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课件-1.1小桥、流水、森林-岭南版(21张)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03 MB
- 文档页数:24
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课《小桥、流水、森林》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课类:欣赏·评述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课教学通过两个部分,在不同的音乐情景下对欣赏对象进行视觉描述,让学生在音乐情景下进行创作。
通过范例,让学生对艺术创作有具体的了解。
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运用色彩。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将音乐与美术相结合的课程,是通过有一定指向的课题内容,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尽早建立起与生活的联系,建立起审美的能力和在不同的情境下欣赏艺术的能力。
学生能够进行创作,并学会在不同的音乐情境下进行创作和欣赏。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色彩知识,对作品的欣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因而,大部分的学生有基础和能力对不同的作品进行欣赏和比较描述。
教学方法:演示法,提问法,互动法等
教学用具:课件、范作
学生用具:彩笔、纸和笔。
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 小乔、流水、森林》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 小乔、流水、森林》是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材以江南水乡为背景,通过描绘小桥、流水和森林等元素,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体验绘画之乐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如何描绘自然景观,特别是在绘画中处理小桥、流水和森林等元素的关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描绘自然景观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对江南水乡特色的认识和审美情感。
3.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描绘小桥、流水和森林等自然景观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处理画面中各个元素的关系,使画面和谐统一。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和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描绘江南水乡的画作示例,收集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和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带好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江南水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已准备好的画作示例,引导学生分析描绘自然景观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处理小桥、流水和森林等元素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示例,开始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处理画面中各个元素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学生完成绘画后,教师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5.拓展(10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其他自然景观,如山水、草原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描绘自然景观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处理画面元素关系的重要性。
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 小乔、流水、森林》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1. 小乔、流水、森林》是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景物,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进行创作。
教材以一幅描绘小乔、流水、森林的画作为例,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学会用美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绘画技巧的讲解,又有创作实践的指导,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善于观察,好奇心强,对自然景物充满兴趣。
但在绘画实践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景物的描绘过于简单,缺乏细节处理,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之间的绘画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观察自然景物,发现生活中的美。
2.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自然景物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观察自然景物,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进行创作。
2.教学难点:如何把握画面构图,处理细节,使作品富有生动性和立体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示范法:教师以一幅描绘小乔、流水、森林的画作为例,进行现场绘画,引导学生观察、学习绘画技巧。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物,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3.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欣赏、评价作品,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4.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绘画创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一幅描绘小乔、流水、森林的画作,引导学生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讲解:教师讲解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然景物,发现生活中的美。
3.实践: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个别指导。
4.展示:学生展示作品,相互欣赏、评价。
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 小乔、流水、森林》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 小乔、流水、森林》是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表现小桥、流水、森林等自然景观。
教材以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介绍了这些景观的特点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中的美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手工制作能力,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森林中的树木、花草等细节表现不够精细,对色彩的运用和搭配还需进一步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桥、流水、森林的特点,学会表现这些景观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表现小桥、流水、森林的方法。
2.难点:对森林中树木、花草等细节的表现,以及色彩的运用和搭配。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教师展示作品,讲解表现方法。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然景观的特点。
3.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绘画、制作作品。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画纸、画笔、彩泥等材料。
2.学生准备美术作业本、画笔、彩泥等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小桥、流水、森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结合课件,讲解小桥、流水、森林的特点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景观的绘画和制作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动手绘画和制作小桥、流水、森林的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教师参与讨论,给予评价和建议。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尝试表现更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如山脉、湖泊等。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给予指导。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1 .小乔、流水、森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说一说欣赏作品后的感受,并用合适的语汇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是用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
②能在抒情的、优美的音乐背景中完成一幅风景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人倾听音乐,感受画家优美、写实、细腻的艺术风格。
②能在抒情、优美的音乐背景中完成一幅风景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喜欢欣赏大自然优美的情感,有自主、合作学习的愿望。
2学情分析401班的孩子,人数并不是很多,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孩子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动手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水平。
但对于美术课程中的一些内容由于器材及学生素质的限制,仍然无法很好地开展教学,因此本学期仍要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创造机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观赏以“优美”为主题的各种美术作品的形式、材质和特征。
三、教学难点:用语言对音乐情境中的欣赏对象进行视觉描述,表达出其特色。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小桥、流水、森林》教学设计<一>-导赏欣赏有关于小溪,山林原野的图片。
<二>新课学习:1、质疑、思考:我们除了口头语言表达故事或心理外,还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2、出示课题:《小桥、流水、森林》,师生一起用肢体语言分别表现。
3、鼓励学生唱或者读出一首有关小桥、流水、森林的歌或诗。
4、范例欣赏——欣赏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1)蛙声仅仅是一种声音,怎样把一种声音用画面表现出来呢?2)这幅画表达了什么内容?3)这幅画的题目是《蛙声十里出山泉》,你能感觉听到蛙声吗?画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了这些感觉?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
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还在大声鸣叫。
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
1、小桥、流水、丛林
学习领域:赏识·评论
教课课时: 1 课时
教课目的:
1、认知:认识赏识自然界小桥、流水、丛林的美景,学会赏识大师的风景画。
2、智能:比较三者的不一样的美感。
3、操作:可以用合适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觉,并可以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4、感情:热爱大自然,培育喜好环境的优秀意识。
教课要点:
小桥、流水、丛林的漂亮风景带来的感觉。
教课难点:
对绘画表现自然美景的感觉。
作业要求:
用词汇表达感觉,并画一幅风景画。
教课器具:
赏识图片、课本、绘画器具等。
教课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丛林》
二、讲解新课:
1、指引学生赏识小桥、流水、丛林的漂亮风景。
谈一谈:这些种类的美景有什么特色?
