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13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知识点总结《窦娥冤》是明代西厂李时中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明朝明神宗时期卫国公张永杀害妻子窦氏而引发的凄美故事为蓝本,通过包括传说、官场风云、伦理道德在内的多个层面,表现了封建社会下人们的矛盾和不幸。
该小说虽然是小说,但是其中的语言表达和文化内涵却很是深奥,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学习《窦娥冤》中,除了全篇通读,还需注意以下几个知识点。
一、语言特点《窦娥冤》的语言风格主要是“辞藻华丽”,关注人物内心状况,抒发人物的感情和愁苦。
以形容词、修辞格、比喻、典故等修辞手法比较多,以韵文为主,头韵、尾韵等运用随处可见,如:“半共腥蒂檵,七摩香齑,踏破寒梅径,行过冷香槐。
寒食花无主,焚香始祭,烟销席上,日转轮台。
翠翘金雀,玉立雕笼,双凤分飞时,翅若倾千仞峰。
”其中,“腥蒂檵”“七摩香齑”等独特的词汇被《窦娥冤》大量采用,其表面上看来十分华美,然而,其中的落脚点和意义却被注重把握点读,能得到更多内涵。
二、细节描写在《窦娥冤》中,作者把问题之点娓娓道来,刻画细致且尤其注重心情的描写。
如小说开始,窦氏进宫中,享受昔日宫闱的豪华。
然而接下来作者却通过对窦氏心情状态的描写,将原本华丽,但又没有那么大意义的房屋和物品,诠释成了窦氏面对前夫的挑衅的倚靠:“旋拾方扇重画狮,围鳌翰墨长松枝。
”三、典故和文化《窦娥冤》中用到了大量的典故和文化,需要学生对当时的时期文化以及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例如,《左传·桓公十年》中的“桓公射猎”、《史记》中赵高、胡亥的相扑、《汉书》中蜀王刘备托孤、《庄子》中的钟离权等,都在《窦娥冤》中被援用来强化小说情节和人物塑造等方面的作用。
四、思想道德《窦娥冤》的主题是“爱情和正义”。
在它的小说世界里,美满的爱情只能存在于平等尊重、互帮互助、真诚相待的基础之上。
而正义则不是单纯地与权力公正相联系,它更重要的是认为不仅要守护公正,“仁义礼智信”等生活美德,更应该以道德为中心,实现人的尊严,保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社会交往。
精选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必修四语文第四单元12 苏武传知识点练习四十三第1题【单选题】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③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④虽生,何面目以归汉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于是眼泪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
)B、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常惠请求看守自己的人一道去见汉使。
)C、来时,太夫人已不幸。
(我率兵离开长安时,你母亲已去世。
)D、勿复有云。
(不再有什么云了。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即谋单于,何以复加B、虽欲报恩将安归C、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D、陵尚复何顾乎【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张胜私下里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与“天雨雪,武卧啮雪”句中活用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单于愈益欲降之B、尽归汉使路充国等C、武能网纺缴、檠弓弩D、反欲斗两主,观祸败【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32~92),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安陵(今陕西咸阳)人。
他修成的《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
B、《汉书》是《史记》以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高中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练习廉颇蔺相如列传归纳整理本文的语言现象,进一步进行考点知识梳理。
1、通假字⑪可与不:不,通“否”。
⑫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⑬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⑭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⑮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⑯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
2、一词多义⑪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⑫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⑬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⑭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⑮幸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⑯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3、古今异义⑪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⑫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⑬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⑭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⑮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⑯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⑰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⑱布衣之交--布衣,平民.4、词类活用⑪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⑫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⑬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⑭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5、文言句式⑪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③我为赵将⑫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⑬倒装句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廉颇蔺相如列传(配套练习)一、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知识点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知识1楔xiē子(序幕) 卜b?儿(老年妇女) 嫡dí亲两得其便缥缃piǎoxiāng(书籍)缥缈piāomiǎo 当垆l ú(坐在土台子上) 撇piē下撇piě嘴看觑qù (照看)蓦过隅yú头(转过墙角) 孛bó老(老年男性) 绣闼tà (妇女居室) 短筹chóu(短命) 鳏guān寡孤独(无妻、无夫、无父) 无捱ái无靠愁兴阑珊(衰败) 撞府冲州(走南闯北) 歪là剌骨(贱骨头) 小妮nī子惫赖(凶狠泼辣) 撚niǎn断脊筋(伤筋断骨)撒sā泼灭罪修因(灭罪修福) 涿zhuō州红鸾luán天喜(命中遇到红鸾星,预示婚姻成功) 羊肚dǔ汤恁nèn的(这么) 痊quán济症zhèng候症zhēng结忤wǔ逆(不孝顺) 恓xī惶(烦恼不安) 三推六问(反复审问) 祗zhī候(高级衙役)神祇qí (泛指神) 桃杌wù(贪官) 喝撺cuān厢(大声吆喝以威慑) 养膳shàn终身逼勒lè 勒lēi死诉讼sòng 赖骨顽皮痛煞shà(痛杀) 煞尾shā(收尾) 鼓三通tòng 顷qǐng刻盗跖zhí错勘kān(错判) 前合后偃yǎn(跌跌撞撞) 哥哥行háng(那边) 尸骸hái 刽guì子手瀽jiǎn水(泼水) 一佰bǎi儿(一叠) 古陌mò荒阡qiān (荒郊野外) 罪愆qiān(罪过) 不明不暗(糊里糊涂) 湛湛zhàn青天(清明的天)苌cháng弘化碧亢kàng旱(大旱) 暑气暄xuān (炎热) 披枷带锁斫zhuó直提dī防亲眷juàn 嗟jiē怨甘霖lín 变徵zhǐ燕侣莺俦chóu:比喻年轻的女伴,也比喻相爱的青年男女。
