农牧学院实验(实习)教材西藏作物栽培学实验(实习)指导书主编孟霞卓嘎参编次仁央金张永青胡单大次卓嘎西藏农牧学院教务处2008年11月前言《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是依据西藏农牧学院修改的农学专业四年制教学计划,依据编写的《西藏作物栽培学》教材。
根据西藏农业生产实际编写的。
作物栽培学实验实习是完成作物栽培学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
实验实习指导是组织和进行实验实习的依据。
通过实验实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程基本技能,验证、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从形象和实践的角度加深对本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调查、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本实验实习指导共十二个项目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作物的形态、解剖,作物的分类和生态类型。
主要在实验室进行,需要运用较多植物学方面的知识,同时又要突出作物的经济性状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密切联系与栽培条件的关系;二是农作物标本区实验,包括田间诊断、生育时期调查、播种、田间测产、关键性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实施和质量检查等。
这些项目都是本地可以实施的,可结合季节在室内和田间进行,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其项目和内容酌量进行增删。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希望使用时提出具体意见,共今后修订时参考。
编者2008年12月目录实验实习一:大麦、小麦、黑麦、燕麦的形态特征及大麦亚种的观察实验实习二:大麦、小麦生长发育特性的田间观察实验实习三:大、小麦分蘖特性的观察实验实习四:大、小麦幼穗分化过程的观察实验实习五:大、小麦成熟度的鉴定、测产及经济性状的考察实验实习六:玉米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实验实习七:玉米雌雄穗幼穗分化的观察实验实习八:油菜植物学形态特征的观察及三种类型的识别实验实习九:油菜苗期考察实验实习十:油菜经济性状考察实验实习十一:马铃薯植株形态、块茎形成情况考察实验实习十二:豆类作物形态观察及豌豆生育时期、产量构成因素调查实验实习十三:作物的生长分析实验实习十四:大小麦群体结构、产量性状的调查分析实验实习十五:玉米地膜覆盖田间操作技术实验实习一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简称四种麦类)的形态特征及大麦亚种的观察一、目的要求:1.掌握四种麦类的形态特征及区别。
实习一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一、目的要求1、认识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2、初步学习鉴定矿物形态和物理性质的方法并掌握系统描述矿物标本的一般方法,为以后鉴定矿物打下基础。
二、课前准备1、预习:矿物的概念。
矿物的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
矿物的光学性质、力学性质和其他性质。
附录一2、用具:条痕板,小刀,摩氏硬度计,放大镜,手磁铁,稀盐酸,报告纸等。
三、实习步骤和方法先由教师讲解肉眼观察与描述矿物形态和物理性质的方法。
然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矿物标本,矿物形态、颜色、光泽和透明度以眼睛观察为主,其他矿物性质除详细观察外,按指定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最后由学生独立观察和描述几块矿物标本并写出实习报告。
四、实习内容(一)矿物的单体形态和集合形态单体形态:根据单个晶体三度空间相对发育的比例不同,可将晶体形态特征分为一向延长、二向延长和三向等长三种。
(1)一向延长晶体:柱状——石英(水晶)、角闪石;毛发状——石棉。
(2)二向延长晶体:片状——云母、绿泥石;厚板状——重晶石。
(3)三向等长晶体:粒状——石榴子石、黄铁矿、橄榄石、方铅矿。
集合体形态(1)显晶集合体:柱状集合体——普通角闪石、电气石、红柱石;纤维状集合体——石膏、石棉;片状集合体——云母、镜铁矿;粒状集合体——橄榄石、石榴子石;晶簇——石英、方解石。
(2)隐晶及胶态集合体:结核状——钙质结核、黄铁矿结核;鲕状及豆状——赤铁矿;实例:1、钟乳状:方解石;2、土状:高岭土。
3、柱状、针状:石英(具柱状横纹)、电气石、绿柱石、辉锑矿(具晶面纵纹)4、纤维状、放射状:石棉、纤维石膏、红柱石。
5、板状、片状、鳞片状:石膏、黑钨矿、云母、辉钼矿、鳞片状石墨。
6、立方体、粒状:黄铁矿(具三组直交的晶面条纹)、橄榄石、石榴子石。
7、双晶:石膏(接触双晶)、氟石(穿插双晶)、钠长石(聚片双晶)。
8、晶簇:石英晶簇、方解石晶簇、氟石晶簇。
9、致密块状:辉铜矿、闪锌矿。
10、结核和鲕状体:赤铁矿。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指导书谢文伟修编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二〇〇七年一月目录一、实习目的及要求…………………………………………….()二、实习观察路线及内容……………………………………….()三、地质认识实习报告编写提纲……………………………….()四、实习成绩的考核、评定…………………………………….()五、要求掌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简介………………………….()(一)地质罗盘量测岩层产状的方法.........................................()(二)地质路线观察点的观察和描述要求及记录格式…….....()六、实习期间应注意的事项…………………………………….()一、实习目的及任务根据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国土系制定的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水工专业为期一周)的野外地质认识实习。
