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土壤分布
- 格式:doc
- 大小:15.01 KB
- 文档页数:4
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一、引言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培育和发展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为推动湖北省农业的发展,我们制定了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实现农产品产业优化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二、农产品资源分析1:土壤条件湖北省土地面积广阔,拥有肥沃的土壤资源。
根据湖北省土壤调查结果,各地土壤类型分布不均,主要包括黄土壤、黑土壤、红壤、河流湖泊沉积土等。
不同土壤类型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和农产品。
2:气候条件湖北省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这种气候适宜发展稻谷、蔬菜、水果等农产品。
3:水资源湖北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长江、汉江、淮河等重要河流和众多湖泊。
水资源为湖北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适宜发展水稻、鱼类养殖等农产品。
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1:水稻种植基地湖北省拥有广阔的平原区域,适宜发展水稻种植。
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将水稻种植基地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鄂西平原水稻种植区:包括宜昌、恩施等地,适宜发展早稻和中稻。
- 鄂东平原水稻种植区:包括武汉、黄冈等地,适宜发展晚稻和粳稻。
2:果蔬种植基地湖北省气候适宜果蔬种植,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地优势,将果蔬种植基地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鄂北果蔬种植区:包括十堰、襄阳等地,适宜发展苹果、柿子、辣椒等农产品。
- 鄂南果蔬种植区:包括荆州、咸宁等地,适宜发展葡萄、橙子、番茄等农产品。
3:特色畜牧养殖区湖北省地广人稀,适宜发展畜牧养殖业。
根据地理位置和市场需求,将特色畜牧养殖区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鄂西山区畜牧养殖区:包括恩施、宜昌等地,适宜发展山羊、黑猪等畜牧养殖。
- 汉江流域畜牧养殖区:包括武汉、孝感等地,适宜发展家禽养殖、猪肉养殖等农产品。
四、附件1:相关数据表格:包括土壤调查数据、资源分析结果等。
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腹地,长江横贯东西,省域地势呈三面高、中间低、向南敞开的态势.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诸山环绕;中南部为江汉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与洞庭湖相连。
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土地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辖12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39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其中3个直管市)、37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一。
湖北省各类用地数量湖北省土地利用呈“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格局.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省农用地面积1466。
3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88%;建设用地面积136。
7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
36%;未利用地面积255。
7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
76%。
1.农用地耕地面积467.5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
15%,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鄂北岗地和鄂东沿江平原。
园地面积42。
6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
29%,主要分布在长江山峡河谷地带、清江流域和鄂南幕阜山区。
林地面积793.8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71%,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平原地区分布较少,与湖北省的地貌特征基本一致。
牧草地面积4。
4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
24%,主要零星分布在十堰、恩施和黄冈等地.其他农用地面积157.8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
49%.2.建设用地城镇工矿用地面积24.1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0%,人均城镇工矿用地98平方米。
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72。
0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
88%,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202平方米。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面积40。
5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
18%。
3。
