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 (2)
- 格式:ppt
- 大小:6.11 MB
- 文档页数:46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一等奖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二、教学重点1、感受苏词豪放词风。
2、品味词中精炼传神的语言,掌握词中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本词的理解来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相传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是清乾隆手书,上面写了“虫二”两字,表示这块地方风光美好宜人。
很多人不解其意,大家知道为什么吗?这两个字应该加上两个边框,读作风月无边,盛赞风景之美。
古人面对各式各样的自然风光总会产生不同的奇思妙想,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著名词人苏轼来到传说中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后所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知人论世【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古代第一全才。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
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三)【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
历时五个月,苏辙等人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苏轼,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
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作,两赋一词:《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8729;赤壁怀古》【乌台诗案】(四)解题这首词词牌是?“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苏轼的生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咏史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写景—咏史—抒情,提高学生在理解力和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2、多角色、多种形式的朗诵这首词,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咏史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写景—咏史—抒情,提高学生在理解力和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宋词豪放派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一位学生朗读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老师点评,再用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导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名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朗读全词,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及宋词豪放派的特点。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lěi)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fà)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教学设想】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新课程更加重视学生自主、感悟的模式,本设计旨在探讨有效的教学模式,采用诵读感悟式教学,以解带读,以读带解,通过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更接近文本,还语文一些“文”味,因为经典的多文章是需要多读的,有时美的文章可意会,不可言传,文字的空白,不确定性更显文章的魅力。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过程与方法:体会和品赏词中豪放的意境美,学习赏析诗词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词人复杂的思想情感,探讨作者的人生态度使学生能以旷达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笑对人生。
【教学重点】学会赏析诗词的方法:初读、品读、悟读。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词人复杂的心情。
(即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理解)【学法指导】采用诵读感悟式教学。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学生多多诵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
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石二鸟。
【教学方法】以读带赏,以赏促读,讨论探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板书课题。
【幻片1】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在前奏部分,我们首先听到的是战争前的鼓角争鸣,这样的歌曲我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是个乱世。
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可以让后来人来品评。
苏轼也对自己心目中的三国英雄写到了自己的作品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我们看一下课题,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谁和内容有关?(赤壁怀古)从题材上来说属于怀古诗。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幻灯片2】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习诗词,重在朗读。
【幻灯片3】1、学生自由朗读,参照注释,弄懂大意。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感受词人的豪放词风和品味词中相关的写景句,比较周瑜和苏轼的形象。
教学难点是通过背景介绍和词人的相关词作,体悟该词中词人复杂的情感。
我主要通过反复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解决本词中的景、人、情的问题。
教材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五篇,这个单元学习宋词。
教学本单元时,不能只局限于对苏轼的这一首词的讲解、分析,要知人论世,要结合他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品来体悟词人的情感。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词有一定的了解,对一代文豪苏轼也不陌生,只是在当时那个特殊时期,苏轼的情感是复杂的,学生对此理解有些难度,需要适当点拨。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豪放词风。
2、品味景语,比较人物形象。
3、知人论世,体悟复杂情感。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词人豪放的词风。
2、品味景语,比较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知人论世,体悟诗歌中词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由颍州西湖的牌楼题字导入),这是当年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出任颍州太守时所作,从这两句诗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一代文豪苏轼非凡的笔力和恢弘或雄阔的气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豪放词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整体感知(展读、互评)诵读比较1、激情展读一自读过后,找两个同学试读。
明确:感受豪放之风。
2、激情展读二师范读。
(再次感受诗人的豪放之气)3、该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三、合作探究(独“思”广“议”,生议后展示答案,师评)1、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选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词句加以赏析。
2、三国时代英雄辈出,作者为什么只对周瑜钟爱有加?结合下阕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话?(一)“品语言,入意境”解决问题一: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选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词句加以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10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写景、怀古、抒情相结合的特点;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时的自主、合作、探究本事,掌握常用的鉴赏诗歌方法;3、理解词人复杂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1、分析,比较,归纳,感悟豪放词的风格特点;2、理解词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板书课题、作者)二、解题、作者及背景。
(教师略作提示)1、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调名本此。
2、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一生宦海沉浮,但文学艺术成就颇丰。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又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并称三苏。
3、写作背景: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苏轼因被指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
此词是游赤鼻矶时的感怀之作。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正音强虏(lǔ)华发(huā)羽扇纶巾(guān)还酹江月(hái)(lèi)释义一尊(通樽,酒杯)华发(通花,花白)大江东去(名词作状语,向东)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句式①故国神游:倒装句,宾语前置,应当为:神游故国。
②多情应笑我:倒装句,宾语前置,应当为:应笑我多情。
2、品评朗读,感悟词情。
①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词。
读后教师作诵读指导。
②配乐朗读,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我们才能理解作品,神交作者。
关于如何朗诵这首词,还有一则小故事,请大家看屏幕。
)全文在那里就不再赘述,请大家看那里面有句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本词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意境开阔,画面壮丽,气势雄浑,应当读得铿锵有力,慷慨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