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无理数2【公开课教案】(含反思)

认识无理数2【公开课教案】(含反思)

 认识无理数2【公开课教案】(含反思)
 认识无理数2【公开课教案】(含反思)

第二章实数

2.1 认识无理数

第一环节:质疑

内容:【想一想】

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

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效果:为后续环节的进行起了很好的铺垫的作用

第二环节:课题引入

内容:1.【算一算】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2.【剪剪拼拼】

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

目的: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效果: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

第三环节:获取新知

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

a=,请问: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

【议一议】:已知22

a=的a为什么不是整数?

【释一释】:释1.满足22

a=的a为什么不是分数?

释2.满足22

【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

那么a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

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

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目的: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效果: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产生的过程,确定存在一种数与以往学过的数不同,产生了学习新数的必要性.

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

内容:【画一画1】→【画一画2】→【仿一仿】→【赛一赛】

【画一画1】:在右1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两条线段:

1.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 2.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画一画2】:在右2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四个三角形 (右1)

2.三边长都是有理数 2.只有两边长是有理数

3.只有一边长是有理数 4.三边长都不是有理数

【仿一仿】:例:在数轴上表示满足()220x x =>的x

解: (右2)

仿:在数轴上表示满足()250x x =>的x

【赛一赛】:右3是由五个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纸片,请你把

它剪成三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你会吗?试试看! (右3)

目的:进一步感受“新数”的存在,而且能把“新数”表示在数轴上 效果: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 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 请问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2.客观世界中,的确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你能列举几个吗?

3.除了本课所认识的非有理数的数以外,你还能找到吗?

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使知识系统化.效果:学生总结、相互补充,学会进行概括总结.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习题2.1

教学设计反思

(一)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大量事实都证明一点,与生活贴得越近的东西最容易引起学习者的浓厚兴趣,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本节课中教师首先用拼图游戏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把课程内容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呈现出来,然后进行大胆置疑,生活中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那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获取新知,创设了积极的氛围.在教学中,不要盲目的抢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思考与操作.

(二)化抽象为具体

常言道:“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师应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开启学生的思维,因此对新数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于感性认识,还应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并能用恰当数学语言进行解释.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刻意安排了一些环节,加深对新数的理解,充分感受新数的客观存在,让学生觉得新数并不抽象.

(三)强化知识间联系,注意纠错

既然称之为“新数”,那它当然不是有理数,亦即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新数”不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为进一步学习“新数”,即第二课时教学埋下了伏笔,在教学中,要着重强调这一点:“新数”不能表示成分数,为无理数的教学奠好基.

7.3 平行线的判定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

活动内容:

回顾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师:前面我们探索过直线平行的条件.大家来想一想: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呢?

生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

生2: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生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师:很好.这些判定方法都是我们经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得到的.上节课我们谈到了要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除公理、定义外,其他真命题都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

我们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是定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公理.那其他的三个真命题如何证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

活动目的:

回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为下一步顺利地引出新课埋下伏笔.

教学效果:

由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教师通过对话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很快地回忆起这些知识.

第二环节:探索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证明

活动内容:

①证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师:这是一个文字证明题,需要先把命题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几何图形和符号语言.所以根据题意,可以把这个文字证明题转化为下列形式:

如图,已知,∠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且∠1与∠2互

补,求证:a∥b.

如何证明这个题呢?我们来分析分析.

师生分析:要证明直线a与b平行,可以想到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公理来证明.这时从图中可以知道:∠1与∠3是同位角,所以只需证明∠1=∠3,则a与b即平行.

因为从图中可知∠2与∠3组成一个平角,即∠2+∠3=180°,所以:∠3=180°-∠2.又因为已知条件中有∠2与∠1互补,即:∠2+∠1=180°,所以∠1=180°-∠2,因此由等量代换可以知道:∠1=∠3.

师:好.下面我们来书写推理过程,大家口述,老师来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说明:符号“∵”读作“因为”,“∴”读作“所以”)

证明:∵∠1与∠2互补(已知)∴∠1+∠2=180°(互补定义)∴∠1=180°-∠2(等式的性质)∵∠3+∠2=180°(平角定义)

∴∠3=180°-∠2(等式的性质)

∴∠1=∠3(等量代换)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这样我们经过推理的过程证明了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我们把这个真命题称为: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这一定理可简单地写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注意:(1)已给的公理,定义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以后都可以作为依据.用来证明新定理.(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经学过的定理.在初学证明时,要求把根据写在每一步推理后面的括号内.