未利用地全省未利用地面积255。
74万公顷,扣除河流、湖泊水面、沼泽地、苇地和部分滩涂等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湿地,宜耕后备土地十分有限。
二。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1997~2005年间,全省耕地累计减少27.44万公顷,平均每年减少耕地3.05万公顷。
湖北地区地理知识点湖北地区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它东临安徽,西接重庆,南界江西、湖南,北靠河南。
湖北省因其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一些关于湖北地区地理的知识点:1. 地理位置:湖北省位于东经108°21′至116°07′,北纬29°05′至33°20′之间。
它位于中国的中部,长江中游地区。
2. 地形地貌:湖北省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
著名的有武当山、神农架、大别山等。
3. 气候特征:湖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干燥。
4. 水系分布:长江和汉江是湖北的主要河流,长江流经湖北的大部分区域,汉江是长江的第二大支流。
5. 自然资源:湖北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铜、煤、石油等。
同时,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6. 生物多样性:湖北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多种珍稀动植物,如金丝猴、大熊猫等。
7. 历史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包括荆州古城、黄鹤楼等。
8. 经济发展:湖北省是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工业以钢铁、汽车、化工、纺织等为主。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9. 交通网络:湖北地处中国的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网络。
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也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10. 旅游资源:湖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武当山、神农架、三峡大坝等。
通过这些知识点,可以对湖北地区的地理特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湖北省土壤状况湖北省土壤类型较为复杂,主要有水稻土、潮土、黄棕壤、黄褐土、石灰(岩)土、红壤、黄壤及紫色土等,这8个土类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98.65%。
其中水稻土占总耕地面积50.35%,潮土19.03%,黄棕壤占14.54%,其他5个土类的面积占总耕地面积比均小于5%。
水稻土是湖北省面积最大,贡献最多的耕作土壤,盛产粮、油,占全省粮食产量70%。
潮土是湖北省重要的生产粮、棉、油的土壤,本区域所产棉花占全省棉花产量80%以上。
黄棕壤广泛分布于我省的鄂西南山区和鄂北地区,是小麦、玉米、棉花、豆类、茶叶、烟叶等粮经作物的重要产区。
湖北省红壤主要分布于鄂东南海拨800米以下低山、丘陵或垅岗和鄂西南海拨500米以下丘陵、丘陵台地或盆地。
该分布区包括咸宁地区和鄂西自治州各县市,以及黄石、鄂州、武昌、汉阳、洪山、圻春、浠水、武穴、黄梅、石首、公安、松滋、枝域等县(市、区)。
红壤营养状况是有机质含量较低,严重缺磷、硼,大部分缺氮、钾,局部缺锌、铜、锰、铁。
湖北省黄壤分布于鄂西南(鄂西自治州和宜昌地区)海拔500-1200米的中山区,居基带红壤之上,册地黄棕壤之下。
其分面下限阪峰较高,群山较低。
主要分面地域表现为“四大块,四河谷”,“四大块”指恩施-建始盆地,来凤盆地、黄陵背斜中心区和枝城、长阳与五渔洋关之间的三角地带。
“四河谷”指长江西陵河谷清江河谷鹤嵝水谷和咸丰唐岩河谷。
土壤层次分异明显,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比红壤高22.4%,其它矿质氧分与红壤相近或略丰,富铝化作用、淋溶作用和粘粒淀积现象较为明显。
本省黄棕壤分布于该省各地、市、州,其中,以郧阳、黄冈、宜昌、孝感、襄樊等地的面积较大。
多表现较为严重的水土侵蚀,该土壤的农业垦种历史较长,利用方式多种多样,结构面上经常覆有铁、锰胶膜或结核。
一般质地粘重,土体紧实。
黄褐土集中分布在襄樊、郧阳及荆州北部,多地处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岗、盆地及平坝阶地。
湖北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湖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其地理特点和地理知识因素对于湖北高考考生来说十分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湖北高考地理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理位置:湖北位于中国中部,东与江苏、安徽接壤,南与湖南相接,西南与重庆、四川交界,西与湖南、陕西相连,北与河南接壤。
2. 地形地貌:湖北地势以长江流域为主,分布着大片平原、丘陵和山地。
其中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上,是湖北省的省会和经济中心。
3. 气候特点:湖北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
由于地处长江中游地区,湖北的降水充沛,雨量分布不均衡。
4. 水系特点:湖北有长江、汉江等重要水系贯穿全省。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在湖北境内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港口城市,如武汉、宜昌等。
二、经济地理知识点1. 农业发展:湖北是中国的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
湖北的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同时也有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2. 工业布局:湖北省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其中汽车制造、钢铁产业、电子信息等是湖北的支柱产业。
