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经济(技术经济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873.50 KB
- 文档页数:13
一、运输业的经济特征1.运输业生产是无形产品,不能储存也不能转移;2.运输生产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替代性,运输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3.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结构,是扩大再生产的最重要条件之一,运输规模是社会经济的基本比例之一;4.运输生产既创造价值,也创造使用价值。
二、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运输是再生产过程中的必要条件和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2.运输保证了社会产品的提供并创造了国民收入;3.运输保证了社会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4.运输占用、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三、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促进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2.推动了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3.沟通了国家、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交流;4.扩大了对外贸易,密切同世界各国的关系;5.增强了国家的国防实力。
四、运输需求的产生1.旅客运输需求产生原因:旅客运输需求一般可分为公务、商务、探亲和旅游四种类型。
旅客运输需求来源于生产和消费两个不同的领域。
公务、商务——生产性旅行需求——费用进入产品(服务)成本——生产领域。
探亲、旅游——消费性旅行需求——费用源于个人收入——消费领域。
2.货物运输需求产生原因:(1)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产地的分离;(2)生产力与消费群体的空间分离;(3)地区间商品品种、质量、性能、价格上差异。
五、运输需求的定义与内容1.运输需求的定义即运输市场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所提出的货主或旅客对空间位移的要求。
运输需求的两个条件:(1)有购买运输劳务的欲望;(2)有购买能力。
2.运输需求的内容(1)运输需求量;(2)流向;(3)运输距离;(4)运输构成;(5)起运时间和运达时间。
六、运输需求的影响因素1.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1)旅客运输需求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2)旅客消费性运输需求受国民的消费水平的影响;(3)人口数量和城市化程度是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重要因素;(4)旅行费用即运输服务价格的变动;(5)运输服务的质量。
补充材料一:五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五种运输方式经济技术特征比较:1、铁路:速度快、运量大、可靠性强、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可达性差;2、公路:速度快、机动性强、投资少、运量小、运营成本高、可靠性一般、环境污染大;3、水运航线:运量大、投资少、运营成本低、速度慢、可靠性较差、可达性差;4、航空:速度快、机动性强、通达性强、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可靠性一般、可达性差、环境污染;5、管道:连续性强、通达性强、可靠性强、不占土地资源、运营成本低、投资高、适应性差。
五种运输方式的定位比较`:1、铁路:大批量、长距离、较低运费、低风险客货运;2、公路:小批量、多批次、中短距离(<500KM)、灵活机动性较高客货运;3、水路:远洋——长或超长距离、最低运费、定期货物运输;内河、沿海——各种距离、最低运费、定期客货运;4、航空:小批量、超长距离、时效性强、高运费客货运输;5、管道:固定货种、固定路线、持续性好的货物运输。
一、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结合上表)三、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经济特征比较: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思路2004年03月18日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是指适应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地理要求,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协公路作、优势互补,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实现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系统的总称。
具体为:基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建立形成符合区域经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各种运输方式优化配置的交通基础网络系统,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和合理的运输组织方式,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实现运输过程各个环节无缝连接的一体化运输系统的有机集成。