已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实习任务1.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察认识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
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4.编写普通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二、实习观察路线及内容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
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
具体观察路线及内容如下:(一)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路线一、赣州市章贡区水东地质观察路线(学校——东河大桥——马祖岩——学校)时间:一天1、水东一带地质情况简介水东镇位于赣州城东,贡江在其南约300米处由南东流向北西,东河大桥横跨贡江(东河)之上,章、贡两江于赣州市章贡区龟角尾(八景台)汇合成赣江,而后向北流经泰和、吉安、南昌注入鄱阳湖,最后汇入长江。
实习一数字化一、目的要求1、了解从纸质图形转化为计算机数字图形数据的基本过程,掌握数字地图制图软件系统中,地图数据输入系统的处理方法。
2、选用扫描方式,将山东省政区图进行数字化,作为今后相关实习内容的基础图件。
3、要求:(1)点、线、面要素分别数字化在不同的表中(2)创建“city.TAB”,保存居民点要素;创建“region.TAB”,保存行政区划要素;创建“road.TAB”,保存道路要素。
二、实习内容1、地图配准2、数字化:点(行政中心)、线(道路)、面(地级市行政区域)三、注意事项1、进行配准时,控制点尽量选择位置明显且坐标容易读取的点;2、数字化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在弯曲处,尽量多录入一些点;3、注意随时存盘。
四、实习过程1、图像配准打开MapInfo Professional软件,选择“Home”标签,选择“open table”,出现打开表对话框,将对话框中的文件类型定为栅格图像(Raster Image);选择正确的路径,找到“SDJT.JPG”文件(图1-1)。
图1-1 选择要进行数字化的栅格文件单击打开按钮,出现下列提示框:出现下列提示框:“你想简单地显示图像或配准它使其具有地理坐标?”(图1-2)。
图1-2 对打开的栅格图像显示进行设置单击配准按钮,窗口出现图像配准对话框(图1-3)。
图1-3 栅格图像配准对话框单击投影按钮,出现投影悬着对话框,选择与原图匹配的地图投影(图1-4)。
图1-4 选择地图投影读取给定的山东省各市县的地理坐标,进行图像配准(图1-5)。
图1-5 增加控制点单击图像配准对话框中的新建按钮,重复上一步骤,增加控制点。
当控制点增加到不少于3个时,图像配准对话框中出现配准误差值,如果误差太大,则重新采控制点,或编辑控制点坐标,直到满意为止。
按确定按钮,完成栅格图像的配准。
2、建立图层栅格图像配准后,即在MapInfo Professional软件主窗口中显示出来(图1-6)。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建筑工程测量》一周实习指导书主审人:陈金泉主撰人:干正如本指导书是根据建筑学专业《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实习》教学大纲编写的。
一、教学实习的性质与目的㈠教学实习的性质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是在《建筑工程测量》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在实习场地集中进行的测绘实践性教学,是各项课间实验的综合运用,也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
通过建筑工程测量实习,不仅能够了解基本测绘工作并熟悉图根控制的全过程,能够系统地掌握测量仪器操作、实施计算、成果图绘制等基本技能,而且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基础,还能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
在实习中应该具有严肃认真的实习态度,踏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
㈡教学实习的目的1、熟悉所学测量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加深理解。
2、了解图根控制的全过程,为地形图的测绘打基础。
3、掌握图根平面控制外业的数据采集与内业的数据处理。
4、掌握图根水准测量外业的数据采集与内业的数据处理。
5、掌握点位的测设方法。
二、教学实习任务与时间分配序号实践内容实践要求时间安排备注1实习动员、领取仪器、工具、检校仪器,踏勘测区及选点明确实习的基本要求和本次实习的基本任务和具体内容,并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0. 5天 1 •仪器自实习开始之日领取后至实习结束归还为止均由各小组自行妥善保管,如有损坏后果自负。
2.实习期间的作息时间各小组自行掌握,以圆满完成实习任务为基本要求。
2图根导线测量了解导线测量全过程2天3图根水准测量了解水准测量全过程1天4点位测设了解点的测设过程0. 5天5实习小结整理成果,编写实习报告书,归还仪器1天注:教学实习中,教学工作内容安排要从教学实习准备工作开始,包括学生实习、教师指导等,直到实习成绩评定结束止.具体参考《江西理工大学实习工作条例细则》。
三、教学实习地点选择在江西理工大学本部校园内四、教学实习内容安排与要求(一)项冃——图根导线测量(即图根平面控制测量)1、实习内容:本项内容包括:准备工作,图根导线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