②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师:小明用下面的方法作出了平行线,你认为他的作法对吗?为什么?(见相关动画)

生:我认为他的作法对.他的作法可用上图来表示:∠CFE=45°,∠BEF=45°.因为∠BEF与∠FEA组成一个平角,所以∠FEA=180°-∠BEF=180°-45°=135°.而∠CFE与∠FEA是同旁内角.且这两个角的和为180°,因此可知:

CD∥AB.

师:很好.从图中可知:∠CFE与∠FEB是内错角.因此可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下面我们来用规范的语言书写这个真命题的证明过程.师生分析:已知,∠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且∠1=∠2.求证:a∥b

证明:∵∠1=∠2(已知)∠1+∠3=180°(平角定义)

∴∠2+∠3=180°(等量代换)∴∠2与∠3互补(互补的定义)∴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这样我们就又得到了直线平行的另一个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借助“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公理,你还能证明哪些熟悉的结论呢?生1:已知,如图,直线a⊥c,b⊥c.求证:a∥b.

证明:∵a⊥c,b⊥c(已知)

∴∠1=90°∠2=90°(垂直的定义)

∴∠1=∠2(等量代换)

∴b∥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生2:由此可以得到:“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

师:同学们讨论得真棒.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熟悉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活动目的:

通过对学生熟悉的平行线判定的证明,使学生掌握平行线判定公理推导出的另两个判定定理,并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格式.

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有了以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对几何证明题的格式有所了解,今天的学习只不过是将原来的零散的知识点以及学生片面的认识进行归纳,学生的认识更提高一步.

第三环节:反馈练习

活动内容:

课本第231页的随堂练习第一题

活动目的: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让教师能对学生的状况进行分析,以便调整前进.

教学效果:

由于此题只是简单地运用到平行线的判定的三个定理(公理),因此,学生都能很快完成此题.

第四环节:学生反思与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

①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同学们来归纳一下完成下表:

②由角的大小关系来证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再一次体现了“数”与“形”的关系;而应用这些公理、定理时,必须能在图形中准确地识别出有关的角.

③注意:证明语言的规范化.推理过程要有依据.

活动目的:

通过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归纳,使学生的认识有进一步的升华,再一次体会证明格式的严谨,体会到数学的严密性.

教学效果:

学生充分认识到证明步骤的严密性,对平行线判定的三个定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课后作业:课本第232页习题6.4第1,2,3题

思考题:课本第233页习题6.4第4题(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做)

教学反思

平行线是众多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它主要借助角来研究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即通过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与否,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这些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展开。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2.2有理数与无理数教案(新版)苏科版

2.2有理数与无理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2)知道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了解无理数的概念; (3)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的扩充,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逼近思想,体会“无限”的过程,发展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观点和能正确进行分类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1)区分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知道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 (2)感受估算法,估算无理数的值. 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体会“无限”的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出示幻灯片)1.下列给出的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 -8.4 ,22 ,617-,0.33,0,5 3-,-9. 2.昨天我们学习了正数、负数,因此我们可以把数如何分类呢?整数和分数呢? 处理方式:通过多媒体展示这2道题,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总结:我们把以上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活动二:明确概念,探究分类 【探究一】有理数的概念以及分类 把能够写成分数形式m n (m ,n 是整数,n≠0)的数叫做有理数.(处理方式:教师请学生读课本上的有理数的概念) (出示幻灯片)正整数、0、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师:上面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按其他标准分类吗? 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归纳.

