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方案比选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5.4.2桥隧方案比选在选择本项目采用桥梁跨越长江的同时,项目研究组考虑过采用水底隧道穿越长江的隧道方案,并收集了国内外相关资料和信息,对隧道方案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和比较,对隧道方案的工程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我国过江隧道最早修建首推20世纪60年代的黄浦江隧道,近十几年来,随着黄浦江、珠江和甬江等一些大型水底隧道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的修建越江隧道技术水平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使我国在跨越海、江、河的方案上有多种选择的可能,使隧道成为解决过江通道的基本手段之一。
5.4.2.1隧道施工方法国内公路隧道的施工方法早期以矿山法为主。
而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的需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隧道的施工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一些新的隧道施工方法和工艺在工程中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一批长大隧道得以顺利建成。
常用于水底隧道的施工方法主要有暗挖法和沉管法两种:1、暗挖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新奥法(NATM)、掘进机法(TBM)和盾构法。
A、新奥法。
新奥法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作用和自稳能力。
隧道开挖后,及时采用喷砼、锚杆封闭、加固围岩,尽可能保持围岩的原有强度,容许围岩变形但又不致出现强烈的松弛破坏;当隧道变形基本稳定时,施作二次衬砌。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控量测,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变形,并对量测信息进行处理、反馈,进一步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法和调整支护参数,以指导下阶段的隧道施工。
对于浅埋软弱围岩,需采用超前支护或地层改良等辅助施工措施。
施工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是修建隧道最常用的方法。
新奥法的优点是施工组织简单、工期较短、建设费用较低;施工适用范围广,不受隧道断面尺寸和形状的限制,对各类围岩均能适用,当地质条件变化时,施工工艺可机动灵活随之变化;施工设备的组装和工地之间转移简单方便,重复利用率高;多年来已经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施工经验,形成了科学完整的工艺。
但它同时也存在施工工序多,施工过程中各工序干扰大,开挖速度低、超欠挖严重,爆破对地层扰动大,施工安全性差,作业场所环境恶劣、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难以克服的缺点,此外由于开挖速度低,在较长隧道施工时,往往需要采用辅助坑道来增加开挖工作面,从而增加工程造价。
隧道选线报告标准模板1. 选线需求本次隧道选线的建设需要考虑以下需求因素:•隧道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要求较高;•建设地区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包含山区、江河等多种地形;•对于建设项目的成本和环保要求有一定的考虑。
2. 选线原则本次选线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建设隧道的地理区域内,需要考虑环保和文物保护问题;•路线必须考虑通行性和安全性,选择如地质条件稳定的地区;•隧道建设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考虑后期建设和维护的成本。
3. 选线方案经过对选线需求和原则的分析,本次隧道选线方案如下所述:1.路线A路线A从起点开始朝西南方向延伸,先经过一段崎岖的山路,再经过一条宽阔的江河,最终在终点附近进入平原地区。
路线A选址优势在于该区域地下水位较低、地质状况稳定,全长达120公里。
2.路线B路线B从起点开始向东南方向延伸,也需要经过一座高山,在山腰处穿越山体,后经过一小段平原地带,在一条小河前漫长而平缓的弯道路段之后抵达终点。
路线B全长约95公里。
4. 选线方案比较分析在对两种路线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路线A在建设难度、通行能力与安全性等方面均优于路线B;•路线B在建设成本上优势较为明显,但是在通行能力与安全性等方面均逊于路线A。
因此,鉴于本次隧道建设所需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要求较高,我们建议采用路线A作为最终选线方案。
5. 选线方案实施方案本次选线方案实施方案如下所述:1.需要对路线进行详细的地理勘探,以确保选址地质状况稳定;2.针对路线选址地区的环境和文物,制定详细的保护计划;3.对于路线建设成本的控制,应该进行详细的证券评估和预算规划;4.认真考虑各阶段建设与维护费用,根据必要情况,采用阶段性建设方案。
6. 结论通过本次隧道选线的分析与比较,我们得出了最终选线方案,并制定了相关的实施方案。
这一方案的实施,将确保隧道建设的高通行能力和高安全性,同时也要求我们保护地方环境,充分考虑成本和保养等因素。
隧道方案比选3000字怎么写(实用版)目录1.引言2.隧道方案的定义和分类3.隧道方案比选的必要性4.隧道方案比选的流程和方法5.案例分析6.结论正文【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隧道建设在城市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隧道方案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经济和可行性。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隧道方案比选,成为了工程决策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隧道方案比选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隧道方案的定义和分类】隧道方案是指在特定工程背景下,为实现工程目标所提出的具体隧道建设方案。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隧道方案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隧道用途分类,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利隧道、能源隧道等;按照隧道形式分类,可分为盾构隧道、沉管隧道、钻爆隧道等;按照隧道断面形式分类,可分为圆形隧道、矩形隧道、马蹄形隧道等。