10 富有的是精神本课话题——精神支撑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在精神方面,北大是富有的,是强大的,北大的这种富有,足以抵抗那物质的贫乏而引以自豪。
走在我们前面的,有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他们一介布衣,终生清贫,但却是我们永远敬重的精神的强者。
北京大学虽然并不能给予身处其中的千万学子丰厚的物质财富,但诸多大师的精神引领却能帮助学子们收获富足的精神财富,成为他们一生的精神支撑,并伴随他们走向人生的辉煌。
物质上的贫穷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改变,而精神上的贫穷往往是致命的。
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些腰缠万贯的富翁巨贾,无论其曾经拥有多少物质财富,一旦失去了精神支柱,陷入极度的精神空虚,就很容易误入歧途,甚至酿成人生悲剧。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真正富有的居里夫人耐心地守候,执着地坚守,居里夫人终于成功地分离出了氯化镭并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学元素:钋(Po)和镭(Ra)。
那些辛酸和挫折,那些曾经的艰辛和付出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这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应该是上天的眷顾。
但居里夫人懂得,真正的富有并不在于拥有金钱,于是,她无偿地把这些镭赠送给了研究癌症的实验室。
以后的日子虽然很清贫,但她却获得了后人饱含敬意的喝彩。
真正富有的不是拥有100万金法郎,而是拥有一颗金子般高贵的心灵。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如果一个人没有精神支柱,他就要受到世界的束缚。
——高尔基2.精神如果满足,表明它已经萎缩或是疲劳。
高贵的精神,在自己的体内,从不知停留。
它不断企求超越自己而奋勇向前,不会稍止。
——蒙田3.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
——陶铸[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曙.光(shǔ) 塑.造(sù) 戊戌..(wù)(xū) 前瞻.(zhān) 苛.求(kē) 支撑.(chēnɡ)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应⎩⎨⎧应.急(yìng )应.届(yīng ) (2)别⎩⎨⎧别.人(bié) 别.扭(biè) (3)漂⎩⎨⎧ 漂.亮(piào ) 漂.白(piǎo ) 漂.泊(piāo ) (4)宿⎩⎨⎧宿.舍(sù) 一宿.(xiǔ)星宿.(xiù) 2.语境辨析法(5)在不停地猜度.(duó )中,他们度.(dù)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教学要点本单元还是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单元,课文难度比较大,教学时间紧,估计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探索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围绕本模块的教学重点“关注社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放在了学习古代先贤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他们关怀人生关注社会的人生理想。
当然在此之前还是要解决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现简单设想如下:
一、单元教学重点
1.学会借用工具书,自主学习文言文。
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2.学会寻找分辨课文中的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并进行整理归纳。
3.熟读背诵名篇名句,学习先贤们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他们关怀人生关注社会的人生理想。
二、单元教学设计
1.方法:建议学生做每一课的读书笔记,内容包括基础知识要点(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寻找分辨,教师上课整理归纳)课文论证结构论证方法分析(教师上课分析,学生做好笔记)课文观点之我见(了解课文观点后寻找现实材料小议)
2.注意事项:学生个人完成读书笔记可能有难度,注意循序渐进。
建议首先由学习小组进行集体读书,合作寻找知识要点。
然后老师上课点播分析整理。
课后学生分头整理好笔记,并写下个人感受。
教师在最后一节总结课上进行点评和分析。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教学博苑05-04 1259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字音缪公(mù )避匿(nì )缪贤(miào )汤镬(huò)虽驽(nú )肉袒(tǎn )盆缶(fǒu )案图(àn )可予不(fǒu )渑池(miǎn)诈佯(yáng )列观(guàn )皆靡(mǐ)传舍(zhuàn)甚倨(jù )不怿(yì )衣褐(yìhâ )睨柱(nì)通假字⑴可与不(不=否,表疑问语气)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捧,用手捧)⑶拜书送于庭庭=廷,朝廷⑷召有司案图案=按,察看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穆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熟,仔细解释下列词语⑴拜为上卿授予官职⑵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⑶布衣之交平民(借代)⑷请指示王指出,给...看⑸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⑹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⑺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⑻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旁系亲属古今异义1、窃计欲亡走燕古:跑;今:行走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古:尊重;今:严格3、相如奉璧奏秦王古:呈献;今:演奏或取得4、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古:离开;今:前往5、璧有瑕,请指示王古: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命令6、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动词;今: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7、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妃嫔;今:美貌的女子8、位在廉颇之右古:上;今:与左相对9、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亲,指内亲,父母兄弟姐妹等;戚,外戚,母系或妻系的亲属。
“亲戚”一般指内亲,有时也指外戚。
今义:指跟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比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