综合运输体系包含两个系统:一个是交通基础网络系统,是实现运输的基础;一个是一体化的运输系统,是运输服务和体系效益效率最终体现的运行系统。
宏观政策引导和组织管理自始至终贯彻于这两个系统中,是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形成与运行的必备支持条件,也是我国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立与完善的关键。
交通运输的特征铁路运输与其他各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相比较,具有运输能力大,能够负担大量客货运输的特点,每一辆列车载运货物和旅客的能力远比汽车和飞机大得多。
速度快是铁路运输的另一特点,常规铁路的列车运行速度一般为每小时80 km左右,而在高速铁路上运行的旅客列车时速目前可达210~260k m。
铁路货运速度虽比客运慢些,但是每昼夜的平均货物送达速度也比水路运输快。
此外,铁路运输成本也比公路、航空运输低。
运距愈长,运量愈大,单位成本就愈低。
铁路运输一般可全天候运营,受气候条件限制较小。
同时具有安全可靠性,环境污染小和单位能源消耗较少等优点。
由于铁路运输具有上述的技术经济特点,因此,铁路运输极适合国土幅员辽阔的大陆国家;适合运送经常的、稳定的大宗货物;适合运送中长距离的货物运输以及城市间的旅客运输的需要。
公路运输是现代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它的主要优点是机动、灵活性强,而且对客运量、货运量大小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由于汽车运输灵活方便,可实现门到门的直达运输,因而不需要中途倒装,既加速了中短途运输的送达速度,又加速了货物资金周转,有利于保持货物的质量和提高客货的时间价值。
公路运输还可负担铁路、水路运输达不到的区域内的运输,它是补充和衔接其它运输方式的运输。
在短距运输时,汽车客运速度明显高于铁路,但在长途运输业务方面,有着难以弥补的缺陷:第一是耗用燃料多,造成途中费用过高;第二是机器磨损大,因此折旧费和维修费用高;第三是公路运输所耗用的人力多,如一列火车车组人员只需几个人,若运送同样重量的货物,公路运输则需配备几百名司机。
因此汽车运费率远高于铁路和水路;此外,公路运输对环境污染较大。
总之,公路运输(高速公路除外)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投资少、资金周转快、投资回收期短,且技术改造较容易。
汽车运输的出现还不到100年,但在载货吨位、品种、技术性能、专用车种类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与提高,能较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运输的需要。
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点比较作者:赵文娟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03期[提要] 目前,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以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为主的运输体系。
本文主要对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进行论述和比较分析。
关键词:运输业;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点中图分类号:F5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6年12月5日运输方式是从事运输活动所采用的某种手段或方法。
按照运输所使用的工具不同,运输方式分为5种:(1)铁路运输:所使用的工具是铁路列车。
铁路列车由提供动力的动力装置铁路机车及装载容器列车车辆两部分构成;(2)水路运输:包括内河运输和海洋运输。
海洋运输又可以分为沿海运输和远洋运输两大类。
我国90%的出口贸易货物都是通过远洋运输完成的;(3)公路运输:汽车是公路运输最基本的运输工具,不仅行使在公路上的汽车运输是公路运输,凡是使用汽车从事的运输都称作为公路运输,所以公路运输又称作汽车运输;(4)航空运输:所使用的工具是飞机,又有全货机和客货两用机之分。
在一些发达国家,空运已成为长途客运的主要运输方式;(5)管道运输。
对这五种运输方式的衡量可以用其技术经济特点来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有:运达速度、运输能力、运输成本、安全性、运输的灵活性等。
一、运达速度的比较运送速度:指旅客、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平均每小时被运送的距离。
行程长度除以交通车辆在线路首末站之间的行程时间所得的平均速度,单位为KM/H。
用公式表示:V=S/T,式中V 是送达速度;S是运输距离;T是总运行时间。
在各种运输方式中,航空运输速度最快,当前飞机速度已达到800~1,000km/h,单次航程可以达到10,000km以上,是速度最快的一种运输方式,在旅客的出行过程中,飞机本身的速度优势是无以撼动的,但是因为机场一般都距离市区偏远,在旅客去往机场的路途中会耽误时间,以及机场所需旅客办理的程序较为复杂繁多,亦影响整体运输速度;其次为铁路运输,铁路运输的技术速度较高,一般在80~250km/h,但是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进行会让(单线)、越行(复线)及其他技术作业,因而营运速度比技术速度低。
交通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交通运输的那些事儿。
你想想看,交通运输不就像是人体的血管一样嘛!它把各个地方都连接起来,让人和货物能顺畅地流动。