武汉钢铁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是湖北省的两大龙头企业。
3. 交通发展:湖北的交通发达,其中的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
湖北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线路贯穿全省,并且有三个重要的航空港,分别是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襄阳刘集机场和宜昌三峡机场。
三、文化地理知识点1. 历史文化:湖北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例如楚文化、荆楚文化和三国文化等都有湖北的深厚影响。
2. 旅游资源:湖北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三峡、神农架、黄鹤楼等著名景点。
三峡是长江上的一片峡谷风景区,被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
3. 民俗文化:湖北的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其中的武汉话和荆州话是湖北的两大方言,被广泛使用。
湖北的民间传统节日也十分丰富,如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
四、环境地理知识点1. 生态环境:湖北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第32卷第1期2018年㊀3月资源环境与工程ResourcesEnvironment&EngineeringVol 32ꎬNo 1Mar.ꎬ2018收稿日期:2017-08-21ꎻ改回日期:2017-10-09作者简介:陈婕(1985-)ꎬ女ꎬ工程师ꎬ地质工程专业ꎬ从事地质勘查工作ꎮE-mail:1662251105@qq com湖北省随县三里岗地区富硒土壤分布规律探讨陈㊀婕ꎬ吴康生ꎬ杨文兵ꎬ渠㊀婧(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ꎬ湖北襄阳㊀441002)摘㊀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成果显示ꎬ随县三里岗地区为足硒㊁富硒土壤的广泛分布地区ꎮ硒元素主要赋存于震旦 寒武系地层中ꎬ硒元素与富碳岩石有关ꎬ在该地土壤中的硒元素由表土至深部有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ꎬ呈现表层富集 中部贫化 底部含量高的变化规律ꎮ关键词:富硒土壤ꎻ分布规律ꎻ随县ꎻ三里岗地区中图分类号:S151.9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1211(2018)01-0055-06DOI:10.16536/j.cnki.issn.1671-1211.2018.01.011㊀㊀根据硒的生物学作用研究ꎬ硒有保护机体免受氧化物损害的功能ꎮ研究表明ꎬ硒能改善动物机体的免疫力ꎬ提高人体抗癌能力ꎬ抑制镉㊁砷㊁汞㊁银等重金属毒性[1-2]ꎮ缺硒可引起克山病㊁大骨节病等地方病ꎮ因此研究富硒土壤的分布规律ꎬ对指导下一步寻找富硒土壤具有重要意义ꎮ1㊀研究区背景三里岗镇位于湖北省随县南部ꎬ隶属随州市ꎬ距随州城区57kmꎬ面积320km2ꎬ三里岗镇地处大洪山东部ꎬ地形以低山㊁丘陵㊁岗地为主ꎬ全镇海拔约在170~450m之间ꎮ三里岗镇山脉为大洪山余脉ꎬ由南向北山势逐渐降低ꎬ山的相对高度100~300m之间ꎮ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良好ꎬ酸碱度适中ꎬ种类齐全ꎬ适宜多种作物㊁林木㊁果树㊁食用菌生长ꎮ土壤成土母质有第四纪粘土ꎬ近代河流冲积物和石灰岩㊁板岩㊁砂页岩㊁岩浆岩等风化物ꎮ全区土壤分为2个土类ꎬ6个亚类ꎬ主要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和黄棕壤ꎮ水稻土分为淹育型水稻土(0.28%)和潴育型水稻土(23.63%)ꎬ黄棕壤分为酸性结晶岩黄棕壤土(3.61%)㊁红砂岩黄棕壤土(20.63%)㊁泥质岩黄棕壤性土(49.75%)和基性结晶岩黄棕壤性土(2.10%)ꎮ本次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京山台褶束(Ⅱ11)ꎬ北北西向的中㊁新生代断陷盆地将该台褶束分割为二凸二凹的构造格局ꎮ区内主要断裂以襄樊 广济大断裂构造带为代表ꎬ是一条区域性的推覆型断裂构造ꎬ亦是本区桐柏大别造山带与扬子地台前陆过渡带的分界线ꎬ具多旋回发展的历史ꎮ该断裂大致分布在三里岗常安村 尚店村一带ꎬ呈北西西 南东东向展布ꎬ在三里岗一带ꎬ断裂破碎带宽达3kmꎬ沿断裂带碎裂岩㊁角砾岩㊁糜棱岩㊁硅化岩发育ꎬ多期活动特征明显ꎮ研究区内出露地层(图1)主要为中元古界㊁震旦系㊁寒武系㊁志留系㊁白垩系和第四系地层ꎮ震旦系和寒武系为主要富硒地层ꎮ震旦系(Z)地层主要出露于研究区北部ꎬ主要地层为陡山沱组和灯影组ꎬ主要岩性由一套泥质岩及硅质碳酸盐岩㊁碳酸盐岩㊁磷酸盐岩等组成ꎮ寒武系(ɪ)在南秦岭㊁扬子地层区均有分布ꎬ主要分布于襄樊 广济断裂北部ꎬ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及泥质岩为主的沉积ꎮ早寒武世主要为浅海相黑色页岩㊁砂岩及石灰岩为主ꎬ中㊁晚寒武世主要是浅海和浅海近岩的白云岩㊁白云质灰岩㊁炭质页岩㊁石煤及炭质泥质灰岩等ꎮ2㊀样品采集与分析2.1㊀样品采集依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要求ꎬ以1ʒ1万土地利用图作为野外手图ꎬ按照图斑结合方里网格布样ꎬ根据样点预布图ꎬ利用手持式GPS定点ꎬ进行表层土壤取样ꎬ平均采样密度为5.19个点/km2ꎮ采集样品以木锹为械具ꎬ标准化地采集地表0~20cm的原始新鲜土壤ꎮ去除杂草㊁草根㊁砾石㊁砖块㊁肥料团块等杂物ꎮ为增加土壤样品的代表性ꎬ采样时以1处为主(作图1㊀随县三里岗地区地质图Fig 1㊀GeologicalmapofSanligangareainSuixian1.第四纪ꎻ2.白垩纪ꎻ3.泥盆纪ꎻ4.二叠纪 三叠纪ꎻ5.志留纪ꎻ6.奥陶纪 志留纪ꎻ7.寒武纪ꎻ8.震旦纪ꎻ9.元古代ꎮ为定点位置)ꎬ在采样点周围50m范围内多点采集3~5个子样组合为一个样品ꎮ样品原始重量应ȡ1000gꎬ每个样品要保证截取的粒级样品<20目部分ꎬ重达550gꎮ2.2㊀样品分析土壤Se元素分析方法为原子荧光光谱法(AFS)ꎬ检出限为0.01ˑ10-6ꎬ报出率100%ꎬ合格率100%ꎻ土壤有机质分析方法为氧化还原法ꎬ检出限为0.02ˑ10-6ꎬ报出率100%ꎬ合格率100%ꎮ3㊀三里岗地区硒元素的分布特征3.1㊀土壤硒元素含量及丰缺分布研究区内Se元素含量为0.1~17.8mg/kgꎬ最高值点位于黄家河村西北角南天门处ꎮ全区Se元素平均含量达到0.37mg/kgꎮ全区Se元素变异系数达到1.57ꎬ呈显著分异分布ꎮ具体分布特征见图2ꎮ由Se元素地球化学图可以看到ꎬ研究区中Se元素主要富集于北部常安村 新集 何家店村一带ꎬ古庙及八一桥村亦有零星分布ꎮ图2㊀随县三里岗地区土壤硒丰缺分布图Fig 2㊀GeochemicalmapofseleniumofSanligangareainSuixian1.