2、教师播放音乐,赏识三幅作品。
A B 国画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画面看不见青蛙,为什么不把作品名称改为其余?若是你来改这幅作品,你怎样改正?
油画列维坦(俄罗斯)――《深渊》
C 油画希施金(俄罗斯)――《松林的清晨》
用合适的词汇表达你的感觉,如抒怀、高兴、轻松、舒缓、祥和、安静、流动、甜美
3、教师演示线条的感情表现特色:
三、部署作业:
各人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中,画一幅风景画。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显现自我。
教课反省:学生可以用合适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觉,并可以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作业优秀。
1、小桥、流水、森林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认识欣赏自然界小桥、流水、森林的美景,学会欣赏大师的风景画。
2、智能:比较三者的不同的美感。
3、操作:能够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4、情感:热爱大自然,培养爱好环境的良好意识。
教学重点:小桥、流水、森林的美丽景色带来的感受。
教学难点:对绘画表现自然美景的感受。
作业要求:用词汇表达感受,并画一幅风景画。
教学用具:欣赏图片、课本、绘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小桥、流水、森林》二、讲授新课:1、引导学生欣赏小桥、流水、森林的美丽景色。
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2、教师播放音乐,欣赏三幅作品。
A国画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面看不见青蛙,为何不把作品名称改为其他?假如你来改这幅作品,你如何修改?B油画列维坦(俄罗斯)――《深渊》C油画希施金(俄罗斯)――《松林的早晨》用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如抒情、欢快、轻松、舒缓、祥和、宁静、流动、甜美……3、教师演示线条的情感表现特征:三、布置作业:各人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中,画一幅风景画。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现自我。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作业良好。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下册《1. 小乔、流水、森林》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1. 小乔、流水、森林》是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小乔、流水、森林等自然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介绍了小乔、流水、森林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术的兴趣。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绘画技巧和方法,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构图的设计等,帮助学生提高绘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善于观察和表达,对自然景物充满好奇心和热爱。
然而,学生在绘画技巧和构图设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描绘出小乔、流水、森林等自然元素的美景,掌握线条、色彩和构图等绘画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等方式,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绘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绘出小乔、流水、森林等自然元素的美景,掌握线条、色彩和构图等绘画技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等绘画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绘画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践和评价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范画和绘画材料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小乔、流水、森林等自然元素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术的兴趣。
2.讲解:教师简要介绍小乔、流水、森林的特点和美感,讲解线条、色彩和构图等绘画技巧,并示范绘画过程。
1、小桥、流水、森林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认识欣赏自然界小桥、流水、森林的美景,学会欣赏大师的风景画。
2、智能:比较三者的不同的美感。
3、操作:能够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4、情感:热爱大自然,培养爱好环境的良好意识。
教学重点:
小桥、流水、森林的美丽景色带来的感受。
教学难点:
对绘画表现自然美景的感受。
作业要求:
用词汇表达感受,并画一幅风景画。
教学用具:
欣赏图片、课本、绘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小桥、流水、森林》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小桥、流水、森林的美丽景色。
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
2、教师播放音乐,欣赏三幅作品。
A国画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画面看不见青蛙,为何不把作品名称改为其他?
假如你来改这幅作品,你如何修改?
B油画列维坦(俄罗斯)――《深渊》
C油画希施金(俄罗斯)――《松林的早晨》
用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如抒情、欢快、轻松、舒缓、祥和、宁静、流动、甜美……
3、教师演示线条的情感表现特征:
三、布置作业:
各人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中,画一幅风景画。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现自我。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作业良好。
2。