要是没有它,那可就乱套啦!先来说说公路运输,这就好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自行车,灵活得很呢!小汽车、大卡车都能在公路上跑。
它的好处就是啥地方都能去,不管是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偏远的乡村小道。
你随时想运点啥,招呼一辆车就行,方便快捷。
但它也有缺点呀,运量相对较小,成本有时候也不低呢。
再看看铁路运输,那简直就是运输界的大力士!长长的火车拉着好多货物,“哐哧哐哧”地跑。
铁路运输量大呀,一次能运好多好多东西。
而且速度也不慢,还比较稳定,不用担心天气啥的影响太大。
可它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修铁路可得花不少钱呢,路线也相对固定,没那么灵活。
还有水路运输,这就像是大海里的巨轮,一次能装超多的货物。
成本相对较低,适合运那些量大又不着急的东西。
但它也有局限性呀,得靠水呀,不是哪儿都有河流大海的。
而且速度相对较慢,要是着急用的东西,等它运到可能就晚啦。
航空运输呢,那就是速度的代表!“嗖”的一下就到目的地了。
特别适合运那些紧急的、贵重的东西。
可它贵呀,运费可不便宜呢!不是谁都能经常用得起的。
每种交通运输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用处,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一样。
我们得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这样才能让交通运输发挥最大的作用。
比如说,你要运一批新鲜水果,时间很紧急,那航空运输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要是运很多煤炭啥的,那铁路或者水路运输就比较合适啦。
要是只是送个小包裹到附近的城市,公路运输就足够啦。
所以说呀,交通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可重要了呢!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它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小,让我们能更容易地得到各种各样的东西。
没有它,我们的生活肯定会变得很不方便,你说是不是?大家可得好好珍惜这些交通运输方式,让它们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呀!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在不同运输方式中的反映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是通过各种技术经济指标来反映的。
技术经济指标的优劣,反映出它们的技术经济效果的大小。
衡量经济效果的总的标准是多、快、好、省。
这个标准具体反映在运输中,是用各种技术经济指标来体现的。
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有:货物送达速度,运输成本,运输质量,劳动生产率,基本建设投资额和主要物资(如钢材、燃料)的需要量,等等。
1.货物送达速度采用和发展运输速度快的运输方式,有着重大的经济意义。
运输速度快可以缩短商品的流通时间和再生产周期,使社会扩大再生产加速进行。
同时,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就能够使大批货物从在途运输的“积压”状态下解放出来,把它们投入生产消费或生活消费。
这不仅可以大大节约流动资金,加速物资周转,从而减少物资积压,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运输设备的利用率,加速运输工具的周转,相应地减少运输设备和运输工具的需要量。
资金的周转时间,除由生产时间决定外,还由流通时间决定,而流通时间又取决于商品的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这两者又与运输时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运输时间在商品流通总时间中占有相当比重。
要缩短运输时间,就必须加快货物送达速度。
因此,货物送达速度这个指标,是从流通领域的角度反映了运输业与工农业物质生产部门的关系,或者说流通与生产的关系,是评价各种运输方式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各种运输方式的货物送达速度,取决于它们的运输工具的技术速度和旅行速度。
技术速度是决定货物送达速度的基本条件。
“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良,会绝对缩短商品的移动期间”。
目前,在国外,无论陆上、水上或空中运输工具,由于采取了各种先进技术,其技术速度普遍有提高的趋势。
货物送达速度还受到在沿途中间站停站时间、货物始发到达作业时间、车辆在港站等待装卸时间、途中作业时间,如果是水陆联运货物则还包括在换装地点的停留时间的影响。
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速度、始发和到达作业时间以及途中作业时间不同,是决定它们的送达速度不同的主要因素。
2022年高级经济师《运输经济》真题及答案解析(延考)[问答题]1.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服务人民(江南博哥)美好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的坚实保障。
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制定《“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全面推动交通运输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养护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形成绿色低碳发展长效机制,让交通更加环保、出行更加低碳。