富硒区(硒含量>0.40mg/kg)ꎻ2.足硒区(硒含量0.175~0.40mg/kg)ꎻ3.缺硒区(硒含量<0.175mg/kg)ꎻ4.村界及名称ꎻ5.河流水系ꎮ3.2㊀硒元素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不同的土壤类型对Se元素含量也有影响ꎬ表1为研究区中各类土壤Se元素含量平均值ꎮ三里岗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为黄棕壤性第四纪粘土泥田(12a)㊁第四纪粘土黄棕壤(71a)㊁红砂岩黄棕壤65资源环境与工程㊀2018年㊀表1㊀随县三里岗地区各土壤硒元素含量特征表Table1㊀TheseleniumcontentcharacteristicstableofeachsoilinSanligangareainSuixian全区12a12b12c13a71a71b71cN1662616283258411364均值/(mg kg-1)0.370.320.430.580.600.410.280.48㊀㊀注:12a为黄棕壤性第四纪粘土泥田ꎬ12b为潮土田ꎬ12c为灰潮土田ꎬ13a为青泥田ꎬ71a为第四纪粘土黄棕壤ꎬ71b为红砂岩黄棕壤ꎬ71c为玄武岩黄棕壤ꎮ(71b)ꎬ表中Se元素含量依次为71a>12a>71bꎮ其中ꎬ71b主要为白垩系红砂岩风化而成的红土层ꎬ其低分布状况与白垩系地层有关ꎻ而水稻土中Se元素含量低于粘土黄棕壤ꎬ说明成土后的风化淋溶作用与人为耕作活动对表土中的Se元素含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ꎮ3.3㊀土壤硒元素垂直向上的分布硒元素在深层土壤中的分布特征为:全区垂直剖面中除PM05与PM08外ꎬ表层土壤(0~20cm)中的Se元素均大于第二深度层(20~50cm)ꎬ不同土壤垂直剖面不同深度土壤硒含量见表2ꎬ且除常安村区域外ꎬ其余地点Se元素在垂直向上的形态均为倒U型ꎬ以PM01㊁PM12㊁PM17为例(图3)ꎮ表2㊀不同土壤垂直剖面不同深度土壤硒含量表Table2㊀Theseleniumcontenttableofdifferentsoilverticalprofileswithdifferentdepthsofsoilseleniumcontent剖面号PM01PM01PM01PM01PM01PM02PM02PM02PM02PM02PM03PM03PM03PM03PM03PM04PM04PM04PM04PM04采样深度/cm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Se含量/(mg kg-1)0.360.310.310.340.480.760.540.380.360.411.791.591.271.261.460.910.750.250.190.14剖面号PM05PM05PM05PM05PM05PM06PM06PM06PM06PM06PM07PM07PM07PM07PM07PM08PM08PM08PM08PM08采样深度/cm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Se含量/(mg kg-1)1.281.580.670.861.040.740.680.930.770.361.010.780.740.680.550.270.420.520.640.45剖面号PM09PM09PM09PM09PM09PM10PM10PM10PM10PM10PM11PM11PM11PM11PM11PM12PM12PM12PM12PM12采样深度/cm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Se含量/(mg kg-1)0.590.450.280.510.380.920.720.710.690.590.630.210.250.250.341.701.101.181.221.47剖面号PM13PM13PM13PM13PM13PM14PM14PM14PM14PM14PM15PM15PM15PM15PM15PM16PM16PM16PM16PM16采样深度/cm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Se含量/(mg kg-1)0.300.290.310.310.360.740.450.450.500.560.310.170.190.130.120.780.680.470.390.58剖面号PM17PM17PM17PM17PM17PM18PM18PM18PM18PM18PM19PM19PM19PM19PM19PM20PM20PM20PM20PM20采样深度/cm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2050100150200Se含量/(mg kg-1)0.390.270.190.190.310.520.340.270.310.260.390.300.250.300.330.470.340.280.260.33图3㊀垂向剖面Se含量变化特征Fig 3㊀Verticalsectionalseleniumcontentvariation75第1期陈㊀婕等:湖北省随县三里岗地区富硒土壤分布规律探讨㊀㊀土壤中的Se元素由表土至深部有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ꎬ呈现表层富集 中部贫化 底部含量高的变化规律[3]ꎮ深层土壤中的高含硒量受成土母质及土壤淋溶㊁黏化作用所影响ꎻ而表层土壤中出现了Se元素的次生富集ꎮ3.4㊀不同地层单元中硒元素含量变化Se元素主要集中于震旦系 寒武系地层中ꎬ各地层中Se元素的含量特征见表3ꎮ可以看到ꎬ研究区中Se元素含量依次为震旦系㊁寒武系㊁泥盆系㊁第四系㊁元古界㊁白垩系㊁侵入岩㊁奥陶系 志留系ꎬ即Se元素在震旦系㊁寒武系地层中出现富集ꎬ而在奥陶系 志留系㊁白垩系与侵入岩中出现亏缺ꎮ3.5㊀不同岩性硒元素含量变化岩石作为成土母源ꎬ为其表土中元素含量的丰富或缺乏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地球化学背景ꎮ岩石剖面样品岩性特征及硒元素含量见表4ꎮ表3㊀研究区各地层硒元素含量统计特征表Table3㊀Thestatisticalcharacteristicstableofseleniumcontentofeachstratuminthestudyarea元素元古界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 志留系泥盆系白垩系第四系侵入岩样本数N4031904031061227923138均值/(mg kg-1)0.290.590.510.210.310.270.290.24浓集比例K0.781.601.380.580.850.730.800.66表4㊀研究区不同地层单元岩石硒元素含量表Table4㊀Theseleniumcontenttableofrocksindifferentstratigraphicunitsinthestudyarea样号123456789岩性震旦系灰白色泥质白云岩震旦系黄色泥质粉砂岩寒武系黑色薄 