说明:以上分类在师生共同归纳出后,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理解记忆,可在小组内检查过关. 【探究二】无理数的概念 让学生阅读课本上有关无理数的内容,请其中一名学生读无理数的概念: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叫做无理数. 注意:(1)无理数必须同时满足:①是无限小数;②不循环. (2)π是无理数. 教师总结:常见的无理数的三种类型 例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6,9.3,6 1-,42,0,-0.33,0.333...,1.41421356,π2,3.3030030003...(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增加1),-3.1415926.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正有理数集合{ …}; 负有理数集合{ …}. 解:正数集合{ 9.3,42,0.333...,1.41421356,π2,3.3030030003...(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增加1),…}; 负数集合{ -6,6 1-,-0.33,-3.1415926,…}; 正有理数集合{ 9.3,42,0.333...,1.41421356,3.3030030003...(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和无理数

知识清单 1定义: 有理数:我们把能够写成分数形式n m (m、n是整数,n≠0)的数叫做有理数。 无理数:①无限②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整数和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它们统称为有理数。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 3无理数的两个前提条件: (1)无限 (2)不循环 4两者的区别: (1)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2)任何一个有理数后可以化为分数的形式,而无理数则不能。 经典例题 例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3,3π,-6 1,0.333…,3.30303030…,42,-3.1415926,0,3.101001000……(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个加1),面积为π的圆半径为r。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 B.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C.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统称有理数 D.无限小数叫做无理数

闯关全练 一.填空题: 我们把能够写成分数形式n m (m、n是整数,n≠0)的数叫做 (2)有限小数和都可以化为分数,他们都是有理数。 (3) 小数叫做无理数。(4)写出一个比-1大的负有理数 。二.判断题(1)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差都是有理数; (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4)两个无理数的和不一定是无理数。(5)有理数不一定是有限小数。答案例1:无理数有:3π,0,3.101001000……,(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个加1)有理数有:-3, -6 1,0.333…,3.30303030…,42,-3.1415926,0,面积为π的圆半径为r例2:B(A,还有0C,还有0D,无限不循环)闯关全练一、(1)有理数(2)无限循环小数、(3)无限不循环小数、(4)答案不唯一,如:-0.5二、(1)错,如3π -0=3π(2)错,如:0.333…(3)对,无理数的两个前提条件之一无限(4)对,3π+(

2.1-认识无理数---导学案

一、学习准备: 1、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统称为有理数。 2、 如下图所示:图 A 与图B 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若把两正方形都沿对角线剪开拼成 正方形C,那么 正方形C 的面积为 二、 学习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 3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 数 三、 学习提示: 1、 活动一:自主探究 (1) 、上图中的正方形 C 的边长可能是整数么 (2) 、上图中的正方形 C 的边长可能是分数么 (3) 、你还能举出类似这样的情况么 2、 活动二:自学 P 34内容,估算面积为 2的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3、 叫做无理数 练习 1、P 21随堂练习 1, P24随堂练习 2、面积为101 的止方形的边长为( ) A ,整数 B ,无限小数 C ,有理数 D ,无理数 3、下列各数中, 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4 . . , ,0.57, 0?…(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加1) 3 四、 学习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五、 夯实基础: 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2 , ——,,,一…,12…(由连续的正整数组成). 3 有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丹东市二十四中学八年级数学上 认识无理数 主备:孙芬 副备:李春贺 曹玉辉 审核: 2016/8/4 1

六、能力提升: 设面积为10 n 的圆的半径为a . (1) a 是有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2) 估计a 的值(精确到十分位). (3) 如果精确到百分位呢 评价反思 自我 评价 反思 学习态度 A B C D 学习效果 A B C D 合作情况 A B C D 尚需改进 无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判断题: (1)、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⑵、无理数都 是无限小数.( 3、 面积为6的长方形,长是宽的 A.小数 ( ) ) 2倍,则宽为( ) 3 4、 已知:在数一 ,- 4 (1) 写出所有有理数; (2) 写出所有无理数; 5、 如图1是面积分别为 B.分数 C.无理数 D.不能确定 2 2 / 八2n 亠 ,0,4 , ( 1),—…中, 3 1.42 , n ” 123,4,5,6,7,8,9 的正方形 11 1 1 1 1 1 . 边长是有理数的正方形有 .个, 图1 边长是无理数的正方形有 初三(2)班体育成绩 成绩 不及格 及格 人数 25 20 15 10 5 0 良好