【隧道方案比选的必要性】隧道方案比选是在多个方案中,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
进行隧道方案比选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工程安全:隧道建设涉及诸多风险因素,如地质条件、地下水、土压力等。
方案比选有助于分析各种风险,选择安全性更高的方案。
2.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合理的隧道方案可以降低工程投资、减少运营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通过方案比选,可为投资者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3.优化工程设计:方案比选过程中,可对不同方案的施工技术、工程进度、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优化工程设计,提高工程质量。
【隧道方案比选的流程和方法】隧道方案比选的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搜集资料:了解工程背景、需求和限制条件,搜集相关隧道方案资料。
2.方案初选:根据工程特点,初步筛选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隧道方案。
3.方案评价:对初选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
4.方案比选:综合评价各方案,选择最优方案。
隧道方案比选的方法主要包括:1.矩阵法:根据各项评价指标设立矩阵,对各方案进行打分,以确定优劣。
隧道方案比选一、背景介绍隧道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地下工程形式,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隧道的设计方案比选是隧道工程建设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比选不同的方案,可以找到最合适的方案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二、目标和限制在进行隧道方案的比选过程中,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和限制。
目标可以包括隧道的功能要求、环境保护要求以及交通需求等。
限制可以包括预算、工期、地质条件等。
明确目标和限制有助于在比选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三、方案比选的方法1.定性比选:定性比选是根据方案的特性和性能指标进行主观评估的方法。
可以通过专家评审、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分可以采用Delphi法、层次分析法等。
2.定量比选:定量比选是根据数据和科学方法进行客观评估的方法。
可以通过建立模型进行评估,常用的方法有成本效益分析法、风险分析法等。
3.综合比选:综合比选是将定性比选和定量比选相结合的方法。
可以先进行定性评估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方案,再通过定量评估得到最优方案。
四、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可以根据具体的项目特点进行选择,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评价指标:1.成本:隧道工程的成本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指标。
可以包括施工成本、材料费用、运营维护成本等。
2.工期:工期可以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和投资回收速度。
通过比选不同的方案,可以找到工期最短的方案。
3.风险:隧道工程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地质风险、环境风险等。
通过比选不同的方案,可以找到风险最小的方案。
4.可持续性:隧道工程的可持续性包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社会效益的提升等。
通过比选不同的方案,可以找到最能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方案。
五、具体比选流程1.确定需求和限制:明确项目的目标和限制条件,包括功能要求、预算、工期、环境要求等。
2.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具体项目特点,确定评价指标和权重。
3.收集方案数据:收集各方案的相关数据,包括技术参数、成本数据、工期数据等。
4.定性评估: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方案进行定性评估,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方案。
隧道方案比选3000字怎么写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隧道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方案的比选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隧道方案比选的重要性、基本流程、关键环节分析、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隧道工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隧道方案比选的基本流程1.项目需求分析项目需求分析是隧道方案比选的基础,主要包括市场调研、技术研究和预算与成本估算。
市场调研是为了了解市场需求、竞争态势和发展趋势;技术研究着重于分析隧道工程的技术难点和关键技术创新;预算与成本估算则是预测项目投资和经济效益。
2.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评估隧道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