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穿④相如前进缶走向前2、名词作状语①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②相如廷斥之在朝廷上③怒发上冲冠向上3、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撞破③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④毕礼而归之使……回去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教学博苑2012-05-04 12595d56b7b40102dwr3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字音缪公(mù )避匿(nì )缪贤(miào )汤镬(huò)虽驽(nú )肉袒(tǎn )盆缶(fǒu )案图(àn )可予不(fǒu )渑池(miǎn)诈佯(yáng )列观(guàn )皆靡(mǐ)传舍(zhuàn)甚倨(jù )不怿(yì )衣褐(yìhè )睨柱(nì)通假字⑴可与不(不=否,表疑问语气)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捧,用手捧)⑶拜书送于庭庭=廷,朝廷⑷召有司案图案=按,察看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穆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熟,仔细解释下列词语⑴拜为上卿授予官职⑵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⑶布衣之交平民(借代)⑷请指示王指出,给...看⑸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⑹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⑺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⑻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旁系亲属古今异义1、窃计欲亡走燕古跑;今行走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古尊重;今严格3、相如奉璧奏秦王古呈献;今演奏或取得4、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古离开;今前往5、璧有瑕,请指示王古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命令6、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动词;今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7、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妃嫔;今美貌的女子8、位在廉颇之右古上;今与左相对9、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亲,指内亲,父母兄弟姐妹等;戚,外戚,母系或妻系的亲属。
“亲戚”一般指内亲,有时也指外戚。
今义指跟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比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
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穿④相如前进缶走向前2、名词作状语①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②相如廷斥之在朝廷上③怒发上冲冠向上3、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撞破③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④毕礼而归之使……回去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宾语前置何以知之君何以知燕王.3、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4、状语后置欲与王好,会于西河外渑池5、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6、省略句(1)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2)大王见臣(于)列观。
(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4)不如因(之)而厚遇之。
一词多义负①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②秦贪,负其强(倚仗,凭借)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顾① 相如顾召御史书曰(回头)②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环顾)③莫我肯顾(顾惜、顾念)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拜见)⑤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后于赵者(只不过)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②则幸得脱矣(侥幸)③ 而君亦幸赦臣(幸而,幸好)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仅仅,只不过)之① 伐齐,大破之(代齐国)②秦昭王闻之(代这件事)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这)④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取消句子独立性)⑤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我)以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着,凭借)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同“而”,用来)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因为)而① 夫秦强而赵弱(表并列)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表假设,如果)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表承接)④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表转折,但是)苏武传给加点的字注音 1.稍迁至栘中厩监();2.数()通使相窥()观;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4.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5.后随浞野侯没()胡中;6.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7.置煴()火,覆武其上; 8.拥众数万,马畜()弥山;9.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通假字女为人臣子(“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法令亡常(“亡”通“无”)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同“襟”。
“决”通“绝”)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词类活用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动用法,使……归) 其一人夜亡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天雨雪(名词作动词,下)宜皆降之(使动用法,使……投降)惠等哭,舆归营(名词作动词,用车子送)单于壮其节(意动用法,以……为壮,认为……豪壮)欲因此时降武(使动用法,使……投降)反欲斗两主,观祸败(使动用法,使……争斗)空以身膏草野(名词作动词,滋润)杖汉节牧羊(名词作动词,手中拿着)古今异义丈人古对男性长辈的尊称今岳父明年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不幸古去世今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操持古拿着今料理、筹划春秋古年龄今春季、秋季成就古成全。
今事业上的成绩;完成货物古财务,礼品今供出售的物品左右古侍卫人员。
今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特殊句式1、梁父即楚将项燕。
(判断句)2、(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3、虽欲报恩将安归?(宾语前置句)4、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动句)5、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省略句)6、缑王者,昆邪王姊也。