中层硅质岩寒武系灰黄色薄 中层粉砂岩寒武系灰黄色粉砂质页岩元古界灰白色薄层状白云岩元古界灰色白云岩夹石英脉白垩系红砂岩含大量砾石白垩系红砂岩夹大量白云岩Se0.920.660.610.140.030.01<0.0010.05<0.001㊀㊀研究区内表层土壤中元素含量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ꎬ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土母质的组成和特质ꎬ土壤中的元素含量与其母质㊁母岩密切相关ꎬ在某些情况下ꎬ这种相关性尤为显著ꎮ图4为地层单元岩石Se元素含量变化情况ꎮ地层单元岩石中Se元素出现明显的地层关联性ꎮ图4㊀研究区地层单元岩石硒元素含量对比图Fig 4㊀Thecomparisonchartofseleniumcontentofrocksindifferentstratigraphicunitsinthestudyarea通过对研究区中的岩石拣块样化验结果统计发现ꎬ工区中震旦系(0.48mg/kg)㊁寒武系地层(0.26mg/kg)硒元素明显大于其他地层(0.04mg/kg)ꎻ从岩石剖面上看ꎬ震旦系地层岩石硒元素含量明显大于寒武系ꎬ且随地层由老到新ꎬ硒元素含量逐渐降低ꎬ但在更老的元古界地层中硒元素含量极低ꎻ由此推断ꎬ该工区岩石中硒元素富集时期可能为震旦纪ꎮ4㊀富硒土壤与地质背景关系4.1㊀富硒地层岩石与富硒土壤的关系岩石剖面中ꎬSe元素富集于震旦系白云岩中ꎬ各岩石样品中Se元素含量依次为:白垩系岩石0.02525mg/kg㊁震旦系岩石0.48mg/kg㊁元古界岩石0.0043mg/kg㊁寒武系岩石0.26mg/kg㊁奥陶系 志留系岩石85资源环境与工程㊀2018年㊀0.0005mg/kgꎬ其含量变化趋势与表层土壤样一致ꎮ图5㊀Se元素土壤—岩石含量变化图Fig 5㊀Thevariationdiagramofseleniumcontentfromsoiltorock图5反映了成土母质对表层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影响ꎮ在一定范围内ꎬ可以认为表层土壤中元素含量形态与地层一致时ꎬ其元素异常范围及来源主要受成土母源及自然地质作用控制ꎮ4.2㊀富硒地层岩石与区域断裂构造的关系穿过Se元素的浓集区ꎬ测制了10条土壤水平剖面ꎬ以常安店村土壤剖面PM03为例ꎬ剖面为东北走向ꎬ与表层土壤样一致ꎬ共分析了29种常量元素ꎮ按有害㊁有益㊁营养元素分为三组做元素变化趋势图ꎬ见图6ꎮ水平剖面穿过震旦系与寒武系ꎬ区域内断裂构造发育ꎬ3号㊁8号㊁14号样点均落于断裂线上ꎮ由剖面地化曲线可知ꎬ该剖面1~13号样点元素含量变化较为剧烈ꎬ14号样点以后土壤元素含量较为稳定ꎬ各元素起伏较小ꎬ剖面上各元素含量高值点均在PM0308样点附近ꎬ说明其表层土壤元素含量与地质构造及成土母岩的相关密切ꎮ各元素含量与地貌㊁土壤类型㊁土地利用现状等关联性相对较小ꎬ体现了地球化学元素或指标的空间相关性和变异性ꎮ图6㊀常安店村土壤地球化学剖面图Fig 6㊀ThesoilgeochemicalprofileinChangandianvillage5㊀结论与建议研究区为低山丘陵地貌ꎬ区内无大江大河ꎬ土壤主要为母岩风化形成ꎬ硒元素受成土母源控制明显ꎬ各地层内土壤元素含量差异显著ꎮ震旦㊁寒武系地层Se元素富集系数高ꎬ其平均含量达到0.59μg/g㊁0.51μg/gꎮ震旦㊁寒武纪富硒地层区这个特殊的地质环境形成了具有特定元素组合的第四纪高背景地质体ꎬ是形成该区富硒土壤的物质基础ꎮ表层土壤中元素含量形态与地层一致时ꎬ其元素95第1期陈㊀婕等:湖北省随县三里岗地区富硒土壤分布规律探讨异常范围及来源主要受成土母源及自然地质作用控制ꎮ表层土壤元素含量与地质构造及成土母岩相关密切ꎮ各元素含量与地貌㊁土壤类型㊁土地利用现状等关联性相对较小ꎮ研究区土壤富硒主要与震旦系㊁寒武系高背景地层有关ꎬ母岩风化沉积对硒元素在表层土壤的富集起到重要作用ꎮ建议今后在黑色岩系中寻找富硒土壤ꎮ参考文献:[1]㊀李家熙ꎬ张光第ꎬ葛晓云ꎬ等.人体硒缺乏与过剩的地球化学环境特征及其预测[M].北京:地质出版社ꎬ2000.[2]㊀陈亮ꎬ李桃.元素硒与人体健康[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ꎬ2004ꎬ21(3):58.[3]㊀严向军ꎬ冯久林ꎬ杨文兵ꎬ等.湖北省随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一期)成果报告[R].襄阳: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ꎬ2015.(责任编辑:李雯)DiscussiononDistributionofSelenium ̄richSoilinSanligangAreaꎬSuixianꎬHubeiProvinceChenJieꎬWuKangshengꎬYangWenbingꎬQuJing(EighthGeologicalBrigadeofHubeiGeologicalBureauꎬXiangyangꎬHubei㊀441002)Abstract:TheresultsofthegeochemistryevaluationofthelandqualityshowtheareaofSanliganginSuixianfortheselenium ̄enoughꎬselenium ̄richsoiloftheregioniswidelydistributed.SeleniummainlyoccurinSinian ̄earlyCambrianstrataꎬseleniumisrelatedtocarbon ̄richrocks.Theseleniumcontentinthesoildecreasesfirstandthenincreasesfromsurfacesoiltodeeppartꎬshowingvariation.Theruleofsurfaceisenrichment ̄centralpoor ̄thehighlevelsofbottomcon ̄tent.Keywords:selenium ̄richsoilꎻregularityofdistributionꎻSuixianꎻSanligangarea(上接第50页)ResearchonProspectofProspectingofTinDepositsofUgandaNtungamoDistrictWangZhengꎬSunXiaofengꎬYangWeiweiꎬSongYulong(TheFirstGeologicalBrigadeofHubeiGeologicalBureauꎬDayeꎬHubei㊀435100)Abstract:TindepositsofUgandaNtungamodistrictmainlyoccursinthecontactzoneofMesoproterozoicgraniteandBuganda ̄Torosystemsedimentaryrock.Theoredepositsaremainlycontrolledbyfaultsandmagmaticrocks.Orebodiesoutputasirregularveinsandstockworkdistribution.Lodesaresmallꎬbutthequantityisbigꎬthegeologyprospectingsignsareobviousꎬthesearesareexcellentlypotentialtodiscoveralotoflargetindeposits.Keywords:tinoresꎻgraniteꎻBuganda ̄TorosystemsedimentaryrocksincontactzoneꎻprospectingcriteriaꎻNtungamodistrict06资源环境与工程㊀2018年㊀。