1.1 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实数 1. 理解无理数(第1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前一章《勾股定理》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什么是勾股数,但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都是勾股数,甚至有些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连有理数都不是,例如:①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不是有理数,②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不是有理数,这为引入“新数”奠定了必要性.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数不够用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的第一节.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让学生感受无理数的存有,初步建立无理数的印象,结合勾股定理知识,会根据要求画线段;第2课时借助计算器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本课是第1课时,学生将在具体的实例中,通过操作、估算、分析等活动,感受无理数的客观存有性和引入的必要性,并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有理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有; ②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 ③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水平和探索精神; ④能准确地实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置疑;第二环节:课题引入;第三环节:获取新知;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质疑 内容:【想一想】 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 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效果:为后续环节的实行起了很好的铺垫的作用 第二环节:课题引入 内容:1.【算一算】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2.【剪剪拼拼】 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 目的:选择客观存有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效果: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 第三环节:获取新知 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 【议一议】:已知22 a=,请问: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 【释一释】:释1.满足22 a=的a为什么不是整数? 释2.满足22 a=的a为什么不是分数? 【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 那么a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 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 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目的: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有,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效果: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产生的过程,确定存有一种数与以往学过的数不同,

认识无理数第一课时教案

2.1认识无理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叙写 1.学生通过预习教材21页,并思考情景引入中的问题1.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部分,初步感知数不够用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 3.学生通过交流知识点、易错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4.学生通过完成“五、当堂评价”,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 2.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无理数.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生]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生]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1、思考: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2、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二)、自主探究 1.问题的提出 [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生]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2.2 有理数与无理数 教案

2.2有理数与无理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无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分类. 教学难点:无理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什么是正、负数? 2.如何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数0表示量的意义是什么?举例说明. 3.任何一个正数都比0大吗?任何一个负数都比0小吗? 4.什么是整数?什么是分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 (二)讲授新课 1.给出新的整数、分数概念 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过去我们说整数只包括自然数和零,引进负数后,我们把自然数叫做正整数,自然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整数,因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自然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即 2.给出有理数概念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即有理数是英语“Ratio nal number”的译名,更确切的译名应译作“比 3.有理数的分类为了便于研究某些问题,常常需要将有理数进行分类,需要不同,分类的方法也常常不同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可将有理数分成两类:整数和分数.有理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在有理数范围内,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并向学生强调: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 (三)例题 1.下列说法: ①零是整数;②零是有理数;③零是自然数;④零是正数;⑤零是负数;⑥零是非负数.其中正确的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负整数和负分数统称为负有理数 B.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1.1.2.6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1. (2011 安徽省) 设1a =,a 在两个相邻整数之间,则这两个整数是 A .1和2 B.2和3 C.3和4 D.4和5 答案:C 2. (2011 江苏省徐州市) 的值( ) A.在2到3之间 B .在3到4之间 C .在4到5之间 D .在5到6之间 答案:B 3. (2011 安徽省芜湖市) 已知a 、b 为两个连续的整数,且a b < <,则a b += . 答案:11 4. (2011 辽宁省本溪市) ) A .2 B .4 C .15 D .16 答案:B 5. (2011 辽宁省大连市) ) A.2 B.3 C.4 D.5 答案:B

6. (2011 福建省泉州市) 比较大小:>”或“<”号填空). 答案:>; 7. (2011 山东省威海市) 在实数0,2-中,最小的是( ) A .2- B . C .0 D 答案:A 8. (2011 广西贺州市) 在22-__________. 答案:2 9. (2011 四川省凉州市) 已知a b 、为有理数,m n 、分别表示5且 21amn bn +=,则2a b += 。 答案: 52 10. (2011 广西柳州市) 在0,2-,3 ) A .0 B .2- C .3 D

答案:B 11. (2011 天津市) ) (A)1到2之间 (B)2到3之间 (C)3到4之间 (D)4到5之间 答案:C 12. (2011 贵州省六盘水市) 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0,通过估算,它的边长在整数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 答案:4与5或5与4 13. (2011 贵州省遵义市) a 、b 均为正整数,且a >b <则a b +的最小值...是( ) A .3 B .4 C .5 D .6 答案:B 14. (2011 河北省) π-40,,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 答案:π 15. (2011 贵州省黔南州) 估计20的算术平方根的大小在( ) A .2与3之间 B .3与4之间 C .4与5之间 D .5与6之间 答案:C