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环境影响评估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关注隧道建设过程中的地质风险;环境影响评估侧重于评估隧道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则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城市交通改善、投资回报等方面进行评价。
3.方案设计方案设计是根据项目需求和可行性研究结果,对隧道线路、结构和施工技术进行规划与设计。
主要包括隧道线路规划、隧道结构设计以及隧道施工技术选择。
4.比选评价比选评价是针对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进行综合评价和比选。
主要包括技术指标比选、经济效益比选、环境影响比选和社会影响比选。
技术指标比选关注隧道工程建设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和适用性;经济效益比选侧重于投资回报、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等方面;环境影响比选则是评估隧道施工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社会影响比选则关注隧道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和民生的影响。
5.方案确认与实施方案确认与实施是在比选评价的基础上,完成项目审批、招投标、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环节,最终实现隧道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管理。
隧道选线方案比选报告3000字
隧道选线方案比选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突出。
隧道作为一种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隧道选线方案比选是隧道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直接关系到隧道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
本文将从隧道选线方案比选的角度出发,对隧道选线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隧道选线方案的概念和意义
隧道选线是指在隧道设计过程中,根据交通流量、地形条件、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最优的线位建造隧道。
隧道选线方案比选是指在隧道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选线方案的优缺点,选择最为适合的方案。
隧道选线方案比选对于提高隧道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行性,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隧道选线方案的比选方法
隧道选线方案的比选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综合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是指通过对交通流量、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政策因素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优的线位建造隧道。
该方法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利弊,对不同的因素进行权衡,从而得到最佳的选线方案。
2.数学模拟法
数学模拟法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不同选线方案的交通流量、车辆延误等指标进行模拟分析,选择最优的选线方案。
该方法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和算法,对不同选线方案的交通运行状况进行精确的模拟和预测,为隧道设计提供重要的
决策支持。
3.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指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不同选线方案的优缺点,提出相应的建议。
该方法可以通过对实际隧道的建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隧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从中寻找解决方案。
朴头岭隧道二次衬砌扩大段施工方案隧一处温州经理部姬海东提要:本文针对朴头岭隧道扩大段二次衬砌,简要介绍了施工方法的选定以及具体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隧道扩大段方案施工一、工程概况甬台温高速公路乐清三标是我国规划的同江至三亚国道主干线中的一段,朴头岭隧道是三标段的线路控制工程,隧道长度如下:左洞:K12+292~K13+907,长1615m;右洞:K12+344~K13+912,长1568m(设计变更后)。
该隧道左、右线共设置4个洞内紧急停车带,中心线桩号为左线K12+780,K13+320;右线K12+672,515,K13+185,109,每处停车带长度均为32.1m。
左、右线全长范围设置2个汽车横通道,汽车横通道与正洞隧道中心线夹角60°,其右侧行车方向左转向半径R=15m,汽车横通道作人行横通道用,通道口扩大段长度均为18.5m,左、右线隧道中心线间距40m。
二、设计参数围岩类别衬砌类型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锚杆金属扩张网喷砼钢拱架IV 汽扩-IV Φ25先锚后灌式砂浆锚杆0.8×1.5m,长3.0m4cm(钢纤维)16cm12.6号工字钢间距0.8m50cm紧扩-IV Φ25先锚后灌式砂浆锚杆0.8×1.5m,长3.0m10×201.42Kg/m315cm 35cm隧道扩大段设计断面为三心图,断面净面积86.65m2。
三、施工方案拟定方案(一)采用自制纵向长12m拼装台架,砼采用人工先墙后拱法施工。
方案(二)采用钢模板台车为支撑,并充分利用台车轮廓线与设计轮廓线吻合部分,在渐开部分采用自制木架,外拼钢模板形成轮廓线。
采用泵送砼,一次性浇筑完毕。
四、施工方案比选1、成本分析方案(一)台架共需制作木架单元78片,拱部支撑13榀,施工平台一座,工字钢龙骨13榀,共需木料(20×20方木)约46m3。
工字钢及连接小铁件,钢管支架共13.5t。
方案(二)共需制作木架单元104片,共需木料(20×20方木及拉杆)约38m3,连接小铁件及钢管支架共0.43t。