湖北省土壤状况湖北省土壤类型较为复杂,主要有水稻土、潮土、黄棕壤、黄褐土、石灰(岩)土、红壤、黄壤及紫色土等,这8个土类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
其中水稻土占总耕地面积%,潮土%,黄棕壤占%,其他5个土类的面积占总耕地面积比均小于5%。
水稻土是湖北省面积最大,贡献最多的耕作土壤,盛产粮、油,占全省粮食产量70%。
潮土是湖北省重要的生产粮、棉、油的土壤,本区域所产棉花占全省棉花产量80%以上。
黄棕壤广泛分布于我省的鄂西南山区和鄂北地区,是小麦、玉米、棉花、豆类、茶叶、烟叶等粮经作物的重要产区。
湖北省红壤主要分布于鄂东南海拨800米以下低山、丘陵或垅岗和鄂西南海拨500米以下丘陵、丘陵台地或盆地。
该分布区包括咸宁地区和鄂西自治州各县市,以及黄石、鄂州、武昌、汉阳、洪山、圻春、浠水、武穴、黄梅、石首、公安、松滋、枝域等县(市、区)。
红壤营养状况是有机质含量较低,严重缺磷、硼,大部分缺氮、钾,局部缺锌、铜、锰、铁。
湖北省黄壤分布于鄂西南(鄂西自治洲和宜昌地区)海拨500-1200米的中山区,居基带红壤之上,册地黄棕壤之下。
其分面下限阪峰较高,群山较低。
主要分面地域表现为“四大块,四河谷”,“四大块”指恩施-建始盆地,来凤盆地、黄陵背斜中心区和枝城、长阳与五渔洋关之间的三角地带。
“四河谷”指长江西陵河谷清江河谷鹤嵝水谷和咸丰唐岩河谷。
土壤层次分异明显,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比红壤高%,其它矿质氧分与红壤相近或略丰,富铝化作用、淋溶作用和粘粒淀积现象较为明显。
本省黄棕壤分布于该省各地、市、州,其中,以郧阳、黄冈、宜昌、孝感、襄樊等地的面积较大。
多表现较为严重的水土侵蚀,该土壤的农业垦种历史较长,利用方式多种多样,结构面上经常覆有铁、锰胶膜或结核。
一般质地粘重,土体紧实。
黄褐土集中分布在襄樊、郧阳及荆州北部,多地处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岗、盆地及平坝阶地。
该土壤的质地较为粘重,整个土体结构紧实,难犁难耙,不易拿墒情。
各省典型或主要土壤类型第一篇:各省典型或主要土壤类型全国各省土壤主要或典型土壤类型华北地区:北京:褐土、潮土、棕壤天津:潮土、滨海盐土、褐土河北:褐土、潮土、棕壤山西:褐土内蒙古:草甸土、黑钙土、栗钙土东北地区:辽宁:草甸土、潮土吉林:黑土、草甸土、黑钙土黑龙江: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华东地区:上海:水稻土、潮土、黄棕壤江苏:水稻土、褐土、棕壤、黄棕壤浙江:红壤、水稻土、滨海盐土、潮土安徽:水稻土、红壤、砂姜黑土福建:红壤、黄壤江西:红壤、黄壤山东: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华中地区:河南:黄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湖北:水稻土、潮土、黄棕壤湖南:红壤、黄壤华南地区:广东:红壤、赤红壤、砖红壤海南:砖红壤、赤红壤、水稻土广西:红壤、赤红壤、水稻土、砖红壤西南地区:重庆:紫色土、水稻土、黄壤四川:紫色土、水稻土、黄壤贵州:黄壤、石灰土、红壤、黄棕壤云南:红壤、赤红壤、砖红壤西藏:亚高山草甸土、潮土、耕种草甸土西北地区:陕西:黄绵土、黑垆土、塿土甘肃:黄绵土、黑垆土青海:宁夏:灰钙土、黄绵土、黑垆土新疆:风沙土、棕漠土、棕钙土、灰漠土(亚)高山草甸土、栗钙土、山地草甸土第二篇:典型类型成语典型类型成语姓名——————1.写人物外貌的:眉清目秀文质彬彬仪表堂堂虎背熊腰身强力壮骨瘦如柴2.描写人物神态的:愁眉苦脸目瞪口呆神采奕奕满面春风挤眉弄眼垂头丧气3.描写人物行动的: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点头哈腰4.描写人物说话情态的:低声细语巧舌如簧娓娓动听语重心长5.描写人物心理的: 心旷神怡迫不及待心急如焚忐忑不安心惊肉跳心惊胆战6.描写高尚品质的: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光明磊落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大义凛然7.表现机智勇敢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奋不顾生奋勇当先8.含有人体器官名称的:眼高手低目瞪口呆头重脚轻口是心非手疾眼快9.含有动物的:指鹿为马虎头蛇尾狐朋狗友守株待兔狐假虎威鹤立鸡群10.互为反义的:表里如一黑白不分是非曲直大惊小怪有气无力优胜劣汰南腔北调明争暗斗里应外合苦尽甘来前俯后仰无独有偶弄假成真弄巧成拙顾此失彼争先恐后此起彼伏前因后果11.互为近义的:惊涛骇浪争分夺秒瞻前顾后同甘共苦交头接耳丰衣足食精打细算同舟共济花言巧语面红耳赤里应外合聚精会神12.反映历史故事的:三顾茅庐精忠报国围魏救赵指鹿为马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近义词归类耸立——屹立静寂——沉寂充沛——充足考究——讲究耽误——耽搁哗笑——哄笑残破——残缺悠闲——悠然松弛——松懈姿态——姿势庞大——浩大炽热——灼热打量——端详标致——美貌凝结——凝固破绽——马脚欺负——欺侮趁势——趁机规矩——规则到底——究竟扎眼——刺眼能耐——本事衔接——连接难堪——尴尬刻薄——薄情凝视——凝望憧憬——向往允诺——承诺隆重——庄重诡计——阴谋第三篇:世界各地的土壤类型和中国主要土壤类型(附彩图) 世界各地的土壤类型主要土壤类型一、亚、欧大陆:亚、欧大陆是最大的大陆。
湖北黄石自然环境概况拥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称号的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
东北临长江,与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西靠武汉市江夏区,西南与咸宁市、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武宁县、瑞昌市接壤。
黄石地区土壤可分为6个土类,13个亚类,57个土属,229个土种,300多个变种。
6个土类如下:红壤:发育于多种母岩母质,受亚热带气候的影响形成。
分布范围主要在低山丘陵地区。