22有理数与无理数教案

课题2.2有理数与无理数课时1课时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无理数,数集等概念; 2、掌握有理数的结构及其分类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会如何将数进行合理的分类,形成分类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数的归纳与分类,做到不重、不漏,世界万物介可归纳,养成整理和有条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分析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有理数的意义和分类,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教学难点:知道有理数的意义和分类。 学情分析: 学生对正数、负数、0、整数、分数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教法讲练结合,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 具 教学案 电子白板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我们学过了哪些数?(正数、负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整数、 分数……) 我们如何将这些数进行归纳与整理呢? 二、探索知识 1.定义: 叫做有理数. 2.分类: 分数包括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不是有理数。如 π是正数,但不是有理数。 3.定义:(阅读课本P15-16) 叫做无理数。 例1、请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7,﹣9,1/3,﹣4.5,998,﹣9/10,0,﹣6,2/5,8.7,2002,﹣1/3,﹣4.2. 正数的集合:﹛…﹜ 负数的集合:﹛…﹜ 整数的集合:﹛…﹜ 分数的集合:﹛…﹜ 非正数的集合:﹛…﹜ 非负整数的集合:﹛…﹜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数、分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B、有理数包括正数和负数 C、正整数都是整数,整数都是正整数 D、0是有理数,也是整数 例3、如图在下面三个部分分别填上至少三个满足条件的数: 负数集分数集 例4、请至少用两种方法将分成不同的两类。 三、学以致用: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北师大版数学八上2-1认识无理数(2)教学设计

第一周第二课时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第一节认识无理数(2) 【课标与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了解无理数的概念;《认识有理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的第一节,第一课时让学生感受数的发展,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本课时为第二课时,内容是建立无理数的基本概念,借助计算器,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并能结合实际判别有理数和无理数.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习中领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且对今后学习数学也有着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非负数,七年级又学习了有理数.本章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是有理数的数,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数又不够用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好奇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充分认识到学习无理数引入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学生想知道的:无理数的定义,比较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怎样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的?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学生发现有理数不够用了,存在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的数。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借助计算器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 2数学思考: 探索无理数的定义,比较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辨别出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训练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3问题解决:能够准确地将目前所学习的数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进一步体会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辨识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并能结合实际判别有理数和无理数. 【教学难点】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媒体】多媒体黑板电脑 【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新课引入;第二环节:活动与探究;第三环节:知识分类整理;第四环节:知识运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有理数与无理数教案

有理数与无理数教案 有理数与无理数 初一数学 2.2有理数与无理数 主备:陈秀珍审核:日期:2012-9-1 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知道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了解无理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经历数的扩充,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逼近思想,体会“无限”的过程,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区分有理数与无理数,知道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感受夹逼法,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体会“无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自主学习(导学部分) 1、我们上了六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了范围,

从形式上来看,我们学过的一部分数又可以分为整数和分数。我们能够把整数写成分数的形式吗?如:5,-4,0,可以吗?可以!如5= ,-4= ,0= 我们把可以化为分数形式 “mn(m、n是整数,nne;0)”的数叫做有理数; 2、想一想:小学里我们还学过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它们是有理数吗?有限小数如0.3,-3.11,能化成分数吗? 它们是有理数吗?0.3= ,-3.11= ,它们是有理数。请将1 /3,4/15 ,2/9写成小数的形式。 1/3=0.333...,4/15=0.26666...,2 /9=0.2222..... 这些是什么小数?循环小数,反之循环小数也能化为分数的形式,它们也是有理数! 循环小数如何化为分数可以一起学习书 P17、读一读 二.合作、探究、展示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1.议一议:有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正方形。 (1) 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a满足什么条件? (2) a可能是整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3) a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1)a是正方形的边长,所以a肯定是正数.因为两个

认识无理数教案

2.1认识无理数 【学习目标】 1.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学习重点】 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判断. 【学习难点】 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学习行为提示: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独立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要求做完了的小组长督促组员迅速完成. 学习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在探究练习的指导下,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识. 说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到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说明:探索拼图的过程,对于学生理解大正方形的边长a 是不是有理数很有帮助.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 现实生活中非有理数的存在 先阅读教材第21页内容,然后与同伴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下面问题的学习与探究. 拼一拼: 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同学们展示拼图的结果. 下面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a 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归纳结论】 因为12=1,22=4,32=9,…整数的平方越来越大,所以a 应在1和2之间,故a 不可能是整数,又????122 =14,????132 =19,????232 =4 9,…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以a 不可能是分数. 学习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做一做: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2.2 有理数与无理数教学案