隧道工程方案比选一、隧道工程规划1. 隧道工程需根据实际交通需求和地形地貌进行详细规划,包括隧道的长度、断面形式、位置及出入口等。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和土地利用情况,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 根据不同交通需求,隧道工程可分为地铁隧道、道路隧道、铁路隧道等不同类型,规划时需要考虑不同交通需求的特点和要求,确保隧道能够满足不同交通方式的运行。
3. 隧道规划需要考虑地质情况、地下水情况、地下管线情况等因素,以便在后期设计和施工时遇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隧道工程设计1. 隧道设计需要根据规划确定的隧道类型和交通需求,确定隧道的断面形式、结构形式等。
2. 隧道设计需要考虑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根据地质情况和地下水情况设计合理的支护结构和防水措施。
3. 隧道设计需要充分考虑隧道施工和日常运营中的通风、排水等设施,以确保隧道内部的安全和舒适。
4. 隧道设计还需要考虑隧道的应急通道、疏散通道等设施,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疏散乘客和维护人员。
5. 隧道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隧道的节能环保,确保隧道在日常运营中能够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三、隧道工程施工1. 隧道工程的施工需要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以确保隧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2. 隧道工程施工需要考虑工程机械、材料等方面的选择,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够高效、安全地完成。
3. 隧道工程施工需要加强对地质情况的监测和预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地质灾害,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
4. 隧道工程施工还需要考虑对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确保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5. 隧道工程施工需要加强对施工工艺、料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四、隧道工程监测1. 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隧道施工工程监测,以确保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地质灾害等不安全因素。
2. 隧道工程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隧道的结构安全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隧道结构问题,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3. 隧道工程运营期间,需要进行隧道的设施设备监测,确保隧道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隧道方案比选报告
任务给定的地形图为清水村的地形图,隧道平纵设计既要服从路线的总体走向,又要综合考虑隧道位置的地形、地质、地物、水文、气象、地震情况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尽可能使隧址位于地质条件较好、不良地质影响最小的地层中,隧道平面线形以直线为主,有利于通风和施工。
隧道纵坡设置充分考虑通风、排水、施工方案和两端接线的要求。
由于路线起点走廊带较窄,且路线起点与隧道进口很近,故隧道进口位置受其影响选择的余地不是很大,只能在小范围内微调,经反复比较,将推荐线与比较线的隧道进口位置选择在石峡沟的山脊处,受路线展线的影响隧道进口以小距离形式进洞,左右洞间距逐渐拉开,渐变过渡到普通分离式隧道。
该方案,隧道成洞条件较好,总体走向与岩层呈大角度相交。
隧道线形方案的选择,以选择越岭垭口为重点,从而解决越岭垭口、隧道高程(长度)和两侧展线这三个既相互依存又互相制约的问题。
一般利用小比例尺的航测照片或地形图,根据路线方向和克服高程的不同要求及条件,进行大面积纸上选线,然后对这些方案进行同等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区域工程地质的调查、测绘,查清区域性构造与路线的关系,地质条件与隧道工程的关系;结合路线条件及施工水平,合理地确定隧道工期,充分注意到较长的隧道往往具有显著的技
术经济价值和较好的营运条件,但常因工期控制而遇到困难,应正确处理好施工与营运的关系,近期与远期的利益,结合两端展线情况,对各方案作出评价,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
从线形方面考虑,一方案为直线路线,无论从设计、施工还是运营来说,都较其他方案有优势。
其他两个方案,不是增加了路线的长度,就是对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隧道起点的地势较为平坦,且离路线起点较近,故选两条备选方案:方案一和方案二。
经反复比选,将推荐线(方案一)与比较线(方案二)的隧道进口均取在石峡沟附近,推荐线起点在石峡沟东侧山脊处,方案一在南侧山脊处。
推荐方案(方案一):其右线起址桩号为K0+000~K2+800,长2800米,设计标高为1635.5m-1604.6m,纵断面采用单向纵坡,隧道出口位于山坡的坡脚,基底围岩条件较好。
隧道进口范围地势平坦,场地宽敞,基地围岩条件较好。
总里程最短,大大缩小了隧道施工工程量。
优点:隧道长度较比选方案短,施工及运营投资较省,出口成洞条件好,没有偏压。
整体方案路线轴线与等高线基本正交,受力条件好。
缺点:进口洞外路基位于坡脚沟谷中,需进行改沟处理。
比选方案(方案二)(曲线):长度3450m。
1)对隧道高程位置的选择也应综合考虑。
方案2隧道线形为曲线,本身长度较长,再加两端展线长,因此施工工期长,建设投资大,营
运费用大,经济效益低。
2)从地质角度考虑,方案2直穿垭口,遇到断层破碎带和软弱岩层的几率增大,此处地质条件较差。
3)方案2线路为曲线线形,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施工工期,在技术、施工组织等方面要求较高。
优点:基地围岩条件好,进口地势平坦
缺点:隧道长度增加650米,施工及运营投资大,浅埋段洞顶覆盖层厚度为6~12米,长达250米,存在偏压现象,施工处置费用都将较大。
跨越沟谷,需进行特别处理,且与等高线夹角较小,考虑到经济,社会效益以及施工条件等各方面影响因素,并结合水文地质等条件,经综合比选,推荐方案一为最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