典型的红壤剖面中有明显的红色心土层和淋溶淀积层,脱硅富铝化明显,土壤孔隙度小,PH值低,呈酸性反映。
土体呈黄色或红黄色,有机质含量低,养分较缺乏,经过发行可成为高土壤。
石灰岩土:发育于各类石灰岩及其变质岩,呈条状分布。
土质粘重,有石灰反映,PH值比地带性土壤高一级,不适应油菜、马尾松及映山红的生长。
紫色土:发育于紫色岩,土层深厚,但根底浅,耕作质差,难起苗。
PH值6.8,呈中性反映。
潮土:潮土是泛域性土壤,成土母质系第四系全新世冲积物及沉积物。
分布在长江两岸,湖泊周围、港溪两旁的平原、大畈、湖汊、河阶、谷地及地势平坦的开阔地。
土层深厚、疏松,结构良好,地下水位常在100厘米上下,孔隙度适中,夏季土壤回潮湿润。
水稻土:水稻土是在人工种植水稻过程中,通过施肥、耕耘、灌溉等措施和周期性的干湿交替以及氧化还原等条件影响下,形成的一类耕作土壤。
沼泽土,滨湖区多草甸沼泽土亚类。
地下水位高,有机质含量亦较高,处脱沼脱潜阶段长江自北向东流过市境,北起鄂州市艾家湾,下迄阳新县天马岭,全长76.87公里,市境内主要水系有富水水系、大冶湖水系、保安湖水系、还有海口湖、磁湖、青山湖、三山湖、花马湖、葛湖、荆山源、上巢湖等水系。
最大的水系为阳新境内的富水水系,富水河发源于通山,由西向东,注入长江,全长196公里,流域面积5310平方公里,在市境内阳新长81公里。
流域面积2245平方公里;大冶湖水系1339平方公里,保安湖水系570平方公里。
小组课题:湖北地质主要内容:1.湖北各地区地质情况;2.湖北地质构造单元划分;3.湖北主要的地质灾害;4.湖北的气候;5.附图;小组成员:成员学号:生源地省: 湖北完成日期:2012/1/6湖北省地质图(一)湖北各地区地质情况一.湖北地质地貌总简介:湖北位于秦岭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的接触带上。
荆山、大洪山以北主要属秦岭褶皱系的武当—淮阳隆起带,省境北部武当山、桐柏山、大洪山和大别山形成的地质基础,其西北部与渝陕二省交界处主要属大巴山褶皱带,构成了鄂西北的大巴山和荆山,这两个构造单元都属于古生代构造带。
荆山、大洪山以南,自西而东分属于上扬子台褶带和下扬子台褶带,都是燕山运动形成的地台盖层褶皱带。
前者是鄂西的武陵山、巫山形成的地质基础,其地质发育与贵州高原大体一致;后者是鄂东南幕阜山脉形成的基础,与赣北、皖南山地连成一体,连绵横亘于长江南岸。
江汉断拗镶嵌于上、下扬子二台地褶带之间,是白垩纪以来的陆相断陷盆地,后经长江、汉水合力冲积成为江汉平原。
湖北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根据海拔高度、形态特征,全省地貌可划分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4种类型。
其中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44.38%,丘陵和岗地分别占22.59%和13.16%,平原湖区占19.87%。
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
全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荆山、大巴山、武当山、桐柏山、大洪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省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
湖北土地结构大体是"七山一水两分田",地势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略呈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不完整盆地。
全省土壤分可分为11个土类,土属137个,土种455个。
二.各地区地质详介:鄂西地区1.鄂西北山区以中、低山为主,谷深坡陡,神农顶高程3105.4m,为华中第一峰;北部以元古界区域变质岩地层为主,南部以古生界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地层为主。
湖北省土壤状况湖北省分布着棕红壤、黄棕壤和黄褐上三类地带性土壤.棕红壤主要分布在与湖南相邻的咸宁地区,属中亚热带北缘;黄棕壤、黄褐土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与河南、安徽等省接壤的地区,分别属于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的边缘.因此,湖北省正处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气候带.本省红壤主要分布于鄂东南海拨800米以下低山、丘陵或垅岗和鄂西南海拨500米以下丘陵、丘陵台地或盆地。
该分布区包括咸宁地区和鄂西自治州各县市,以及黄石、鄂州、武昌、汉阳、洪山、圻春、浠水、武穴、黄梅、石首、公安、松滋、枝域等县(市、区)。
红壤营养状况是有机质含量较低,严重缺磷、硼,大部分缺氮、钾,局部缺锌、铜、锰、铁。
本省黄壤分布于鄂西南(鄂西自治洲和宜昌地区)海拨5001200米的中山区,居基带红壤之上,册地黄棕壤之下。
其分面下限阪峰较高,群山较低。
主要分面地域表现为“四大块,四河谷”,“四大块”指恩施-建始盆地,来凤盆地、黄陵背斜中心区和枝城、长阳与五渔洋关之间的三角地带。
“四河谷”指长江西陵河谷清江河谷鹤嵝水谷和咸丰唐岩河谷。
土壤层次分异明显,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比红壤高22.4%,其它矿质氧分与红壤相近或略丰,富铝化作用、淋溶作用和粘粒淀积现象较为明显。
本省黄棕壤分布于该省各地、市、州,其中,以郧阳、黄冈、宜昌、孝感、襄樊等地的面积较大。
多表现较为严重的水土侵蚀,该土壤的农业垦种历史较长,利用方式多种多样,结构面上经常覆有铁、锰胶膜或结核。
一般质地粘重,土体紧实。
黄褐土集中分布在襄樊、郧阳及荆州北部,多地处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岗、盆地及平坝阶地。
该土壤的质地较为粘重,整个土体结构紧实,难犁难耙,不易拿墒情。
土壤毛管蒸发力强,水分极易散失,天晴易受干旱威胁,有“旱包子”之称。
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钾的含量及保肥性能尚可。
砂姜黑土集中分布于鄂北岗地,向北与南阳盆地的砂姜黑土连成以体。
其土壤理化性状差,粘、板、瘦,易涝怕旱,肥力较低。
湖北省土系简介!周勇!)徐能海")王庆云!)杨补勤!)王忠良")(1)农业部亚热带土壤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2)湖北省农业厅土肥站)摘要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以及《土壤基层分类试用方案》(修订稿)为准则,以特征土层为土系主要划分依据,建立了覆盖湖北省不同地貌、母质、土壤类型共75个土系,归属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的55个亚类,36个土类,17个亚纲,10个土纲。