课题4: 2.2有理数与无理数 姓名: 教学内容:2.2有理数与无理数 授课班级: 备课人: 备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2.2有理数与无理数 二、复习巩固 练习: 1、 统称为整数, 统称为分数 2、判断: 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非负数就是负数 0是正数,也是整数 -3.2是分数 3、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的集合里:(13分) +31,-7 2,0.23,0,-8.71,18,-1,3.41412,+12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正整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4、向东4千米记为+4千米,那么-8千米表示 如果高于海平面20千米记为+20千米,则低于海平面18千米记为 二、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第15—16页内容,思考: 1、什么是有理数?什么是无理数? 2、你学过哪些无理数? 举出例子 3、有理数的分类 5分钟后看谁掌握得最好。 三、学生自学、交流 1、学生按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学习心得 3、你还有哪些问题呢? 四、自学反馈 (一)、有理数的概念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整数集合中仅包括正整数和负整数 B 、零是正整数 C 、分数都是有理数 D 、正数都是有理数 练习:下旬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有最小的正整数,没有最小的负整数 B 、若一个数是整数,则它一定是有理数 C 、0是整数,也是有理数 D 、非负数就是正数

(二)无理数的概念 例2:下列数中:(1)-3,(2)-0.3,(3)-π,(4)-0.6 ,(5)7 22,(6)4, (7)0,(8)-3 1,(9)1.2022002.....(每两个2之间的0的个数依次多1)。 其中无理数是 ,整数是 ,负分数是 ,(填序号) 练习:1、请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722,π/5,0,3.14,-5,-75 3,7.152551...... 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 2、下列各数:0.123 ,-1.5,3.1416,7 22,-2π,0.1020020002......若其中无理数的个数为x ,整数个数为y ,非负数的个数为z ,则x+y+z 的值是多少? 3、课本第17页练一练1 (三)有理数的分类 例1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集合的大括号内: +6,-8.25,-0.4,0,-31,9.15,-15 4,π/4 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非负有理数集合:{ ...} 正有理数集合{ ...} 负有理数集合:{ ...} 练习: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7,3.5,-3.14159,π,0,13 17,0.03,-354,10 自然数集合:{ ...} 整数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 正有理数集合:{ ...} 五、本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学习指导第7-8页 教后反思: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平山乡后山小学:陶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故事:(播放课件) 早在公元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即“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也就是一切现象都可用有理数去描述.后来,这个学派中的一个叫希伯索斯的成员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他认为在生活中还存在除有理数之外的另一种数。 [师]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我们以前学的有理数范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学生认真听故事。做好学前准备。 (本环节设计意图:以故事引入新课首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新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操作观察,总结归纳: 1、分组活动:

(专题)有理数与无理数的计算

XX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组长签字:

~~~~~~~~~~~~~~~~~~~~~~~~~~~~~~~~~~~~~~~~~~~~~~~~~~~~~~~~~~~~~~~ 二、课前自主学习 检查上次作业,让学生讲解错题,知识反馈。 ~~~~~~~~~~~~~~~~~~~~~~~~~~~~~~~~~~~~~~~~~~~~~~~~~~~~~~~~~~~~~~~ 三、知识梳理+经典例题 课题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30min.) 考点一: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a b b a +=+;(2)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 ++=++。 点拨:灵活运用运算律的几条规则:①“相反数结合法”―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相加;②“同号结合法” ―符号相同的两个数相加;③“同分母结合法”―分母相同的数先相加;④“凑整法”―几个数相加得到整数,先相加;⑤“同形结合法”―整数与整数,小数与小数相加。 考点二:有理数的减法 1.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有理数减法的意义与小学学过的减法意义相同。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考点三: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2)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教案】§2.1 认识无理数(一)教学设计

第二章实数 §2.1 认识无理数(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现由.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主要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我们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答: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进一步提问: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答: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1.问题的提出 提问: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答: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各组把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小结: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教师: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应满

有理数与无理数辨析

有理数与无理数辨析 四川省邻水县九龙中学 任贤德 2006.8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实数的有关概念,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很多同学对于有理数和无理数概念的理解较模糊,对学习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到了高中,也存在这种现象。为此,有必要对此进行辨析。 有理数包括整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如:218、18.25、1..6等。我们可将整数、有限小数的小数位后面添加0,把它看成是以0为循环节的无限循环小数,如:218=218..0 ,18.25=18.25.0,在此观点下,有理数就可看成是无限循环小数。而有理数又可化为分数,整数可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数,如:218=218/1,有限小数化成分数,先去掉小数点得到的数作为分子,若小数点后的位数有n 位,则分母就为n 10,如18.25=1825/100=73/4,无限循环小数可化为分数(其化法见后),如:1..6=4/3,所以有理数都可表示成分数,即表示成q/p(其中p 、q 是整数,且p 、q 互质)。分数化小数时,若除不尽,则得到的小数一定是无限循环小数,因此分数与小数可以互化。与此相对,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如:2、3、π=3.1415926……、e=2.71828……、0.101001000……。有人说无理数就是开方开不尽的数,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当然开方开不尽的数是无理数,但如π=3.1415926……、e=2.71828……并不是因为开方开不尽而得到的数,又如0.101001000……,1的后面依次多一个0,也不是因为开方开不尽而得到的数,所以前面对于无理数的理解是错误的,必须纠正。 下面再来谈谈有关的几个问题: 1.(混)循环小数化为分数(此法证明须用到无穷递缩等比数列,证明较繁,故略去) (1) 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时,其分母为9···90···0,其中9的个数为一个循环节的数字个数,0的个数为循环节前、小数点后0的个数,其分子为一个循环节的数字。 例如:..76.0=67/99,..6310.0=136/9990=68/4995 (2) 混循环小数化分数 混循环小数化为分数时,先将其分为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之和,然后再分别将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最后求和即可。 例如:..6512.3=3.12+0.00. .65=312/100+56/9900=7708/2205 .70.2=2+.70.0=2+7/90=187/90 2.任何一个不能整除的分数一定是无限循环小数 任何一个不能整除的分数一定是无限循环小数,这是为什么呢?在中学,学生通过除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认识无理数》教案

第二章实数 2.1. 认识无理数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具准备 有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剪刀.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2.1.1 A); 第二张:补充练习(记作§2.1.1 B).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生]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生]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Ⅱ.讲授新课 1.问题的提出[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生]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初一数学上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和练习有详细的答案

