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粤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认识区域第二节 长江流域知识点练习六十五
- 格式:docx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15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长江流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长江流域》这一课,主要介绍了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内容涵盖了长江的概况、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以及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开发与治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阅读资料等方式,了解长江流域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开发与治理,培养学生对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阅读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开发与治理。
2.教学难点: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以及综合整治措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讨论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资料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长江流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长江流域的特点。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 《长江流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长江流域》这一节主要介绍了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水文特征、气候特征、植被分布、农业生产、人口分布、城市分布、交通、开发治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长江流域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对地理有一定的认识,通过之前的学习,对中国的地理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长江流域的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长江流域的实际例子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 教学目标1.掌握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水文特征、气候特征、植被分布等。
2.掌握长江流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人口分布、城市分布、交通等。
3.了解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特别是水文特征、气候特征、植被分布等。
2.长江流域的人文地理特征,特别是农业生产、人口分布、城市分布、交通等。
3.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特别是环境保护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江流域的情况。
2.准备相关的地图,方便学生观察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等。
3.准备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江流域的人文地理特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长江流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流域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长江流域的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长江流域了解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或者相关软件,呈现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水文特征、气候特征、植被分布等。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认识区域第二节长江流域]粤教版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四十二第1题【单选题】读“长江中下游局部区域图”及“武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面小题下列叙述中,属于该区域农业生产特征的是( )A、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B、糖料作物是甜菜C、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D、盛产温带水果下列不属于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发展的影响的是( )A、提供灌溉水源B、提供便利水运C、提供旅游资源D、提供水利发电长江沿江地带在经济发展中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目前已形成“工业走廊”雏形的工业部门是( ) A、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B、电力和石油工业C、汽车工业和造船工业D、钢铁工业和煤炭工业【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我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群分布在下列哪个地区A、珠江三角洲地区B、京津唐地区C、长江三角洲地区D、辽中南地区【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沪通铁路是我国规划建设的沿海铁路的一段,时速200~250公里,是国铁Ⅰ级客货共线型快速铁路。
预计2021年底建成通车。
读图完成下题。
沪通铕路何于我国皅()A、长江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C、京津冀地区D、四川盆地沪通铕路建设过程ä¸-镇到最大皅障碕是()A、缺乏资金B、没有技术C、穿越长江D、缺少劳力沪通铕路建设戕高架铕路,其主覕目皅是()A、节约土地资源B、保护野生动物C、便于人车穿越D、提高运行速度有关该地区自煶地畆特徕æ-£ç¡®çš…æ˜¯ï¼ˆï¼‰A、地势平坦,高原地形B、河湖众多,渔业发达C、气候温暖湿润,降水无季节变化D、长江流经,水能丰富【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长江沿江地带工业中心与其主要工业部门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上海﹣﹣电力B、攀枝花﹣﹣造船C、六盘水﹣﹣煤炭D、宜昌﹣﹣钢铁【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上海的城市职能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B、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C、长江三角中地区的核心城市D、中国最大的轻工业中心【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图中③工业基地的名称是( )A、京津唐地区B、沪宁杭地区C、辽中南地区D、珠江三角洲地区【答案】:【解析】:第7题【判断题】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中心城市是湘潭市.(判断对错)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读“长江沿江地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长江流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长江流域》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本节课通过学习长江流域,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认识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并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江流域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分布特点,提高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长江流域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长江流域的具体实例为依据,引导学生分析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3.讨论法:分组讨论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课件。
2.资料:收集有关长江流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板书:设计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分布特点的板书。
4.地图:准备长江流域的地图,以便学生在课堂上查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江流域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 7.2 长江流域学案(新版)粤教版长江流域优越的自作用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势、长江三角洲有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河流7.2:长江流域班级:姓名:1.通过地图和材料让学生认识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长江对长江流域成为中国“黄金腰带”的原因及表现;3.认识长江流域沿江分部的人口和城市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一、自学新知:要求先独学再对学。
自主学习P42页,读图7.19-25,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识记任务)(1)长江流域主要的地形区有:。
流域面积达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的。
(2)长江流域的水运条件:是我国、的河流,有之称。
干流通航可以从上海直达市,跨5个省市。
(3)长江流域的水能资源:干支流都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的(上、中、下游)段,主要的水电站有其中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4)资源丰富多样。
主要有、、、、资源。
自主学习教材P45-47,读图7.26-35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2、长江流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腰带”的条件是什么?3、为什么说长江流域是我国的“黄金腰带”?(1)、从长江流域国内生产总值来看:占全国 %左右,而且一直呈趋势。
(2)、从农业发展地位来看:是我国重要的。
长江流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3)、从工业发展的地位来看:长江沿江地带,齐全,都比较发达,是我国最具活力的。
长江三角洲的位置优势:,集和的位置优势于一体,成为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作用是:带动了,遍及全国。
自主学习P48-49页,读图7.14-18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4、沿江分布的人口和城市(1)、长江流域的城市多沿江分布的原因是:主要的城市群有和为中心的城市群(读图7.36了解其位置)(2)、上海的位置优势:地位:是我国最大的;上海的外滩被誉为,上海的高楼林立,呈现出一派现代繁荣景象。
商南县初级中学八年级地理学科教案编号10课题: 第二节长江流域(1)主备人二次齐备时间三次备课人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长江流域的区域位置、范围,三次备课内容对本区的地理位置进行简单的评价。
2、了解长江流域的丰富资源。
3、明确长江流域水能资源的综合开发及意义和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状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信息处理、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授课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对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在地图上指出长江流域的区域位置、范围。
2.认识本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三、教学难点:认识本区丰富的资源和经济特色。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读图分析讲解法五、课时设计:1课时六、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教材教师: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地图册七、教学流程:(一)学生自学学生阅读教材,自学完成学案上的自学内容,教师督促检查学生完成。
(二)对学1、先由同学们对自学内容提出疑问,然后结对子讨论学生提出的疑问和教师的预设,并相互检查学习效果。
2、找出长江流域的具体范围,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三)群学1、学生结合自学和对学情况,完成质疑,作好记录,并合作完成群学内容,进行展示。
2、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为例,分析长江流域水能资源综合开发对本区域发展的影响。
3、了解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
有哪些种类的自然资源。
4、阅读图文资料,了解长江流域主要矿产资源和主要矿产地。
5、比一比:长江下游和上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四)教师点拨长江流域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⑴地形:长江流域上游处于第一、二阶梯,地势高,落差大,水能丰富,中游和下游位于第三阶梯,地势低平.⑵土壤:长江中下游有肥沃的水稻土,肥沃。
⑶植被:长江流域的植被状况与黄河相比,覆盖率和水土保持能力强得多。
⑷气候:长江流域在青藏高原的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其余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⑸水文特征:(1)流量大(2)汛期较长,为夏汛(3)无结冰期(4)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五)当堂检测:(六)课后反馈:八、板书设计:第二节长江流域一、位置、范围二、资源1.长江上下游地区的自然资源在种类和数量上区别上游: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下游:火电、核电集中,有色金属资源丰富能源缺乏2.三峡水利枢纽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