土系的建立是以明确的形态理化特征为指标,具有定性、定量、定型和区域定位的特征。
土系以地名命名且用“双名法”过渡,便于土壤信息交流与共享。
关键词湖北省土系概述1地理背景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地处东经108 21'~116 07',北纬29 25'~33 20'。
东邻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连四川,西北接陕西,北与河南相邻。
土地总面积18.59万k 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94%。
湖北省位于我国地形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形成了一个西、北、东三面环山,南向洞庭湖开口的不完整的巨型盆地。
地貌类型多样,母质类型多种。
湖北省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可划分为鄂北半湿润北亚热带、鄂南湿润中亚热带、山地常湿润带三个气候区。
土系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和基本属性均具有明显的南北过渡特点。
2土系的划分"#!土系的概念及辨认土系是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单元,是相对稳定而独立存在的土壤实体,是发育在相同微域景观和物质(母质)类型上,其土体构型和性态特征相似的一组聚合土体。
这一概念既反映了土系在土壤分类中的地位和独立性,又指出了划分土系的前提条件和科学内涵。
1)微域景观与土系。
土系是微域景观的组成部分,又是反映微域景观的一面镜子。
通过一定微域景观条件下的多剖面点观察、分析、比较,就可建立相应的土系单元。
收稿日期:2000-03-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80101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9831004)内容之一周勇:男,36岁,博士,副教授;工作单位为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武汉,4300702)聚合土体与土系。
土壤状况
令狐采学
土壤类型较为庞杂,主要有水稻土、潮土、黄棕壤、黄褐土、石灰(岩)土、红壤、黄壤及紫色土等,这8个土类占全省总耕空中积的98.65%。
其中水稻土占总耕空中积50.35%,潮土19.03%,黄棕壤占14.54%,其他5个土类的面积占总耕空中积比均小于5%。
水稻土是面积最年夜,贡献最多的耕作土壤,盛产粮、油,占全省粮食产量70%。
潮土是重要的生产粮、棉、油的土壤,本区域所产棉花占全省棉花产量80%以上。
黄棕壤广泛散布于我省的鄂西南山区和鄂北地区,是小麦、玉米、棉花、豆类、茶叶、烟叶等粮经作物的重要产区。
红壤主要散布于鄂西北海拨800米以下低山、丘陵或垅岗和鄂西南海拨500米以下丘陵、丘陵台地或盆地。
该散布区包含咸宁地区和鄂西自治州各县市,以及黄石、鄂州、武昌、汉阳、洪山、圻春、浠水、武穴、黄梅、石首、公安、松滋、枝域等县(市、区)。
红壤营养状况是有机质含量较低,严重缺磷、硼,年夜部分缺氮、钾,局部缺锌、铜、锰、铁。
黄壤散布于鄂西南(鄂西自治州和宜昌地区)海拔500-1200米的中山区,居基带红壤之上,册地黄棕壤之下。
其分面下限阪峰较高,群山较低。
主要分面地区表示为“四年夜块,四河谷”,“四年夜块”指恩施-建始盆地,来凤盆地、黄陵背斜中心区和枝城、长阳与五渔洋关之间的三角地带。
“四河谷”指长江西陵河谷
清江河谷鹤嵝水谷和咸丰唐岩河谷。
土壤条理分异明显,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比红壤高22.4%,其它矿质氧分与红壤相近或略丰,富铝化作用、淋溶作用和粘粒淀积现象较为明显。
本省黄棕壤散布于该省各地、市、州,其中,以郧阳、黄冈、宜昌、孝感、襄樊等地的面积较年夜。
多表示较为严重的水土侵蚀,该土壤的农业垦种历史较长,利用方法多种多样,结构面上经常覆有铁、锰胶膜或结核。
一般质地粘重,土体紧实。
黄褐土集中散布在襄樊、郧阳及荆州北部,多地处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岗、盆地及平坝阶地。
该土壤的质地较为粘重,整个土体结构紧实,难犁难耙,不容易拿墒情。
土壤毛管蒸发力强,水分极易散失,天晴易受干旱威胁,有“旱包子”之称。
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钾的含量及保肥性能尚可。
砂姜黑土集中散布于鄂北岗地,向北与南阳盆地的砂姜黑土连成以体。
其土壤理化性状差,粘、板、瘦,易涝怕旱,肥力较低。
棕壤主要散布于鄂西山地,包含鄂西自治州和郧阳地区各县、市和神农架、长阳、五峰、秭归、兴山、保康等县(区);零星散布于鄂东年夜别山主峰天堂一带。
暗棕壤是本省山地土壤垂直带谱中散布最高地森林土壤,居棕壤之上,海拔下限为22002500米,上限至本省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50.4米。
其散布区域包含神农架林区,巴东县北部(神农架南坡)和竹溪县南部(神农架北坡)。
气候高寒过湿,土壤有季节性冷层,在寒温森林下土壤腐殖质积累过程和酸性淋溶过程作用明显,腐殖质层及亚表层厚度可达3040CM,具有暗棕色的心土层,全
剖面呈酸性。
石灰土散布广泛,广泛80%的县、市。
以鄂西山地(焦枝铁路以西)面积最年夜,鄂西北幕山地和鄂中年夜洪山地次之,鄂东年夜别山地也有零星散布。
保存了母质特征,富含碳酸盐,PH值较高,一般在6.5以上,为中性至微碱性,土质较粘,含砾石较多,石芽出露面积年夜,荒山荒坡较多,便利于耕作,低产土壤比重较年夜。
紫色土除十堰以外,其它各地、市、州均有散布。
其中以宜昌、鄂西、襄樊、郧阳、孝感、荆门和荆州的面积较年夜。
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速效磷、钾含量的丰缺差别较年夜。
土壤一般通气透水性能良好,具有一定的保肥蓄水能力。
山地草甸土主要散布于神农架林区高山盆地,其次零星散布于鄂西南海拔1600米以上的年夜高山顶平面的岩溶洼地和鄂西北海拔1200米以上的开阔或浑圆的山脊区洼地。
山地草甸土仅含山地草甸土1个亚类,划分为山地草甸土和岩溶洼地山地草甸土2个土属。
沼泽土划分为沼泽土和山地沼泽土2个亚类。
潮土广泛散布在长江和汉江沿岸的冲积平原、河流阶地、河漫滩地及滨湖地区广阔的底平地带。
我省各地、市、州均有散布,以荆州、武汉、孝感、襄樊、黄冈及宜昌等空中积较年夜。
水稻土广泛散布在我省各地(市、州),从海拔十几米的高潮地带稻千米左右的山沟谷地均有之,但集中散布在素以“鱼米之乡”著称于世的江汉平原:即枝江、当阳、荆州地区各县(市),
武汉市郊区县、黄冈、浠水、圻春、武穴、黄梅、鄂州、荆门、嘉鱼、沙市、孝感、云梦、汉川等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