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与练习 知识清单 1定义:有理数:我们把能够写成分数形式 n m (m 、n 是整数,n≠0)的数叫做有理数。 无理数:①无限②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整数和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它们统称为有理数。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 3无理数的两个前提条件: (1) 无限(2)不循环 4两者的区别: (1)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2)任何一个有理数后可以化为分数的形式,而无理数则不能。 经典例题 例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3,3π,-6 1,…,3.…,42,,0,3.(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个加1),面积为π的圆半径为r 。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 B.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C.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统称有理数 D.无限小数叫做无理数 闯关全练 一. 填空题: (1)我们把能够写成分数形式n m (m 、n 是整数,n≠0)的数叫做 。 (2)有限小数和 都可以化为分数,他们都是有理数。 (3) 小数叫做无理数。 (4)写出一个比-1大的负有理数 。 二. 判断题 (1)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差都是有理数;

(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4)两个无理数的和不一定是无理数。 (5)有理数不一定是有限小数。 答案 例1: 无理数有:3 π,0,,(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个加1) 有理数有:-3,-6 1,…,,42,,0,面积为π的圆半径为r 例2: B (A ,还有0 C ,还有0 D ,无限不循环) 闯关全练 一、(1)有理数 (2)无限循环小数、 (3)无限不循环小数、 (4)答案不唯一,如: 二、(1)错,如3π-0=3 π (2)错,如:… (3)对,无理数的两个前提条件之一无限 (4)对,3π+(-3 π)=0 (5)对,如:…

苏科初中数学七上《有理数与无理数》教案

2.2 有理数与无理数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2.了解无理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1.有理数的意义和分类; 2.无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分类,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教学过程(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有理数 我们学过整数(正整数、负整数、零)和分数(正分数、负分数).实际上,所有整数都可以写成分母为1的分数的形式.如 55=,1 44=,1-- 0=.1 我们把能写成分数形式m n (m 、n 是整数,n ≠0)的数叫 做有理数. 想一想: 小学里学过的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吗? 根据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可以进行如下的分类: ??????????? ?????? 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 分数负分数,或 ???? ?? ? ???????? 正整数 正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零 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 结合5 5=,144=,1-- 0=,1 体会整数可化成分母为1的分数形式. 30.310=,311 3.11100 -=- ,1 0.3333=,40.266615 =.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它们都是有理数. 引入有理数的定义,并按照定义说明整数、分数是有理数.通 过将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转化为分数,说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也是有理数,为有理数的分类做好铺垫. 无理数 议一议: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是有理数呢? 将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沿图中红线剪开,重新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它的面积为2. 如果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 ,那么a 2 =2.a 是有理数吗? 事实上,a 不能写成分数形式m n (m 、n 是整数,n ≠0),a 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1.414 213 562 373….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小学学过的圆周率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3.141 592 653 589…,π是无理数. 此外,像0.101 001 000 1…、-0.101 001 000 1…这样的无限不循环小数也是无理数. 通过拼图,探索,让学生感受a 不能化为分数的形式,引出a 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从而得到无理数的定义.通过π进一步说明无理数的确存在.根据无理数的定义,我们还可以构造像0.101 001 000 1…、-0.101 001 000 1…这样的无理数.

有理数无理数之战

有理数、无理数之战 小毅的小脑袋瓜里,整天琢磨着数学问题。一天晚上,他正在一道又一道地演算数学题,忽然听到屋后“乒乒叭叭”响起枪声。 “深更半夜,哪来的枪声?”小毅爬上屋后的小山一看,啊呀,山那边摆开了战场,两军对垒打得正凶。一方的军旗上写着“有理数”,另一方的军旗上写着“无理数”。 小毅记得老师讲过,整数和分数合在一起,构成有理数。无理数则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奇怪,有理数和无理数怎么打起仗来了?”小毅攀着小树和藤条,想下山看个究竟。突然,从草丛中跳出两个侦察兵,不容分说就把他抓起来。 小毅一看,这两个侦察兵胸前都佩着胸章,一个上面写着“2”,另一个上面写着“31”。 噢,他们都是有理数。 “你们为什么抓我?”xx喊着。 “你是无理数,是个奸细!”侦察兵气势汹汹地说。 “我不是无理数,我是人!”小毅急忙解释。 侦察兵不听他的申辩,非要带小毅去见他们的司令不可。 xx问: “你们的司令是谁?” “大名鼎鼎的整数1!”侦察兵骄傲地回答。 “那么多有理数,为什么偏偏让1当司令呢?”小毅不明白。 侦察兵回答说:

“在我们有理数当中,1是最基本、最有能力的了。只要有了1,别的有理数都可以由1造出来。比如2吧,2=1+1;我是31,1131++=;再比如0,0=1-1。” 小毅被带进1司令所在的一间大屋子里。这里有许多被捉的俘虏,屋子的一头,摆着一架X光机模样的奇怪的机器。 “押上一个!”1司令下命令。 两个士兵押着一个被俘的人走上机器。只见荧光屏“啪”的一闪,显示出“20502”。 “整数,我们的人。”1司令说完,又叫押上另一个。 荧光屏显示为“133355”。 “分数,也是有理数,是你们的人!”小毅憋不住地插嘴。司令满意地点点头。 屏上显示出“0.35278=8”。 “有限小数;有理数,是你们的人!”小毅继续说。 接着押上的一个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是“0.787 878……=78 \99”.“也是你们的人。”小毅兴奋地说,“循环小数,可以化成分数的。”这时,又有一个俘虏被两个士兵硬拉上机器,荧光屏“啪”的一闪,出现“1.414……=2”。不等小毅开口,1司令厉声喝道: “奸细,拉下去!” 这个无理数立刻被拖走了。接着荧光屏显示出一个数“0.101 001 0001……”。 “这是……循环小数吧?”小毅还没说完,那数猛地从机器上跳开想逃跑,却被士兵重新抓住。“这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是个无理数!”1司令说道。小毅因为识别错了,脸都红了。 这时,两个士兵请小毅站到机器上去,荧光屏立刻出现一个大字“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