(判断句)7、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句) 8、武使匈奴明年(状语后置句)解释加点的实词1.稍()迁至栘中厩监; 2.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4.武帝嘉()其义;5.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6.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7.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8.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9.方()欲发使送武等;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11.及卫律所将()降者;12.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13.会()武等至匈奴;14.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15.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16.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17.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18.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19.单于使卫律治()其事;20.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21.事如此,此必及()我;22.虞常果引()张胜; 23.引()佩刀自刺;24.驰召医,凿地为坎(); 25.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26.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27.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28.剑斩虞常已(),律曰; 29.副有罪,当相坐();30.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31.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32.幸()蒙大恩,赐号称王; 33.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34.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35.乃幽()武,置大窖中;36.常愿肝脑涂()地; 37.子为父死,亡所恨();38.自分()已死久矣!解释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3.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4.恐前语发,以()状语武;5.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6.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7.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8.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9.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10.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11.若()知我不降明; 12.羝乳乃()得归;13.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14.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15.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征。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2.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3.单于募降者,赦罪();4.信义安所见乎?() 5.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6.子卿尚复谁为乎?() 7.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
1.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2.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3.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4.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5.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6.空自苦亡人之地();7.陵始降时,忽忽如狂();8.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9.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10.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11.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
《张衡传》重点字词1、举孝廉不行——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2、连辟公府不就——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3、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征召,特指君召臣;拜,封官,任命4、累召不应——召见,召聘5、永和初,出为河间相——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6、再迁为太史令——指官职调动7、再转复为太史令——指官职调动8、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指官职调动 9游于三辅——汉代都城长安附近三个行政区10、视事三年指官员到职工作,即治事 11、上书乞骸骨——大臣辞职,意即使骸骨归葬乡土 12、遂通五经,贯六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13、时国王骄奢——受封的土地,此指汉代所封的同姓王国 14、衡不慕当世——副词,不15、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没有,不曾 16、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没有 17、行道之人弗受——副词,不 18、赵王畏秦,欲毋行——不19、愿将军勿虑——别,不要 20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副词,不要古今通假员径八尺(“员”通“圆”)傍行八道(“傍”通“旁”,旁边)收禽(“禽”通“擒”)古今异义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荐。
今义不可以)不好交接俗人(古结交。
今接管、移交)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古特地征召。
今特点)拜(古授予官职。
今一种礼节)郎中(古官职名。
今医生的别称)寻其方面(古方向。
今事物的几点之一)衡下车(古官吏初到任。
今从车上下来)词类活用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特殊句式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被动句)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状语后置)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状语后置)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文学常识《史记》西汉,司马迁,纪传体,通史,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救赵》、《屈原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