问题:论述如何推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一、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逐步构建以铁路、船舶为主的中长途货运系统。
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
优化“门到门”物流服务网络,鼓励发展城乡物流共同配送、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分时配送等集约化配送模式,提高工矿企业绿色运输比例,扩大城市生产生活物资公铁联运服务供给。
二、推广低碳设施设备规划建设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重点推进交通枢纽场站、停车设施、公路服务区等区域充电设施设备建设,鼓励在交通枢纽场站以及公路、铁路等沿线合理布局光伏发电及储能设施。
推动交通用能低碳多元发展,积极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车辆,稳步推进铁路电气化改造,推动内河船舶更多使用清洁能源,进一步降低交通工具能耗。
持续推进港口码头岸电设施、机场飞机辅助动力装置替代设施建设,推进船舶受电设施改造,不断提高岸电使用率。
三、加强重点领域污染防治落实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制度。
推动船舶污染物港口接收设施与城市公共转运处置设施有效衔接,健全电子联单监管制度。
一、概述:1、现代化交通运输的五种运输方式及其经济技术特征:水路运输:运输能力大;运输成本低;投资省;劳动效率高;航速低.铁路运输:运输能力大;运输成本较低;适应强;安全性好;列车运行速度较高;能耗小;环境污染小。
公路运输:技术经营性能指标好;货损货差小,安全性、舒适性不断提高;送达快;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回收期短;单位运输成本较高,且污染环境。
航空运输:高科技性;高速性;高度的机动灵活性;安全可靠性和舒适性;建设周期短、投资少、回收快;运输成本高。
管道运输:运量大;占用土地少;投资少,自动化水平高,运营费用低。
2、运输量:在一定运输供给条件下所能实现的人与货物的空间位移量;3、干线网的六横七纵:六横:绥芬河—哈尔滨—满洲里;丹东—沈阳—北京-包头—兰州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渲关连云港—郑州—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上海—武汉—重庆—成都;上海—杭州—南昌—株洲—贵阳—昆明七纵:哈尔滨-沈阳—大连—上海—广州;天津—济南-徐州—南京—上海;北京-武汉—广州;北京—阜阳—九江—南昌-深圳—九龙;大同-太原—焦作—枝城—柳州--湛江;安康—重庆—贵阳—柳州—南宁—友谊;宝鸡-成都—昆明;4、联合运输系统:概念:联合运输系统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工具组成,在两地之间对托运人所托运的货物,采用单一费率或联合计费,并且共同承担运送责任的运输服务系统。
组织形式:1、公路与铁路的联合运输,也称作背载运输或驼背运输;2、公路与水路的联合运输,也称作船背运输;3、公路与航空的联合运输,也称作鸟背运输;4、铁路与水路的联合运输,也称作车-船运输;5、货船与驳船的联合运输。
二、铁路:1、铁路运输能力:1、铁路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铁路运输能力是A通过能力(在一定的机车车辆类型、信号设备和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铁路区段内各项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为一昼夜)所能通过的最大列车数(以对/天为单位))和B输送能力(一年内单方向所能完成的运输量,即货物的吨数)的总和。
简述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运输方式的选择变得愈加重要。
不同的运输方式拥有各自独特的技术和经济特征,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降低风险等。
本文将从陆地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
二、陆地运输1.公路运输公路运输是最为常见的陆地运输方式之一。
其技术特征主要包括:车辆种类多样化,能够适应不同货物种类和数量;道路网络覆盖广泛,能够实现“门到门”服务;配套设施完善,如加油站、修理厂等。
然而,公路运输也存在着一些经济特征:成本相对较高,主要包括燃料费用、车辆维护费用等;受交通拥堵等因素影响较大,可能导致延误和损失;安全风险较高,易受天气等因素影响。
2.铁路运输铁路运输作为一种快速、安全、稳定的运输方式,其技术特征主要包括:运输能力大,能够承载大量货物;线路固定,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速度较快,可达到每小时数百公里。
然而,铁路运输也存在着一些经济特征:起点和终点之间的中转费用相对较高;灵活性不足,难以适应货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配套设施相对薄弱。
3.管道运输管道运输是指通过管道将液体、气体等物质进行运输的方式。
其技术特征主要包括:安全性高,不易泄漏或污染环境;成本低廉,由于无需人工操作和燃料费用等成本相对较低;能够长期稳定地进行运输。
然而,管道运输也存在着一些经济特征: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于液体、气体等少量高价值货物的长距离运输;建设成本较高。
三、水路运输1.内河航运内河航运是指在内陆河流系统中进行货物或旅客的水上交通运输。
其技术特征主要包括:成本较低,主要包括船只维护费用和燃料费用等;能够承载大量货物;能够适应不同水位的变化。
然而,内河航运也存在着一些经济特征:速度较慢,可能导致延误和损失;配套设施相对薄弱。
2.海洋航运海洋航运是指在海洋上进行货物或旅客的水上交通运输。
其技术特征主要包括:能够承载大量货物;速度较快,可达到每小时数百公里;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货物流动。
08交运3班机密,禁止外传。
如有外传,后果自负。
交通运输经济历年真题,题目来源。
2001年一、说明下列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平均运距与经济运距平均运距是一定时期内,每一吨货物被汽车运送的公里数,反映一定时期某一地区所运货物的运输距离。
经济运距是一定运输条件下,汽车运输发挥最佳效果的运距。
2.运输成本与社会产品总成本运输成本是运输企业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的总和。
3.运输结构和运输系统运输结构是指运输部门内外部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有机比例与构成。
运输系统是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主要现代化运输方式构成的运输统一体。
4.运输质量与运输效用运输质量是指运输企业的劳动工业满足客货运输企业需求者的程度,包括运输的安全性、准确性、及时性、经济性。
运输效用是指运输对象空间的位移,也是运输业的产品。
5.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管理物流的一种方式,物流系统化应形成物流自供应者到最终用户间移动的控制功能实现的物流链管理。
二、简述题 1.简述运输劳动生产力及提高运输生产力的意义与途径2.简述运输市场机制及其作用运输市场具有能够进行自身调节的机能。
内容:①动力机制②供求机制③价格机制④竞争机制⑤信息传导机制⑥风险机制。
作用:①信息传递②资源优化配置③结构调整功能④促进技术进步3.综合运输体系的构成及实现综合运输的途径与措施4.简述运价与运输供求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5.运输效益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进行评价?三、论述题 1.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内在规律(2003) 2.如何提高道路运输组织水平2002年一、名词解释 1.资源配置:资本、劳动和技术三种资源及其总和在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五种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配置与倾斜配置,以及运输资源在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的配置与倾斜配置。
2.多运输体系是相对单一的运输体系而言的,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 3.运输需求的交叉弹性反映一种运输方式,一条运输线路和一家运输企业的运输需求量受可替代的另一种运输方式,另一条运输线路或另一家运输企业价格的变化的反应程度。
高级经济师考试复习知识点:运输经济高级经济师考试复习知识点:运输经济导语:运输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与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科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高级经济师的重要考试内容,下面是其知识点,一起来复习下吧:1、运输经济特征:运输业生产的是无形产品;运输生产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替代性,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结构;既创造价值也创造使用价值。
2、运输业的.地位:是社会生产力组成部分;创造国民收入;确保社会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占用耗费大量资源。
3、运输市场的基本要素:运输企业、货主和旅客;运输产品;市场行为;市场秩序;4、运输市场的功能:信息传递;资源配置及优化;结构调整和产品开发;分配和监督。
5、运输市场的特征:运输商品的生产、交换、消费的同步性;运输市场的非固定性;运输需求的多样性和运输供给的分散性;运输供给的不均衡性。
6、运输市场营销特点:推销困难;销售方式单一;供求分散;销售对象复杂;需求弹性大;对生产者个人技术技能要求高。
7、运输需求的内容:运输需求量;流向;运距;运输构成;起达时间。
8、运输需求特征:派生性;广泛性;多样性;不均衡性;规律性;部分可替代性。
9、运输供给的内容:运输供给量;运输方式;运输布局;运输经济管理体制10、影响运输供给的因素:技术;运营策略;政府的要求和限制;使用者行为11、运输成本主要影响因素:运量;运距;运输能力波动12、运输成本的计算方法:支出科目直接计算法;单位支出分摊法;支出率法;作业成本法。
13、运输成本分析的方法:对比法;比率法;连锁替代法;差额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
14、运输价格的管理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直接管理与间接调控相结合;保护竞争、禁止垄断。
15、我国三种运输价格形式: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
16、公路运输技术经济特征:直达性好机动灵活;载运量小;环境污染严重17、水运技术经济特征:路线投资小、运载量大、成本低、速度较低、灵活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